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领域本体研究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272.18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药本体构建研究
刘耀;穗志方;周扬;章成志;王振国
【期刊名称】《大学图书馆学报》
【年(卷),期】2008(026)004
【摘要】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中医药领域中已有的公认领域知识进行了重构与利用,在成功实现了中医药学知识描述体系的自动构建与获取的基础上,利用领域专家知识,实现了受限文本的Ontology自学习机制,并对领域本体的进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解决了Ontology研究的瓶颈问题,从而为中医药知识的挖掘与利用奠定了数据基础.从目前看来,这是一种较为理想、实用的方法,为专业领域Ontology的自动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刘耀;穗志方;周扬;章成志;王振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北京,100871;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济南,25001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山东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多语言领域本体构建研究——以珞珈山植物本体为例 [J], 司莉;辛娟娟
2.中医药本体概念描述体系的自动构建研究 [J], 刘耀;穗志方;周扬;王振国
3.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网络框架:一个面向中医药领域的规范化顶层本体 [J], 于彤;崔蒙;李海燕;杨硕;贾李蓉;张竹绿
4.顶层本体GFO在中医药领域本体构建中的应用展望 [J], 龙海;贾李蓉;朱玲;朱彦
5.痤疮的中医药本体构建研究 [J], 崔一迪;王明强;陈欣然;张磊;李国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综述一、中医药的历史和发展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中国历史上,中医药一直是主流医学,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广泛的影响。
二、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和五行相互作用而成。
气血津液理论则强调人体内部各种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脏腑经络学说则认为人体内部有十二个脏器和六十余条经络,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密不可分的整体。
三、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艾灸、拔罐、中药煎汤等。
其中,针灸是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代表之一,它通过在人体穴位上刺入针头,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按摩和揉捏人体肌肉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身体不适。
艾灸则是用艾绒或艾条在特定穴位上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效果。
拔罐则是将玻璃罐或竹筒等容器贴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在罐内产生负压吸附皮肤,以达到治疗效果。
中药煎汤则是将中药材加水煮沸后饮用。
四、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中医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的适应证范围。
它能够对多种慢性和急性疾病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并且具有较少副作用、易于操作等优点。
此外,由于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因此它在调节人体内部各种物质之间相互关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五、中医药的现代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医药在现代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例如,通过分离和提纯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制成新型中成药或生物制品,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针灸、推拿按摩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并且结合了现代医学技术,如神经影像学等,以进一步探明其作用机制。
六、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应用中医药。
例如,在美国、欧洲等地区已经有不少针灸诊所和推拿按摩机构开设,并且受到了广泛认可。
收稿日期:2007-10-24修回日期:2007-11-29*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32400):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网,负责人:刘德培,尹岭。
**联系人:李毅,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信息学和自然语言处理,E-mail:liyi@3olhospital.com;尹岭,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学和神经信息学。
摘要: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
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脑病学本体概念关系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探讨及其构建*□李毅**张梅奎杜侃尹岭**(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中医脑病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史、脑的解剖生理、脑病的病因病机、脑病的诊断与辨治方法、脑病常用方药的现代研究和脑病的预防与脑的保健等。
结合国际上神经信息学的发展,中医脑病学开辟了中医神经信息学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
中医神经信息学是研究脑结构与功能信息动态变化的一门具有中医学特点的学科,是在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生物技术等学科基础上,从分子、细胞、器官、系统等不同层次上收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一门系统学科。
它利用神经信息学的技术来获取、分析、处理中医脑病的各种信息,提高诊疗水平。
微观静态结构与宏观动态功能的结合,高通量信息收集与网络分析的结合,局部解析与整体系统分析的结合,线形分析与复杂性理论结合,是未来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趋势[1]。
构建中医治则治法本体的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侯玉张昌林车立娟周强【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则治法概念体系的深入分析,尝试构建试验性中医治则治法本体。
方法:借鉴斯坦福大学构建本体的七步法,整理中医治则治法概念体系,利用本体开发软件Protégé构建中医治则治法本体。
结果:初步构建了中医治则治法本体,并实现简单查询。
结论:中医治则治法本体对中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为中医实用性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和示例。
【关键词】中医学; 治则治法; 本体; 信息资源中医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由于其自身的语言特点,使得中医理论知识在客观表达上存在一定困难,导致中医领域的信息交流存在很大障碍。
例如,以往专家系统中智能诊断的局限性,中医数据库之间的数据难以共享和互操作,以及信息检索中存在的不精确性。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医术语在语义表达上的哲学抽象性、宽泛性与其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语义描述与知识表达成为中医药领域在信息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本体作为一种知识表示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科领域都采用了本体的思想。
由于本体既可以在概念层次上进行定义,也可以在语义层次上进行描述,因此它包含了概念的核心知识。
使用本体有以下优势:首先,本体提供了一个共享词汇库,独立于数据源模式,可作为数据源稳定的概念接口,为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了便利;其次,本体的描述能力可以解决同名异义及异名同义术语混用的问题,描述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显示描述数据的语义,提高应用的互操作性,促进领域知识的共享和重用;第三,由于本体有很强的描述能力,配合推理机可以进行一些推理查询,能够发掘一些蕴涵的数据关系,大大提高查询的效率。
