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号实验报告概要

信号实验报告概要

信号实验报告概要
信号实验报告概要

实验1 常用信号的分类与观察

1、实验内容

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常用的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Sa (t )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

1、 指数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at Ke t f =)(。对于不同的a 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

同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在JH5004“信号与系统”实验平台的信号产生模块可产生a<0,t>0的at

ke 函数的波

形。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波形,测量at

ke

函数的a 、K 参数。

2、 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sin()(θ+?=t w K t f ,其信号的参数有:振幅K 、角频率

w 、与初始相位θ。其波形如下图所示:

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测量波形,测量正弦信号的振幅K 、角频率w 参数。 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

?><=-)

0()0(0

)(t Ke

t t f at ,其波形如下图:

4、 复指数信号:其表达式为

)sin()cos()()(wt e jK wt e K e K e K t f t t t jw st ??+??=?=?=+σσσ

一个复指数信号可分解为实、虚两部分。其中实部包含余弦衰减信号,虚部则为正弦衰减信号。指数因子实部表征了正弦与余弦函数振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一般0<σ,正弦及余弦信号是衰减振荡。指数因子的虚部则表示正弦与余弦信号的角频率。对于一个复信号的表示一般通过两个信号联合表示:信号的实部通常称之为同相支路;信号的虚部通常称之为正交之路。利用复指数信号可使许多运算和分析得以简化。在信号分析理论中,复指数信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信号。

5、 S a (t )信号:其表达式为t

t t Sa sin )(=。Sa (t )是一个偶函数,t=±π,±2π,…,

±n π时,函数值等于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应用。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6、 钟形信号(高斯函数):其表过式为

2

)()(τ

t

Ee

t f -=。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7、 脉冲信号:其表达式为

)()()(T t u t u t f --=,其中)(t u 为单位阶跃函数。其

信号如下图所示:

U(t)

t

2、实验过程

设置信号产生器的工作模式为11。

1、指数信号观察:

通过信号选择键1,设置A组输出为指数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00)。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

观察指数信号的波形,并测量分析其对应的a、K参数。

2、正弦信号观察:

通过信号选择键1,设置A组输出为正弦信号(此时A组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10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

在示波器上观察正弦信号的波形,并测量分析其对应的振幅K、角频率w。

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观察(正频率信号):

通过信号选择键1、设置A组输出为指数衰减余弦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0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

通过信号选择键2、按1.3节设置B组输出为指数衰减正弦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10),用示波器测量“信号B组”的输出信号。

4、S a(t)信号观察:

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Sa(t)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11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并通过示波器分析信号的参数。

5、钟形信号(高斯函数)观察:

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钟形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000),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并通过示波器分析信号的参数。

6、脉冲信号观察:

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正负脉冲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101),并分析其特点。

3、实验数据

1、指数

2.正弦

3.指数衰减正弦

4.1.复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4.2.复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5. Sa(t)信号

6.钟形信号(高斯函数)

7.脉冲信号

4、实验结果分析与思考

1、分析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Sa(t)信号、钟形信

号、脉冲信号的特点;

答:1)指数信号

当0>α时,为指数递增信号; 当0<α时,为指数递减信号; 当0=α时,)(t f 等于常数。

波形如图1-4所示

2)正弦信号

正弦信号的表达式为

)cos()(?ω+=t A t f (1-2-1)

式中:A 为振幅;?为初相角;ω为角频率。正弦信号为周期信号,其周期ω

π

2=T 。其

波形图如图1-3所示

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随着t 的增大f(t)越来越小,呈指数衰减

4)复指数信号

一个复指数信号可分解为实、虚两部分。其中实部包含余弦衰减信号,虚部则为正弦衰减信号。指数因子实部表征了正弦与余弦函数振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一般0<σ,正弦及余弦信号是衰减振荡。指数因子的虚部则表示正弦与余弦信号的角频率。对于一个复信号的表示一般通过两个信号联合表示:信号的实部通常称之为同相支路;信号的虚部通常称之为正交之路。利用复指数信号可使许多运算和分析得以简化。在信号分析理论中,复指数信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信号。

5) Sa (t )信号:其表达式为t

t

t Sa sin )(=

。Sa (t )是一个偶函数,t=±π,±2π,…,±n π时,函数值等于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应用。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图 1-3

图 1-4

6) 钟形信号(高斯函数):其表过式为

2

)()(τ

t Ee

t f -=。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7) 脉冲信号:其表达式为

)()()(T t u t u t f --=,其中)(t u 为单位阶跃函数。

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U(t)

t

2、 按1.3节设置输出为复指数正频率信号(A 组输出与B 组输出同时观察)与复指 负频率信号(A 组输出与B 组输出同时观察),并说明这两类信号的特点。 答:

复指数信号虚部(余弦)(正频率),复指数信号实部(正弦)(正频率),方向相反;复指数信号虚部(余弦)(负频率),复指数信号实部(正弦)(负频率),方向相同。 3、 写出测量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Sa (t )信号、钟

形信号、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

答:

指数信号

K=1.508; a=-3.4784497

正弦信号

K=1.7285; w=16.89028;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峰峰值=3.281

复指数衰减正弦信号观察(负频率信号)

Sa(t)信号

峰峰值=1.5

钟形信号

E=1.398;τ=68ms

脉冲信号

峰峰值=4.14

实验2 信号的基本运算单元

1、实验内容

在“信号与系统”中,最常用的信号运算单元有: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等,通过这些基本运算单元可以构建十分复杂的信号处理系统。因而,基本运算单元是“信号与系统”的基础。

