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临床治疗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阿戈美拉汀是一种用于治疗失眠障碍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来促进睡眠。
临床研究方法多为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阿戈美拉汀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效果显著。
副作用主要包括头痛、恶心等,但长期疗效观察显示阿戈美拉汀安全性较高。
结论表明阿戈美拉汀在治疗失眠障碍中具有显著效果,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并研究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戈美拉汀、失眠障碍、研究进展、作用机制、临床研究、临床试验、副作用、安全性评估、长期疗效、治疗作用、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0%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问题,其中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
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存在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并不能完全解决失眠问题。
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失眠障碍的方法迫在眉睫。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也被用于治疗失眠障碍。
其药理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安眠药,能够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提高睡眠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阿戈美拉汀在治疗失眠障碍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法、临床试验结果、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估以及长期疗效观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阿戈美拉汀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探讨其在失眠治疗领域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副作用以及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阿戈美拉汀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参考。
通过结合已有的临床试验结果和长期疗效观察,评估阿戈美拉汀在治疗失眠障碍中的有效性和长期疗效,为今后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深入探讨阿戈美拉汀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临床研究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并探索更多潜在的药物副作用和安全性评估,以期为失眠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18中国处方药 第15卷 第2期·综述·3.3 外用方法独特彝医外用方法较为独特:①彝医喜用动物皮外用作垫、护具,如全身皮肉酸痛用豹皮缠于手脚或睡于之上,可以治好。
②彝医喜用活物吸毒,如用水蛭吸吮瘀血。
③鲜品捣敷,如用山蠏、小鸡捣敷骨折;治大腿生疮化脓用山麻雀一只捣烂包敷患处。
④干粉撒敷,如用豹骨粉止血。
⑤研粉水调敷,如熊胆麝香治蛇伤,研粉内服。
⑥外搽:如熊胆治水逼伤寒用涂搽肚脐。
⑦烟熏,如用麝香、灵猫香驱邪毒昏迷。
⑧彝医喜用“香针”疗疮,即将麝香装入獐子獠牙中,遇患痈毒疮疡者,用“香针”在毒疮周围涂划,有消肿排毒功效[10]。
4 结语彝族医药是中华民族医药的瑰宝之一,其中动物药极具有民族风格和乡土特色,尤其在彝族医药独特理论和彝族动物药独特用法方面,这对于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学富有启发性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1] 玉溪民族宗教事务局.吾查们查.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28.[2] 杨本雷,余惠祥. 中国彝族药学.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2.[3] 贺廷超,李耕冬. 彝医动物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9[4] 林璨,张维维. 彝医动物药与《本草纲目》中动物药的比较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317-1318.[5] 余惠祥. 浅谈彝医对动物药的认识及应用特点.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3,9(3):16-17.[6] 余惠祥. 古代彝医动物药史略. 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171-178.[7] 陈抒云,袁航,曹树萍,等. 对彝族动物药发展的认识. 中医杂志,2014,55(16):1360-1364.[8] 杨本雷,杨勤运. 谈谈彝族方药的整理与开发.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1):41-42.[9] 胥筱云,杨福珍. 《哀牢山彝族医药》中所用动物药整理.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1):26.[10] 张娥,顾健,罗小文,等. 彝药回心草的临床研究进展. 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论文集,2010:307-309.目前,在失眠症治疗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摘要:伴随着目前人们生活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伴有失眠的问题,这时亚健康状态的开始,从而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也逐渐的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治疗中进行指导,为中医治疗失眠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失眠;综述在中医学当中失眠属于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在当代医学当中认为失眠是对于睡眠时间或者睡眠质量并无法满足或者影响白天正常生活的一种主管体验。
在中医学中有资料表示,一夕不卧,百日不复。
由此可见睡眠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伴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在不断的加重,失眠的发生率也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进而使得人们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失眠,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非常有必要。
在当代医学中往往采用镇静安眠类药物治疗失眠,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依赖性以及成瘾性[1]。
中医治疗失眠的优势较为突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并且治疗的手段多样化,具有确切的疗效,目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综述如下所示:1 病因病机有历代医家认为失眠大多是因为七情内伤所致,其病位在心,并且和肝、脾、肾有密切的关系。
其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根据《黄帝内经》作为指导,失眠大多是因为阴液亏虚,无法敛阳,或者阳气过旺,阴不制阳,或者外邪阻碍交通所致。
