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贮运病害04_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6
果蔬贮藏保鲜三个主要环节作者:邵旭艳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4期水果蔬菜贮藏保鲜的最终目的是保持果蔬新鲜和具有较好的品质及风味,因此,需要采用综合性措施,这包括提高果蔬采前耐藏性的措施。
果蔬贮藏期的长短和保鲜质量的好坏,主要受以下环节的制约:一是采前因素,包括品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修剪和疏花疏果;二是采收到入库贮藏前,包括采收、包装和运输等;三是贮藏期间的管理,包括温度、湿度、通风换气。
1.采前因素对果蔬贮藏性能的影响采前因素,通常叫做栽培措施,是果蔬保鲜的基础。
要求获得良好的贮藏效果,必须要求入库的果蔬外观好(大小适宜、果形色泽端正、无病虫害),风味正。
这些与以下因素有关:1.1品种同一类果蔬不同品种,其耐藏性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生长期越长,越耐贮藏,早熟品种不耐贮藏,晚熟品种耐贮藏,山区栽培的比平原的耐贮藏,而且品质好。
1.2施肥施肥对果蔬的品质、贮藏性能有密切关系,应力求做到合理施肥。
氮肥不足,则作物枝叶生长差,果型变小。
氮肥过多,则表现枝叶徒长,病虫增多,着色不良,耐藏性降低。
磷肥缺乏时,新梢和细根发生显著不足,果实含糖量下降,味淡。
磷肥过多,会引起作物缺铁、缺锌等症。
钾肥施用适当,促进枝条粗壮成熟,提高抗旱能力,促进果实成熟,提高品质和耐藏性。
为了提高果蔬的品质和耐藏性,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果蔬生长情况,多施有机肥或复合肥料,避免过多单施氮肥。
并根据果蔬生长情况适量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如钙、铁、锌、锰肥等。
1.3灌溉合理灌溉对改善耐贮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多数落叶果树,在临近果实采收期之前半月,若土壤不十分干旱,不宜灌水,以免降低果实品质或引起裂果。
尤其是浆果类,如作为贮藏用的葡萄,采收前7~10天应停止灌水,否则会降低葡萄的含糖量,影响贮藏。
1.4防治病虫害作为贮藏用的果蔬一定要选择无虫眼、无病菌感染的健康产品。
2.果蔬的采收、分级、包装和运输果蔬的采收、分级、包装和运输是搞好果蔬贮藏十分重要的一环,能直接影响贮运损耗、品质和贮藏时间。
蔬菜的病害防治与常见症状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蔬菜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蔬菜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本文将为您介绍蔬菜的病害防治措施以及常见症状。
一、蔬菜常见的病害1. 炭疽病:炭疽病是引起蔬菜腐烂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侵袭菜叶和果实。
其症状包括黑褐色的病斑,有时带有水渍,严重时会导致蔬菜干烂。
预防和控制炭疽病的一种方法是及时摘除病变部位,并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进行喷洒处理。
2. 白粉病:白粉病是另一种常见的蔬菜病害,特别是对葉菜类蔬菜影响较大。
该病害的症状为灰白色粉末状物质覆盖在蔬菜叶片表面,导致叶片发黄、萎蔫和产量减少。
预防和控制白粉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以及及时洒水冲洗感染的叶片等。
3. 疫病:疫病是引起蔬菜生长不良和死亡的常见病害之一。
该病常引起蔬菜叶片出现黄斑、枯萎,并最终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疫病的措施包括优选抗病品种、适时施肥增强植物免疫力、保持田间通风良好等。
二、蔬菜病害的防治方法1. 种植健康种苗:健康的种苗是预防蔬菜病害的首要步骤。
选择无病虫害的种子或幼苗,可以大大降低蔬菜病害的发生几率。
2. 排灌合理:合理的排灌可以避免蔬菜受到过度浇水或水浸的问题,防止病菌滋生。
同时,良好的排水系统也能减少病害的传播。
3. 合理施肥:适量施肥可以提高蔬菜抵抗病害的能力。
但是过度施肥会导致病菌滋生和传播。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蔬菜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4. 消毒工具和栽培介质:在种植蔬菜之前,对工具和栽培介质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
同时,选用质量过硬、无病菌的栽培介质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措施。
5. 合理病虫害防治: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这包括选择适宜的农药,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处理病害发生的征兆。
三、蔬菜常见病害的诊断和处理1. 炭疽病的诊断和处理:发现蔬菜叶片或果实出现黑褐色的病斑时,可以通过观察病斑的形态和扩展情况来判断是否为炭疽病。
第九章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果蔬采收以后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病害称为采后病害。