2、实验过程

在下面实验中,按1.3节设置信号产生器的工作模式为11。 1、 加法器特性观察: 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K R R R R 104321====,其输出Y 与输入x1、x2的关系为:

21x x Y +=

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 “信号A 组”的输出为270Hz 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01),通过信号选择键2使对应的 “信号B 组”的输出为2160Hz 信号(B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路连线器将模拟信号A 、B 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加法器的X1、X2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Y 的波形。

2、 减法器特性观察: 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K R R R R 104321====,其输出Y 与输入x1、x2的关系为:

12x x Y -=

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信号A 组”的输出为全波检滤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00),通过信号选择键2使对应的“信号B 组”为半波检波信号(B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01)。用短路连线器将模拟信号A 、B 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减法器的X1、X2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Y 的波形。

3、 倍乘器特性观察: 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K R R R 10321===,其输出Y 与输入x 的关系为:

x Y ?=2

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 “信号A 组”的输出信号为2160Hz 的正弦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 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倍乘器的X 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 的波形。

4、反相器特性观察: 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K R R 1021==,其输出Y 与输入x 的关系为:

x Y -=

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 “信号A 组”的输出信号为2160Hz 的正弦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 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反相器的X 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 的波形相位与输入波形的相位关系。

5、积分器特性观察: 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uF K R 1.0C 10==、,其输出Y 与输入x 的关系为:

?∞

-=t

dt t x RC Y )(1 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信号A 组”的输出为连续正负脉冲对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01)。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 组的输出信号送入积分器的X 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 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关系。

6、微分器特性观察: 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

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uF K R 01.0C 1==、,其输出Y 与输入x 的关系为:

dt

t dx RC

Y )(=

通过信号选择键使对应的“信号A 组”的输出依次为连续正负脉冲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001)、间隔正负脉冲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01)、正负指数衰减冲击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10)、锯齿信号(A 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10)。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 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微分器的X 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 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关系。

3、实验数据

? 加法器 000101 270Hz 正弦信号

000110 2160Hz 正弦信号

? 减法器 010000 全波检波信号

010001 半波检波信号

?倍乘器 000110 2160Hz正弦信号

?反向器 000110 2160Hz正弦信号

?积分器 001101 间隔正负脉冲信号

?微分器 001001 连续正负脉冲信号

001101 间隔正负脉冲信号

001110 正负指数衰减冲击串信号

010010 锯齿信号

1.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

常用信号运算单元:

常用运算单元的运算特点:

加法器:两个信号相加,就是两个信号的时间函数相加,反映在波形上则是将相同时刻对应的函数值相加。

减法器:两个信号相减,就是两个信号的时间函数相减,反映在波形上则是将相同时刻对应的函数值相减。

倍乘器:倍乘器是将原始信号的振幅进行一个常数的放大

反相器:反相器将原始信号在相同时间的振幅反向变换

积分器:对原始时间函数进行积分,表示积分器的输出电压u是与其输入电压的积

分成正比,但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

微分器:对原始时间函数进行微分,凸显出边缘函数

采用基本运算单元构建:?∞

-+

t

dt t x x )(2

1的电路。

实验三信号的合成

1、实验内容

在“信号与系统”中,周期性的函数(波形)可以分解成其基频分量及其谐波分量(如下图所示,基频与谐波的幅度与信号的特性紧密相关。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一般周期性的信号,其谐波幅度随着谐波次数的增加相应该频点信号幅度会减少。因而,对于一个周期性的信号,可以通过一组中心频率等于该信号各谐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获取该周期性信号在各频点信号幅度的大小。

同样,如果按某一特定信号在其基波及其谐波处的幅度与相位可以合成该信号。理论上需要谐波点数为无限,但由于谐波幅度随着谐波次数的增加信号幅度减少,因而只需取一定数目的谐波数即可。

2、实验过程

1、方波信号的合成:

(1)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

∑∞=

??

=

1

)

cos(

)

2

sin(

1

)(

n

t

nw

n

n

t

f

π

(2)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2、周期锯齿信号的合成:

(1)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

∑∞=

?

?-

=

1

)

sin(

1

)1

(

)(

n n t

nw n

t

f

(2)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3、周期半波信号合成(不含直流信号):

(1)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

∑∞=

?

?

-

?

-

=

1

2

)

cos(

)

2

cos(

1

1

)1

(

)(

n n t

nw

n

n

t

f

π

(2)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3、实验数据

a)方波信号的合成

当n=1时:

当n=3时:

当n=5时:

n=1,3时信号合成:

n=1,3,5时信号合成:

b)周期锯齿信号的合成:

当n=1时:

当n=2时:

当n=3时:

当n=4时:

当n=5时: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报告 年级:2011 级班级:信通 4 班姓名:朱明贵学号: 111100443 老师:李娟 福州大学 2013 年11 月

