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与五大领域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与五大领域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与五大领域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与五大领域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與五大領域

在世界幼兒教育史上,蒙特梭利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她的主要觀點和許多重要實踐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深刻地影響了意大利、英、法、美、印度、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的幼兒教育,對當今世界各國的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美國學者珍尼特?沃斯在其著作《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把蒙特梭利教育法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思想”和“世界上一流的幼兒教育”。日本學者相良敦子則認為,蒙特梭利教育法在日本的傳播為日本的幼兒教育改革注入了“原動力”。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有準備的環境、富有教育意義的課程和精神準備好的教師是蒙氏教育的精髓和要點;但對三大要素缺乏根本的把握是制約我們運用蒙氏教育的瓶頸,因此認真理解三大要素,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實有其必要性。

(一)有準備的環境:蒙特梭利堅信一個“有準備的環境”對於幫助孩子進行獨立的

學習與探索是十分必要的。真實且具邏輯性的教具是“有準備的環境”中重要元素之一。當然,這些教具必須適合孩子的發展階段,既有趣又具挑戰性,從而能夠長時間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每一件教具都是對一種抽象概念的具體表現,而教師也正是使用這些教具來引導孩子進行邏輯思考和發現的。最初的教學過程是教師向孩子呈現教具的操作,然後便由孩子自己不斷的重複練習直到能夠精通為止。蒙特梭利相信孩子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可以學得最好。同時教具的擺放也是極其重要的,所有的教具都應按照學科領域分組並且按照由易到難的次序放置在開放式的教具櫃上,為了方便孩子取放教具,教具櫃的高度也是按照孩子的身高比例來製作的。在這樣井然有序的有準備的環境中,孩子們按照他們自己的選擇和自己的進度專心的工作著。此外,自由選擇在蒙特梭利環境中也是同等重要的。因為唯有在自由的氣氛中,孩子才會顯露本質,因為孩子內在成長發展的本能唯有在自由的環境下才能開展。所以在教室中,孩子並無固定座位,教室中有著具有吸引力與挑戰性的教具材料供孩子自由選擇。筆者認為有準備的環境其實在孩子與成人間起著橋樑的作用,其目的是使成人的世界適合孩子的發展。這種情形就像體育館裡,教師和器材都很重要。教練教導學生如何使用雙槓和吊環,如何舉重等,但是,是學生自己在使用這些器材,他們藉著館內的各種設備鍛鍊肌肉,因而身手變得敏捷。但體育老師並不是演講家,他是一位引導者。他

絕不可能憑著談論體育理論而使一個學生身體健壯。因此,有準備的環境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能夠自由選擇、操作,投注心力於活動上。從而使孩子發展出獨特的人格及健全的身心。

(二)富有教育意義的課程:蒙特梭利的教學內容可分為五大領域,即日常生活教

育、感官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及自然人文教育。

1.日常生活教育:日常生活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中的必要內容。對於孩子來

說,許多成人認為很平常的任務(如洗碗、擦鞋等)對孩子們卻具有特殊的意義。這些工作對成人來說或許平淡無奇,但卻能激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因為孩子早期強烈的模仿特性,使他們渴望做出像成人一樣的舉動。日常生活教育一般包括(1)照顧人,即讓兒童學會照顧自己。例如“讓他們學習怎樣洗手和漱口等。(2)照顧環境,即讓兒童學會照顧身邊的生活環境,日常家務練習及照料動植物等。(3)社會關係練習,即讓兒童學習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到禮貌和優雅等集體生活能力。筆者認為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讓孩子在參與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發展了他們的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探索了周遭的環境,獲得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開始學會把精力集中在一個活動上,學會按照順序從頭至尾的做一件事,並通過自我指導的活動獲得獨立性,這些都為孩子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感官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聽、視、觸、味、嗅等多種感官訓練,使孩

