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手术的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鼻内镜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一、结构与配件包括摄像机、冷光源、导光束二、操作流程1、检查摄像机、冷光源、等设备的电源连接及工作情况,各种器械的消毒准备情况。
2、连接好设备后依次打开摄像机、冷光源,确保所有设备运转正常。
3、将鼻内镜已连接好的镜头对准纱布进行手动白平衡,当显示屏上出现ok 即可,观察监视器色彩调整情况,然后调节光学接口,校准焦距,直到图像清晰度达到最大值。
4、手术准备工作结束,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时刻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解决。
5、手术结束后,依次关掉冷光源、摄像机。
6、护士应及时拆卸、检查设备,将各种器械分类整理,使其有序排列。
(1)镜头要放置在专门的泡沫盒子内,轻拿轻放;(2)摄像头要用棉质物品包裹打包,避免碰撞;(3)导光束不能打折,只能盘曲放置,其弯曲程度不能超过90°。
7、切断总电源,将全套设备推回原位。
三、使用的注意事项1、光源:可手动调节光亮度的氙灯冷光源,在手动调节亮度时,光源亮度要调至适中。
关机前要将光亮度调回到最低,开机时,亮度也应从最低起调。
若使用中突然断电,最好等待1~3min再开电源,以保护灯泡,延长灯泡寿命。
光源上不能放置任何物品,以免影响散热。
2、传导系统:主要是导光纤维束,要轻拿轻放,术中套上一次性无菌保护套,手术完毕后,用湿软布擦干净,避免折成锐角,不用时不可悬吊,应盘曲成直径大于16cm的圆圈,以防导光纤维折断,必须定期清洗纤维端面。
每次用完及术前准备器械时,导光纤维都应作对光检查,方法是将其一端对光照射,若另一端看到一个个小黑点,则表明是折断的纤维,若截面有20%~30%发黑,则需更换导光纤维。
3、光学接口:手术完毕先将光学接口取下单独放置,避免碰撞损坏,特别注意保护镜头斜面。
光学接口要用手工清洗,存放时上面不能摆放物品,以防受压变性。
镜头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清洗抹干后要旋转检查清晰度,并套上保护帽,勿用手指触摸镜头,以避免留下指印。
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常见问题及处理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作为一种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项目,具有广泛的使用。
2020年1月-2021年2月对1000名患者的实际检查过程当中,发现一些操作常见问题,合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检查技能。
1、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患者行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时突然出现较轻度的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内肿胀及疼痛感症状的病例出现的概率也往往达到最高,这是因为其中的主要心理因素还可与该病例患者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肿瘤本身的某种特殊组织生理构造类型及局部相关肿瘤病理结构特点密切相关,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手术局部麻醉与用药处理方法、操作以及麻醉操作的某种特殊解剖手法特点有关。
2、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麻醉方法目前,临床麻醉方式分别为棉签式麻醉和喷雾式麻醉:2.1棉签式麻醉单侧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检查时一般我们都需要用两根鼻麻醉专用棉签,一根是先插入右侧中侧鼻咽,主要治疗功能是用来分别麻醉左侧上下鼻底、鼻咽部粘膜区域和右后侧鼻孔,另外一根棉签插入中侧鼻道。
主要用以分别麻醉两侧的中上部分鼻道黏膜区及其所处于对应的位置上侧和鼻中隔等区域。
因为硬性纤维内窥镜检查过程中产生的光导纤维线将会直接穿过,从中上鼻道与鼻中隔断片间的一个夹缝,或直接由从下上鼻道穿过两个缝隙的中间隔之一,导致因直接穿越整个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壁而被漏出的情况发生,如果患者采用的棉签式麻醉的部位覆盖度不够、麻醉进行的持续时间过长太久甚至过长的话,均有可能会因此造成部分患者发生比较明显剧烈的鼻喉部疼痛感。
2.2喷雾式麻醉一般均通过医院综合手术室的操作台完成,并使用一次性麻醉专用喷油枪等器械来有效配合完成。
需要患者从前伸和往后伸。
进行一次性喷洒局部鼻麻药过程时,请注意切记不可让患者擅自将麻醉部位用一次性喷雾枪用力向过往和后伸,以免因此造成部分患者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局部阻塞感染,或导致下鼻甲黏膜等严重粘膜损伤,甚者有时也会因此,而造成比较明显的局部严重烧伤,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粘膜损伤出血的症状,当部分患者出现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管隙狭窄和阻塞情况,或合并伴有鼻甲腺体组织明显地萎缩及肿大病变等表现时,则在进行手术前,需先采用反复多次手法操作,进行收缩患者鼻甲操作,检查确诊完成后,注意手术恢复时间不能过于的短暂,以免进一步的造成术后的硬性鼻咽内窥镜检查组织器官的不适应,而引起的二次手术组织损伤。
鼻咽镜检查操作规范
1. 引言
鼻咽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检查鼻咽部的病
变情况。
为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操作规范旨在规范鼻
咽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检查前准备
- 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
- 准备鼻咽镜和相关设备,确保其清洁和完好无损。
-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检查环境,保持充足的光线和良好的通风。
3. 检查的操作流程
