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研究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FOR SMART CITY BASED

ON SYSTEM INTEGRATOR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发展正迈向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即智慧城市阶段。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改善与服务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系统复杂、涉及主体多”等特点,并且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建设者普遍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实施落地的智慧城市并不多。本文以智慧城市的产业链和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为切入点,运用商业模式理论,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构建、评价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期望通过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视角,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打造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从而破解智慧城市建设的难题。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商业模式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归纳,明确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并通过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研究为构建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通过调查咨询法对智慧城市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应用需求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及规律。第三,文本结合作者自身多年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对用户、建设参与方的利益诉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合作模式与合作内容进行了探讨。第四,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对系统集成服务商的价值主张、目标客户、业务系统、资源能力、营销渠道、盈利模式等六个要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设计了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并形成了评价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指标体系。最后,本文对神州数码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 SWOT 分析模型深入剖析了其商业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深化设计了新城区、老城区及城市综合体三类智慧城市细分市场下的商业模式,并结合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环境,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本文认为,商业模式设计是破解智慧城市建设难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关键性手段。系统集成服务商如果能够抓住当前市场机遇,利用其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对业务需求的理解能力,通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资源的整合,构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完全可以成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与最大的受益者。

本文运用商业模式理论,通过系统的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分析,结合作者实践经验,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创新设计,可为政府和广大的建设参与厂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系统集成服务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rban development is moving towards a more advanced stage, the smart city.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s the effective path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city,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mmunity. But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has several features,which are “long period of big investment funds, the system is complex, involving many body ”, and as a new thing, the builders of the general lack of mature experience can learn, in practice, the real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wisdom the city is not much.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hain and the participating interest demands the smart c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nalysis, using the business mode l theory, building on the smart city business model,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 -depth discussion. The paper build an effective business model at the point of system integrators, creating a virtuous interaction of smart city industry ecosystem, which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Firstly, This article summed up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and the business model,and define a clear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smart city, and through the business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studies of smart city business model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econd, through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method to study the smart industry chain, market size and key application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 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wisdom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ir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building Smart ci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users and stakeholders’ demands,and discussed the cooperation model between system integrator and them. Fourth, the paper uses the system analysis,

system integration services value proposition, the six elements of target customers, business systems, resource capacity, marketing channels, profit model were summarized and concluded. The paper designed smart city business model, and form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wisdom business model.Finally,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digital, 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odel to

analyze its business mode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new city, ol d city and city synthesis three kinds of smart city subdivision market business model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market environment, and gives the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usiness model is a critical means of breaking the wisdom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promoting the smart city to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ors if they can seize the current market opportunities, using its strong ability to integrate resour ces and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business need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extension and industrial resources, building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formation, can become currently the main force of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of the wisdom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thesis uses the theory of business model, through the system of industrial chain, stakeholder analysis,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wisdom of city commercial pattern is discussed and the innovative design, can provide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manufacturer.

Keywords: Smart City, business model, stakeholder, system integrator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 II 第 1 章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4)

1.2.1国外研究现状 (4)

1.2.2国内研究现状 (8)

1.2.3综合评述 (10)

1.3研究内容 (11)

1.4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2)

1.4.1技术路线 (12)

1.4.2研究方法 (13)

第2 章智慧城市建设特点及利益相关方分析 (14)

2.1智慧城市产业链研究 (14)

2.1.1硬件设备与芯片制造 (14)

2.1.2网络通信 (14)

2.1.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14)

2.1.4系统集成 (15)

2.1.5运营服务 (15)

2.2智慧城市建设特点 (15)

2.2.1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特点 (15)

2.2.2智慧城市建设阶段特点 (16)

2.3智慧城市建设客户需求分析 (17)

2.3.1 政府 (17)

2.3.2 公众 (17)

2.3.3 企业 (19)

2.4智慧城市建设参与主体分析 (19)

2.4.1行业应用企业 (19)

2.4.2金融机构 (22)

2.4.3地产商 (26)

2.4.4其他利益相关方 (27)

2.5本章小结 (28)

第3 章系统集成服务商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 (29)

3.1商业模式构建原则与要素 (29)

3.1.1商业模式构建的原则 (29)

3.1.2商业模式构建要素 (30)

3.2系统集成服务商商业模式构建要素应用分析 (31)

3.2.1价值主张 (31)

3.2.2目标客户 (32)

3.2.3业务系统 (33)

3.2.4资源能力 (37)

3.2.5营销渠道 (38)

3.2.6盈利模式 (38)

3.3系统集成服务商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分析 (39)

3.4智慧城市城市商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1)

3.5本章小结 (43)

第4 章系统集成服务商商业模式实证分析 (44)

4.1主要系统集成服务商分析 (44)

4.1.1浙江银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4)

4.1.2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5)

4.1.3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 (46)

4.1.4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7)

4.1.5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48)

4.2典型系统集成服务商评估与选择 (49)

4.2.1财务能力对比分析 (49)

4.2.2商业模式竞争力评估 (51)

4.3神州数码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分析 (54)

4.3.1智慧城市全景规划 (54)

4.3.2神州数码智慧城市商业模式SWOT 分析 (54)

4.3.3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实证分析 (60)

4.5 本章小结 (64)

第5 章系统集成服务商构建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策略建议 (65)

5.1通过提升核心能力构建利润壁垒 (65)

5.2围绕价值定位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65)

5.3大力推进资本运作与产业资源整合 (65)

5.4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商业模式 (66)

5.5本章小结 (66)

结论 (67)

参考文献 (69)

第 1 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1.1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发展现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报告指出,截至 2014 年,我国 1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达 142 个,其中 10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 6 个。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作为一个主体形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物质和知识等,并逐渐成为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我国的城市聚集群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占全国人口总额的 18%仅占 2.8%的国土面积,缺凭借城市的发展能力创造除了 36%的国内生产总值,但城市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也带来了如环境生态、人口负荷、国际竞争等压力,亟需转型升级。

(2)面临问题

①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正随着人口密度的急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凸显出来,出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严重,城市环境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② 能源问题: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面临严重污染和匮乏,城市面临资源危机;

③ 人口问题:由于城乡结构的二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人口规模呈爆发性的增长。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势必会导致人与有限的城市资源之间的矛盾,同时人口本身的健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④ 民生问题: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显现。诸如交通拥堵问题、医疗资源

紧张、医患矛盾激化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及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严峻挑战。

1.1.1.2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智慧城市建设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有效路径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智慧城市建设为破解城

市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路径:通过智慧城市基础建设,逐步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及经过智能化转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通过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专项工程建设,可以使各种产业要素与城市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与系统

的整体优化;通过推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协同,从而使得城市的管理、运营及决策更加高效和智能。

(2)智慧城市建设是改善与服务民生的创新手段智慧城市创新了政府为公众服

务的手段,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将电子政务与民生服务的定位由“支撑服务”