子的感受性更加敏捷、準確、精煉,並學會整理、分類和描述各種感官印象,同時為孩子即將進行的讀、寫、算教學打下基礎。例如,視覺練習的教具有各種幾何圖形板、幾何體、顏色板、圓柱體組、粉紅塔、長棒等,可以幫助兒童提高鑒別度量的視知覺、鑒別形狀、顏色、大小、高低、長短及不同的幾何形體;聽覺練習的教具有發音盒、音感鈴等,幫助兒童習慣於辨別和比較聲音的區別;觸覺練習的教具有立體幾何體、觸覺板、溫度筒、重量板等,可以幫助兒童辨別物體是光滑還是粗糙,辨別溫度的冷熱,辨別物體的輕重和大小、長短、厚薄以及形體。味覺練習的教具有味覺瓶,主要是進行識別不同味道的練習。嗅覺練習的教具有嗅覺筒,主要是提高嗅覺靈敏度的練習。筆者認為感官教育使孩子能成為更加敏銳的觀察者,增進和發展他們的感受能力,使他們的各種感官處於更加令人滿意的準備狀態。

3.語言教育:0~6歲是幼兒語言的敏感期。此時,教師若能以清晰、正確的

發音予以協助,擴充他們的詞彙領域,幼兒即能爆發驚人的語言能力。因此,蒙特梭利教師先以正確的發音,訓練幼兒的聽覺,使孩子能精確的掌握發音。幼兒的書寫敏感期雖在五歲以後才爆發出來,但經由蒙特梭利的

日常生活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和感官練習(聽覺、觸覺、視覺的精進),幼兒已具有讀、寫的預備基礎,再加上蒙特梭利獨特的語言教具------幾何嵌圖板、砂字字母板、圖字卡的操作,幼兒即能自然習得書寫和閱讀的能力。

4.數學教育:蒙特梭利認為,如果兒童能在早期接觸到一些具體的數學材料,

他們就能夠輕易而愉快的吸收許多有關數的事實和技能。蒙特梭利注意到孩子對計數很感興趣並且喜歡在數數的時候觸摸和移動被數的物體,於是設計了代表各類數量的教具。通過對這些教具的組合、分割、分配、計數和比較,兒童就能夠自己論證數的簡單運算。兒童的這些早期經驗將會為他們今後在小學階段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不過,筆者認為蒙氏的數學教育不是為了記住這些數學概念,而是為了讓孩子獲得在解決問題時理解和使用概念的能力,這不僅是數學教育的目的,也是所有教育的目的。

5.自然人文教育:前四類教育內容著眼於幼兒心智的建構、品格的養成;而

自然人文教育則立足於人類的大環境,目的在培養幼兒的世界觀、宇宙觀,以適應社會環境,進而能快樂的生活。

(三)精神準備好的教師

成功地推行蒙特梭利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好的蒙特梭利教師。一個沒有接受過蒙特梭利培訓的教師是絕不可能在蒙特梭利教室的教學中獲得成功的,這就好像一個生物學家難以勝任法語教師一樣。蒙特梭利教師都是經過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專業培訓。他們除了授課,還要在兒童進行各種工作與活動時提供必要的指導與幫助,另外認真地觀察兒童的行為和成長並做好相關的紀錄是他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有的孩子都將在蒙特梭利教師的觀察下按照自己的進度來工作,教師在教學中充當著“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他們會通過觀察尋求孩子與教具間的良好匹配,教師不可能準備太簡單的教具給孩子而令他們厭煩,阻礙其智力的發展;教師也不可能準備太難的給孩子,以致於他們無法了解,因而喪失了原有的熱忱。教師在課堂上為兒童展示所給教具的用法時應該是適當、準確、有目的性的。而當孩子們在有目的的、注意力集中地從事活動時,教師則要保持一個觀察者的順其自然的態度。因為基本的學習存在於兒童的操作之中,而不是教師的教導之中。

