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颗枸杞豆优秀教案

三颗枸杞豆优秀教案

三颗枸杞豆优秀教案
三颗枸杞豆优秀教案

三颗枸杞豆优秀教案

三颗枸杞豆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的1.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3.理解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珍惜人生黄金时光,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文章含蓄的语言;

2.体会文章题目的深层含义。

三、课文解读本文采用倒叙写法,先交代我是植物学家,但小时候却是出了名的淘气鬼,形成悬念,引出回忆。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叔留给我的三颗枸杞豆的启示,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成人成才的。

四、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①诵读法。文中自然环境描写生动细致,极富感染力;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细致传神,跃然纸上。诵读这些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作者的用意。②点拨法。三叔的一些话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适当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含蓄的语言。

2.媒体设计:一张我的乐园设计课件,,一张寓意图画幻灯片,一张生字正音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几颗红色的枸杞豆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你可曾想到,三颗红色的枸杞豆却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让他从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变成以后的植物学家。个中原因何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三颗枸杞豆》,相信你一定会解开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二)内容呈现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并能记住故事情节。

2.请一名同学口述故事梗概。如有遗漏,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或更正。

(三)问题情境小时候,我是一个出了名的淘气鬼,经常逃学,钻进山沟里的小树林里,捉蝴蝶,掏雀儿蛋……玩得不亦乐乎。然而后来,却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是什么事情让我幡然醒悟的?(四)交流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文章开头有关春天山谷里的小树林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明确: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很有文采,富有感染力,符合孩子的童心童趣,生动形象地衬托了孩子在大自然中的愉快生活。

话题二: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三叔?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明确:如:那人慢慢地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根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子……(表现三叔疾病缠身,身体虚弱。)慢慢地抬起右臂,将手向阳光里伸去,手指上捏着一朵野豆角花。仔仔细细地望,好像在望一个紫色的灯盏。(细节描写,表现了三叔努力珍惜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多学一些知识,少一些遗憾。)他的眼睛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上升起两朵红晕。(表现他对植物的喜爱,一种兴奋的心情。)2.学生与教师对话话题一:三叔在泥土上画了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画儿下面还画了三个圆圆的О。这些图画和铁环有什么含义?画这些图画的目的何在?(演示寓意图画幻灯片)明确:含义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画图目的是希望我不要像他那样,虚度光阴,一事无成;而要树立理想,志存高远,勇于实践,成就一番事业。

话题二:三叔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任何理解这句话?明确:前句用问号,表示怀疑,因为我是小孩不是太阳;后句用感叹号,表示三叔对我的鼓励和希望,因为我生命的路还很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希望。

3.学生与学生对话话题一:文中我为什么总要逃学?(演示我的乐园设计课件)明确:太爱大自然了,树

林中有一片自由的空间,空气好,景色美,小动物非常可爱;上学读书又苦又累,老师管教太严,缺少玩乐的时间。

话题二:针对我这个贪玩、不思学习的孩子,老师、爸爸、三叔分别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效果如何?明确:老师狠狠地批评一顿,爸爸给了我一顿拳头。训斥和拳头,只让我乖乖地上了几天学,后来我又旧病复发。三叔则是现身说法,用自己失败的人生体验来教育我,用充满希望的话语来鼓励我,用三颗红色的`枸杞豆来启示我。结果,我迷途知返,勤奋学习,不负众望,终于成才。

4.师生与作品对话话题一:本文先交代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再写小时候却是出了名的淘气鬼,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童年时代思想转变的历程。全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又有什么作用?明确:全文采用了倒叙写法。可以形成悬念,引出回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话题二:文章题目三颗枸杞豆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有什么含义?明确:在文章结尾提出来的。三颗枸杞豆是三叔去世后留下的三个遗憾,他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告诫我不要像他那样虚度光阴,遗憾终身。

六、链接生活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误入迷途的时候?如果有,那是什么?2.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有一个或几个给予我们很大帮助,让我们铭记终身

的人。他是谁?他又是通过何种方法帮助你、改变你的?七、阅读体验1.读了这篇小说,你对老师、爸爸、三叔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分别有什么看法?2.学完课文,学生明白了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回忆搜集有关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好(hao)读书不好(hao)读书,好(hao)读书不好(hao)读书。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板书设计:

三颗枸杞豆程海山谷小森林——我的地盘我做主三叔一番话——少年初识愁滋味三颗枸杞豆——就这样被你征服

数学必修2 直线与方程典型 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过原点,其倾斜角为,将直线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 得到直线,则的倾斜角为()。 A. B. C. D. 当0°≤α<135°时为,当135°≤α<180°时,为 题型二求直线的斜率 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求菱形ABCD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已知过两点, 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的值. 题型三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A .k1<k2<k3 B. k3<k1<k2 C. k3<k2<k1 D. k1<k3<k2

