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硬度试验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硬度试验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硬度试验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硬度试验

机械工程材料

实验一硬度实验

【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硬度概念的理解。

2.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计的构造和作用原理。

3.熟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验设备及材料】

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读数显微镜、试样(钢、铸铁或有色金属)一组。

【实验原理】

硬度计的原理是:将一定直径球体压入试样表面,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用试验力压出一压痕表面面积计算硬度。

1.布氏硬度(HB)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布氏硬度计适用于铸铁等晶粒粗大的金属材料的测定。

2.洛氏硬度(HR)当HB大于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

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硬度标尺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HRB:是采用100kg 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钢等)。

一、布氏硬度实验

【布氏硬度计】

THBS-3000DA采用电子自动加荷,计算机软件编程,高倍率光学测量,采用自动数字式编码器直接测量,测试结果LCD显示。

图1 THBS-3000DA型布氏硬度试验机

【试样的技术条件】

1.试样的试验面,应制成光滑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试验面应能保证压痕直径能精确测量,试样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不应大于0.8μm。

2.在试样制备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受热及冷加工对试样表面硬度的影响。

3.布氏硬度试样厚度至少应为压痕深度的l0倍。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压头装在轴孔内,旋转压头紧定螺钉,先暂时将压头轻压在轴心扁平处。

2.将试样和工作台的台面揩擦干净,将试样稳固地放在工作台上,然后转动旋轮缓慢上升工作台,并使压头与试样接触,旋紧固定螺钉,转动旋轮,使压头与试块脱离,压头安装完成。

3.打开电源,显示初始界面,按照表1选择钢球直径,0.102F/D2和试验力,保荷时间设为15秒。

4.准备就绪后施加载荷将钢球压入试样。当试验力接近自动加荷值时,仪器发出“嘟”声,此时停止旋动旋轮,同时仪器进入自动加荷状态,显示屏右边显示向下的箭头表示正在加载,运行达到所选力值时,试验力保持时间开始,箭头变成横线同时保荷时间开始倒计时,待保荷时间结束进入卸荷状态,显示屏显示向上箭头,自动卸荷,卸荷结束,显示屏上箭头消失,杠杆回到起始位置。一次试验结束。

5.转动转盘将光源的位置处于正前方,缓慢转动旋轮,同时从目镜中观察压痕的成像。

6、把物镜转到中央。旋转眼罩,直至目镜内的两条细线都非常清晰。

7、观察目镜内的像质。用手轮进行对焦,直至压痕的像非常清晰。

8、测微目镜归零:旋转测量旋轮,使左、右两侧细线无限接近,中间仅留一条极微细微弱的光线,按使D1、D2值置零。然后旋转测量旋轮把右侧细线右移,将两条细线分开。

9、测量:向左移动测微目镜的细线定位鼓轮,使左边的线刚好卡在压痕直径左端并与之垂直相切,此操作使两根线一起移动。旋转测量旋轮,使右边细线刚好卡住压痕直径右端。按一下测量目镜上的输入键,LCD屏幕显示D1的值,并自动转到D2 ,要求输入D2值。将测微目镜旋转90度,观察目镜内的像,此时细线应与压痕另一条直径垂直。旋转细线定位旋轮,使之刚好卡住压痕的上端与压痕相切,此操作同时移动两根线。旋转测量旋轮,使下部细线刚好卡住压痕的下端与压痕相切。按一下测微目镜上的输入键输入D2的值,系统自动进行硬度计算,此时硬度值一栏显示测试结果。

10、按键进行硬度测试结果的打印。

表一

【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压痕平均直径d应在0.25D~0.6D之间,否则无效,应换用其他载荷做实验。

2.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不应小于压痕平均直径的2.5倍,两相邻压痕中心距离不应小于压痕平均直径的4倍,布氏硬度小于35时,上述距离应分别为压痕平均直径的3倍和6倍。

二、洛氏硬度实验

【洛氏硬度计】

THRS-150D数显洛氏硬度计采用单片机控制技术,数码管显示,内置打印机,试验力的施加、卸除、硬度值直接显示自动化运行。

图2 THRS-150D型洛氏硬度试验机

【实验操作步骤】

表一:洛氏硬度标尺、压头、试验力及应用范围表

1.被测试件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带有污物、氧化皮、凹痕及显著加工痕迹,试件的支承面和试台应清洁,保持良好密合,试件的厚度约大于10倍压痕深度。

2.根据试样形状和大小,选择适宜工作台,将试样平稳地放在工作台上。

3.面板简介:HR为硬度单位。

A标尺对应试验力588N,B标尺对应试验力980N,C标尺对应试验力1471N。

over键表示预先选定的硬度测试次数完成后,指示灯点亮,此时可打印记录或可按H键显示硬度平均值。

SETUP标尺选择键。

NO测试次数键,按该键,保荷时间显示窗口变为硬度测试次数预选窗口,增减按TIME+、TIME-键,测试次数预选少于20次,且每次测试第一点不记录,不打印。

L.D硬度计出厂前调试键,用户不用此键。

H硬度测试平均值键,只有当over键亮时,才能按此键求硬度平均值。

RESET复位键。删除储存的所有数据。

CLR清零键,消除当前输入的错误,保留以前数据。

TIME+,TIME-保荷时间加减键。

PRINT打印键。

4.接通电源,启动开关,面板显示C标尺,保荷时间为5秒(测试次数为5次),指示灯点亮。

5.根据试件技术要求按下选择标尺(表一)。

6.顺时针方向旋转手轮,确定总试验力。

7、按键选择保荷时间。

8、按键,再按键选择操作次数。

9、将压头安装在测杆孔中,贴紧支承面,把压头紧固螺钉略为拧紧,将试件放在试台上。

10、顺时针旋转旋轮,压头与试件接触时,缓慢平稳上升丝杆,直至显示窗口显示295~305之间,硬度计开始加荷-保荷-卸荷,自动完成测试过程。

注意:如果显示数值超过305,机器发出“嘀”声报警。这时,下降丝杆,试件移动测试位置,重新进行测试。

11、按键打印试验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试样两相邻压痕中心距离或任一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一般不小于3mm,在特殊情况下,这个距离可以减小,但不应小于直径的3倍。

