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8.90 KB
- 文档页数:3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34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一听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个叫马修的音乐家去一间学校音乐代课老师。
这间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地”,因为这个学校各个方面都不好:同学又调皮又捣乱;校长对同学非常残忍,却贪婪自己的名誉和金钱;冷漠的老师对同学就像对待动物。
但马修仍能不用体罚的方法来较好学生。
我觉得最感人的情景是:当马修再也受不了哈珊校长体罚这种教育方式时,和校长争辩自己的看法,结果被校长开除了,当他走到往日跟同学上课的教室下面时,看见了许多信飘了下来,他翻开一看,原来是从教室的窗户那飘下来的,越飘越多,越飘越多,在这一刻,窗户里伸出了许多手,在空中晃着,就代表跟马修老师告别。
马修老师笑了,我哭了。
我觉得电影里面的校长对名誉和金钱看得太重了,本来是马修老师建立的合唱团,可是到公爵夫人问是谁建立合唱团的时候,哈珊校长居然说是自己建立的。
马修老师这种不用体罚的教育方式是对的,这样才能保护住孩子脆弱的心灵,假如小孩被打了或是被骂了,就会在心灵里对学习和老师留下了一个黑色的阴影,永远都抹不掉。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非常好看和感人,假如你想知道后来马修老师怎么样了,就随我一起进入电影吧!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2“放牛班的春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代课教师马修。
这部影片讲的是一群被人们认定为“无药可救”的孩子在代课教师马修的教导下,学会了互相帮助,尊重师长并组建了合唱队的故事。
马修老师与其它老师和院长不一样。
他不会对学生失去信心,他在学生犯错时,不会去体罚他们,他会静下心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既是可怜的。
因为没有什么人爱他们,他们还这么小,就被许多教师放弃了培养;但是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以为好老师——马修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31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1国庆假期,我一个人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和别的电影不一样,我把别的电影看完了之后到晚上就可以入睡。
可是看了这部电影,我却难以入睡。
我为电影里的好人而感动,为坏人而气愤。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马修先生来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当学监。
每个学生一开始都如“小混混”一般。
可当马修先生让他们加入了一个合唱团几天以后,他们的学习变好了。
歌唱的.也好听了。
渐渐地,孩子们和马修亲密了之后便偷偷带着孩子们去玩了个游戏。
由于学校没人看着,所以就有人把那里烧了,校长看到了怒气冲天,一气之下,把他给开除了。
虽然校长不让学生出去送别马修先生,可学生们还是把门锁上,在教室里偷偷唱歌,把告别信折成飞机从窗户上扔下去......影片一共97分钟,我还没有看完,就感动的哭了,马修先生用他的爱去给每位学生播下一粒美好的种子,到头来,它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正如赵老师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马修先生正是那位农夫,他最后一定会有一大堆美好的果实的!啊!马修先生请您放心,一定会有人把您的那份爱传递下去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2我们学校在周五开展了一次电影课,看的是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部非常感人的电影,讲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朗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比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休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畔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33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我刚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觉得很感动,让我来跟你讲述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吧!在一个没有一位老师,懂得如何教育好孩子的学校里,有一群“坏”孩子。
老师都对孩子们无能为力,所以孩子们就开始捉弄老师,在孩子的恶作剧下,一位老师被伤到了眼睛。
直到一位爱好音乐的代课老师马修的来到,马修老师为了更好的认识同学,他让孩子们在纸条上写自己的姓名、年龄、长大后的梦想等。
马修老师发觉孩子们很有音乐天赋,就组建一支合唱团,在他的耐心的指导下,大家都有很大的改变。
后来马修老师要回去了,孩子们就折一些纸飞机,并在飞机上写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来告别他们喜爱的马修老师。
看完后,我好感动,这位老师相信音乐能改变这群孩子,他不仅让孩子们懂得音乐,而且更让他们认识到自己。
一位好的老师,可以改变一群孩子的人生。
这部电影真是百看不厌啊!希望读者也能观看这部《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2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向我们讲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捉弄老师、打架、逃学……简直是家常便饭。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校长非常暴力,制度订得很死,把学生当犯人一样管理。
老师面对这些顽皮成性的学生,他们无计可施,只好把学生当牛一样看管。
一个叫马修的音乐代课老师来到这所学校,他非常有才华和远见,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他没有像校长和其他老师那样放弃学生。
马修老师首先到学生们中间去发现有音乐天赋的人,再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合唱团。
刚开始校长很反对。
可是,学生们的歌声感到了女伯爵,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学生们在歌声中找到了自尊,学生们的坏习惯在歌声中得到了改变,他们的人生也因此改变。
非常遗憾的是马修老师被校长开除了,在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因为害怕被关禁闭,只能从窗户里放纸飞机,飞机上写着与马修老师告别的话。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7篇)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当光明划破灰暗的尘埃,彩虹般旋旎的风光绽放出伟大的乐章,来自天堂阶梯的童声沉寂在复苏的沼泽,当黑夜冲破所有的铚锆,奔向蔚蓝的长穷,那令人人感动的力量,回旋,飘离在人世间最温暖的色泽中。