转为“引领推动”,打造创新型、智慧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人口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智能感知、分析处理和资源整合,提升涵盖孕育、安居、乐业、老年各个阶段的社会服务水平,从本质上改变人民的生活

方式,使公众服务向智能化、数字化、协同化转变,从而有效提升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

满意度与生活幸福指数。

(3)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推动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使命,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形成以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池”,以及与之配套的“资金池”。一方面,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区域公共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政务管理效率得

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城市的招商引资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

投资规模巨大,建设自身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市场换投

资的方式,吸引大批从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企业落户当地,从而带动区

域新兴产业的集聚,形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以智慧城市

建设为契机,整合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金融机构以及建设单位资金,形成支撑智

慧城市建设和其他产业发展的“资金池”,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1.1.3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内容众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多方的力量完成。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遵循大集成的概念,由系统集成服务商联合众多

专业化厂商,为政府完成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到运营服务的一系列工作。但由于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存在模式单一、实操性不强、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等问题。

(1)商业模式较为单一,不能有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从整体的建设模式来看,主要采用 BT、BOT 等模式,即先期由厂商垫资,建成后由财政

资金买单或通过参与运营回收建设成本的方式。BT、BOT 等模式主要适用于智慧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无法对产业集聚、公众服务、社会资金导入等形成有效的

统筹与引导,无法形成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服务模式。

(2)商业模式侧重于顶层设计,缺乏对实践的有效指导由于智慧城市建

设的复杂性,在完成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后,先由规划区域内的老城区、新城区或

某个园区开展试点与示范工程建设,然后再开展整个城市的推广建设。但当前智慧城市商业模式主要是从整体上对一个城市建设及运营智慧城市进行考量与探索,缺乏局部区域建设智慧城市的深入研究,无法形成对新城区、老城区、产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等试点工程实际建设的有效指引。

(3)商业模式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当前,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和系统集成服务商正在立足自身实践不断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学术界也根据发达国家建设经验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哪一种商业模式能够更加符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实际与建设规律,哪一种商业模式能够更好的满足政府、建设方、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键诉求,从而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仍然尚未形成明确的标准与评价体系。

1.1.2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1.

2.1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方面,本论文依据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智慧城

市建设的研究成果,在分析了智慧城市概念、内涵及建设必要性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智慧城市建设所形成的产业链、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模式等内容,为从事智慧城市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本文在深入研究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理论及其基础理论的同时,从整体上设计了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体系框架,实现了两种理论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智慧城市建设及运营的相关理论。

1.1.

2.2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方面,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与目标,住建部批复的

两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也将近达到 200 家,但基本所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都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涉及主体众多,商业模式的不清晰

是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根本原因。智慧城市一般以政府作为建设主体,以面向政府

的公共管理平台、面向企业及公众的社

会服务与民生工程类项目为主,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实施主体不清晰

等问题。本文通过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设计,清晰界定了政府、建设运营服务商、公众、金融机构等若干利益相关方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职责与定位,深入分析了面

向政府、企业及公众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对智慧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可运用的盈利模

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电子政务、市政管理、社会经济运行、民生服务等各个方面,亟需一批技术实力领先、经济实力雄厚,并且对用户需求理解深刻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主体。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建设运营主要为包括 IBM、思科、微软等跨国企业,以及神州数码、航天科工、易华录、太极股份、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国内系统集成服务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已将“信息安全”确立为国家战略高度,并对软硬件国产化工作的大力支持,跨国厂商在推进智慧城市业务方面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则侧重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网络与基础设施层面,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与综合运营服务的优势并不明显。在这个趋势下,国内综合服务系统集成商充满了发展机遇,尽管我国本土的系统集成服务商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业务起步较晚,存在对政府等业主需求把握不到位,或仅能提供智慧城市建设某一专业领域产品或服务,对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但仍将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因此,本文以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视角,立足智慧城市发展环境,根据价值主张、目标客户、业务系统、资源能力、营销渠道、盈利模式等要素,构建了系统集成服务商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并以实际案例对商业模式进行验证,从而为广大系统集成服务商拓展智慧城市业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1.1智慧城市研究综述

智慧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的雏形,是在 1990 年美国加州的一次以“智慧城市、快速系统、全球网络”为议题的国际会议上,会议提出了通过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汇聚提高城市竞争力[1]。之后,IBM 在 2008 年正式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 年欧盟委员会开始制定《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旨在通过发展信息技术作为 2020 年战略发展重点。在智慧国际组织方面,ICF 等相关机构的成立使智慧城市发展更加有组织化、秩序化、规范化,

并开展了“全球智慧城市奖”评选活动[2]。同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了以“全民参与创

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为议题的智慧城市会议[3]。对智慧城市含义和理念的研究国

外学者有不同观点。IBM 在《智慧城市在中国》一文中,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能够充

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

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4]。”

Noebert A. Streitz 认为智慧城市应建立在不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满足个

体需求才能准确的把握智慧城市建设内涵[5]。Juan Carlos Augusto 从技术发展角度,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预测了未来将对生活提出的挑战[6]。Andrea Caragliu,Chiara Del Bo,Peter Nijkamp 以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智慧城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影响城市智慧化的几个关键性指标:创新能力、教育水平、全面物联形式、城市环境关注度、行政手段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等[7]。Ago Luberg,Tanel Tammet,Priit Hirv,在智慧城市的某一服务领域进行分析,以智慧旅游为例,通过对游客

游览时间、所在地、期望地等指标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目的地规划[8]。Jonathan 等

人以智慧交通为研究领域,以巴塞罗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对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绿色城市等概念进行界定分析[9]。Camgliu 等人围绕智慧城市从政府、经济、环境、交通、空间、人群、家庭等六个

方面进行阐述[10]。Leonidas Anthopoulos 和 Panos Fitsilis 认为,智慧城市应发

展成为一种模式,即把通信技术应用到真实社区中,形成无所不在的城市模式[11]。

U-city 被定义为:包含政府、医疗、教育、交通等功能的信息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或RFID 全面互联。

1.2.1.2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1)商业模式概念相关综述商业模式是伴随商业活动而产生的,并逐步

受到人们的关注(Teece,2010)[12]。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论研究,对于商业模式的兴起,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互联网兴起带来的商

业模式的创新,二是产业与组织扩张以及新兴市场的拓展加速了商业模式的研究[13];Linder 等(2000)从组织的角度提出商业模式的内涵[14];Amit 等(2001)以交易

成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商业模式新概念,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实现商业活

动在交易内容、结构、方式上进行的组合[15];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能够

激发主体行为从而为内外部客户创造价值[16];Chesbrough 等(2002)从技术与经

济的内在联系角度阐述了商

业模式内涵[17];Osterwalder 等(2004)提出了商业模式的九个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并进行梳理与分析[18]。

