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7
杭州市可持续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社会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杭州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杭州市的可持续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
二、杭州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1. 绿色交通建设杭州市在交通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绿色发展举措。
最著名的就是推行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通常称为“共享单车”,让市民和游客可以轻松地骑行解决出行问题,大大降低了汽车使用量,减少了空气污染。
杭州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等,使城市居民更便捷地出行。
2. 生态环境保护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已然成为杭州市的重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杭州市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保护西湖及周边环境。
加大对湖泊、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推进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使杭州市成为一座拥有优美环境的宜居城市。
3. 能源和资源利用杭州市在能源和资源利用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推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工作,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力度,减少资源浪费,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4. 经济型社会建设杭州市在经济型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注重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而且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杭州市还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弱势裙体,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三、杭州市可持续发展经验对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1. 交通建设方面的借鉴意义杭州市在交通建设方面推行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并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这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其他城市可以借鉴杭州的经验,在城市内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减少汽车使用量,减少空气污染。
杭州的交通出行有哪些便捷方式杭州,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城市,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
公共交通是杭州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要说的就是地铁。
杭州地铁网络不断扩展,如今已经有多条线路在运营,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区域。
地铁的准时、快速和舒适,让它成为很多上班族和市民出行的首选。
无论是前往市中心的商业区,还是前往城市边缘的新兴区域,地铁都能迅速而稳定地将您送达目的地。
而且,地铁站内的指示清晰,换乘也较为方便,大大提高了出行的效率。
公交车也是杭州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的公交车线路众多,几乎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一些公交线路还采用了新能源车辆,不仅环保,而且行驶平稳、噪音低。
公交车的票价相对较为实惠,对于短距离出行或者不赶时间的市民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杭州还有快速公交(BRT)线路,这些线路通常拥有专用车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通拥堵,提高行驶速度。
除了地铁和公交,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备受赞誉。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刷卡或者手机扫码的方式轻松租用自行车。
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既能欣赏风景,又能锻炼身体,还能避免交通拥堵,实在是一举多得。
而且,杭州还在不断优化公共自行车的服务,增加租赁点的数量,提高车辆的维护水平,让市民和游客用得更加舒心。
对于那些喜欢自由出行的人来说,打车或者使用网约车也是很方便的选择。
杭州的出租车数量充足,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司机们大多热情友好,能够为乘客提供良好的服务。
而网约车则更加灵活便捷,只需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预约到车辆,并且可以实时查看车辆的位置和到达时间。
如果您有自己的私家车,那么杭州的道路建设也为您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城市的主干道宽敞平坦,交通标识清晰明确。
同时,杭州还建设了大量的高架桥和隧道,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
不过,在高峰时段,道路上的车辆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出行前最好提前规划好路线,避开拥堵路段。
城市建筑环境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摘要:近年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凭借其环保、健康、经济的优点,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本文介绍了城市建筑环境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关系,探讨了促进我国发展步行、自行车交通的策略,以期为步行、自行车交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步行、自行车、建筑环境、城市规划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alking and bicycle transport with its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by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to the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city walk, bike traffic relationship, discusses the promoting china’s development, bicycle transport strategy on foot, in order to walk, bike traff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keywords: walk, bike, building environment, urban planning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项目资助: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城市交通问题”专项招标重点项目(2011sczx02)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y201120806)作者简介:温煦: (1982-),男,江西人,博士,浙江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快速发展。
