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稠油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稠油是指粘度较大的原油,在地下常温常压下呈凝胶状态,难以开采和输送。
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油田的逐渐枯竭,对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油田勘探开发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有效开采稠油资源,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稠油开采技术,以满足能源需求并保护环境。
本文将从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出发,展望未来的稠油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热采和常温采。
热采技术是利用热能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能够流动起来进行开采。
而常温采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降低稠油的粘度,使其可以流动并被开采。
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稠油开采技术将会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
热采技术中的蒸汽吞吐采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热采方法。
该方法利用注入的高温高压蒸汽使稠油变稀,从而通过管道输送到地面。
虽然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蒸汽的产生消耗大量能源、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地层温差较大等。
未来,可以通过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改进储油层结构等途径来改善蒸汽吞吐采油技术的效率和成本。
另一种常见的热采技术是加热采油,它是通过直接加热地下油层来使稠油变稀,再进行开采。
加热采油技术相比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能够更好地控制地下温度分布,提高采收率,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来进行加热,同时加热地下油层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开发更加高效的加热设备、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等途径来改进加热采油技术。
除了热采技术,常温采油技术也在稠油开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化学驱油技术在常温采油中应用较为广泛。
聚合物驱油技术通过注入一定浓度的聚合物溶液来降低稠油的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有机溶剂驱油、表面活性剂驱油等方法也逐渐被应用于稠油开采中。
未来,可以通过研发更加环保的驱油剂、改进注入技术、提高驱油效率等途径来完善常温采油技术。
未来,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具有高黏度、高密度、难以流动的油藏原油,由于其在地下储层中常常与水和天然气共存,使得开采难度大大增加。
为了提高开采效率,稠油热采技术应运而生。
稠油热采是指通过加热地下油藏,降低原油的黏度,从而使得其能够被更轻松地开采出来的一种采油技术。
这种技术在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
目前,稠油热采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主要的热采方法包括蒸汽吞吐法、蒸汽驱动法、燃烧气吞吐法、燃烧气驱动法、电阻加热法等。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向油藏注入热能,从而使得稠油流动性增加,容易被开采。
在这些方法中,蒸汽吞吐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向油藏注入高温高压的蒸汽,将原油加热并增加压力,从而推动原油流向井口。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中国,稠油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已经建成了多个稠油热采示范工程,形成了稠油热采的成熟技术路线和产业体系。
在大庆油田,采用了蒸汽驱动法对稠油进行热采,实现了稠油资源的高效开发。
中国还在不断探索和引进新的热采技术,如电阻加热技术、微波加热技术等,以提高稠油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尽管稠油热采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热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特别是燃煤或燃气。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稠油地质条件复杂,加热过程中油藏中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沉陷,导致地质灾害的风险增加。
热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尾水和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何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成为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高热采效率,通过改进加热方式和增设管网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二是深入研究地热能源的应用,如地热蒸汽、地热水等,降低外部能源的使用。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热采技术是一种针对油砂、重油等高粘度油藏开采的方法,通过供热使原油降低粘度,提高流动性,从而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
稠油热采技术包括蒸汽吞吐、蒸汽辗转、蒸汽驱等多种方法,下面将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1. 蒸汽吞吐技术:蒸汽吞吐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使原油粘度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吞吐技术具有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高温高压区块。
由于蒸汽吞吐技术存在注汽周期长、水汽云难以控制等问题,使得其效果受到限制。
2. 蒸汽辗转技术:蒸汽辗转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稠油热采技术,通过在油藏中形成蒸汽辗转的气体流动,使原油流动起来。
蒸汽辗转技术相比蒸汽吞吐技术具有注汽周期短、大面积覆盖等优势,适用于较大底水厚度的高粘度油藏。