拓展一三点共线问题 例4 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变式训练: 若三点P(2,3),Q(3,),R(4,)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 B. C. D. 拓展二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与线段AB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两点,直线过定点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拓展三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满足当2≤≤3时,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且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1.直线平行的判定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注意垂直与x轴和y轴的两直线):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 1 已知直线经过点M(-3,0)、N(-15,-6),经过点R(-2,)、S(0,),试判断与是否平行? 变式训练:经过点和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则的值是(). A.4 B.1 C.1或3 D.1或4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颗枸杞豆》选自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篇朴实无华而又蕴含深意的小说,作者借助那令“我”一生为之改变的“三颗枸杞豆”,阐明了人生历程改变的偶然性。三叔的一生给了“我”许多启迪:只有抓住时间,人生才会有价值。绝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感悟、交往与对话,让学生以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知识。为此,本课教学中拟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策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情况 1.编排体系。 新教材以主题编排课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与本单元“童年趣事”都是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文章,为此,在教学中可将它们联系起来。在上学期我们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图书馆搜集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可进一步练习资料的摘录、概括。 2.单元编排。 本单元“童年趣事”有5篇文章。写作“记事写人要线索清楚”,口语交际“劝告”的相关知识已做介绍。为此,本着单篇教学角度要放开的设想,本课教学侧重从整体把握抓住线索,以文章摘录实践品味语言,启迪思想。 学生情况 学生阅读后对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文章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还会有难度。为此,本课教学要集中针对学习困难重点引导。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绘。

2、积累应用字词,摘录重点语句并能感悟和理解其深刻涵义。 3、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4、领会珍惜时间、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5、小说写作方法的学习:以小见大选材方法、倒叙叙述方法、前后照应的结构。 教学重点:1、三叔的话对“我”的启发教育。 2、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绘。 3、领会珍惜时间、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2、小说写作方法的学习:以小见大选材方法、倒叙叙述方法、前后照应的结构。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启发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材料搜集法、圈点勾画法等 教具:多媒体、自学导读卷(预习学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物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手托三颗枸杞豆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齐答:枸杞)对了!(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枸杞的相关图片资料)今天啊,我们就要好好研究这三颗枸杞豆,说不定它除了治病还会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道理呢!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直观的实物,鲜活的图片,简短的导入词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侧重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检查预习情况。 (自觉导读卷基础知识1――4题当堂反馈,此环节采取学生板书和口述两种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教案模板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 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想问一问,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三叔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呢? (学生作答) 2、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我”从与三叔的交往、从三叔的话语里又悟出了什么?这节课通过《三颗枸杞豆》的学习,要探究完成以下两个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三、介绍读书方法,分点感知主体。 1、教者介绍读书方法——跳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课堂上读完要花很长时间。如何在作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找出在课堂内我们需要的一些重要材料呢? 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跳读。 (出示投影)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齐读读书方法,教者强调跳读的方式。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精)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 一 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l 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3,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0° B .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l 过原点,其倾斜角为α,将直线l 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直线1l ,则 1l 的倾斜角为( )。 A. 45α+? B . 135α-? C. 135α?- D. 当0°≤α<135°时为45α+?,当135°≤α<180°时,为135α-? 题型 二 求直线的斜率 例 2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BAD =60°,求菱形A BCD 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 已知过两点22(2,3)A m m +-, 2(3,2)B m m m --的直线l 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m 的值. 题型 三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3? B. k3

变式训练: 若三点P (2,3),Q (3,a ),R (4,b )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 A .4,5a b == B.1b a -= C.23a b -= D.23a b -= 拓展 二 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l 与线段AB 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2,3),(3,2)A B ---两点,直线l 过定点(1,1)P 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拓展 三 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x 、y 满足28,x y +=当2≤x ≤3时,求y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 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0a m a a b b m b +><<+且0)m >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复习: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90∈α时,0