- 患者采取合适的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微仰起。
- 检查者戴好手套,进行手部消毒。
- 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洗鼻腔,帮助清除排泄物和分泌物。
- 手持鼻咽镜,将其缓慢插入患者的鼻腔,逐渐推进至鼻咽部。
- 观察鼻咽部的病变情况,记录所见。
4. 检查后处理
- 检查结束后,将鼻咽镜取出,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 对鼻咽部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护理,如有出血,可使用止血剂
进行处理。
- 将鼻咽镜和相关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备下次使用。
5.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提醒其配合操作,并注意患者的舒适度。
- 操作者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
- 鼻咽镜和相关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和安全性。
- 操作完毕后,应及时完善记录和报告。
以上是鼻咽镜检查操作的规范,请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注意事
项进行。
如有问题或不清楚的地方,请向负责人咨询。
鼻内镜检查流程一、引言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诊断方法,通过使用鼻内镜探查鼻腔和鼻窦的内部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内镜检查的流程。
二、准备工作1. 患者应提前预约鼻内镜检查,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关准备。
2. 若有特殊情况,如孕妇或有血液病等,请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安排。
三、鼻内镜检查流程1. 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医生会与患者进行简要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2. 医生会让患者坐在检查床上,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3. 医生会戴上手套,将鼻内镜的镜头放入患者的鼻腔中,通过观察镜头上的显微图像来了解鼻腔和鼻窦的情况。
4.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生理盐水或植入导管等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诊断。
5. 医生会仔细观察鼻腔的黏膜情况,包括颜色、肿胀、分泌物等,并记录下来。
6. 医生还会检查鼻腔的结构,如鼻中隔的位置、鼻甲的大小等,并记录下来。
7.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深吸气或咳嗽,以便更好地观察鼻腔的变化。
8. 检查完成后,医生会拔出鼻内镜,并与患者讨论检查结果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9. 鼻内镜检查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
四、注意事项1. 鼻内镜检查通常是无痛的,但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感,如鼻部有轻微刺激感。
2. 患者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并发症。
3. 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医生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鼻腔组织。
五、结语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鼻腔和鼻窦的情况。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鼻内镜检查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您需要进行鼻内镜检查,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配合操作,以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术后护理作者:李红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1期【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炎;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16-01鼻内窥镜手术是耳鼻喉科近年来开展的新型微创手术,鼻窦内窥镜手术在鼻外科学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彻底清除病变、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外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
术后加强护理,使其治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减低复发率,现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护理体会如下。
1 体位:局麻术后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鼻腔渗出物流出或减轻鼻腔填塞症状,以减轻头面部的充血和肿胀,减少不适。
,全麻患者麻醉未清醒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6 h后改半卧位。
