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型头痛经验浅谈
- 格式:pdf
- 大小:246.38 KB
- 文档页数:3
血府逐瘀汤治失眠,治胸闷、头疼、恶心呕吐、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情绪烦躁、烦躁易怒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配方组成】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当归三钱(9克),生地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5克),赤芍二钱(6克),牛膝三钱(9克),桔梗一钱半(5克),柴胡一钱(3克),枳壳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人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方解】血府逐瘀汤证为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瘀久化热所致。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中为气之宗,血之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胸中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故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瘀血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上逆,或呃逆日久不止;血瘀日久化热,则内热烦闷,人暮潮热;热扰心神,则心悸失眠;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唇暗或两目黯黑;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均为血瘀之征。
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凉血、清热。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共为臣药。
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生地黄凉血清热除瘀热,与当归养血润燥,使祛瘀不伤正;枳壳疏畅胸中气滞;桔梗宣肺利气,与枳壳配伍,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柴胡疏肝理气,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为活血祛瘀药、行气药、养血药合用,活血而又行气,祛瘀而又生新,可作为通治一切血瘀气滞的基础方。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血府逐瘀汤为治胸中血瘀证的代表方,以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血府逐瘀汤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百年名方血府逐瘀汤,看国医大师如何运用!一、神经性头痛病例刘某,男,15岁。
病史:头前额部阵发疼痛一年余,近四月来,常在用脑过度或情绪紧张时加剧,兼有泛恶,被迫休学,诊断为神经性头痛。
辨证:头痛频作,前额尤甚,痛点固定不移,伴泛恶,脉沉涩,舌质红,边尖紫暗,苔薄白。
证属瘀阻脉络,清阳失展。
治法:消瘀升清。
处方:血府逐瘀汤(剂量均照原方,下同)加葛根9克、白芷3克、杭菊花9克。
疗效:服药25剂,头痛痊愈而复学,随访6年稳定。
二、脑震荡后遗症病例李某,男,35岁。
病史:数年前被铁棒撞击头部,自此常感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
辨证:头晕疼痛,其痛呈针扎样。
脉细弦,舌苔薄黄,质暗红。
证属脑海震动,瘀血留著。
治法:散瘀达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0剂,症情逐步好转。
恢复工作。
三、低热病例周某,女,36岁。
病史:低热已历数年,经检查排除结核、风湿、尿道感染、肝脏疾患。
辨证:低热缠绵,消瘦神萎,口干,自觉腹满,脉弦紧,舌青,苔薄腻,证属瘀滞腠理,营卫不和。
治法:祛瘀和营。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0剂,热退症安。
四、胸中夜热病例陈某,男,40岁。
病史:10天来,夜间入睡后,每因胸中烦热而惊醒。
不覆被亦烦热难受。
扪肌肤则不热,体温正常。
服三溴合剂、谷维素等均无效。
辨证:胸中夜热,肌肤反凉,脉细数,舌苔薄,质红。
证属血府血瘀,瘀热内灼。
治法:行瘀泄热。
处方:血府逐瘀汤。
疗效:服药3剂,烦热消除,续进2剂巩固。
随访10个月未复发。
五、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病例田某,女,55岁。
病史:左胸疼痛5天,检查胸骨左旁第三肋软骨隆起,呈非化脓性肿胀,压痛明显。
摄片诊断为非化脓性肋软骨炎。
辨证:左肋部肿痛,脉数,舌苔黄腻。
证属痰瘀夹热,络气凝滞。
治法:攻瘀退肿。
处方:血府逐瘀汤,外敷回阳玉龙膏。
疗效:服药20剂,肋软骨肿胀疼痛俱瘳。
六、冠心病病例王某,男,51岁。
病史:近年来时感胸闷气窒,心绞痛反复发作,内科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运用血府逐瘀汤临证经验的初步成果。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血府逐瘀汤的简介和研究背景。
在正文中,将详细讨论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临证经验探究、适应症分析、疗效观察以及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与展望,同时探讨血府逐瘀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探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引言:简介、研究背景正文:运用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临证经验探究、适应症分析、疗效观察、案例分析结论:总结与展望、临床应用前景1. 引言1.1 简介血府逐瘀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瘀消肿的功效。
运用血府逐瘀汤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深入,运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经验也在不断积累和总结。
