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历史人物 培养学生优良人格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历史人物纵横谈发言稿高中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些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事迹和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社会进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位历史人物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体系被后世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提倡的“仁爱”、“孝敬”和“中庸”等一系列道德观念成为了中国人现今的行为准则。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也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群、美五育并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的思想深入人心,他的教育理论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于中国教育。
第二位历史人物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人物,他就是伟大的艺术家、雕刻家和画家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雕塑家。
他的作品《达维德像》、《创世纪》以及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壁画《最后的审判》等都表现了他非凡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造力。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体结构的完美掌握而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发展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他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来的艺术家树立了榜样。
第三位历史人物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他就是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都广为流传。
他的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等多种类型,表达了丰富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尤其是他的悲剧作品,如《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等,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的毁灭力。
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人认为他是英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高中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做法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历史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极好的载体,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教材内容,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那么具体做法有哪些呢?一、利用英雄人物的事迹塑造人格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学习英雄,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岳飞自幼立下“精忠报国”志,成为抗金名将;戚继光屡抗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他们抵抗外国侵略,名垂青史、光明日月, 同志更是子孙万代学习的榜样。
近百年的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中国人民从未屈服。
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孙中山百折不挠,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吉鸿昌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豪言壮语;东北抗联战士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等等,他们都以铮铮铁骨在天地间留下一股阳刚正气,留下中华儿女奋力御侮,誓死报国的爱国主义颂歌。
二、利用辉煌灿烂的文化培养情感历史学科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重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后,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
中华民族以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勤劳勇敢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比欧洲早近一千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王朝。
教师讲到这里,应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因此,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的历史始终没有中断,这是其它文明古国难以望其项背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历史人物事迹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与启示摘要:本文探讨了历史人物事迹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与启示。
历史人物事迹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可帮助青少年了解古代社会风俗、传统美德,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同时,历史人物的事迹也能够激发青少年的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事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有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历史人物青少年阶段是人们思想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往往在这个阶段形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历史人物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精神和文化,通过学习他们的事迹,青少年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
一、价值观塑造与人格培养历史人物的事迹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人物的事迹能够向青少年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举例来说,通过学习曾国藩的故事,青少年可以了解到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曾国藩在他的一生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和逆境,但他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勤勉奋发的人生态度。
他不畏艰难,勇敢地面对困难,并且通过不懈地努力获得了成功。
学习到这样的事迹,青少年可以从中了解到努力奋发的重要性,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曾国藩的事迹,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曾国藩的成功原因,如自律、勤奋和坚持不懈等,让学生体会到这些价值观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就。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这些价值观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价值观。
通过学习曾国藩的事迹,青少年不仅能够理解自强不息、勤勉奋发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毅力。
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他们能够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态度,并且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
教会学生做人: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作者:苏国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8期福建德化县第五中学(362500)苏国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更是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重要使命。
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做人,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呢?一、以正面历史人物为榜样,教育学生做正直的人漫漫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始见金。
华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无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彩。
如至圣孔子“见贤思齐”的美德;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心;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不胜枚举、光耀千秋的华夏优秀儿女及其光辉事迹,无一不是我们历史教学的绝好素材,深入挖掘这些正面人物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对话,进行榜样教育,自然而然会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洗涤心灵。
二、以反面历史人物为镜子,引导学生做高尚的人历史具有两面性,有善就有恶,有忠就有奸,有正就有邪,有高尚就有卑劣,有君子就有小人。
回顾历史,不乏反面人物存在:唐朝的李林甫,“口蜜腹剑”,阴险奸诈,结党营私;南宋的秦桧,屡兴冤狱,残害忠良,卖国求荣;明朝奸相魏忠贤,广结党羽,排斥异己,一手遮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变节投清。
还有世界历史上罪恶滔天、臭名昭著、千夫所指的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适时地利用好这些历史素材,以反面人物为镜子,在批判中引导学生辨是非、明善恶、识美丑,让他们明白“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最终靠个性人格——其本质上是利他、利民、利国、利人类的”。
即便拥有超群的聪明才智,如果人格不健全、道德败坏、走上邪道、与人民为敌,势必成为祸国殃民、危害人类的历史罪人,将永远被世人所唾弃。
高中历史中的历史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回望过去、了解过去,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既要注重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也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历史教育的意义、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历史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教育的意义历史教育对于高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过去,认识历史。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知。
其次,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和传承中华文化。
最后,历史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历史文化意识的培养历史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认知水平和文化自觉的层次。
高中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形式感知历史文化的内涵。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让学生通过研读历史文献和参观实地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三、历史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历史教育不仅仅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实性内容,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育应该通过讲解历史中的价值选择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探讨历史中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讲解历史人物的品质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优秀的历史人物,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历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与价值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析高中历史人物 培养学生优良人格
作者:赵薇
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年第01期
人格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人的尊严、价值、品格的总和,是人
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
观,中到一个人的能力、道德,小到一个人的个性、习惯,无所不包。其中无论哪一点对人都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高中历史重要的教学目标。
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优良人格呢?
一、分析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任何一个公民只有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信心、充满自豪,才会充满感情,才会愿意为祖国奉
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
而利用历史名人的爱国故事影响学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讲到林则徐这位历史人物时,
要求学生从林则徐所处的时代背景、立场等方面,让学生分析林则徐的爱国情怀。19世纪三
四十年代,封建制度衰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振兴祖国是爱国主义的主
题。林则徐对国家的贡献是:领导禁烟运动,引导人民挣脱枷锁,启迪人民重新认识世界,探
索救国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但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林则徐的思想带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他做这些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大清的封建统治,他的思想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
色彩。
二、分析历史人物的巨大成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
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示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大多是历史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他们巨大的历史成就。评价历
史人物时,我们要抓住历史人物对社会产生的贡献,认识历史人物的巨大成就,分析历史人物
是怎样把自己和当时的社会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教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从表面上
看,这部分内容属事件史范畴,但是在学生学习的9次改革中,有5次是以历史人物命名的,
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欧洲宗教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虽未以人物命
名,但是突出了马丁-路德在欧洲宗教改革中的作用,康有为和梁启超在“戊戌变法”中的作
用。在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中,还涉及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评价,这个模块实际
上是对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的巨大成就进行集中评说。分析这些历史名人对社会的贡献,
让学生深刻认识人的价值在于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在于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持之以恒、锲而不
舍的追求,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
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的侧面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讨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
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历史背景是历史人物
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活动,可能会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把历史人物放在当地、当时
的特定环境中去评价,这样的评价才会比较客观。我们要评价一个人物,就要搜集和掌握一些
课本外的资料或者素材,这样我们在评价时才能有史有论、史论结合。评价人物时,既要坚持
唯物论,又要坚持辩证法;既要看到“时势造英雄”,又要看到成就英雄人物必须有个人的努
力;既要看到同一时代的英雄有其共性,又要看到他们不同的个性。我们要注意辨析、取精去
粕,要学习这些人物为民族而奋斗的品质。
《标准》强调,要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
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还强调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历史
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历史人物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
培养学生优良人格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