果蔬采后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果蔬本身的生理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生理性病害。
为了系统阐述果蔬采后因生理紊乱造成的危害性,本书将冻害、气体伤害等外界不良环境引起的胁迫伤害也一并阐述。
另一类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一、生理性病害及防治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因病害种类而异,大多是在果蔬表面或内部出现凹陷、褐变、异味、不能正常成熟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成长条件及果实采收后贮运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环境条件不良而引起。
(一)果蔬缺素症营养物质亏损也会引起果蔬的生理失调。
因为营养元素直接参与细胞的结构和组织的功能,如钙是细胞壁和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钙要导致生理失调、褐变和组织崩溃。
苹果苦痘病、番茄花后腐烂和莴苣叶尖灼伤等都与缺钙有关;甜菜缺硼要产生黑心,番茄果实缺钾不能正常后熟。
因此,加强田间管理,做到合理施肥,灌水,采前喷营养元素对防治营养失调非常重要。
同时,采后浸钙对防治苹果的苦痘病也非常有效。
表9-1为部分水果常见生理病害。
表9-1 水果常见生理病害及症状产品生理病害症状苹果梨葡萄柑桔桃李子红玉斑点病褐果病(果心发红)水心病(蜜病)果心崩溃颈腐病,维管束腐烂果皮褐斑贮藏斑褐心病贮藏褐斑贮藏褐斑毛绒病(Woolliness)冷藏伤害以皮孔为中心的表皮斑点在贮藏温度较高时发生果心处褐变果肉出现半透明区域,在贮藏过程中变为褐色贮藏过期的果实果心变褐、变软连接果柄与果心的维管束颜色由褐变黑果皮上的灰色斑转为黑色,贮藏早期发生贮藏期过长果实上的褐色斑果肉中有明显的褐色区域,可发展为空洞白葡萄果皮上出现果皮上褐色凹陷状斑赤褐色,果肉干枯果皮和果肉出现褐色凝胶(二)冷害冷害是指低于细胞组织冰点的温度条件下,农产品因对低温不适产生的生理代谢失调。
冷害不同于冻害,冷害在贮藏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而且经常发生。
果蔬贮运病害的概念、病因及特点果蔬采后易发生病害由于脱离母体而导致抗病能力下降。
果蔬产品富含水分与营养,易于被病原物利用。
成熟果蔬产品易受损伤,使得伤夷菌感染增多。
随着贮藏时间处长,组织抗性下降。
贮运病害的概念贮运病害指在贮运过程中发生、传播、蔓延的病害,包括田间已被侵染,但尚无明显症状,混进贮运过程中才发病或继续危害的病害。
在国外,常称为采后病害(Post-harvest Diseases),是指果蔬产品从采后一直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相当长时期内所发生的病害,包括收获、分级、包装、贮藏、运输、进入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发生的病害。
果蔬上有些重要的、危害大的病害,如柑桔溃疡病、芒果疮痂病、白菜白斑病等,它们在田间发生危害,虽然采收后也可混进贮运,但在贮运过程中,基本不传播、不扩展危害,严格说来,不在贮运病害之列。
贮运病害与田间病害一样,按其病因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造成的生理病害,另一类为寄生物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不能传染。
造成果蔬产品采后损失的生理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低温伤害;高温热伤;营养失调;二氧化碳(氧缺乏)中毒;水分关系失调;二氧气硫中毒;乙烯中毒低温伤害:果蔬产品都有一个能忍受的最低极限温度,果蔬产品采后贮藏在低于这个温度的条件下就会产生生理病变叫低温伤害(low temperature injury)。
♦包括冷害(chilling injury)和冻害(freezing injury)。
♦热带亚热带水果对低温特别敏感,如芒果在13℃以下便有冷害症状。
温带水果相对较耐低温。
♦冷害一般在温度0~15 ℃发生。
♦冷害导致产品内部组织崩解,出现褐斑、黑心或烂心,外部色泽变暗,水浸状,稍下陷;或者果实不能成熟,成熟差,香味减少,风味变劣。
♦冻害指温度在冰点以下对产品造成的伤害。
♦冻害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组织半透明或结冰。
♦机理:由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使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受抑制,而非膜上酶系统的活化能变化不大,使二种酶系统间的平衡破坏而代谢失调。
北方寒地果蔬保鲜储运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王志伟来源:《中国果菜》 2019年第9期王志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摘要:果蔬在采后贮运过程中,不断进行着生命活动,消耗营养物质,果蔬品质也在逐渐下降。
如采收后不作保鲜处理,由于生理衰老、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等原因,果蔬极易腐烂变质。
北方寒地气候冷凉,早晚温差较大,这对当地的果蔬储运极为不利。