(2)商业模式构成相关综述

① 克里斯滕森的商业模式。哈佛商业性教授克莱顿·克里斯藤森(Clayton

M.Christensen)提出,商业模式包括四个主要环节: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他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关系客户与公司价值的创造和传递。如表 1-1 所示。

表1-1 克里斯滕森的商业模式

主要环节要素解释

客户价值主张客户工作重要性与现有方案的满意度成反比;解决方案的优越性与客户价值主张成正比

盈利模式收益模式收益模式:价格与数量乘积

成本结构成本结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规模效益。成本结构主

要取决于商业模式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的成本

利润模式利润模式:在已知与其数量和成本结构的情况下,为实现

预期利润所要求每笔交易贡献的收益

利用资源的速度利用资源的速度:为了实现预期营业收入和利润,需要多高的库存周转率、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的周转率,并且还要从总体上考虑该如何利用好资源

关键资源指向目标客户群体传递价值主张所需的人员、技术、产品、厂房、设备和品牌

关键流程包括人员培训、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日常周期性工作

这一框架看似简单,但却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成功的企业会致力于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将这些要素以一种持续一致、互相补充与加强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商业模式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可执行性。

② 奥斯特瓦德的商业模式。Osterwalder 等(2002)将商业模式的九个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环节是价值主张,它将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链接起来,在客户关系、业务流程与核心资源下形成企业收益[19],见图 1-1。

图 1-1 奥斯特瓦德的商业模式构成

③ Hamel 的商业模式。Hamel (2000)分析了商业模式构成的几种关系, 提出了顾客界面、核心战略、战略性资源和价值网络四个方面要素。其中, 顾客界面包括对

顾问信息的履行与支持、信息与洞察力、关系动态和价格构成;核心战略包括经营使命、产品及市场范围、差异化基础;战略性资源包括核心能力、战略性资产、核心流程;价值网络包括供应商、合伙人和联盟。他认为商业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效、独特、适合、可获利的,见图 1-2。

图 1-2 Hamel 商业模式构成

④ Bouwman 商业模式构成。Bouwman 等(2008)认为商业模式包括四种要素,分别是业务、技术、财务和组织。其中,业务包括价值主张和市场目标,是企业寻找市场机会的切入口;技术是企业所必需的功能,通过技术发展可以使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财务包括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体现了企业通过业务获取价值创造形成的能力;组织是一种价值网络结构,包括内部

高效/独特/适合/可获利的驱动器 供应商伙伴关系

客户关系 核心资源和能 价值主张 客户

内部流程

分销渠道 成本结构

收入结构

履行与支持

信息与洞察力

关系动态

价格构成 经营使命 产品及市场范围差异化基础 核心能力 战略性资产核心流程 供应商合伙人联盟

价值网络 战略性资源 核心战略 顾客界面

公司疆界

配置方式 顾客利益

组织和外部组织结构[21],如图 1-3 所示。

市场机会

技术

发展

图1-3 Bouwman 商业模式构成

1.2.2国内研究现状

1.2.2.1智慧城市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在智慧城市领域有不同观点。一部分学者把目光集中在智慧城市的技术层面,冯茂岩、蒋兰芝认为智慧城市包括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通信、网络、传感、软件等技术以及新兴材料,因而也就隐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机会[22]。

国内有部分学者关注智慧城市的城市规划层面。逄金玉认为发展智慧城市是中国这种特大城市的最佳路线,并以上海、宁波举例说明了智慧城市技术发展路径,还给出了包括技术、体制、产业等智慧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议[23]。史璐则阐述了发展智慧城市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包括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模式转变、政府部门服务能力提升、国家综合治理模式转变及城市竞争力提高等方面[24]。姜德峰则认为面对城市的唯一性,智慧城市的推进要针对解决城市发展和管理核心问题,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制定智慧城市发展的特色路线[25]。

另一部分学者从城市发展阶段的层面分析智慧城市,认为智慧城市是城镇化建设与信息化、工业化高度结合,是高级的城市信息化[26, 27](唐建荣等,

2011;陈铭等,2011);也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是一种政府行为,通过信息化技术行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的政府职能[28](史璐,

2011)。不过有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的定义,通过融合了各种资源使得城市更适合居住、工作、生活及娱乐,营造了一种安逸祥和、秩序井然的气氛,有利于居住者的全面发展[29](王世福,2012;胡小明,2011)。王家耀、刘螺等学者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城市的居住者更智慧,目的是城市更智慧[30]。

从智慧城市业务构架和应用领域来分析,学者们认为智慧城市的业务构架包括四方面,即基础业务、行政业务、智慧服务、运用管理,智慧城市技术在诸多领域都能够得到应用,这其中包括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交通治理、公共事

业等[31](史璐,2011)。陈山枝、张陶新、张永鸣等学者强调从应用领域方面对智慧城市进行分类,则可分为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政府、智慧建筑、交通管理等领域[32]。

1.2.2.2商业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1)商业模式定义相关综述商业模式在学术界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热点,对于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罗珉等(2005)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战略导向的行为,在企业战略目标下将内外部资源进行匹配与优化,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进行权衡,最终保持企业与客户利益的高度统一[33]。原嘉(2007)认为商业模式以价值为核心,围绕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网络和价值维护展开的一系列企业行为[34]。

(2)商业模式构成相关综述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构成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提出商业模式的构成以及体系构建理论。

翁君奕(2004)提出商业模式构成结构模式,从平台环境、客户环境、伙伴环境和顶板环境等四大环境角度分析了构成要素。如图 1-4 所示[35]。商业模式是一个包括创造价值和输出价值的系统,每个界面都涵盖了价值的对象、内容、提交与回收四个方面。每个界面上的价值四方面都有不同表现,与此同时又要与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进行众多的排列组合,因此这个结合的过程就产生了多样的商业模式类型。

顶板环境

伙 伴 环 境

图 1-4 翁君奕的商业模式构成

1.2.3 综合评述

1.2.3.1 智慧城市研究评述

关于智慧城市,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既为智慧城市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开拓了视角,同时在广度和深度上也存在着不足。目前, 学者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内涵、建设模式、发展领域等方面。这些研究不断推动智慧城市研究进程的深入发展,朝着理论模型系统化、研究方法规范化、研究主题综合化的方向向前推进,形成了很多具有学术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现阶段学者们的研究存在着智慧城市内容不丰富、理论不完善、内涵不全面的问题。现阶段的研究资料来源有限,主要限于一些政府性的文件,另外,没有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建设特点、商业模式以及价值模型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以上不足可以作为本文的一个思考维度进行探讨。

1.2.3.2 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述

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性较强的理论。针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研究者们也未能就商业模式的内涵、特点等问题达成共识。大部分研究者都强调与自己研究目的相关的方面,并以此为核心对商业模式进行定义,这使商业模式特质化。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