将本体相关理论和技术引入到中医药领域中来,对异构信息进行形式化和规范化的表示,对于解决传统中医药信息中存在的语法和语义异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基于中医药领域本体的信息检索模型研究刘东波;黄惠勇【摘要】针对传统基于关键词匹配的中医药信息检索存在查全率和查准率低下的缺陷,将本体与潜在语义索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中医药领域本体的语义信息检索模型.该模型基于本体概念扩展树构建相应的查询扩展方法和语义向量空间模型,将用户查询和文档集映射到同一潜在语义空间,通过计算查询向量与文档之间的相似度返回检索结果.着重阐述了该模型的体系结构、实现过程和关键技术,并对其实用性进行论证.%Aiming at the defect of low precision rate and low recall ra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formation retrieval based on keywords matching,we propose a semant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 based on domain ontology of TCM by combining ontology with latent semantic indexing.Based on ontology concept-extended tree method of query expansion and semantic vector space,the model can map user queries and documents to the same latent semantic space,and returning retrieval results by calculating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query vector and the document.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the architecture,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model,and demonstrate its practicability.【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5页(P220-224)【关键词】中医药领域本体;查询扩展;潜在语义索引;信息检索【作者】刘东波;黄惠勇【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中医学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医学经典、名家医论、诊疗医案、医学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传播中医药知识的重要载体。
中医药最新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医药在不同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1. 药理学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实验,探索其药理学作用机制。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可能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式发挥治疗作用。
2. 临床研究: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许多临床研究对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一些研究显示,中药能够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具有较低的副作用风险。
3. 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中药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分子水平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可以调节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4. 中医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研究:研究人员致力于将中医药与现代药物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中药和现代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体而言,中医药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医药具有潜力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我国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探讨我国医学领域本体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本体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到的国内医学领域本体相关文献从论文年代、作者、机构、产出地、期刊分布、基金资助、论文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总发文量184篇,呈逐年增长趋势;第1作者人数为148人;分布于90种期刊上,共有76个研究机构,产出地共包括我国的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基金资助论文117篇;论文主题分为6部分。
结论国内对医学领域本体论的研究进入了发展阶段,整体看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当然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1引言Ontology源于希腊词汇,最早是一个哲学概念,即本体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说明,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Ontology被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引入,使其概念内涵发生了变化。
此后对0ntology的定义有多种,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1993年由Gruber给出的定义:“0ntology是对概念体系明确的、形式化的、可共享的规范说明。
”[1]随着对语义web技术和知识本体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体(Ontology)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也成为医学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内已有一些关于本体研究论文定量分析的文章,但尚未发现对国内医学领域本体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章。
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医学领域本体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以总结本体在国内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本体在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材料和方法2.1数据来源本文以国内规模最大、收录最全、使用最广泛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主要数据情报源,以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辅助数据情报源,检索时间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
2.2 检索方法主要在CNKI的期刊数据库中检索,为保证查全率,检索策略为首先在医学领域内检索本体相关论文,其次把国内外各个重要的医学领域本体作为"主题"进行检索以尽量减小漏检的可能,据之制定的检索式为"(FT=医学and SU=本体) or SU=UMLS or SU=Gene Ontology or SU=SNOMED or SU=OBO Foundry or SU=GALEN or SU=TCMLS",再并入在VIP、CBM、万方等查到的相关文献。
中医药研究报告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自古以来就在为人类健康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医药研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研究的现状、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中医药研究的现状中医药研究在过去被视为传统和经验性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中医药的研究。
这种综合应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仅能够保留中医药的独特理念和经验,还能以科学的方式验证其疗效和作用机制。
目前,中医药研究已广泛涉及中医药材的鉴别、制剂的开发、药效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等方面。
同时,一些临床研究也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的潜力,如传统中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报告。
二、中医药研究的历史背景中医药研究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医学家通过对大量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体系,包括中草药学、针刺疗法、推拿按摩等。