2.为了获得较准确的硬度值,在每个试样上的试验点数应不小于三点(第一点不记),取三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硬度值。对于大批试样的检验,点数可以适当减少。

3.被测试样的厚度应大于压痕残余深度的十倍,试样表面应光洁平整,不得有氧化皮,裂缝及其他污物沾染。

4.要记住手轮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时工作台上升,反之下降。特别在试验快结束时,需下降工作台卸除初载荷,取下试样或调换试样位置的时候,手轮不得转错方向,否则,手轮转错,使工作台上升,就容易顶坏压头。

【实验报告】

根据选用的实验规范和记录数据填写下表

1.布氏硬度项

2.洛氏硬度

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条件、实现步骤、结果的内涵等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任务和条件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试验内容】 Excel和SPSS中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 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各种统计图。计算描述统计量,选择适合的描述统计量反映统计数据的集中和离中趋势。 2、SPSS的参数检验,包括单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配对样本的T检验。 3、SPSS的方差分析。 4、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Excel及SPSS中相关系数的计算、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各种检验指标的给出、线性拟合图的制作等问题。 【实验要求】 1、按学校要求的试验报告格式打印。 2、用WORD文档输出,宋体,5号。 实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实验介绍 统计分析工作是以通过实验或调查收集到数据为起点的,有了统计数据之后,首先要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地整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我们如何能知道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它们有哪些特点呢,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要

先粗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点,考虑到数据的代表值,数据的分散程度以及数据的分布形态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呈现。方法之一就是统计分组,即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所得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或分类。统计分组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编制数据次数分布,它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数据分组或分类;通常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即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面对数据可以通过基本的统计量来刻画数值结果,而通过次数分布表或次数分布图来直观地了解这些信息。 1.2 实验目的 分别掌握SPSS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显示,并利用描述统计分析的功能,能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平均数等集中趋势指标和方差等变异指标;并能绘制统计图表。 1.3 实验内容 1) 使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显示及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1) 描述统计 (2) 频次分析 2) 使用SPSS进行描述统计 (1) 描述统计 (2) 频次分析 1.4 实验准备 电脑、SPSS 11.0 1数据分析工具。 实验1:

肖氏硬度计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CL06Z Y-2017

肖氏硬度计 作业指导书 辽宁众呈检测有限公司 20 17年7月1日

一、概述 本装置标准器:标准布氏硬度块,硬度范围分别为(95± 4)HSD (60 ±4)HSD (30±4)HSD由上一级校准机构校准,周期为1年。 二、使用环境要求 本装置工作环境温度:(10?35)C,相对湿度:w 80%周围环境清 洁、无振动、无强烈磁场及无腐蚀性介质。 三、操作程序 3.1操作步骤 3.1.1检定前,先在标准肖氏硬度块上测试2点,使硬度计各部分处 于工作状态。C型硬度计用压紧机构把硬度块压紧在试验台上,用D标尺的标准肖氏硬度块检定。在硬度块的工作面上均匀分布测定5点,5点算术平均值与标准硬度块硬度值之差,即为硬度计的示值误差。 3.2安全注意事项 3.2.1两个相邻冲击点压痕中心距离不小于2mm压痕中心至硬度块 块的边缘距离不小于7mm 3.2.2校准表盘指针指示或光栅数字显示的D型硬度计时,释放冲头鼓轮的转动时间为1s,复位应缓慢平稳。 四、维护与保养 4.1硬度块的日常维护以清洁为主,妥善保管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并防

止受到碰撞、挤压而损坏或影响其准确度 4.2硬度块在较长时间内不用时,其表面应涂油保护并包好,防止锈蚀。 一、概述 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本计量标准测量一稳定被测对象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为保证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 测量,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重复性测量。 、方式 本套计量标准装置的测量重复性是用观测值的实验标准差sy来表示。 三、方法 每年至少一次进行重复性测量。选取一稳定被测量,在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等精度重复测量10次,计算实验标准差sy。 \~~(^~~ sy 祁―肓厂 四、结果处理 所得到的测量重复性结果应不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测得的重复性,则重复性符合要求;如果测得的重复性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测得的重复性,则应当依据新测得的重复性重新进行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评定,如果仍满足开展的校准项目要求,则重复性试验符合要求,并可以将新测得的重复性作为下次重复性试验是否合格的判定依据;如果评定结果 不满足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的要求,则重复性试验不符合要求。 五、本装置重复性实验数据