本文总结了北方果蔬的保鲜储存现状,并针对现阶段果蔬保鲜储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北方寒地;水果蔬菜;储运保鲜中图分类号:S6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038(2019)09-0025-03DOI:10.19590/ki.1008-1038.2019.09.006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Storageand Transport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ColdAreas of Northern ChinaWANG Zhi-wei(Horticultural Branch,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69, China)Abstract: During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fter harvest, they are constantly carrying out life activities, consuming nutrients and reducing the quali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f they are not fresh-keeping after harvest, they are perishable due to physiological aging, disease and mechanical damage. The cold climate in Northern China has a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morning and evening, which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local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fresh-keeping and storage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n Norther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resh-keeping and storage work.Key words: Cold area in the North; fruits and vegetables; storage and preservation果蔬在贮运过程中仍进行着生命活动,主要是呼吸作用,不断消耗营养物质,降低果蔬品质。
贮运病害的防治病害的防治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并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发展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而蒙受的损害。
病害防治的目的是保证高产,稳产和优质,即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把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允许的水平以下。
大多数病害只能要求控制其发生发展,使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的限度,而不能要求彻底加以消灭。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虽然有少数病害可以治疗,对大多数病害来说,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防治贮运病害的途径很多,但其作用原理不外如下:减少接种体(菌源)预防和最大程度地减少田间感染使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失活抑制病害的扩展和传播延缓产品的成熟和衰老,维持其抗性每个防治途径又发展出许多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分属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领域。
农业防治:又称栽培防治(cultural control),采用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压低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生理病害:♦采取正确的农业防病措施,一般防病效果明显。
♦苹果苦痘病,主要是由于氮钙比例失调造成生理的缺钙所致,采用合理施肥、修剪结合喷施或根外追肥补钙,有明显效果。
♦甜橙褐斑病除乙烯外与冷害,湿度关系密切,提早采收,提高湿度结合单果包装,有一定防效。
田间感染的侵染性病害:加强田间管理♦无病种苗:抗病品种,无病留种,种苗消毒,使用组培苗。
♦规避或隔离:合适的种植区划、适当的种植时期、播种深度、保护栽培。
♦轮作:非寄主轮作。
♦田园清洁:清除病残体、合理修剪、秋翻冬灌、早期拔除中心病株、清除杂草或保留杂草。
♦肥水管理:合理施肥、防旱防涝、避免漫灌串灌。
♦剔除病果对伤夷菌引起的贮运病害:♦尽量避免擦伤磨损,可减少病原菌侵入机会避免雨日或雨后采收、人工采果、轻拿轻放、轻装轻运、改善包装运输工具。
♦如柑桔青、绿霉病,强调用纸或薄膜单果包装,以及用钝头的剪刀采果,以免刺伤。
菠萝黑腐病的防治强调用割刀收获时,工具要消毒以免病菌侵入并传染。
对西瓜蒂腐病,采收时果柄留长梗,发病就较轻。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因子(低温、高温、核辐射)铲除或减少病原物的接种体并改善寄主的抗病能力。
贮运病害的物理防治,主要指改善环境条件,如控制温度、控制湿度、调节空气成份及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
具体的措施有:低温防病、高温防病、控湿防病、气调贮藏防病、涂膜防治、辐射防病。
