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一、专业介绍1、概述: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等特征的分析,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查明地层成因、时空分布,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建立区域地层系统格架,恢复古地理、古环境。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对揭示地球的发展历史,认识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演化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无脊椎动物学)(02)微体古生物学(03)古生态环境学(04)古生物地理学(05)综合地层学(06)沉积地层学(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
能在研究中应用计算机,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基本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且经过严格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综合研究的训练,成为能在古生物学及地层学领域和其相关领域,如石油、煤炭、区域地质测量、综合考察等方面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611)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827)岩石学或(830)地史学或(831)古生物学或(827)岩石学(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6、课程设置:(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第一外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数值分析;C++程序设计;综合地层学;沉积地质学;现代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代码: 070903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includingPaleoanthropology)]一、学科概况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球科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和沉积学三大内容。
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特征和演化;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的层序、年代关系和成矿特征;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的形成、沉积及成岩规律。
随着科学的发展,古生物与现代生物学相结合,向着更高层次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发展;地层学以建立统一地层为目标,向着全球性精确对比和高分辨率年代地层系统的方向发展;沉积学在全球变化和资源及能源问题的研究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研究为气候和环境预测、构造动力学演化、国土整治、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服务,并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古生物地层、资源勘查、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环境考古等方面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地质学深厚理论基础及一定的数理化和生物学基础,掌握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等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和技能;精通本专业某一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用外文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并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学位获得者适合在地质、地理、生物、环境、海洋、能源与矿产等领域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博物馆和企业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层技术管理工作。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研究方向1.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2. 古植物与环境变化3.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4. 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5.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6. 化石生物有机地球化学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附后)六、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附后)七、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求能够体现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古代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和演变,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化石、古代生物体化石、遗传物质等。
下面是古代生物学专业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的学科,起源于18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的古代生物学迅速发展,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2. 古生物的分类学:古生物的分类分为古植物学和古动物学,古植物学主要研究真核植物、藻类等植物化石,古动物学主要研究古动物体化石。
3.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化石、化学分析、地层学分析、石头实验等多种手段。
二、古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1. 进化论:生物的演化和起源是古代生物学的研究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机制演化而成的,进化论成为了生物学的一支重要理论。
2. 古生物地层学:地质学的发展对于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各种地质方法的应用,可以确定生物化石的地层分布和年代。
3. 生物地理学: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对于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为古代生物的演化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方式,有助于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演化历程。
2. 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对于不同种类的化石的分类和鉴定,是古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包括对古植物和古动物的分类鉴定。
3. 化石的地层分布和时代确定:通过地层学的方法确定化石的地层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有助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4. 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研究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包括各种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演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5. 古生物的生态环境:通过化石的分布和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和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古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演化历史和古生物群落的学科,它探究的是远古在地球上存在过的生物,包括它们的演化历程、分布区域、环境适应性和群落构成等方面。
