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手术的基本操作共46页
- 格式:ppt
- 大小:3.96 MB
- 文档页数:46
鼻内镜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一、结构与配件包括摄像机、冷光源、导光束二、操作流程1、检查摄像机、冷光源、等设备的电源连接及工作情况,各种器械的消毒准备情况。
2、连接好设备后依次打开摄像机、冷光源,确保所有设备运转正常。
3、将鼻内镜已连接好的镜头对准纱布进行手动白平衡,当显示屏上出现ok 即可,观察监视器色彩调整情况,然后调节光学接口,校准焦距,直到图像清晰度达到最大值。
4、手术准备工作结束,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时刻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解决。
5、手术结束后,依次关掉冷光源、摄像机。
6、护士应及时拆卸、检查设备,将各种器械分类整理,使其有序排列。
(1)镜头要放置在专门的泡沫盒子内,轻拿轻放;(2)摄像头要用棉质物品包裹打包,避免碰撞;(3)导光束不能打折,只能盘曲放置,其弯曲程度不能超过90°。
7、切断总电源,将全套设备推回原位。
三、使用的注意事项1、光源:可手动调节光亮度的氙灯冷光源,在手动调节亮度时,光源亮度要调至适中。
关机前要将光亮度调回到最低,开机时,亮度也应从最低起调。
若使用中突然断电,最好等待1~3min再开电源,以保护灯泡,延长灯泡寿命。
光源上不能放置任何物品,以免影响散热。
2、传导系统:主要是导光纤维束,要轻拿轻放,术中套上一次性无菌保护套,手术完毕后,用湿软布擦干净,避免折成锐角,不用时不可悬吊,应盘曲成直径大于16cm的圆圈,以防导光纤维折断,必须定期清洗纤维端面。
每次用完及术前准备器械时,导光纤维都应作对光检查,方法是将其一端对光照射,若另一端看到一个个小黑点,则表明是折断的纤维,若截面有20%~30%发黑,则需更换导光纤维。
3、光学接口:手术完毕先将光学接口取下单独放置,避免碰撞损坏,特别注意保护镜头斜面。
光学接口要用手工清洗,存放时上面不能摆放物品,以防受压变性。
镜头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清洗抹干后要旋转检查清晰度,并套上保护帽,勿用手指触摸镜头,以避免留下指印。
鼻内镜的使用及消毒流程1. 鼻内镜的使用鼻内镜是一种医疗器械,常用于耳鼻喉科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正确的使用鼻内镜可以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鼻内镜的正确使用流程: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鼻内镜之前,医务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眼镜和防护服等。
这些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准备好鼻内镜及相关设备确保鼻内镜及相关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查鼻内镜是否完好无损,光源是否正常。
同时,准备好清洗剂和消毒液,以保持鼻内镜的清洁。
3.患者准备对于患者来说,正确认识鼻内镜的使用过程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在使用鼻内镜之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指导,使其放松并配合操作。
4.鼻内镜的安装将鼻内镜正确安装到光源和摄像系统上,确保光源和摄像系统工作正常。
检查鼻内镜的镜片是否清洁,并进行必要的调节。
5.患者定位指导患者正确坐姿或卧姿,使其舌头伸出并保持口腔和咽喉部位的放松。
根据需要,可能需要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6.鼻内镜的插入小心将鼻内镜插入患者的鼻孔中。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细心、缓慢并避免对患者的鼻腔造成损伤。
同时,在插入过程中,要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以减轻其紧张情绪。
7.视野调节插入鼻内镜后,调节光源和摄像系统,以获得清晰的视野。
根据需要,调整镜片角度和焦距,以便更好地观察鼻腔和咽喉部位。
8.检查和记录结果在观察鼻腔和咽喉部位后,医务人员应对所见的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异常情况、病变程度等。
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摄像系统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
2. 鼻内镜的消毒流程鼻内镜作为一种医疗器械,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确保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以下是鼻内镜的消毒流程:1.前处理在消毒鼻内镜之前,需要先进行前处理。
将使用过的鼻内镜洗净,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分泌物。
可以使用温水和洗涤剂,注意避免使用有碱性成分的清洗剂,以免对鼻内镜造成损伤。
2.确定消毒方法鼻内镜的消毒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消毒方式。
鼻内镜检查流程一、引言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诊断方法,通过使用鼻内镜探查鼻腔和鼻窦的内部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鼻内镜检查的流程。
二、准备工作1. 患者应提前预约鼻内镜检查,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关准备。
2. 若有特殊情况,如孕妇或有血液病等,请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做出相应的安排。
三、鼻内镜检查流程1. 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医生会与患者进行简要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2. 医生会让患者坐在检查床上,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3. 医生会戴上手套,将鼻内镜的镜头放入患者的鼻腔中,通过观察镜头上的显微图像来了解鼻腔和鼻窦的情况。
4.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生理盐水或植入导管等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诊断。
5. 医生会仔细观察鼻腔的黏膜情况,包括颜色、肿胀、分泌物等,并记录下来。
6. 医生还会检查鼻腔的结构,如鼻中隔的位置、鼻甲的大小等,并记录下来。
7.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如深吸气或咳嗽,以便更好地观察鼻腔的变化。
8. 检查完成后,医生会拔出鼻内镜,并与患者讨论检查结果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9. 鼻内镜检查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分钟左右。
四、注意事项1. 鼻内镜检查通常是无痛的,但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感,如鼻部有轻微刺激感。
2. 患者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有无过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并发症。
3. 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医生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鼻腔组织。
五、结语鼻内镜检查是一种常见而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鼻腔和鼻窦的情况。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鼻内镜检查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如果您需要进行鼻内镜检查,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配合操作,以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内窥镜操作培训手册
本手册旨在为有关内窥镜操作培训的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以
下是内窥镜操作要点的简要介绍。
内窥镜操作概述
内窥镜操作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检查和治疗人体内部的疾病。
它通过在身体内部插入一根柔软的管状器械,称为内窥镜,来观察
身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并进行必要的操作。
内窥镜操作步骤
1. 预备工作
- 清洁内窥镜和相关器械,确保消毒。
-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麻醉和舒适措施。
- 确认操作的目的和所需的器械。
2. 插入内窥镜
- 将内窥镜缓慢插入患者的体内,直到达到目标区域。
- 过程中要注意不伤及周围组织。
3. 观察和操作
- 使用内窥镜观察目标区域,并记录所见情况。
- 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取样、切除病变等。
4. 操作结束
- 在操作完成后,缓慢将内窥镜从患者体内取出。
- 清洁和消毒工作。
安全注意事项
在进行内窥镜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严格遵守消毒和清洁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
-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舒适度,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 预先准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物,以应对意外情况。
结论
本手册提供了内窥镜操作的基本要点和安全事项,可以作为内
窥镜操作培训的参考和指导。
在进行内窥镜操作时,请始终谨慎行事,并与相关专业人士密切合作,以确保操作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