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网络深度覆盖方案简介

校园网络深度覆盖方案简介

校园网络深度覆盖方案简介
校园网络深度覆盖方案简介

难度遍也以上有E 选择1、微基站当前移动度逐渐升高也比较高,用上几个问题2、微基站微基站采Easymacro 择:

校园网站使用背景网络流量以高,物业协调用户室外体题,因此,基站站建设形式采用设备及天(AAU )、

B 网络深度覆景

以指数级增调困难,宏基体验较差。而站小型化是式

天线一体化

BookRRU 覆盖方案增长,且分布基站的建设而微基站则是运营商减少化的形式,将(PAD )、

P 案简介?微布不均衡,适设难度大,建则很好地解决少站址租赁将基站进行icoRRU

,根微基站

适用场景复建设成本高决了宏基站赁,快速建网了集成,目

根据应用场复杂,站点获高,租金费用站建设中存在网的有效措施目前使用较多场景不同可灵

获取用普在的施;

多的灵活

之间或者可满景进

建设3、微基站微基站建(1)设备间使用膨胀者抱杆附挂(2)市电满足设备用(3)设备进行选择;(4)传输

4、微基站根据不同

设,以下是站建设内容建设需要提供备支撑部分胀螺栓即可固挂安装;

电部分:因电需求;

备安装:根

输引入:设站建设实例应用场景,

是各种应用实容

供设备支撑分:根据安装固定支撑,采设备用电量根据第3部分设备开通需要例

以及不同实例:

撑、市电引入装方式不同采用抱杆或量较小,普分介绍的集要引入传输

的微基站设入、设备安装同形式也有差或杆体作为支普通220V 市集中设备类型输光缆或尾纤设备,

可以进装、传输引入差别,挂墙支撑时,可市电或者直流型,可以针纤,与主设

进行多种形入四部分内容墙安装时与墙可以在杆体顶流-48V 电源针对不同应用设备进行通信

形式的组合进

容。

墙体顶部源即用场信。

进行

Easymacro(AAU)应用场景1

Easymacro(AAU)应用场景2

BookRRU(PAD)应用场景1

BookRRU(PAD)应用场景2

PicoRRU应用场景

5、建设流程及分工界面

建设流程可根据建设过程中相关的工作环节,依次包括物业选址、设计查勘、配套建设、设备安装、光缆引入、设备调测开通、工程验收几部分。

根据参与单位可以将流程进行分工如下:

(1)配套提供方:负责前期物业选址、配套建设,同时配合协调设计查勘、设备安装光缆引入、设备调测开通,并参与工程验收;

(2)设计院、设备厂家负责设计查勘,出具建设方案;

(3)运营商负责站址确认、设备安装、光缆引入、设备调测开通,参与工程验收,其中设备安装、光缆引入、设备调测开通可协调设备厂家或相应的施工单位来完成。

senno技术部

2017.08.08

微基站是通信基站的小型化、集成化,是对宏基站覆盖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小范围填补宏基站覆盖的空白,同时解决了宏基站建设中的选址难、成本高、难度大、维护工作量大、租金高的问题。目前常用的微基站建设形式有室外型Easymacro(AAU)、BookRRU(PAD)两种,室内型的PicoRRU。

中国移动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中国移动4G一体化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负荷的不断增长,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在物业协调、配套建设、深度和精确覆盖、扩容改造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以皮站和飞站为代表的小基站技术,采用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即插即用型接入设备,通过基于IP的有线宽带回传链路和小基站网关接入运营商核心网,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有益补充。经过前期总部计划建设部、研究院和试点省公司的大力推进和规模试点,4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全网规模部署推广的条件。为指导各省公司开展4G 小基站建设工作,特制定4G小基站建设原则。 一、4G小基站总体定位 4G小基站是指单载波(20MHz带宽)功率在500mW以下,集成了BBU、RRU、天线的一体化基站,按照单载波功率大小又可细分为皮基站(100mW-500mW)和飞基站(100mW 以下)两类。4G小基站是一种低成本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覆盖补充和容量扩充手段,主要用于网络覆盖或容量不足,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且具备自有回传资源的场景。一方面可用于家庭、小型企业、营业厅、超市等室内补盲补热场景,解决室内深度覆盖不足、降低用户投诉,提升业务分流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无线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总体建设思路 4G小基站建设要按照“室内补盲补热、SOHO接入平台、协同大网规划、按需适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 室内补盲补热就是要通过4G小基站建设,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的覆盖手段补充宏网覆盖盲点和弱覆盖区域。 SOHO接入平台就是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协同大网规划就是要在4G小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和现有宏网在覆盖区域、容量规划、频率规划、互操作策略、全网指标统计等方面协同考虑、统筹规划。 按需适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实时建设,结合家庭/企业自有宽带资源和市场推广策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4G小基站系统架构