应用、战略管理(如价值创造、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在创新和技术管理中的应用,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缺乏联系、各自独立。商业模式的特质化也导致不同研究者之间的研究成果难以借鉴和融合。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关于商业模式的某些方面,研究中也形成了一些共同观点。比如:

(1)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管理和分析的新的单元;(2)商业模式要求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和管理;(3)商业模式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实际上商业模式是由一系列作业构成的运行规则;(4)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价值创造;(5)商业模式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生态系统、作业系统、价值链或者价值网络。以上这些共识为后续研究提供概念基础。

1.3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共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理论、实践意义,并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相关理论、商业模式理论进行了综述分析,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路线与方法,确定了总体思路。

第二章对深入分析了智慧城市的产业链及建设特点,并通过客户、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资源能力、合作诉求及合作点分析,总结得出了系统集成服务商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模式与合作内容,为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分析了系统集成服务商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分析了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构建原则,然后明晰了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六大要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集成服务商视角下的典型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及评价体系。

第四章以神州数码、易华录、银江股份、华胜天成、太极股份等 5 家上市公司作为初步分析对象,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及上一章节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系统集成服务商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甄选出的神州数码公司构建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构建了神州数码新城区、老城区及城市综合体智慧城市业务的商业模式。

第五章综合了上述章节的分析,为系统集成服务商提出了核心能力打造、产业价值定位、资源整合、客户需求分析等商业模式构建的策略与建议。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整体研究的主要结论。

智慧城市理论基础构建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图 1-5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智慧城市及其产业基础分析 智慧城市理论

商业模式理论 智慧城市产业链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特点分析

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实证分析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基础分析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读书笔记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读书笔记 我要分享的书叫《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此书用“个人商业模式画布”的概念把个人商业模式分为9个模块,用“画布”的方法做个人的规划。书的理念很新颖,值得大家去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商业模式----它指的是一个组织在财务上维持自给自足的方式。事实上你完全可以把自己视为只有一个人参与经营的企业,个人的商业模式便是你应该通过哪种方式来调动全部才智天赋,以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完美结合。 这张图,就是个人商业模式画布,我先介绍一下这套思维系统。 按照定义,商业模式就是一个组织在财务上维持自给自足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企业维持生存的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现有的商业模式,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1、我们的客户是谁?2、客户需要我们完成那些工作?商业模式思维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帮助你认识和描述“客

户”和“工作内容”这两个关键要素。更准确地说,它能让你认识到怎样才能帮助客户完成其需要的任务。在此基础上,你才会发现工作中多赚钱和获得满足感的方式。 个人商业模式的九大组成模块:客户群体、价值服务、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 1.核心资源:就是我们自己。你的核心资源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我是谁,具体来说包括兴趣(职业满足感的动力)、技能(后天习得的能力)、个性(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二:我拥有什么,具体来说包括你的知识、经验、人际关系,以及其他有形无形的资源和资产。你的兴趣是指那些能让你感到兴奋的事物,这一点或许是你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兴趣是催生职业满足感的动力。 你可以试着描述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比如说情商高、勤奋刻苦、性格开朗等。 2. 客户群体,即“我能帮助谁”。作为个体,你的客户和客户群包括企业内部依靠你的帮助来完成任务的人。你是老板,上司或其他向你支付报酬的人,都属于这一类。(比如:销售煤炭方面,帮助客户按时完成装船) 3. 关键业务:即我要做什么,这取决于你的核心资源。也就是说,“我是谁”必然影响着“我要做什么”。它指为客户实施的基本的体力或脑力活动。描述这个模块时,你可以想想日常工作中常做的事情。 4. 价值服务,即“我该怎样帮助他人完成任务”。这个模块是思考个人职业时最重要的概念。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客户请我完成什么工作?完成这些工作会给客户带来什么?举个例

商业模式转换智慧笔记

商业模式转换智慧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价格、服务等竞争,主要是企业商业模式的转换和创新的竞争,过去的成功靠机会,未来的成功靠模式的转换和创新。 进入商业模式 一、什么是商业模式? 就是你企业在什么样的模式(平台)上进行有效的经营和管理,最后实现企业的价值和责任的最大化。如:商业模式就是造船、造航母;管理模式就是在船上,在航母上训练员工;战略模式就是在船上,在航母上架设导航。 如:航母上的新员工和小船上的特种员工发生对决,最后谁能取胜? 1、最早的四大商业模式案例: A、奥林匹克 B、麦当劳 C、传销 D、金融产品(保险) 2、中国三大明星的商业模式: A、陈佩斯——从头忙到尾,最后还是赔 B、赵本山——到处是朋友和徒弟,利益他独享 C冯小刚——成本变、利润,利益共分享 3、诚宇包装的商业模式:有钱大家赚,大家持续有钱赚! 一、业务系统 二、关键资源和能力 三、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四、盈利模式 1、产品差价赚钱 2、资本运作赚钱 3、中介赚钱 4、社会影响力赚钱 5、广告赚钱 6、讲话赚钱 到此明了,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此平台是我搭建,要想在我平台上玩,请留下买路钱。 二、企业商业模式平台的构成 到此明了: 1、企业商业模式最主要的是企业的定位,然后设计一个运行操作平台,让每一个人的都得到最大的显现和发挥,最后实现企业价值和责任的最大化。 2、企业的商业模式是由构成企业相关单体因素通过企业的一个强项连接而构成的航母平台,当相关单体因素发生改变时,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要进行不断的转换和创新。 进入商业模式的转换和创新 作业:社会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形式(写六条) 一、回看社会上的高手是怎样看待商业模式的转换和创新? 1、习主席说:未来5年内个体户必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团队(公司);

智慧城市盈利模式的猜想:“免费模式”

智慧城市盈利模式的猜想:“免费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谁投资、谁运营、谁买单还是十分模糊。现阶段,主要是由政府牵头加上资金扶持,鼓励企业投资运营。然而我们必须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谁为智慧城市建成后的系统运营买单? 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指出,目前智慧城市盈利模式有两种猜想: 第一、政府企业投资,使用者付费; 有一些必要资料,就好比土地一样,属于生产、生活的必要的生产资料,在整个产业的发展中,要是离开了这些生产资料就无法发展,这些资料就适合用户付费使用。智慧城市中就有相似的资源,比如网络资源就属于必要的"生产资料"。智慧城市系统中的企业用户、个人用户都必须使用网络资源,云计算企业、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公司都必须将自己的设备链接入网,而用户在使用这些资源的同时是需要付费使用的。 第二、企业提供服务,商业服务盈利 现在的商业模式证明,用户就是完成商业的重要一