2019年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3课月迹教学设计

《月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又使情节延伸发展,对话极短,这 一篇课文,《月迹》其语言朴实无华却又生动无比,可以激起学生对美好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把孩子们中秋赏月的情景写得灵动而富有生趣。活的热爱。,借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相比《月迹》的前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还寄托了作者对旧式教育的不满与批评。而后一课《三颗枸杞豆》通过描述三叔临终前的悔恨河和对我的教诲,还给读者以道理上的启发。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更侧重于让孩子品味近代文学大家写童趣的名篇,从不同角度,一方面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预习,孩子们既被作者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又对其中的不少词语产生了困惑,提出了不少问题。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预习过后,许多孩子自发地展开习作,在学习中多角度的理解月亮在不同人、不同心情时的不同含义,并在将来的习作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本课中学到的佳词妙句。三、【教学目标】: , 理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的深刻含义。、理清文章思路1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3四、【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五、【教学难点】:理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的深刻含义。 1六、【课时】:课时,浏览“月”图片,在图片下写感受,课上交流。BLOG七、【课前预习】:进入教师八、【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些图片是从老师的月亮自古都是文人雅客书法绘画大家泼墨称颂的对象。同学们,1 个人博客中下再来的,很多同学已经对图片进行了赏析,并写下了很多的感想,有几位同学写得特别好。现在,让我们再和月亮作一次亲密接触,欣赏FLASH 动画《星星月亮》,每当出现月亮时我聆听教师朗诵自制小诗,思考一下,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总会问/正在天上的月亮/你在做什么/你却 总在满天闪烁的星星里/映着孑然的身影/而我在每个堆满书籍的窗口/守望着月亮/守望着被照耀/守望着美/终于/我看见/你披着雀的衣裳/满地全是你的金银/跳出云头、跳上树/又躲进新绿的藤萝/那样玲珑,那样美/在闪烁着星星的夜晚/我的月亮行在云中/轻漫的脚步在朦胧里驰行/仿佛旧照片滑过了灯下的朦胧的听力/打开窗/启开心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三颗枸杞豆》教案7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三颗枸杞豆》教案7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和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 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3.理解文章中心,引导学生珍惜人生黄金时光,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课时数:一课时 枸杞 ..()蹑.手蹑脚()一绺.()叶鞘.()鲜.为人知()腻.味() 颓.唐()擎.()蚱蜢 ..()烦躁.()口头禅.()殷.红() 花蕊.()香蒿.()半晌.()桦.木()一摞.书()灯盏.() 2.通读全文,勾画你喜欢的字词句段,并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 3、这三颗富有深刻意义的枸杞豆征服了“我”,但在之前“我”是什么样的人呢? 之后又变成什么样的了? 二、课堂研讨 1.导入新课 用《童年》这首歌导入新课。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3、文中"我"为什么总要逃学?针对"我"这个贪玩、不思学习的孩子,老师、爸爸、 分别采用了什么教育方法?效果如何? 4、三叔与“我”又有一段什么样的经历呢?这段经历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5、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请找出几句试着理解。如: (1).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 边的山沟里去了。(把太阳说成“红色的车轮”,有什么含义?) (2).“太阳能捉住吗?”我天真地问道。“能!能呀!我以前老是忘记了去捉住 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捉住太 阳”是什么意思?你“想到”过要捉住太阳吗?)