而在《灵枢·大惑论》当中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会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所以目不瞑。
在清·陈士铎在其《辨证录》指出不寐门,从脏腑论不寐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到心肾问题,提出心肾相交是确保正常睡眠的条件。
另一方面是考虑肝胆,指出肝虚邪扰、胆虚气怯可致不寐。
翟振兴指出不寐主要是属于中医的神志疾病,心脑共主神明,因此治疗不寐当心脑同治,进而调整脏腑气血,安神定志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
近年来由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系统地阐述目前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针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发泡疗法及多种疗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思考。
标签: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
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
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
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
酸枣仁汤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随着当前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目前临床对于失眠患者多采用药物、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等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常规西药有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1-2]。
西药的应用可起到一定镇静、安神作用,但长期使用疗效将降低,且存在用药周期长、易产生依赖性、易反弹等问题[3-4]。
中医中失眠属于“不寐”范畴,近些年来中医药发展迅速,在失眠的治疗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为探究酸枣仁汤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现以50例失眠患者为对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张家港市中医院2022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失眠患者50例进行本次研究。
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8.7±12.8)岁,病程5~30个月,平均病程(16.56±6.5)月。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9.2±12.79)岁,平均病程(16.92±6.33)月;对照组平均年龄(29.2±12.5)岁,平均病程(16.2±6.53)月。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失眠的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标准》中失眠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学》中不寐的标准[5]。
②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及妊娠期;②药物依赖、酒精因素所致的失眠;③由精神障碍类疾病引起的失眠;1.2方法具体如下: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仅予以艾司唑仑口服,观察组患者予以酸枣仁汤联合艾司唑仑口服。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1天。
1.3临床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以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评分变化为指标,研究失眠的治疗中,酸枣仁汤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失眠是一种频繁而持续难以入睡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表现为不满意睡眠感,且还会对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阻碍,给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所造成的负担都比较沉重。近年来,随着佐匹克隆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西药的问世,尽管能够有效改善抑郁、提高睡眠质量,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于失眠的治疗有几千年的经验,包含多种治疗方法,如口服中药,中药足浴、拔罐、针刺、艾灸、推拿等,且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甚至无毒,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标签:中医药;失眠;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失眠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一定药物来积极的治疗失眠是十分必要的[1]。在现代医学中,关于失眠的治疗多采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但是这类药物存在一定毒副作用,长期服用极易依赖成瘾,且有可能对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如心脑肾等。失眠在中医上属于“不寐”的范畴,《内经》也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中医学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十分确切的疗效,已经初具理论体系,再加上治疗方式多样化,具有明显的优势。
1. 病因病机 失眠的原因经历代医学家证实与七情内伤有关,主要病位在心,且与肝脾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病机总属在于阳盛阴衰和阴阳失交。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 ,失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得。
2. 辩证分型 关于失眠,《中医内科学》主要包括5种证型,具体为肝火扰心型、心脾两虚型、痰热扰心型、心肾不交型、心胆气虚型;还有学者针对临床针状,按照病因分为10种证型,如血不上荣型、心肾不交型等;根据临床经验分为3种证型,如痰湿阻滞证、淤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2]。
3. 中医药治疗 3.1单味中药治疗研究 苦参:这是一种豆科类植物,可以“安五脏、定志益精”。经现代研究证实,苦参碱能够抑菌、抗心律失常,且所具有的中枢抑制、安定作用十分明显[3]。
688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19年5月第6卷第5期May.2019,Vol.6,No.5作者简介:张帆(1976—),男,医学,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精神病学,E mail:1085156153@qq com通信作者:吕鑫,E mail:791149126@qq com综 述Review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张帆 合浩 冒才英 李晓霞 吕鑫(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昆明,650224)摘要 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困扰着很多人的生活,目前对失眠障碍的治疗以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但其不良反应较多,耐受性差。