目前,蒸汽辗转技术已在国内外一些油田中得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蒸汽驱技术:蒸汽驱技术以蒸汽为驱动剂,通过驱替作用将原油推向井口,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
蒸汽驱技术具有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的油藏。
目前,蒸汽驱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重油油田中,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趋势:1. 温度控制技术的发展:随着稠油热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需要用到高温蒸汽进行开采,因此温度控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发展更加精确、高效的温度控制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稠油热采过程中的热能利用。
2. 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稠油热采技术需要配套的供热、注汽、电力等设备,将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在设计上更加合理地组合各个设备,实现能量的互通与优化利用。
3. 非常规能源的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非常规能源作为替代能源的一种,未来在稠油热采技术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比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地热能等。
4.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拟复杂的油藏开发过程并进行优化,可以实现稠油热采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稠油开采是指采用特殊的开采技术,开发出那些黏度较高的油藏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稠油开采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本文就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展望进行一番探讨。
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稠油开采技术的展望。
1. 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目前,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分为四类,分别为热采、化学采、物理采和协同采。
其中,热采是稠油开采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技术,它主要采用向油层注入高温水蒸气或热质体,使稠油黏性降低,提高的能够顺畅地流过储层孔隙,从而实现高效的采油作用。
化学采是通过向油层注入适度浓度的化学药剂,改善油藏渗透性质,促进原油黏度降低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物理采是通过改变油藏渗透性和孔隙度的方式进行,常见的方法是水力破裂和水平井。
最后,协同采是将热采、化学采和物理采整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稠油开采技术体系。
尽管现在稠油开采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效率问题。
当前热采技术虽然大大提高了稠油开采效率,但是对能源的消耗比较大,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现在的稠油采油效率仍然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
(2)环境问题。
很多稠油采油技术使用的药剂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物理采中的水力破裂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比较大。
(3)技术改进问题。
稠油采油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储层特性常会发生改变导致采油效率下降。
因此,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1)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热采技术,例如低渗透油藏热采技术和基于稀释效应的热采方法。
(2)开发更加环保、无公害的化学采油技术,例如选择性聚合剂的使用和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开发。
(3)积极寻找和开发新型稠油采油技术,例如用于黏度调控的纳米技术和电磁泵抽油技术等。
(4)增强油藏开发者之间的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当前稠油开采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辽河油田超稠油地面工艺技术的应用与进展摘要:辽河油田超稠油具有动力粘度大,密度高等特点,解决这种原油的粟输、脱水、外输等地面工艺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攻关难题。
依照超稠油开发的需要,对含水超稠油集输、超稠油脱水、脱水超稠油管输工艺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7攻关研究,形成了井口含水超稠油管道集输、两段大罐半动态、静态沉降脱水、脱水超稠油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工艺流程,有效地实现了超稠油的集输、脱水等生产工艺需求。
关键词:超稠油;集油系统;静态沉降脱水;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引言辽河油田超稠油50℃时的动力粘度为5×104-18.7×104mPa·s,20"C时原油密度O.9980-0.10019g/cm3,超稠油储量较大,要紧散布在曙一区杜84块、杜32块和洼60块等。
但由于开采难度专门大,长期以来一直未被动用。
随着油田开发时刻的推移及油田稳产的需要,从1996年开始,慢慢进入了超稠油开发时期。
经历了十连年攻关研究和生产运行实践,成功地研制出一套完整的超稠油地面工艺及配套技术,为我国的超稠油开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填补了我国超稠油地面工艺及配套技术领域的空白。
1 超稠油集油系统工艺技术1.1 低含水期集油系统超稠油特点是密度大,粘度高,含胶质、沥青质高,流动性差。
因此,不易输送、脱水。
开采低含水期集油系统采取井口拉油方式,其条件及特点为:产液量小,含水少,管道集输热力、水力条件差,管输温降大、摩阻损失大;适于车运,建设速度快捷。
1.2 高含水期集油系统1.2.1油井平台技术1997年实现了油井平台集油生产工艺,所谓油井平台,是利用丛式井组和水平井组的采油平台。
依照工艺需要,井站集输系统设自压平台、泵平台.中心平台。
自压平台靠井口回压将单井超稠油输送至泵平台或中心平台,泵平台将所辖井和自压平台的超稠油通过提升泵输至中心平台或集输干线。
