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下载】工业强基工程:我国制造2025助推剂

【推荐下载】工业强基工程:我国制造2025助推剂

【推荐下载】工业强基工程:我国制造2025助推剂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工业强基工程:我国制造2025助推剂

近期,昊志机电、天和防务等上市公司相继公告称,公司中标工业强基工程相关项目。对很多人而言,工业强基工程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什么是工业强基工程?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有什么意义呢?

一、工业强基工程定义

所谓工业强基工程,即强化我国工业基础能力的一项工程,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制约我国工业发展、受国外限制严重、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发展。

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齐全的轻重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也跃居世界前列。

但是我国工业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一些高端装备零部件仍然依赖于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例如下表中的零部件我国就严重依赖进口。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我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提出要实施五大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工业强基工程作为《我国制造2025》规划五大工程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工业强基工程的目标

关于工业强基工程的目标论述主要见于《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该《指南》是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我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7个部门共同制定的。《指南》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目标规划:

第一步目标:经过5-10年的努力,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重点任务: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目标。此部分应明确体现项目所符合的年度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承担单位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单位组织架构,项目主要人员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取得成果与社会效益,技术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重点是细分产品市场及重点装备、重点工程的需求情况(区分国内和国外),产品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和发展前景,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在产品生产纲领表中列出具体产品的型号、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 四、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重点设备用途、产品工艺及解决关键问题说明,需描述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并需附设备明细表(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对于重大关键设备需进行设备单项论证。 项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单位合作方案。 五、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时间,项目建设(土建、设备购置等)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是否存在影响项目按计划实施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完成时间等。以前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或进展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列出年度实施进度及年度实施目标。 六、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相关标准列出投资估算表(按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细项列出),内容要全面,取费要合理。 七、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实际生产纲领和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计算。

《杭州市工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杭州市工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实施《浙江省工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提升本市工业基础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根据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工程化产业化为抓手,探索工业“四基”[“四基”,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推进机制,不断提升杭州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紧跟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突破一批国家亟需、具有重要影响力、长期制约工业发展的工业“四基”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产业化能力,到2020年,力争培育5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四基”领军企业,25家左右“四基”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累计8家左右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中标企业。 三、行动任务 (一)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

十大重点领域、浙江省工业强基八大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计划,结合杭州实际,重点组织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四个领域的“一揽子”突破发展行动,着力构建整体竞争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航空等领域实现局部突破优势;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保障程度高的“工业四基”产品和技术,择优推荐国家强基工程专项支持。优先布局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支撑“四基”技术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_258009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_258009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规〔2014〕67号 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简 称工业“四基”)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但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工业基础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瓶颈。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推进工业强基,是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任务,是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客观要求。为推进工业强基,现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促进开放合作,强化政府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工业基础领域的关键问题,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构建生产和应用良性互动机制,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

良性互动。加强政府在宏观调控、组织协调和政策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工业基础的支持力度。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产业链整体升级,明确工业基础能力长远推进目标和分阶段实施方案,依托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按照轻重缓急、以点带面有序推进,重点突破一批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作用强的工业“四基”。 坚持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把技术改造作为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扩大创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动其尽快实现规模效益,形成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 坚持对外引进与对内联合相结合。支持企业引资、引技、引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下游用户联合建立产业联盟,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业基础领域新技术和新产品,建立合作共赢的开放式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工业基础领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先进基础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产业技术基础支撑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基本实现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整机、系统的协调发展,工业基础能力跃上新台阶,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使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发展重点 一、关键基础材料。提高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基材料等基础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稳定性,降低材料综合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防军工、新能源、

20160126政策解读: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政策解读: 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工业基础能力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工业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已成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掣肘因素。 一、必要性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成为举世公认的的工业大国。但是,我国的工业基础能力仍然不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遭遇锁喉之痛,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慢,产业技术基础薄弱,已成为制约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原因。 一是严重制约整机和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部分关键基础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大量依赖进口,缺乏高端产品和装备集成的基础,无法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整机及系统设备。二是严重制约工业产品和装备可靠性、品质的提升。部分基础产品可靠性低,性能、质量难以满足整机用户的需求,导致一些主机和成套设备、整机产品陷入“缺芯”、“少核”、“弱基”。三是成为制约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