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和过度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并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市民的生活质量[1]。
三.国内外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现状1.国外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现状在欧洲,自行车常用于娱乐、健身、购物、短距离出行、供外地游客旅游及与大容量公共交通接驳等。
巴黎实施公共交通系统(PBS),首批投放l万多辆自行车,设立750个租车站,至2007年底已有2.06万辆自行车散布在全市1 450个租车站,这意味着几乎每200 111就有一个联网租车站,使用者可方便地租赁,使用完毕在任一联网租车站都可归还;哥本哈根市中心约有150处专为免费自行车设置的存车处,将20克朗硬币放进车链上的孔眼内便可使用,用完锁于任一存车处即可取出硬币;在美国,波特兰市现已创立起一套包括工程、教育、鼓励、制度强化等措施在内的自行车综合发展策略,在全市范围内构建无缝连接的自行车道路网,有1/4以上的城市主干道开辟了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系统与城市轻轨和公交体系完全接合;所有的公共建筑、交通枢纽和大部分办公场所均设有自行车专用车位。
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建成了相当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对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2.国内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现状目前北京、上海、杭州、郑州、济南、武汉、常州、三亚等八个城市正在兴建或筹建自行车交通系统。
在北京。
地铁站正在配套建设自行车停车场,北京I、2线地铁El已经开设了专人看守的收费自行车停放处,城铁13号线也设立了8处存放点。
2008年9月,上海市政规划院出台了首个区级“非机动车交通网络规划研究”,虹口区被列为申城首个非机动车网试点,上海浦东的上钢街道、三林街道、张江街道、陆家嘴街道等社区将作为新区首批试点,实行自行车免费租赁、异地借还。
按规划,到2010年,上海市将有1 500个专用的租车网点,投入自行车近6万辆。
规划还确定,上海将建成自行车廊道25条(13纵12横),自行车廊道基本和主要干道平行,构成中心城区非机动车网络骨架,进而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另外,武汉市也宣布将试点投放免费单车,破解“最后1 km交通”难题;海南省三亚市已经建成“出行宝”绿色自行车骑行网络试点,在项目运营初期,每小时租车的费用仅为1元钱,一天的租车费用也仅为10元,在一个网点租车,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点归还车辆。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杭政办〔2017〕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促进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以下简称互联网自行车)规范有序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7〕109号)、《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及“规范、引导、市场化运作”和“政府管平台、平台管用户”的原则,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合理配置城市公共资源,促进互联网自行车和公共自行车融合发展,打造安全、有序、便民的绿色出行体系,促进杭州“世界名城”建设。
二、主体定位本意见所称互联网自行车经营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使用符合条件的自行车,通过商业租赁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属于市场经营行为。
本意见所称互联网自行车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是指构建网络服务平台,从事自行车租赁经营服务的企业法人。
经营者是互联网自行车的投放主体和经营管理主体,应当依法承担主体责任,遵守城市公共秩序。
三、基本原则坚持服务为本、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属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原则,促进互联网自行车规范发展。
四、经营准备(一)在我市从事互联网自行车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
杭州市水上巴士交通规划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1T16:07:49.14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月7期作者:汪伟涛[导读] 2004年, 杭州成为国内首个开通水上巴士交通的城市。
汪伟涛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 310007摘要:2004年, 杭州成为国内首个开通水上巴士交通的城市。
开通至今,杭州随着经济水平和文化影响力日益提升,面临着交通拥堵等压力。
一方面,水上巴士为杭州交通问题缓解和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它也面临着乘客规模小、效益不佳等制约发展的问题。
本文基于调研实际情况,结合一般公共交通规划设计方式,形成了杭州水上巴士交通规划方法体系和设计方案。
关键词:水上巴士;发展模式;出行需求;交通规划2003年7月,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使运河成为水清可游、景美可赏、岸绿可憩、文润可品的绿色生态带和旅游景观带”的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目标。
2004年4月,市交通局提出了开通“京杭运河杭州段‘水上巴士’”,构建便捷畅通的运河交通网构想,充分发挥运河航运功能。
2019年1月,习总书记做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指示。
中办发[2019]10号《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推进运河与周边水网贯通及旅游通航。
浙江省提出了全面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其中运河文化带是建设“七带一区”重点之一,目标全域景区化。
杭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大城北地区做好“北建”和“中塑”两篇文章。
1国内外现状研究1.1国外现状研究2000以来,各国建立了“水上巴士”系统,如意大利是最早开通水上巴士的欧洲国家。
1997年英国伦敦市政府制定了“泰晤士河2000发展倡议(Thames 2000 Initiative)”[1]。
法国、泰国、日本等城市各自开发了水上交通体系。
1.2国内现状研究2004年,运河水上巴士在杭州正式开通。