蒙特梭利教師最基本的素質就是對是否介入兒童的活動具有洞察力。仔細觀

察,從而瞭解兒童的發展需要,然後為兒童準備和維護一個積極有序的學習環境,這就是蒙特梭利教師最重要的任務。筆者認為一套教學法能否成功推行,關鍵繫於教師,其主要任務有三:(1)為孩子精心設計活動環境,使之服務於孩子的發展。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不應該把教育內容停留在“書本上和口頭上”,而應該把教育內容“物化”為孩子可以操作的環境和活動教具,切實從原來的“教會”孩子轉變為通過準備適當的環境和活動材料引發孩子的興趣。(2)教師應該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究環境、操作教具、發現並解決問題.讓孩子切實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角色不應該再是知識的輸出者,而應該是指出方向、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引導者。引導孩子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對活動材料的操作中主動地學習和發展。(3)正確評價孩子的活動,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不斷為孩子提供更適合他們年齡特徵與興趣特點的環境和活動材料,引起並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興趣。教師的工作應是“提供環境-------進行引導-------調整環境-------繼續引導”這樣的一個周而復始的良性循環,從而幫助孩子實現真正意義的可持續發展。

筆者認為蒙特梭利的三大要素(有準備的環境、富有教育意義的課程和精神準備好的教師)是彼此聯繫、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環境、教師及課程的三位一體中,有準備的環境是根本,是蒙特梭利教育法區別於其它教育法的關鍵所在,教師和課程則是構成的要件,也可以看成是有準備的環境的重要內容。我們可以說蒙特梭利教育法就是在適宜的環境和課程由導師引導孩子自主學習與發展的方法。

概而言之,真正的蒙特梭利教育並不是把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簡單機械地移植到幼稚園,由經過簡單培訓的幼兒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操作蒙特梭利教具,然後由學生獨自反復的演練如何使用蒙特梭利教具。這樣的教育不是蒙特梭利式的教育。這種忽視蒙特梭利方法內在價值的形式主義的做法是對蒙特梭利教育的曲解。蒙特梭利本人在其著作中不只一次指出對兒童深入細緻地、孜孜不倦地觀察,才瞭解孩子內在的需求,得出科學的教育方法。筆者認為蒙特梭利提出了進行教育研究時應該遵循的指導思想給孩子自由,觀察自由中的孩子,從而更好地瞭解孩子,才能發現如何更好的引導孩子;蒙特梭利將手指向孩子,讓我

們追隨孩子,而不是追隨她所研究出的那些有限的方法,因為只有在我們追隨孩子的過程中才能一步步地更靠近教育的真諦。

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教育幼儿呢?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树立好榜样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的,必须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平时在孩子的面前,不要随便吵架、骂人,必要时最好背着孩子,因为夫妻有时候的所做所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 二:营造一个好环境 平时我们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比如家长爱在家里打麻将,或者爱在家里聚友喝酒等,这些不良的环境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三:对孩子态度要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很聪明,所以家长平时好好对他们说的话他们都懂得,故别动不动就发火打孩子,建议家长们不妨用孩子理解的方式方法去教孩子,以促进交流,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的态度要和善。 四: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平时一定要给孩子养成一个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让孩子养成

预习、复习的习惯。由于小学是孩子养规矩的时段,所以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在假期的时候不妨多培养发展他的兴趣爱好,注意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 五: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作为家长的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压在孩子的身上,因为这样做的话,孩子会觉得很累,反而让事情适得其反,所以有时候不能太强求,多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篇二1家长要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2 家长要创造良好的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3 适当的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三大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 、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 6 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 、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 、混龄教育 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 、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 、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家庭中是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

家庭中是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 教育孩子成了父母最头疼的事情,教育的好还能轻松点,教育得不好可就遭罪了,那么家庭中是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呢?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家庭教育中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庭教育中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陪伴 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西方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直接正相关。 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这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我们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2、阅读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面播种下来的。《朗读手册》里面引入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儿童通过这些书的阅读之后,开始喜欢阅读。儿童早期的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认为,那些童书,的确和成年人读的书有差别,童书会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蕴藏于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之中,构建的是你的价值观。 3、习惯 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想想也对,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他怎么对人,怎么处事?体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实际上体育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果体育成绩优秀,大吃大喝不锻炼,身体也很糟糕,这不叫体育成功。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无论是运动还是阅读,怎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觉得这都应在家庭里面培养。比如早睡早起,就是一个好习惯。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好习惯可以影响其一生。