论TD-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温华斌

论TD-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温华斌 发表时间:2018-01-20T18:43:52.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作者:温华斌 [导读] 摘要:笔者主要从TD-LTE 宏基站深度覆盖能力分析、异构组网解决 TD-LTE 深度覆盖方案等方面探讨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同行共同学习进步。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笔者主要从TD-LTE 宏基站深度覆盖能力分析、异构组网解决 TD-LTE 深度覆盖方案等方面探讨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同行共同学习进步。 关键词:TD-LTE;深度覆盖;异构网 一、TD-LTE 网络深度覆盖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移动宽带需求的爆发性增长,中国移动数据流量在过去的 4 年间增长了 18 倍,室内业务发生比例也有提升的趋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从覆盖环境看建筑物密度及遮挡日益严重,基站选址难度也逐渐增大。从系统覆盖能力看由于频谱资源尤其是低端频谱资源日益紧张,TD-LTE 系统的室外部署频段可能主要以 1.8GHz 及2.6GHz 甚至更高频段为主,系统覆盖能力相对较弱;从业务需求看数据业务在较高的 SINR 条件下才能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体验,单纯利用宏基站进行深度覆盖难以保证较高的 SINR 条件。 二、TD-LTE 宏基站深度覆盖能力分析 链路预算 中国移动 TD-LTE 系统部署候选频段包括 D、F、E 频段。 D 频段,2.570 ? 2.620 GHz,一般TD-LT E 在室外时使用 2.575 ? 2.615 GHz 频段; F 频段,1.880 ? 1.920 GHz,1.880 ? 1.900 GHz 频段用于TD-SCDMA覆盖,而PHS使用1.900?1.920 GHz频段; (3)E频段,2.320 ? 2.370 GHz,2.320 ? 2.330 GHz频段用于 TD-SCDMA 网络室内覆盖,而 2.330 ?2.370 GHz 频段用于 TD-LTE 网络的室内覆盖。 若采用 COST-231 模型,穿透损耗为 2 dB,通过数据链路的仿真分析,TD-LTE 网络在 1.9 ? 2.6 GHz频段的覆盖范围较 TD-SCDMA 网络在 2.0 GHz 的覆盖范围如表 1 所示。 表1 TD-LTE网络较TD-SCDMA网络的覆盖范围 由表 1 可知:TD-LTE 在 2.6 GHz 频段较 TD-SCDMA 网络就话音业务方面的覆盖范围减少 20%,在1.9 GHz 频段,TD-LTE 网络较 TD-SCDMA 网络就话音业务方面的覆盖范围要大 22%,而 TD-LTE 网络在 1.9 GHz 频段较 2.6 GHz 频段的覆盖范围要大 51%。从表 1可知,TD-LTE 在高速率的情况下,仍然要面对深度覆盖的问题。 2.网络仿真分析 采用网络规划仿真工具,以某城市中 TD-LTE 网络的试验网进行数据仿真,其仿真数据如表 2 所示。 仿真结果显示,在该城市中,若采用 1.9 GHz 频段建设 TD-LTE 网络,其网络深度覆盖率为 97.6%,较2.6 GHz 频段的网络深度覆盖率 91.3%,提升了 6.3%,效果显著。很明显,采用较低频段进行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改善 TD-LTE 网络的覆盖率。

高档住宅小区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高档住宅小区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任贵 河北电信廊坊分公司

摘要:从住宅小区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原理入手, 详细讨论了小区中各功能区的无线覆盖方案,并以实例论证所提方案。 关键字:小区;深度覆盖;天线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在大大小小的城市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无穷。然而由于高档小区基本都具有中等密度、多层、小高层或高层建筑混合的特点,使无线电的传播受建筑物之间的遮挡以及反射,造成原有信号的覆盖效果很差。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住宅小区的低覆盖率、低接通率、低话音质量、高掉话率等问题。良好的小区信号覆盖不仅可以避免流失已有用户,吸引新用户入网,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提高现有信道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随着移动数据业务、多媒体业务的推出,住宅小区也将是这些业务应用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要建设精品网络,解决高档住宅小区网络覆盖刻不容缓。住宅小区将成为新一轮移动及数据通信的争夺要地。 1、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业务融合,网络融合”是大势所趋,要深化网络转型内涵,加快网络转型步伐,网络建设现在就要积极应对。 2、网络建设解决方案 2.1 高档住宅小区分类 一般来说,高档住宅小区的建筑物排列比较规则:按照建筑物类型分为多层住宅小区、别墅小区、小高层和高层住宅小区、复合型小区;按建筑密度分为:高密度住宅区,楼间距在12 米以内;中等密度住宅区,楼间距在12~20 米之间;低密度住宅区,楼间距在20 米以上。按建筑材料分为: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新型空心砖墙壁。受气候影响,各地建筑物墙壁的厚度差别较大,总体来说,南方地区的墙壁较薄,一般为24-37cm,北方墙壁较厚,一般大于49cm。 高档住宅小区通常有地下停车场,这部分目前覆盖较少。 2.2 高档住宅小区覆盖目前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覆盖电平的大小受小区内建筑物密度、高度,以及墙壁厚度、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由于受多径影响,周围基站提供小区内的覆盖通常存在一些盲点/区,尤其是室内 1、2 层;3、4 层以上的室内覆盖通常能够满足通话要求。但对于高层室内往往由于来自周围多个小区的信号都很强反而产生干扰等问

华为室内深度覆盖专项设计方案

华为室深度覆盖专项设计方案 1.1项目概述 近年来,室移动用户的通信感知逞下降趋势,特别是居民小区,用户投诉量不断攀升。各个运营商都普遍遇到这个问题,对网络优化和网络建设都提出不小的挑战。加强室覆盖,确保用户感知成为重点工作。 目前,在网络覆盖类投诉中,室覆盖引发的客户投诉占比高达50%以上。公司室分系统业务量吸收情况:GSM室分话务吸收比例为4.8%,GSM室分数据流量吸收比例为7%;TD室分话务吸收比例为8.5%,TD室分下行数据流量吸收比例为8.9%。室覆盖网络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解决室网络覆盖问题,提高覆盖质量,全面改善客户感知,公司从华为室分入手,按照全面梳理、重点保障、普遍提升的原则,采用边测试、边制定方案、边实施优化的方式,分区域、分阶段逐一排查解决现网室覆盖盲区、弱覆盖及难点问题。 1.2工作概述 结合客户投诉情况,按照重要区域、热点区域、一般区域的原则及次序,通过现场测试、话务统计等多种手段全面排查室深度覆盖、语音质量等室网络质量问题。重点对影响室覆盖质量的干放、电桥、合路器、室分天线、耦合器、功分器、负载、馈缆、接头等器件质量进行测试、排查。根据测试、排查结果,同步制定室深度覆盖优化方案。