硬度检验作业指导书制度范本格式

1目的 为使硬度检测的操作有所依循,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范围 凡本公司需做硬度检验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3.1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和标准根据客户要求定。 3.2操作程序 3.2.1试样的制备 取样-研磨 3.3布氏硬度计TH600 操作步骤 3.3.1检查电源是否开启,压头、测量平台是否松动。将测铸件放置测量平台,转动丝杠,轻柔的接触压头,继续升起丝杠,直至手盘有打滑现象结束。 3.3.2在硬度计面板上设置保持实验力的时间,(8~~12秒),按下开始按钮,测量开始。面板上出现“电源”“加载”“保持”“卸载”指示灯,当卸载灯消失时,转下丝杠测量结束。 3.3.3转下丝杠,取下铸件,将工件放在20倍读数显微镜下观察压痕直径,根据硬度值换算表记录原始数据,存档,继续查表,查得最终硬度值。 3.3.4布氏硬度计TH600保养与维修 3.3. 4.1工件接触压头时一定要轻,防止压头损坏。 3.3. 4.2长时间不使用硬度计,要在测量平台上涂抹防锈油。 3.3. 4.3定期用布氏硬度块校准硬度计,误差范围超过规定仪器规定误差,需要重新更换压头。 3.3. 4.4硬度块打满硬度,需要重新更换。硬度块反面不允许测量。 3.4洛氏硬度计TH500操作步骤 3.4.1根据材质选择需要的硬度值和压头。(HRA 60kg、HRB 100kg 、HRC 150kg),。 3.4.2检查压头、测量平台是否松动。将测工件放置测量平台,转动丝杠,轻柔的接触压头,继续升起丝杠。 3.4.3接触铸件后,继续升丝杠,大指针逆时针旋转,直至小指针转至小红点处,将大指针对准零点,加载8秒钟,卸载、读数、转下丝杠。HRA、HRC 读表盘外圈黑体 字;HRB 读表盘内红体字。

统计学实验实习指导书(新版)

10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10.1 用Excel搜集与整理数据 10.1.1 用Excel搜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性环节,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以抽样调查最有代表性。在抽样调查中,为保证抽样的随机性,需要取得随机数字,所以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下如何用Excel生成随机数字并进行抽样的方法。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Excel进行实习前,电脑中的Excel需要完全安装,所以部分同学电脑中的office软件需要重新安装,否则实习无法正常进行。本书中例题全部用Excel2007完成。 使用Excel进行抽样,首先要对各个总体单位进行编号,编号可以按随机原则,也可以按有关标志或无关标志,具体可参见本书有关抽样的章节,编号后,将编号输入工作表。 【例10-1】我们假定统计总体有200个总体单位,总体单位的编号从1到200,输入工作表后如图10-1所示: 图10-1 总体各单位编号表 各总体单位的编号输入完成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选择数据分析选项(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2003,单击工具菜单,若无数据分析选项,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加载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工具库,便可出现数据分

析选项;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2007,点击左上角Office标志图标,Excel选项,加载项,在下面的管理下拉列表中选择“Excel加载项”,转到,勾选“分析工具库”,确定。),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从中选择抽样。如图10-2所示。 图10-2数据分析对话框 第二步:单击抽样选项,确定后弹出抽样对话框。如图10-3: 图10-3 抽样对话框 第三步:在输入区域框中输入总体单位编号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在本例是$A$1:$J$20,系统将从A列开始抽取样本,然后按顺序抽取B列至J列。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为标志项(横行标题或纵列标题),可单击标志复选框。 第四步:选择“随机模式”,样本数为10。 在抽样方法项下,有周期和随机两种抽样模式。 “周期”模式即所谓的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采用这种抽样方法,需将总体单位数除以要抽取的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的周期间隔。如我们要在200个总体单位中抽取10个,则在“间隔”框中输入20;如果在200个总体单位中抽取24个,则在“间隔”框中输入8

统计学原理实验报告

统计学原理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Frank

实验一数据数量特征的描述 实验人:Frank 时间:2014.11.14 地点:经管学院中心实验室 实验内容:描述数据有关特征,如,中位数、众数、均值、方差、峰度等。 实验材料:某班级一次数学考试50名学生的成绩情况调查资料: 98 68 72 96 90 97 89 61 83 97 87 80 100 79 92 98 87 57 84 91 79 87 90 68 93 98 78 100 98 100 90 89 98 69 91 98 79 80 98 100 91 79 97 100 98 100 69 82 90 99 实验步骤:第一步:打开一个EXCEL工作表并在A列中输入变量数列数据,并排序。 在B单元列列中输入各组的分组上限,一般取“10”的倍数减1,下限则默认为“10” 的倍数。并且在第一个数值上方的单元格中键入有关的标志名称,以便在输出图表的分析结果中定义数据的名称。 第二步:从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命令,弹出统计分析对话框,双击“描述统计”,显示对话框。在输入区域填入引用数据的范围,并给出输出区域。 第四步:单击确定,可得输出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二:制作统计图 实验人:frank 时间:2014.11.14 地点:经管学院中心实验室 实验内容:直方图、折线图、柱状图(条形图)、散点图、圆形图 直方图: 实验材料:来源于实验一 实验步骤:第一步:把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资料输入工作表。 第二步:在工具菜单中单击数据分析选项,从其对话框的分析工具列表中选择直方图,打开直方图对话框。 第三步:在输入区域输入$A$1:$A$50,在接收区域输入$F$2:$F$7。接收区域指的是分组标志所在的区域,假定我们把分组标志输入到F3:F7单元格,注意这里只能输入每一组的上限值,即60,70,80,90,100。 第四步:选择输出选项,可选择输入区域、新工作表组或新工作薄。我们在这里选择输入区域,可以直接选择一个区域,也可以直接输入一个单元格,这里我们推荐只输入一个单元格,因为我们往往事先并不知道具体的输出区域有多大。 第五步:选择图表输出。 第六步:用鼠标左键单击任一直条,然后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数据系列格式,弹出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选择选项标签,把间距宽度改为0,按确定后即可得到直方图,如图所示:

布氏硬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doczj.com/doc/ac10437724.html, 好好学习社区 硬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电子布氏硬度计说明书、GB/T231.1-2009《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一部分:试验方法》编制,是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之一。 1. 样品的要求 执行GB/T231.1-2009《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一部分:试验方法》的规定。 1.1样品表面应光滑平坦,无氧化皮及外来污染、油脂等。试样应制成光滑平面,其表面粗糙度Ra 不应大于3.2微米,若球直径为 2.5毫米,试样表面粗糙度Ra 不应大于1.6微米,以使压痕边缘清晰,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2试样的制备应使受热或冷加工等因素对表面硬度的影响减至最小。 1.3试样厚度应为压痕深度的8倍。试验后,试样背后如出现可见变形,则表明试样太薄。 2.布氏硬度计的调试准备 开始试验前,请确定:选择正确的载荷、压头、载物台以满足被测试样的待测位置能够稳定的接触压头。 3.试验过程(依据标准GB/T231.1-2009) 3.1试验一般在10℃~35℃室温进行。 3.2试验力的选择应保证压痕直径在0.24D ~0.6D 之间。当试样尺寸允许时,尽可能选取大直径压头,应优先选用直径10mm 压头进行试验。 3.3安装压头与试台: 3.3.1选择合适的压头,并用无酸汽油清洗其球上附粘的防锈油,用棉花或质地柔软的纱布擦拭干净,装入主轴中旋转紧定螺钉使其轻轻压于压头固定杆之扁平处。 3.3.2选择合适的试台,清洗干净后,将试台装入丝杠孔中。转动手轮使试台下降,将压头保护帽旋入机身主轴中,调整保护帽高度,使压头凹于保护帽端面0.2~0.3mm ,然后将背帽拧紧。 3.4接通电源,打开机身后的电源开关,试验机将自动判断传感器是否在初始位置,如不在,将自动复位。复位后,显示自动切换到准备试验状态,并默认上次试验参数。 3.5在准备试验状态下,按“MENU ”键设置试验参数。

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统计与统计分析A2实验指导书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条件、实现步骤、结果的内涵等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任务和条件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试验内容】 Excel和SPSS中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 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各种统计图。计算描述统计量,选择适合的描述统计量反映统计数据的集中和离中趋势。 2、SPSS的参数检验,包括单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配对样本的T检验。 3、SPSS的方差分析。 4、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Excel及SPSS中相关系数的计算、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各种检验指标的给出、残差图、线性拟合图的制作等问题。【实验要求】 1、按学校要求的试验报告格式打印。 2、用WORD文档输出,宋体,5号。 实验一SPSS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根据统计调查目的,应用SPSS11.0软件或12.0,生成SPSS文件,并学会运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 二、操作平台:SPSS11.0或12.0 三、统计分析内容: 1、搜集信管091-092班一门课的成绩(每位同学收集的课程尽量不一样),但需包括所有同学,分析两个班成绩的差异,并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可用excel也可以用spss进行分析) 2、振兴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三个附属学院,分别是商贸学院、生物学院和医学院。近期高校管理层为了了解社会对本校学生的满意程度,以此促进本校教学改革,其中进行了一项对本校的毕业生调查,随机抽取了48名毕业生组成样本,要求他们所在的工作单位对其工作表现、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由0到10,分值越大表明

总硬度作业指导书

SFTJC-ZY-FF-18-2015 (依据标准GB5750-2004) 1.1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的总硬度的测定。本法最低检测质量0.05mg,若取50ml水样,则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0mg/L。 2.2原理 水样中的钙镁离子与铬黑T指示剂形成紫红色螯合物,这些螯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大于乙二胺四乙酸钙和镁螯合物的不稳定常数。当pH=10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先与钙离子再与镁离子形成螯合物,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现出铬黑T指示剂的纯蓝色。 2.3试剂 2.3.1缓冲溶液(pH=10) 2.3.1.1称取16.9g氯化铵,溶于143ml氨水(ρ20=0.88g/L)中。 2.3.1.2称取0.780g硫酸镁(MgSO4 ·7H2O)及 1.17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2H2O)溶于50ml纯水中,加入2ml氯化铵-氢氧化铵溶液和5滴铬黑T指示剂(此时溶液应呈紫红色。若为纯蓝色,应再加极少量硫酸镁使呈紫红色)用Na2EDTA标准溶液滴定l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合并2.3.1.1及2.3.1.2溶液,并用纯水稀释至250ml。合并后溶液如溶液又变为紫色,在计算结果时应扣除空白。 2.3.2硫化钠溶液(50g/L):称取5.0g硫化钠(Na2S·9H2O)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2.3.3盐酸羟胺溶液(10g/L):称取1.0g盐酸羟按溶液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 2.3.4Na2EDTA标准溶液[c(Na2EDTA)=0.01mol/L]称取3.7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2H2O)溶于1000ml水中,按 2.3.5.1~2.3.5.2标定其准确浓度。 2.3.5标定Na2EDTA标准溶液 2.3.5.1锌标准溶液的制备:称取0.6-0.7g纯锌粒。溶于盐酸溶液(1+1)中,置于水浴上温热至完全溶解,移入容量瓶中,定容至1000ml,并按下式计算锌标

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统计学原理实验指导书 经济学院编 二○○八年二月

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作图,以发现数据中的一些基本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思路。 二、实验性质 必修,基础层次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计算机及EXCEL软件 四、实验内容 1.数据的预处理 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五、实验学时 2学时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开机; 2.找到“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数据”,打开EXCEL文件; 3.按要求完成上机作业,并把文件用自己学号命名保存供老师检查; 4.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要对每个习题的结论与统计学解释写在实验报告上。 七、上机作业 演示题:A、B两个班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数据见“统计学原理实验一”文件的“book3.演示”。 ①将两个班的考试成绩用一个公共的分组体系编制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②绘制复式条形图、环形图、雷达图; ③分析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比较两个班考试成绩分布的特点 3.01.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单位:

万元): 152 105 117 97 124 119 108 88 129 114 105 123 116 115 110 115 100 87 107 119 103 103 137 138 92 118 120 112 95 142 136 146 127 135 117 113 104 125 108 126 152 105