经典励志人生哲学

经典励志人生哲学语录 (一) 1.母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母亲东西的时候,母亲哭了。 2.人生的经历就像铅笔一样...开始很尖...经历的多了也就变得圆滑了...如果承受不了就会断了。 3.人不怕死,但是最怕不知道怎么活。 4.淡定是一种人生涵养,纯真是一种性格使然。 5.人要对自己诚实,爱情没有红绿灯,不会告诉你何时该走,何时该停,只能凭直觉勇敢的走下去。 6.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 7.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 8.我们一定不要当三等公民: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9.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三年前抉择的,我们三年以后的生活就是今天抉择的。 10.我们人这一辈子不是别人的楷模,就是别人的借鉴。 11.人来到这世上是握着手的,因为他想要很多东西;当死去的时候,手是松开的,因为想开了。 12.听说青蛙只吃动的东西,由此推断:天鹅不动的话青蛙是不会打她主意的。 13.一觉醒来,开始憧憬爱情,而爱情刚好做了场诡异的梦。 1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许明天实现。

15.成功不是做你喜欢做的事,而是做你应该做的事。 16.剩者为王的时代,能活下来的都成为行业的翘楚。 17.青春好比吸烟。烟在飞扬。烟灰在坠落。 18.蝴蝶变成了花,不用再以不停的飞翔表明自己自由,平淡安静的留守也是一种幸福的忧愁。 19.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20.王子喜欢公主,青蛙王子也一样,灰姑娘只是偶然。 21.人最好不要错过两样东西,最后一班回家的车和一个深爱你的人。 22.每个人开始都是一杯浑浊的水,然后会不断有人来帮你澄清。当你变得清澈的时候,别忘了那些喝了泥沙的人。 23.除了爱情之外,还必须找到能够使自己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 24.那些无法复制的浪漫,只能在回忆里慢慢变淡。 25.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最后他把所有学生都弄死了! (二) 1.请把阳光穿在心上,让泉水泻在心底。 2.我们的祖国是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犯贱。 3.伤疤显然不应该成为制造另一群伤口的理由。 4.人必须像天上的星星,永远很清楚地看出一切希望和愿望的火光,在地上永远不熄地燃烧着火光。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 一、蒙台梭利其人: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倍尔,创办幼稚园。 学前教育之母: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教育理念,这是蒙氏教育和我园现行教育相一致的地方。“一切从观察儿童和研究儿童及家庭环境”入手,同时“以儿童和家长的忠实朋友”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一切以儿童的生活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出适合孩子的环境,根据有效的科学程序,配合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发明了实用有效并且闻名遐迩的教育材料——蒙氏教具。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教育技巧,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儿童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如:她强调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这也是我园现正实行的“瑞吉欧”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她的教育目的是:“尊重儿童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三、以“体、智、德、美、劳”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蒙氏的教育内容与现行幼儿教育内容虽然在内容的划分上略有不同,但其内容却是紧紧围绕体、智、德、美、劳这几个方面的。相对来说,蒙氏教育活动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更深入地考虑到儿童的需要。比如区域的设置,蒙氏和传统活动区域都有语言、科学文化、计算、美工、阅读等区域。但蒙氏最有特点的是生活和感官区域。