共享单车出行特性与出行行为分析冉林娜;李枫【摘要】出行行为研究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交通建设、管理与控制的政策措施.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出行,但由于发展过快、缺乏科学的交通规划措施,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因此,研究城市共享单车出行行为很有必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出行者进行调查并得到621条有效数据.基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居民选择共享单车与否的影响因素,并从不同因素出发分析了共享单车出行特性.建立了是否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二项Logit 模型,借助SPSS软件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女性较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越倾向于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其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显著.模型中月收入变量被剔除,表明月收入高低对居民是否选择共享单车没有显著影响.%Studies of travel behaviors helps to formulate more effective policy measures for traffic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 control.Bike-sharing is developing as a new green travel mode,which facilitates travel of people.However,due to its rapid development and lack of traffic planning,there are problems occur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ravel behavior of bike-sharing.A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conducted and 621 valid data is collected.Based on the data,factors influencing people using bike-sharing are obtained,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ravel are analyzed.A binary Logit model is developed and SPSS is used for computation.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arison,women,young people,and people with a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are more inclined to use bike-sharing.Among thesefactors,the level of educa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one.Besides,monthly income is removed from the variables in the model,which indicates thatthis factor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bike-sharing.【期刊名称】《交通信息与安全》【年(卷),期】2017(035)006【总页数】9页(P93-100,114)【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共享单车;出行选择行为;Logit模型【作者】冉林娜;李枫【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8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210 引言暨网约车后,我国大中小城市间出现了一种共享经济新业态,即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作者: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7年第06期(一)素材讲析[事件概要]首批300辆公共自行车亮相唐岛湾海滨公园沿岸,标志着黄岛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正式启用。
3日起,市民交纳200元押金(可返还)并预交100元租车费用后便可办卡,一小时内免费骑行。
近年来,随着黄岛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拥诸、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同时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各景区难以串联等问题给游客和市民带来诸多不便。
为方便游客游览和百姓出行,黄岛区从去年便开始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首批试点在唐岛湾公园南北两岸周围,以满足交通为主,兼顾健身、休闲。
[深层解读]1.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最近,一张手机截图蹿红网络。
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整个屏幕,真的是“一图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
而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
2.2008年5月1日,全国首个公共自行车项目——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投入试运行,代表着中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启航。
随着太原、兰州、呼和浩特、武汉、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建成公共自行车项目,全国目前已有420多个城市和区域建设了公共自行车项目,公共自行車站点数达到5万多个,公共自行车达120多万辆,日均租用人次达500多万,公共自行车服务为民众出行带来巨大便利。
刚刚签署的《杭州宣言》格外引人注意。
它提到,行业将“持续为市民群众提供绿色交通出行服务,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按公共服务定位进行构划的,在国内尚无先例,与国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有所不同。
一、推行公共自行车的原因 1、交通拥堵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私家车也越来越多,而我们国家的城市还难以适应出行汽车化的新形势因此造成拥堵。北京连续大规模的创纪录的交通拥堵,使首都变成了“首堵”,而北京的交通拥堵只是中国城市交通的一个缩影。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667个大中城市当中,约有2/3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 2、机动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时候,同样潜藏着一些危害。比如城市交通事故,机动车尾气污染,还有机动车噪声污染等。 3、另外,石油资源的紧缺和油价的不断攀升自然给我们车主增加不少压力,成本不断增加,我们要怎么办?巨大的问号困扰每一个人。 4、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提高能源使用率、改变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许多先进国家早已致力于发展自行车替代高能耗、高排放的交通工具。 在国内,杭州是第一个把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城市,以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公交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目前,北京、上海、济南、郑州、武汉、无锡、佛山等大中城市也已陆续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因此推广公共自行车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时代的需求。 二、推广公共自行车试行的意义 1、免费租用的公益服务是打造民生政府的重大举措 自行车租用实行一小时之内免费,这种公益性服务覆盖整个城区,惠及家家户户,是打造民生政府的重大举措。