2 术后一般护理: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及鼻腔填塞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口干、流泪等不适反应,疼痛是术后常见的症状。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向患者解释以上症状,用湿纱布擦拭,疼痛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处理,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3 术后鼻腔冲洗:患者于术后24 至48h取出鼻腔填塞的纱条,进行鼻腔清理后配合鼻腔冲洗。
术后第3天开始行鼻腔冲洗,每天2次。
冲洗液生理盐水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 及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
冲洗液温度在35℃~40℃左右为宜。
术后坚持不懈的鼻腔清理是防止术后粘连的措施,指导患者冲洗鼻腔的方法。
4 常见并发症护理:渗血常在术后4 h达高峰,告知患者此时严禁剧烈体位改变,以减少伤口渗血。
嘱患者勿过度低头,勿自行拔除鼻腔纱条,如有打喷嚏的先兆可张大嘴,用舌尖顶住上腭以减轻冲击力,避免活动性鼻出血;注意观察眼部情况严密观察有无眶内血肿、眼球移位或眼球内转障碍、复视或视力下降等症状,若发现上述症状常为术中损伤纸样板所致,损伤纸样板引起眶内感染可导致视神经炎,引起失明。
一、背景鼻内窥镜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工具,在耳鼻喉科领域应用广泛。
然而,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患者个体差异大,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突发情况。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小组:由急诊科、麻醉科、耳鼻喉科等相关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等组成。
3. 执行小组:由各科室具体负责实施应急预案的人员组成。
三、应急预案1. 术前准备(1)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术前评估。
(2)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
(3)做好患者沟通,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术前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2. 术中突发情况(1)出血:发现出血时,立即停止手术操作,查找出血原因,给予止血处理。
如止血无效,可采取压迫、电凝等方法。
(2)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给予吸氧、静脉注射抢救药品等。
(3)呼吸道阻塞:立即给予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4)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手术,给予抗过敏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5)设备故障:立即联系设备科人员,尽快修复设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术后并发症(1)感染:加强术后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出血: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如有出血,给予止血处理。
(3)头痛:给予镇痛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 术后随访(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2)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突发情况、术后并发症等。
3. 通过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鼻内镜手术操作规程1986年,Kennedy在文献中提出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概念(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
随着近年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完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已向鼻内镜外科(nasal endoscopic surgery,NES)进行转化。
现代鼻内镜外科技术已成为当今鼻外科中的主流技术,具有损伤轻、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一、适应证1.反复发作的急、慢性鼻窦炎。
2.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
3.鼻咽、鼻窦的良恶性肿瘤。
4.鼻窦邻近结构和颅底部位的病变:如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侵犯蝶窦的垂体瘤等。
二、鼻内镜设备1.内镜照明系统冷光源主机、导光纤维。
2.内镜电视摄像系统监视器、摄像头、信号转换器。
3.动力设备切割吸引设备、高速磨钻。
4.单、双极多功能高频电刀。
三、鼻内镜手术器械1.观察镜头直径3㎜,镜体长20㎝,视角为0°、30°或70°2.配套器械枪状镊、活检钳、筛蝶窦刮匙和咬骨钳、剥离子等3.切割吸引器手柄和不同型号的磨钻手柄及钻头4.其他物品双极电凝镊、脑棉、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5.辅助药品 0.1%肾上腺素四、麻醉方式和手术体位1.麻醉方式气管内麻醉,也可采用局部表面麻醉2.手术体位仰卧位五、操作规程1.患者麻醉后安置仰卧位,头圈固定头部;双眼睑闭合后,用眼贴膜粘贴保护,防止消毒液刺激眼角膜。
2.内镜电视摄像系统置于手术床头正上方,麻醉机置于手术者下方,高频电刀和动力设备分别安置在手术床尾部的两侧。
3.检查各仪器设备电源是否连接,接通电源。
4.消毒铺巾后,无菌器械车安置于手术床头与摄像系统之间,导光纤维和摄像头从器械车下层穿过,与观察镜目镜端连接,调节白平衡和光源亮度。
5.连接并固定双极电凝、切割吸引器和高速磨钻,依据手术需要调节好电凝功率、磨钻钻速,按使用顺序放置好脚控踏板。
6.切割吸引器和高速磨钻需配备0.9%袋装冲洗盐水,并准确调节流速。