统计学原理SPSS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SPSS绘制统计图 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理论,使用SPSS实现基本统计功能(绘制统计图) 对SPSS的理解:它是一款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经济,金融,商业等各个领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 实验算法:掌握SPSS的基本输入输出方法,并用SPSS绘制相应的统计图(例如:直方图,曲线图,散点图,饼形图等) 操作过程: 步骤1:启动SPSS。单击Windows 的[开始]按钮(如图1-1所示),在[程序]菜单项[SPSS for Windows]中找到[SPSS 13.0 for Windows]并单击,得到如图1-2所示选择数据源界面。 图1-1 启动SPSS

图1-2 选择数据源界面 步骤2 :打开一个空白的SPSS数据文件,如图1-3。启动SPSS 后,出现SPSS 主界面(数据编辑器)。同大多数Windows 程序一样,SPSS 是以菜单驱动的。多数功能通过从菜单中选择完成。

图1-3 空白的SPSS数据文件 步骤3:数据的输入。打开SPSS以后,直接进入变量视图窗口。SPSS的变量视图窗口分为data view和variable view两个。先在variable view中定义变量,然后在data view里面直接输入自定义数据。命名为mydata并保存在桌面。如图1-4所示。 图1-4 数据的输入 步骤4:调用Graphs菜单的Bar过程,绘制直条图。直条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非连续性资料(该资料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数量大小。选择的数据源见表1。 步骤5:数据准备。激活数据管理窗口,定义变量名:年龄标化发生率为RATE,冠心病临床型为DISEASE,血压状态为BP。RATE按原数据输入,DISEASE按冠状动脉机能不全=1、猝死=2、心绞痛=3、心肌梗塞=4输入,BP按正常=1、临界=2、异常=3输入。

硬度计作业指导书

苏州市凯润精密五金有限公司维氏硬度计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FOIPZ0002-1.0版本版次 1.0 文件项次1/3 制作日期 2007.11.23 1.0目的: 规范操作方法,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2.0测试范围: 65mm*85mm.的陶瓷/玛瑙/宝石/脆性材料的显微硬度. 3.0图示说明: 1 ?压头 2.40X物镜 3.十字试台 4.左右前后手轮 5.上下旋轮 6.测量照明灯 7.数字式测微目镜 8.量值确认键 9.刻度线左右移动键10刻度线距离移动键 11.试验力变换手轮 12.转换手柄 13.显示操作面板10 1 1 12 13

四、操作步骤:

五:面板按键: 六:保养事项 1. 检查机器的电源开关机是否能够正常启动 2. 镜像孔内光源是否能够看清产品表面纹理 3. 转动上下手轮,确保工作测试台能够正常的上下移动,每周给升降齿软轮加入机油,确保运行 顺畅. 4. X tt 与Y tt 移动是否正常,每周给工作台下的移动齿轮注入机油,确保运行顺畅. 5. 每周对测试压头进行清洗,用棉球沾少许酒精将压头擦拭干净,保持压头的清洁 对仪器的工作台面进行水平校准,用水平仪测量,保持工作台处于水平垂直状态. 七:注意事项 6. 1. 金刚石压头和压头轴是仪器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十分小心能触及压头。 2. 为了保证商量试精度,压头应保持清洁,当沾上了油污或灰尘时可用脱脂棉沾上酒精( (工业酒精)或乙醚,在压头顶尖处小心轻擦干净。 3. 仪器在试验力卸除未完成时(面板“ UNLOADING 指示灯未熄)的情况下,严禁转动转盘 否则会造成仪器及金刚石损坏. 4. 仪器在测量状态下,请不要施加试验力(按“ START 键)如不心按下“ START 键,仪器将处 于试验力施加状态中,此时万不可转动转盘.否则将会损坏仪器. 5. 工作要求:必需在稳固的基础上水平安置,无震动的环境中,周围无腐蚀性介质. 室温:23±5C ;室内相对湿度不大于65% . 仪器有任何异常必需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校正检查 6. 维氏硬度计作业指导书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3学分)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3学分) 实验项目一:问卷数据的预处理 实验目的: 1. 掌握问卷在Excel中的录入方式; 2. 熟悉问卷数据的预处理。 实验要求和步骤: 一、学习问卷单选题、多选题以及开放题在Excel中的录入方法 1、单选题: 直接输入选择项A、B、C、D…等,或直接用1、2、3、4…数字表示选项,选中哪一项即在相应空格填上相应的字母或数字。 例:您的性别是(): 1 男 2 女 其中:Q1、Q2…表示问卷的问题编号,第一列的1、2、3…表示不同的问卷。 2、多选题: 每个选项占一列,被选中记为1,未被选中记为0,若存在需要填写的文字则在相 应位置填写相应文字。 例:3、您光临本地的目的是() A商务会议单独一列,选中填1,没有选中填0 B学术研讨同上 C团体旅游同上 D婚礼宴席同上 E亲朋好友相聚同上 F其他_______ 单独一列,没有选中填0,选中直接将填写内容录入相应表格 若某人选择了DE,则录入情况如下: Q3A Q3B Q3C Q3D Q3E Q3F 0 0 0 1 1 0 若某人选择了F,并填写内容为“工作调动”,则录入情况如下: Q3A Q3B Q3C Q3D Q3E Q3F 0 0 0 0 0 工作调动

其中:Q3表示问卷的问题编号,A、B…等表示该题的选项,如Q3C则表示“团体旅游” 3、开放题: 例:10、请谈一下您对本地的印象__________ 答案录入:在Q10 下方填写相应答案文字即可。 如:Q10 民风淳朴 二、学习对问卷数据进行检查 1、形式层面:录入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数据有效性检查以防止问卷回答的非法值的出现例:您的性别是(): 1 男 2 女(Excel性别一列录入的答案只可能为1或2)选中B2单元格,点击数据→数据的有效性,如下图: 在数据有效性的对话框中的“允许”菜单中选择“序列”,“来源”中输入“1,2”(以逗号隔开。 ※“输入信息”选项中可以输入相关信息 ※“出错警告”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选项,“警告”中还可以输入文字提示