同时,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必将催生一批公益性岗位,对于促进下岗人员再就业,解决残疾人退出叭叭车非法营运后的生计问题,又多了一条途径。 2、便利廉价的出行条件对市民有利 公车改革起起伏伏,其中出行难、出行贵是公车改革的阻力之一。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出行不方便的问题,尤其是免费自行车一旦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出行方式,公车改革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小,从而有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改革。 3、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内在目标。单车出行还可节约能源、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生态效应明显。 4、骑自行车既是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关于公布杭州市2017年中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成果评比结果的通知
杭州教研(2017)第152号
各区、县(市)教育局(社发局)教研室,
市区高中:
2017年杭州市中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复评审核工作已经结束。
共评出高中组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5项,;初中组一等奖14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4项,;小学组一等奖22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7项。
其中获一等奖成果的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附件: 1.2017年杭州市中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获奖名单
2.2017年杭州市中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获奖名单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2017年6月26日
附件1:
2017年杭州市中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获奖名单
高中组
初中组
小学组
附件2
2017年中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获奖名单。
浅谈杭州交通拥堵成因和对策概要:城市交通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体系,伴随城市发展不断变化,由于其和城市特性直接相关,国内城市在处理城市问题时很难直接照搬欧美城市的经验。
杭州作为一个典型的国内城市,要处理好交通拥堵,需要重视固有结构问题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管理等综合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效。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促使小汽车快速普及。
截止2012年底,杭州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226.7万辆,并且以月均2万辆的增幅增长,给杭州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受市区道路资源、停车资源供应限制,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不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城市交通拥堵十分普遍,已成为困扰城市健康发展和影响市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
缓解交通问题刻不容缓。
一、杭州城市交通与发达城市的对比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通病,国内外很多发达城市都经历过了这个过程,通过持续的改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為我国城市学习的典范。
为了找到杭州城市交通的症结所在,并从中找到适合杭州的治堵之策,本文就城市规模,交通基础状况,公共交通发展程度等方面与香港、巴黎、伦敦等城市进行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重要的是依靠公共交通,绝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都在70%以上。
对于小汽车的态度,并非依靠限制小汽车数量才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香港和新加坡受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影响和政策的综合效果,能有效控制住机动车数量,但东京、伦敦等城市都拥有600多万辆的机动车,是杭州机动车数量的3倍,仍能维持较好的城市交通状况。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城市机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有通过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才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基本出路。
二、杭州城市交通问题症结分析从杭州的情况看,结构性问题是交通拥堵产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结构和居民出行结构的不合理三个方面。
1、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三面云山一面城”是杭州老城的真实写照,杭州城市化以老城区为核心开展,发展至今,城市单中心现象非常明显。
绿色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绿色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旨在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交通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本文将对绿色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实施进行深入研究。
一、绿色交通系统的内涵与特点绿色交通系统是指采用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的交通方式,以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其特点包括:1、环境友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从而降低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资源节约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设施的利用率等措施,节约土地、能源等资源。
3、高效便捷利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4、公平性保障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交通机会。
二、绿色交通系统规划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交通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实现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原则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吸引力,引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3、慢行交通优先原则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创造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鼓励人们采用自行车和步行方式出行。