具体工作容: 1)参数调整,通过调整小区重选、切换、邻区、功率控制、2/3G互操作等参数,提升室深度覆盖能力。 2)频率优化,通过2G频率、TD频率及扰码优化,室分专用频率规划等手段,提升室覆盖质量。 3)通过分层覆盖改造,天线补点或位置调整,新技术应用等手段,改善室覆盖及质量。 4)同步进行室深度覆盖优化整改方案实施后的现场测试与效果评估。 2问题及优化方案 2.1弱覆盖 弱覆盖优化流程 弱覆盖整体优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CDMA室内深度覆盖优化思路

室内深度覆盖优化思路 1

2 ?室内优化概述 ?室内典型问题分析与定位?室内覆盖优化方法?室内覆盖新技术应用? 室内分布系统优化案例分析 提纲

室内无线传播环境 室内通常是封闭、半封闭(非封闭)的无线传播环境,由于墙壁、门窗、家具和其它物体的存在,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无线电波有直射波、反射波、透射波和绕射波。 影响室内无线信号传播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物尺度、建筑物内的格局、布局,墙体楼板的厚度,建筑材料的类型以及窗户的类型等。由于无线信号在室内无线环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导致: ?路径损耗,除了自由空间损耗还包括其它障碍物及穿透建筑物材料所产生的额外损耗; ?多经效应; ?路径损耗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3

室内传播模型 目前,可以将室内传播模型划分为经验模型和确定性模型两大类。 ?经验模型是通过对大量测量数据的拟合建立的,又称统计模型。经验模型的公式中包含的参量比较简单,如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工作频率以及墙体、楼板的穿透损等,缺乏描述无线传播环境的具体参数。优点是比较容易实现、计算量小,使用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缺点是难以揭示无线电波传播的内在特征,在不同无线环境应用时需要校正。 适用于室内环境覆盖预测的经验模型主要有: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ITU-R P.1238通用模型;衰减因子模型;多墙模型(MWM模型);线性衰减模型(LAM模型)。 ?确定性模型用来模拟实际电波传播的物理过程,它将环境中的要素如墙壁、楼板、家具和门窗等用几何形状及介电常数建模,再选择与环境要素模型相一致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电波的直射、反射、透射和绕射以获得空间中某一点的接收场强预测值。确定性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很好的跟踪和分析预测结果误差的来源,缺点是计算复杂,往往需借助高精度的数字地图信息和工具软件的支持,应用难于推广。 常用的预测室内电波信号场强的方法有:射线跟踪法;时域有限差分法。 4

LTE深度覆盖产品方案

LTE深度覆盖产品方案
2014年8月13日

目录 概述
MDAS产品方案 室分移频产品方案 电缆天线产品方案 WLOC产品方案

移动通信市场新的挑战
9 9 9 9 9 9 多系统混合运营,包含2G+3G+4G+WIFI 多系统混合运营 包含2G 3G 4G WIFI 4G时代90%的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 传统 传统DAS规划施工难度大,底噪高 规划施 难度大 底 高 传统DAS不能很好的支持MIMO 室内用户感受差,投诉多 室内容量飙升,但建设传统DAS,利用率低

室内感受太差 投诉多 室内感受太差,投诉多
70%的投诉是对室内覆盖 的不满 覆盖不足占投诉的比重高达 80%
quality, 6.53% available,?
Signal?
Call?
Others, thers
5.32%
Outdoor
30%
70% Indoor
but?call failed, 4.40%
No Weak?
signal, 43.65% signal, 40.10%
数据来源: 某运营商用户投诉 分布情况

MIMO的“痛”与“疼”
9 MIMO技术是TD-LTE技术的基础,在室内覆盖系统中表现为信源为双通道 。 9 TD-LTE室内信源双通道,而现有室分系统是单通道,不能充分体现TD-LTE 的技术优势,多个场景多UE条件下,双通道室分下行平均吞吐量为单通道 室分的1.5~1.85倍,双通道室分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9 TD-LTE双通道室分技术要求:双单极化天线间距12λ(1.5米左右);双通 道时 2个通道之间的功率不平衡需要<3dB 道时,2个通道之间的功率不平衡需要<3dB。 9 施工受制于物业,不是简单的线缆施工改造,很多物业已经不允许再进行 线缆施工。
5