近年来,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成为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热点,其代表药物有雷美替胺(也译为拉米替隆,Ramelteon)、他司美琼(Tasimelteon)及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等,本文综述了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褪黑素;失眠障碍TheDevelopmentofStudiesonAgomelatintoSleepDisorderZhangFan,HeHao,MaoCaiying,LiXiaoxia,LyuXin(YunnanPsychiatryHospital,Kunming650224,China)Abstract Insomniadisorderisthemostcommonsleepdisorder,whichaffectsmanypeople′slife Atpresent,benzodiazepinedrugsarethemostwidelyusedinthetreatmentofinsomniadisorder,butitssideeffectsaremoreandthetoleranceispoor Inrecentyears,melatoninreceptoragonistshavebecomeahotspotinthetreatmentofinsomniadisorders,whichrepresentthedrugsofRemetimine(Ramelteon),TasimelteonandAgomelatine,etc ThispaperreviewsthemechanismofAgomepratineandtheprogressinthetreatmentofinsomniadisorders.KeyWords Agomelatin;Melatonin;Insomniadisorder中图分类号: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1.058 睡眠障碍中占绝大多数的疾病是失眠障碍,失眠障碍的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为主。
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研究进展李瑜【摘要】失眠即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影响并降低其工作、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导致多种身心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使人们所承受的精神负担也日益加重,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资料显示,全球约有10%的人受着慢性失眠的困扰.目前我国失眠的发病率也高达10%~20%[3],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结合现代社会环境,失眠的发病因素和临床证候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临床中我们发现失眠的主要病因大都是情志损伤,其主要病机是气血不足、阴阳失交、气血凝滞导致神机逆乱.中医对失眠的治疗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本特点,无论是名方加减,或是方药自拟,或针灸治疗均有独到之处,都为中医学攻克失眠顽症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0(024)003【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失眠;顽固性;古方;自拟方;针灸【作者】李瑜【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区学府医院,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失眠是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病程半年以上者为顽固性失眠。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的加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与西药相比,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在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研究做一简要概述。
1 古代名方治疗顽固性失眠一些医家将历代一些有名的方剂用于失眠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魏相玲[3]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47例,痊愈25例,显效17例;病程最长者6个月,病程最短者2个月。
魏氏认为失眠一症病因颇多,但临床上以虚症多见。
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推动,许多人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下,出现了睡眠障碍的问题,失眠障碍便是最常见的一种。
失眠障碍是指在入睡、睡眠不深、易醒等方面出现困难,导致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睡眠问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热议。
当前,对于失眠障碍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多种,其中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阿戈美拉汀,具备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镇静药,通过调节伽马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缓解失眠症状。
该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的GABA1受体,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增强神经抑制功能,从而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
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该药物更适合维持睡眠时间的延长,适合中途易醒的患者,具体表现为药效持续时间更长、减少了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和头痛等等副作用,使得阿戈美拉汀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同。
同时,阿戈美拉汀作为新型的治疗药物,在治疗失眠障碍时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阿戈美拉汀是中枢神经系统镇静药,所以会影响患者在白天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此外,该药物也存在睡眠价值的相当程度下降,容易产生耐受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究和完善。
总体而言,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在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阿戈美拉汀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加有效的推广和运用。
另外,医师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药物的特点、剂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实现更为精准的治疗效果。
在以后,医学界需要展开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更加深入地探讨阿戈美拉汀的疗效和机理,以促进该药物的应用推广。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9), 14255-1426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91993中医治疗不寐的研究进展李 娜1,李悦芳2*,吕慧敏1,杨 娜3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2青海省中医院针灸科,青海 西宁3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收稿日期:2023年8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3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1日摘要 不寐以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为主。
