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价值分析1.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2.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划分2021年7月-2022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4例为两组,其中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而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HDL-C升高,而TC、TG、LDL-C、SBP以及DBP水平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调节血压和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脂血症;高血压;血府逐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高血压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并且患者往往合并诸多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二者均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危险因素,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当前在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时,药物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不同类型的药物其治疗效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因此,本文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
观察组年龄50-84岁,平均(66.3±8.5)岁,其中20例为女性、27例为男性,病程2-14年,平均(7.5±1.4)年;对照组年龄52-85岁,平均(66.5±8.6)岁,其中19例为女性、28例为男性,病程3-15年,平均(7.6±1.5)年。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篇一: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
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10克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用法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病机胸中血瘀,气机阻滞。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辩证要点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现代运用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等属瘀阻气滞者。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配伍特点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主治血府逐瘀汤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3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现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脑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血等属瘀血内阻,日久不愈者。
血府逐瘀汤_血府逐瘀汤-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经典活血化瘀名方——血府逐瘀丸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莎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字勋臣,清代直隶省玉田县(今河北省玉田县)鸭鸿桥人。
王清任是清代一位颇具革新思想的著名医家,历时42载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以往中医学著作中的诸多错误,成为中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他强调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个临床治疗原则,据此变化出几十首活血化瘀的方剂,血府逐瘀汤就是其中流传甚广的代表方之一。
血府逐瘀汤通过现代工艺精炼可制成丸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胶囊等系列剂型,在临床应用广泛。
被后世医家称为“血管清道夫”,对人体心血管的保养有比较好的效果。
方解与功用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桃红四物汤+四逆散+桔梗、牛膝)等十一味药组成。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共为臣药。
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生地黄清热凉血除瘀热,与当归养血润燥,使祛瘀不伤正;枳壳疏畅胸中气滞;桔梗宣肺利气,与枳壳配伍,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柴胡疏肝理气,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此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
经验与主症王清任曾说:“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他认真观察,摸索经验,将血府逐瘀汤的主症归纳为十类。
1、头痛胸痛血府逐瘀汤对部分头痛,胸痛颇有捷效。
王清任说:“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又“有忽然胸痛,前方(指木金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小陷胸汤等)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痛立止。
”2、灯笼病王清任说:“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因有瘀血。
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
三两付血活热退。
”又:“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中医十大基础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
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
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临床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加党参。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刘玉梅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14(032)001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则应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显著,相较于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刘玉梅
【作者单位】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博乐833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并发不寐的效果观察 [J], 张丽;张正东;李永德;殷翠花;薛芳德