4、智能化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智能公交等智能化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5、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城市的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制定适合本地的绿色交通规划方案。
三、绿色交通系统规划的内容1、交通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和预测,了解居民的出行需求、出行方式和出行分布,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2、交通网络规划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网络、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等的规划。
合理规划道路等级和功能,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确保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交通设施规划规划建设停车场、公交换乘枢纽、自行车停放设施等交通设施,满足人们的停车和换乘需求。
1 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2008年,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受到广大市民以及游客的青睐。而本文则是通过对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营运情况的调研,阐述并分析在杭州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满意度以及在营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对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杭州 公共自行车 发展现状 建议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居民出行量逐年递增。虽然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加大了投资力度,但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资源的需求,城市交通压力也因而越来越大,以至于出现“行路难、停车难”的城市交通“两难”问题。 2008 年3 月,杭州市委、市政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决定在国内率先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并将其纳入杭州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中,为绿色出行提供新的载体。 2
杭州公共自行车营运现状 2008年5月1日,为了解决交通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的领域。公共自行车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市民及游客的青睐,自行车的租用量也不断上升。 1. 杭州公共自行车租用状况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在全市投入5万辆公共自行车;一共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2000个,平均每200-300米设立一个租车点;遍布杭州六个城区。以2010年5月份为例,杭州六大城区平均日租用量达到25.4万人次;平均每天每辆车被租用5次;最多一天平均每辆车被租用6.4次;目前最多日租出总量为32.19万人次(2010年6月2日)。 2. 杭州公共自行车调配与后台服务 据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共自行车经过三次后台的系统的升级,租赁方式不断得到完善。第一次升级,使得租还车方式有了改进,从最初的外挂POS机上租还车改进为可以从每个锁止器上租车以及还车,增强了租车和还车的便捷性;第二次升级,使得格蕾租车还车信息上传更加及时,解决了租车区非法认证码问题,有利于及时对车辆进行调配;第三次升级后,租用者未还到位的车辆可由后面的租用者用其卡还到系统内,减少了用户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必要费用损失,也大大降低了车辆的流失。下一步的改进方向,是“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开发推广,可查询最近租车点的空余车辆数量。 目前,由于杭州各个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租借率不一样,同一个区域内各个租赁服务点的租借情况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经常会出现某县租赁点锁车桩或爆满、或清空,使得市民经常遇到或还不进车、或租不到车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公司在各个区域安装“锁止器空满未”报警系统,并结合各个服务点的监控进行科学合理调度。在营业结束以后,通过调运车进行调配。
公共自行车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
1. 租赁过程中遭遇的问题 通过发问卷与实地调查,可知,众多受访者以及其他游客表示在租赁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主要显示在5大方面:1)有时候在换乘点根本就无车可借;2)有些网点很难还车,甚至有些根本就还不进车;3)高峰时期,特别是在上下班时期借不到车;4)有些网点自行车损坏眼中;5)公共自行车公交服务公司其服务热线经常不能打通。 2. 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 公共自行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的鼓掌一般包含一下几个方面:1)自行车车胎没有气;2)自行车车链脱落;3)自行车车座椅损坏眼中;4)还有其他一些小毛病,如刹车失灵,车锁坏掉。 3. 服务热线相应与问题有效处理方面 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规模的扩大,使公交热线的咨询服务压力陡增,综合受理量已从初期的日均600人次,提升到现在的日均2300余人次,市民热线打不进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数据显示:在拨打过服务热线的受访者中,有近60%的受访者有打不通热线的经历;15%的受访者虽打通了电话但未能得到服务响应;仅有25%的受访者接通热线,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4. 租赁手续办理点少且程序繁琐 大部分受访的民众表示,自己在租还车的过程发现,公共自行车的租赁办理点明显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办理点过少,对于大家正常的租还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也有不少民众表示在办理租赁的过程中办理程序显得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公共自行车共同服务公司其所收取的押金数额过多,也不符合常理,万一丢失租借卡损失较为严重。 5. 服务点设置少且分布不均 因为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点分为24小时和非24小时,这对于城市中生活的有些人来说。非24小时的租赁点对于其正常的租还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皆表示24小时的服务点过少,应该适时增加,方便民众的出行。另外,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点由于在各个主城区之间分布情况不一样,在某些区域,网点的分布不均匀,而且有些网点的间距设置也不合理,有些过于密集,有些则相隔太远距离。
优化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议 4