案例-五维十阶提升室内深度覆盖

五维十阶提升室内深度覆盖

目录 摘要 (4) 前言 (4) 一、LTE室分系统网络质量评估体系 (5) 二、弱覆盖优化 (7) 2.1优化流程 (7) 2.2流程分析 (8) 2.2.1故障告警 (8) 2.2.2设计合理性分析 (9) 2.2.3分布系统故障排查 (10) 三、质差小区优化 (10) 3.1影响掉话问题的常见因素 (10) 3.2优化流程 (11) 3.3流程分析 (12) 3.3.1参数核查 (12) 3.3.2操作日志、设备故障、告警/外部事件排查 (13) 四、业务吸收(零流量、低流量) (13) 4.1优化流程 (13) 4.2流程分析 (14) 4.2.1告警故障 (14) 4.2.2参数设置 (14) 4.2.3无源器件故障问题 (15) 4.2.4用户因素 (16) 五、用户感知速率 (16) 5.1优化流程 (17) 5.2流程分析 (18) 5.2.1下行速率的基本分析方法: (18) 5.2.2上行速率的基本分析方法: (19) 5.2.3空口问题指标 (19) 5.2.4检查覆盖和干扰水平 (20) 5.2.5MIMO天线功率不平衡 (21) 5.2.6检查空口误码率(BLER) (21) 5.2.7RSRP过高的影响 (22) 5.2.8上下行Grant调度次数不足 (22) 5.2.9MCS阶数过低 (23) 六、互操作(高重定向) (23) 6.1优化流程 (24) 6.2流程分析 (25) 6.2.1告警故障排查 (25) 6.2.2邻区错漏配核查 (25) 6.2.3切换测试分析 (25) 6.2.4无源器件故障问题 (25) 6.2.5室分深度覆盖不足问题 (26)

高层住宅深度覆盖方案浅谈

高层住宅深度覆盖方案浅谈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层楼宇网络覆盖及干扰问题,借鉴已经成功覆盖方案,结合实际楼宇情况,探讨长春地区高层住宅覆盖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层住宅;覆盖;干扰 一、概述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的居民小区数目迅速增长,住宅的密度及高层小区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城市大量的移动手机用户来说,由于建筑物的遮挡,居民区的部分区域会出现信号盲区或信号弱的情况,客户满意度大大下降,且一直存在投诉问题。同时,一些高档居民小区的高端用户多,尤其是高层住宅,单用户话务量大,室内收到的无线信号较多较杂,频率干扰严重,通话质量差,这些区域的网络覆盖成为难点。 二、高层覆盖现状 1、高层干扰原因 目前高层信号特点为,下部临近小区信号多,无主服务小区;中部不在小区覆盖主瓣范围内,信号飘忽;上部几乎无信号或频繁的乒乓效应,无法通话。具体分析如下:分析原因一:高层楼宇一般均高于周围建筑物,这对于

建设在周边建筑物上的基站基本上为可见物。在密集市区,几乎半径1公里内平均分布了10~15个宏蜂窝基站,按照每个宏基站配置3个小区计算,共45个小区,而无线信号为自由空间的无线传播,因此,高层楼宇上可收到很多小区信号,包括距离较远的小区信号;同时,各小区信号因没有遮挡,信号强度都比较强,无主服务小区。 分析原因二:一般室外基站建设高度约为30米左右,高度基本上与9~10层楼相当,同时,市区室外基站的天线下倾角一般设有6度左右,因此,高层楼宇14层以上区域一般都不在附近基站的主瓣覆盖范围之内,却往往处于较远基站的主瓣范围内,致使信号飘忽。 高层建筑高度在60~90米,高层内用户可以接收到周围及较远地区基站的小区信号,导致用户乒乓效应,同时在一些超高层地区出现无信号覆盖的情况。 分析原因三:目前,市区内基站频密且每个基站因话务量高而载波配置多,这就造成市区频率复用率极高,频点分配不足,以至于部分话务量高发地区(如密集小区及高校附近)频点私用。因此,当高层区域收到过多基站信号时,也就是意味着收到的小区频率多,致使频率污染也较为严重。 2、现网高层覆盖方式 高层覆盖,多采用室内分布信源(微蜂窝或宏蜂窝)+分布系统,分区域分层进行信号覆盖。该方案对解决低层建