低温防病♦低温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果蔬的呼吸强度、蒸腾作用及其它代谢活动,延长果蔬的寿命;其次是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扩展及传播,把腐烂压到较低、甚至最低的水平。
♦效果显著,应作为采后的主要措施。
♦注意预防冷害。
♦方法:自然低温(产地贮藏)、预冷、冷库贮藏、低温低气压贮藏。
♦产地贮藏:利用自然低温;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受地域及季节的制约。
如堆藏、沟藏、埋藏、山洞窑洞贮藏。
♦预冷:使果蔬本身的温度降低,从而延长其寿命;其次是使已经侵入的病原菌在冷却过程中受到抑制,使已经附着在果蔬表面的病原菌孢子不能迅速萌发而死亡,或者使已萌发的孢子不能侵入。
✧温度要低(但要高于临界温度)、处理要快。
为了能迅速排除“田间热”,预冷最好采收后很快进行,应避免中午温度高时采收。
✧预冷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用水(喷、淋、浸)冷,多用于桃、甜瓜、芦笋、芹菜、胡萝卜、甜玉米等;荔枝等热带水果,则最好用冰冷的方法。
有条件的可采用风冷。
♦冷库贮藏:✧温度的控制应比临界温度略高✧要求配合较高的湿度♦低温低气压贮藏✧密封、低压,减少乙烯、二氧化碳等气体,尽可能降低氧气含量。
✧气压太低导致机械伤,易发生缺氧。
热处理♦方式:可用热水浸泡及喷淋、热蒸气、微波处理。
以热水和热蒸气处理为主要方式。
♦高温短时间(44~55℃,几分钟至1小时)、低温长时间处理(38~46℃,12小时至4天)。
♦作用:去除表面多余的水分,加快产品伤口愈合,并有直接杀菌(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作用。
♦热处理+化学药剂处理是目前较流行的措施,也比较容易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控湿防病♦一般认为贮运期间的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繁殖、传播而发病较重。
故果蔬不宜在雨天或雨后采收,采用药剂浸果要晾干再包装,蔬菜采前不宜浇水,要晾干表面浮水使其稍呈萎蔫状再入库,严格防止带有露水或雨水的蔬菜进库。
♦有些种类蔬菜、水果品种,贮藏在相对湿度高甚至饱和的环境下,腐烂减轻。
♦不同国家果蔬贮运病害的种类及分布不同,不同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对湿度的反应也不完全一样,对田间已经侵染并存在于产品体内的真菌,高湿度处理的效果一般也较小。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气调贮藏♦气调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CA)、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MA) or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实践的起源很早(8世纪),约在我国唐代。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利用竹筒保鲜。
♦1929年英国开始商业应用,美国于40年代开始应用。
目前苹果、梨的贮藏普遍应用。
我国于70年代中期开始商业应用。
♦其方法是控制贮藏环境中空气成分的含量,并结合适度低温,让果蔬产品处于“半休眠”状态,以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主要针对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控制。
♦原理:✧抑制呼吸(低氧)✧减少失水(低氧及包装)✧抑制乙烯合成(高CO2)✧抑制微生物的活动(CO2)✧延缓叶绿素的分解,延缓成熟与衰老(低氧)♦低氧、高CO2易导致无氧呼吸,产生异味。
♦应强调低O2、高CO2及低温三者相结合,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气调的方法✧目前我国采取的多是自然贮藏法。
✧塑料薄膜大帐贮藏。
✧塑料薄膜袋小包装。
✧硅窗气调法。
✧塑料薄膜袋单果包装贮藏法。
涂膜防病:涂膜贮藏就是给水果上蜡,使果实表面包裹上一层蜡膜(衣),实际是一种防病措施。
♦作用:✧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果蔬新鲜和硬度;✧抑制呼吸,从而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
✧减轻病虫蔓延。
✧可作为防腐剂的载体。
✧增加光泽,改善商品外观,提高商品价值。
✧减轻机械损伤。
♦种类:✧果蜡:上市场前才使用,太厚会引起无氧呼吸。
✧虫胶:上市场前才使用,太厚会引起无氧呼吸。
✧液态膜:棕榈脂、聚乙烯溶液、蔗糖酯、蛋白质之类的高分子物质,现在的农用高脂膜。
♦处理方法:浸涂、喷涂、刷涂。
♦优点:成本低廉,使用方法简便,材料易得,便于推广,便于实现机械化处理。
♦应注意的问题:✧涂膜的厚薄应均匀适当。
过厚会导致无氧呼吸。
✧涂料本身应安全无毒,无损于人体健康。
✧涂膜处理只是果蔬贮藏的一种辅助措施,只能用于短期贮藏和改善产品的外观品质。
长期贮藏应结合低温处理。
✧涂膜处理后长期贮藏,会导致果实产生异味。
辐射处理♦利用各种放射线处理产品,使其贮藏寿命得以延长。
♦γ射线穿透力强,α、β射线穿透力弱;紫外线、臭氧及电离辐射等也在应用范围。
♦应用:✧抑制果蔬的萌芽,如蒜头、洋葱、马铃薯等✧杀病虫,果实、药材的防腐✧醇(甲醇)的酯化作用,如酒的陈化作用♦优点:避免农药残留,可杀死内部病虫,操作简便,保鲜效果显著,长远的经济效益显著。