西医治疗一般催眠效果明显,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能长期服用。
中医治疗不寐方案众多,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结合治疗等,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疗效较好。
故整理近年来中医治疗不寐的文献,探讨不同中医疗法的临床疗效,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寐,中医治疗,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Na Li 1, Yuefang Li 2*, Huimin Lyu 1, Na Yang 31Graduate School of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2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partment, Qingha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ning Qinghai 3School of Medicin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Received: Aug. 9th , 2023; accepted: Sep. 3rd , 2023; published: Sep. 11th, 2023AbstractInsomnia is mainly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 generally has a significant hypnotic effect, but there are certain sid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that cannot be taken for a long time. There are many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schemes for *通讯作者。
针灸与耳穴配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徐华森1赵利华2曹锡英1李娅1滕金龙1(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中医治疗失眠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汤药、针灸、耳穴、推拿等,然临床治疗时多不拘泥于一种疗法,而是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文章综合论述了近年来针灸配合耳穴治疗失眠的治疗方法,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失眠;针灸;耳穴;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7-0079-03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nsomnia Treated by AcupunctureCombined with Ears AcupointsAbstrac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treat insomni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decoction, acupuncture, ears acupoints, massage, etc. Howev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effect, clinical treatment is not limited to a single therapy, but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recent years by a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ars acupoints,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somnia.Key words: insomnia; acupuncture; ears acupoints; review失眠在当今社会是常见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常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患病者工作与生活的疾病。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侯杰军;路亚娥;吕予;杨秋玉;薛瑞文;熊鹏;智冰清;张敏【摘要】失眠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身心疾病或临床亚健康状态,祖国医学将失眠称之为\"目不瞑\"\"不寐\",其主要病机最常见的为阴阳失调、脏腑失调、营卫失调、邪气致病等.西医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仍存在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等诸多问题.近年来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方便实惠、经济安全等优点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青睐,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内服、针灸、推拿、火罐、电针、刺血、压耳穴等,并取得了诸多的疗效.现将有关中医治疗在失眠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现存问题和展望做综述如下.【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3页(P270-272)【关键词】中医疗法;失眠;症候;针灸;综述;研究进展【作者】侯杰军;路亚娥;吕予;杨秋玉;薛瑞文;熊鹏;智冰清;张敏【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46;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个体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严重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的一种不良主观感受[1]。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已经高于欧美等发达地区或国家[2]。
一项关于18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失眠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在纳入的11227例受试者中约有14.9%的人发生失眠,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失眠发生率逐渐增高[3]。
·171·失眠属于临床方面多见的疾病之一,实际的发病率保持着不断增加的势头。
中医对于该疾病的疗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围绕近年关于该疾病治疗的报道进行综述。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临床主要表现为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
本病属中医学“不寐”范畴,中医疗法从整体观、辨证论治角度出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治疗本病的特色显示出中医治疗的优势,尤其是在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关文献做综述如下:1失眠的流行病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继而引发一系列的心身疾病,其中失眠是主要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约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
因此,对于失眠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1]。
2失眠的中医治疗2.1…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肝火扰心型失眠。