古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不仅可以揭示生命演化的历史和规律,而且可以为地质学、古地理学、侏罗纪公园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化石分析、生态学分析、地层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等。
其中,化石分析是古生物学的基础和基本手段。
通过发掘和收集不同年代、不同类型、不同生境的化石,进行描述、分类、比较和演化分析,探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适应策略等。
生态学分析是从生态学角度考察古生物,包括研究生物种群、群落结构、生态位、气候变化和环境适应等。
通过建立生态学模型和再现古环境条件等手段,可以推断出古生物的生存状况和演化历程,探究生物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响应方式和生态适应性。
地层学分析是利用地质学知识,研究古生物的时空分布和生活环境。
通过对地层记录的分析,可以确定古生物的时代和地理分布,以及地球历史时期的变化和演变。
分子生物学分析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古生物的基因、生物化学特征和进化关系。
通过分析化石DNA、蛋白质、同位素等分子生物学指标,可以揭示古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历程,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学归属。
二、古生物学的成果古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涉及很多方面,以下列举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1.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历史:古生物学研究揭示了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
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生命形态的演化轨迹和演化规律,包括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等。
另外,古生物学还可以推断出生命起源的时代、地点和可能的方式。
2.环境变迁和生物适应:古生物学可以研究不同地质时期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适应和演化。
例如古气候研究可以推断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重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古生物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两个学科。
地层
学是研究地球各层岩石的性质、年代和构成,通过对岩层的分析和比较,可以了解地球发展的历程,从而推断古生物的演化和分布。
而古
生物学主要从化石角度研究生物的特征、种类和分布,以此为基础重
建生物演化史和生态环境。
两者紧密结合,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命演
化的重要手段。
地层学家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岩石进行研究,发现地球历史上有过
多个时期的生物大灭绝和进化分化。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
可以分辨不同期的生物类型和进化程度,重建生物演化史和地球环境
的变迁。
例如,寒武纪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生命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的过渡,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
扩张的时期。
地层学家在不同地方发现的寒武纪岩层中,存在大量的
化石,这些化石包括了多种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以及一些已经灭绝的
群体。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详细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确定它们的分类、特征、分布和演化,进而了解古生态环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
总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领域,它们的研究成
果对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和生命演化的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1. 引言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上过去生物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化石和遗迹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历程、生态系统的变迁以及地球环境的变化等信息。
考研是指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资格考试,对于选择古生物学专业的研究方向的考生来说,考研是必经之路。
本文将对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考试科目、学术方向以及相关的研究课题等内容。
2. 考试科目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生物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分子、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2.2 地质学基础知识考生需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地质时间尺度、地壳构造和岩石类型等方面的知识。
2.3 古生物学专业知识古生物学专业知识是考生考研方向的核心内容,包括化石的分类、保存与发现、化石记录的解读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典型的古生物群及其演化历史,考生需要对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2.4 英语英语考试是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的考生来说也是必备的。
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国际学术期刊上的论文。
3. 学术方向古生物学专业考研方向的学术方向较为广泛,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以下几个方向之一:3.1 古生态学古生态学研究古代生态系统的演化,包括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等。
考生需要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古生物学的知识,研究古代地球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地层学地层学研究地球上岩石的层序、分布和演化,考生需要掌握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对比和分类,揭示地球上生物演化和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
3.3 化石分类与演化化石分类与演化研究化石的形态特征、分类体系以及演化历史。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古生物群的分类和特征,并能够进行形态分析和进化解读。
古生物学中的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古生物学是对生命发展与演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古生物形态、生物地理,以及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而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是古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它们能够为古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地层学可以为古生物学提供一个时间框架,即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之间的时代顺序和相对年代。
因为地球的地壳是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构成也不同,这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一个用于序列生命进化历程时间轴的手段。
通过地层对生物化石的掌握,可以大约确定具有代表特定生物阶段的地质时期名称,并预测出某一地点未被发掘出来的生物化石种类和形态等。
同时,地层学也是对地球历史的一种重要解析方式,地层中不同的岩石层和岩石中出现的不同化石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气候、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变化。