生活区的材料全部取之于日常生活,教学内容也全部是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抓、舀、插、倒、吸、捞、夹、剪、切、开锁、筛、穿孔、编织等生活中所有用到的手的动作,都在蒙氏生活区找到相应的教具。蒙氏说,生活、感官是学习的基础,是进入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提高生活能力的手段。记得在我园学期初的计划中,张园长就提到让幼儿自理自立,并提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三个阶段,我想,这也是同蒙氏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的。蒙氏教具最有特点的是感官教育和数学教育,感官教育内容包括视、听、尝、嗅、触、辨别实体、音乐训练等。数学内容包括理解1-10的量与数,认识数量和数字,10以内加减,十进位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四、教学形式:蒙氏的教学形式以“工作”的形式表现,同时和我们的教学形式一样,有团体、小组、和个人的独立活动。蒙氏还有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在我园也存在,那就是混龄教学。五、蒙氏教育法怎样与我园的“瑞吉欧”教育法相结合。虽然我现在没有组织过方案教学(北京叫做项目工程),但从日常听到老师们讨论的和观看一些观摩教学活动中,以及张园长发放的资料中,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我曾问过一些老师,在方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什么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我想,最难解决的是孩子有兴趣的课题(内容),老师怎样延伸到各个领域,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孩子在活动中保持孩子的兴趣。这在蒙氏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如:“花”的活动。蒙氏教学是这样渗透的:1、寻找花的共性。花有花托、花叶、花瓣、花蕊等。2、蒙氏教具中有“花”的镶嵌板。3、花的三段卡。(如:花的名称)4、花的个性:花的种类(大小、颜色、花瓣的多少、形状等)、生长环境(山、水、沙漠、室内)、温度(阳生、阴生等)5、做有关花的小书。(可根据花的共性与个性,孩子的兴趣)在蒙氏区域中是这样渗透的:生活区:插花、种植、护理、绣花、编织等。感官区:闻花的香味、触摸花瓣、赏花、尝花等。数学区:颜色的分类、花的大小、花瓣的多少以及单双数的学习、排序(从大到小)等。美工区:制作干花、画、剪、手工制作(用各种各样的纸)等。语言:儿歌、故事等。艺术:唱歌、跳舞等。体能:跳起来摘花等。这就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目的所在,孩子的兴趣第一。可能会有老师说,这不是以前的主题活动吗?我想,任何活动,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不管以什么活动形式出现,都应该是可以的。六、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怎样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蒙氏教育思想的重点之一是发展和延伸。只要你领会了她的教育思想,掌握了蒙氏教学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你的思维就会放开,思路开阔,教学方法也就会源源不断。(简述)1、活动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来自于幼儿本身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你所认为的正确表扬孩子的方式正在拖垮孩子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你所认为的正确表扬孩子的方式,正在拖垮孩子,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感悟:你所认为的正确表扬孩子的方式,正在拖垮孩子 编者按: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你所认为的正确表扬孩子的方式,正在拖垮孩子。 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这点我深表赞同。 动态黑色音符 “宝贝,你真棒!”,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家长表扬孩子的一句话。 诚然,不可否认,表扬孩子,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表扬的方式必须要注意,若方式不对,则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那么到底如何正确的肯定与认可孩子呢?

