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二首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19
4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生字,理解“苍苔、扉、胜日、寻芳、等闲、万紫千红”等字词的意思。
2.能理解《春日》《游园不值》中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并培养学生学诗的兴趣,让学生尝试作诗。
过程、方法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无限美。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学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学生搜集与春天相关的古诗。
每人准备白纸一张,一些工具书,如:词语手册、字典等。
教师准备:《游园不值》《春日》教学课件。
搜集描写春天的景物的名句。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从学生的熟悉的经验入手,才能在知识链中1.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看图,思考:①看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如何?用一个恰当的字来表达。
(美,妙,绝……)②回想这些景色,你能告诉我这描绘的是哪个季节?(春) ③是啊,春天好美!“桃红柳绿江山如画,莺啼燕语大地皆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逢春感怀,饮酒作诗,挥毫赋春,给人世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春佳句。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咱们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二、初读感知,熟悉生字。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1页,请你先把《春日》《游园不值》这两首诗念一念,把它们念得很通顺很流利。
检查:指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读得不错!你们想先学哪一首?三、切入一首,深入理解。
好,那么咱们就先学《游园不值》这首诗!同学们,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学了很多的古诗,我们学古诗有哪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好,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试着学架起桥梁,唤起学生对春天的遐想,而且为后的说春、议春、颂春做好了情感铺垫。
《游园不值》课案《游园不值》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执教时间:2010年4月25日执教班级:海安县海陵小学五(8)班执教老师:邵春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
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你能说几句吗?(播放《春江花月夜》)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2.师:是啊,春天的景色太美了,古时候诗人们趁着春光到处游览往往诗兴大发,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千古名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3.师: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一个复习,激活已有的情感储备,充分唤起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解释诗题1.师:“游园不值”的“值”是什么意思?生:遇到。
师:那题目是什么意思?生:游园没有遇到人,不能进去观赏。
2.师:既然没有遇到主人,也就没有能够观赏到园子里的景色,诗人为什么要把这次“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次“不遇”中有值得回味的东西。
【古诗的题目往往是古诗的精髓,理解古诗首先要从读懂古诗的题目入手,激发学生了解古诗的兴趣。
】三、初读古诗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古诗学法。
生: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是知诗人,解诗题;生:第二步是抓字眼,晓诗意。
生:第三步是入诗境,悟诗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句的停顿。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诗句的大概内容。
师:(范读古诗),学生明确检查要求:第一遍听字音(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书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指名多名学生朗读古诗后,齐读)四、品读古诗师:诗人既然把这次“不遇”记下来了,那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
4. 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hánlěng zèng sòng júhuā shíjìng xiéyáng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银行.()步行.() 2.“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到处()处理()五、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 )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4、“篱落”就是指“篱笆”.( )六、我是小诗人,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山行》,完成习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八、补全古诗《夜书所见》,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清:冷清B.碧:碧绿C. “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2.“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澄鲜”的意思是 .3.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里:十五公里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C. 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4.“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寒冷赠送菊花石径斜阳二、1.②①②2.①②①三、石径经过下霜露水残阳深浅斜阳抖落挑水跳高四、1. (4) 2. (1)3.(2)4. (3)5. (5)五、1、× 2、×3、√ 4、√六、1.停车坐爱枫林晚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七、1.唐杜牧秋 3、42.石径人家白云霜叶3. D.八、1. 秋2.夜晚所看所想3.宋叶绍翁家乡4.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1.A2.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B4. 悠闲清静的心境5. 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
古诗二首的好词好句
古诗二首好词
①理解词语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语:说话。
星辰:天上星星的统称。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川:平地,平原。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见:同“现”,显现。
③课内词语
百尺危楼星辰四野
古诗二首好句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这两句以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感受上烘托山寺之高,表达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这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说明山寺之高。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似穹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比作“圆顶大帐篷”,表现了草原天高地广、辽阔无边的特点。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景象,突出了牧民殷实丰富,其乐融融的生活,也表现了敕勒川的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