(3).“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里面放满了五彩的宝石。 太阳的光芒都是从这些五彩的宝石上放射出来的,所以才这么亮。”(为什么说 把太阳捉到手,太阳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 (4).他忽然俯下身,用手捏住我的脸蛋。我疼得差点儿叫起来,他一点儿没有觉 察到我的痛楚,口里喃喃地说:“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三叔为什么说“我” “也是太阳”?) (5).体会文中三个“O”的含义,了解这三个“O”对“我”的影响。 6、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因为虚度年华,遇到困难就退缩, 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不懈,没有毅力,以致于最后悔恨终生。三叔当时的感情一定 很复杂,让我们把“三叔”请到聊天室,到现场跟大家一起聊聊。准备2--3分钟。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组合方式分别扮演主持人和三叔,其余是观众,准备提 问。 三、自我提高 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误入迷途的时候?如果有,那是什么? 2.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有一个或几个给予我们很大帮助,让我们铭记终 身的人。他是谁?他又是通过何种方法帮助你、改变你的? 3.读了这篇小说,你对老师、爸爸、三叔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分别有什么看法? 4学完课文,明白了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你能否搜集整理一些有关珍惜生命、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悟一悟,写一写:用精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出你对 时间、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一得: 《三颗枸杞豆》答案 一.预习导学。 1.注音gǒu qǐ niè liǔ qiào xiǎn nì tuí qíng zhà měng zào chán yān ruǐ sōng shǎng huà luò zhǎn 2.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有深刻涵义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 3、开始“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个爱逃学的孩子,一个不怕打的孩子,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 后来成为植物学家。 二.课堂研讨。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考点1:倾斜角与斜率 (一)直线的倾斜角 例1例1. 若θ为三角形中最大内角,则直线0tan :=++m y x l θ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 A.??? ?????? ??32,22,0πππ B.??? ?????? ??32223ππππ,, C.??? ?????? ??πππ,,330 D.?? ? ?????? ??πππ,,3220 2 若直线:l y kx =2360x y +-=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63ππ?????? B .,62ππ?? ??? C .,32ππ?? ??? D .,62ππ?????? (二)直线的斜率及应用 3、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A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例2、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三个实数,如果333(,)(,)(,)A a a B b b C c c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0a b c ++= 1.设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为α,且sin cos 0αα+=,则,a b 满足( ) A .1=+b a B .1=-b a C .0=+b a D .0=-b a 2.过点P (-2,m )和Q (m ,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A.1 B.4 C.1或3 D.1或4 3.已知直线l 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4.若三点P (2,3),Q (3,a ),R (4,b )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 A .4,5a b == B .1b a -= C .23a b -= D .23a b -= 5.右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6.已知两点A (x ,-2),B (3,0),并且直线AB 的斜率为2,则x = . 7.若A (1,2),B (-2,3),C (4,y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y 的值是 . 8.已知(2,3),(3,2)A B ---两点,直线l 过定点(1,1)P 且与线段AB 相交,求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9、直线l :ax +(a +1)y +2=0的倾斜角大于45°,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考点2:求直线的方程 例3. 已知点P (2,-1).(1)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 (2)求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 (3)是否存在过P 点且与原点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求过点P (2,-1),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且满足a=3b 的直线方程。 2、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A. x +y -5=0 B. 2x -y -1=0 C. 2y -x -4=0 D. 2x +y -7=0 3、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2,则该直线方程为________. 4、过点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2,-3)是直线a 1x +b 1y +1=0与直线a 2x +b 2y +1=0的交点,则经过两个不同点P 1(a 1,b 1)和P 2(a 2,b 2)的直线方程是( )A .2x -3y +1=0 B .3x -2y +1=0 C .2x -3y -1=0 D .3x -2y -1=0 6、.过点P (0,1)且和A (3,3),B (5,-1)的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A .y =1 B .2x +y -1=0 C .y =1或2x +y -1=0 D .2x +y -1=0或2x +y +1=0 7.如图,过点P (2,1)作直线l ,分别为交x 、y 轴正半轴于A 、B 两点。(1)当⊿AOB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_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设计 常州市北郊中学杭佳楣单元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三颗枸杞豆》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2课时

《柳叶儿》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

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合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 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无尽的宝藏,也是流淌在生命长河中不竭的源泉。让我们走进本单元所选的五篇作品中,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写三味书屋则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的老师形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异同点,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进行比较。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布局全文,突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本文的语言含义深刻,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体会其内涵,明确本文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泛读和精读,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对“男子汉”的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味一下本文生动幽默又含蓄的语言特点。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让人回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设直线I斜率为k且1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1 已知直线l i 经过点M (-3, 0)、N (-15,-6), 12 经过点R (-2, - )、S (0, 2 5),试判断^与12是否平行? 2 变式训练:经过点P( 2,m)和Q(m,4)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贝U m的值是(). A . 4 B. 1 C. 1 或3 D. 1 或4 题型二两条直线垂直关系 例2已知ABC的顶点B(2,1), C( 6,3),其垂心为H( 3,2),求顶点A的坐标. 变式训练:(1) h的倾斜角为45 ° 12经过点P (-2,-1 )、Q (3,-6),问h与12是否垂直? (2)直线11,12的斜率是方程x2 3x 1 0的两根,则h与12的位置关系是—. 题型三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参数 例3已知直线h经过点A(3,a)、B (a-2,-3),直线S经过点C (2,3)、D (-1,a-2) (1)如果I1//I2,则求a的值;(2)如果11丄12,则求a的值 题型四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综合运用 例4四边形ABCD的顶点为A(2,2 2 2)、B( 2,2)、C(0,2 2.. 2)、D(4,2),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1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1 苏教版 课题:三颗枸杞豆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想问一问,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三叔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呢? (学生作答) 2、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我”从与三叔的交往、从三叔的话语里又悟出了什么?这节课通过《三颗枸杞豆》的学习,要探究完成以下两个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三、介绍读书方法,分点感知主体。 1、教者介绍读书方法——跳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课堂上读完要花很长时间。如何在作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找出在课堂内我们需要的一些重要材料呢? 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跳读。 (出示投影)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齐读读书方法,教者强调跳读的方式。