关于城中村4G网络深度覆盖方案探讨 张超 符志敏

关于城中村4G网络深度覆盖方案探讨张超符志敏 发表时间:2018-05-16T16:30:16.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张超符志敏 [导读] 摘要:经过多年的LTE工程建设,各运营商已基本实现全网4G信号的覆盖,整体网络建设已由初期广度覆盖需求转向微区域深度覆盖。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523000 摘要:经过多年的LTE工程建设,各运营商已基本实现全网4G信号的覆盖,整体网络建设已由初期广度覆盖需求转向微区域深度覆盖。但是受周边居民反对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使得部分场景尤其是城中村,选址以及建设困难,导致部分微区域存在弱信号,影响4G深度覆盖以及用户使用感知。为了解决城中村4G网络建设难点的问题,本文从工程建设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创新覆盖方案,以解决建设瓶颈。 关键词:城中村;4G;创新;小型设备;覆盖 引言: 绝大多数的城中村具有面积大、楼房密集、人口密度大、业务量大的特点。城中村巷道狭窄,结构复杂,且多为4-8层左右的“握手楼”。采用宏蜂窝覆盖时,低层建筑存在大量覆盖盲区,不规则巷子弱覆盖或漏覆盖较为严重。同时城中村居住人员复杂,本土居民和外来人员参差不齐。一般本土居民,特别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人,“闻站色变”,极力反对基站建设;而年轻人的生活又离不开手机,对网络需求迫切。这种需求与反对的矛盾在不断加深中,导致城中村的深度覆盖效果不甚理想,客户使用感知较差。 根据往年的建设经验,城中村4G网络建设主要面临三大难点: (1)选址困难。周边居民担心辐射,反对基站选址。部分居民对移动通信设备有心理恐惧感,较为抵触建站。部分居民对基站辐射认知不足。部分业主要求机房租金高。 (2)传统建设方式单一,主要表现在美化天线、选址模式、设备以及天线类型选址或应用上较为简单。 目前运用的天线美化罩比较简单如空调外罩或排气管等,无法完全融入基站周边的环境,隐蔽性不强,较容易被识别出为移动通信设备。 选址建设模式单一。常规建设的选址位置都是要选取周边较高的大楼,导致可选的建筑物较少,而且比较显眼,增加了选址和建设难度。 可选安装设备类型较少,由于厂家开发生产的设备种类一般为通用型,较少为特殊场景定制,导致设备可选择性少。同样的多频天线集采类型少,城中村无线环境复杂,导致存在一定的互调干扰,影响4G网络信号覆盖。 (3)施工难度大。4G基站工程施工经过传输施工、外电施工、配套施工和主设备施工等多个环节,进场次数多,业主对此较为反感,很多基站建设由于多次进场问题,出现业主反悔或周边居民阻挠而导致最终无法建设或者开通后被逼迁。 传输管道施工困难主要表现在村道不允许管道开挖以及顶管;绿化带开挖报建困难;居民不允许路由经过等。 采用传统室分天馈系统覆盖时,既面临需协调多个物业走线以及天线安装位置问题,又面临线缆被盗或被剪断的风险,易造成网络信号传输中断以及施工困难。传统设备体积较大,隐蔽性不强,导致施工时容易引起居民注意而可能发生阻挠施工的现象。 针对上述凸显的问题,本文积极探寻问题根源,组织工程建设人员和测试技术人员展开多方面的测试和评估,致力在选址思路、技术攻关创新以及新设备引入方面取得突破,改变常规建设模式,寻找出既能让村民不反感,又能满足覆盖的方法进行城中村深度覆盖建设。首先从设备引入方面着手,选择RRU和天线一体微小设备。如BOOK-RRU设备(大约29cm X 21cm),同A4打印纸一样大小,集成RRU和天线一体化功能。该类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条件要求低以及隐蔽性强等特点。 拉远设备安装高度适当降低。将小型化设备部署在城中村街头巷尾的外墙上,并保持同宽带的分纤箱一致高度,大大降低物业协调难度,进一步解决了低楼层的信号弱覆盖问题。同时利用BBU端机房的电源,集中为RRU拉远供电,减少就近供电点以及物业的接触,进一步降低建设敏感度。 部分城中村路灯杆或监控杆位置在十字路口、人流密集区以及交通要道附近,杆体高度适合,满足规划区域信号覆盖需求。可同城中村内部管理部门、路政或城管等部门协商租赁杆体事宜,在杆体上部署小型拉远设备,提升建站效率。 在传输方面,充分利用运营商已有的家宽传输资源,通过有线“反哺”无线。考虑到很多城中村已建设宽带,可利用宽带已到位的传输纤芯资源,为4G网络覆盖提供传输配套。即只需从BBU机房新建光缆至宽带光交箱,然后再从宽带光交箱,跳通至各个光缆分线箱,就可以将BBU以及RRU快速的连接起来。具体解决方案如下示意图。 城中村传输解决方案 在施工协同管理方面,红线内部分要求传输专业以及无线专业,开展“四同步”工作。即同步物业协调,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

华为室内深度覆盖专项讲解

华为室内深度覆盖专项

摘要:针对目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与网络目前状况的矛盾,提出深度覆盖专项,重点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减少投诉量,提高用户感知度。 关键词:覆盖、干扰、话务、数据、提升。 1概述 1.1项目概述 近年来,室内移动用户的通信感知逞下降趋势,特别是居民小区,用户投诉量不断攀升。各个运营商都普遍遇到这个问题,对网络优化和网络建设都提出不小的挑战。加强室内覆盖,确保用户感知成为重点工作。 目前,在网络覆盖类投诉中,室内覆盖引发的客户投诉占比高达50%以上。盐城公司室分系统业务量吸收情况:GSM室分话务吸收比例为4.8%,GSM室分数据流量吸收比例为7%;TD室分话务吸收比例为8.5%,TD室分下行数据流量吸收比例为8.9%。室内覆盖网络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解决室内网络覆盖问题,提高覆盖质量,全面改善客户感知,盐城公司从华为室分入手,按照全面梳理、重点保障、普遍提升的原则,采用边测试、边制定方案、边实施优化的方式,分区域、分阶段逐一排查解决现网室内覆盖盲区、弱覆盖及难点问题。 1.2工作概述 结合客户投诉情况,按照重要区域、热点区域、一般区域的原则及次序,通过现场测试、话务统计等多种手段全面排查室内深度覆盖、语音质量等室内网络质量问题。重点对影响室内覆盖质量的干放、电桥、合路器、室分天线、耦合器、功分器、负载、馈缆、接头等器件质量进行测试、排查。根据测试、排查结果,同步制定室内深度覆盖优化方案。