比如,当一个地层中发现沉积岩、泥岩、砂岩和煤等岩石时,可以推测出这个地层在不断的地理变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例如湖泊、海洋、沼泽、潮间带、沙漠等自然环境。
而在古生物学中,古环境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研究古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化石的地层分布,可以初步推断出该地区古代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揭示古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规律。
比如,在研究化石记录中,如果发现某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多样性下降,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当时的环境受到了某些不良的程度的影响,例如冰川距离、海平面变化、气候变暖或干旱等。
这些因素对古代生物体系的影响,也可以拓展出对现代生态环境的研究价值,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另外,通过古环境的研究,还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和文化特征,这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研究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例如,通过分析石器的形态、颜色、大小和自然纹理等特征,可以推断出当时人类的手艺水平和生产方式,研究不同地区人类的文化差异,以及贸易和交流等方面的变化。
总之,地层学和古环境研究是古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能够为研究古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提供重要支持和证据,其研究成果也对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
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遗迹及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研究对象化石。
化石形成条件:生物本身条件;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埋藏条件;时间条件;成岩石化条件(压实作用小,未经严重的重结晶作用)。
石化作用过程:指埋藏在沉积物种的生物遗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
矿质充填作用: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重填,变得致密和坚实。
置换作用:原有物质逐渐被溶解,由矿物质逐渐补充的过程。
碳化作用:不稳定成分经分解和升溜作用而挥发消失,仅留下碳质薄膜而保存为化石。
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只有很少一部分生物遗体被保存为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全部或部分古生物遗体;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的印模和铸型(印痕、印模、核、铸型);遗迹化石:古生物活动痕迹和遗物;化学化石:古生物软体分解后的有机质。
古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分类等级:界,门(亚超),纲(亚超),目(亚超),科(亚超),属(亚),种(亚)。
古生物种的特点:共同形态特征;构成一定居群;具有一定生态特征;分布于一定区域。
古生物的命名法则:拉丁(2)属和属以上采用单名法,第一字母大写;(3)种名采用双名法,即属名+种名;(4)属以上的单位要用正体,姓名用正体;(5)种和亚种都用斜体,姓名都用正体。
cf.(相似、比较) ;aff.(亲近);sp. (种);sp.indet.(不能鉴定的种) sp.nov.gen.nov.(新种)(新属),加在新命名的种名或属名之后,以示新建立的。
(6)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学名是符合国际动物或植物命名法则所规定的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所构成的生物生存条件的总和,形成了生物的生活环境。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有孔虫纲:分类:网足虫目;串珠虫目;内卷虫目;蜓目;小粟虫目;轮虫目。
特征:(1)具伪足(分枝多)的微小单细胞动物,多具矿物质硬壳,少数外壳具有房室。
古生物学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貌、气候、植被等等。
而古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也可以为地理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本文将从古生物学在地貌演变研究、气候变迁分析和生态环境重建等方面,探讨古生物学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一、古生物学在地貌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地貌演变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和形成原因。
而古生物学可以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揭示地貌演变的历史过程和机制。
例如,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分布和组合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某一地区过去的气候、植被和水文条件,从而了解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以古河流的研究为例,古生物学家可以通过对古河流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化石进行分析,推断出古河流的水文条件和流速。
不同类型的古生物化石可以反映出水流的速度和水质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古河流的演变过程。
这对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和河流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生物学在气候变迁分析中的应用气候变迁是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当前全球变暖问题的核心。
古生物学可以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揭示过去的气候变迁过程和机制。
例如,通过对古植物化石的分析,可以推断出过去的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趋势。
古生物化石中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气候条件。
例如,热带植物的化石在温带地区的沉积物中发现,就可以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
而一些对寒冷气候适应的植物化石的发现,则可以指示出当时的气候较为寒冷。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古植物化石进行分析,可以重建出过去的气候变迁过程,为当前的气候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古生物学在生态环境重建中的应用生态环境重建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过去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古生物学可以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重建出过去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例如,通过对古动物化石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当时的食物链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古生物化石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生态环境。
古生物地层学讲义第一篇古生物学基础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古生物学的内容及其研究对象一、古生物的内容(一)古生物学及其分科::1、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的科学。
它研究的不仅是古生物本身,还包括了各地史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资料。
如遗体、遗迹(痕迹、遗物),甚至于旧石器时代猿人的石器。
2、分科:和古动物学和古并无脊椎动物学、和古脊椎动物学古植物学化石藻类学(低等古植物)、高等古植物学、孢子花粉学(又可列入微体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介形虫,牙形刺等NVIDIA体古生物学:NVIDIA浮游动物,化石致密结构小,大在10um(微米)以下。