环,腾讯的游戏业务、邮箱业务、网站业务、广告业务无不是因为腾讯有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用户为腾讯的商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潜在客户群,腾讯在免费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方式之下,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而这些生活服务并非向用户收取费用,比如说话费充值,用户在同样的成本之下选择腾讯这个便捷的平台完成一次缴费,而腾讯真正的盈利却是是来源于腾讯平台上的充值服务提供商。 建立平台渠道盈利 笔者经历过杀毒软件收费到免费,经历过游戏从付费到时免费的整个过程,从当初的免费必死的质疑到现在赚取的盆满钵满,企业与软件服务也经历了产品到平台的转变,不仅没有影响收益,同时发展空间也变的更加广阔,可以预言未来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必然也会像当初的杀软、游戏一样,经历收费使用到免费服务的整个过程。 智慧城市未来将效仿之 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不只是企业与政府的事情,用户才是推动智慧城市应用发展的内生动力,只有用户使用相关应用,并且形成一定规模才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智慧城市的收费目标全部集中于普通的老百姓,那么必定会降低百姓使用的积极性。倘若总一条渠道上收费的模式,利

2012.11.6战略智慧笔记 陈果

N 《战略智慧》 --陈果 如何建立战略思维? 你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1、未来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方式? 2、房产中介的人力资源 3、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如何把规模缩小? 4、如何使用90后? 5、外贸出口利润越来越低,公司成本越来越大,如何突破?需要经营的: 1、原始积累(财富) 2、内部团队(精神共同体) 团队是利润,是巨大财富 3、忠实客户(了解客户需求) 企业一定要战略升级,为谁请命? 老板需要经营“空手套白狼”的本领。 企业做大的因素: 1、政府的力量 2、资金对你的加持 3、消费者对你的关注 4、优秀的人才向你靠齐

利润 (如:外婆家) 如:宋城集团,通过做“宋城千古情”项目,获得政府的支持 大老板:看似很傻,实际很厉害,用一年的时间赚10年的钱 如:王志纲老师用三十年的时间做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智库”,一转身获得无数的财富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价值。 企业、产品都是媒介,关键是你想到哪里去。 战略思维思考的问题是:我要到哪里去? 老板必须为战略负责! 战略是唯一不能让职业经理人去做的事情。 没有战略就没有人追随,如果成功也是偶然的。 如:王建林(万达集团),当初做商业地产,所有人都反对如:吴亚军,(南湖地产,温州人)当初做战略十几人的核心团队全部走掉,但今天成为中国女首富。 老板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你来做,而是那些事情是你必须要做的。

如:华为,力排众议做最适合当下的战略 这是一场越来越激烈的商战,不要妄想今天的困难明天就过去了,要有打战的思维 如:微软 在战争当中总结经验,这是老板需要修炼的 战略智慧金三角: 找定位 定打法 开模具 战略之道的根本是定位。 打法和模具的关系: 模具是企业超级杀伤力的武器 如:工作室:帮企业找魂,帮企业开模具书院班:帮企业开模具,寻找战略突破打法:合适的发射装置 打法与模具的关系是炮弹和炮筒的关系 孵化人的板块: 从老板到老师的智慧

智慧城市 逻辑、维度与盈利模式解析

?智慧城市: 逻辑、维度与盈利模式解析 2014-08-28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智慧城市圈子”免费关注 智城圈子:政府,学者,技术等圈子;顶层设计探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投融合作; 个人微信号:qwb_2013公众订阅帐号:qwb_2014 导读: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我们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 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我们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1、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

《商业模式新生代》读书笔记(李梅)

《商业模式新生代》读书笔记 李梅 《商业模式新生代》主要由7大部分组成:画布——用来描述、分析、设计商业模式的工具,商业模式画布;式样——基于领先商业思想家理念的商业模式式样;设计——帮助你设计商业模式的技术方法;战略——通过商业模式视角重新解毒的战略;流程——一套帮你设计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流程;展望——于商业模式的未来展望;后记。 一、画布 在画布部分,作者阐述了商业模式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提出商业模式的9大构造块: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这9个构造块覆盖商业的4个主要方面:客户、提供物(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财务生存能力。 1.客户细分构造块用来描绘一个企业想要接触和服务的不同人群或组织。客户是任何商业模式的核心,赢得客户,便是商业模式的成功。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群,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分类,比如大众市场、利基市场、区隔化市场、多元化市场、多变平台或多边市场。 2.价值主张构造块用来描绘为特定客户细分创造价值的系列产品和服务。它具有以下要素: 新颖——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从未感受和体验过的全新需

求; 性能——改善产品和服务性能是传统意义上创造价值的普遍方法; 定制化——以满足个别客户或客户细分群体的特定需求来创造价值; 把事情做好——可通过帮客户把某些事情做好而简单地创造价值 设计——、产品因优秀的设计脱颖而出 品牌/身份地位——客户可以通过使用和显示某一特定品牌而发现价值 价格——以更低的价格提供同质化的价值满足价格敏感客户细分群体 成本消减——帮助客户削减成本是创造价值的重要方法 风险抑制——帮助客户抑制风险也可以创造客户价值 可达性——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以前接触不到的客户 便利性——、使事情更方便或易于使用可以创造可观的价值 3.渠道沟通构造块用来描绘公司是如何沟通、接触器客户细分而传递其价值主张。企业组织可以选择通过自有渠道、合作伙伴渠道或两者混合来接触客户。 4.客户关系构造块用来描绘公司与特定客户细分群体建立的关系类型。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企业制胜的一大法宝。客户关系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个人助理

商业模式全史读书笔记_李梅

《商业模式全史》读书笔记 梅 序章围绕“钱”的五种新型商业模式 归根结底,商业就是:把采购来或生产出的价值提供给他人,以换取同等的价值。这些要素的组合就是商业模式。凡是有实力的企业无不拥有自己的商业模式。 实践是先行者,理论是追随者。 ?“巨匠们的午后”序:美第奇家族的创始人乔凡尼和Square的联合创始人多西?美第奇家族创建的国际“汇兑.结算”体系以及对梵蒂冈公款的巧妙运用 (1)通过分散网点和信息网络构建起来的国际“汇兑.结算”体系 (2)化敌为友——美第奇把严禁利息的梵蒂冈也变成了合作伙伴 ?托马斯.库克和美国运通公司开发的旅行支票以及由此实现的个人国际结汇 运通老板的一声令下,世间有了“旅行支票”。 ?由美国银行的VISA卡构建起来的社会基础设施 无论何时何地何物,皆可赊购的信用卡 ?网络、密码和eBay:PayPal把陌生人连接在了一起 (1)公开键密码,赋予网络的新安全 (2)PayPal成功打破了个人结算的壁垒——“信用”和“小额结算” ?现场支付的新方式:扩大卖方,改变买方的Square革命 (1)现场支付革命 (2)Square真的有竞争优势吗? (3)协同发展的三大企业 vs 单枪匹马的Coiney 总而言之,通过“汇兑.结算”层面上的经济模式变迁,其实这些不仅是一个企业自身的战略,它更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所在。