具体工作内容: 1)参数调整,通过调整小区重选、切换、邻区、功率控制、2/3G互操作等参数,提升室内深度覆盖能力。 2)频率优化,通过2G频率、TD频率及扰码优化,室分专用频率规划等手段,提升室内覆盖质量。 3)通过分层覆盖改造,天线补点或位置调整,新技术应用等手段,改善室内覆盖及质量。 4)同步进行室内深度覆盖优化整改方案实施后的现场测试与效果评估。 2问题及优化方案 2.1弱覆盖 弱覆盖优化流程 弱覆盖整体优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TD-LTE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TD-LTE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发表时间:2019-06-26T10:26:33.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洪景南[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TD-LTE室内深度覆盖的重要性,对现代社会室内深度覆盖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做出TD-LTE室内深度覆盖的优化措施,希望对我国室内覆盖有所帮助。 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 510640 摘要:本文阐述了TD-LTE室内深度覆盖的重要性,对现代社会室内深度覆盖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做出TD-LTE室内深度覆盖的优化措施,希望对我国室内覆盖有所帮助。 关键词:TD-LTE;室内深度覆盖;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优化,移动端设备逐步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沟通方式之一。我国移动数据业务逐步成为现代通信重要手段之一,移动数据在一定程度取代了语音业务。根据国内外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移动数据业务普遍发生在室内,这就需要室内的网络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室内覆盖性能可以直接影响我国国民对网络的客户体验度,客户体验度在一定程度影响客户对运营商的选择。TD-LTE室内深度覆盖可以对现有网络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室内网络深度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判断室内深度覆盖是否存在问题。TD-LTE室内深度覆盖基于现有的网络数据不断对网络情况进行调整,逐步实现室内深度覆盖的效果。我国网络在不断推广,室内网络覆盖对于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解决室内深度覆盖的问题,LTE网络在规划设计中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室内外一体化设计。TD-LTE室内深度覆盖选择基站需要选择合理的组合,实现广域到微区域内的整体覆盖。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得到室内覆盖的广泛应用,这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现代技术应用范围和应用网络状况,及时的提高用户体验度和服务状况。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在室内覆盖中可能会对数据质量运营商的状况进行调整。室内深度覆盖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传播、穿透损耗的情况,这需要结合室内覆盖存在的问题和重要性,逐步对我国TD-LTE室内深度覆盖技术进行优化,为我国城市室内深度覆盖技术提供助力。 一、TD-LTE室内深度覆盖的重要性 室内分布技术需要结合室内覆盖的区域,逐步解决室内深度覆盖存在的问题,通过3D射线技术进行定期的细致化跟踪排查。TD-LTE室内深度覆盖可以结合室内分布系统和基站设置,按照区域内的室内问题,解决我国跟踪模型的分析方法。我国TD-LTE室内深度覆盖起步较晚,相关操作仍然存在问题,需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室内深度覆盖技术,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创造出符合我国现代社会的室内深度覆盖技术。13年我国工信部向运营商发布网络运营牌照,这实现了我国迈入移动通信时代,TD-LTE需要提高数据速率、降低延时性,实现宽带移动标准。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大中型建筑逐步成为我国建筑物的主要结构组成之一,这就需要TD-LTE室内深度覆盖建设加大我国网络的覆盖,减少信号出现失误的情况,提高网络信号状况。 我国传统信号覆盖普遍运用无源分布系统,这样的信号系统存在操作比较困难、施工难度大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室内覆盖情况,选择新型的室内覆盖技术,逐步运用新型技术手段,采用合适的工程施工方式。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造成我国网络技术室内覆盖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电信运营中新从2G3G4G逐渐向着5G方向发展,TD-LTE已经逐步城市网络布局规划的主要手段,未来5G全面推广必然会影响我国现代通信事业。我国通信运营中存在较大的竞争力,针对运营状况不同的运营商为了争取客户资源,导致室内网络深度覆盖逐步得到应用。TD-LTE室内深度覆盖在建筑格局和装修中需要逐步扩大客户群,提高客户的体验度,这就需要对室内深度覆盖情况进行技术升级,满足人们对于网络的实际需求。室内深度覆盖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进行真实数据评测。 二、现代社会室内深度覆盖存在的问题 TD-LTE室内深度覆盖在实时中需要对MR数据分析、仿真分析、投诉分析等问题进行实时的定位。MR数据主要可以真实反映用户的业务状况,提供室内、室外用户的测量数据,及时反映室内用户的使用性能。室内覆盖在施工中一种是室外基站信号从外部向内部进行渗透,一种是室内分布信号从内部进行传播,这两种模式都可以实现室内室外的信号传输。TD-LTE室内深度覆盖常用信号源和天馈线系统,这两个组成部分对现代信号覆盖具有重要的作用。信号源普遍用室外信号导入到室内,满足通信信号覆盖问题。TD-LTE室内深度覆盖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室内深度覆盖系统设计过于复杂。我国传统的室内分布主要是根据同轴电缆、无源器件的组网部分,在设置中容易出现施工状况业务和维权不符的情况。传统施工中需要运用大量同轴电缆、无源器件等,并且不断提高施工强度,在施工中我国室内覆盖系统存在质量问题,相关维护存在操作不便的情况,室内分布系统安装在棚顶上可能会导致室内覆盖维护不合理的情况。 2、室内覆盖信号弱。室内覆盖中存在功率和功能性问题,这需要提高我国室内信号强度。TD-LTE室内深度覆盖需要针对室内格局的问题设置室内覆盖状况,网络信号普遍存在信号差的问题,甚至有些区域会出现信号死角的状况,这都需要根据室内格局的不同,设置合适的室内覆盖信号装置。4G5G网络信号中信号穿透性可以根据信号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逐步实现无线网络信号覆盖,确实保障我国现代化社会改革。 三、TD-LTE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措施 我国网络状况在进行完善中需要考虑信号的状况和覆盖情况,主要对网络容量进行用户状况和业务情况的测试,在一定程度对我国覆盖规划状况进行质量问题的检测,在规划中选择合适的室内覆盖模式。我国TD-LTE室内深度覆盖起步较晚,相关技术操作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结合当地TD-LTE室内深度覆盖状况,参照国内外先进的室内深度覆盖手段,促进我国室内深度覆盖建设。TD-LTE室内深度覆盖中采用两种模式,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定合适的建设方案,设置优化我国TD-LTE室内深度覆盖技术。我国网络化运营状况的提升,需要对传统的无源分布系统探索新型的室内覆盖技术,选择合适的基站,不断更改传统系统网络分布的不足。TD-LTE室内深度覆盖中选取造价相对较低的分布系统,采用光纤分布系统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将我国新型分布系统进行调整,通过传导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采用光纤传输的方式,将信号传导到EU,将TD-LTE信号进行剥离,通过转换将区域内进行信号覆盖。 实时对系统进行融合,对于2G3G4G以及5G信号进行系统接入,并且对扩容的信号源进行接入单元,尽量减少信号传输的线路状况,减少信号的干扰,降低信号质量的影响。对于TD-LTE室内深度覆盖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防止出现影响信号覆盖的情况,减少出现信号盲区的可能性。逐步实现光纤精准覆盖,减少我国室内覆盖存在的问题,针对信号可能出现的问题,设置应急处理预案,助力我国室内覆盖的施工设计。在进行检测和施工中需要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对信号覆盖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在记录中针对同一区域出现故障最多的地点或者区域进行定期的检查,减少因室内覆盖信号存在问题导致客户体验度低的状况发生。