实验一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加深对FFT的理解,熟悉MATLAB^的有关函数。 2. 熟悉应用FFT对典型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 3. 了解应用FFT进行信号频谱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4. 熟悉应用FFT实现两个序列的线性卷积和相关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演示型 三、实验仪器 装有MATLA爵言的计算机 四、实验原理 在各种信号序列中,有限长序列信号处理占有很重要地位,对有限长序列,我们可以 使用离散Fouier变换(DFT)。这一变换不但可以很好的反映序列的频谱特性,而且易于用快速算法在计算机上实现,当序列x(n)的长度为N时,它的DFT定义为: JV-1 $生 反变换为: 如-器冃吋 科— 有限长序列的DFT是其Z变换在单位圆上的等距采样,或者说是序列Fourier变换的等 距采样,因此可以用于序列的谱分析。 FFT并不是与DFT不同的另一种变换,而是为了减少DFT运算次数的一种快速算法。它 是对变换式进行一次次分解,使其成为若干小点数的组合,从而减少运算量。常用的FFT 是以2为基数的,其长度A - o它的效率高,程序简单,使用非常方便,当要变换的 序列长度不等于2的整数次方时,为了使用以2为基数的FFT,可以用末位补零的方法,使其长度延长至2的整数次方。 (一)在运用DFT进行频谱分析的过程中可能的产生三种误差 1 .混叠 序列的频谱是被采样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当采样速率不满足Nyquist定理时,就会 发生频谱混叠,使得采样后的信号序列频谱不能真实的反映原信号的频谱。避免混叠现象的 唯一方法是保证采样速率足够高,使频谱混叠现象不致出现,即在确定采样频率之前,必须

信号系统实验报告

电子工程系 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班级: 学号 : 姓名: 指导教师: 实常用连续时间信号的实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连续时间信号的特点; (2)掌握连续时间信号表示的向量法和符号法; (3)熟悉MATLAB Plot函数等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信号的定义 信号是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信号的本质是时间的函数。 2、信号的描述 1)时域法 时域法是将信号表示成时间的函数f(t)来对信号进行描述的方法。信号的时间特性指的是信号的波形出现的先后,持续时间的长短,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大小,周期的长短等。 2)频域(变换域)法 频域法是通过正交变换,将信号表示成其他变量的函数来对信号进行描述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是傅立叶变换。信号的频域特性包括频带的宽窄、频谱的分布等。 信号的频域特性与时域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3、信号的分类 按照特性的不同,信号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1)确定性信号:可以用一个确定的时间函数来表示的信号。 随机信号:不可以用一个确定的时间函数来表示,只能用统计特性加以描述的信号。 (2)连续信号:除若干不连续的时间点外,每个时间点在t上都有对应的数值信号。离散信号:只在某些不连续的点上有数值,其他时间点上信号没有定义的信号。 (3)周期信号:存在T,使得等式f(t+T)=f(t)对于任意时间t都成立的信号。非周期信号:不存在使得等式f(t+T)=f(t)对于任意时间t都成立的信号。 绝对的周期信号是不存在的,一般只要在很长时间内慢走周期性就可以了。 (4)能量信号:总能量有限的信号。 功率信号:平均功率有限切非零的信号。 (5)奇信号:满足等式f(t)=--f(--t)的信号。偶信号:满足等式f(t)=f(--t)的信号。 三、涉及的MATLAB函数 1、plot函数 功能:在X轴和Y轴方向都按线性比例绘制二维图形。 调用格式: Plot(x,y):绘出相x对y的函数线性图。 Plot(x1,y1,x2,y2,…..):会出多组x对y的线性曲线图。 2、ezplot函数 功能:绘制符号函数在一定范围内的二维图形。简易绘制函数曲线。 调用格式: Ezplot (fun):在[-2π,2π]区间内绘制函数。 Ezplot (fun,[min,max]):在[min,max]区间内绘函数。 Ezplot (funx,funy):定义同一曲面的函数,默认的区间是[0, 2π]。】 3、sym函数 功能:定义信号为符号的变量。 调用格式:sym(fun):fun为所要定义的表达式。 4、subplot函数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SA实验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和概 要设计S A实验实验报 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软件工程范型; 2. 能运用常用的工具建立简单系统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二.实验内容 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完成借书、还书、图书预定、图书查阅和图书管理等功能。要求建立系统的需求模型:DFD(data flow diagram)。 功能需求描述: 1. 借阅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书籍信息和预定书籍。 2. 借阅者能够借阅书籍和还书。 3. 图书管理员能够处理借阅者的借阅和还书请求,以及处理预定图书。三.实验结果 1.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第一层 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第二层 2.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第一层 3.图书管理员处理预定图书第一层 图书管理员处理预定图书第二层 四.实验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主要画出了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还书以及预定图书的数据流程图。这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环境,因此我们分析起来相对的会容易些,思路也会更加的清晰,在这个系统中,通过稍加细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1. 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的时候,其主要过程是,先扫描读者信息,确认读者的合法性。接着,处理读者欲借阅的书。再接着,处理借书过程,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2. 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的时候,其过程相对的简单一些,只需直接处理读者欲还的书。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3. 图书管理员处理图书预定的时候,其主要过程是,先扫描读者信息,确认读者的合法性。接着,处理读者欲预定的书。再接着,处理预定图书过程,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在对这样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后,再画数据流程图也就显得容易很多了。 通过本次的实验,我对数据流程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数据流程图在我们设计系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试想,如果一个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使用图的方式,而是将其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景。图的作用就是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非常的形象,易懂。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若是通过图形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作业提交日期:2016年7月15日

