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学案

17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学案

17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学案
17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学案

2.6.1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

学案作者:薛丹

一、自主探究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n S = =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①当1q =时,n S = ;

②当1q ≠时,n S = = 。 3、常见求和公式有:

①1+2+3+4+…+n= ②1+3+5+…+(2n-1)= ※③2222

123n ++++ =()()1

1216

n n n ++ ※④()23

3

3

3

2112314

n n n ++++=+ 二、典例剖析

(一)、分组求和法:某些数列,通过适当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而利用公式分别求和,从而得出原数列的和。 例1 已知2n n a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变式练习:已知2n a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二)、裂项求和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转化为()()1f n f n +-形式,常采用裂项求和

的方法。特别地,当数列形如11n n a a +?

?

?

???

,其中{}n a 是等差数列,可采用此法

例2 求和:

222111

21311

n +++--- (2n ≥)

变式练习: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

1

1n a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三)、奇偶并项法:当数列通项中出现()()1

11n n +--或时,常常需要对n 取值的奇偶性进行

分类讨论。

例3 求和:()

()1357121n

n S n =-+-+-+--

(四)、倒序相加法:此法主要适用数列前后具有“对称性”,即“首末两项之和相等”的形式。

例4 求在区间[],a b 内分母是3的所有不可约分数之和。

变式练习:已知lg lg x y a +=且()()

122lg lg lg lg n n n n

n S x x y x y y --=++++ .求n S

(五)错位相减法:一般地,如果数列{}n a 时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求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时,可采用此法,在等式的两边乘以q 或

1

q

,再错一位相减。

例5 求和:21123n n S x x nx -=++++ ()10x x ≠≠且

变式练习:求和:135212482

n n n S -=

++++

三、提炼总结:数列的求和是数列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往往是数列知识的综合体现,求和题在试题中更是常见,它常用来考察我们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都是从第1项一直加到第n 项。数列的求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公式法;⑵分组求和法;⑶裂项求和法;拆项成差求和经常用到下列拆项公式,请补充完整:①

()

1

1n n += ;

()()

1

2121n n -+= ;

()()

1

12n n n ++= ;

= ;

⑷奇偶并项法;⑸倒序相加法;⑹错位相减法。 四、课堂检测:

1、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21n a n =+,由123n

n a a a a b n

++++=

所确定的数列{}n b 的前n

项之和是 ( ) A.()2n n + B.

()142n n + C.()152n n + D.()1

72

n n + 2、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前三项为1111,,,2233

a a a ++则222

12n n T a a a =+++ 等于

( )

A.2913n ????-?? ???????

B.28113n ????-?? ???????

C.48119n ????-?? ???????

D.814159n

????-?? ???????

3、设数列()1,12+,(1+2+4),…,(2

1

1222

n -++++ )的前m 项和为2036,则m 的值为

( )

A.8

B.9

C.10

D.11

4、在50和350之间所有末位数是1的整数之和是 ( ) A.5880 B.5539 C.5280 D.4872

5、()()()

222222

10099989721-+-++-=

6、若

()

()

()*1352113211111223341n n N n n ++++-=∈++++???+ ,则n=

7、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2

a =,前n 项和为n S ,且()1010

3020102210S S S -++= ①求{}n a 的通项; ②求{}n nS 的前n 项和n T

8、数列{}n a 中,148,2,a a ==且满足()

*

2120n n n a a a n N ++-+=∈,

①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②设()

()*12,1

,,12n n n n b n N S b b b n a =∈=+++- 是否存在最大的整数m ,使得任意的n

均有n S >

32

m

总成立。

高考理科数学复习题解析 数列求和

高考数学复习 第四节 数列求和 [考纲传真] 1.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掌握特殊的非等差、等比数列的几种常见的求和方法. 1.公式法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 a 1+a n 2 =na 1+n n -12 d ;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分组转化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4.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求解. 5.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例如,S n =1002 -992 +982 -972 +…+22 -12 =(100+99)+(98+97)+…+(2+1)=5 050. [常用结论] 1.一些常见的数列前n 项和公式:

