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
- 格式:pptx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18
7.1 认识整时(导学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讲授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整时。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整时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整时,并能正确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整时。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整时概念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表示整时,并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识别和运用整时。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整时的概念,以及如何用数字表示整时。
同时,我也会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整时,并学会区分它们。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时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时钟模型等。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整时的定义,以及如何用数字表示整时。
我会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整时,并学会区分它们。
例如,我会展示一个时钟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的整时。
在学生掌握了整时的概念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会让学生用数字表示不同的整时,或者判断一个给定的时间是否是整时。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整时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例如,我会让学生用数字表示给定的时间,或者判断一个给定的时间是否是整时。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这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了整时的概念,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也会考虑如何将整时的概念拓展到其他数学领域,例如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这就是我对于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第一节——认识整时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时的概念,并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整时的概念理解是学生掌握时间知识的基础,因此,如何清晰地传达整时的定义和特征是教学中的关键。
学生对于数字表示整时的方法的学习,是他们在数学实践中应用时间知识的重要环节。
如何通过教具和学具的有效使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知识详细整理一、引言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准确掌握时间,还培养我们的时间观念和规划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认识钟表,了解其基本构造和用途,并学会识别整点和半点时间。
下面,我们将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详细整理。
二、钟表基本概念钟表是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通常由圆形表盘、指针和数字组成。
表盘上有12个数字,代表12个小时;有三根指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走得最慢,表示小时;分针走得比时针快,表示分钟;秒针走得最快,表示秒数。
三、时针、分针、秒针1.时针:时针是钟表上最短、走得最慢的指针,它沿着表盘从1到12的顺序移动,每走一圈表示12个小时。
2.分针:分针比时针长,走得比时针快,它沿着表盘从1到60的顺序移动,每走一圈表示60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
3.秒针:秒针是钟表上最长、走得最快的指针,它沿着表盘从1到60的顺序移动,每走一圈表示60秒,也就是一分钟。
四、整点时间认知整点时间是指钟表上时针指向某个数字,分针指向12的时刻。
例如,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就是3点整。
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读出整点时间。
五、半点时间识别半点时间是指钟表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分针指向6的时刻。
例如,时针指向3和4之间,分针指向6,就是3点半。
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读出半点时间。
六、钟表数字位置钟表上的数字按照顺时针方向从1到12依次排列。
每个数字之间相隔30度角,代表5分钟或1/12小时。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数字的位置和对应的角度,以便更好地识别时间。
七、时针与分钟换算在理解整点和半点时间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学会将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转换为具体的时间。
这涉及到时针和分针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当时针指向3和4之间时,需要看分针走了多少来确定具体的时间。
如果分针指向1,那么时间就是3点5分;如果分针指向6,那么时间就是3点半;如果分针指向11,那么时间就是3点55分。
认识钟表教案15篇认识钟表教案1第一课时《认识整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84-85页)认识整时。
【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只是粗浅的,感性的.教材安排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学情分析】: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及整时【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
【教学策略】:动手拨一拨、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1、师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师说谜语: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生可能说:闹钟, 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钟表)2、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
师: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到钟表王国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生看)(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种各样)师: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3、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寻找其中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猜谜语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在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利于孩子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教案:《认识整时》年级:一年级上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时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表达整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守时、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1. 整时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守时习惯。
教学难点:1. 整时的识别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守时习惯。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整时的图片和时钟。
2. 时钟模型或实物,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3. 练习题或活动素材,用于巩固学生的认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时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时钟,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知道时间。
”二、探究整时的概念(10分钟)1. 展示课件或黑板上的整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整时的图片,整时就是指小时和分钟都是整数的时间,比如1点、2点、3点等。
”3. 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模型或实物,讲解整时的识别方法。
三、练习整时的识别和表达(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或活动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整时的识别和表达练习。
2. 学生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培养时间观念和守时习惯(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守时?”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守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3. 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时间表,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守时习惯。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整时的概念和识别方法,以及培养时间观念和守时习惯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时钟,记录下整时的时间,并与家长分享。
认识整时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认识整时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二、目标分析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
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
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
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小钟表、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认识钟面1.课件出示谜语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揭示课题。
2.自主介绍钟面(1)认识钟面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
有表针:时针与分针。
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
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
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3)认识分针、时针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
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
【设计意图】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
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
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
(二)认识整时1.读写整时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
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
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及教案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数学第一册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根底。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及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时针:粗短;分针:细长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
1: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2: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
6: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
8:00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
12:00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知识点】: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整时、半点。
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小芳的上午(估计接近整时的时间)【知识点】:1、进一步稳固认读整时、半时。
2、估计整时应先看时针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针是否在数字12的左右。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钟表、实物投影、微机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实物钟表、每人一张作息表、一张有四个时刻的作业纸。
教学设计问题导入1.(在这一局部,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整时,既明确了钟表的作用,又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根底,还为后面的认识埋下伏笔。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整时人教新课标2014教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整时人教新课标2014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认识整时。
我们将通过学习第10~12课时,来掌握整时的概念,学会如何读写整时,并能够用数字表示整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整时。
2. 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整时。
3. 学生能够理解整时的概念,并能够将实际情景与整时对应起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整时,用数字表示整时。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整时的概念,将实际情景与整时对应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钟一个,数字卡片,时钟模型。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数学书,一支笔,一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挂钟,然后问学生们:“你们知道现在几点了吗?”让学生们尝试读出挂钟上的时间。
2. 新课讲解:我会拿出数字卡片,然后一个一个地教学生们读出每个数字,并且告诉他们这些数字可以用来表示时间。
接着,我会拿出时钟模型,向学生们展示整时的样子,并教他们如何读写整时。
3. 例题讲解:我会拿出数学书,翻到第10课时,然后讲解书上的例题。
我会用时钟模型来展示题目中的时间,并让学生们跟着我一起读出这个时间。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做第10课时后面的练习题。
我会走过去检查他们的答案,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今天的课题“认识整时”写在黑板上,然后在旁边列出整时的读法和数字表示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数字表示下面这些时间。
答案:3:00, 4:30, 5:15, 6:00, 7:4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案:认识整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2014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7页至29页。
内容包括: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学习整时的概念,掌握整时的读写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钟面的构成,知道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
4、小学《认识整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会看钟面的结构,认识电子表和钟表表达的整时,会读、会写整时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操作钟表认识钟面的结构,获得看整时刻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比较清晰的说明看时间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时间,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二、目标分析学生不仅要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
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
本册只认识“整时”,将来会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半时”。
因此,本单元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在钟面上认识整时、书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几时过了一点”和“快到几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小钟表、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认识钟面1、课件出示谜语我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揭示课题。
2、自主介绍钟面(1)认识钟面要求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钟面上有12个数。
有表针:时针与分针。
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短又粗。
(2)由学生介绍大的钟表(教具)学生从大钟表上找出时针、分针。
发现钟面上的指针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发现表针旋转的方向。
并用手势表示转动的方向。
(3)认识分针、时针有学生介绍又细又长的针叫作分针;又粗又短的针叫作时针。
分针、时针转得快慢不同,但是转动的方向一样。
【设计意图】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再次强化认识时针和分针。
学生在指一指、转一转的活动中感受动态的时间。
为认识半时,理解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过了几时没到几时做好铺垫。
(二)认识整时1、读写整时教师逐一出示钟表(课件)。
师:看钟表请思考,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们认识吗?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指导学生读时间和写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