展的软肋。先进基础工艺缺失,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基础难以支撑行业发展,使工业能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进一步恶化。四是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症结所在。一些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成为一些重要产品和装备国产化的卡脖子环节。我国“四基”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如我国高档工程机械中的液压件和发动机基本依赖进口,两项占整机成本比重高达30%-50%,80%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 工业“四基”发展严重滞后,使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制造产业链的中低端,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的提升。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保障我国经济与产业自主安全,建设制造强国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目标和指标 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要紧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工业发展现状,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以结构优化和方式转变为主线,着力解决工业“四基”关键问题。主要目标是:中长期,经过5到10年努力,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达到国际领先,产业技术基础体系较为完备,“四基”发展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需求,形成整机牵引与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到2020年,工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立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40%的核心基础零部

工业基础能力托起中国制造

工业基础能力托起中国制造2025 发表时间:2014-05-24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现已建立起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然而,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业基础能力薄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快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我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更是保障我国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基石。 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是我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基石 (一)工业强基攸关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就会导致集成创新基础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致使我国工业长期停留在“引进”阶段,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制约。一是我国“四基”产品缺少核心知识产权。

比如,我国液气密行业基础研发能力薄弱,液压产品多以模仿、仿制为主,企业缺乏自主核心制造技术;有关滚动轴承的40多项国际标准,没有一项是我国轴承行业主持执行或参与制定的。二是工业基础能力落后制约了整机和系统集成创新的空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于长期缺少“四基”产品和技术,整机自主创新能力无“基”而终。在计算机、移动通讯领域,目前智能终端芯片和操作系统基本上都由国外掌控,高性能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自主提供能力仍然较低,光纤光缆生产所需的四氯化硅等关键材料严重依赖欧洲和日本企业。三是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相对薄弱,技术创新效率较低。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缺失,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导致共性技术整体水平不高、体系不健全,从而制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工业强基攸关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如果没有好的“四基”产品和技术,就无法形成我国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整机和系统设备,那么无论是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培育与发展,都将是一句空话。一是我国主要行业都存在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据调查,“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业“四基”就多

1.2014年工业转型升级专项投资指南

附件1: 2014年工业转型升级专项投资指南 一、装备制造 1、装备核心基础能力提升。智能化光电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高性能电力电子元器件,智能仪器仪表、精密仪器,特种电缆、高端泵阀、大型化工先进成套设备、高压液压元件、气动元件,机械基础件制造所需的铸、锻等先进制造工艺,以及高端模具制造等。 2、装备与基础部件高端化智能化制造。大型(精密)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数控板料加工成套设备、数控焊接设备、电子加工精密自动化设备、高铁及桥梁施工成套装备、节能及安全防护装备、工程机械装备、输送机械、应急救援成套装备、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化、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以及精密传动、智能控制、伺服驱动等装置。 3、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以及汽车轻量化、动力系统匹配和整车系统集成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新型节能环保高效发动机、汽油机增压器、高压共轨系统、自动变速箱及关键零部件。LED等新技术照明化系统,氮氧传感器,数字化仪表,大中型客车变频空调,载重车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及后盘式制动器,液力缓速器、电涡流缓速器、主被动安全系统及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车载通讯电子导航、智能交通等车载信息系统。 4、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电机及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新型介质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电动车用大功率电子

器件及模块。 5、船舶制造水平及配套能力提升。大型海洋工程船、大型公务船、江海直达宽浅吃水船、大型疏浚船等特种船舶的设计建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节能、环保、智能型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大型高效喷水推进装置,船舶甲板拖曳系统、船舶导航系统、压载水处理系统、大功率变频电源以及高性能涂层技术及产业化。 6、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石油钻井、修井、压裂、油水分离等专用设备及平台升降机,超大型拖缆机、深海锚泊定位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海洋深水探测仪器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成套装备等。 7、航空航天产业。航空电子、航空机电、复合材料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应用卫星平台、系统及设备的研发制造、深空探测平台、系统及设备的研发制造,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和卫星遥感、遥测等。 8.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的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测等能力建设和改造提升。制动系统、牵引系统、检测试验装备、主辅逆变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指挥调度和监测系统等机电设备和控制系统自主化。高铁轮、轴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化。 9、国家重大专项配套。 二、电子信息 1、通信设备。重点支持特种光纤、光器件、光接入设备、光传输设备、高频大容量长距离光通讯传输、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大解析】