(1)1+2+3+4+…+n = n n +1 2 ; (2)1+3+5+7+…+2n -1=n 2 ; (3)2+4+6+8+…+2n =n 2 +n . 2.常用的裂项公式 (1) 1n n +k =1k ? ?? ??1 n -1n +k ; (2)1 4n 2-1=1 2n -1 2n +1=12? ?? ??1 2n -1-12n +1; (3) 1 n +n +1 =n +1-n ; (4)log a ? ?? ??1+1n =log a (n +1)-log a n .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果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不等于1,则其前n 项和S n =a 1-a n +1 1-q .( ) (2)当n ≥2时, 1n 2-1=12? ?? ??1 n -1-1n +1.( ) (3)求S n =a +2a 2 +3a 3 +…+na n 之和时只要把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a 即可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 ) (4)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方法叫做倒序求和法,利用此法可求得sin 2 1°+sin 2 2°+sin 2 3°+…+sin 2 88°+sin 2 89°=44.5.( )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编)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n =1 n n +1 ,则S 5等于( ) A .1 B.56 C.16 D. 1 30 B [∵a n = 1n n +1=1n -1 n +1 , ∴S 5=a 1+a 2+…+a 5=1-12+12-13+…-16=5 6.] 3.若S n =1-2+3-4+5-6+…+(-1) n -1 ·n ,则S 50=________. -25 [S 50=(1-2)+(3-4)+…+(49-50)=-25.] 4.数列112,314,518,7116,…,(2n -1)+1 2 n ,…的前n 项和S n 的值等于________.

(完整版)数列求和常见的7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总论:数列求和7种方法: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错位相减法求和 反序相加法求和 分组相加法求和 裂项消去法求和 分段求和法(合并法求和) 利用数列通项法求和 二、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是逆序相加法,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是错位相减法, 三、逆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是数列求和的二个基本方法。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和数学竞赛试题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1+==∑=n n k S n k n 4、)12)(1(611 2 ++==∑=n n n k S n k n 5、 21 3)]1(21[+== ∑=n n k S n k n [例1] 已知3 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 2log log 3log 1log 3323=?-=?-= 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 2 11)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 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 1 ++=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 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 n n 64341+ += 50 )8(12+- n n 50 1≤ ∴ 当 8 8- n ,即n =8时,501)(max =n f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① 解:由题可知,{1 )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 -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 ∴ 2 1)1() 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例4] 求数列 ??????,2 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解:由题可知,{n n 22}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 2 1 }的通项之积

数列求和、数列的综合应用

数列求和、数列的综合应用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1.数列求和; 2.数列的综合应用。 内容解读:①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②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分析解读 1.会用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转化法求解不同类型数列的和. 2.能综合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相关综合问题. 3.数列递推关系、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是高考热点,特别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分值约为12分,难度中等.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数列求和 1.(2017湖南郴州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6)在等差数列{a n}中,a4=5,a7=11.设b n=(-1)n·a n,则数列{b n}的前100项之和S100=( ) A.-200 B.-100 C.200 D.100 答案 D 2.(2018湖北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15)已知S n为{a n}的前n项和,若a n(4+cos nπ)=n(2-cos nπ),则S88等于. 答案2332 3.(2018江西吉安一中、九江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13)若{a n},{b n}满足 a n b n=1,a n=n2+3n+2,则{b n}的前2018项和为. 答案 1 009 2 020 考点二数列的综合应用