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3(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3(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3(示 范文本) 学习目标: 一、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二、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三、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二、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一、自读课文,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二、探究三叔的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活动: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1、上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一首动听的歌曲将我们带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童年,它就像一幅画卷,记载了我们成长中许多美丽的回忆。同学们,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 3、指名介绍自己的童年。 4、师总结,导入课题: 刚才几位同学都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同年,几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老师也和大家一样,童年时,也是一个可爱的“大坏蛋”。大家想不想知道作家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生: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小说《三颗枸杞豆》。(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初读感悟,自主发现问题。

最新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tan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 ,90∈α时,0

天津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三颗枸杞豆》教案模板

天津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三颗 枸杞豆》教案模板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网,中公天津教师资格网是中国教师最权威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1、课前5分钟播放歌曲《童年》。 2、师讲述: 一首《童年》将我们带回了如诗如画的岁月。童年是美好的,是有趣的,是懵懵懂懂的。而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三颗枸杞豆》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 1、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老师想问一问,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个人?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三叔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呢? (学生作答) 2、三叔在他生命垂危之际,悟出了什么?“我”从与三叔的交往、从三叔的话语里又悟出了什么?这节课通过《三颗枸杞豆》的学习,要探究完成以下两个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三、介绍读书方法,分点感知主体。 1、教者介绍读书方法——跳读。 这篇文章比较长,在课堂上读完要花很长时间。如何在作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找出在课堂内我们需要的一些重要材料呢? 今天,老师将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这就是跳读。 (出示投影) 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跳读不要求对文章必须从头至尾的通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章节就可以。跳读时要眼脑并用,精神高度集中,迅速扫描,寻找所需材料。 2、齐读读书方法,教者强调跳读的方式。 3、教者出示读书目的,学生跳读课文。 读一读,议一议(一): 请同学们用跳读的方法,读一读“我”和三叔的两次对话,划出对话中不理解的语句,并提出来,讨论交流。 指名说,师及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A: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 B: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 C: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D:“野豆角花,谁不认识!”这里为什么用“!”而不用“?”。 E:三叔为什么“狡猾“地一笑? F:三叔为什么说“仔细看看,仔细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G:三叔的眼睛为什么会闪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辉,瘦瘦的脸颊为什么会升起两朵红晕? H:“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I:50节、52节、53节这三节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学生提出来的可能性最大,应着重引导。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同学们以小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习题(3)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 k = tan α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 1=k 2, 那么一定有L 1∥L 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A )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α (B )直线的斜率为tan α,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α (C )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D )直线的斜率为0,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0或π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30°,直线l 2⊥l 1,则直线l 2的斜率为 (A )3 (B )-3 (C )33 (D )-3 3 3.直线y =x cos α+1 (α∈R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0, 2π] (B )[0, π) (C )[-4π, 6π] (D )[0, 4π]∪[4 3π,π) 4.若直线l 经过原点和点(-3, -3),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 )4π (B )54π (C )4π或54 π (D )-4π 5.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若cos α=-5 4,则直线l 的斜率为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 三颗枸杞豆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 2、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 3、明确本文所要的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激励自己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教学重点】借助于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三颗枸杞豆”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保尔·柯察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导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整体感知,说说三叔的故事 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以第一人称用几句简要的话说一说三叔的故事。 参考: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想做建筑师、想当著名作家、想成为生物学家),但都因为虚度年华,遇到困难就退缩,半途而废,没

有坚持,没有毅力,以致最后悔恨终生,用亲身经历来感悟“我”,教化“我”,引导“我”。 三、精读课文,品味三叔的人生。 要求:请同学们再次跳读课文,找出三叔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品析,说说:三叔是怎样的三叔。 出示板书:的三叔 (提示:在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词语或短语,并能扣住三叔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分析理由。)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参考: 1、浪费时间(做事半途而废、没有毅力)的三叔:(1)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O。(2)我从前老是忘记了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 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然没有想到要捉住它。 2、瘦弱的三叔:“颤颤摇摇的身体”,“筋骨能从衣服外面数 出来”,眼睛似“大大的窗户”。 3、对生命留恋的三叔:拖着病体只身来到小树林。 4、遗憾、悔恨、忏悔的三叔:“凄楚”,“苍白的面容”, “凄然的笑”,“时间不多了”,“太迟了” 6、对时间和生命顿悟的三叔:把太阳捉住就能变成一个圆圆的 金盘子。(抓紧时间,好好利用时间学习、工作,让生命有一番作为,只有去不停地奋斗,去创造新生活,生命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7、对我充满期望的三叔: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小结:对学生发言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出文章中三叔的形象:树立理想——浪费时间——悔恨终身——充满期望 四、品味探究,揭示三叔的用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