中国制造2025是什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是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经济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中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影响。 这一变革,恰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对中国是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

20160126名词解释:工业强基工程

名词解释: 工业强基工程工业强基工程是为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设立的专门工程,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的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工业基础的内涵。工业基础是指支撑和推动工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集中体现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受国外限制和具有前瞻性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简称工业“四基”。其中: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是组成工业制成品、具有一定功能、不可分拆的基础性基本单元,直接决定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关键基础材料是工业制成品自身及其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量大面广的材料及关键特种优质专用材料。先进基础工艺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形成制成品的方法与过程。产业技术基础是工业与技术协同发展所需的技术基础设施与创新环境,重点是质量技术基础和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工业基础能力及水平直接决定着工业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现状和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

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工业基础领域也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满足主机行业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为建成制造大国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工业基础能力薄弱仍然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影响一些主机和成套设备、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形象。 工程的提出。国家高度重视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从2011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把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2013年,又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开展专题研究,于2014年制定发布了《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规〔2014〕67 号),提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并组织实施了工业强基专项行动计划。2015年,“工业强基工程”被作为支撑制造强国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列入《中国制造2025》,同年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6年,由工信部牵头,组织编制了《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待发布)。 实施方案。《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工业强基工程的主要工作。主要目标是:到

8年广州市“中国制造5”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2018年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 金项目申报指南 xx年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xx年2月8日 目录专题一技术改造-1111515243543434355565657586767751),且08项“建设性质”中须选第3个选项“改建和技术改造”。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当年投资超过500万元,或者当年投资不达500万元而计划总投资达到500万元的跨年度投资项目)须纳入市工业和技改投资统计;6.申报方向一的项目须在本通知发出时已开工建设,投资进度不低于30%或形象进度不低于50%。项目设备投资在150万元以上,须在xx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并申报开展完工评价工作。 申报方向二的项目须是xx年1月1日后开工建设的项目,项目实际投资额不低于150万元,投资结构合理,并承诺于xx年12月底前完成。 三.支持方式 (一)项目资金采用事中.事后补助或直接股权投资两种支持方式,同一项目只能选择一种方式。

1.对符合补助条件的申报项目,补助额度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申报直接股权投资资金的项目,按照《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直接股权投资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申报,单个企业申请的直投资金投资额度最低500万元,最高3000万元,占被投企业的股份原则上不超过被投企业总体股本的30%,且不为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此外,对企业承担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的项目,按照国家资助的50%给与配套支持,企业根据相关规定报送申报资料。 (二)省级大型骨干企业,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列入“三个一批”企业库(制造业骨干企业.“两高四新”.初次小升规),绿色工厂等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列入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通过市级清洁生产认定(含简易流程)的企业,可以优先扶持。 四.申报材料申报直接股权投资的项目按照《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直接股权投资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编制申报材料; 申报事中.事后补助的项目按照以下附件的格式要求编制申报材料,统一采用A4纸双面打印,按材料清单列出的顺序装订成册(不要使用非纸类封皮和夹套),并骑缝加盖申请单位公章。纸质材料一式2份,纸质扫描版1份。 材料清单如下: (一)封面(见技术改造专题附件1)