1.(2018福建漳州期末调研测试,5)等差数列{a n}和等比数列{b n}的首项均为1,公差与公比 均为3,则a b 1+a b 2 +a b 3 =( ) A.64 B.32 C.38 D.33 答案 D 2.(2017陕西西安铁一中第五次模拟,9)已知数列{a n}满足a n=log(n+1)(n+2)(n∈N*),我们把使乘积a1·a2·a3·…·a n为整数的数n叫做“优数”,则在区间(1,2004)内的所有“优数”的和为( ) A.1024 B.2003 C.2026 D.2048 答案 C 3.已知a n=3n(n∈N*),记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T n,若对任意的n∈N*,(T n+3 2 )k≥3n-6恒成立,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k≥2 27 炼技法 【方法集训】 方法1 错位相减法求和 1.(2018福建闽侯第八中学期末,16)已知数列{n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a n=2n,则使得S n-na n+1+50<0的最小正整数n的值为. 答案5 2.(2018河南安阳第二次模拟,17)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点(n,S n)在函数f(x)=x2+Bx+C-1(B,C∈R)的图象上,且a1=C.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记b n=a n(a2n-1+1),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 解析(1)设数列{a n}的公差为d, 则S n=na1+n(n-1) 2d=d 2 n2+(a1-d 2 )n, 又S n=n2+Bn+C-1,两式对照得{d 2 =1, C-1=0, 解得{ d=2, C=1, 所以a1=1, 所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a n=2n-1(n∈N*). (2)由(1)知b n=(2n-1)(2·2n-1-1+1)=(2n-1)2n,

专题28 数列求和(教学案)(原卷版)

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掌握非等差数列、非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 1.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方法 (1)公式法 ①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n (a 1+a n ) 2 =na 1+n (n -1)2d . 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ⅰ)当q =1时,S n =na 1; (ⅱ)当q ≠1时,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 . (2)分组转化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4)倒序相加法 把数列分别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5)错位相减法 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100+99)+(98+97)+…+(2+1)=5 050. 2.常见的裂项公式 (1)1n (n +1)=1n -1n +1.

(2)1(2n -1)(2n +1)=12????1 2n -1-12n +1. (3)1 n +n +1=n +1-n . 高频考点一 分组转化法求和 例1、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为S n (n ∈N +),且1a 1-1a 2=2 a 3,S 6=63.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若对任意的n ∈N +,b n 是log 2a n 和log 2a n +1的等差中项,求数列{(-1)n b 2n }的前2n 项和. 【方法规律】(1)若数列{c n }的通项公式为c n =a n ±b n ,且{a n },{b n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 (2)若数列{c n }的通项公式为c n =? ????a n ,n 为奇数,b n ,n 为偶数,其中数列{a n },{b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 n }的前n 项和. 【变式探究】 (1)数列112,314,518,7116,…,(2n -1)+1 2n ,…的前n 项和S n 的值等于 ( ) A.n 2 +1-1 2n B.2n 2 -n +1-1 2n C.n 2 +1-1 2 n -1 D.n 2 -n +1-1 2n (2)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cos n π 2,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6等于( ) A.1 008 B.2 016 C.504 D.0 高频考点二 裂项相消法求和 例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差为d ,若d ,S 9为函数f (x )=(x -2)(x -99)的两个零点且d

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

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 常见的数列求和及应用 一、自主探究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①当时,; ②当时, = 。 3、常见求和公式有: ①1+2+3+4+…+②1+3+5+…+(2n-1)= ※③※④ 二、典例剖析 (一)、分组求和法:某些数列,通过适当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而利用公式分别求和,从而得出原数列的和。 例1 已知,求数列{}的前n项和。 变式练习:已知,求数列{}的前n项和。 (二)、裂项求和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转化为形式,常采用裂项求和的方法。特别地,当数列形如,其中是等差数列,可采用此法 例2 求和:() 变式练习: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n

项和。 (三)、奇偶并项法:当数列通项中出现时,常常需要对n取值的奇偶性进行分类讨论。 例3 求和: (四)、倒序相加法:此法主要适用数列前后具有“对称性”,即“首末两项之和相等”的形式。 例4 求在区间内分母是3的所有不可约分数之和。 变式练习:已知且 .求 (五)错位相减法:一般地,如果数列时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时,可采用此法,在等式的两边乘以或,再错一位相减。 例5 求和: 变式练习:求和: 三、提炼总结:数列的求和是数列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往往是数列知识的综合体现,求和题在试题中更是常见,它常用来考察我们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都是从第1项一直加到第n项。数列的求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公式法;⑵分组求和法;⑶裂项求和法;拆项成差求和经常用到下列拆项公式,请补充完整:① = ;