中心平台所辖井和泵平台的超稠油通过提升泵输至集输干线。
稠油油藏开采技术研究【摘要】稠油粘度高,流动阻力大,采用常规开采方式开采效率低,因此如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成为一大难题。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稠油开采技术,叙述了稠油开发的几种技术和方法及发展趋势,为稠油油藏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研究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稠油油藏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油藏,目前稠油油藏开采方式主要有热力采油、化学采油、微生物采油及其它方式,特别是热力采油,在很多区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工艺技术方面任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稠油开采技术,重点介绍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稠油出砂冷采两项技术的原理、适应性及发展趋势及研究进展。
1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SAGD是开发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
其是基于注水采盐的原理,即注入淡水将盐层中固体盐溶解,浓度大的盐溶液由于其密度大而向下流动,而密度相对较小的水溶液浮在上面,通过持续向盐层上部注水,将盐层下部连续的高浓度盐溶液采出。
SAGD就是利用这个理论,它是一种将蒸汽从位于油藏底部附近的水平生产井上方的一口直井或一口水平井注入油藏,被加热的原油和蒸汽冷凝液从油藏底部的水平井产出的采油方法。
1.1 SAGD影响因素分析SAGD就是蒸汽驱开采方式,即向注汽井连续注入高温、高干度蒸汽,首先发育蒸汽腔,在加热油层并保持一定的油层压力,将原油驱至周围生产井中,然后采出。
随着油层厚度、温度、压力的增加,井筒热损失大,蒸汽干度降低。
随深度的增加,蒸汽腔的发育受影响。
垂向渗透率主要影响蒸汽上升速度,水平渗透率主要影响蒸汽室的侧向扩展。
1.2 SAGD的布井方式目前常用的布井方式是双水平布井方式。
两口水平井均位于油层的底部,上下相距十米左右。
蒸汽注入方向与产油方向相反。
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的布井方法,注入井蒸汽流动方向与生产井产油方向相同,蒸汽从水平段趾端注入,油则从另一趾端附近产出。
1.3 SAGD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辽河油田曾与加拿大的石油公司合作,在杜84 块采用SAGD 开发,最终采收率为50%左右。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一种质地黏稠的石油,是一种具有高含硫量和高粘度的重质原油。
由于其黏稠度高,稠油的开采和提炼相对要困难和昂贵。
稠油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其资源储量丰富,因此对于石油行业来说,稠油的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有效地开采稠油资源,研发了许多热采技术。
本文将对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稠油热采技术现状1. 蒸汽吞吐法:蒸汽吞吐法是一种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藏层,使稠油产生稠油-水混合物,降低了稠油的黏度,从而促进油藏产液。
这种方法具有对水源要求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
2. 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蒸汽辅助重力排放法是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稠油层,通过蒸汽的热能作用使稠油产生流动,从而提高了油藏产液速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层、高黏稠度稠油层,可以挖掘更多的稠油资源。
3. 燃烧加热法:燃烧加热法利用地下燃烧或地面燃烧的方式,通过高温热能将稠油层加热,降低了稠油的粘度,从而促进了油藏的排放。
这种方法具有热效率高、可控性强等优点,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技术。
1. 技术创新: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将更加注重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提高稠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价值。
2. 能源替代:在稠油热采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的燃料来产生热能,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可能会向更加环保、节能的能源替代方向发展,例如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进行热采。
3. 智能化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稠油热采技术也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未来,稠油热采可能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油藏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油田整体化管理:随着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整体化管理成为未来热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稠油是指粘度较大的原油,通常属于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开采对象。
稠油热采技术是指利用热能降低稠油粘度,从而提高原油产量的一种开采技术。
随着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稠油热采技术在石油工业领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一番探讨。
一、稠油热采技术现状1. 热采原理热采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入热能使稠油渗流性增加,粘度减小,从而提高原油产量的一种开采方式。
目前广泛应用的热采方法包括蒸汽吞吐法、燃烧热采法和电加热法等。
蒸汽吞吐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热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使稠油产生热胀冷缩的效应,降低原油的黏度,从而提高原油产量。
2. 技术难点稠油热采技术面临着一些技术难点,主要包括热能传输效率低、地层温度降低、碳排放增加等问题。
由于原油储层深埋地下,热能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导致热能利用率低,影响了热采效果。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地层温度也会逐渐降低,导致原油黏度增加,热采效果减弱。