本文将围绕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临证经验探究、适应症分析、疗效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对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背景血府逐瘀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之一,早在《伤寒论》中就有相关记载,被用于治疗痰饮壅滞、寒饮肢厥等病症。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血府逐瘀汤在妇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尽管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目前,关于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经验和疗效观察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更好地运用和发挥其治疗作用,以及如何更科学地验证其疗效等。
本文拟就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临证经验探究、适应症分析、疗效观察以及案例分析展开探讨,以期对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运用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运用血府逐瘀汤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中的瘀血观念。
瘀血型高血压可用血府逐瘀汤调治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头风”、“头痛”、“眩晕”等范畴。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可将该病分为5个类型: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浊肉蕴型、瘀血阻络型。
其中,瘀血阻络型高血压一般见于高血压发病过程的后期,症状较重。
因此,下面就介绍一下痰血阻络型高血压的选方用药,供参考:痰血阻络型高血压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有:头痛且痛处固定不移加针刺、眩晕健忘、心悸、失眠、胸闷、心痛且痛处固定如针刺、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逐、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高血压病人由于患病日久,可导致瘀血内结,脉络瘀阻。
瘀血若阻于脑络,可出现头痛且痛处固定不移如针刺、健忘、眩晕等症状。
瘀血若阻于心脉,会出现心悸失眠、心脉挛急、心痛如针刺等症状。
瘀血若阻滞气机则可导致胸闷不舒。
瘀血若阻于经络,则可出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逐、语言謇涩、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等症状。
在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时应坚持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的原则。
该病可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为: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柴胡、织壳、甘草各10克,牛膝、菊花、夏枯草、当归、生地黄、益母草各15克。
将上述药物置于沙锅中,加1000毫升的清水浸泡1个小时,用小火煎煮30分钟,取出药汁。
然后再往沙锅中加入750毫升的清水,再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取得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可每日服1剂,分2次服完。
患者若血压很高,可在此方中加入天麻、白蒺藜各10克,钩藤15克。
患者口舌干燥、心烦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鳖甲、枸杞子各15克,玄参10克。
患者心悸失眠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柏子仁10克。
患者心痛的症状若较重且经常发作,可在此方中加入丹参30克,郁金15克,降香10克。
患者口眼歪斜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僵蚕10克,蜈蚣、白附子各3克。
患者半身不逐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地龙15克,水蛭3克。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入夏后,气温转变过快,很多朋友的身体不太能够适应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根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临证60余年,认为气血以流畅为贵,若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在治疗上尤为推崇血府逐瘀汤,为了众位好友的身体健康问题,今天在下就来给大家介绍中医十大名方系列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的介绍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中医大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药方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用水煎服,其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妇人血瘀、经闭、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从古到今,不论何种人群,气郁血瘀一直是各类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别是重大的病症中,血瘀这个致病因素广泛存在,严重的血瘀定会首先影响精气神中的“神”。