数列求和常见的7种方法

数列求与得基本方法与技巧 一、总论:数列求与7种方法: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求与公式 错位相减法求与 反序相加法求与 分组相加法求与 裂项消去法求与 分段求与法(合并法求与) 利用数列通项法求与 二、等差数列求与得方法就是逆序相加法,等比数列得求与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 三、逆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就是数列求与得二个基本方法。 数列就是高中代数得重要内容,又就是学习高等数学得基础。在高考与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得地位、数列求与就是数列得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有求与公式外,大部分数列得求与都需 要一定得技巧、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与数学竞赛试题来谈谈数列求与得基本方法与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与公式求与 利用下列常用求与公式求与就是数列求与得最基本最重要得方法。 1、等差数列求与公式: 2、等比数列求与公式: 3、4、 5、 [例1]已知,求得前n项与。 解:由 由等比数列求与公式得(利用常用公式) ===1- [例2]设S n=1+2+3+…+n,n∈N*,求得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与公式得, (利用常用公式) ∴= == ∴当,即n=8时, 二、错位相减法求与 这种方法就是在推导等比数列得前n项与公式时所用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bn} 得前n项与,其中{a n}、{bn}分别就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例3]求与:………………………① 解:由题可知,{}得通项就是等差数列{2n—1}得通项与等比数列{}得通项之积 设………………………。②(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得求与公式得: ∴ [例4] 求数列前n 项得与、 解:由题可知,{}得通项就是等差数列{2n}得通项与等比数列{}得通项之积 设…………………………………①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错位相减) ∴ 三、反序相加法求与 这就是推导等差数列得前n项与公式时所用得方法,就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 [例5] 求证: 证明: 设…………………………、。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反序) 又由可得 ………….。……、. ② ①+②得 (反序相加) ∴ [例6] 求得值 解:设…………、 ① 将①式右边反序得 ………….。② (反序) 又因为 ① +②得 (反序相加) )89cos 89(sin )2cos 2(sin )1cos 1(sin 2222222 ++???++++=S =89 ∴ S=44、5 题1 已知函数 (1)证明:; (2)求得值。 解:(1)先利用指数得相关性质对函数化简,后证明左边=右边 (2)利用第(1)小题已经证明得结论可知, 两式相加得: 所以、 练习、求值:

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学案)

数列求和 1.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 (1)公式法 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分组求和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几项,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再求解. (3)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求和,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4)错位相减法 主要用于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所得的数列的求和,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5)倒序相加法 把数列分别正着写和倒着写再相加,即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推广

2.常见的裂项公式 (1)1n (n +1)=1n -1n +1 . (2)1(2n -1)(2n +1)=12? ?? ???12n -1-12n +1. (3)1n +n +1=n +1-n . 高频考点一 分组转化法求和 例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n 2+n 2,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b n =2a n +(-1)n a n ,求数列{ b n }的前2n 项和. 【感悟提升】某些数列的求和是将数列分解转化为若干个可求和的新数列的和或差,从而求得原数列的和,这就要通过对数列通项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将数列的通项合理分解转化.特别注意在含有字母的数列中对字母的讨论. 【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3n

-1+(-1)n ·(ln2-ln3)+(-1)n n ln3,求其前n 项和S n . 高频考点二 错位相减法求和 例2、(2015·湖北)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已知b 1=a 1,b 2=2,q =d ,S 10=100. (1) 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 (2) 当d >1时,记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感悟提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 (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 (2)在写出“S n ”与“qS n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 n -qS n ”的表达式; (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考点25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考点25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一、选择题 1. (2013·新课标Ⅰ高考理科·T12)设△A n B n C n 的三边长分别为a n ,b n ,c n ,△A n B n C n 的面积为S n ,n =1,2,3,…若b 1>c 1,b 1+c 1=2a 1,a n +1=a n ,b n +1=c n +a n 2,c n +1=b n +a n 2,则( ) A 、{S n }为递减数列 B 、{S n }为递增数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S 2n -1}为递增数列,{S 2n }为递减数列 D 、{S 2n -1}为递减数列,{S 2n }为递增数列 【解析】选B.因为n n a a =+1,21n n n a c b += +,2 1n n n a b c +=+,所以1a a n =,++1n b = +1n c 2n n a c +2 n n a b ++ 1)(21 )(21a c b a c b n n n n n ++=++= ++1n b )2(2 1 2111a c b a c n n n -+= -+,注意到1112a c b =+,所以12a c b n n =+. 于是n n n C B A ?中,边长1a C B n n =为定值,另两边的长度之和为12a c b n n =+为定值. 因为-+1n b = +1n c 2n n a c +2n n a b +- )(21 n n c b --=, 所以)()2 1 (111c b c b n n n --=--,当+∞→n 时,有0→-n n c b ,即n n c b →,于是n n n C B A ?的边n n C B 的高n h 随n 增大而增大,于是其面积n n n n n h a h C B S 12 1||21==为递增数列. 二、填空题 2.(2013·新课标Ⅰ高考理科·T14)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 132+=n n a S ,则 }{n a 的通项公式是=n a _________