表扬孩子时,不要老是说:“你是最棒的” 一天早上,我送孩子去上学,快到校门口时,便看见有个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蹲着对孩子说,“你知道吗,你是最棒的!”,说完还对孩子打了个“V”的手势,只不过她说话的声音特别大,路过的家长几乎都能听到。 大部分家长会一遍遍的告诉孩子: “你太厉害了!” “你真的太聪明了!” “你实在太优秀了!” 听起来像是喊口号,内容重复不断的在孩子耳边回响。 孩子入学前,我曾经给他报了一个情商类的课程,其中有一堂课里,讲的是关于如何表扬孩子。 课程中,老师一再提到:表扬要具体,不能只表扬结果,要表扬过程。 比如,你可以说: “我刚才看你做作业很认真,这道题这么做,思路很独特”,“你搭的积木很漂亮,你的小手很能干”, “你心地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 而不是一味的说,“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表扬太过于笼统。

人生观哲学经典名言

陆游的一首《东篱杂题》: 深居远悔吝,简事养精神。 曳杖一萧散,待茶时欠伸。 风生丛竹啸,露坼野花新。 自作东篱後,经旬不过邻。 谢灵运《斋中读书诗》 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 虚馆绝诤讼,空庭来鸟雀。 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 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 执戟亦以疲,耕稼岂云乐。 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托。 吉凶悔吝——南怀瑾 吉凶悔吝——南怀瑾 “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这三个道理,是最高的人生哲学。 宇宙间有两个现象:一个吉,一个凶,而吉凶好坏都是人为假定的,是人类心理自己反应得失的一种现象,就成为“得失者,吉凶之象”,没有绝对。比如年轻人谈恋爱,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但你不能认为就是吉,表面看来很得意,说不定失意已经暗伏在里面了,现在觉得很好,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 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也没有一卦是大凶的,只告诉我们四个现象“吉、凶、悔、吝”。人生只有四个现象,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什么是悔?就文字看,就是后悔。 人生对任何事每一刻都在后悔中,刚吃饭的时候,菜很好吃,拼命吃,吃饱了,肚子难过,说“刚才少吃一口多好”,这就是悔。南怀瑾老师对悔的解释,认为只有一个名词可以借用来说明,就是佛经讲的“烦恼”,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过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烦,很苦恼,也就是不高兴。 吝是什么?吝就是困难、是悭吝。 四个之中只有吉是好的。别的都是坏的,悔吝是小凶,不好也不太坏。宇宙间万物不动则已,一动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好的,四分之三是坏的。忧就是忧愁,虞就是思虑,脑子不停的想,用脑筋叫做虑。用脑也很痛苦,一个人要不痛苦,什么都不要想才好,不用脑筋,只睡觉,睡醒了走来走去最舒服,但是那很难做到,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只要用脑筋就有忧愁,就有烦恼,所以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有进有退,就是变化,“进退之象”,就是各种变化。故宇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字。 虞不出则财匮。 到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儒林外史》篇二:经典励志人生哲学语录 经典励志人生哲学语录 1.母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母亲东西的时候,母亲哭了。 2.人生的经历就像铅笔一样...开始很尖...经历的多了也就变得圆滑了...如果承受不了就会断了。

蒙台梭利教育法目的

蒙台梭利教育的目的 一、蒙台梭利教育十大特点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近百年来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这样一来,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要想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

人人都该知道的十大人生哲学_人生感悟

精心整理 人人都该知道的十大人生哲学_人生感悟 在你知道这些人生哲学之前你会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晚才明白这些道理,为什么这么快生命就走到了尽头?”花点时间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花点时间去冒险;花点时间去爱、去笑、去哭泣、去学习和原谅。生命往往比看上去更短暂。 1 2 这是你的人生,你必须为之奋斗。为你认为对的事情奋斗,为你的信仰奋斗,为那些对于你来说重要的东西而斗,为你爱的人而奋斗,记得告诉他们:他们对你很重要。要知道此刻你是幸运的,因为你仍然有机会。因此停留片刻,好好思考一下你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去做,今天就开始行动。不要等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3、今天的牺牲和努力未来都会有回报。 说到为梦想而奋斗——学位,创业,或其他任何需要时间和投入才能实现的个人成就——你先要问自己一个问"我是否愿意过几年大多数人都不愿过的苦日子,只 4 5 些经历都当做教训,继续有风度的前进。 6、最重要的朋友是自己。

幸福是自己的感受,无需他人的批准。在和周围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前,你首先得和自己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 你要觉得自己眼中的自己是有价值和受欢迎的,这样你在他人的眼中就是一个自信的形象,才能自信的与他人交往。 7 8 9 你会失败,会成功,会犯错误,你活着,你在学习。你是人,就不会十全十美。你会收到伤害,但你还活着。

想想你还活着,这是多么珍贵的权利——能呼吸,能思考,能享受,能追寻你喜欢的东西。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有悲伤,但也有很多美好。即使受到伤害,我们也要保持前进的姿态,因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在人生的转角处会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 10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下面收集了一些关于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一、基本概念: 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重点论,矛盾分析方法,对立统一规律 二、重点难点辅导: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注意:第一,这是比较综合的问题,既要谈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又要讲内外因问题,如果出题只问其中一部分,那么回答所问的那部分即可。 第二,对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考生容易记住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对立统一,但往往忽视二者的辨证统一、相互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运动这关键的一层含义。 2、矛盾问题的精髓: 要把握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3、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一,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