第一章商业模式究竟为何物? ?“巨匠们的午后”1:“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与“商业模式论”的盟主佐特 创新,意为“更新”,创新绝不是从无到有,也不是技术进步,创新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价值的革命。 商业模式,是为何人,采购何种物品,创造何种价值,最后以何种方式换取等价物。 ?商业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商业模式究竟为何物?商业模式是为了拓展传统经济战略框架而产生的概念,它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商业的多样化、复杂化、网络化。 具体来说,经营战略框架有以下五大特点: (1)顾客的锁定(精简)一直被开做事经营战略的开端。但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讲,可以说就是为了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围。通俗点说,即凡是参与该商业的各方都属于“顾客”畴。 (2)原来的价值(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就成了总价值(参与者全体创造的总价值)。 通常,某一公司的收益来自提供给对方的价值(价值回报)。而在商业模式畴中,包括直接客户在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出来的价值总和就成为某一公司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上述的(1)和(2)就是传统战略论中所谓的“市场定位”。 (3)收益流问题。而把收益流和成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收益方程式)。 (4)为了解好这道应用题,方法和资源(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看到“自己公司和其他企业以及竞争对手在不断协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整体价值”。 把(1)到(4)的观点统合在一起就是商业模式下的经营战略框架。 其实在商业模式下, (5)无论是从上至下(市场定位到竞争力),还是从下至上(竞争力到市场定位)

【项目分析】_智慧城市商业计划书

智慧城市商业计划书SMART CITY BUSINESS PLAN

目录 1 2 3 4 5建设背景 项目介绍 产品优势及特点 产品及行业应用 商业模式 市场背景分析 6 7 8 9 市场现状与痛点分析 市场地位 项目支持

01 建设背景

建设依据2012 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科办高〔2012〕78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2013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发布《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住建部批准智慧城市试点277个,智慧城管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在未来城市智慧化运行中将发挥核心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国务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有力助推“互联网+”与智慧城市结合;《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指出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水务、地下空间等涉及民生、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应用与智慧城市有机结合。2015

国家政策 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 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智慧城市建设已在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效果。 “十三五”期间,在政策推动、互联网普及、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积极发力背景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更持续、更快速、更深入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至4万亿元。未来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为抓手201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 2016年4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 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 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 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推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地域、系统、部门、业务协同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加强城市管理。 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

商业模式学习笔记

商业模式学习笔记. 20141002 V1.0

1Main Topic 1.1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盈利性收入的要素。 1.2少! 1.2.1能最终形成商业模式的创意和想法少之又少。

1.2.2第1象限:不但你的东西对用户。非常有用,而且只有你知道该怎么做。 1.2.3第2象限: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用,但只有你在这么做;处于这个象限的企业,可以称为“冤大头型企业”。 1.2.4第3象限:不但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特别的用处,还有一大帮人在跟你做一样的东西。——“凑趣型企业”。 1.2.5第4象限:你其实没什么独到的能力,但你做的东西有一定的用处;这样的企业只能是惨淡经营的平庸型企业。1.3本质未变 1.3.1不论传统还是互联网新经济,商业模式的表观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实质内涵并未根本变化。 1.3.2商业和生意的本质是为客户提供的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对方的付费收益。 1.3.3只不过如何吸引客户和在何处对用户收费这两个关键点上,已经随着时代变迁和技术发展发生了很多的变化。1.4CEO的任务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

1.4.1 1.5注意 1.5.1伺机而动 大的产业方向和潮流容易判断 关键在于——你所处的领域,“钱塘潮”袭来的时间以及该呆的位置。这决定了最后你是弄潮儿还是牺牲品。 1.5.2切入点 1.5.3因地制宜 苹果、google的模式再牛B,你也学不来。

智慧城市 逻辑、维度与盈利模式解析

智慧城市: 逻辑、维度与盈利模式解析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含义 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1、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

2017智慧城市浅析-解构-挑战-合作模式-盈利模式-研究

智慧城市研究 一、概念与前景: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城市形态”,也就是新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智能设备、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是说生产力的跃进,导致了社会关系进化到了网络社会,而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智慧城市。从这个简单的逻辑上讲,智慧城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就像电脑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中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6个建设方向。 根据麦肯锡研究,到2020 年,智慧城市产业预计将达到4000 亿美元的市场,覆盖全球600 个城市。到2025 年,这些城市预计将会占世界GDP 的60%。到2050 年,发达国家约86% 的人,发展中国家64% 的人会期望在城市中生活。 二、城市发展瓶颈: a)政府:信息孤岛,反应慢、协调差、效率低、资源浪费、脱离群众、环境难治理 b)企业:诉求无门、资源获取难、产业整合难 c)居民:就业难,安全保障、个人理财、生活不够便捷、医疗养老得不到保障

智慧城市建设七种常见的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七种常见的商业模式 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 模式一:政府独自投资建设和运营,如美国德克萨斯的Corpus Christi市无线城市,特征是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平台的投资、建设、维护和运营。优势是政府有绝对控制权;劣势是,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必须获得足够的收益才能维持网络运转,同时也面临业务的运营、推广以及后期维护等困难。 模式二:政府和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并运营,如“无线费城”。它的特征是由政府和运营商共同出资、共同拥有,日常建设和运营管理由运营商进行;优势是,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劣势是,面临着产权难以界定、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会产生纠纷等问题。 模式三: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第三方建设、运营,如新加坡“智能国家2015”。它的特征是政府进行投资,并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一家或多家运营商建设和运营;优势是,政府有绝对控制权,专业公司进行运营和维护;劣势是,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后续网络的升级、运维等容易导致权责不明朗。 模式四:政府牵头,BOT(建设-经营-转移)模式,如“无线台北”。它的特征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企业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许诺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经营权,到期后再由政府收回管理经营;优势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劣势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

分离造成企业的短视,政府运营经验的缺乏导致到期收回对政府压力较大。 模式五: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如上海市智慧虹桥商务区。它的特征是综合实力较强的运营商或者第三方独立负责智慧城市子任务(例如一项基础设施、平台或者应用建设)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作;优势是,产权清晰,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可以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经验和实力解决“无线城市”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问题;劣势是,需要有持续的盈利模式。 模式六:联合建设运营,如台北市智慧园区。它的特征是产业链上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终端设备提供商中的两家或多家联合开发智慧平台或应用并共同推广;优势是,利于产业链良性运转,综合解决能力较强;劣势是,多方合作,合作协调工作量大。 模式七:联合公司化运营,如杭州市一卡通项目。它的特征是由产业链成员,如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共同成立一个管理公司及系列子公司进行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运营;优势是,利于产业链良性运转,综合解决能力较强,公司化运作更加灵活;劣势是,多方合作,合作协调工作量大。