数列求和公开课学案

数列求和专题 学习目标:①掌握数列求和的三种方法:公式法、分组求和法及错位相减法; ②能正确运用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③能把一般数列转化成特殊数列求和. 【课前预习区】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 公式法求和 1求=-++++12531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n 24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0≠a 则=++++n a a a a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交流区】 1.公式法求和小结: 题型二 分组求和 例1 若n a n n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方法小结: 变式练习: 1.若,0≠a 且1≠a 则___________543215 432=-+-+-+-+-a a a a a 2.求和__________ )432()434()432(2 1 =?-++?-+?-n n 题型三 错位相减法

例2 求和:n n n S 333323132?++?+?+?= 方法小结: 变式1. 若n n n a 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例3 n n n a 3)12(-=若,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变式2 若n n n a 2)12(-=,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 【课堂小结】 【课后巩固区】

专题04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原卷版)

专题04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要点提炼】 1.常用公式:12+22+32+42+…+n 2=n (n +1)(2n +1) 6. 2.(1)数列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为a n =???S 1 (n =1), S n -S n -1 (n ≥2). (2)应用a n 与S n 的关系式f (a n ,S n )=0时,应特别注意n =1时的情况,防止产生错误. 3.数列求和 (1)分组转化法:一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个数列适当拆开,重新组合,就会变成几个可以求和的部分,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2)错位相减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裂项相消法:即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差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 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 ???????? ?c a n a n +1(其中{a n }是各项均不为 零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的数列. 温馨提醒 裂项求和时,易把系数写成它的倒数或忘记系数导致错误. 4.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交汇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一般是利用函数作为背景,给出数列所满足的条件,通常利用点在曲线上给出S n 的表达式,还有以曲线上的切点为背景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对应关系,将条件进行准确的转化.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不等关系或恒成立问题. 考点一 数列求和及综合应用 考向一 a n 与S n 的关系问题 【典例1】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a n =5S n +1成立,b n =-1-log 2|a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c n =b n +1 T n T n +1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A n ,并求出A n 的最值.

20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通用版讲义数列求和

第四节数列求和 一、基础知识批注——理解深一点 1.公式法 (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a 1+a n )2=na 1+n (n -1)d 2 . 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2)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na 1 ,q =1,a 1(1-q n )1-q ,q ≠1.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位相减法. (3)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 ①1+2+3+…+n = n (n +1) 2 ; ②2+4+6+…+2n =n (n +1); ③1+3+5+…+2n -1=n 2. 2.几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分组转化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的,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相加减. (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前n 项和. (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4)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 二、基础小题强化——功底牢一点 (一)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不等于1,则其前n 项和S n =a 1-a n +1 1-q .( ) (2)当n ≥2时, 1n 2 -1=12? ???1 n -1-1n +1.( ) (3)求S n =a +2a 2+3a 2+…+na n 之和时,只要把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a 即可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 )

浙江专版2018年高考数学第1部分重点强化专题专题2数列突破点5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教学案