2.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并发症引起的不寐 [J], 李清
3.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J], 代洪绪;翟文姬;项聿华
4.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J], 银梓杉
5.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 [J], 陈海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血府逐瘀汤联合应用的实际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6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这一基础上同时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血府逐瘀汤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效果远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优异(P<0.05)。
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将血府逐瘀汤与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高脂血症;血府逐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30-01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伴随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患者出现年轻化倾向。
在高血压患者当中,很多患者同时患有高脂血症,高血压与高脂血症都是引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容易出现冠心病等症状,这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健康状况存在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现象日益严重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等的改变,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不断增多,为其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1-3]。
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分别选择两种治疗方案,现结合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8年1—6月我院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当中选择72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开展分析,此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且所有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
患者纳入标准为:所有患者经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TC≥6.22mmol/L、LDL-C≥4.14mmol/L、TG≥2.26mmol/L。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最厉害的方子---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子是清朝名医王清任花一辈子心血研究出来的,李东垣是脾胃方面的专家,傅青主是女科方面的专家,那么王清任就是活血化瘀方面的专家。
王清任研究人体的瘀血研究了一辈子,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瘀血的危害了,他是活血化瘀第一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今天小叔就系统性的把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子到底能够治疗哪些病一一说清楚。
—1—血府逐瘀汤可以治疗顽固性的头痛头痛的原因很多,受寒了会头痛,受热了也会头痛,生气也会头痛,气虚也会头痛。
血府逐瘀汤治疗什么样的头痛呢?可以治疗三种头痛,第一种就是瘀血导致的头痛,第二种是血虚导致的头痛,第三种就是生气导致的头痛。
重点治疗瘀血导致的头痛,因为这个方子主要就是活血化瘀的嘛,顺带补血疏肝理气。
瘀血头痛的特点是头痛的位置不变,总是那一个地方,刺痛,夜间加重,不能按,越按越痛,这就是典型的瘀血头痛。
如果你曾经受过外伤,导致脑震荡后遗症,头痛,这个方子很适合。
—2—血府逐瘀汤可以治疗脱发,白发昨天的文章小叔已经说过,脱发的原因很多,发为血之余,血虚会导致脱发,发为肾之华,肾虚也会脱发,肝主生发,肝气郁结也会脱发,头皮经脉不通瘀血堵塞毛囊也会导致脱发。
血府逐瘀汤治疗什么样的脱发呢?基本上适合大多数女性的脱发,除了脂溢性脱发不适合外都可以用,最擅长调理生气导致的气滞血瘀导致的脱发。
—3—血府逐瘀汤可以治疗脸上的暗斑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斑,无论你是黄褐斑还是雀斑还是老年斑,只要你的斑是暗斑,颜色暗淡就可。
王清任认为,脸上的斑归根结底就是气血瘀滞,需要活血化瘀。
这个方子既可以舒肝行气,又可以活血化瘀,还可以补血,适合大多数女人脸上长斑。
—4—既然可以调理斑,同样的道理,就可以调理皱纹皱纹其实就是气血不足了,皮肤没有气血的润泽,自然就会像干枯的树皮一样皱皱巴巴的。
—5—有些人脸上有细密的红血丝,这个也可以用血府逐瘀汤调理脸上包括鼻子上的红血丝也是瘀血导致的。
因为血脉不通了,瘀血会发热,所以会出现红血丝。
论血府逐瘀汤发表时间:2013-12-25T11:26:59.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马英茹[导读]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马英茹(包头市蒙中医院老年病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摘要】王清任创立血府逐瘀汤。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代研究【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272-01组成:当归三钱,生地三钱,红花三钱,川牛膝三钱(各9克)桃仁四钱(12克),枳壳二钱、赤芍二钱、甘草二钱(各6克),柴胡一钱(3克),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各4.5克)。
方剂解析:本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引瘀血下行而通利血脉。
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范围: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妇人血瘀经闭不行,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胸部的瘀血证。
胸部属肝而包括上焦,肝司营血,性喜畅达,功能疏泄。
今血瘀胸中,肝失疏泄,故症见头痛、胸痛、失眠、心慌、呃逆等证。
治宜调肝逐瘀为法。
[现代临床应用进展]1.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真心痛””胸痛””卒胸痛”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气机失调,血脉痹阻不通。
夏仪莹等观察70例心绞痛病人,所有病例中医辨证均属气滞血瘀结合心电图检查具有心肌缺血表现或运动试验阳性,而无严重并发症和其他疾病。