但血瘀又不是单独存在的,比如,气郁会导致血行不畅,气虚会导致运血无力;寒病会使血脉凝滞,热病会煎熬血液使其黏滞;湿邪也会堵塞脉络血管……造成人体“精气神”不同程度的缺损。
所以,在这张千古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药活血化瘀外,还用生地、当归清热养血,桔梗、枳壳、柴胡理气解郁,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
祛瘀和养血同施,活血和行气同伍,寒热同治,升降兼顾,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常见病症的名方。
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案例血府逐瘀汤究竟治什么病?在《医林改错》书中,列举了如下病证:头疼、胸疼、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蝥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68例
张建华;白光辉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8(017)005
【摘要】瘀血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
由于外伤瘀血内停阻塞脉络不通,或内伤气滞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反复发作,缠绵日久难愈。
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本病6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736-737)
【作者】张建华;白光辉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河南,漯河,462000;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河南,漯河,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2
【相关文献】
1.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偏头痛135例 [J], 宋桂叶
2.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55例 [J], 郭新民
3.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瘀血性头痛的效果 [J], 赵志友;宋维国;等
4.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的体会 [J], 乌日娜; 王莉
5.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68例分析 [J], 白光辉;张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68例分析
白光辉;张建华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7(7)15
【摘要】目的:探讨清代明医王清任《医材改错》中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的作用效果。
方法:对68例瘀血性头痛患者,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加减化裁,久痛入络加入全虫、地龙辅以血通络之品,气机郁滞重者配以疏肝理气药物,妇女兼有痛经者,加以活血调经止痛之药。
结果:68例中治愈49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97.6%。
结论:血府逐瘀汤原为治疗胸中血府之瘀之证而设,对头痛一证,只要以瘀血症状为主,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总页数】2页(P3592-3593)
【关键词】头痛/诊断;血府逐瘀汤/治疗
【作者】白光辉;张建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5
【相关文献】
1.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淤血性高血压头痛64例疗效观察 [J], 郭京娟
2.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55例 [J], 郭新民
3.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68例 [J], 张建华;白光辉
4.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50例的临床观察 [J], 阮贤德
5.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性头痛的体会 [J], 乌日娜; 王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府逐瘀汤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血府逐瘀汤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当归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4.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4.5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一钱(3g)水煎服(现代用法:煎汤温服)。
【原方证治】此方功擅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医林改错》卷上:“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制方背景】1.“藏象”重功能,轻结构中医藏象学说虽然是以功能概念为主,但也包含了一定的解剖学成分,例如,《灵枢·经水》就有关于解剖的记载:“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
”但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解剖学发展十分缓慢,比如,命门、三焦、包络等找不到实体的脏腑结构,各家之说并存,存在许多矛盾。