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申报要求

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一揽子”重点突破方向 13D NAND Flash 实现64层/512Gb的3D NAND Flash及驱动控制芯片产 业化批量生产,达到10万套4G及以上容量存储器的规 模应用。 1.掌握3D存储器产业化生产技术,拥有3D NAND Flash自 主知识产权,制程工艺缩小至14/16nm,堆叠层数达到64 层,提升驱动控制电路等外围芯片和算法能力。2.建设完备 的新型3D NAND Flash存储器封装、测试、系统级验证等软 硬件平台,开发符合JEDEC标准的3D NAND Flash系列产 品。 2微小型化低噪音磁阻传感器2020年实现磁阻传感器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电力 装备以及海洋工程中的工程化产业化突破,解决高性能 磁传感器1/f噪声以及加工工艺的瓶颈问题,建设数字化 生产线,形成≥5000万只/年生产能力。 1.掌握高性能磁传感器设计及工艺、模组加工及工艺等技术, 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建设数字化生产线,形成生产能力≥5000 万只/年;2.线性传感器功耗≤10μA,本底噪声 ≤100pT/Hz0.5@1Hz,灵敏度≥100mV/V/Oe,磁滞≤0.5Oe, 5Oe≥饱和场≥1Oe,芯片封装尺寸6.2mm×5mm×1.75mm;编 码器可实现最小分辨率0.0002°,绝对精度0.004°,支持SPI、 PWM、ABI、UVW和PDI多输出方式,核心磁敏组件封装 尺寸5mm×5mm×0.9mm。 3环保型脱蛋白恒门尼粘度天然橡胶2018年完成脱蛋白恒粘胶的试生产并形成1000吨/年批 量化生产能力;2019年完成产业化生产线建设,产品品 质达到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水平。 1.环保型脱蛋白恒门尼粘度天然橡胶的产业化制造工艺开 发。2.杂质含量≤0.03%;灰分含量≤0.20%;挥发物含量 ≤0.50%;氮含量≤0.30%;塑性初值P0≥30.0;塑性保持值 PRI≥60;门尼粘度ML(1’+4’),100℃:55~65。 2

浙江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浙江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浙江大学强基计划”),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基础扎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申请报名考生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下同)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学生。要求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及以上、且高考成绩不低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1.招生专业及相关要求。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专业及计划以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公布为准。 三、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5月10日至30日考生可登录浙江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完成网上报名。每位考生限报一个招生组别,最多可填报不超过6个专业。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得兼报其他高校。 (二)考生须参加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三)入围校考办法 7月26日前,对于第一类考生,依据高考成绩,按招生组别的分省招生计划数的4倍确定各省入围我校考核考生名单(同分同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

附件2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工业强基工程,夯实工业基础,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够满足整机和系统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先进基础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能力薄弱。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未来5-10年,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迫在眉睫。 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决定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推进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组织推动全社会齐心协力,抓紧抓实,长期坚持,务求抓出实效。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高端突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产需结合、协同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牵引,创新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聚焦五大任务,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市场化的“四基”发展推进机制,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产业链瓶颈,从问题出发,分析和研究工业“四基”的薄弱环节,针对共性领域和突出问题分类施策。 ——坚持重点突破。依托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区分轻重缓急,点线面结合,有序推进,集中资源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品和技术。 ——坚持产需结合。瞄准整机和系统的发展趋势,加强需求侧激励,推动基础与整机企业系统紧密结合,推动基础发展与产业应用良性互动。 ——坚持协同创新。统筹各类创新资源,促进整机系统企业、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解读 策者有意设计一个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规划。这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的顶层设计。决策者希望,中国能借此规划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参与者包括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预计明年完成。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第一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此,课题组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去年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指出:“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它是怎样出炉的?用了近三年时间制定计划纲要。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3月4日,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政协分组讨论时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 工信部部长苗圩接受采访时透露:“该规划是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制定出规划纲要。” 此前,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工信部弱化以往规划中“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 苗圩介绍,这个规划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是一个路线图,也有它的时间表。 热词解读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设计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年)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工业强基工程,夯实工业基础,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够满足整机和系统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先进基础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

息服务等能力薄弱。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未来5-10年,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迫在眉睫。 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决定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推进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组织推动全社会齐心协力,抓紧抓实,长期坚持,务求抓出实效。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高端突破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产需结合、协同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应用为牵引,创新为动力,质量为核心,聚焦五大任务,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市场化的“四基”发展推进机制,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办法

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的通知》(国发〔〕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资金(以下简称转型升级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贯彻落实《中国制造》确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提高国家制造创新能力等九大任务,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优化提升的资金。 第三条转型升级资金安排的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并予监督。 第二章资金支持范围及使用 第四条财政部将转型升级资金列入专项转移支付或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门预算,资金安排时原则上统一管理。 第五条为推进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转型升级资金重点支持《中国制造》确定的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战略任务和重点领域,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急需开展的重点工作。其中,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门预