意义在以往考试末以大题形式出现过,应予以重视。 第二,内外因辨证关系中不要以为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并不等于内因决定外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基本概念: 联系,发展,运动,静止,规律,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注意:形而上学理解的同一,是一种绝对相同,是抽象的同一,是排斥差别的同一。现实中不存在这种同一。形而上学与唯物辨证论对立的焦点就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是包括差别、对立的同一。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注意:这条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规律。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结合,由此推断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3、规律及其属性 注意:第一,把握规律与认识、规律与真理的区别。规律指的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本

经典人生哲学句子

经典人生哲学句子 经典人生哲学句子 1.爱与被爱,明也争,暗亦斗,我只好偏安一隅。 2.醉酒思红尘依旧留不住。 3.人生如此短暂,有谁知短暂人生又有多少无奈? 4.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5.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6.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7.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幻想之中,他就会把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当做真实的酒。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9.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10.浮华一生,淡忘一季。空有回忆,打乱缠绵。笑容不见,落寞万千。弦,思华年。那些年华,恍然如梦。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离别,不诉终殇。11.爱情看起来很浪漫很纯情,可最终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她经不起油盐酱醋的烹制…1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13.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15.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16.你永远要

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1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18.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19.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20.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21.人生的无法和无法的人生真相是一种什么样的觉得,也许生存在差别阶层的人觉得差别。22.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23.反反复复的徘徊,也奈何不了思念。24.辉煌之时人敬仰,落难之时泼水凉。25.你的眼神,在我内心还是这么深刻。26.你可以活在一个没有我的世界,可我却活在一个只有你的天空。27.爱情总是猜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局。28.始终被你打败,只因迷恋你的温柔…29.人的一生总会面对一些无之奈何难以抉择的人和事,有时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见一些自己不愿意见的人。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无奈”吧!30.人生无奈,停下忙碌的脚步,回望身后的这一段路,依旧是人来人往,车去车停!看忙碌的人们,以及现在的我,都是为的什么呢?更加美好的明天?那么什么是美好?可能生的开心,活的自由,健康相伴就是美好吧!可这现实总会让你我觉得无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抓住拥有的一二或许就是幸福!31.我说,人生无奈,岁月醉人,你说,无怨无悔,佳期无望。32.心中的你和身边的她,都是我的所爱;一样的情却只能深埋在心中。虽然人生无奈,愿节

浅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感悟

浅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感悟 一提到蒙台梭利,几乎无人不知,,它的理念和它的精华以被数人认可,他以是中国大陆最圣行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我工作的五年中,对蒙台梭利的基本理念及教育法我也有许多感悟,我认为蒙台梭利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趋向正常,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缺点。 蒙台梭利曾说过:“人不是动物,而是社会产物,教育过程中个体的社会环境是家庭。如果科学教育学不能影响新一代成长的环境,那么,他寻找改良新一代教育的努力也是徒劳”。也正是这种思想构成了蒙台梭利的教学基础,并由此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可以说蒙台梭利科学的幼儿教育发是在“发现”与“试验”交替研究的过程中,加上她的“慧眼”各“仁心”而得到的。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深有体会。 一儿童和儿童发展观——以孩子为中心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他总括为“人类具有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孩子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的规律或的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蒙台梭利主张不给把孩子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孩子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

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画的木块;不是教师和父母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确在工作中,教师应仔细观察,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孩子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孩子,尊重孩子个性,在孩子自发和自由的活动中,帮助孩子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蒙台梭利理论体系的精华是:除非在自由的气氛中,孩子即不能发展自己,也不能收到有意的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干预孩子主动活动或自发活动的基础上,他培养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所以蒙台梭利教育要求我们教育的原则一定是要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孩子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育,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他会闭着眼睛找,用嗅觉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头,解决饿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注意不到这个事实,不能明白孩子会因“内在需要”而驱使他“主动活动”,反而认为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需要我们填塞,就会出现养育上的“差错”了!孩子需要我们的“援手”,但不需要填塞;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他们的“内在需求”,帮助好好的长大成人。这些成果的获得,与教师在孩子学习发展过程中的适当介入有极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