王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没有可以孤立于形态结构之外的功能,深感解剖知识对发展医学之重要,提出了“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强调“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王氏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躬身于义冢和刑场,在解剖尸体的过程中,他观察到了大量的“血瘀”现象,由此感悟、推断到活体上“血瘀”病理现象的普遍存在,从而引起他对血瘀证的高度重视。
2.治疗胸痛,前方皆不应王氏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胸疼”中提到:“凡胸痛在前者,用木金散治疗;胸痛牵扯后背疼痛者,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若是忽然胸痛者,前方皆不应者,选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此方一剂,疼痛即可缓解。
”由此可见,血府逐瘀汤的创立,是王氏在治疗胸痛一症时,用前人所创方剂无效,敢于疑古创新,从气滞血瘀立论,完善了前人对胸痹的治疗方法。
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型头痛效果观察王晓光; 王立恒【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9(031)014【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瘀血型头痛;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作者】王晓光; 王立恒【作者单位】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辽宁大连 1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7.7瘀血型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无特异性,患者在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时也可引发头痛症状,且疼痛为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
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只能暂时缓解疼痛,不能从根本上治疗[1]。
本文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型头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瘀血型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经X线、查体等确诊;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瘀血型头痛的诊断标准,头痛如锥刺,时轻时重;多伴心烦易怒、抑郁苦闷;舌质紫黯,舌边伴瘀斑、舌苔薄白;面色黑滯、脉沉弦细涩;病程≥6个月;近期内(1个季度),每月头痛发作次数≥2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6±10.55)岁;病程7个月至5年,平均(2.85±1.36)年。
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26~60岁,平均(42.15±10.48)岁;病程8个月至5年,平均(2.88±1.45)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口服托吡酯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56,50 mg),25 mg/次,2 次 /d;每周增加25 mg,直至患者最大耐受剂量,但需注意,最大量需小于150 mg/d。
活血化瘀第一方——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第一方——血府逐瘀汤李时珍称:活血化瘀最厉害的方子,横扫身上一切瘀血,瘀血去百病消。
血瘀汤治疗顽固性头痛。
头痛的原因有很多。
当你感冒时,你会头痛。
当你热的时候,你会头痛。
当你生气时,你会头痛。
血妇逐瘀汤治疗哪种头痛?有三种类型的头痛可以治疗。
一种是血瘀引起的头痛,另一种是血虚引起的头痛,第三种是愤怒引起的头痛。
本方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主要以活血化瘀、活血益肝、理气为主。
血瘀汤可以治疗脱发和白发。
脱发有很多原因,头发失血,血虚会引起脱发,肾虚也会引起脱发,肝郁结也会引起脱发,头皮经络不能通过血瘀阻阻毛囊也会引起脱发。
血府逐瘀汤治疗什么样的脱发?基本上适用于大多数女性脱发,除了可以使用脂溢性脱发外,最好的调理愤怒是由气滞血瘀引起的脱发。
血瘀汤治疗面部黑斑。
无论你是哪种斑点,无论你是黄褐斑、雀斑还是老年斑,只要你的斑点是黑色的,颜色就会变深。
王清仁认为,毕竟,脸上的斑是气血瘀的,需要活血化瘀,不仅能缓解肝郁,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瘀血,而且还能补血,最适合面部部长斑的女性。
现在你可以调整斑点,用同样的方法,你可以调整皱纹其实,皱纹是气血不足,皮肤没有气血滋润,自然就像干燥的树皮一样产生皱纹。
有些人脸上有薄薄红红的血丝,也可以用来调理与血福鱼汤脸上的红血,包括鼻子,也是血瘀的原因,血脉不通,血瘀发烧,所以会出现红血丝,如果这里的气血循环很顺畅,怎么会有红血呢?红色的血开始是鲜红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成了紫红色,表明严重的血瘀。
血液相遇的地方。
心脏中的血液是最大的血库。
心是血的主人。
血管里有血瘀,如果你不通过,就会痛。
这种疼痛是一种刺痛感,不会引起无法解释的愤怒或突然的无法解释的疼痛。
最好使用这个处方。
外伤引起的胸痛最好。
摔伤肯定会留下血瘀。
女性关注乳腺增生也可使用血瘀汤乳腺增生是气滞血瘀。
因此,为疏肝理气,本方有柴胡疏肝益气,有桔梗壳调气,还有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天然可调节乳腺增生。
血府逐瘀汤,能够化掉身体一切淤血的好方子血府逐瘀汤,能够化掉身体一切淤血的好方子。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
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
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
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方子神验。
它里面有五逐淤汤,五首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