马修篇:我是马修,一个失败的音乐家,我带着我用心创作的音符,来到了这个狭小而阴冷的学校——池塘之底。
那些本应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的孩子,在这里用锐利的目关,残忍的恶作剧收拾他们所有他们要报复的人,他们在痛斥社会,在不满生存中曲折,他们的心灵在腐化,在扭曲,这里如同一个深渊,有着让人窒息的恐怖,这里是坏孩子的看守所,校长总拿至高无尚权威去痛斥或惩罚这些孩子,当校长的愤怒爆发,每个人都可能会遭殃,包括我在内,因为我从即日起将成为他们的老师。
当我走进教室,我被这场面所震惊,他们是一个个不安分的狮子,有的在咆哮,有的在打闹,有的则慵懒的睡觉,我一不留神,被杂物所绊倒,我的公文包在这时被孩子抢夺,哎,看得出来,这不但是帮淘气的小鬼同时也是难以对付的,但我并不放弃,因为我懂,他们不是生来的胚子,他们是一群无助而寂寞的孩子,我决定教他们音乐,用动人的音韵教会他们成长,用爱的真谛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春天,因为我相信,音乐是令人向往的,音乐是净化人心的,我发现了他们的好音质,即使会走音,但我看出他们的用心是无可替代的,每一个孩子在这时刻,多么像一个精灵舞动着那轻薄如翼的翅膀,这时,我发现了他,一个音乐的奇迹。
莫杭治篇:我是莫杭治,哈,一个坏小孩,坏到令母亲绝望,坏到自己都无法承受,我偷窃捣乱,被私立学校开除,我拥有天使的脸蛋,可是我的内心是躁动的,我讨厌被人抛弃的感觉,就像母亲把我留在这里,虽然,我知道她是不情愿的,这里的空气令我作呕,这里晦暗令我害怕,我希望可以逃离着悬崖,就像我希望光明会划破黎明的面纱,这希望扎下种子,直到这个老师复苏了我所有温暖的记忆,马修——这个特别的导师,他使我的生命散发了异彩,使我有了快乐的感觉,我加入了合唱团,我优质的嗓音以我对音乐的灵感,让我散出了夺目的芬香。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位有才华但又怀才不遇的作曲家马修,他来到一个叫“池塘之底”的寄宿制学习当音乐老师。
那里的学生是一群问题儿童,撒谎、打架、偷窃、抽烟、粗口、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就像校名的意思,是沉在池塘底部的一堆顽石。
因此,对待这些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有单一的“犯错——惩处”的校规,因违反校规体罚、虐待的孩子是时常有的事。
学生受到的惩处越重,行为变得越恶劣;行为越恶劣,受到的惩处就更重。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心灵遭到了扭曲,渴望自由的灵魂与遭遇的冰冷、无情激烈地碰撞,形成了他们极端叛逆的性格。
影片用形象的手法宣告了惩处教育的失败。
这时,马修来了,他用一个教育实验以及与校长的约法三章。
他利用自己的特长把这群孩子组成一个合唱团,同时向校长要求:他的学生犯事由他来查找肇事者,用他自己的方式来惩处,但肇事者的姓名要由他保密。
奇迹产生了:这群顽劣的儿童逐渐变得温和、谦逊,甚至感恩。
马修成功了。
在感动之余,我不由地想:惩处教育为什么会失败,马修的教育为什么会成功?只靠惩处是没有说服力的,学生的内心是抵触的,叛逆心理越强,报复式的破坏行为就越激烈。
蒙丹最后的纵火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而马修的做法恰恰相反。
马修会“包庇”自己的学生,这让习惯了有错就受罚的学生都惊讶不已,并内心充满感激。
在马修的眼里,每个学生的错都是可以原谅的,每个人都有用,甚至个别还是天才。
我在马修与学生的相处中,读到了慈爱、尊重、宽恕和坚持。
我想这就是马修成功的原因吧。
联想到自己,我也感受颇多。
我们也应该为孩子们多找想些,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像遇到有时侯学生有作业不做,或是在校不遵守校纪校规,就马上联系家长,让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其实我们是否应该有选择性的保护一下孩子的自尊心,给他留下一定的空间,看是否可以改正。
我想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是要讲究宽容。
态度上的宽容,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时间上的宽容,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处理上的宽容,让学生学会自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今天是星期四的下午。
在校本课程上,梁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很好看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令人感动,我看得津津有味。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所“池塘之底”的学校,有一群很调皮捣蛋的孩子,不爱学习、整天捉弄老师、时不时抽烟的这种形象。
我想:这所学校肯定招不进老师,可偏偏就来了一位长相普通,毫不起眼的音乐教师马修学监。
马修老师非常热爱唱歌,更爱热爱学生。
他让这里的学生以合唱的方式唱歌,用音乐唤起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们的良知。
让他们热爱学习,端正学习态度,逐渐喜欢音乐课和其它学科,马修学监让他们变成了一个个有追求、有上进心、有思想的学生。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你永不放弃,相信每一个生命都会开花,希望就在眼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当我一开始听到“放牛班”,我还以为是农村放牛孩子的班级。
看完才发现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放牛班”其实是不好的学生组成的班级。
影片是从两个老人看马修老师的日记开始的,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的“放牛班”指的是一帮有问题的少年。
电影中的主人公是马修,他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了一家不寻常的辅校,在马修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各自改变了命运。
如果说孩子们身处黑暗的地方,那么马修老师就是照亮他们的光。
影片的最后,马修即将离开学校,孩子们纷纷折纸飞机为马修送行,一个个飞机形成了白色的海洋,我泣不成声,这时我明白了:世界上还需要更多和马修一样的老师,这样在黑暗里的孩子们都会被“光”指引出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这是一部老电影,非常好看,也有点感人。
故事讲的是一个老年人回忆起他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个刚来到这里的老师,他和蔼可亲,不惩罚别人。
在他的学校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学校来了坏学生,威胁老师、偷校长的东西,还乱打学生、抽烟……那位和蔼的老师组织了歌唱团,每天晚上让学生唱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范文(精选28篇)《放牛班的春天》大概讲述了一位老师如何将一群调皮的也男孩帮助他们找回信心,重新给他们希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1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向我们讲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捉弄老师、打架、逃学……简直是家常便饭。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校长非常暴力,制度订得很死,把学生当犯人一样管理。
