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FDDLTE深度覆盖分析及产品解决方案详解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35
关于FDD—LTE的室内覆盖的分析探讨【摘要】LTE是由3GPP主导的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标准,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 网络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高速的数据业务,它是作为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式,本文首先对TD-LTE和FDD-LTE的优缺点进行对比,进而对FDD-LTE室内覆盖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技术措施。
【关键词】LTE;覆盖;措施前言在3G时代,中国联通的WCDMA制式网络凭借着高速带宽和丰富终端可谓出尽风头,尽管信号强度问题会受到一部分用户的吐槽,但高速上网的体验还是赢得了相当多数的用户。
而在此基础上升级的4G相信也是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期待。
中国联通的FDD-LTE网络将可以达到150Mbps带宽,网络上曝光的4G 测试速度已经达到了140Mbps,是全球90%运营商的共同选择,具有网络建设成本低、网络部署灵活、频谱效率高、增值服务多、通信速度快、通信费用便宜等优势,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
除了速度的优势外,众多的LTE终端无疑也将是中国联通4G时代赢得用户的关键。
1. 4G概述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简称,LTE是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缩写,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具有100Mbps以上的数据下载能力,俗称3.9G,大家已习惯地将其称之为4G或4G LTE。
目前分FDD-LTE 与TD-LTE两大制式。
FDD-LTE移动系统与TD-LTE移动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缺点:①FDD必须使用成对的收发频率,而TD则不需要成对的频率,通信网络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信道上下行的切换点,有效地提高了系统传输不对称业务时的频谱利用率;②采用FDD模式的系统的最高移动速度可达500km/h,而采用TD模式的系统的最高移动速度只有120km/h;③采用TD模式工作的系统,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率,其电波传输的一致性使之很适于运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智能天线具有的自适应波束赋形,可有效减少多径干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分析Technology AnalysisI G I T C W 技术138DIGITCW2020.08当前,运营商LTE 网络规模已经基本实现了广覆盖的建设目标,部分场景深度覆盖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显露,造成了大量的用户投诉。
为了解决深度覆盖不足问题,各设备厂家研发了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可在不同场景中有效应用。
不同与传统设备的是,新产品、新技术具有部署快、成本低、场景适应性强等优点。
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场景下LTE 深度覆盖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1 研究的背景以及意义当前,LTE 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基本完成了基础网络广覆盖建设,部分场景对网络建设的需求仍然存在,网络覆盖不足问题也逐渐显露,例如:深度覆盖不足问题。
在科技的推动下,4G 时代各设备厂商都对新技术以及新产品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开放不同形态的小功率设备、小天线等,这些新设备在不同的场景当中如何有效应用,对投入成本进行良好的控制、强化不同场景当中LTE 深度覆盖问题,是当前运营商需要积极探讨的,以便在不同场景下完善好LTE 深度覆盖[1]。
深度覆盖主要是针对广度覆盖而提出的,其场景有室内、室外之争。
前者是建筑内的环境,如快速路的下穿隧道等。
后者是建筑环境的统称,包括建筑外的环境,如道路设施等。
城市建设的规模在不断加大,众多城市的建筑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区域内的风格多元让建筑成为城区的一大亮点。
但由于无线网的环境不断复杂,再加之对移动通信的网络建设要求极高,所以需要采用多元的优化方法,对于容易出现衰落区加以处理。
伴随着当前各大城市建设并开通了4G 网络及基站(5G 网络正在统筹和建设中),网络的副总裁区域不断增加,手机终端的客户群体越来越多,对于移动流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伴随着网络基站的开展以及覆盖的区域增加,各个设计单位以及厂家正在一起研究多种深度覆盖的解决方案,以及研发新产品,以此推进移动通信行业发展。
深度覆盖需要满足其总体原则:对工程的实施执行难度、造价不断深入分析思考,遵守“分层建设、室内室外协调发展、部署迅速、满足需求”这几项。
LTE系统深度覆盖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作者:张海峰张洁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第22期摘; ;要:文章首先对LTE系统产生覆盖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针对不同的覆盖场景提出了具体的覆盖解决方案,为优化LTE网络的性能,实现室内立体式覆盖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深度覆盖;微基站;场景优化由于LTE系统频率高,其物理特性导致传播覆盖距离受限,宏站覆盖下的部分居民小区和学校覆盖较弱,甚至存在覆盖盲点[1-2]。