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逍遥散是治情志的,血府逐瘀汤治血瘀的。
现在人营养已不缺了,有病了大都是气滞血瘀,或者因为气滞血淤得病,后因病而气滞血淤。
包括打伤啊,风寒伤啊,熬夜伤啊,久坐伤,都是气滞血淤,他到最后面都会在这里。
有个方子,专门化气滞血淤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能治疗十九种病症,其实还不止。
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加进柴胡、枳壳、桔梗、牛膝,双升双降,甘草可以调和。
柴胡枳壳,一升一降。
桔梗牛膝,一开一往下收。
它都是调气的。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它治疗一切瘀血,瘀血只要一化掉了,往下走,他就没有虚劳,也没有累了。
“主治头痛”头痛有外感的,也有内伤积热的,也有气虚的。
一般外感的,你用发汗,一般都有积热的,你用泻下,一般气虚的你用补益。
但是有一种头痛了,它既不怕凉怕冷,也不上火郁闷,还不气虚没力。
他这种头痛在书上记载着,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
七年头痛。
在田地里头耕着地的时候,一痛的时候要抱紧头脑,立马人就睡在地上,滚来滚去。
像什么像孙猴子被唐玄奘唐僧的念咒语,金箍罩,罩在头上都抱着头啊,跳上跳下,然后翻来滚去的。
那是瘀血箍在那里,痹在里面,这是淤血作痛。
血府逐瘀汤,一剂见效,开了三剂。
他一回来说,我是吃了一剂。
当天就不痛了,三剂吃完了,半个月再过来,就半个月都没有再犯过。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头痛的研究进展作者:贺照翠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5期【摘要】扩展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范围,列举4个病例,说明血府逐瘀汤不仅能治疗胸中瘀血,还能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外伤性头痛,更年期头痛,通过临床观察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瘀血头痛;综述;研究进展血府逐瘀汤源自清代医家王清任之《医林改错》,是众多活血化瘀方的代表,临床广泛用于具有瘀血特征的各种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故后人多宗用之。
本文就该方治疗几种常见的瘀血头痛进行探讨。
1 原方旨意及现代研究1.1 组成及方义原方有当归、川芎、生地、红花、桃仁、枳壳、赤芍、柴胡、桔梗、牛膝、甘草11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血瘀胸中,以胸痛、舌黯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兼用《本草经》“逐血痹”的生地以养血润燥,归地相伍,养血活血。
合于方中祛瘀不伤正,此即桃红四物汤之义;加以桔梗、柴胡引药上行,枳壳宽胸以行气,使气行血活;牛膝通经脉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这样本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能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故用之治疗瘀血诸症可取良效。
1.2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认为:①该方能使血栓的质量、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抑制ADP诱导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促进血小板解聚的作用,并对抗二氧化钍阻断肝清除率作用,以对抗肉芽肿的形成;②具体试验表明,该方提高PaO2,并具有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液运行的作用;③改善器官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血管的循环,有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降低血流阻力作用,调整凝血和抗凝系统,防止血栓形成,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抑制结缔组织的代谢,减少瘢痕的形成和组织粘连,降低机体反应性。
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早已突破了原方意义,治疗“胸中瘀血”的局限,可广泛用于具有瘀血之象、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等疾病,故瘀血头痛用之能见奇效。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头痛的研究进展吕宛燕摘要】列举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外伤性头痛、更年期头痛4个病例,扩展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范围,佐证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头痛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瘀血头痛;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48-02源自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的学府逐瘀汤[1]已成为众多活血化瘀方的代表,在临床瘀血特征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同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外感或内伤所致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诱发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病证,其中以瘀血型头痛最为常见,瘀血型头痛患者一般病史较长,病情易反复,治疗见效慢,本文在几种常见类型的瘀血头痛治疗中采取该方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原方旨意与现代研究1.1 方义与组成血府逐瘀汤的原方药材中包括当归、川芎、桃仁、柴胡、桔梗、牛膝、赤芍、生地、红花、枳壳、甘草等11剂中草药,当时主要应用与血瘀胸中的治疗中,其辨证要点为胸痛、舌黯红、弦紧、脉涩。