血府逐瘀丸与西药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在开展老年高血压疾病治疗期间,观察选择血府逐瘀丸+西药联合施治的价值所在。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106例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完成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比分组;对照组(53例):单纯选择西药方法完成老年高血压疾病治疗;观察组(53例):选择血府逐瘀丸+西药完成老年高血压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脑卒中、心衰发生率评价结果展开比较。
结果同对照相比,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显著降低(P<0.05)。
同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以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加以对比,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临床合理选择血府逐瘀丸+西药方法完成老年高血压疾病治疗,通过改善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及脏器功能状态,使得高血压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
标签:血府逐瘀丸;西药;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患者在患有高血压疾病后,症状症状主要集中于头晕头痛症状、心悸气促症状、以及肢体麻木症状等。
对此类患者疾病特点加以分析,患者的动脉压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患者心脏、脑血管、肾脏等相关器官表现出功能障碍的现象,存在较高概率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
本文将确定最佳方法完成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治疗,以此说明血府逐瘀丸+西药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07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6例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完成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比分组;对照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为(68.89±4.59)岁;患病时间为4~17年,平均时间为(8.35±1.27)年;观察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齡65~83岁,平均年龄为(68.92±3.61)岁;患者的患病时间为5~19年,平均时间为(8.39±1.25)年;对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展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2期 223·中医中药·0 引言血府逐瘀汤具体药物组成为: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
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原著中详细列出了血府逐瘀汤能治疗的多种疾病,但对方解阐述甚少。
1 血府逐瘀汤组方结构探讨《医林改错》中记载:“血府即胸下隔膜,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名曰血府。
”王氏创血府逐瘀汤以治胸中血府血瘀证,然后世医家发现此方不仅能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疾病,而对于全身其他疾病,只要是气滞血瘀型的疾病,均可以此方来治疗。
故若仅以胸中血府血瘀来理解该方主治,未免缩小了该方应用。
《素问·脉要精微论》[1]说:“夫脉者,血之府也”,按《内经》所述来理解血府之含义,血府当指血脉似乎更为合理。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素问·痿论》[1]说:“心主身之血脉。
”。
心为血液流动的动力,血液正常流动需受心的调控;脉管为全身血液循环的通道,遍布全身,无处不有,血液需在其管道内流行才能有序而不溢于脉外。
脉内之血流行不畅可致血瘀,而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亦称为瘀血,瘀血不论停于何处,均可导致血瘀之证。
方中桃仁、红花、牛膝主入心肝经,破血通瘀,内可除脉中之瘀,外可散离经之血。
《灵枢·痈疽篇》[2]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
”故瘀血阻滞于脉络经隧之间,气血运行受阻,易郁而化热。
方中赤芍,功专入肝以泄血热,散邪行瘀。
生地,甘寒之品,入心肝肾经,可凉血以消瘀血化热,补益肾水,肝肾同源,肾水足而肝血生。
《寿世保元》:“……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血证论》亦谓:“气结则血凝。
”气能行血,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则血凝而为瘀血,血为气母,血瘀则气滞不行,二则相互影响。
血府逐瘀丸的作用功效与禁忌血府逐瘀丸本方来源于清·《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枳壳、桔梗、牛膝、甘草。
【规格】丸剂:每丸9克,每盒装10丸。
颗粒(冲剂):每袋10克,每盒装20袋。
口服液:每支10毫升,每盒装10支。
胶囊:每粒含生药0.5克,每瓶装60粒。
【用法】丸剂:每次1丸,日服2次,温开水或姜汤送下。
颗粒(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热开水冲服。
胶囊:每次4~6粒,日服2次。
口服液:每次10毫升,日服3次。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镇痛【传统作用功效】临床用于瘀血停滞胸中而见胸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心悸失眠,呃逆干呕,午后潮热,唇舌紫暗,脉象弦涩等病症。
【禁忌】1.孕妇忌用。
2.无瘀血者慎用。
【临床新用途】1.治疗三叉神经痛本病临床主症为面颊部疼痛,连及目与上牙齿,痛如电击,时发时止,昼夜不宁。
有人用血府逐瘀丸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6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疼痛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38例,占82.6%;有效者(疼痛明显减轻,并能忍受者)6例,占13.0%;无效者(疼痛减轻不明显或无减轻)2例,占4.3%。
总有效率为95.7%。
用法:内服血府逐瘀丸,每次2丸,日服3次,痛止后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7天为1个疗程。
一般服药2~3天即见显著效果。
2、治疗梅尼埃综合征本病属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
其病机为肝肾不足,阴精亏损,阴虚火旺所致。
采用血府逐瘀冲剂(颗粒)治疗梅尼埃综合征患者67例,效果显著。
用法:内服血府逐瘀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服至症状消失时止。
5天为1个疗程。
结果:67例中,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眩晕症状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者)53例,占79.1%;有效者(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能自理)12例,占17.9%;无效者(眩晕症状未减或加重,生活不能自理)2例,占3.0%。
总有效率为97.0%。
3.治疗瘀血型高血压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瘀贯穿在高血压病的整个病变过程,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脏腑功能的日益低下,气血运行失调的加重,血瘀的程度也日趋严重。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应用,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医案#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临床应用及其广泛。