实验一 维纳滤波器的设计 第一部分 设计一维纳滤波器。 (1)产生三组观测数据,首先根据()(1)()s n as n w n =-+产生信号()s n ,将其加噪(信噪比分别为20,10,6dB dB dB ),得到观测数据123(),(),()x n x n x n 。 (2)估计()i x n ,1,2,3i =的AR 模型参数。假设信号长度为L ,AR 模型阶数为N ,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改变L ,N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 实验原理 滤波技术是信号分析、处理技术的重要分支,无论是信号的获取、传输,还是信号的处理和交换都离不开滤波技术,它对信号安全可靠和有效灵活地传递是至关重要的。信号分析检测与处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从噪声中提取信号,实现这种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设计一种具有最佳线性过滤特性的滤波器,当伴有噪声的信号通过这种滤波器的时候,它可以将信号尽可能精确地重现或对信号做出尽可能精确的估计,而对所伴随噪声进行最大限度地抑制。维纳滤波器就是这种滤波器的典型代表之一。 维纳(Wiener )是用来解决从噪声中提取信号的一种过滤(或滤波)方法。这种线性滤波问题,可以看做是一种估计问题或一种线性估计问题。 设一线性系统的单位样本响应为()h n ,当输入以随机信号()x n ,且 ()() () x n s n v n =+,其中()s n 表示原始信号,即期望信号。()v n 表示噪声,则输出()y n 为()=()()m y n h m x n m -∑,我们希望信号()x n 经过线性系统()h n 后得到的()y n 尽可能接近 于()s n ,因此称()y n 为估计值,用?()s n 表示。 则维纳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可用下面表示。 设误差信号为()e n ,则?()()()e n s n s n =-,显然)(n e 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并且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因此,用它的均方误差来表达误差是合理的,所谓均方误差最小即 它的平方的统计期望最小:222?[|()|][|()()|][|()()|]E e n E s n s n E s n y n =-=-=min 。而要使均方误差最小,则需要满足2[|()|]j E e n h ?=0. 进一步导出维纳-霍夫方程为:()()()()*(),0,1,2...xs xx xx i R m h i R m i R m h m m =-==∑ 写成矩阵形式为:xs xx R R h =,可知:1xs xx h R R -=。表明已知期望信号与观测数据的互相关函数以及观测信号的自相关函数时,可以通过矩阵求逆运算,得到维纳滤波器的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_4)

实验一 MATLAB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和使用方法 实验容 1、帮助命令 使用 help 命令,查找 sqrt (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MATLAB 命令窗口 (1)在MATLAB 命令窗口直接输入命令行计算3 1)5.0sin(21+=πy 的值; (2)求多项式 p(x) = x3 + 2x+ 4的根; 3、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 A=[1 2;3 4], B=[5 5;7 8],求 A^2*B

(2)矩阵的行列式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已知B=[5+i,2-i,1;6*i,4,9-i], 求B.' , B' (4)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求矩阵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5)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中第3 列前2 个元素;A 中所有列第2,3 行的元素; 4、Matlab 基本编程方法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 时的最大n 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 和while 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 2 的0 到15 次幂的和。

5、MATLAB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 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 y=cos(t-0.25)和正弦曲线 y=sin(t-0.5), t∈[0,2π] (3)绘制[0,4π]区间上的 x1=10sint 曲线,并要求: (a)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b)坐标轴控制:显示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c)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 clear;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_1(常用信号的分类与观察)

实验一:信号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 2.学会使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试验箱一台(型号ZH5004) 2.4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3.DDS信号源一台 三、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的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常用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Sa(t)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 1、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f(t)=Ke at。对于不同的a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1―1 指数信号 2、信号:其表达式为f(t)=Ksin(ωt+θ),其信号的参数:振幅K、角频率ω、与初始相位θ。其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1-2 正弦信号 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其波形如下图: 图1-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4、Sa(t)信号:其表达式为:。Sa(t)是一个偶函数,t= ±π,±2π,…,±nπ时,函数值为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运用。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图1-4 Sa(t)信号 5、钟形信号(高斯函数):其表达式为: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图1-5 钟形信号 6、脉冲信号:其表达式为f(t)=u(t)-u(t-T),其中u(t)为单位阶跃函数。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7、方波信号:信号为周期为T,前T/2期间信号为正电平信号,后T/2期间信号为负电平信号,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U(t)

《软件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编号:()字号 《软件课程设计》报告 班姓学级:名:号: 指导老师: 职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〇〇八年月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 课程设计日期: 课程设计题目:面向过程 一.需求分析 设计任务:软件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七: 1.将输入的罗马数据化为10进制数。假设罗马数据中只使用如下7 个“基值”字母:M、D、C、L、X、V、I,分别用来表示 1000、500、100、50、10、5、1。如,罗马数据LXXXVII 表示10 进 制的87。 2.将输入的10进制正整数转换为罗马数据。假设罗马数据中只使用 “基值”字母:M、D、C、L、X、V、I,分别用来表示 1000、500、100、50、10、5、1。 主要界面为:

输入1或2可以选择功能。 输出的形式 如上所示:当输入大写或小写的阿拉伯字母时。 程序能计算出十进制。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 测试的数据:当输入mvii罗马数字时输出十进制 1007 当输入十进制数4535 时相应输出MMMMDXXXV。 二.概要设计 程序中主要在开头用了一个死循环来实现功能的不断循环。通过exit函数退出程序。 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