任大为[2]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失眠。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
卢军占[3]…选失眠患者90例,观察组采用龙胆泻肝汤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进行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2.2…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主要用于胆郁痰扰型虚烦失眠。
林斌[4]选取60例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单独服用安定片治疗失眠症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4%。
2.3…归脾汤归脾汤主治气血两虚证之失眠[5]。
王伯东[6]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51.4%。
金颖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与艾司唑仑配合谷维素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实验为研究对象,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PSQI评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失眠的临床治疗进展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表现。在现代化社会中,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临床现实意义。睡眠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约30%左右的时间在其中度过。新近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西方国家约35.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2];我国卫生部一项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失眠者已达120-140万人,失眠率高达10%-20%。椐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3]。失眠发生的范围也很广,不管男性或女性,健康与否,老人或青年,均可发生。一般来说,女性失眠率稍高于男性;老年期失眠多于任何年龄组。50岁以上者失眠占总失眠人数的40%,60-90岁的境遇性失眠或慢性失眠率高达90%[4]。可见要让每个人能拥有良好的睡眠,是一个全世界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失眠的临床药物及心理治疗进行文献复习。 一、临床表现 分类和诊断 1.临床表现及分类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表现为: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多噩梦;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有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可分为: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月;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明确分类对确定适当的治疗措施很有用。 2.诊断 根据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1)原发性失眠 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达一个月;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情况。 (2)继发性失眠 由疼痛、焦虑、抑郁或其他可查证因素引起的失眠。 失眠的客观诊断标准是根据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结果来判断:①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②实际睡眠时间减少(每夜不足6小时);③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 二、治疗方法 失眠的治疗取决于其潜在的病因和其主诉的病程的长短,以制定符合于每个病人所需要的药物性和非药物性治疗方案[5]。 1.药物性治疗 它可帮助撤掉药物或不能撤掉时,也可维持药物在最低剂量[6]。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睡眠卫生教育 给患者介绍一些睡眠卫生知识是各种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基础[7]。其中有两点:①根据失眠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合他生活的作息时间。②睡眠行为的咨询和教育: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消除干扰白天警醒和夜间睡眠质量的日间活动。 (2)光照治疗 一定强度的光(7000-12000lux)和适当时间的光照可以改变睡眠-觉醒节律。对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如睡眠时相延迟或提前综合征特别有效。 (3)心理和认知行为治疗 对于好多失眠者来说,都必须重视和强调心理治疗,通过向他们解释与保证,说明睡眠减少乃由于正常的焦虑情绪或可治愈的躯体疾病所致,并无严重后果。给病人提供疏泄焦虑的机会,常可使其痛苦减轻,也有助于恢复其正常睡眠。对于睡眠结构和方式发生正常变化的老年人,也需要进行解释和保证,并鼓励他们日间多做些体育活动,指导他们放松自己。对某些顽固性失眠者,可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如睡眠控制刺激疗法)。它包括:①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②床及卧室只用于睡眠,不能在床上阅读,看电视或工作;③若上床15-20分钟不能入睡,则应起床去另外的房间,仅在又有睡意时方回到床上;④不论夜间睡多久,清晨应准时起床;⑤白天不打瞌睡,以次提高睡眠效率。此外,还有身心放松训练、矛盾意向训练等方法,均为有效[8]。 1.药物治疗 应根据失眠者的病情和病程分类而异。①一过性失眠:一旦导致失眠的原因消除,症状即可缓减或消失,这种情况下,无须药物治疗;否则,给予小剂量快速排泄的安眠药1-2日,可能已足够。②短期失眠者:早期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心理治疗,解除其紧张因素,改进其个体的适应能力;给予患者精神松弛方面的劝告和训练,指导安排合理的睡眠制度;避免白天小睡,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睡前散步或饮用适量的温牛奶等可能均会有所裨益。应用安眠药,先给予最小有效剂量,时间勿超过三周;或可间断给药,如服药1-2个晚上即睡眠很好,以后就可减少用量,或再维持1-2日。③慢性失眠:应咨询相关的专家,需要经过专门的神经,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评估[9]。如有精神障碍必须给予适当的治疗;对药物成瘾者,应进行解毒或康复治疗;疼痛引起者可服用镇痛剂;夜间肌阵挛可用氯硝安定或作用相似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加以缓解。药物治疗必须是与睡眠卫生教育,心理治疗等并行的,并应作为药物治疗的短期试验来进行。安眠药仅是作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辅助手段,即打断失眠的恶性循环[10],消除对失眠的恐惧和焦虑,减少较多的情绪和生理觉醒。服药8周内应及时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再评估。 (1)苯二氮卓类药物 非选择性拮抗γ-氨基丁酸A(GABA-A)复合受体。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和肌松弛作用,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大多数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吸收率(Tmax)在60-90分钟范围内。按药物半衰期长短,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短效药的代表是三唑仑(Triazolam),它的半衰期只有3.5小时;常用的中效药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羟基安定,氯羟安定;长效药有:安定,硝基安定,氟基安定[11]。