1. 优化整体服务水平 1)公共自行车服务人员配置。很多受访者建议单个网点需配置维修与服务人员1名,5 个网点配置维修与服务人员各1 名。数据较为集中的显示了市民与游客对加强服务网点的维修与服务力量的要求,如能以5个站点进行维修与服务人员的配置,将有助于提高公共自行车保养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PBS 系统的服务响应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2)配置公共自行车自助式维修工具。大多数市民认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要配置打气筒,以方便市民自助解决车胎没气故障,无需等待维修人员,这将极大增加公共自行车的周转与使用频率。 3)延长公共自行车网点的服务时间。本次调研发现很多市民抱怨公共自行车服务时间结束得太早。随着杭州市民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建议增加24 小时租、还车点,延长服务时间,尤其是在主要街道、中心城区、人流集中处;在早晚租车或还车高峰时,每个租车点要有管理人员值班。 4)为来杭游客提供更便捷的租赁服务。外地游客可凭身份证和押金(由经营部门规定)在酒店、超市、书报亭等服务点办理,并实现所有服务点的“通租通还”,可尝试推出国际上流行的自行车包周、包旬、包月这类的“贴心”服务,或可为来杭旅游团队设计自行车游览专线等,推动“绿色旅行”。 2. 优化运营管理 1)增加带亲子座的公共自行车配置。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希望有更多的带亲子座的公共自行车,建议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可考虑增加15%~20%比例的亲子座公共自行车以满足市民需求。 2)以服务项目强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管理。加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管理可以运作多种型的服务项目,比如说开设便民服务点,开设便利店,或者开设报刊亭。对于公共自行车较为密集的站点可考虑不同的便利店与便民服务点,配套城市服务,解决就业需求。 3)加强公共自行车官方网站建设和管理。杭州公共自行车官方网站与服务系统始于同一建设期,网友反映,网站内容的更新、意见处理、管理与维护均有待加强,网站建设与管理中特别应注意加强:一是目标明确、定位正确;二 5
是主题鲜明、富有特色;三是版式编排布局要合理;四是色彩和谐重点突出;五是形式内容要和谐统一;六是加强网络互动与创建英文版本。 4)加强对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当前公共自行车可以使用市民卡进行租赁,而个人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造成用户的恐惧与不安。因此,需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防止个人信息泄密。 3. 优化经营模式 1)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商业化。杭州公共自行车有2 000 个服务点遍布杭州各个角落。这些密集的服务点,既可很好地服务于系统的正常运营,同时蕴藏着无限商机。受访者认为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多元经营与商业化将很好地消化项目前期投入的回报率,也能更好地为市民与外地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 2)探索公共自行车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武汉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运作上,实行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公益服务市场化的“政企共建”原则。“武汉模式”主要是政府在企业的依托下发展公共事业,没有将公共事业完全交给市场,又发挥了市场的灵活性,将有限的资金利益最大化,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3)公共自行车车体广告与服务点广告经营。因此,研究与引导广告资源融入PBS项目,将促进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有效实现杭州市政府“不花纳税人一分钱”的承诺。
公共自行车应体现“公共性”使用功能 杭州公共自行车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和特殊的适用人群,加之高频率地使用,势必造成一定量的损耗。这些损耗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以及认为因素外,还有一方面在于杭州公共自行车功能结构上的设计难以很好地体现“公共性”设计原则。 现今杭州道路上所投放的公共自行车车型为普通车型,在结构和功能设计上与“普通家用自行车”并无区别。但此时自行车的使用对象已发生了改变,由个人变成了大众群体,而自行车仍旧没有改变。这些“普通家用自行车”的功能零部件难以承受高频率和大流量人群使用,导致出现各种问题,或零部件加速老化、 6
脱落,或断裂、遗失,使用寿命急剧缩短。因此,杭州公共自行车零部件损耗现象眼中,维修、更换零部件频繁等并不仅仅由于用户造成,而是也存在公共自行车设计上的问题,即其没能突出“公共性”原则进行功能与结构合理设计。 公共自行车存在的根本就是“大众使用”。作为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性”应该是其遵循的首要设计原则。它包括自行车的结构合理、简洁,功能符合大众群体使用的需求;系统租赁服务的便捷性,用户骑乘使用的便捷性与舒适性,维修过程的简单、方便性;零部件结实、耐用,选择的材料能适应户外多变的气候等要求;甚至色彩、造型都要满足“公共使用”的需要。要让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更好地符合大众群体的需求,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 体现全方位价值
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投入运用以来,取得的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和缓解城市交通两难问题”的初衷,在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创导绿色出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以及提高市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果。 首先,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公共自行车交通融入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出行线路在车站设置时,有一定的标准要求,既要考虑到站点的人流量,又要考虑到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距离等各类情况,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了“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力度也在加大,因此也存在因城市建设原因使有些道路的交通受到影响,机动车辆不能正常通行,公交线路需要进行调整,也因此加大了“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其次,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日显增大,交通“两难”问题也成为各个城市面临的难题。只有通过优先发展公交,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从而根本解决城市交通“两难”。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立足服务对象,通过技术创新,不但自身已成为城市大公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来最大限度地降低租用者出行成本,并把公共自行车租用优惠条件与公交出行相联系,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来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对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