Convert1() Break; >switch(n) Default; 三.详细设计 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数据类型和操作。以增加程序的可读性,关键算法部分 画出程序流程图。 主函数的流程图如右图示: Switch() Cin>>n Convert1() Break; Case1: Case2:; Convert2(); Break; Default; Exit(1); While(1) Main() Return 0; Main->jiemina->while(1)- Convert2() Break; Exit()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LAB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类别:基础性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MATLA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方法,熟悉MATLAB软件运行环境。 (2)掌握创建、保存、打开m文件的方法,掌握设置文件路径的方法。 (3)掌握变量、函数等有关概念,具备初步的将一般数学问题转化为对应计算机模型并进行处理的能力。 (4)掌握二维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处理。 实验内容和步骤: 1、打开MATLAB,熟悉MATLAB环境。 2、在命令窗口中分别产生3*3全零矩阵,单位矩阵,全1矩阵。 3、学习m文件的建立、保存、打开、运行方法。 4、设有一模拟信号f(t)=1.5sin60πt,取?t=0.001,n=0,1,2,…,N-1进行抽样,得到 序列f(n),编写一个m文件sy1_1.m,分别用stem,plot,subplot等命令绘制32 点序列f(n)(N=32)的图形,给图形加入标注,图注,图例。 5、学习如何利用MATLAB帮助信息。 实验结果及分析: 1)全零矩阵 >> A=zeros(3,3) A = 0 0 0 0 0 0 0 0 0 2)单位矩阵 >> B=eye(3) B = 1 0 0 0 1 0 0 0 1 3)全1矩阵 >> C=ones(3) C = 1 1 1 1 1 1 1 1 1 4)sy1_1.m N=32; n=0:N-1; dt=0.001; t=n*dt; y=1.5*sin(60*pi*t); subplot(2,1,1), plot(t,y); xlabel('t'); ylabel('y=1.5*sin(60*pi*t)'); legend('正弦函数'); title('二维图形'); subplot(2,1,2), stem(t,y) xlabel('t'); ylabel('y=1.5*sin(60*pi*t)'); legend('序列函数'); title('条状图形'); 00.0050.010.0150.020.0250.030.035 t y = 1 . 5 * s i n ( 6 * p i * t ) 二维图形 00.0050.010.0150.020.0250.030.035 t y = 1 . 5 * s i n ( 6 * p i * t ) 条状图形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92885

目录 实验1 离散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2 实验2 FFT算法与应用-------------------------------7 实验3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12 实验4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17

实验1 离散时间信号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信号的频域分析是信号处理中一种有效的工具。在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中,通常将信号表示成单位采样序列δ(n )的线性组合,而在频域中,将信号表示成复变量e n j ω-或 e n N j π2-的线性组合。通过这样的表示,可以将时域的离散序 列映射到频域以便于进一步的处理。 在本实验中,将学习利用MATLAB 计算离散时间信号的DTFT 和DFT,并加深对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DTFT 和DFT 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序列x(n)DTFT 定义为()jw X e = ()n x n e ∞ =∞ ∑ω jn -它是关于自变量ω的复函数,且是以2π为周期的连续函数。 ()jw X e 可以表示为()()()jw jw jw re im X e X e jX e =+,其中,()jw re X e 和()jw im X e 分别是 ()jw X e 实部和虚部;还可以表示为 ()jw X e =()|()|jw j w X e e θ,其中, |()|jw X e 和{} ()arg ()j w X e ωθ=分别是()jw X e 的幅度函数和相位函数;它们都是ω的实函数,也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序列()x n 的N 点DFT 定义为2211 ()()()()N N j k j kn kn N N N N n X k X e x n e x n W π π ---==== ∑∑,()X k 是周期为N 的序列。()j X e ω与()X k 的关系:()X k 是对()j X e ω)在一个周期 中的谱的等间隔N 点采样,即 2k |()()|jw w N X k X e π = = ,而()j X e ω 可以通过对()X k 内插获得,即

信号实验报告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杜杰 学 号: 2014030103007 指导教师:张鹰 一、实验室名称:信号与系统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连续系统的幅频特性测量 三、实验原理: 正弦波信号)cos()(0t A t x ω=输入连续LTI 系统,输出)(t y 仍为正弦波信号。 图信号输入连续LTI 系统 图中, )(cos()()(000ωωωj H t j H A t y ∠+=) 通过测量输入)(t x 、输出)(t y 的正弦波信号幅度,计算输入、输出的正弦波信号幅度比值,可以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在0ω处的测量值)(0ωj H 。改变0ω可以测出不同频率处的系统幅频特性。 四、实验目的: 使学生对系统的频率特性有深入了解。 五、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一)、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量 实验内容(二)、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量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箱、信号与系统实验板的低通滤波器模块U11、高通滤波器模块U21、PC 机端信号与系统实验软件、+5V 电源 七、实验步骤:打开PC 机端软件SSP.EXE ,在下拉菜单“实验选择”中选择 “实验三”;使用串口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和实验箱串口,打开实验箱电源。 实验内容(一)、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量 (x ) (t y

实验步骤: 1、信号选择:按实验箱键盘“3”选择“正弦波”,再按“+”或“-”依次 选择一个频率。 2、连接接口区的“输入信号1”和“输出信号”,如下图所示。点击SSP软 件界面上的按钮,观察输入正弦波。将正弦波频率值和幅度值(Vpp/2, Vpp为峰-峰值)记录于表1。 观察输入正弦波的连线示意图 3、按下图的模块连线示意图连接各模块。 实验三实验内容(一)模块连线示意图 4、点击SSP软件界面上的按钮,观察输入正弦波通过连续系统的 响应波形;适当调整X、Y轴的分辨率可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将输出正弦波的幅度值(Vpp/2, Vpp为峰-峰值)记录于表1中。 输入正弦波和响应波形