老师面对这些顽皮成性的学生,他们无计可施,只好把学生当牛一样看管。
一个叫马修的音乐代课老师来到这所学校,他非常有才华和远见,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他没有像校长和其他老师那样放弃学生。
马修老师首先到学生们中间去发现有音乐天赋的人,再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合唱团。
刚开始校长很反对。
可是,学生们的歌声感到了女伯爵,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学生们在歌声中找到了自尊,学生们的坏习惯在歌声中得到了改变,他们的人生也因此改变。
非常遗憾的是马修老师被校长开除了,在他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因为害怕被关禁闭,只能从窗户里放纸飞机,飞机上写着与马修老师告别的话。
一个好老师,一个深受学生和同事喜欢的好老师,就这样被校长开除了,但是很欣慰的是,马修老师带走了一个孤儿,一个把他认爸爸的孤儿。
看完电影,我闭目沉思。
只会体罚学生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只有用爱才能改变学生,改变学校。
电影中的马修是一个好老师,电影中的学生喜欢他,我也喜欢他。
我更希望:我们老师能像马修一样用心和学生交流。
用爱去呵护学生,让我们从这里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2《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
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
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净化他们的心灵,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5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短短九十多分钟的片长,却蕴藏着一个社会。
池塘之底是一个小社会,等级分明,制度森严。
院长哈森是剥削阶层的代表,冷酷无情,贪得无厌。
他残忍地对待那些犯错的孩子们,滥用私刑,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毁掉孩子们的前途,但没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马修的到来。
是马修改变了这个社会。
面对被摧残了心灵的孩子们,他循循善诱,面对孩子们过火的恶作剧,他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包容。
他用音乐之光照亮了孩子们长期阴暗的心灵。
马修是一个落魄的音乐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来到这个被铁门紧锁的院落——这个尘封心灵的地方。
一道铁门,囚禁的不只是躯体,还有心灵。
院长根本不懂孩子们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错,就处罚”,在他眼中,孩子们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
对,孩子们是桀骜不驯,可这是谁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因后天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已经沾染恶习,院长还要把他们推入叛逆的深渊。
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们屈服,却不曾想过驯服烈马要用温情照料而不是凶狠的马鞭。
可恨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偏有这种人,骑在学生、家长头上作威作福,却少有马修这样的好老师。
为什么哈森这种无能又丧尽天良的人能在社会上兴风作浪,马修这种善良负责任的人却不得重用,郁郁而终?这不只是电影,更是现实。
是马修给放牛班带来了春天,试想如果池塘之底没有马修,将会葬送那里所有孩子们的未来。
那么,现实生活中没有心灵引导者,又会怎样?我们不能强求每个老师都成为马修那样的好老师,那是不现实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儿?每一个家长和老师啊,如果你们对孩子们少一分不闻不问,多一分仁爱和关怀,就没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宽容如习习春风,让人心中涌上股股暖流……看完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才明白“放牛班”原来是指一群没有希望,放荡不羁的“野孩子”,而不是“放牛”。
电影主要讲述了法国辅育院里的一帮问题少年经常调皮捣蛋,暴戾的校长和冷漠的老师的只会用武力严厉地惩罚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习以为常。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15篇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1今天,我和全班一起在音乐厅看了牧牛班的春季电影。
非常好。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名叫克莱门特·马修的音乐家,他因为没有机会展示自己而成为了一所学校的代课老师。
马修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非常淘气。
校长用暴力和体罚来控制这些学生。
所以马修用他自己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有一次,一个同学不小心伤了仓叔叔的左眼。
他应该被禁足15天,但是马修让他照顾叔叔直到他康复。
马修还发现皮埃尔·莫恩希有天使般的嗓音,所以他组织了一个合唱团。
最后,他改变了整个学校,这样所有的学生就不再淘气了。
我钦佩马修的教育方法。
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撕碎了关于杏活动的文件。
刘先生没有打我或批评我,而是又复印了一份,这让我非常害怕和紧张。
老师这样对我,让我感到更惭愧。
我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通过这部电影和这个事件,我明白教育不能是体罚,体罚会让我们变得更淘气,对我们的成长更有害。
虽然我们很淘气,但我们仍然喜欢温柔、耐心和宽容的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2国庆假期,我一个人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和别的电影不一样,我把别的电影看完了之后到晚上就可以入睡。
可是看了这部电影,我却难以入睡。
我为电影里的好人而感动,为坏人而气愤。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马修先生来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学校当学监。
每个学生一开始都如“小混混”一般。
可当马修先生让他们加入了一个合唱团几天以后,他们的学习变好了。
歌唱的也好听了。
渐渐地,孩子们和马修亲密了之后便偷偷带着孩子们去玩了个游戏。
由于学校没人看着,所以就有人把那里烧了,校长看到了怒气冲天,一气之下,把他给开除了。