目前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城市道路覆盖率RSRP(RSRP<﹣100,sinr>﹣3)达到97.63%左右,下载速率为35 M左右;LTE用户投诉因为深度覆盖引起的投诉占比约为25.25%,LTE网络道路覆盖和指标良好,但因室内深度覆盖不足产生很多投诉。
解决好这些室内深度覆盖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
1; ; 问题分析覆盖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发射功率、天线挂高、周边建筑特性、穿透损耗等都会导致损耗[1]。
LTE深度覆盖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频段产生的路径损耗LTE使用2.6 G频段、2.6 GHz的路径损耗与GSM 900 MHz的路径损耗理论相差是14 dB,如图1所示。
1.2; 宏站小区边缘存在的大范围室内弱覆盖以城区450 m站间距(对应300 m左右小区半径)为例,25~30站高小区,150~160 m 左右范围内18层左右的板楼基本满足室内覆盖要求,考虑穿透两堵墙对应35 dB穿透损耗(板楼穿透两堵墙)。
实际测试结果:站高25 m,40 W功率,天线增益16.5 dBi小型化宏站覆盖范围内150 m 内,16~18层高层板楼室外覆盖室内基本上可以满足覆盖要求。
距离基站250 m以上的100~200 m连片覆盖区域内室内覆盖达标率仅有17%左右;总体上根据理论和实测结果分析,宏站覆盖范围内50%以上的室内建筑存在深度覆盖不足风险,深度覆盖不足区域大多集中在多小区边缘的连片区域[2]。
FDD-LTE无线通信室分深度覆盖与优化方法研究摘要:随着4G时代的到来,各大网络通信运营商都在进行网络服务质量的提升,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而对FDD-TLE的室分深度覆盖进行完善,则能够更好的推进LTE网络的建设。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FDD-LTE无线通信的室分深度覆盖问题展开了分析,然后对其优化方法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FDD-LTE无线通信;室分深度覆盖;优化方法引言: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开始向着智能化、宽带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就目前来看,FDD-LET无线通信网络已经得到了广泛建设应用,但是其室分规划仍然处在初步阶段,在深度覆盖方面还急需完善。
因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该类网络系统的室分深度覆盖与优化方法展开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国内通信事业的发展。
1 FDD-LTE无线通信的室分深度覆盖1.1建网流程FDD-LTE无线通信网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网络,拥有类似的网络规划流程。
首先,需要完成室分覆盖区的现场勘查,以确定覆盖范围和区域热口密度等内容,从而进行建网策略的制定。
其次,需要完成室分容量、干扰规避和覆盖等内容的估算。
想要完成室分系统设计,还要先通过链路预算进行小区半径的确定,然后进行系统容量的估算。
在对室分覆盖进行规划时,需要根据链路传播损耗进行出信源输出功率和覆盖半径的确定,从而为天线的布放提供依据。
而通过干扰规避,则能够了解室内各种通信系统的渗透率,从而通过制定频段规划避免系统之间形成相互干扰。
再者,在进行室分建设时,需要评估综合覆盖区内的已有网络资源,然后考虑是否进行室分分布的新建。
在这一阶段,还要做好建设模式的选择[1]。
最后,需要通过仿真完成容量和覆盖的判断,以确定采取的方案能否满足室分规划要求。
此外,还要对系统的无线参数进行确定。
1.2覆盖方案就目前来看,想要实现FDD-LTE无线通信室分深度覆盖,需要使用F频段为覆盖层,并且使用D频段为容量层。
第22期2019年11月No.22November,2019由于LTE 系统频率高,其物理特性导致传播覆盖距离受限,宏站覆盖下的部分居民小区和学校覆盖较弱,甚至存在覆盖盲点[1-2]。
目前的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 ,LTE )系统城市道路覆盖率RSRP (RSRP<﹣100,sinr>﹣3)达到97.63%左右,下载速率为35 M 左右;LTE 用户投诉因为深度覆盖引起的投诉占比约为25.25%,LTE 网络道路覆盖和指标良好,但因室内深度覆盖不足产生很多投诉。
解决好这些室内深度覆盖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满意度,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网络质量。
1 问题分析覆盖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发射功率、天线挂高、周边建筑特性、穿透损耗等都会导致损耗[1]。
LTE 深度覆盖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频段产生的路径损耗LT E 使用2.6 G 频段、2.6 GH z 的路径损耗与GSM 900 MHz 的路径损耗理论相差是14 dB ,如图1所示。
图1 GSM与LTE基站半径比较1.2 宏站小区边缘存在的大范围室内弱覆盖以城区450 m 站间距(对应300 m 左右小区半径)为例,25~30站高小区,150~160 m 左右范围内18层左右的板楼基本满足室内覆盖要求,考虑穿透两堵墙对应35 dB 穿透损耗(板楼穿透两堵墙)。
实际测试结果:站高25 m ,40 W 功率,天线增益16.5 dBi小型化宏站覆盖范围内150 m 内,16~18层高层板楼室外覆盖室内基本上可以满足覆盖要求。
距离基站250 m 以上的100~200 m 连片覆盖区域内室内覆盖达标率仅有17%左右;总体上根据理论和实测结果分析,宏站覆盖范围内50%以上的室内建筑存在深度覆盖不足风险 ,深度覆盖不足区域大多集中在多小区边缘的连片区域[2]。