1um=1/1000mm古生态学、痕迹化石学、古生物矿物严格地讲,古今生物之间很难以一个时间界线截然分开,但为了研究方便,一般以最新的地质时代全新世的开始(距今约1万年),作为古今生物界的分界。
(二)学习古生物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古生物学就是自学地球科学的基础课,它肩负B3J94PA生物学和地质学服务的双重任务。
学习古生物学的目的在于:(1)阐明各类古生物形态及构造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2)了解古生物的地史分布、地理分布,进而总结其进化规律;(3)结合岩性及其它特性研究,推断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2、意义:(1)确认地层的地质时代;(2)研究和古地理、古气候;(3)为普查勘查和地质勘探服务;(4)为积极探索生命的起源提供更多实际资料和论据(5)为研究生物进化、物种绝种等自然界发展规律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fossil(一)化石:留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即1.必须充分反映一定的生物特征:形状、大小、结构、纹饰等。
但树枝石(假化石)就是软锰矿树枝状结晶,不是化石。
姜结人黄土中的钙结核2.必须是地史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它们都保存在地史时期的岩层地层中,并经受了石化作用而形成。
(二)化石留存的条件:1.生物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体2.生物死后迅速埋藏(但密封、冷冻、干燥环境下亦可)3.较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它有三种方式石化作用有三种方式:(1)矿质填充促进作用生物软空隙为地下水矿物质caco3所充填,变小的球状柔软减少重量,且留存硬体中的致密结构。
专业介绍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了解认识地球、探寻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球科学各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古生物学是地质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地质时期生命的科学。
地层学是研究成层岩石的相互关系及时空分布的规律的学科。
通过它们的研究,可为沉积矿产的寻找提供重要的资料。
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 用化石和古老生命痕迹进行生物学研究、探讨古代生命的特征和演化历史、讨论重大的生命起源和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探索地球演化历史和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基础性学科。
现代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就业前景发展前景古生物研究容易出大的成果,人才的严重短缺等现状直接刺激了古生物专业最近几年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加大古生物学的支持力度,一是到处挖或引进国、内外古生物专业人才,最近三年,挖人事件比较多,这里不多说了。
二是不少大学建设了新的古生物研究所,近几年里,河北地质大学新成立了古生物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成立了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山东临沂大学成立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吉林大学新成立了恐龙演化中心(以前就有古生物研究中心)。
沈阳师范大学不但有古生物博物馆,古生物研究所,还有古生物学院……。
就这一个古生物学院的成立,就大量增加了古生物专业学生人数,加上其它新成立的这些古生物研究所,足以证明学古生物的人越来越多了……随着古生物学的发展,如古DNA,CT扫描,中子扫描,地球化学等新研究方向在古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也使生物、化学、物理、地球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人转投入古生物学中的研究和工作中。
由于以往古生物专业冷,大家都投入古生物中热门方向,有些类群现在研究的人很少,国内就3、5个人在做,现在人才奇缺……其中还算一般缺人的古孢粉,现在就很被动了。
我知道很多老师手里的几百份的孢粉样品都在排号等着做……一个熟手,早8点至晚8点这样做,一年也就能分析个三百多个孢粉样品。
地球科学中的层序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各个层面的综合学科,其中层序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则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
层序地层学主要研究地层的堆积顺序和层序特征,而古生物学则主要研究生物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和分布。
两个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地层和古生物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生命的发展历程。
一、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是一门研究地层孔隙和渗透性、古地理、相似性、流体分布、沉积构造、封闭性等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各地区的地质构造以及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层可以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年代地层。
年代地层基于不同岩层的形成时间来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不同的时代、世、期、纪等。
每个年代地层内部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层位,这些层位在不同地区的厚度和性质都会有所不同。
层序比年代地层更为精细,可以把不同年代地层内部根据堆积顺序进一步分为若干层序。
层序是由一定的岩相组成,具有相似的地质历史、沉积环境和堆积模式。
根据层序可以推测出古地理、沉积构造、相似性等地质特征,有利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
二、古生物学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史,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和适应。
古生物学正是研究生物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和分布的学科。
通过对古化石、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生态系统的变迁以及地球环境的演化。
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石是地球上曾经生活的生物体遗留下来的物质,它们经过埋藏和化石化后,保存了生物的形态、荧光、组织成分等信息。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可以了解各种生物的形态、组成、行为习性和生态环境等信息,为了解古生态和地球演化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化石记录是古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所有化石遗存的总和,包括生物组成和数量、生存环境和地理位置等信息。
通过对化石记录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的生物组合和环境特点,推断出古地理、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演化等信息。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是地质学中重要的分支,两门科学它们紧密结合,共同探索过去的地质学,揭示古地理及古气候,并也开展深入研究。
1. 什么是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指研究过去古生物进化演化及其相关研究。
主要研究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古生物,它们是如何形成、行为的,它们的历史发展如何。
此外,古生物学还涉及介于生物学、地质学及化学学之间的交叉材料,以便检验研究有关演化、生物环境变化等的假设,更有助于解释许多重要的生物地球现象。
2. 什么是地层学?
地层学是一门以地质层序的构造和分布及其一般原理为研究对象的地质学科目。
主要研究地层构造、地质历史、层序沉积地层、沉积相及气候变迁等。
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这两门科学联系紧密的基础上,将动物和植物化石等古生物地层资料视为地质层序的重要标志。
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产生了哪些重要研究内容?