虽然校长不让学生出去送别马修先生,可学生们还是把门锁上,在教室里偷偷唱歌,把告别信折成飞机从窗户上扔下去......影片一共97分钟,我还没有看完,就感动的哭了,马修先生用他的爱去给每位学生播下一粒美好的种子,到头来,它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秀10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篇一看过《放牛班的春天》后,深受感动。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真的,他们生来天真无邪!世界太多的无奈与伤害,使心灵脆弱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彷徨不安与渴望得到呵护,才会走上“掩饰自我,封闭自己”的道路。
“人之初性本善”无须置疑。
从那群调皮捣蛋,在别人眼中“无药可救”的孩子只是一只受伤的小鸟,它们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深林,才会变得凶残。
只要多一点爱心与耐心,其实很容易挽救他们。
孩子是需要理解与关爱的,他们也希望别人可以理解他们,也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很多时候,从自己出发也深有体会,当内心的痛苦让自己挣扎不已,无法消除时,负面想法便主导思想,“做一个叛逆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都不在乎”真的不在乎吗?不,绝不是。
只是心中太多的想法让自己迷失了方向,每一次的“叛逆”之后,心里多的并不是快乐,因为所作所为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很喜欢剧中的马修老师,一直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受伤的孩子,用理解与关爱来感化那些彷徨不安的心,他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好与天赋,再加以引导与教育,使一群“小恶魔”变成可爱的“小天使”。
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真的让人感受到很多温暖,而他们对外界世界的渴求,一双双充满希冀与渴望的眼睛亦让人心疼。
孩子能坏到什么程度?最多只不过渴望被爱感化,很多时候,我们同样都渴望被关爱却忘了去爱,缺少一颗真诚的心,所以世界也是昏暗无比。
我们应该给予自己阳光,然后学会去爱别人。
也许不是人人都可以选择对的方式去安抚他人,但是只要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他人,最终不会是伤害。
很喜欢剧中的贝比诺,他那双充满忧郁的等待而且茫然的眼睛以及小巧可爱的嘴巴,让人觉得很可爱。
很喜欢他傻傻的笑,亦很心疼他小小年纪却在满怀希望的等待后失望。
也许世界的无奈太多太多,任谁也无法更改,不要总想着自己是受伤的人,其实在你身边的人都有受伤,只是他们更会隐藏,也许这个世界上心疼是无休止的,因为它关系着情感,当你为一个人心疼或难过时,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因为在这个世界还有让你去爱去追求的美好,这个世界并未让你绝望。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00字
很有幸,借着继续教育的机会我能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
这部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
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
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后真的让我好感动!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
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
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放牛班
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
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
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
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
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
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
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
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
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
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
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
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
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
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
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
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
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
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
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
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
苍凉。
让我很受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的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
乐天赋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情显得格
外落寞。而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
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
他的演唱。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
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
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
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
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
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
到。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
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
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
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
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