母爱影响恋爱模式,父爱影响社会角色,父母关系影响人际交往,。“比较完美的家庭关系应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人的关系是等距离的,亲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让孩子长大后难以对人产生信任。 三句话,让孩子更听话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教育的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口头教育、训练、熏陶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第九章蒙特梭利与蒙特梭利教育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29 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 在哪个国家成立 ( ) A. 意大利 B.美国 C.德国 D.丹麦 2.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 最具特色的部分是 ( ) A. 日常生活训练 B.感觉教育 C.文化科学教育 D.数学教育 3.1909 年,蒙台梭利总结了“儿童之家”的经验,出版了 ()。A. 《精神教育》 B. 《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 C.《儿童符号的形成》 D. 《智慧心理学》

4.最早将敏感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发 展并运用于儿童教育中的是()。 A. 蒙台梭利 B. 皮亚杰 C.加德纳 D.马拉古兹 5.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内容主要包括 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A.团体线上教育活动内容B.社会活动教育活动内容C.区域教育活动内容D.文化科学教育活动 6.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个别教育活 动实现的形式是 ( ) A. 主题教育活动 B. 线上活动 C.区域活动 D.圆圈活动 7.1907 年,蒙台梭利开办了第一所

“公寓幼儿学校”,又称()A.儿童之家 B .幼儿园 C.儿童的花园D.快乐之家 8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核心是() A.有准备的环境 B .导师 C.工作材料D.活动 9.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集体教育活 动的主要方式是 ( ) A.主题教育活动 B .区域教育活动C.专题教育活动 D .艺术教育活动10.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和动物共有的由一个细胞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即( ) A.心理胚胎期B.生理胚胎期

C.精神胚胎期D.文化胚胎期11.蒙台梭利提倡儿童的每一种“工作材料”都应该能够满足儿童内在发展需求,能够长时间把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在操作“工作材料”的活动中,这体现了 ( ) A.内在奖惩的原则B.顺序操作的原则 C .自动控制错误的原则D.困难度孤立的原则 12.“儿童之家” ,此名称起源于()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意大利 13.蒙台梭利提倡在设计儿童“工作材料”时,一种材料只发展儿童某一个方面的具体能力而不是多个方面

正确教育孩子的秘诀

正确教育孩子的秘诀 12-23 与孩子沟通时,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不同表达方式和词语对孩子影响区别也很大,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四大不当方法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极大,教育得当能促进孩子成长、成才;教育不当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前途。在家庭教育中应避免以下四种不当的方法。 1、威胁。成人用威胁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你再....。。我就....。。”尽管这类威胁在大人心目中认为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却不一定有效果。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只要孩子有点自尊的话,他必定会故意与大人对着干,以此来显示他不是个胆小鬼。 2、收买。收买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话,就能得到奖赏。如“如果....。。就”的许愿方法,有时能刺激孩子而暂时达到某个目的,但却不能激励他作坚持不断的努力。 对孩子来说,这些话就意味着怀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导致孩子讨价还价,以“你不给我奖赏,我就不规规矩矩”来要挟大人,从而提出更无理的要求。有益的、受欢迎的不是以收买形式出现的奖赏,而是事先没有许诺过的、出乎意料的,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而得到的奖赏。 3、保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 父母不应向孩子保证什么,也不应要求孩子作保证。如果父母必须依靠保证来强调自己说的是真话,那么变相地承认自己没有保证过的话是不可相信的了。保证会使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父母也不应诱导或要求孩子保证今后循规蹈矩或绝不再犯某个错误。当孩子作了一个并非出于自愿的保证后,他等于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我们不应鼓励这种欺骗行为。 4、讽刺。父母讽刺孩子,极大地阻碍了他的进步。 它往往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交谈设下了牢固的障碍。挖苦的语言会招来孩子的反击,会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筑起一层屏障。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应用讽刺和挖苦的语言,不应该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 第一种: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第二种: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微博)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第三种:多交朋友少窥探“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实际上,家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