实验报告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指导书 实验1:需求分析------大学生选课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说明: ?教务处的管理人员录入全校的课程基本信息和本学期的课程授课教师、地点、时间; ?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学院的管理人员录入学生基本信息; ?学生每学期自己上网登录系统选课,选课成功后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学生自己可以查询选课的情况; ?学生选课不成功的情况有: ?所选课程的先修课还没有记录,系统提示“缺先修课,选课失败”; ?本学期所选课程的上课时间有冲突,系统提示“上课时间有冲突,选课失败”; ?学生一学期所选课程的学分最多不能超18学分 ?学生可以注销所选课程。 ?学院管理员可以查询学生前几学期的选课信息、可以查询课程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 ?当学生退学时,由教务处的管理人注销学生基本信息; ?如果开课之后,学生要求退课,则由教务处的工作人员为学生注销所选课程; ?允许学生休学,教务处为休学的退学做学籍冻结处理;复学后为其办理解冻处理; ?每学期教务处为学生办理学期注册手续;没有办理学期注册的学生不能选课; ?学期末,学院工作人员负责录入学生的成绩。 2.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结构化需求分析的方法、过程和相应的文档内容与格式。特别是熟悉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IPO图三个核心技术的应用。 3.实验学时: 4学时 4.实验步骤 1)结合实验内容说明,对现有的学生选课系统进行必要的调研,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软件功能、数据需求和界面风格。 2)分析实验内容说明和调研结果,画出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3)编写系统的数据字典。 4)用IPO图描述系统的处理过程。 5)画出系统ER图。 5.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包括: 一份需求分析说明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一

武汉工程大学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姓名:周权 学号:1204140228 班级:通信工程02

一、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语言环境。 二、实验基础理论 1.序列的相关概念 2.常见序列 3.序列的基本运算 4.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关概念 5.Z变换的相关概念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产生 利用MATLAB语言编程产生和绘制单位样值信号、单位阶跃序列、指数序列、正弦序列及随机离散信号的波形表示。 四实验目的 认识常用的各种信号,理解其数字表达式和波形表示,掌握在计算机中生成及绘制数字信号波形的方法,掌握序列的简单运算及计算机实现与作用,理解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Z变换及它们的性质和信号的频域分

实验一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产生 代码一 单位样值 x=2; y=1; stem(x,y); title('单位样值 ') 单位阶跃序列 n0=0; n1=-10; n2=10; n=[n1:n2]; x=[(n-n0)>=0]; stem(n,x); xlabel('n'); ylabel('x{n}'); title('单位阶跃序列');

实指数序列 n=[0:10]; x=(0.5).^n; stem(n,x); xlabel('n'); ylabel('x{n}'); title('实指数序列');

正弦序列 n=[-100:100]; x=2*sin(0.05*pi*n); stem(n,x); xlabel('n'); ylabel('x{n}'); title('正弦序列');

随机序列 n=[1:10]; x=rand(1,10); subplot(221); stem(n,x); xlabel('n'); ylabel('x{n}'); title('随机序列');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

实验四 离散时间信号的DTFT 一、实验目的 1. 运用MA TLAB 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2. 运用MA TLAB 验证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一)、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DTFT 已知一个离散时间系统∑∑==-= -N k k N k k k n x b k n y a 00)()(,可以用MA TLAB 函数frequz 非常方便地在给定的L 个离散频率点l ωω=处进行计算。由于)(ωj e H 是ω的连续函数,需要 尽可能大地选取L 的值(因为严格说,在MA TLAB 中不使用symbolic 工具箱是不能分析模拟信号的,但是当采样时间间隔充分小的时候,可产生平滑的图形),以使得命令plot 产生的图形和真实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的图形尽可能一致。在MA TLAB 中,freqz 计算出序列{M b b b ,,,10 }和{N a a a ,,,10 }的L 点离散傅立叶变换,然后对其离散傅立叶变换值相除 得到L l e H l j ,,2,1),( =ω。为了更加方便快速地运算,应将L 的值选为2的幂,如256或 者512。 例3.1 运用MA TLAB 画出以下系统的频率响应。 y(n)-0.6y(n-1)=2x(n)+x(n-1) 程序: clf; w=-4*pi:8*pi/511:4*pi; num=[2 1];den=[1 -0.6]; h=freqz(num,den,w); subplot(2,1,1) plot(w/pi,real(h));grid title(‘H(e^{j\omega}的实部’)) xlabel(‘\omega/ \pi ’); ylabel(‘振幅’); subplot(2,1,1) plot(w/pi,imag(h));grid title(‘H(e^{j\omega}的虚部’)) xlabel(‘\omega/ \pi ’); ylabel(‘振幅’); (二)、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DTFT 的性质。 1.时移与频移 设 )]([)(n x FT e X j =ω, 那么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语音信号的数字滤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FFT进行信号谱分析的方法 2、设计数字滤波器对指定的语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二、实验内容 设计数字滤波器滤除语音信号中的干扰(4 学时) 1、使用Matlab的fft函数对语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干扰信号的频谱; 2、设计数字滤波器滤除语音信号中的干扰分量,并进行播放对比。 三、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原语音信号的频谱,幅值特别大的地方即为噪声频谱分量,根据对称性,发现有四个频率的正弦波干扰,将它们分别滤掉即可。采用梳状滤波器,经过计算可知,梳状滤波器h[n]={1,A,1}的频响|H(w)|=|A+2cos(w)|,由需要滤掉的频率分量的频响w,即可得到A,进而得到滤波器的系统函数h[n]。而由于是在离散频域内进行滤波,所以令w=(2k*pi/N)即可。 对原信号和四次滤波后的信号分别进行FFT变换,可以得到它们的幅度相应。最后,将四次滤波后的声音信号输出。 四、matlab代码 clc;clear;close all; [audio_data,fs]=wavread('SunshineSquare.wav'); %读取未处理声音 sound(audio_data,fs); N = length(audio_data); K = 0:2/N:2*(N-1)/N; %K为频率采样点

