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微生物分类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和鉴定。
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有域、界、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
域是微生物分类的最高一级,也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目前认为有三个域:细菌域、古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细菌域包括了细菌,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古细菌域包括了古细菌,生存在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真核生物域包括了真核生物,包括了动物、植物、真菌和原生生物等。
在细菌域中,界是微生物分类的第二个级别。
细菌域下面有两个界:厚壁菌界和薄壁菌界。
厚壁菌界包括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这些菌的细胞壁具有较厚的层;薄壁菌界包括了微厌氧菌和厌氧菌等,这些菌的细胞壁相对较薄。
在古细菌域中,界是微生物分类的第二个级别。
古细菌域下面有四个界:甲烷古细菌界、极端嗜盐古细菌界、极端嗜热古细菌界和甲烷菌界。
甲烷古细菌界包括了产甲烷的古细菌;极端嗜盐古细菌界包括了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古细菌;极端嗜热古细菌界包括了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古细菌;甲烷菌界包括了产甲烷的细菌。
在真核生物域中,门是微生物分类的第二个级别。
真核生物域下面有很多门,包括了动物门、植物门、真菌门和原生生物门等。
动物门包括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植物门包括了被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等;真菌门包括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等;原生生物门包括了原生动物和原生植物等。
微生物分类的下一个级别是纲,纲是对一类微生物的总称。
在每个门下面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纲,比如在动物门下面有哺乳动物纲、鸟纲、爬行动物纲等。
目是微生物分类的下一个级别,目是对纲下面的一类微生物进行划分。
在每个纲下面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目,比如在哺乳动物纲下面有灵长目、食肉目、鲸目等。
科是微生物分类的下一个级别,科是对目下面的一类微生物进行划分。
在每个目下面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科,比如在灵长目下面有人科、猿科、猴科等。
属是微生物分类的下一个级别,属是对科下面的一类微生物进行划分。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是指以肉眼不可见的微小形态存在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对微生物进行分类与命名是为了方便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其特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分类方法及相应的命名规范。
一、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细菌的分类主要基于形态、生理特性、生长条件、代谢方式等多个方面。
1.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球菌(cocci)、杆菌(bacilli)、弧菌(vibrios)、螺旋菌(spirilla)等类型。
其中,球菌为球状或椭圆状,杆菌为长形或短杆状,弧菌为弧形,螺旋菌为螺旋形。
2. 生理特性分类细菌的生理特性也是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比如,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能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厌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能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3. 生长条件分类根据细菌的生长条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嗜热菌(thermophile)、嗜酸菌(acidophile)、嗜盐菌(halophile)等类型。
嗜热菌适应高温环境,嗜酸菌适应酸性环境,嗜盐菌适应高盐浓度环境。
细菌的命名通常遵循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定的规范。
该规范要求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根作为细菌的属名(genus),并加上表征特定种类的表名(specific epithet)。
例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Escherichia”为属名,“coli”为表名。
二、真菌的分类与命名真菌是一类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
真菌根据其生活方式、营养特性和菌丝形态等进行分类。
1. 营养分类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分为 saprophytes(腐生菌)和 parasites(寄生菌)。
腐生菌通过分解死物质为自己提供营养,寄生菌则寄生于其他寄主生物体上。
2. 菌丝形态分类真菌的菌丝形态也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一、通用分类单元七级分类单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必要时可在两级之间添加辅助单元,如亚门。
这七级分类单元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而且整个名称用正体字表示。
&例:子囊菌纲 Ascomycetes种: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新种:sp. Nov. 或 nov. sp.是species novel 的缩写,附在学名后。
二、学名俗名:普通的、通俗的、地区性的名字。
&例:用“结核杆菌”表示“结核分枝杆菌”。
学名: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则》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学名的命名:采用“双名制”的国际植物命名法则。
“双名制”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eaus)于1953年介绍的植物命名原则,该方法已广泛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命名。
“双名制”是用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组成的一个学名。
三、学名的命名方法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书写时:属名+种名;翻译时,种名在前,属名在后;印刷时,学名用斜体字;书写时,在学名下加一横线表示斜体字母。
&例:Aspergillusniger 或Aspergillus niger属名(曲霉)种名(黑)前后有两个或数个学名排在一起时,在属名相同的情况下,后一学名中的属名可缩写成一个大写字母加一句号的形式。
&例1:Bacillus(芽孢杆菌属)可缩写成B.&例2:若可能产生混淆,也可写成二至三个字母,如:Bac.属名:表示微生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理特征或以研究者的人名表示。
单数,字首大写。