这些传统疗法在历史上曾派上很大的用场,并传承至今。
然而,由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测量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医药在国际学术界中的地位一度较低。
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重视中医药的研究价值。
一方面,中医药研究能够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中医药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
这种关注的转变促使了中医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医药研究的方法中医药研究需要运用多种科学方法来验证其疗效和作用机制。
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工具。
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解析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还能够探究中药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中医药研究还需要进行前瞻性的临床试验和实验室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验证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上的有效性,并从中探索出更加有效、安全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调研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医药进行调研,探寻其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通过对中医药的起源、特点、疗效、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医药在传统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且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也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医药在现代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对传统医学进行传承和发展,也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中医药概述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历史悠久,涵盖了中医理论、中草药学和针灸等多个方面。
其理论体系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为核心,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差异,强调调理平衡,以促进人体健康。
2. 中医药的特点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与西方医学在很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注重病因病机的辨证论治,提倡“治未病”的理念。
中草药学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药性,为中医药疗效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
3. 中医药的应用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还能够应对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病,如中风后遗症、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等。
同时,中医药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
4. 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如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可以揭示中医药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中医药的研究还可以与西医结合,形成综合医学,提高疗效。
5. 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关注健康、追求绿色疗法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且有效的医学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将不断拓宽。
同时,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也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药概论
中医药是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它包括中医学和中药学两个主要方面。
中医学是一门基于中医理论而建立的医学体系,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的规律,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以及针灸、推拿、草药治疗等临床技术。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性质、功能及应用的学科。
中药是一种以草药为主要成分的药物,经过加工、配伍制成。
中药的疗效主要依靠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和其整体作用来发挥。
中药学研究中药的种类、药材质量、药物制备、药物鉴定等内容。
中医药概论是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基本导论知识进行系统性总结和讲解的学科。
它对中医药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体系进行介绍,概述了中医的诊断、治疗方法,介绍了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和中药的分类、制剂、应用等内容。
中医药概论在中医药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扎实的基础作用,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医药概论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中医中药的药理研究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自古以来就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的药理研究则是探索其药效、药物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学科,为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药理研究的意义以及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对中医中药的药理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腧穴理论、气血津液理论以及脏腑经络学说等。
中药治疗则是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二、中药药理研究的意义中药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其药理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药的药效、药物机制、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药理研究,可以揭示中药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药理研究可以为中药的现代化转化和国际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目前,我国的中药药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在药效成分研究方面,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已经发现了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在安全性评价研究方面,加强了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在制剂研究方面,推动了中药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四、中药药理研究的未来发展未来,中药药理研究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需要加强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推动中药成分标准化及指纹图谱等技术的应用。
另一方面,应注重中医中药现代化的方向,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和标准化进程,提升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医中药的药理研究是保护和传承中医中药宝贵遗产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中医中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希望通过更多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