1.3 受建筑、地理特性影响产生的深度覆盖问题受建筑、地理特性影响产生的深度覆盖问题主要是室内大面积场所,如大型商场、地下车库、密集住宅区等,由于穿透损耗过大引起的;大面积景区、公园内受人为和环境因素限制,无法新增宏站,导致景区内室内产生深度覆盖的问题[3]。
叙述FDD—LTE高速铁路覆盖的问题【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由3G的TDMA、CDMA、WCDMA 过渡至4G通信FDD-LTE、TDD-LTE时代。
其中,FDD-LTE作为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将被大规模应用,但长期以来,高速移动场景的无线网络建设一直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难点。
通过深入分析高速铁路FDD-LTE网络覆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TE技术的高铁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希望对相关单位有所帮助。
【关键词】LTE;FDD;高速铁路;网络覆盖传统通信技术在数据信息传送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弊端因素,传输信道的带宽窄,处理运行速度慢,使之造成较大的延时效应。
而现代4G组网模式中,每秒传输数据信息的速率能够达到上百兆,避免了因延时效应造成数据信息丢失的现象。
一、LTE技术概述LTE(Long Term Evolution,UTRA长期演进)是无线通信从3G向4G演讲的重要技术,该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更短的时延、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系统容量以及改进的覆盖范围。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LTE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与LTE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两种方式,分别使用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国内习惯于将LTE TDD称为TD-LTE。
TD-LTE与LTE FDD本质上共用一套标准基础,相似度超过90%,但在业务实现的技术上有着一定差别,因此在频谱配置与利用率、速率、覆盖范围、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就有了各自的优劣。
二、FDD-LTE技术特点FDD-LTE在系统运行工作原理层面上的特点包括在传送信道内数据接收与发送的分离模式、频率段选取模式、时间调度模式以及业务支持点模式。
FDD 是频分双工传输模式,在传输信道内根据同一时隙不同频率段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
其中在信道分离模式上,是根据两个不同的频率段中对称信道在接收信息时隙上划分的,具有相同的时间间隔,但保护频段的方式采用的是隔离两个不同的传输频率,这样在传输模式上便能根据FDD的运行模式进行有效的传输。
LTE FDD网络农村广覆盖方案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LTE FDD网络在农村广覆盖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实践。
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结合技术支撑分析和成本效益评估,揭示了LTE FDD网络在农村广大区域实现全覆盖的可能性。
在对LTE FDD网络在农村覆盖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评估,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为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好的网络覆盖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LTE FDD网络、农村广覆盖、影响因素、解决方案、技术支撑、成本效益、可行性、发展趋势、总结、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薄弱的特点,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传统的2G和3G网络在农村地区存在覆盖范围有限、传输速率低、用户体验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
如何提升农村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质量,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快捷的通信服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LTE FDD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提高覆盖范围、提高传输速率、提升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被认为是农村地区移动通信网络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针对LTE FDD网络在农村广覆盖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研究,为提升农村地区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LTE FDD网络在农村广覆盖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探讨技术支撑和成本效益,从而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通信网络服务。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深入了解LTE FDD网络在农村覆盖中的挑战和机遇,为农村地区的通信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我们也希望可以为未来LTE FDD网络在农村广覆盖方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覆盖区域。
