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认识他由一名年轻的新贵族逐步成长为一名议会军统帅,继而成为“护国主”的过程。
(2)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领导的重大军事、政治活动,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中的作用并进行科学的评说。
2过程与方法:(1)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必修课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进一步明了克伦威尔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之间的关系。
(2)在课堂上根据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可自行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对于学生表达出的各种观点,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克伦威尔出生于一个笃信清教的家庭,此时也是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复杂的时期。
宗教斗争伴随着英国革命的全程,也影响着克伦威尔的一生。
(2)历史人物的志向和人生抉择,也会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克伦威尔是逐步成长为军队统帅,继而成为功过兼具的“护国主”的。
(3)英雄在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克伦威尔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识,对英国革命有着关键的作用。
4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应紧密结合历史人物出现的时代背景,探讨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必然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克伦威尔的军事才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教学难点:理解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关系,客观评价克伦威尔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通过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与学生积极互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恩格斯,拿克拉兰敦,迈克尔·H·哈特对于克伦威尔的评价,不同的人对克伦威尔不同的评价,设问:他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授新课:<一>还原人物-克伦威尔所处的时代背景师:17世纪中期的英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快速发展。
经济领域的变化,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这里要强调的是两者不属于一个阶级,新贵族是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阶层,主要是新在生产方式,因而两者在经济利益上趋于一致,进而在政治上联合强烈要求参政,却遭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阻止,前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曾讲过在革命前的英国议会中尤其是下院集中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因此两者以议会与封建王权抗争,于是形成议会同王权的尖锐对立。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一、说明。
48题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高考试题中的位置。
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或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或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概说中外历史人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
选修一与必修一二三的关系二、高考例题。
例一:钱玄同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
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
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1)评价: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
(2)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文化运动兴起。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题第一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给予了后世极大的影响。
其中,尧、舜、禹和汤被誉为“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
他们以其英明的统治和优秀的品质成为后世的楷模。
首先,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奉行太平之道,尊崇道德和正义,为人民谋福祉。
尧治理天下,推行民主,任用贤能,确保政权稳定。
他还倡导儒家思想,提倡仁爱之道,以促进社会和谐。
尧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法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舜作为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也是为世人所敬仰的君主之一。
舜担任天子之位时,秉持天命之责,坚持道德准则,以身作则。
他以身体力行地践行仁爱之道,尽心尽力地为人民谋福祉。
舜注重礼乐制度的发展,倡导儒家的文化传统,培养后世人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舜的治理基于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他的治国理念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另外,禹是尧舜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和经济改革家。
禹治水有方,在解决黄河泛滥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研究水利工程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改造。
他还提出了水利灌溉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汤是中国古代商朝末代君王,也是商朝的缔造者之一。
他意识到商朝已经衰败,积极推动变革,使商朝恢复了生机。
汤注重法律制度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和权威。
他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民政策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喜爱。
汤的领导才华和政治智慧为中国历史上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的尧、舜、禹和汤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治国理念和品德成为后世的楷模,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在外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咱们总能碰到那些让人惊叹的人物,像闪耀的明星一样,在各自的时代发光发热。
比如,孔子,咱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家,简直就是个大智慧的代名词。
他那种“有教无类”的精神,真的可以说是古代教育的开山鼻祖。
想象一下,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在讲授仁爱、礼仪这种哲学思想,简直比现在的很多“教育家”都强啊!在他眼里,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君子”的潜力。
哈哈,虽然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但是他的影响力简直不逊色于今天的网红。
再说说西方的历史人物,像亚里士多德,他真的是个全才,哲学、科学、伦理,啥都能聊。
他的观点影响了整整几千年,真的是厉害得不行!想想看,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知识都归类整理,简直是个“知识大厨”,把各种思想拼盘做好,给后人吃。
古希腊的哲学圈就像个热闹的集市,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跟他交流思想,真是场面太壮观了。
再来聊聊成吉思汗,那个骑马的民族英雄。
他带领蒙古帝国横扫千军,真的是一言不合就开打,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成吉思汗不仅仅是个武力派,他还懂得管理和统治,建立了有效的法律体系,搞得人们生活得还挺有秩序的。
真是个“文武双全”的角色。
要知道,他可不是那种单纯的暴力输出者,他在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做了不少贡献,简直可以说是个历史的“超级英雄”。
然后,还有拿破仑,法国的军人和政治家,想当年,他那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真的是让人佩服。
他不仅在战场上叱诧风云,还搞得法国大革命之后,国家焕然一新。
就像玩游戏时突然获得了一把神器,直接让他成了“皇帝”,统治整个欧洲。
不过,成就和争议总是并存的,他的扩张也让很多国家感到不安,最后落得个失败收场,真是让人唏嘘。
说到历史人物,就不能不提甘地。
这个小个子可了不得,用非暴力抗争来改变印度的命运。
他的智慧和勇气,就像一缕春风,温暖而坚韧,直逼殖民者的心房。
甘地通过简单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看到他的故事,总会让人想起“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教版⾼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4 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资料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统⼀六国1、原因:⑴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③民族基础:各民族融合不断加强;④群众基础:诸侯割据混战,⼈民渴望统⼀;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⑵主观条件:①商鞅变法最彻底,秦国的实⼒最强;②秦王的雄才⼤略——⼴揽⼈才,制定正确统⼀⽅针。
2、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巩固统⼀的措施1、政治上:建⽴皇帝制,推⾏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3、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4、⽂化上:统⼀⽂字(⼩篆),有利于国家的统⼀和国内经济⽂化的交流;5、交通上:建⽴起以咸阳为中⼼的⽔陆交通⽹,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化;②⼤兴⼟⽊,劳民伤财。
③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盾,加速秦的灭亡。
★注意:评价古代政治家的⼀般⽅法:(了解基本史实、⼀分为⼆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四、评价请始皇(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 符合⼴⼤⼈民的愿望,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
他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化交流,对后世产⽣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战争,扩⼤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注意问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
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主要业绩:(秦巩固统一的措施)3、功过评价:功: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④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A、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
B、加强管理:在东突厥旧地设置羁縻府,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南西北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一、关于本学习模块的说明(一)对本模块历史人物遴选原则的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共精心遴选了22位历史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构建起一个新的中外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系,以其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历史人物的角度,学会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然而,古往今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载之于史书上的人物何止千万?但为什么在内容标准中选择的“这些”而不是“那些”历史人物?而在同一类历史人物中,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又必须应回答的问题,换言之,在本模块研制过程中,遴选历史人物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遴选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以下两条原则:1.以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主线,注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及其与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相结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历史人物。
从纵向看,有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从地域上看,既有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也有历史人物汇中的中国与外国之别;从横向上看,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还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
这就使得在历史人物领域呈现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把握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时段性与空间分布,就成为人物遴选的两把重要的标尺。
所谓典型性、代表性,是指一个历史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或者是一个历史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或者是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所选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同时考虑到选择对象纵跨千年,横贯中外,我们首先参照通常的历史分期进行基本的分段和历史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简明归类,形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个总的学习专题之下的六个小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