维氏硬度计作业指导书讲解

一.目的:

为正确使用仪器,避免因不当使用导致仪器损坏,确保仪器使用寿命及测试准确度。二.范围: 用于测量厂内冲压板材(铜板,不锈钢片,铁片等)之硬度。三.权责: 1.仪校人员负责操作指导书制定。 2.相关测试人员负责仪器保养与维护。 3.测试人员必须为接受过相关仪器操作培训合格之品保课人员。四.硬度计实物图:

五.操作流程: 1. 打开电源开关,显示屏亮,大约5秒左右自动进入主页面,此时会显示相关数值。

2. 开机后的设置如与你的实验条件不符,请按[OK]键进入选择菜单设置所需实验条件,按[OK]键和上下方向键选择所需设置,确认按[OK]键,设置完成返回主页面按[START]即可。 3. 将被测物品放置工作台,转动防护罩,根据需要选择20或40倍物镜处于被测物品位置,眼睛接近目镜观察,转动升降手轮调节上下,直至测试物品表面成像清晰,聚焦过程结束。 4. 将防护罩逆时针转动,使压头处于被测物品位置,按[START]键开始加荷,同时屏幕下方滚动条开始填充,直到仪器发出嘟的声音,表示加/卸荷结束。 5. 将防护罩顺时针转动,使物镜处于测试物品位置,从目镜观察压痕成像,调节升降手轮,直至压痕成像清晰为止。转动目镜两边的鼓轮,使两条刻线内侧无限接近,按下[CLR]键,零位确定完成。 6. 反向转动目镜两边鼓轮,两刻线逐渐分开,转动左鼓轮,使左刻线内侧与压痕左边缘相切。转动右鼓轮,使右刻线内侧与压痕右边缘像切,按下按钮,D1测量完成。 7. 将目镜转动90°,转动鼓轮,使下刻线内测与压痕下边的边缘相切,转动测量鼓轮,使上刻线内测与压痕上边缘相切,按下按钮,D2测量完成。仪器自动计算硬度值并显示,本次测试完成。 六.注意事项: 1. 测试前需先用标准块校正仪器精度是否有偏差,确认OK 方可执行测试。 2. 不定期对压头实施清洁,可用脱脂棉或擦镜纸沾上酒精小心擦拭,保持压头干净。 3. 保持工作台洁净,未使用时喷注防锈油,以免生锈影响测试精度,升降轴随时保持润滑状态。 4. 根据测试材料对照合适试验力调整砝码手轮,选择适合的试验力级数,确保测试之准确性。 5. 材料硬度详情参考(常用材质硬度参考标准)。

统计学原理重要公式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 ∑∑= f xf x 或 ∑ ∑ = f f x x 加权调和平均数: ∑∑∑ ∑= = f xf x m m x 频数也称次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 测量值的数目,即落在各类别(分组)中的数据个数。 再如在3.14159265358979324中,…9?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的频率是3/18=16.7% 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总数的比为频率。 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而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掷硬币实验:在10次掷硬币中,有4次正面朝上,我们说这10次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数是4 例题:我们经常掷硬币,在掷了一百次后,硬币有40次正面朝上,那么,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____. 解答,掷了硬币100次,40次朝上,则有100-40=60(次)反面朝上,所以硬币反面朝上的频数为60.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加权算术平均数: ∑∑= f xf x 或 ∑ ∑ = f f x x x 代表算术平均数;∑是总和符合;f 为标志值出现的次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 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依据各个数据的重要性系数(即权重)进行相乘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与所有权重之和的比等于加权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 各组(变量值 × 次数)之和 / 各组次数之和 = ∑xf / ∑f 加权调和平均数: ∑ ∑∑ ∑==f xf x m m x 加权算术平均数以各组单位数f 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以各组标志总量m 为权数但计算内容和结果都是相同的。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统计学 课程编号 XJB05010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教学时数 18课时 教学对象 13国贸全英1、全英2 授课教师谢群 广外南国商学院国际经济与金融学院 2015年3月

实验一用图标展示数据 【实验课时与类型】 2学时,验证性。 【实验设备与软件】 1、CPU2.0G,内存512M以上配置的计算机,安装有windows XP 操作系统。 2、Office Excel 3.0软件。 【实验目的】 1、了解资料搜集整理的意义。 2、掌握频数分布表和常用图形的制作方法。 【实验准备知识】 1、品质数据(包括分类型数据和顺序型数据)的整理与图示:用汇总表、条形图、饼图、环形图 2、数据型数据的整理与图示:原始数据使用茎叶图和箱图,分组数据使用直方图和折线图,时间序列数据使用线图,多元数据使用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内容:Excel基本知识,Frequency()、count()等函数的应用,分类、顺序、数值型数据的整理和显示,包括频数分布表,条形图,饼图,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直方图,折线图等。 操作提示: 习题3.6: (1)区间上限可以设置为:43,46,49,52,55,58,61,64或44,48,52,56,60,64或45,50,55,60,65。 (2)直方图的绘制使用“数据分析——直方图”命令。但实际绘制的是柱形图,必须进行修改:用鼠标右键点击图形中任一柱条,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数据系列格式”,并在“选项”标签卡中将“间接宽度”改为0。 (3)数据分布特征:指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形状(偏态与峰态)等。 习题3.12:条形图、环形图、雷达图的绘制使用“插入——图表”命令。【实验考核要求】 1、实验成果的提交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Excel)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Excel、SPSS 的应用,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条件、实现步骤、结果的内涵等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任务和条件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试验内容】 一、Excel中的统计分析功能 包括: 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各种统计图。 2、计算描述统计量,选择适合的描述统计量反映统计数据的集中和离中趋势。 3、利用Excel进行推断统计。 4、利用Excel进行相关回归分析。 试验一: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一)数据的筛选和排序 1、数据的筛选 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时,首先需要进行审核,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对审核中发现的错误应尽可能予以纠正。如果对发现的错误无法纠正,或者有些数据不符合调查的要求而又无法弥补时,就要对数据进行筛选。 数据筛选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将某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或有明显错误的数据予以剔除;二是将符合某种特定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不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予以剔除。数据筛选可借助于计算机自动完成。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说明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的过程。 【例】下表是8名学生4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数据(单位:分)。试找出统计学成绩等于75分的学生,英语成绩最高的前三名学生,4门课程都高于70分的学生。 8名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 首先,选择“工具”菜单,并选择“筛选”命令。如果要筛选出满足给定条件的数据,可使用自动筛选命令。如图所示。