智慧树知到《商业模式创新》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商业模式创新》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能够非常精确的体现出利益相关者的 A. 交易成本 B. 交易效率 C.交易结构 D.交易程度 答案: 交易结构 2、下列哪些不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所具有的特点 A. 为客户创造价值 B. 拥有独特能力 C.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互不影响 D.有与之相匹配的运营能力 答案: 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互不影响 3、做企业,设计商业模式首先就是 A. 要考虑未来 B. 要资金到位 C.要考虑效益 D.要打破惯性 答案: 要打破惯性 4、商业模式六要素交易结构中,()是对商业模式最终施行效果的评价体现。 A. 业务系统

B. 盈利模式 C.自由现金流结构 D.企业价值 答案: 自由现金流结构 , 企业价值 5、企业制定价值主张的三种方法包括 A. 罗列全部优点 B. 宣传有利自身的差异点 C.突出共鸣点 D.避而不谈缺点 答案: 罗列全部优点 , 宣传有利自身的差异点 , 突出共鸣点 6、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执行机制,管理模式是企业运行机制 A. 对 B. 错 答案: 对 7、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是产品/ 服务的商业化过程,伴随着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 A. 对 B. 错 答案: 对 8、商业模式三要素中,价值主张和目标客户通过价值链有效链接在一起

A. 对 B. 错 答案: 对 9、商业模式、企业战略、营销策划三者之间,从管理目标、管理视野、对待市场、竞争、产品的态度上基本相同,所以三者其实是一回事 A. 对 B. 错 答案: 对 10、商业模式、企业战略、营销策划三者之间,从管理目标、管理视野、对待市场、竞争、产品的态度上基本相同,所以三者其实是一回事 A. 对 B. 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下列关于业务定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定位是市场的选择 B. 定位是商业模式的起点 C.定位是企业应该提供什么特征的产品与服务 D.定位就是企业应该做什么 答案: 定位是市场的选择 2、影响企业选择与某类利益相关者交易方式的因素是 A. 交易价值与交易成本 B.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智慧城市典型商业模式分析和选择(WORD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城市资源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必然选择。目前,中国有接近200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和实验。“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要有高水平的全面规划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做指引,还需要有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做支撑。 一、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和实验的地区中,欧洲和亚洲是较为积极的。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已经有超过30个大中城市相继推出“智慧城市”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如何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特点,合理选择投资方、建设方、运维管理方,以及提出合理的盈利来源,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共有七种常见的商业模式: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运营商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各种模式的优劣势分析见表1。

前四种模式有一个共性特征——政府主导或参与,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更多的是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二、商业模式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并呈现出以其中一种或两种模式为主、其他几种模式为辅的多元化运作形式。智慧城市的项目类型是决定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结合项目实践,本文认为项目属性、涉密性、投资规模、专业跨度、共享性和专业难易等六个方面是影响商业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其中:公益型的项目、涉密型的项目、政务类的项目需要政府主导和投资,倾向于前四种商业模式;投资规模大、专业跨度大、共享性要求高、专业涉及类别多

大学生创业基础(笔记)

大学生创业基础 C 班 1、 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内容: 创业与创业精神 创业的概念 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创业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创业与自我认识 1.1 经历挫折与坚持: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问题: (1.) 如何看待创业过程中的成功者与失败者。 (2.) 创业的成功有哪些 (3.) 创业的精神本质是什么 (4.) 创业者应当具备的潜力有哪些 (5.) 如何拉近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6.) 创业与所学专业之间一定要有所联系吗 创业的结果跟创业本人的特质有什么关系? 你怎么看待创业过程中的坎坷、他对我们创业是不是必然的? 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讲你怎么看待创业中的成功者与失败者? 1.2 创业的特点: 创业的机会成本越低越容易创业 创业的结果取决于你能不能坚持 创业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要有创业精神 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1.4 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创业与自我认识: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创业的要去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己。 盖洛普优势定律:找到自己的长处,然后在放大自己的长处 如何拉近与目标间 的距离: 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未来的理想状态, 用企业家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清理你的通讯录:管理学大师德 第二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创业者拥有三个自由:时间自由 决策自由 财务自由 成功创业者特征: 自主性强,不愿意受约束 主动性强,愿意做有目标的事 自控力强,能自我管理 善于发现机会,有商业直觉 创业者的五大技能: 控制内心冲突的能力 发现因果关系的能力,联想 应变能力,能灵活应对环境变化 洞察力,发现细微处商机 销售技能 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学会用人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善于识人是创业者的基本功 发现潜在的创业者 潜在创业者的案例启示: 在创业中, 创业者的素质要远远重于项目和资金: 只有一流的 人才才能打造一流的企业 创业者的动机:做自己的老板 获得财务回报 追求自己的创业 第二节 创业团队 认识创业团队的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 学习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法及影响 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 认识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 家族式团队: 中国人对熟人最信任, 排行就是亲戚 同学 同事等。 社会交往内圈是家 人,中圈是熟人,外圈是生人。 家族式企业启示: 在许多家族企业的创业团队中,情感冲突有时会导致团队绩效降低。 优秀创业团队的共同特点: 凝聚力 合作精神 完整性 长远目标 收获概念 公正 性共同收获分享 优秀团队成员的特点: 团队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团队成员之间会相互聆听配合 团队成员之间能力互补,各有所长。 李嘉诚:如果非说有什么秘诀的话, 那就是我与人合作, 如果赚百分之十是正常的,赚 百分之十一也是应该的,那我只取百分之九,所以我的合作伙伴就越来越多,遍布全世界。 正确的认识自 先拥有成功者心态

商业模式笔记

商业模式——轻松、长期赚大钱的方法 1、打钱=量×利润率 量: 1、趋势、行业 2、单店(点)的收入 3、复制(凡是无法复制的买卖不要做,想要做大企业就一定 要遵循这个规则) 利润率: 1、客户体验(给客户创造独特的体验) 2、垄断 3、革命性的降低成本 ☆最长的路就是弯路 垄断:香飘飘奶茶、九阳豆浆机、加多宝凉茶 品类>品牌 品牌好的唯一标准:品牌成为品类的代言人 把好的品牌附着在品类上(品牌是旗,品类是根据地) 脑白金(品类很好,送礼首选) 1、包装体面

2、价钱不是很高 3、吃了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好丽友达利园 ↓↓ 第一个蛋黄派生产公司, 1、名人代言 说起来都知道, 2、广告轰炸 但买的时候不买 3、降价三分之一 4、进入2、3线城市 品客可比克 ↓↓ 第一个薯片生产厂家同上四个做法 (可比克同属达利集团) 只要是行业没有明显老大,想超越,用这四种就可以。 劫道标准:行业没有明显老大,没有强势对手(品类) 一个品牌主打的点只有一个,只能给人一个明确的认知。