该方中红花、桃仁、川芎、赤芍主要起到活血化瘀之功效,当归则起到活血、养血的作用辅之生地达到养血润燥的效果,与方中的其他药物联合祛瘀不伤正气,枳壳在宽胸行气等方面效果显著,牛膝具有疏通经脉引血下行的作用,甘草对众药起到调和作用,本方同时具备行血分瘀滞,解气分郁结,祛瘀生新,治疗瘀血特征的各种疾病临床效果显著。
1.2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发现该方能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栓质量,抑制因ADP所致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起到解聚血小板的作用。
通过具体的相关实验显示,该方在患者微循环的改善中效果良好,对血液运行起到加速作用。
改善微血管器官血液循环,对血管起到舒张作用,有效降低血流阻力,对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作用,使得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得到改善,机体反应性降低。
现代研就表明血府逐瘀汤医突破原方的治疗意义,但凡具有血瘀之象、组织缺血、循环障碍的疾病运用该方治疗均奏效。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
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
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 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
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方子神验。
它里面有五逐淤汤,五首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
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逍遥散是治情志的,血府逐瘀汤治血瘀的。
现在人营养已不缺了,有病了大都是气滞血瘀,或者因为气滞血淤得病,后因病而气滞血淤。
包括打伤啊,风寒伤啊,熬夜伤啊, 久坐伤,都是气滞血淤,他到最后面都会在这里。
有个方子,专门化气滞血淤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能治疗十九种病症,其实还不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加进柴胡、枳壳、桔梗、牛膝,双升双降,甘草可以调和。
柴胡枳壳,一升一降。
桔梗牛膝,一开一往下收。
它都是调气的。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它治疗一切瘀血,瘀血只要一化掉了,往下走,他就没有虚劳,也没有累了。
主治头痛头痛有外感的,也有内伤积热的,也有气虚的。
一般外感的,你用发汗,一般都有积热的,你用泻下,一般气虚的你用补益。
但是有一种头痛了,它既不怕凉怕冷,也不上火郁闷,还不气虚没力。
他这种头痛在书上记载着,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
七年头痛。
在田地里头耕着地的时候,一痛的时候要抱紧头脑,立马人就睡在地上,滚来滚去。
像什么像孙猴子被唐玄奘唐僧的念咒语,金箍罩,罩在头上都抱着头啊,跳上跳下,然后翻来滚去的。
那是瘀血箍在那里,痹在里面,这是淤血作痛。
血府逐瘀汤,一剂见效,开了三剂。
他一回来说,我是吃了一剂当天就不痛了,三剂吃完了,半个月再过来,就半个月都没有再犯过。
本来每天都要犯一次半次的,轻重而已,因为他脑部里头啊,刮风下雨,淋水受风寒的,长期里面有淤血,血府逐瘀汤就把它化掉了。
血府逐瘀汤治高血压性头痛
作者:杜俊蓉
来源:《华声文萃》2021年第05期
高血压性头痛症状时而控制时而复发,可有舌尖绛红、脉弦大而有力、面红目赤等表现,符合淤血辨证要点,故采取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
用药:生地、红花各7克,柴胡、赤芍、元胡、菊花、梔子各6克,桔梗、合欢花各9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饮用,1日1剂。
上述药物服用6剂,头如针扎般的刺痛感消失,面红目赤、烦躁懊恼等症状得到显著缓解,血压降低,患者自觉舒适。
追加服用12剂,头痛、头晕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脉搏转和;最后再服用6剂,方中加入丹参与郁金各6克,起到巩固疗程之功效。
(摘自《医药养生保健报》3.4)。
【中医解析:血府逐瘀汤,化掉身上的处处瘀...说如何化瘀,先要知道瘀血有什么特点?有的人嘴唇偏乌暗,舌下静脉怒张、曲张,有的人脸印堂发黑。
有的人身上局部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现在人营养已不缺了,但很多都有气滞血瘀,或者因为气滞血淤得病,后因病而气滞血淤。
包括跌打伤、风寒伤、熬夜伤、久坐伤,都是气滞血淤,那在这里有就要讲一个专门调血瘀的方子——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桔梗牛膝,一开一往下收。
它都是调气的。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它调理各种瘀血,瘀血只要一化掉了,往下走就没有虚劳。
那么它具体可以调哪里的淤血呢?1、头痛有一种头痛忽犯忽好,反反复复的,就可以用血府逐瘀汤化掉头部淤血。
2、胸痛包括各种胸部的刺痛,包括ru房痛,胆囊yan痛,肋骨痛,后背痛,甚至胃脘痛,咳嗽肺痛等,只要是刺痛感在那里,血府逐瘀汤就有用。
3、胸上不能放东西有的人有点奇怪的毛病,只要胸前上面一放东西就难受,甚至还会疼,盖个小薄毯子也不行。
这也是有瘀血,这种情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感觉压着睡不好觉,这样也能用血府逐瘀汤,化掉闷在胸中的血气。
4、胸任重物跟上一条是明显的对比,就是有的人胸前必须得压点东西才能舒服,瘀血堵胸,血府逐瘀,久病入络,久病必瘀。
这样的人很多都是嘴唇乌黑的,同样能用血府逐瘀汤。
5、自汗盗汗汗为心之液,你心里头假如有个瘀血,身体就要通过出汗把淤血出出来,还用血府逐瘀汤,血气活了,就不出汗了。
6、郁闷胸中有块石头放不下。
碰到一点小事,眉头就皱,胸中不够开阔,一天不管有没有事,就是要气上三回。
怕这怕那,患得患失-血府逐瘀汤。
7、急躁平素和平,有事急躁,急是血瘀,血府逐瘀汤有效。
一有事情了就暴跳如雷的,他血气梗在那里爆急了。
用后可以心态疏条。
8、夜梦多晚上做很多梦,也可能是受到血瘀影响,有的人醒来后,含含糊糊又记不清,瘀血在胸腹,在大脑,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型头痛经验浅谈