《统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论在国家宏观调控还是企业和个人的微观决策中,统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为此,教育部已将《统计学原理》列为财经类专业的十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介绍数据处理技巧的方法论的应用科学,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科学研究、经营决策等提供数据分析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因此,学生除了系统掌握统计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的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之中,这也是开设统计实验教学的目的所在。 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使学生: 1.领会统计软件在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VIEWS软件、SPSS软件、EXCEL软件等; 3.系统掌握EXCEL软件在数据整理、计算分析及统计推断中的应用。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要求和所用设备 1.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1)EXCEL 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利用FREQUENCY函数进行数据分组、利用图表向导进行图表生成等操作,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2)EXCEL在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指标计算分析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VERAGE、 MODE、 MADIAN 、STDEV、SKEW、KURT等函数进行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计算和分析,据以说明数据的分布特征。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3)EXCE在时间序列长期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利用INTERCEPT 和SLOPE、CORREL、FORECAST等函数进行相关系数计算、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测定和预测。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4)EXCEL在指数计算分析中的应用。在指导教师课堂讲解和演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利用INDEX等函数及单元格的计算功能进行统计指数的计算机统计指数的因素分析,为后续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及财务分析等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因素分析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2.实验主要设备 实验只需微机及安装统计软件即可,实验地点为管理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或ERP实验室,以班级为单位上机操作。 五、实验课程考核(宋体小四黑) 统计学原理上机实验考核形式为考查,采取上机操作形式。考核内容主要是EXCEL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EXCEL软件在数据整理中的应用;EXCEL在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计算分析中的应用;EXCE在长期趋势和预测中的应用及EXCEL在指数计算分析中的应用。 成绩评定方法:本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上交实验结果综合计入统计学原理课程总体考核学生平时成绩,实验课程的考核成绩占到课程平时成绩的30%。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统计学原理》(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李文新主编 2.《统计学基础》(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贾俊平主编 3.《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贾俊平编著 4. 商务统计学(第五版),戴维·M·莱文等著,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执笔人:李文新 经济管理学院(盖章) 2016年 6 月20 日

硬度计作业指导书

1目的: 1.1建立硬度计使用和维护保养之操作规程。 1.2执行运作以确保使用中的保养和校验之可靠性 2范围: 本文件仅适用于本公司检验用的HV-1000显微维氏硬度计。 3参考文档: 《HV-1000显微维氏硬度计操作说明书》 4权责: 品质部:负责监督实施操作及日常维护、点检。 5检验条件: 温度:25±3℃湿度:40-75%RH 6操作注意事项: 6.1当按下【START】键,仪器会启动一个测试循环,仪器会自动执行加载→保荷→卸载然后复 位的过程,当整个测试循环未完成时,千万不可摇晃工作台,也不可以转动仪器上的任何部分。 6.2金刚石压头是仪器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操作时要十分小心,不能随便触及压头。 6.3安放或取走试件时,应确保不接触压头和测试台之间的危险区域。确保所有安放和取走测试 件的动作比较缓慢。 6.4只有经过培训,经过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进行相关操作和维护。 7 作业流程: 7.1测试件取得要求 7.1.1 对于做进料检验时需要测试硬度。 7.1.2一般在来料的内外两端各取一片,对于物料无法取得内端的只取一片也可以。 7.1.3此时测试件的面积可以稍大,长和宽在约在30-40mm之间,方便后续做两个以上测试件。 7.1.4试件表面必须清洁,如果表面沾有油脂和污物,则会影响精度。在清洁试样时,可用酒 精或乙醚擦洗。 7.1.5试件在取得时必须在一面剪切,以保证毛刺在同一面,放置在测试垫块上时毛刺向上, 观察测试件与测试垫块是否紧贴一起,以确认测试件是否平整。 7.2开机流程:

