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 = wh1Aw
P1 + Gw + J = P2 whwAw+ LA w w + j LAw = wh1Aw
j L = wh1- whw- L w
ab
贮水器 hw L
0
土样
Δh h1
h2
0 滤网
j = j = wh/L= wi
3.3 渗透破坏与控制
物理意义:单位土体内土颗粒收到的渗
i cr
ds 1 1 e
影响因素:土的颗粒级配、密度、透水性
渗透变形 - 流土(流砂)
3.3 渗透破坏与控制
在自下而上的渗流逸出处,任何土,包括粘性土和 无粘性土,只要满足渗透坡降大于临界水力坡降这 一水力条件,均要发生流土:
粗粒土
粘性土
3.2 土的渗透性
现场测定法3-抽水试验
试验条件: Q=const
抽水量Q
井
r2
r1
观察井
量测变量: r=r1,h1=? r=r2,h2=?
地下水位≈ 测压管水面
不透水层
h1
h2
优点:可获得现场较为可靠的平均渗透系数 缺点:费用较高,耗时较长
3.2 土的渗透性
计算公式:
vi v q ki
A
k: 反映土的透水性能的比例系数,称为渗透系数 物理意义:水力坡降i=1时的渗流速度 单位:mm/s, cm/s, m/s, m/day
3.2 土的渗透性
适用条件
层流(线性流)
v
——大部分砂土,粉土;疏松的粘土 及砂性较重的粘性土
vcr
o
两种特例
粗粒土:
在纯砾以上的很粗的粗粒土如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