%sound(audio_data,fs); %进行一次FFT变换 FFT_audio_data=fft(audio_data); mag_FFT_audio_data = abs(FFT_audio_data); %画图 figure(1) %原信号时域 subplot(2,1,1);plot(audio_data);grid; title('未滤波时原信号时域');xlabel('以1/fs为单位的时间');ylabel('采样值'); %FFT幅度相位 subplot(2,1,2);plot(K,mag_FFT_audio_data);grid; title('原信号幅度');xlabel('以pi为单位的频率');ylabel('幅度'); %构造h[n]={1,A,1}的梳状滤波器,计算A=2cosW,妻子W为要滤掉的频率%由原信号频谱可知要分四次滤波,滤掉频响中幅度大的频率分量 %第一次滤波 a = [1,0,0,0];%y[n]的系数 [temp,k]=max(FFT_audio_data); A1=-2*cos(2*pi*k/N); h1=[1,A1,1]; audio_data_h1 = filter(h1,a,audio_data); FFT_audio_data_h1=fft(audio_data_h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一 单位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 一、题目要求 为某个单位建立一个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查询每一个员工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号、及电子邮箱。其功能包括通讯录链表的建立、员工通讯信息的查询、修改、插入与删除、以及整个通讯录表的输出。 二、概要设计 本程序通过建立通讯录链表,对员工信息进行记录,并建立一个系统的联系。 三、主要代码及分析 这里面关于链表的主要的操作有插入,查询,删除。则这里只列出这几项的主代码。 1、通过建立通讯录结构体,对信息进行存储,建立链表,建立信息之间 的联系。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结构体来存储通讯录中的基本信息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LinkList; 2、信息插入操作,将信息查到链表的后面。 void ListInsert(LinkList list){ //信息插入 ListNode *w; w=list->next; while(w->next!=NULL) { w=w->next; } ListNode *u=new ListNode; u->next=NULL; cout<<"员工编号:";cin>>u->data.num; cout<<"员工姓名:";cin>>u->https://www.doczj.com/doc/ab9605469.html,; cout<<"手机号码:";cin>>u->data.call; cout<<"员工邮箱:";cin>>u->data.email; cout<<"办公室电话号码:";cin>>u->data.phone; w->next=u;w=w->next; }

数字信号实验报告 (全)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 FFT 做谱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加深 DFT 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熟悉 FFT 算法原理和 FFT 子程序的应用。 3、学习用FFT 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了解可能出现的分析误差及其原因,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 FFT 。 二、实验原理 用FFT 对信号作频谱分析是学习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经常需要进行谱分析的信号是模拟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对信号进行谱分析的重要问题是频谱分辨率D 和分析误差。频谱分辨率直接和FFT 的变换区间N 有关,因为FFT 能够实现的频率分辨率是2π/N ≤D 。可以根据此时选择FFT 的变换区间N 。误差主要来自于用FFT 作频谱分析时,得到的是离散谱,而信号(周期信号除外)是连续谱,只有当N 较大时离散谱的包络才能逼近于连续谱,因此N 要适当选择大一些。 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谱,只有用整数倍周期的长度作FFT ,得到的离散谱才能代表周期信号的频谱。如果不知道信号周期,可以尽量选择信号的观察时间长一些。 对模拟信号的频谱时,首先要按照采样定理将其变成时域离散信号。如果是模拟周期信号,也应该选取整数倍周期的长度,经过采样后形成周期序列,按照周期序列的谱分析进行。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对以下典型信号进行谱分析: ?? ? ??≤≤-≤≤-=?? ? ??≤≤-≤≤+==其它n n n n n n x 其它n n n n n n x n R n x ,07 4, 330,4)(, 07 4, 830,1)() ()(3241 4() cos 4 x n n π = 5()cos(/4)cos(/8)x n n n ππ=+ 6() cos8cos16cos20x t t t t πππ=++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信号与系统试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自动化 实验一 基本信号的生成 1.实验目的 ● 学会使用MATLAB 产生各种常见的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 ● 通过MATLAB 中的绘图工具对产生的信号进行观察,加深对常用信号的 理解; ● 熟悉MATLAB 的基本操作,以及一些基本函数的使用,为以后的实验奠 定基础。 2.实验内容 ⑴ 运行以上九个例子程序,掌握一些常用基本信号的特点及其MATLAB 实现方法;改变有关参数,进一步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⑵ 在 k [10:10]=- 范围内产生并画出以下信号: a) 1f [k][k]δ=; b) 2f [k][k+2]δ=; c) 3f [k][k-4]δ=; d) 4f [k]2[k+2][k-4]δδ=-。