发表时间:2010-04-18T21:05:30.623Z 来源:作者:纪春玲郭秀文[导读]
纪春玲郭秀文
梨树县中医院 (吉林梨树136500)[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5-0071-01
瘀血型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由于外伤瘀血内停,阻塞脉络不通,或内伤气滞血瘀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反复发作,缠绵日久不愈。
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本病6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66例均系门诊患者。
年龄最大50岁,最小15岁;男30例,女36例;病程最长七年,最短半年。
2 辩证分析 66例均见头痛,头痛经久不愈,时轻时重,其痛如刺,固定不移,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大体分为两类,1、外伤性血瘀头痛,因打仗斗殴或撞伤,瘀血内停,阻塞脉络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脉络不通。
2、内伤性血瘀头痛,因情志不遂,怒气伤肝,气机逆乱,郁滞日久,气滞血瘀阻塞脉络不通而痛。
3 治法与方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用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
方由当归、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生地、牛膝、甘草组成。
其中当归、川穹、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与枳壳一升一降,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与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1、痊愈:头痛症状消失。
2、好转: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头痛
减轻。
3、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
4.2 治疗效果痊愈49例,好转15例,无效2例。
5 病案举例
例一:张某某,男,40岁,工人,于2000年4月5日初诊。
患者头顶及脑后阵发性胀
疼已六年之久,经多方医治未效。
近来每逢月经周期前头痛加剧,痛如锥刺,痛势难忍,月经量少,色紫暗,有小血块,经止痛减,面色无华,少气懒言,食欲欠佳,二便正常,舌质紫暗,苔薄黄,脉沉弦。
诊断为瘀血性头痛。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桃仁、红花、川穹、当归、生地、桔梗、柴胡、枳壳、牛膝、独活、藁本各10克,甘草6克。
连服25剂头痛基本消失。
但情绪紧张时仍有头痛,而时间较短。
此属气血亏虚,将原方桃仁减量重用当归、川穹,加党参、黄芪,双补气血,连进8剂,头痛消失。
七年间随访四次,均未见复发。
例二:王某某,女,35岁,教师,于2001年8月5日初诊。
患者头额前阵发性疼痛一年余
,近四个月来常在用脑过度及情绪紧张时头痛加剧。
痛点固定不移,有时恶心,经多方医治无效,被迫停止工作,经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头痛。
舌质红、边尖紫暗,有瘀血斑点、苔薄白,脉沉涩。
诊断为瘀血性头痛。
证属气滞血瘀,脉络不通。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桔梗、柴胡、牛膝、葛根、白芷各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连服六剂,症状同前,但无不良反应。
药已对证,而药力不足以达病所。
重用牛膝,加菊花,以清上引下,连服25剂,头痛消失,病告痊愈而回到工作岗位,六年来随访五次,未见复发。
例三:李某某,男,22岁,农民,于2002年5月4日初诊。
患者头部因外伤昏迷约半小时
,经当地医院抢救清醒后,遗留左侧头胀痛、眩晕已六年之久。
每遇气候变化加剧。
心烦易怒,屡治少效,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头部CT及化验检查无异常,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
诊断为瘀血性头痛。
证属肝气郁滞,血瘀不畅。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行滞。
方用血府逐瘀汤。
处方:桃仁、红花、赤芍、当归、枳壳、牛膝、各10克,丹参20克,柴胡、川芎各15克。
水煎服。
连服15剂,症状较前好转,痛势减轻,而见耳鸣,将减柴胡量,加香附理气,重用生地清热凉血,连服15剂,头痛耳鸣消失,病告痊愈。
五年来随访四次遇气候变化均未复发头痛。
6 体会
6.1 头痛一病,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五脏六腑之
气血皆上于此,故外感时邪跌仆损伤,或内伤气血瘀滞,阻塞脉络,直接或间接引起头痛,
虽然病因甚多。
但以风邪或瘀滞不通为病者多见。
6.2 由于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常常有个别病人产生悲观情绪,因此在治疗中必须注意人的思想情况,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发病后疼痛如锥刺,固定不移,舌质紫暗,脉弦细涩,而全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头晕目弦等一派虚证,但以舌质紫暗,脉弦,头痛剧烈等症,乃属虚中挟实,虚实并见,故治疗时以引经药先去实邪,或攻补兼施,使邪去正复,往往收到显著效果。
6.3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最广的一方,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从所治症状来看,治病诸多,其中有治头痛胸痛病等19种病,只要有瘀血证可据,就可用本方治疗。
但临床时需要加减化裁,尤其虚中挟瘀的患者,既要看到虚,又要看到瘀,祛瘀不伤血,补虚不留滞。
再者用此方时加用引经药,也不可忽视,如太阳经头痛加羌活、防风;阳明经头痛加白芷、葛根;少阳经头痛加柴胡、川芎;太阴经头痛加苍术;少阴经头痛加细辛;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藁本,使其引诸药直达病所而收到良效。
从实践证明本方治疗血瘀头痛效果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