不良反应:白天的和持续的镇静作用是最常见的。此外,还有眩晕和共济失调;与药效矛盾的兴奋性反应(烦躁易怒、失眠、活动过度等);呼吸抑制等。若不同时饮酒和服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苯二氮卓类应该是最安全的抗焦虑和安眠药,而且对用药过量有很宽的安全范围。一旦发生中毒,支持疗法和洗胃可能已足够。其拮抗剂氟马西林在处理中毒时也很有前途。但老年人慎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需要,建议使用最小治疗剂量短期治疗(3-5天),并且不主张逐渐加量,医生与患者需同时密切观察疗效[10]。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苯二氮卓类的滥用和依赖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长期大量使用导致耐受和依赖已被临床所证实。已观察到用药超过2个月可发生戒断反应。苯二氮卓类戒断反应通常持续一周左右,有时也可达2-3周,逐渐减少用量可减轻戒断综合征的程度。小剂量治疗需在4-6周内停药,大剂量治疗(如安定40mg/日以上)应在6-8周停药。停安眠药后可继续接受卡马西平、心得安、抗抑郁药物的治疗,以防出现戒断反应[12]。但对其产生耐受和依赖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主要药物有Zoleplon(佐匹克隆)和Zolpidem(吡唑坦),系选择性GABA-A复合受体拮抗剂。仅有单一的催眠作用,无镇静、肌松弛和抗惊厥作用;不影响正常的睡眠结构,但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在治疗剂量内,基本不产生失眠反弹和戒断反应。对原发性失眠和应用复合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所引起的失眠为受选[13],此类药物目前国外运用较多,但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尚在观察[14]。 (3)抗焦虑、抑郁药 对于因抑郁、焦虑引起者首选,常用药有以下几种:①丁螺环酮 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没有催眠作用和明显的镇静作用因而不产生耐受、躯体依赖和撤药症状,也对共济运动和复杂的操作性运动没有影响。服用本药的患者有明显缓解焦虑症状,主要对广泛性焦虑有效,不足的是产生疗效的时间在一周或一周以上。治疗剂量为20-30mg ,分三次口服。副作用主要是轻微头痛、头昏及胃肠道反应。 ②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新抗抑郁药 严重的焦虑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选用具有抗焦虑的抗抑郁药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对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依赖,此类药物的优点是对心脏毒性小,抗胆碱作用小,没有过度镇静,不增加体重。药物有:帕罗西丁20-60mg/天;左洛夫50-100mg/天;博乐欣50-250 mg/天;米氮平15-45mg/天。③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主要药物有多虑平、阿米替林和去甲丙咪嗪。失眠由抑郁症引起是为首选;如是原发性失眠,在传统的催眠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作为第二线用药。 (4)草药 据报道,颉草属植物的提取物可诱导睡眠[15]。中草药中也有许多起镇静安神作用的配方,但具体成分还待提取研究。 (5)激素替代疗法 褪黑激素是一种与睡眠有关的激素,具有诱发睡眠作用[16]。褪黑激素由5-HT代谢产生,其生成受H-2酰转移酶的限制。5-HT的缺乏可影响褪黑激素合成,但5-HT内生缺乏引起的失眠是否与褪黑激素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17]。 前列腺素D(PGD2)可增加睡眠,白细胞介素-1具有促进睡眠作用,能刺激星型胶质细胞产生PGD2[16],这似乎说明它促进睡眠的作用是通过PGD2中介的,更确切的证据尚需探询。 总之,失眠的病因复杂多样,在治疗上,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少病人的疗效不尽理想,故应强调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Dement WC,et al.J Clin Psychiatry,1992,53(12):50-51 2.Micheal Chase,Thoma Roth.Insomnia.Los Angeles: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M].Brain R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9,12-34 3.刘世熠。睡眠研究和展望[A]。中国第二届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北京:中国睡眠研究会,1996:3-6 4.Roger J,et al.Postgraduate Medicine,1993,93(4):294 5.胡维铭 王维治主编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700问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6.Baillargeon L,Landreville P,et al.Discontinuation of benzodiazepines among older insomniac adults treated with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gradual tapering:a randomized trial.CMAJ.2003 Nov 11;169(10):1015-20 7.Azad N,Byszewski A,etal.Hospitalized patients’prefer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pharmacological versus non-pharmacological.Can J Clin Pharmacol.2003 Summer;10(2):89-92 8.贺弋,邵继红等。失眠的非药物治疗进展。人类工效学,2000,6(3):51-53 9.Krystal AD.The changing perspective on chronic insomnia management.J Clin Psychiatry.2004 Aug;65 Suppl 8:20-25 10.Asplund R.Sleep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Drugs Aging.1999 Feb,14(2):91-103 11.Avidan AY.Insomnia in the geriatric patient.Clin Cornerstone.2003;5(3):51-60 12.Yasuo Hichikawa,et al.J Clin Psychiatry.1991,52(7):10 13.Asnis GM,Chakraburtty A,et al.J Clin Psychiatry. 1999 Oct,60(10):668-676 14.Voshaar RC,Van Balkom AJ,et al.Zolpidem is not superior to temazepam with respect to rebound insomnia:a controlled study.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04 Aug;14(4):301-6 15.Balogh A.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review.Z Arztl Fortbild Qualitatssich.2001 Jan,95(1):11-6 16.Yamamoto K,Mina T,et al.Muramgy dipeptide elicited production of PGD2 from astrocytes in culture Biochem Biophys.Res,commum,1998,156:882-8 17.Almeida Montes LG,Ontiveros Uribe MP,et al.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 with melatonin: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crossover study.J Psychiatry Neurosci.2003 May;28(3):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