7.2.1接通电源。 7.2.2打开硬度计电源开关至开机状态,系统完成初始化期间,观察测试设备是否正常。 7.3 测试过程: 7.3 .1将测试件放置在测试垫块上时毛刺向上。观察测试件与测试垫块是否紧贴一起,以确认 测试件是否平整,如果平整则确认测试件和测试垫块与物镜有6-8MM以上距离后,把他 们放在测试台上。 7.3.2按操作面板上右侧的“→”使转台上的40X物镜回转到工作位置(正中间位置)。 7.3.3把转台上的40X物镜回转到工作位置(正中间位置)。 7.3.4移动试件,使之刚好在40X物镜下方。升起升降轴,直到试件被升高到接近物镜4-5MM处。 7.3.5慢慢地顺时针旋转调焦,对光学系统进行调焦,到到图像清楚为止(试件与物镜距离约2MM 处.调焦完成后试件表面纹理应在视场内清晰可见。 7.3 .5.1 ★注意:应小心进行调焦,避免试件与压头或镜头相撞。发生碰撞会对这些部件造成 损坏。 7.3.6按下【START】键,系统会开始一个测试循环。 7.3.7 仪器测试过程中,按键面板的LCD会显示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加载→保荷→卸载,测试 完成后,仪器会“滴”的一声提示。并LCD显示返回主菜单。 7.3.8系统会自动把转台上的40X物镜回转到工作位置,观察压痕图像,不清晰时调整清晰。 7.3.9系统归零 7.3.9.1调整系统左右的旋转开关,使两条线完全重合,按操作面板上的“归零”键使系统归 零,此时可以看到显示屏上显示为零。 7.3.10 先测试锥形凹槽上下对角距离为D1,后测试左右对角距离为D2。 7.3.10.1调整目镜内的两条线为水平线,把他们分别放在两个拐角的边缘上,不能压拐角或者 与拐角有距离,定好位后按目镜旁边的按钮开关,此时测试值显示在D1后,D1前出现 “※”号。 7.3 .10.2通过旋转测量鼓轮,调整目镜内的两条线为垂直线,把他们分别放在两个拐角的边 缘上,不能压拐角或者与拐角有距离,定好位后按目镜旁边的按钮开关,此时测试值显 示在D2后,D2前出现“※”号。 7.3.10.3 此时硬度值显示在LCD上,记录该值。 7.4 左右调整测试台位置,重复7.5.10步骤,再测试一个值,比较它们是否接近,数值接近后 最终取一个值。 7.5测量完毕,取走试件。 7.6根据需要再测试另外一片。

统计学实验指导书(EXCEL2010)

EXCEL实验指导书 注意:由于简装版的EXCEL 中没有“数据分析”菜单,因此需要进行以下操作步骤来添加该菜单,前提是计算机中必须有OFFICE2010的原始安装软件,否则下列操作无法完成。 “文件”——“选项”——“加载项”——EXCEL加载项“转到”——“加载宏”——选择“分析工具库”——确定。完成以上操作后“数据”菜单中出现“数据分析”则操作成功。

实验一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的基本知识 2、学会应用Excel创建表格,输入和编辑信息 3、熟练运用excel的公式和函数求各种统计指标 4、利用Excel的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5、掌握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原理 二、实验要求 1、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练习,能够独立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 3、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组编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分别用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计算这31 个地区人口的总和、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 表1-1 2008年全国各地区人口统计

2、根据抽样调查,某月X市50户居民购买消费品支出资料如下(单位:元): 表1-2 某月X市50户居民购买消费品支出 根据以上数据,以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为组限,对居民户月消费支出额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并计算居民户月消费支出额的累计频数和频率。同时对分组资料用各种统计图的形式来加以表现。 四、实验步骤 1.用EXCEL函数计算这31 个地区人口的总和、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 (1)如图1.1所示,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 (2)熟悉统计常用函数及其功能

里氏硬度作业指导书

里氏硬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进行里氏硬度检测的有关控制因素,使检验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2.依据 GB/T 17394-1998 《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JJG747-1999《里氏硬度计》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钢和铸钢、锻钢、合金工具钢、不锈钢、灰铸铁、球墨铸铁、铸铝合金、铜锌合金、铜锡合金、纯铜材料等大型金属产品及部件的里氏硬度测定。 4.职责 工作人员应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程序,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5.工作应具备的条件 a)环境温度0~40℃范围内; b)相对湿度≤90%; c)周围环境无震动、无强烈磁场、无腐蚀性介质及严重粉尘; d)里氏硬度计应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e)里氏硬度标准试块应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6.试验过程及步骤 6.1测试 a) 被检试样的检验面应打磨平整,检验面的粗糙度应不大于1.6μm,被测试样表面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试样的质量应大于5Kg,试样厚度必须大于5mm,试件表面不得有油污,试件不应带有磁性。 b) 对于大面积板材、长杆、弯曲件等试样,在试验时应予适当的支承

及固定以保证冲击时不产生位移及弹动; c) 根据被测工件合理选用支撑环; d) 测试前应使用相应的标准硬度标块对硬度计进行检验,其示值误差及重复性应不大于±12HLD。数值偏差超过标准时应给予校准; e)根据检验材料以及冲击试验方向的不同,调整仪器参数; f) 测试前应擦去试件表面的油污、铁屑、灰尘; g)向下推动加载套锁住冲击体,将冲击装置支撑环压紧在试样表面上,平稳的按动冲击装置释放钮进行测量; h)每两次测试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秒。 i)用5个及以上有效试验点的平均值作为1个里氏硬度试验数据。测试数据分散不应超过平均值的 15HLD j)冲击压痕中心距试样边缘距离应不小于5mm,两相邻压痕中心距离应不小于3mm。 6.2操作时注意事项 a)里氏硬度试验法是一种动载测试方法,它的测试值与金属的弹性模量E有关,而材料的不同所对应的弹性模量也不同,因而应根据被测试件选择材料种类,对材料进行分类测试。 b)给冲击装置加载时,应将加载套管压缩到底,然后缓慢松回原位。不可松手使其自由弹回,否则极易损坏机件。 c)给冲击装置加载时,不可将冲击装置支撑在试件上。 d)测试时用一个手掌的边侧在被测工件上做一个支撑点并将冲击装置支撑环垂直压紧在试样表面,另一只手给释放按钮一个垂直向下的力,按释放按钮时不可过快、过重,以致使加载套管移动,测试值失准,此时要求试样、仪器、操作者均稳定; e)经常对套管内壁、冲击体上粘附的灰垢、铁屑进行清理。 f)不可在同一点上重复测试,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同时会减少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g)测试时应避免支撑环的磨损(磨损后测试值偏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