算资金兼顾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确定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六条转型升级资金采用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保险补偿、信用担保、股权投资等支持方式。在转型升级资金安排的重点方向中,原则上采用统一的资金支持方式。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政府采购的,应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第三章资金申报及管理 第七条根据转型升级资金支持方式和实际工作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建立项目库、定期评价和退出机制。 第八条两部门根据《中国制造》以及工业转型升级等相关规划,发布年度工作指南统一组织实施,工作指南原则上应于每年月日前完成,明确当年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项目及资金申报、审核、分配、下达等相关工作要求。 第九条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采用招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评审的方式遴选项目,并根据招标结果和评审意见,统筹形成资金安排方案,及时下达资金。 第十条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按照《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工作指南、项目评审标准、程序和结果、资金安排方案,接受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十一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实施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资金预算且财政补助资金超过的,应按规定程序报

强基计划与专项计划介绍

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介绍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招生规模 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如下)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了解高招新模式: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 试点高校: 强基计划先在双一流建设A类36所高校试点。目前全国已有35所高校发布招生简章,北京师范大学尚待发布。

了解高招新模式:强基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 全部名单如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时间安排:(各学校或有些许差异) 6月初高校发布招生简章 5月网上报名阶段 7月参加统一高考 7月底高校确定入围名单 8月初高校组织考核 8月高校折算综合成绩并择优录取 高校专项计划 介绍: 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中央部门高校要将调减的特殊类型招生名额优先安排高校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

(最新)实施细则(3)省经信委

关于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3号)要求,按照程序规范、操作简便、权责明确、公正透明的原则,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申报条件和材料 一、基本要求 (一)基本材料 申报支持资金的单位都需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1.市(直管县)经信委(主管部门)上报文件; 2.申报单位的资金申请表;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如与营业执照三证合一,提供一证即可); 4. 申报单位和其法定代表人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承诺书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限制性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享受资金奖补: 1. 自2015年以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严重违纪、违法等问题的单位; - 1 -

2.自2015年以来,在生产经营中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存在严重产品质量等问题的单位; 3.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 (三)资金奖补要求 1.单个企业的同一个项目只可享受一种奖补方式,单个企业可叠加享受除项目奖补外的多个称号类奖补,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奖补1000万元; 2.对皖北三市、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区),奖补金额一律上浮20%。 二、支持高端制造 (一)工业强基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补助 1.申报条件 (1)申报的项目属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等领域,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16年版)》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2016年版)》工业强基重点和方向(具体目录见省经信委网站、企业云平台); (2)项目前期工作完备,资金基本落实到位,已开工建设且项目建设期合理; (3)项目投资额不低于3000万元。项目为制造业(不含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项目。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技术、设备不予补助; (4)列入导向计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支持。 - 2 -

工业“四基”发展计划名目(整理汇编)

前言 工业基础是支撑和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支撑条件,是我国制造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决胜制高点。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能力取得了一定成就,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增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稳步成长,产业技术基础体系逐步建立,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一般性需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基础能力薄弱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差,创新体系缺失,制约制造业由大到强的瓶颈更为凸显。因此,未来 5-10 年,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制造业基础,则实现制造强国根深本固。 国务院牵头编制并于 2015 年5 月8 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做出战略部署,提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明确到 2025 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 种标志性先进基础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2016 年8 月1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财政部联合印发《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围绕《中国制造 2025》 十大重点领域,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 “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 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 为营造从国家到企业全社会重视工业基础的氛围,引导企业 从事工业基础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基础领域发展,发挥 金融体系支持工业基础能力的作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 委员会特组织编制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 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发展目录,汇总成册,称为《“四基”发展目录》。 发展目录的编制始于 2015 年3 月启动,动员了 40 多位院士、200 多位专家和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广泛征集了行业协会、学会、企业、科研院所的意见,并将征求意见稿抄送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国防科工局。 “四基”发展目录几易其稿,逐步完善,并根据工业强基战略研究 项目院士专家的意见又作了修改完善,现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 咨询委员会名义正式予以发布。 《“四基”发展目录》是参与编制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工业基础发展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四基”发展目录》的发布,可以引导各地区根据本地区产业基础现状,在进行充分市场分析前提下,确立发展重点和方向;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2015-05-21黄胜汇编 本文内容汇编自网络上关于《中国制造2025》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25》。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 1)《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2)《中国制造2025》的六大核心解读 3)《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CAD的期望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 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 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 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 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 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 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 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方向——工业4.0:互联网+制造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