燃烧热采法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应用现状目前,稠油热采技术已经在北美、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稠油开采区域,该地区的稠油资源丰富,以蒸汽吞吐法为主要开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地区等地也应用了稠油热采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技术创新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稠油热采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
为了提高热能利用率,目前正在研究开发新型的热传导介质和热能传输技术,提高热采效果。
一些新型的热采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如微波加热法、化学热采法等,这些新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环境友好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稠油热采技术也在朝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开发低碳排放的热采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海上稠油开采技术研究及应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稠油开采成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
稠油资源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上油田中,其中包括墨西哥湾、北海、加拿大和巴西等地。
有效地开发这些海上稠油资源对于满足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海上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海上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相比于传统的油田开采,海上稠油开采面临着更大的技术难题和环境限制。
稠油的高粘度、高密度以及固体杂质含量的增加使得传统的开采方法变得不再适用。
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出适用于海上稠油开采的新技术和装备。
目前,海上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常规采油技术和增产技术。
其中,常规采油技术主要有水驱、气驱和蒸汽驱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减少油井粘度、改善采油条件,从而增加采油效率和产量。
然而,受限于深水开采条件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传统的常规采油技术在海上稠油开采中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和开发新的技术来应对海上稠油开采的挑战。
一些新兴的技术包括电加热、化学驱和热解等方法。
电加热是利用电能将稠油加热至高温,从而降低油井粘度,增加流动性,提高采油效果。
化学驱则是利用化学品改变油井内稠油的性质,使其变得更易于开采。
热解技术则是将稠油加热至高温,将其分解成较轻的组分,从而方便开采和精炼。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稠油开采效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除了技术的研究,海上稠油开采还面临着许多其他挑战,如成本、环境保护和安全等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油田开采,海上稠油开采的成本更高,投资回报周期更长。
此外,海上环境复杂,对环境保护要求更高。
因此,开采技术必须能够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生态破坏。
同时,海上稠油开采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提高海上稠油开采的可行性,政府、产业界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合作。
政府在政策和法规层面上提供支持和引导,为海上稠油开采创造一个稳定和有利的发展环境。
S A G D稠油开采技术SAGD技术开采稠油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过去的时间里,全球工业化应用的稠油开采技术,一般只适用于粘度低于10000mP a·s的普通稠油,目前国内外针对超稠油的开采技术发展较快,已进入矿场先导试验阶段或工业型试验阶段的技术有:蒸汽吞吐、蒸汽驱、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水平裂缝辅助蒸汽驱、火烧驱技术。
从目前国内外稠油开采情况看,由于超稠油原油粘度高,油层条件下流动能力低,依靠压差驱动的方式难以获得成功。
在国内,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进行详细研究的单位有辽河油田、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公司研究院。
1996年辽河油田和总公司研究院曾与加拿大MCG公司合作,研究认为在杜84块兴隆台油层兴V工组、馆陶油层可采用SAGD开发,最终采收率为45%-60%。
在国外,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方式在加拿大和委内瑞拉获得了商业化成功应用,尤其在加拿大在不同类型的油田中已经开展了20多个重力泄油的先导试验区,并建成了5个商业化开采油田,其中两个规模较大的油田已建成了日产5000吨重油的产能,另一个油田已建成日产7000吨产能,预计2010年在加拿大依靠重力泄油开采方式的重油产量将超过每天10万吨。
重力泄油开采方式已成为开采重油,特别是超稠油的主要手段。
重力泄油开采方式的最终采收率一般超过50%,高的可以达到70%以上。
二、 SAGD机理介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是开发超稠油的一项前沿技术,其理论首先是罗杰·巴特勒博士于1978年提出的,最初的概念是基于注水采盐的原理,即注入的淡水将盐层中的固体盐溶解,浓度大的盐溶液由于其密度大面向下流动,而密度相对较小的水溶液浮在上面,这样可以通过持续在盐层的上面注水,从盐层的下部连续的将高浓度的盐溶液采出。
高浓度盐溶液向下流动的动力就是水与含盐溶液的密度差,将这一原理用于住蒸汽热采过程中就产生力重力泄油的概念。
超稠油开采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文章针对国内超稠油开采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超稠油开采技术展开了研讨,分析了蒸汽-氮气辅助重力泄油技术、井筒隔热技术、重力辅助火烧油层技术的特点并对不同超稠油开采技术进行了比较,希望能够从技术的角度上提高超稠油开采的效率,降低超稠油开采的成本,并对石油事业和社会发展起到物质支持与技术保障的作用。
标签:超稠油;SAGD:SAGP;井筒隔热;COSH;蒸汽吞吐添加剂开采技术
1 超稠油开采技术