&例1:根霉属、毛霉属——形态特征&例2:丙酸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生理特征+形态特征&例3:沙门氏杆菌属——研究者的人名 + 形态特征种名:说明微生物的颜色、形状、用途,有时用人名、地名、微生物寄生的宿主名称和致病的性质来表示。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从上到下是:种(species→属(genns)→科(family)→目(order)→纲(class)→门(phyllum)等。
门、纲、目、科、属名的字首字母要大写,除属名外不印成斜体字。
属、种名印刷用斜体字下划线。
如:酿酒酵母在分类系统中的归属情况为门:真菌门Eumycophyta纲:子囊菌纲Ascomyeetes亚纲:原子囊菌亚纲Protoascomycetes目:内孢霉目Endomyctales科:内孢霉科Endomycetaceae亚科:酵母亚科Sacchromycetoideae属:酵母属Sacchromyces种:酿酒酵母S.cerevisiae Hansen微生物的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学名通常由一个属名加一个种的加词构成。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往往还加上首次定名人(外加括号)、现名定人和现名定名年份,但在一般使用时,这几个部分总是省略的。
例如,由Ehrenberg于1838年定名为Vibrio subtilis(枯草弧菌)的细菌,到1872年,Cohn发现弧状不是该菌的特征,它的特征是杆状具芽孢,故将它转到芽孢杆菌属,称为枯草芽孢杆菌(简称枯草杆菌),其学名为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Cohn1872.再如,可使许多科的植物生肿瘤的土壤杆菌属细菌称为根癌土壤菌,学名为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Townsend)Conn1972;寄居于温血动物肠道下部的埃希氏菌属细菌称为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其学名为Excherichia coli(Migula)Castellani&Chalmers1919;葡萄球菌属呈金黄色葡萄球菌,学名为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1884;呈铜绿色的假单胞菌(即绿脓杆菌)学名为Pseusomonas aeruginosa(Schroeter)Migula1920.有时,从自然界分离到的某一微生物纯种,与典型的特征不完全符合,而不相符的这一特性又是稳定的,则将这种微生物称为典型种的变种(variety,简称var)。
环境工程微生物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2、微生物的命名方法: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文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这个种的名称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如枯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Cohn 1872、变种Var(Variety))3、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多以μm表示,病毒以nm表示);✧种类多、分类广(利用该特点,可以使处理系统中的污染物得以迅速降解);✧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大;✧繁殖快,数量多(我们可以将适合于处理各种污染物的微生物加以快速繁殖、增殖,使之达到所需的数量或浓度);✧变异性强。
第二章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1、环境微生物三大类群: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非细胞结构的病毒(看表2-1)2、原核微生物特点:由单细胞组成,仅有原始核和裸露的DNA,无核膜和核仁,没有与细胞器。
3、细菌四种基本形态:✧球状:直径0.5~2μm;✧杆状:长1~5μm、宽0.5~1μm;✧螺旋状:长5-50μm 、宽0.5~5μm;✧丝状。
影响细菌大小因素:菌龄、环境渗透压、代谢产物的积累、pH等。
4、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组成、功能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细胞壁:在体表最外层,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功能:①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②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裂解;③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④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革兰染色:革兰氏阳性菌(G+)-紫色,革兰氏阴性菌(G-)-红色(见图2-3)。
✧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①控制细胞内外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合成细胞壁和荚膜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细胞质(原生质)及其内含物:细胞质:由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无机盐和水组成。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以啤酒酵母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界(Kindom):真菌界门(Phyllum):真菌门纲(Class):子囊菌纲目(Order):内孢霉目科(Family):内孢霉科属(Genus):酵母属种(Species):啤酒酵母(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种的概念定义: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为具体标本,它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新种:sp.nov.或nov. sp.,新被鉴定的种发表时应在其学名后标上sp.nov.的符号,新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的培养物存放在一个永久性的保藏机构,并应允许人们从中取得。
1. 种(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①菌株(strain):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例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两个菌株: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菌株的表示法:★如果说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那末菌株实际上是应用的基本单位,因为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在产酶上种类或代谢物产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别!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②亚种(subspecies)或变种(variety):为种内的再分类。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从1976年后,不在使用变种一词。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正确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对于研究其特性、功能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一、微生物的分类1. 界(kingdom):微生物可以分为五个界,即细菌界(Bacteria)、病毒界(Viruses)、真菌界(Fungi)、古细菌界(Archaea)和原生动物界(Protista)。