FDD_LTE深度覆盖规划解决方案)

FDD 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规划思路三层规划、四层建设,让网络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基于功能分层目的,制定三层规划标准: ?连续覆盖层标准?深度覆盖层?容量层标准 基于不同层标准需求,分场景四层建设: ?宏站:广域连续、浅层覆盖,解决基本的扩容需求?杆站:快速完善深度覆盖,补充热点、分担话务?微站:室内深度覆盖,局部热点话务分担? 室分:高价值室内深度覆盖,分担室外站点话务 广域覆盖深度覆盖层(室外打室内方式) 功能分层确定标准 建设分层确保落地 深度覆盖层(室分) 广域覆盖 容量层 深度覆盖层容量层 容量层 连续覆盖层宏杆 微 室

FDD LTE 深度覆盖规划流程 Client ?????????/???? ◆精准识别 数据采集 室内外两分法 MR 栅格化评估 Client 评估 定义深度覆盖标准 规划 产品选型 1 2 3 4 ◆场景化方案适配规划 弱覆盖栅格汇聚 室内外协同规划 弱覆盖区域价值评估 ◆多产品选型 “7+2”场景部署方案 输出站点解决方案 ◆建立标准体系 中高数据需求区域覆盖标准 中低数据需求区域覆盖标准 低数据需求覆盖标准

场景识别:深度覆盖主要聚焦解决“7+2”典型场景 楼高15F 以上综合穿损15-25dB 楼高15层以上综合穿损20-30dB 楼高6-15层楼间距20-50m 综合穿损15-20dB 楼间距很小,5m 内楼高6层左右综合穿损15-25dB 内部开阔、纵深很大 楼体很厚 墙体很厚、玻璃外墙 纵向很深 覆盖难点 方案要进小区,物业困难,美 化要求高 室分效果一般,室外打室内需控 制宏站干扰 周边宏站无法全部覆盖,物业准 入困难 遮挡严重,宏站无法全覆盖;建 设成本高 室外覆盖效果受限,室分容易 室外覆盖效果受限,室分较容易 场景特征1、多栋高层 2、独栋高层 3、中低层 4、城中村 5、商业楼宇 6、办公楼宇 覆盖难点 场景特征1、无机房 2、无传输 7、大型场馆 用户多,业务潮汐特征明显 需要精准的覆盖控制

某市LTE深度覆盖提升方案

深度覆盖提升方案 1、x x深度覆盖指标现况 各场景普遍存在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弱覆盖小区规模仍较大,xx全区域MR覆盖率为72.64%,在8个3类地市中排在第八位,且弱覆盖小区数有425,在8个3类地市中排在第三位;xx4G低流量小区有2039在8个3类地市中排在第一位;xx热点规模大热点小区有3354个,有规划尚未开通的热点有506个,未规划4G小区的热点有351个,xx的热点数总数、有规划尚未开通的热点、未规划4G小区的热点数都在8个3类地市中排在第一位,需要加大力度对深度覆盖指标的优化提升 2、深度覆盖优化流程与方法 2.1、新站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方面 2.1.1xx新站规划设计施工方面 xx4G覆盖短板 主要体现为连续覆盖及深度覆盖均不足,局部地方存在覆盖空洞;已规划未建成和建设偏移是导致xx网络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已规划站址未建成开通,全网建设偏移占比为10%左右,全省排在倒数第9位;其中核心城区偏移站点导致道路测试重叠覆盖,城区范围仅以D频段单层组网,室内覆盖深度有限,影响4G分流效果。 提升方案与计划 城区LTE覆盖水平及D频段的覆盖能力直接影响驻留比指标。建议加强城区内室分+小微设备建设,提高城区内的深度覆盖,同时加快城区外3B/4A站点的建设进度 规划站建设进度慢影响整体覆盖率,导致2&3G小区高倒流,需加快城区内站点规划站点建设,建议加强城区内室分+小微设备建设,提高城区内的深度覆盖 2.1.2新站验收方面注意事项 新站验证是网络优化的基础性工作,位于网络优化的最开始阶段,在站点建设、调测完毕后,网络优化开始前进入单站验证环节。单站验证的目的是保证站点各个小区的基本功能(接入、通话、数据业务等)和信号覆盖正常,保证工程安装、参数配置与规划方案一致,单站验证测试将可能影响到后期优化的问题在前期解决,另外还可以数据优化区域内的站点位置、无线环境的信息,获取实际的基础资料,为更高层次的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站验证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 检查天线方位角、下倾角、挂高、安装位置,使用路测方式检查是否有天馈接反的情况出现;