突破点5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19页) [核心知识提炼] 提炼1 a n 和S n 的关系 若a n 为数列{a n }的通项,S n 为其前n 项和,则有a n =??? ? ? S 1,n =1,S n -S n -1,n ≥2. 在使用这个关系 式时,一定要注意区分n =1,n ≥2两种情况,求出结果后,判断这两种情况能否整合在一起. 提炼2求数列通项常用的方法 (1)定义法:①形如a n +1=a n +c (c 为常数),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其为等差数列.②形如 a n +1=ka n (k 为非零常数)且首项不为零,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其为等比数列. (2)叠加法:形如a n +1=a n +f (n ),利用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求其通项公式. (3)叠乘法:形如 a n +1a n =f (n )≠0,利用a n =a 1·a 2a 1·a 3a 2·…·a n a n -1 ,求其通项公式. (4)待定系数法:形如a n +1=pa n +q (其中p ,q 均为常数,pq (p -1)≠0),先用待定系数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a n +1-t =p (a n -t ),其中t =q 1-p ,再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5)构造法:形如a n +1=pa n +q n (其中p ,q 均为常数,pq (p -1)≠0),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q n +1 ,得 a n +1q n +1=p q ·a n q n +1q ,构造新数列{ b n }? ? ???其中b n =a n q n ,得b n +1=p q ·b n +1q ,接下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6)取对数法:形如a n +1=pa m n (p >0,a n >0),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提炼3数列求和 数列求和的关键是分析其通项,数列的基本求和方法有公式法、裂(拆)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法、倒序相加法和并项法等,而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 提炼4数列的综合问题 数列综合问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 (1)判断数列问题中的一些不等关系,可以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比较大小,或者是借助数列对应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2)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此类问题可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2013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专题三 第2讲 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教案

第2讲 数列求和及数列的综合应用 自主学习导引 真题感悟 1.(2012·大纲全国卷)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 ? ? ? 1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 A. 100101 B.99101 C.99100 D.101 100 解析 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设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 ∵a 5=5,S 5=15, ∴? ???? a 1+4d =5,5a 1+5×5-1 2d =15,, ∴???? ? a 1=1d =1, ∴a n =a 1+(n -1)d =n . ∴ 1 a n a n +1= 1n n +1=1n -1 n +1 , ∴数列{1 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1-12+12-13+…1100-1101=1-1101=100101 . 答案 A 2.(2012·浙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2n 2+n ,n ∈N +,数列{b n }满足a n =4log 2b n +3,n ∈N +. (1)求a n ,b n ; (2)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析 (1)由S n =2n 2+n ,得 当n =1时,a 1=S 1=3; 当n ≥2时,a n =S n -S n -1=4n -1. 所以a n =4n -1,n ∈N +. 由4n -1=a n =4log 2b n +3,得b n =2n -1,n ∈N +. (2)由(1)知a n b n =(4n -1)·2n -1,n ∈N +,

高中数列求和公式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1(2)(11-+=+=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3、 )1(21 1 +==∑=n n k S n k n 自然数列 4、 )12)(1(611 2++==∑=n n n k S n k n 自然数平方组成的数列 [例1] 已知3log 1log 23-= x ,求???++???+++n 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解:由2 12log log 3log 1log 3323=?-=?-=x x x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 =x x x n --1)1(=2 11)211(21--n =1-n 21 [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 )32()(++=n n S n S n f 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 n n S n , )2)(1(21++=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n n S n S n f =64 342++n n n =n n 64 341 ++=50)8 (12+-n n 50 1≤ ∴ 当 8 8-n ,即n =8时,501)(max =n f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公开课学案(高三数列求和)