2. 门(phylum):每个界包含若干个门,用于进一步细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3. 纲(class):门下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纲,纲是进一步划分微生物种类的方式之一。
4. 目(order):在纲下,进一步的分类单位是目,用于确定微生物之间的更具体的关系。
5. 科(family):目下面是科,科是微生物分类中的一个重要单位,进一步细化了微生物的分类。
6. 属(genus):科下面是属,是对微生物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
7. 种(species):最具体的分类单位是种,常以拉丁学名表示,包含科学名称和命名者的缩写。
二、微生物的命名规则1. 拉丁化命名:微生物的种命名通常使用拉丁学名,以便在不同语言之间保持一致。
2. 属名+种加词:微生物的种名通常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种加词通常是为了描述或特指某种微生物,或者以某个人的名字命名。
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其中“Escherichia”是属名,而“coli”是种加词。
3. 学名缩写:在科学文献中,为了方便引用,可以使用微生物的学名缩写,通常是属名的首字母缩写加上种加词的首字母缩写。
例如,大肠杆菌的学名缩写为E. coli。
4. 命名者的缩写:在微生物的拉丁学名中,通常会包含命名者的缩写,以表明该微生物是由哪位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的。
5. 国际命名规则:微生物的命名受到国际命名规则的约束,以确保命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案例分析以细菌为例,某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并决定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法微生物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生物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法是对其进行科学归纳和命名的方法,以便于研究和交流。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原则和命名规则,以及这些方法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的分类原则微生物的分类是基于其形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的。
下面将介绍三个常用的微生物分类方法。
1. 形态分类法形态分类法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仅限于通过直接观察和测量微生物形态特征的方法,如细胞形态、胞壁结构等。
常见的形态分类方法有鉴定微生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等。
2. 生理分类法生理分类法是以微生物的生理过程和生物化学代谢为基础进行分类的方法。
根据微生物对环境中有机物的利用方式、产生特定产品的能力、对气体需求等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根据其细胞的染色结果和细胞壁结构。
3.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分子生物学分类法是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基因组、核酸序列、拷贝数和基因型等遗传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微生物的亲缘关系。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有基因测序、DNA指纹图谱等。
二、微生物的命名法微生物的命名法是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命名的规则,包括属名和种名的命名规则。
下面将介绍微生物的命名法的基本原则和命名规则。
1. 命名法的基本原则微生物的命名法遵循国际野生菌学和细菌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制定的规则。
该委员会根据科学共识和实际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命名法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微生物的命名规范和稳定。
2. 种名的命名规则微生物的种名是由属名和种加词(trivial epithet)组成。
种加词是用来描述微生物特征的词汇,通常用拉丁文或其它国际科学语言表示。
种名应尽量与已有的命名规则保持一致,既要具有描述特征的准确性,又要易于记忆和使用。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
录入时间:2006-10-19 14:48:57 来源:其它
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species)、其上是属(genns)、科(family)、目(order)、纲(class)和门(phyllum)等。
门、纲、目、科、属名的字首字母要大写,除属名外不印成斜体字。
属、种名印刷用斜体字下划线。
如酿酒酵母在分类系统中的归属情况为
门:真菌门 Eumycophyta
纲:子囊菌纲 Ascomyeetes
亚纲:原子囊菌亚纲 Protoascomycetes
目:内孢霉目Endomyctales
科:内孢霉科Endomycetaceae
亚科:酵母亚科Sacchromycetoideae
属:酵母属Sacchromyces
种:酿酒酵母S.cerevisiae Hansen
微生物的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双名法,学名通常由一个属名加一个种的加词构成。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往往还加上首次定名人(外加括号)、现名定人和现名定名年份,但在一般使用时,这几个部分总是省略的。
例如,由Ehrenberg于1838年定名为Vibrio subtilis(枯草弧菌)的细菌,到1872年,Cohn发现弧状不是该菌的特征,它的特征是杆状具芽孢,故将它转到芽孢杆菌属,称为枯草芽孢杆菌(简称枯草杆菌),其学名为Bacillus subtilis(Ehrenberg)Cohn1872。
再如,可使许多科的植物生肿瘤的土壤杆菌属细菌称为根癌土壤菌,学名为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Townsend)Conn1972;寄居于温血动物肠道下部的埃希氏菌属细菌称为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其学名为Ex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ellani&Chalmers1919;葡萄球菌属呈金黄色葡萄球菌,学名为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1884;呈铜绿色的
假单胞菌(即绿脓杆菌)学名为 Pseusomonas aeruginosa(Schroeter)Migula1920。
有时,从自然界分离到的某一微生物纯种,与典型的特征不完全符合,而不相符的这一特性又是稳定的,则将这种微生物称为典型种的变种(variety,简称var)。
在实验室里获得的变异型则称为亚种(subspecies,简称subsp)。
变种或亚种的学名按“三名法”构成。
例如,有一种芽孢杆菌,能产生黑色素,其余特征与典型的枯草杆菌完全符合,该菌学名为Bacillus substilis var.niger(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
同种不同来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称为菌株(strain)。
菌株的名称都放在学名(即属名和种的加词)的后面,可用字母、符号、编号等自行决定。
例如B.subtilis AS1.398和B.subtilisBF7.658是枯草杆菌的两个菌株,前者可生产蛋白酶,后者生产α-淀粉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