(1)探索古生物行为,比如推测古生物的迁徙模式、繁殖方式,以及
分布规律;
(2)古时期的环境演变,比如古气候、海洋沉积,以及大气组成成份等;
(3)生物进化史,比如古生物发展的历史、识别物种发育树、发展出
许多不同物种,以及古生物灭绝过程;
(4)古地貌恢复,比如重建古代河流、山脉形态及地表土壤,在古生
物的分布及繁殖上的影响等;
(5)古今比较,比如今日的景观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趋势等。
从上所述可见,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结合为探索地球古历史提供了重
要的依据,联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
使我们能够预测与改善现代及未来地球环境变化趋势,针对地球命运
我们而来的挑战及威胁制定相关策略,以确保人类文明得以繁荣发展。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二级专业在探索地球漫长历史的进程中,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这一二级专业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远古世界的大门。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历程,还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古生物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
它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揭示了地球上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规律。
这些化石,就像是历史的“纪录片”,记录着生物在漫长岁月中的变化。
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化石的形态、结构、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试图还原古代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态习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地层学则是研究地层的形成、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地层就像是地球历史的“书页”,每一层都蕴含着特定时期的地质信息。
地层学家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对比和年代测定,构建起地球历史的时间框架。
这对于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化石通常都保存在地层之中,地层的顺序和特征为化石的年代确定提供了重要线索。
反过来,化石的分布和特征也有助于地层的对比和划分。
例如,某些特定的化石组合只出现在特定的地层中,通过识别这些化石,就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和归属。
在实际应用方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地质勘探中,了解地层的分布和特征可以帮助寻找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
通过研究地层中的化石,还可以推断出矿产形成的环境和条件,为资源的开采提供指导。
在环境保护领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也能发挥作用。
通过研究古代生物的灭绝事件和环境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此外,这一专业对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古生物化石的展览和科普活动能够激发人们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增强人们对地球和生命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然而,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
化石的发现往往具有偶然性,而且化石的保存状况也参差不齐,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历史上生物演化与地层沉积关系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和地层记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进化和灭绝过程。
本文将介绍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学科交叉以及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定义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上早期生命形式、生物演化过程和生命起源的学科,主要利用古生物化石作为重要研究对象。
古生物学家通过分析化石的形态、结构和组成,可以推断出古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物种演化以及生态系统演化的情况。
生物地层学是研究地壳中化石分布与地层沉积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地层内含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序列和相对年代顺序,从而揭示地球演化的历程和生物演化的规律。
二、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和采集: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常常进行野外调查,寻找含有化石的地层,并进行采集。
这些采集到的化石样本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数据。
2. 化石鉴定和描述:研究人员需要对采集到的化石进行鉴定和描述。
通过比较和分类,确定化石的物种、属、科的归属,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3. 化石研究与分析技术:古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工具对化石进行研究与分析,揭示化石的结构特征、化学成分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4. 地层剖面分析:地层学家通过勘探钻探和地质剖面观测,研究地层的沉积特点、成因及变化规律,并与含有化石的地层进行对比,确定地层的时代和相对年代顺序。
三、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学科交叉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紧密相关,两个学科之间相互支持、相互补充。
古生物化石是生物地层学中重要的年代标志和化石组合的代表,地层沉积环境的变化也为古生物演化提供了重要背景。
另外,古生物学与地球科学、地质学、气候学等学科也存在交叉与融合。
例如,通过古生物学研究,可以了解地球上古代的气候演变,探究全球变暖或降温的原因。
四、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重要意义1.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通过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可以推断地球生命起源的环境和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了解生命的演化与分布规律。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需要的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人才,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1.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古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分类、生态、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学科,而与古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地层学则研究地壳物质的形成顺序、时空更替、环境变迁和地壳发展的阶段及其规律。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是沉积矿藏勘探与开发的必备资料。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理论古生物学;(2)古生物系统学;(3)微体古生物学;(4)古生态学;(5)地层学及油气地质;(6)古海洋学。
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并经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的人员。
《基地班》本科生入学后三年完成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学分积达到要求者,可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并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及面试均合格的人员。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三年,硕-博连读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任选一门)(1 学分)英语(4 学分)B类:大陆岩石圈动力学(3学分)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4学分)地质学研究方法(4学分)C类:现代古生物学(3学分)地层学原理(3学分)D类:埋藏学(2学分)地球生物学(2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交流(2学分)(二)博士阶段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英语演化古生物学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题六、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