♦效果:✧抑制发芽:土豆7~15krad,洋葱3~15krad,大蒜5~10krad,姜20krad,蘑菇50~100krad✧延迟成熟:香蕉、芒果、番木瓜50~100krad,番茄200krad✧脱涩:柿子150~500krad✧表面杀菌:草莓150~200krad✧杀虫杀卵:番木瓜100krad(且延迟4~5天成熟)♦存在问题:✧保鲜作用为主,防腐较难。
✧投资费用高。
✧伤害。
✧剂量控制不当对产品造成伤害✠辐射后,土豆维管束周围产生褐变,特别是在不够老熟薯块。
番木瓜组织变软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的生物或其产物来防治植物病害。
放线菌、真菌、细菌、病毒及其产物均可用作生物防治的材料。
历史: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至1940s成功攻克肺炎。
后人们尝试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现在害虫防治已经相当成功,病害生防难度大,但一度是十分热门的研究领域。
优点:对环境相对安全,采后应用比田间应用容易。
不足:♦防效不稳定♦生产、贮运及使用技术要求高生物防治的手段♦施用生防菌代谢产物:如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引入大量外源生防菌:种子包衣或拌种,利用弱毒株系病毒,或使用菌体制剂♦调节环境条件,增殖生防菌:施用有机肥,土壤调节剂生物防治的机制♦拮抗作用♦溶菌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交互保护作用化学防治:指用化学药剂(杀菌剂)来防治病害,是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至少目前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其优点突出,缺点明显。
优点♦高效、速效、使用方便、(局部)经济效益高缺点♦药害♦杀伤有益微生物♦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突出♦残留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寂静的春天”♦对使用人员的毒性注意事项♦正确地鉴定病害,选用对症的药剂。
♦了解病原菌的侵染特点(表生,内寄生;伤口侵入,被抑侵染等。
♦药剂本身的性能与使用方法的关系。
♦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
♦安全使用。
包括科学的施药量、施药时期、次数及间隔期,以及施用人员的安全。
♦轮换用药及合理混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杀菌剂分类(按作用方式分)♦保护剂:保护植物,阻止病原物侵入。
♦治疗剂:抑制或杀死已侵入的病原物,使病情减轻或恢复健康。
♦铲除剂:彻底杀灭病原物。
♦免疫剂*:诱导植物产生抗性,未来的发展方向。
也可按使用目的、化学类型分类,但最为大众接受的是按上述作用方式分类。
杀菌剂的主要剂型♦粉剂:粉剂(dustable powder)或可湿性粉剂(wettable powder)。
♦液剂: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微乳剂(microemulsion)、水乳剂(oil in water emulsion)♦粒剂:颗粒剂(granules)、可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水溶性粒剂(water soluble granules)及微囊剂(capsule suspension)等。
杀菌剂的施用方法♦种苗处理:拌种、浸种、闷种及包衣♦土壤处理:喷雾、泼浇、撒毒土、熏蒸、灌根♦植株处理:喷粉、喷雾、涂抹、注射♦采后产品的处理:浸泡、喷洒、熏蒸、包装材料及场所消毒采后杀菌剂的主要类型♦防腐剂:通常意义的杀菌剂。
♦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s✧苯菌灵benomyl,多菌灵carbendazim,噻菌灵thiabendazole,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methyl✧高效广谱✧作用机理:通过阻止β-微管蛋白的聚合来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单作用位点✧抗性风险高,在黄瓜、苹果、花生、草莓、核果类、草坪、马铃薯及甜菜等作物的病原菌中已产生抗性,抗性的真菌属已达60多个♦二甲酰亚胺类Dicarboximides✧扑海因iprodione,乙烯菌核利vinclozolin,速克灵procymidone等✧主要是保护性的,但又与传统保护剂不同,个别品种有一定的内吸性✧防治谱较窄,主要防治灰霉菌,核盘菌,交链孢霉及丛梗孢属引起的病害✧作用机理:抑制孢子的产生萌发及菌丝生长✧是否单一作用位点尚不明确✧在草坪病害、草莓病害、核果类果树病害、花生病害、葡萄病害上报道有抗性产生♦苯基酰胺类Phenylamides (Acylalanines)✧甲霜灵(瑞毒霉)metalaxyl,恶霜灵oxadixyl✧防治谱较窄,主要防治卵菌病害如霜霉病、晚疫病及腐霉病害,效果较好✧作用机理:抑制RNA 合成✧单作用位点✧抗性风险较高,在瓜类、烟草、马铃薯、草坪及莴苣病害上已产生抗药性✧种子处理防病效果优异♦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terol inhibitors✧不同于上述其它所有类别的药剂,包括几类不同的化学结构,但对真菌具有同样的作用机制,即抑制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此也被称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rgo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E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