对于室外,结合宏站调整,采用滴灌进行补盲或补弱;采用光分布系统(mDAS,Multiservice Distributed Access System Solution)或一体化微站,快速部署。
对于室内,引入室内系统(D A S,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实现目标区域的深度覆盖;不具备室内分布建设条件的,采用滴灌通过室外覆盖室内方式。
高价值热域通过双路室分、室内微微基站分布系统(DRS,Distributed Radio Systems)或室内一体化微微站进行覆盖。
结合上述的建设思路,根据现阶段运营商为建设主导,重点关注小区、商务楼宇、校园、景区四类场景,下文通过实施的具体案例来进行简单分析。
2.1 小区深度覆盖方案根据小区的楼宇分布、楼层高度、结构特点、电磁波传播环境和容量需求等方面因素,将小区覆盖场景划分为高层、多层、别墅小区。
(1)高层小区解决方案◆建筑特点:楼幢高,楼层在10层以上,楼高通常大于30m;楼幢之间密度较大,建筑物阻挡严重;立体结构复杂,穿透损耗大。
◆无线环境:低层弱覆盖严重,RSRP偏低;中高层导频污染明显,SINR偏小;宏站信号仅能覆盖小区。
◆覆盖方案:主选排气管或射灯小区天面方式;天面获取困难的小区可采用电Z T E M i A N T (一种直接在馈缆上耦合的新型天线)。
(2)多层、别墅小区解决方案◆建筑特点:大型多层小区占地面积大;楼幢之间密度较大,建筑物阻挡严重;楼幢矮,楼高约20 m 左右,尖顶居多(天线难放置)。
◆无线环境:小区内部无建设宏站和天面站的可能性;小型多层小区,周边宏站覆盖可满足;大型多层小区,宏站信号无法覆盖小区中心。
◆覆盖方案:充分利用周边宏站,兼顾道路/小区;宏站欠缺,可利用外围滴灌覆盖;对小区弱覆盖楼幢采用多手段覆盖方式(缆、光分布系统(mDAS)、室外分布系统等)。
2.2 小区案例分析(1)小区天面案例图3 小区楼顶射灯天线点位布置及双路覆盖示意图小区采用天面与宏站相结合的覆盖方式,使西面高层区域覆盖速率明显增加,东北面多层区域低速率路段明显减少,中部南入口区域和多层中部区域覆盖有所改善,如表1所示。
不同场景下LTE 深度覆盖研究及解决方案作者:徐亮张扬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23期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通过近几年LTE 大投入、高强度的站点建设,逐步实现了基础网络的全覆盖,同时重点场景的业务需求愈加明显,深度覆盖欠缺问题开始凸显。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4G 时代各设备厂家均推出了很多新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各种形态的小功率设备、小天线等,如何结合不同场景利用这些新设备、新技术,在控制好投入成本的情况下,解决好不同场景的LTE 深度覆盖,不仅是当前、也是后期运营商需要面临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深度覆盖主要新型产品介绍1、宏站:AAU5240(华为)/Mini Air(爱立信)/ iMacro(中兴)是三个设备厂商推出的增强型设备,RRU 天线一体化,外观美化,利于部署。
支持垂直波束宽度可调,支持大电上倾、电下倾远程电调,灵活支持横装、竖装特性,可实现覆盖容量有效提升;2、微站:BOOKRRU(华为)/Mrru(爱立信)/PadRRU(中兴)三类新型微站,主要用于解决现网中的深度覆盖补盲问题。
该类型RRU 具有体积小、天线内/ 外置按需选择、部署灵活等特点。
可安装在抱杆上、槽钢上、角钢上、墙面上,可实现隐形站点部署;3、室分:Lampsite(华为)/ DOT(爱立信)/Q cell(中兴),是三家设备商针对传统室分场景对应的新型室分设备。
具有可演进、可升级、易部署等优势,同时支持多频多模、载波聚合、多入多出等技术。
以上三大类设备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无线情况、小区情况,合理调配设备资源,并与传统设备相结合进行协同覆盖。
三、不同场景下LTE 深度覆盖解决方案3.1 板式高层居民楼宇板式高层居民楼一般指10 层以上的楼宇,楼宇间距一般在30~80m 左右,建筑物基本为多栋平行排列,横截面宽度一般介于15~20 米之间,长度约50 米左右。
? 小区外打方案:主要是通过垂直宽波束天线进行覆盖。
包括5240 和3D-MIMO。
站点Do忙时话务量白塔张家 1.9
白塔野堂庙 2.7
建昌左庄 2.1
白塔排涝站 1.9
疏,为典型的纯农村场景,CDMA现网站点分布如图4 Array
图4 示例区域CDMA现网站点分布图
W RRU+2T8R天线的方案,全部利旧CDMA现网基站进行建设,经承重核实,4个基站铁塔上均有空余抱杆,可直接利旧。
通后对该区域进行初次D T测试,后对基站进行微调优化后进行复测,整体路测情况如表
从测试情况来看,该区域整体RSRP和SINR值均良好,下载和上传速率亦处于优良水平,整体覆盖率远高于集团考核要求,效果明显。
白塔片区LTE 2T8R
室内部分CQT测试点分布在各个村落内,测试选取了8个村庄,整体位置分布如图5所示。
CQT整体测试结果如表8所示。
试情况可以看出,村落内C Q T结果测试情况尚可,平均RSRP值为-97.6 dBm左右,平均
dB左右,下载速率近20 Mbps,上传速率
Mbps,完全满足集团目标要求。
根据DT测试结果,白塔区域整体覆盖情况较好,整体覆盖率超过98%,下载速率近49Mbps,上传速率Mbps,均处于较好水平。
根据室内测试结果,整体情况较好,可见大功率
乔梓:高级工程师,硕士,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从事技术研究、网络建设、网络规划等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光传输、接入网、无线网络及优化等。
钱宇平:助理工程师,硕士,现任职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从事技术研究、无线网络建设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杜吉友:工程师,硕士,现任职于中
司,从事技术研究、网络优化、网络规划等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