行业有明显老大,我也想做老大怎么办?(5条路,说2条) 1、老大往东走,我掉头往西走(例:pad是休闲娱乐平板电脑; 一人一本商务办公平板电脑) 2、我创新一个新的品类出来 ☆所有无法简单解释的东西都无法被深刻了解 广告两种做法 1、品类名+品牌名(例:好空调,格力造) 2、品类品质+品牌名(例:怕上火喝王老吉;农夫山泉有点甜) 注:跟人的潜意识相结合,不要教育消费者的观念 失败案例:红心猕猴桃,健康新选择 分析:红心猕猴桃很多,你是哪一家?没有品牌名,等于(怕上火,喝凉茶);健康新选择,健康的面太广,不具体。 企业家个体户 思路学模式,找规律自己摸索,失败累积 资金用别人的钱,用未来的钱自己掏腰包,高息贷款 资源贵人相助找亲戚,托朋友

商业模式分析

商业模式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城市资源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 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必然选择。目前,全球有超过100个 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和实验。“智慧城市”建设除了 要有高水平的全面规划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做指引,还需要有合理有 效的商业模式做支撑。 1现有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和实验的地区中,欧洲和亚洲是较为积极的。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已经有超过30个 大中城市相继推出“智慧城市”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旨在利用 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务、完善城市功能,探索“智 慧城市”建设模式。 2商业模式选择 3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多种建设内容,而且其项目属性、涉密性、专业性、投入以及市场发展前景各有不同。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 设过程中,必须通过对项目建设、运营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整合资源、多方参与、合作共 赢的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商业模式,即多种商业模式并存,并呈现出 以其中一种或两种模式为主、其他几种模式为辅的多元化运作形式。 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往往带有这些标签: 用户参与: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再是简单地由公司单方面发挥创造的角色,用户也会主动参与进来创造内容和价值。这在以往单纯 由公司创造价值然后再分销给客户的商业模式里是不可想象的。

粘性:互联网希望能够尽可能持续地粘住用户,让用户可以持续地活跃,从而可以想办法将用户从新用户转化为可以带来收入的用户。互联网公司最希望获得的是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有了这些就有了一切。 这些特点让互联网公司创造出来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使得传统行业也想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来创造出新的商机。为了能够准确地剖析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就需要一套框架来作为分析的模型。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模型。这个模型在第一级其实只包含3类变量,分别是资源、企业和市场,用一句话就可以全概括“通过利用哪些资源进行怎样的企业业务运作来为哪个细分市场服务”。这三类变量组成了一个商业模式最核心的部分,具体又可以分别拆成更细一级的变量,并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 市场 当进行互联网转型时,细分市场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或得以扩展。很多传统商业模式下无法服务到群体会因为基于互联网的新渠道的出现而被纳入到我们的商业版图中。增设新渠道可以扩大产品/服务销售的覆盖面,同时不影响企业原有的运作模式,对企业商业模式的营销也较小。我们经常能看到各大银行争相开拓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就属于此范畴。 企业 企业需要通过运作业务来持续地为目标市场提供价值。所以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我们想要交付的是什么类型的价值。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化后有可能可以提供新类型的价值给到目标市场。(神州租车以往只能将车辆整日地租给顾客,但借助移动互联网后,神州专车的运营模式则可以提供“门到门”的分时段客运服务。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成,所以当价值主张发生改变时,往往也意味着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质变。) 企业与市场间渠道

基于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研究

基于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研究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FOR SMART CITY BASED ON SYSTEM INTEGRATOR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发展正迈向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即智慧城市阶段。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改善与服务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系统复杂、涉及主体多”等特点,并且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建设者普遍缺乏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实施落地的智慧城市并不多。本文以智慧城市的产业链和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分析为切入点,运用商业模式理论,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构建、评价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期望通过系统集成服务商的视角,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打造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从而破解智慧城市建设的难题。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商业模式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归纳,明确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并通过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研究为构建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通过调查咨询法对智慧城市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应用需求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及规律。第三,文本结合作者自身多年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对用户、建设参与方的利益诉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合作模式与合作内容进行了探讨。第四,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对系统集成服务商的价值主张、目标客户、业务系统、资源能力、营销渠道、盈利模式等六个要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设计了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并形成了评价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的指标体系。最后,本文对神州数码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 SWOT 分析模型深入剖析了其商业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深化设计了新城区、老城区及城市综合体三类智慧城市细分市场下的商业模式,并结合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环境,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本文认为,商业模式设计是破解智慧城市建设难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关键性手段。系统集成服务商如果能够抓住当前市场机遇,利用其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对业务需求的理解能力,通过产业链延伸及产业资源的整合,构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完全可以成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与最大的受益者。 本文运用商业模式理论,通过系统的产业链、利益相关者分析,结合作者实践经验,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进行了探讨与创新设计,可为政府和广大的建设参与厂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系统集成服务商

商业模式新生代读书笔记

《商业模式新生代》读书笔记 《商业模式新生代》由(瑞士)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和(比利时)伊夫·皮尼厄(Yves Pigneur)所着。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大量富有创意的图像和详实的案例为我们展现、诠释了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巨大价值以及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方法。有别于国内的传统管理学教科书,这本书没有纷繁复杂的众多理论,作者在理论阐释方面使用凝练概括的语言,辅之以大量的图像和故事、案例,使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及其创新变得具体、生动,不再像传统的管理学原理那样抽象。这本书简练的同时,又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使读者认识到商业竞争中的各个方面,教会读者如何系统地理解、设计和实施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或是分析和更新旧的商业模式。总而言之,它是一本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用的、启发性的教科书。 本书主要由7大部分组成:画布——用来描述、分析、设计商业模式的工具,商业模式画布;式样——基于领先商业思想家理念的商业模式式样;设计——帮助你设计商业模式的技术方法;战略——通过商业模式视角重新解毒的战略;流程——一套帮你设计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流程;展望——于商业模式的未来展望;后记。 一、画布 在画布部分,作者阐述了商业模式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提出商业模式的9大构造块: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和成本结构。这9个构造块覆盖商业的4个主要方面:客户、提供物(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财务生存能力。 1.客户细分构造块用来描绘一个企业想要接触和服务的不同人群或组织。客户是任何商业模式的核心,赢得客户,便是商业模式的成功。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群,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分类,比如大众市场、利基市场、区隔化市场、多元化市场、多变平台或多边市场。 2.价值主张构造块用来描绘为特定客户细分创造价值的系列产品和服务。它具有以下要素: 新颖——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从未感受和体验过的全新需求; 性能——改善产品和服务性能是传统意义上创造价值的普遍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