源程序: k=-10:10; f1k=[zeros(1,10),1,zeros(1,10)]; subplot(2,2,1) stem(k,f1k) title('f1[k]') f2k=[zeros(1,8),1,zeros(1,12)]; subplot(2,2,2) stem(k,f2k) title('f2[k]') f3k=[zeros(1,14),1,zeros(1,6)]; subplot(2,2,3) stem(k,f3k) title('f3[k]') f4k=2*f2k-f3k; subplot(2,2,4) stem(k,f4k) title('f4[k]') ⑶ 在 k [0:31]=范围内产生并画出以下信号: a) ()()k k 144f [k]sin cos π π=; b) ()2k 24f [k]cos π =; c) ()()k k 348f [k]sin cos π π=。 请问这三个信号的基波周期分别是多少? 源程序: k=0:31; f1k=sin(pi/4*k).*cos(pi/4*k); subplot(3,1,1) stem(k,f1k) title('f1[k]') f2k=(cos(pi/4*k)).^2; subplot(3,1,2) stem(k,f2k) title('f2[k]') f3k=sin(pi/4*k).*cos(pi/8*k); subplot(3,1,3) stem(k,f3k) title('f3[k]') 其中f1[k]的基波周期是4, f2[k]的基波周期是4, f3[k]的基波周期是16。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SASD实验实验报告总结归纳

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软件工程范型; 2. 能运用常用的工具建立简单系统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 二.实验内容 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完成借书、还书、图书预定、图书查阅和图书管理等功能。要求建立系统的需求模型:DFD(data flow diagram)。 功能需求描述: 1. 借阅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书籍信息和预定书籍。 2. 借阅者能够借阅书籍和还书。 3. 图书管理员能够处理借阅者的借阅和还书请求,以及处理预定图书。三.实验结果 1.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第一层 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第二层 2.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第一层 3.图书管理员处理预定图书第一层 图书管理员处理预定图书第二层 四.实验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主要画出了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还书以及预定图书的数据流程图。这是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环境,因此我们分析起来相对的会容易些,思路也会更加的清晰,在这个系统中,通过稍加细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1. 图书管理员处理借书的时候,其主要过程是,先扫描读者信息,确认读者的合法性。接着,处理读者欲借阅的书。再接着,处理借书过程,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2. 图书管理员处理还书的时候,其过程相对的简单一些,只需直接处理读者欲还的书。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3. 图书管理员处理图书预定的时候,其主要过程是,先扫描读者信息,确认读者的合法性。接着,处理读者欲预定的书。再接着,处理预定图书过程,同时修改读者和图书的有关信息。最后,系统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我们的读者。 在对这样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后,再画数据流程图也就显得容易很多了。 通过本次的实验,我对数据流程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数据流程图在我们设计系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试想,如果一个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使用图的方式,而是将其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这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景。图的作用就是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非常的形象,易懂。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若是通过图形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西南交大数字信号处理报告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三年级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2011 年12 月21日

实验一 序列的傅立叶变换 实验目的 进一步加深理解DFS,DFT 算法的原理;研究补零问题;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 )的应用。 实验步骤 1. 复习DFS 和DFT 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熟悉MATLAB 语言的命令窗口、编程窗口和图形窗口的使用;利用提供的 程序例子编写实验用程序;按实验内容上机实验,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并将程序附在后面。 实验内容 1. 周期方波序列的频谱试画出下面四种情况下的的幅度频谱,并分析补零后,对信号频谱的影响。 实验结果: 60 ,7)4(;60,5)3(; 40,5)2(;20,5)1()] (~[)(~,2,1,01 )1(,01,1)(~=========±±=???-+≤≤+-+≤≤=N L N L N L N L n x DFS k X m N m n L m N L m N n m N n x ) 52.0cos()48.0cos()(n n n x ππ+=

2. 有限长序列x(n)的DFT (1) 取x(n)(n=0:10)时,画出x(n)的频谱X(k) 的幅度; (2) 将(1)中的x(n)以补零的方式,使x(n)加长到(n:0~100)时,画出 x(n)的频谱X(k) 的幅度; (3) 取x(n)(n:0~100)时,画出x(n)的频谱X(k) 的幅度。利用FFT 进行谱分析 已知:模拟信号 以t=0.01n(n=0:N-1)进行采样,求N 点DFT 的幅值谱。 请分别画出N=45; N=50;N=55;N=60时的幅值曲线。 实验结果: ) 8cos(5)4sin(2)(t t t x ππ+=

数字信号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综合实验》实验 报告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年月日

目录: 1实验一CCS使用实验 2实验二、SEED-DTK6446 Linux开发环境搭建3实验三、Linux平台实验 4二、音频采集回放实验 5三、视频采集回放实验 6OSD图像叠加实验 7图像边缘检测实验

课程实验目的 1.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再配合经典DSP实验,可以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软、硬件的理解与掌握。 2.接触并了解SEED-DTK6446实验箱,学会通过Linux操作平台,利用SEED-DTK6446实验箱完成一些经典的实验历程,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的了解。 3. 学习并掌握SEED-DTK6446 CCS开发环境的搭建,建立好所有编译测试环境,为下面的实验做好准备工作。 实验一 CCS使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CCS3.3集成开发环境,掌握工程的生成方法; 2.熟悉SEED-DTK6446实验环境; 3. 学习用标准C 语言编制程序; 4.掌握CCS3.3集成开发环境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DSP源文件的建立; 2.DSP程序工程文件的建立; 3. 学习使用CCS3.3集成开发工具的调试工具。 三、实验步骤 1.创建源文件:选择File →New →Source File 命令;打开配套光盘\03. Examples of program\01.SEEE-DTK6446 CCS Examples\examples\3.1.1 math。 2.创建工程文件:点击Project-->New,创建新工程;点击Project选择add files to project,添加源程序math.c。 3. 设置编译与连接选项:点击Project选择Build Opitions; 4. 工程编译与调试:点击Project →Build all,对工程进行编译;点击File →load program,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载入debug 文件夹下的.out可执行文件;点击debug →Go Main回到C程序的入口;运行程序并观察输出结果。 四.实验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