耳鼻喉内窥镜使用操作流程介绍耳鼻喉内窥镜是一种常用于检查耳鼻喉疾病的工具。
它通过一根长而细的镜管,可以观察到耳鼻喉的内部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鼻喉内窥镜使用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在进行耳鼻喉内窥镜使用前,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1.检查设备:确保内窥镜设备完好并且符合使用要求。
检查镜头、光源以及连接线等部分是否正常工作。
2.消毒清洁:对内窥镜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液对镜头进行清洁,并确保没有任何残留物。
3.准备工具:准备好所需的辅助工具,如吸引器、镊子、刷子等,以便在操作过程中的需要时使用。
操作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耳鼻喉内窥镜的使用操作流程,包括耳、鼻、喉三个部位。
耳部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询问患者病史,检查耳朵外部,并告知患者操作细节和可能感受的不适。
2.开始操作:将内窥镜轻轻插入患者耳道,观察耳腔、鼓膜以及耳道的病变情况。
3.观察病变:通过内窥镜,可以观察到中耳、鼓腔等深部结构,检查炎症、肿瘤、鼓膜损伤等问题。
4.治疗操作: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操作,如异物取出、清理耳垢等。
5.操作结束:在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可能的不适反应等。
鼻部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询问患者病史,检查鼻腔外部,并告知患者操作细节和可能感受的不适。
2.开始操作:将内窥镜轻轻插入患者鼻腔,观察鼻腔、鼻中隔、鼻窦等部位的情况。
3.观察病变:通过内窥镜,可以观察到鼻腔内部的炎症、息肉、鼻窦炎等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4.治疗操作: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操作,如鼻窦冲洗、息肉摘除等。
5.操作结束:在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可能的不适反应等。
喉部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询问患者病史,检查喉部外部,并告知患者操作细节和可能感受的不适。
2.开始操作:将内窥镜轻轻插入患者口腔,观察喉咙、声带以及喉部病变的情况。
3.观察病变:通过内窥镜,可以观察到声带运动、声带息肉、喉癌等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鼻内窥镜手术的注意事项
[手术前]
鼻内窥镜手术前,尤其是伴有鼻息肉时,医生可能会嘱咐病
人在术前吃一 些药物,这些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激素。 目的是改
善鼻窦炎病人的手术条件,病人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用药。 另
外手术前至少两周内不要服血阿斯匹林类解热镇痛药物(巴米
尔,芬必得,萘普生等),维生素E,大蒜, 银杏,人参,麦角胺,
等,这些药物可以稀释血液,从而使术中及术后容易出血。 但
泰诺是安全的,儿童和成人可以在术前术后任何时间服用而不会
对手术有明显影响。 如果病人吸烟,术前至少3周不要吸烟。 术
前需要医生对鼻部进行详细的检查,病人最好记住用药史,并带
上以前就诊的病历。 医生手术前还会对病人进行各种常规检查,
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等,以判断病人的全身情况。 CT是鼻
内窥镜手术必做的检查之一,可以帮助了解鼻窦炎的范围供手术
参考,有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史者不适合鼻窦内窥
镜手术。
[手术和麻醉]
严重的鼻窦炎或伴有鼻息肉,可能采用全身麻醉,需要注
意术前10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全麻术后6小时内,由于病
人未完全清醒,请家属不要给病人进食,以免发生危险。 局部
麻醉的病人无特殊饮食禁忌。 但有的麻醉科医生也建议病人适
当禁食禁水。
[手术后]
1.全麻手术术后禁食、禁饮水6小时,防呕吐引起窒息。
2.局麻术后、全麻清醒6小时后建议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牛
奶、奶粉、汤面等)及半坐卧位。
3.鼻腔纱条拔除后改普通饮食,但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煎、
炸、辛、辣的食物)。
4.手术后1到2天抽除鼻腔堵塞纱条,鼻腔填塞纱条期间容易
口干,宜少量多次喝温开水。
5.术后勿用力吐痰,避免咳嗽、打喷嚏,如有咳嗽、打喷嚏先
兆时 请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头尖顶住上腭,同时勿自行拔除鼻腔
填塞纱条,防鼻腔活动性出血。
6.冰敷额部6小时,有利于减轻头痛及减少出血等.
7.局麻木后及全麻清醒6小时后,进食前后用朵贝氏液漱口,
注意口腔卫生.
8.术后几天鼻腔可有少许渗血、痰中带少许血丝;鼻腔填塞纱
条期间(24~48小时)可有轻度头痛、鼻部胀痛、溢泪。这些
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有眼痛、视力下 降、眼球活动障碍等不
适时应及时告诉医生护士。
9.抽出纱条后第二天,在鼻腔粘膜表面麻醉下,利用负压吸引
器清理术腔凝血块,分泌物和结痂,此后每天清理术腔一次,直
至出院。
[出院后注意事项]
1.自行鼻腔冲洗至少一个月(生理盐水500ml(先冲)、甲硝
唑100ml(后冲)冲洗术腔,每天一次。或庆大霉素,地塞米松
各一支加入冷开水500ml中冲洗术腔,每天一次。复诊检查当
天不需冲洗,以防出血。
2.出院后随诊
a.出院后每星期到门诊楼耳鼻喉科复查一次,连续3~4次;
b.根据术腔情况,出院后1个月改为每2星期门诊复查一次;
c. 根据术腔情况,出院后2个月改为每3~4星期门诊复查一次;
d.一般常规随诊3个月以上。
3.出院后应用皮质类回醇喷鼻,如伯克钠、雷诺考特等药物,
有助于防止鼻息肉复发,至少用3个月。鼻腔应用油剂,如复方
薄荷油等,可软化结痂,有利于其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