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高考链接: 1.(2013年第三题)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 = a 2 +10a 1 ,a 5 = 9,则a 1= ( ) 2.(2013年第十六题)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0=0,S 15 =25,则nS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3. (2012年第五题)已知{} n a 为等比数列,472a a +=,568a a =-,则110a a +=( ) ()A 7 ()B 5 ()C -5 ()D -7 4.(2012年第十六题)数列{}n a 满足1(1)21n n n a a n ++-=-,则{}n a 的前60项和为 5.(2011年第十七题) 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2 12326231,9.a a a a a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 31323log log ......log ,n n b a a a =+++求数列1n b ?? ???? 的前n 项和. 6.(2010年第十七题) 典型例题: 例1 求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 2 2 2 2 ++???+ ++的值 . 变式训练:(1(2)2 21f(x)+= x ,则_________)6()5(......)4()5(=+++-+-f f f f \ 总结: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列求和 例1 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分别是下表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a 1,a 2, a 3(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b n }满足:b n =a n +ln ( 12 a n ),求数列{ b n }的前n 项和S n . 总结: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列求和 例3 已知当x =5时,二次函数bx ax x f +=2 )(取得最小值,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f(n),2a =-7.(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且n n a 2 b n = ,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

第四节数列求和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什么怎么考 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 列的前n项和公式. 1.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可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数列 求和问题,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T16等. 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利用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或分组求和法 等求数列的前n项和,如2012年江西T16,湖北T18等. [归纳·知识整合]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 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 n(a1+a n) 2=na1+ n(n-1) 2d;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 ?? ? ??na1,q=1, a1-a n q 1-q = a1(1-q n) 1-q ,q≠1. 2.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a n}的前n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3.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4.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探究] 1.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提示:应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前提条件是数列中的每一项均可分裂成一正一负两项,且在求和过程中能够前后抵消. 2.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在把通项裂开后,是否恰好等于相应的两项之差; (2)在正负项抵消后,是否只剩下了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或前面剩下两项,后面也剩下两项. 5.分组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再相加减. 6.并项求和法 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 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 例如,S n =1002-992+982-972+…+22-12 =(100+99)+(98+97)+…+(2+1)=5 050. [自测·牛刀小试] 1. 11×4+14×7+17×10+…+1 (3n -2)(3n +1) 等于( ) A.n 3n +1 B.3n 3n +1 C .1-1 n +1 D .3-1 3n +1 解析:选A ∵1(3n -2)(3n +1)=13????1 3n -2-13n +1, ∴ 11×4+14×7+17×10+…+1 (3n -2)(3n +1) =13?? ? ???1-14+????14-17+???? 17-110+…+ ??????13n -2-13n +1=13????1-13n +1=n 3n +1 .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12n ,其前n 项和S n =321 64,则项数n 等于( ) A .13 B .10 C .9 D .6 解析:选D ∵a n =2n -12n =1-1 2n , ∴S n =????1-12+????1-122+…+????1-1 2n =n -????12+12 2+ (12)

数列求和优秀教案设计

题组教学:“探索—研究—综合运用”模式 ——“数列的裂差消项求和法解题课”教学设计 【课例解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2章数列学完基础知识后的一节针对数列求和方法的解题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裂差消项求和法在数列求和中的魅力,体会裂项相消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运用裂项相消求和的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建构意识和合作,探索意识作为教学目标。 2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数列的一般概念,又对等差、等比数列从定义、通项、性质、求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数列求和问题重点学习了通过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在推导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用到了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和裂差消项求和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裂差消项求和法做深入的研究。本节课的容和方处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能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方法阐释】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心智数学教育方式之“题组教学”模式,分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题组探索、自主探究,题组研究、汇报交流,题组综合、巩固提高,归纳总结、提升拓展”五个教学环节. 本节课从学生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过程中用到的裂差消项求和法引入,从课本习题的探究入手展开教学,学生能自主发现裂差消项求和法,并很快进入深层次思维状态。接下来的研究性题组和综合性题组又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加强裂差消项求和法的应用。 【目标定位】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裂项相消法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适用围。进一步熟悉数列求和的不同呈现形式及解决策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数列裂差消项求和法的探究过程、深化过程和推广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列裂差消项求和法的推广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发现、发明,一切好的想法和念头都可以发扬光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感悟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裂项相消求和的方法和形式。能将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转化为裂项相消求和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裂项相消的思维过程,不同的数列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推导数列求和公式时,先后发现了哪几种数列求和的方法? 学生1: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时我们用到了倒序相加法。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中我们发现了错位相减法、裂差消项求和法。 学生2:在学习求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分组求和法和通项转换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