随着国内常规油气可动用储量日益减少,超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地位日益重要。
如何有效开采超稠油,使其成为可动用储量是石油工业一直面临的问题。
超稠油粘度虽然很高,一般粘度大于50000mPa·s,但其对温度极为敏感,每增加10℃,粘度就会降低一半。
因此对超稠油储层加热成为超稠油开采的一般手段,但是超稠油开采技术涉及内容广泛,文章将对目前超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今后超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1]。
1.1 蒸汽-氮气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P)
该技术就是在SAGD过程中将非凝析气体(如氮气)随蒸汽一起注入油藏,气体聚集在蒸汽腔室的上部,起到降低蒸汽分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同一油层压力下的蒸汽室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同时由于氮气的导热系数小,所以减少了向上覆岩层的热损失。
由于该技术使所需的蒸汽量减少,因而节约了费用,提高了蒸汽的热利用率。
Jiang Qi,Bulter等人[2]进行了二维比例模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SAGD 技术相比,SAGP实验的采油速度略有下降,但油汽比(OSR)要高得多;同时发现,SAGP技术所需的非凝析气量很少,通常为注入蒸汽体积的1.0%~2.0%;并且在产出相同油量的情况下,SAGP的蒸汽注入量比SAGD减少约1/4。
所以,应用该项技术可以更经济地开采重油和沥青,并扩大经济开采油藏的范围。
1.2 井筒隔热技术
新型真空高效隔热管柱千米蒸汽干度损失控制在10%以内,提高井底干度,同时为特超稠油动用提供了高效注汽技术保证。
某油田的超稠油生产井主要采用井筒隔热管柱、氮气隔热技术、注采一体保温管等技术[3],有效地减少了井筒热损失,提高了井底注汽干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原油生产成本。
首先是采用真空高效井筒隔热管柱,在满足优化注汽参数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将高质量的蒸汽注入油层,提高注入井底蒸汽干度。
超稠油开采初期,主要采用III型隔热管注汽,其视导热系数为0.07(W/m·℃),隔热效果差,井底干度一般小于30%。
第二种措施是采用氮气隔热技术,注汽前向油套环空注入氮气,开始注汽后继续向环空注入氮气,至油套压力平衡为止。
在注汽过程中,压力下降至低于注汽压力1~2MPa时再进行补氮作业,保持环空充满氮气。
通过7口井试验并与封隔器隔热井测试资料对比,氮气隔热井井口平均干度65.0%,井底平均干度44.5%,干度下降20.5%;封隔器隔热井井口干度60.6%,井底干度34.4%,干度下降26.2%。
采用氮气隔热技术的隔热效果好于封隔器隔热。
第三是采用注采一体管柱配套技术。
超稠油周期生产时间短,作业频繁、成本高,同时作业过程中极易对油层造成污染伤害,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
注采一体管柱配套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降低井筒热损失,实现超稠油不动管柱开采,减少作业费用,因此降低超稠油的开采成本。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氮气隔热技术,取消了热采封隔器和伸缩管,具良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对保护套管起到良好作用(氮气隔热井注汽时平均套管伸长6cm,封隔器井平均套管伸长20cm 以上);(2)注采一体保温油管技术,实现了注汽隔热和采油保温的作用,同时其内管通径满足杆式泵要求;(3)一次管柱泵技术,为整体配套技术的主体技术,适合超稠油蒸汽吞吐的杆式泵要求。
在油井冲砂和因砂检泵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不动管柱冲砂和挡砂。
因此,注采一体管柱配套技术在保证了注汽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不动管柱开采,在提高油井时率的同时降低了作业费用;实现了采油生产的井筒保温,降低了电能消耗;氮气隔热有效地保护了套管,同时减少了油井大修的几率。
在采油生产中显示出明显的低成本优势。
1.3 重力辅助火烧油层技术(COSH)
火烧油层是最老的热采方法。
但因火烧油层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以及现场应用中火线较难控制等原因,它的发展和应用一直较为缓慢,与注蒸汽开采相比,其规模要小得多。
尽管如此,由于从火烧油层开采机理上看,这种方法仍具有巨大潜力,国外对火烧油层技术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
1.4 蒸汽吞吐添加剂开采技术
将多种化学剂组成的吞吐液以蒸汽吞吐的模式从生产井注入油层,对提高原油生产起到积极作用[5]。
矿场应用实例-某油田典型井L6404。
矿场试验10口井,其中单井吞吐增效8口井,注气增效2井组,工艺成功率100%,有效成功达到80%。
累计增油3774t。
L6404井位于井楼油田六区,属特稠油层。
本井实施降粘加驱动蒸汽增效技术,
增效剂和蒸汽的作用半径要大于常规蒸汽作用半径,降粘剂和分解气能够储存在地层深部,其以后两个周期的吞吐生产仍然保持高产,第六、七周期日均产油仍达4.3t/d和3.9t/d。
1.5 超稠油开采技术的发展趋势[5]
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提高,轨迹控制能力能够满足超稠油开采技术的要求,应该在完井方式与管柱强度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各种超稠油开采技术进一步发挥优势。
目前超稠油开采技术日益向和水平井以及复合井结合的方向发展,如何合理利用水平井以及复合井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是未来超稠油开采的一个方向。
2 结束语
(1)超稠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为人们合理开采超稠油提供了保障。
每种技术都不完美,关键是要根据不同油藏,采用不同的开采技术。
(2)井筒隔热技术在未来超稠油开发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水平井与复合井技术与超稠油开发技术相结合能够使稠油油藏获得良好的开发效果,在以后的超稠油开采中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张珈铭,吴晓东,彭洋平,等.稠油开采工艺进展[J].价值工程,2012(25).
[2]R.M. Butler.The Steam and Gas Push (SAGP).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1999.
[3]张波.稠油热采井筒隔热技术研究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9).
[4]范海涛,王秋霞,刘艳杰,等.稠油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应用的可行性探讨[J].特种油气藏,2006(1).
[5]王大为,周耐强,牟凯.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部探矿工程,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