近年来,笔者对久治不愈之顽症,辨证应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取得满意疗效,现举典型医案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典型医案1.1 反复发热案例1:患者,男,70岁。
因间断发热1年余,于2009年9月21日就诊。
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自感周身倦怠,肢节酸痛,体温37.3 ℃,自服感冒药,体温仍持续在37.3~38.1 ℃,昼轻夜重,情志不遂时尤甚,伴口干不欲饮,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夜间睡眠差,每夜睡眠2~3 h,大便干结,小便黄。
先后在多家医院做尿常规、血常规、胸部X光片、腹部B超、颅脑CT、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曾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均未奏效,故来诊。
就诊时患者体温37.7 ℃,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2次/min,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形体略瘦,舌质黯红,苔薄黄,脉细涩。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辨证为肝郁气滞、瘀血内阻。
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12 g,红花12 g,生地黄12 g,当归12 g,川牛膝12 g,鸡血藤9 g,桔梗12 g,柴胡9 g,郁金9 g,甘草6 g,炒酸枣仁15 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患者情绪好转,自感疲倦减轻,夜间睡眠4 h左右,体温37.5 ℃。
效不更方,上方继服5剂,诸症悉除。
随访半年,未再发热。
按:长期低热属中医学“内伤发热”范畴。
《灵枢·痈疽》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
”说明瘀血停积于体内,气血不通,营卫壅遏可引起发热。
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内有瘀热,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后半日发热,前半日更甚,后半日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组成]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枳壳二钱(6g) 赤芍二钱(6g) 柴胡一钱(3g) 甘草二钱(6g) 桔梗一钱半(4(5g) 川芎一钱半(4(5g) 牛膝三钱(9g)[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Et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人暮潮热,唇黯或两目黯黑,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病机分析] 本方为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之方,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瘀血内阻胸中,阻碍气机,不通则痛,故胸痛日久不愈;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故胸胁刺痛;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为头痛;瘀热上冲动膈,可见呃逆不止;郁滞日久,肝失调达之性,故急躁易怒;气血瘀而化热,病在血分,故人暮潮热、内热烦闷;瘀热上扰心神,闭阻心脉,心失所养,故见,15悸失眠。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血瘀为主,气滞次之。
[配伍意义] 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加桔梗、牛膝而成,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共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
气能行血,血的循行,有赖于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
故配柴胡疏肝解郁,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一升一降,宽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瘀去新生。
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配伍特点:?气血同治。
活血化瘀配疏肝理气,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活中寓养。
即活血理气之中寓养血益阴之品,药如当归、生地、甘草,使活血理气而无耗血伤阴之弊,祛瘀而又生新。
?升降同用。
方中柴胡与牛膝、桔梗与枳壳的配伍,乃升降合用,调达气机之法,使气血升降和顺。
龙源期刊网
浅谈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
作者:赵连强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 ;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症状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通过辨证分析和典型病例分析及名师经验。
结果: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症状改善明显。
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气滞型高血压病症状疗效明显。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府逐瘀汤;血瘀气滞型;头晕;头痛
【中图分类号】R259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79-02
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伴或不伴心血管疾患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对这一疾病依不同临床表现,分属于眩晕、头痛、脉弦等病症中。
1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理
1.1西医认为,高血压主要与患者交感神经活动、RAAS激活、肾脏钠盐含量过稿、血管重塑、胰岛素抵抗等有关[1]。
且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患者与其自身年龄、职业、习性、自身
饮食、遗传等诸多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患者动脉发生病变及左心室肥厚,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肾动脉硬化等。
1.2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以眩晕、头痛较为多见,或因于素体阳盛之人;或因于七情所伤,如忧郁、恼怒太过;或因于饮食无节,太过肥甘厚味;或因于忧思劳倦、劳役太过;或因于先天禀赋不足,年老肾虚;或因于久病不愈、房事不节;或因于跌仆坠损、头受外伤,诸种因素,皆可导致眩晕、头痛。
虞抟则提倡“淤血致眩”的理论。
血瘀气滞,络脉失和,血气不能正常流通疏布,脑失所养,故眩晕时作,日久不愈;因气不通之时症见头痛,痛有定处;故兼见健忘、失寐、心悸、少神,口干。
2 方药
2.1 血府逐瘀汤,本方源自桃红四物汤和四逆散,出自《医林改错》卷上,组成“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水煎服。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