校园网络深度覆盖方案简介

难度遍也以上有E 选择1、微基站当前移动度逐渐升高也比较高,用上几个问题2、微基站微基站采Easymacro 择: 校园网站使用背景网络流量以高,物业协调用户室外体题,因此,基站站建设形式采用设备及天(AAU )、 B 网络深度覆景 以指数级增调困难,宏基体验较差。而站小型化是式 天线一体化 BookRRU 覆盖方案增长,且分布基站的建设而微基站则是运营商减少化的形式,将(PAD )、 P 案简介?微布不均衡,适设难度大,建则很好地解决少站址租赁将基站进行icoRRU ,根微基站 适用场景复建设成本高决了宏基站赁,快速建网了集成,目 根据应用场复杂,站点获高,租金费用站建设中存在网的有效措施目前使用较多场景不同可灵 获取用普在的施; 多的灵活

之间或者可满景进 建设3、微基站微基站建(1)设备间使用膨胀者抱杆附挂(2)市电满足设备用(3)设备进行选择;(4)传输 4、微基站根据不同 设,以下是站建设内容建设需要提供备支撑部分胀螺栓即可固挂安装; 电部分:因电需求; 备安装:根 输引入:设站建设实例应用场景, 是各种应用实容 供设备支撑分:根据安装固定支撑,采设备用电量根据第3部分设备开通需要例 以及不同实例: 撑、市电引入装方式不同采用抱杆或量较小,普分介绍的集要引入传输 的微基站设入、设备安装同形式也有差或杆体作为支普通220V 市集中设备类型输光缆或尾纤设备, 可以进装、传输引入差别,挂墙支撑时,可市电或者直流型,可以针纤,与主设 进行多种形入四部分内容墙安装时与墙可以在杆体顶流-48V 电源针对不同应用设备进行通信 形式的组合进 容。 墙体顶部源即用场信。 进行

基于TD-LTE深度覆盖方案的探析

基于TD-LTE深度覆盖方案的探析 摘要:笔者主要从TD-LTE 网络发展现状以及网络覆盖要求、TD-LTE 宏基站深度 覆盖能力等方面概述了本文主题,旨在与广大学者共同探析。 关键词:TD-LTE;异构网;深度覆盖 一、TD-LTE 网络发展现状以及网络覆盖要求 1.TD-LTE 网络发展现状 随着 4G 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之后,数据业务占的比重将会超过传统语音业务的比重,语音业务也将慢慢的推出历史的舞台。相关预测显示,全球移动数据业务 量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 92%,但网络最大承载能力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60%。 未来数据业务在网络中分布不均匀,其中70%的数据业务发生在室内,根据预测,未来室内业务将占总业务量的90%。而对于一些大型商场、高校区、科技园区、 和高档居民区大都因为周边无法建立传统宏站而新建室内分布系统成本又过高而 导致无法达到更深层次的网络覆盖。因此,室内深度覆盖成为 LTE 网络部署的重 点和难点,为满足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构建异构网为解决 LTE 室内覆盖提供了更 加丰富多样的手段,其在 LTE 标准进程中的日渐成熟,可商用的设备产品种类逐 渐增多,具有谈址容易、安装便利、对配套设施要求低等特点。 2.网络覆盖需求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市场对移动宽带的需求。在过去几年年 时间里,我国移动数据流量增加了 19 倍。同样,室内业务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而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与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增加,网络覆盖环境较之前变得 更为恶劣,网络基站在城市中难以选址。从覆盖能力方面看,由于低端频谱日益 紧张,原以1.8 ? 2.6 GHz 为主的 TD-LTE 部署频段可能会向更高频段发展,而系 统在高频段区域其覆盖能力将减弱。而从市场业务来说,数据业务需具有较高的SINR 条件才可拥有数据高速传输的体验,而采用单一的宏基站来进行网络的深度 覆盖很难保证数据业务具有良好的 SINR 条件。 二、TD-LTE 宏基站深度覆盖能力 1.链路预算 中国移动 TD-LTE 系统部署候选频段包括 D、F、E 频段。 D 频段:2570 ~ 2620MHz,TD-LT E 规模试验室外使用频段为 2575 ~ 2615MHz。 F 频段:1880 ~ 1920MHz,其中 1880 ~ 1900MHz用于TD-SCDMA覆盖,1900~1920MHz由PHS占用。 E 频段:2320 ~ 2370MHz,其中 2320 ~ 2330MHz用于 TD-SCDMA 室内覆盖,2330 ~ 2370MHz 用于TD-LTE 规模试验网室内覆盖。 根据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公式计算,1.9GHz和2.6GHz频段在直射情况下空间传播损耗相差 2.7dB;根据 COST231 传播模型公式计算,1.9GHz 和 2.6GHz 频段空间 传播损耗相差 4.6dB;因此从理论分析结果看,1.9GHz 和2.6GHz 频段空间传播损 耗差异应该在 3 ~ 4dB 左右。 采用 COST 231 模型并考虑 2dB 的穿透损耗差异,采用链路预算分析方法得到1.9GHz 和 2.6GHz 频段TD-LTE 覆盖距离以及 2.0GHz 频段的 TD-SCDMA覆盖距离如 表 1 所示。 表 1 TD-LTE链路预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