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治疗的最新进展_周兰
- 格式:pdf
- 大小:80.42 KB
- 文档页数:3
医学前沿:失眠如何在一周内自愈?关键词:失眠自然疗法失眠是较为顽固的神经系统疾病,传统疗法对失眠的作用并不明显。
甚至有些疗法的副作用极大。
首先说心理治疗,这种方法是通过认知调整、自我暗示甚至是催眠来改变失眠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失眠。
弊端是主观性太强,对部分不敏感的患者效果不明显。
至于中药治疗失眠,也是较为含糊。
中医本没有失眠的概念,勉强说的话,“安神”的“神”可能算是,可“神”究竟是什么东西,中医并没有明确说明。
唯一对失眠有明确疗效的恐怕是安眠药,可是安眠药的副作用不可小觑。
临床实践证明,安眠药会损伤记忆力和肢体协调等,长期服用会引起抑郁、狂躁等精神疾病症状,而且安眠药长期服用身体会有耐药性,剂量会越来越大,而一旦停药,身体又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
其实,失眠是可以不药而愈的。
人体天生具有自愈能力。
以常见病感冒为例,其实感冒是种不治之症,现今的医疗手段根本无法治愈它,所能做的只是缓解它的症状。
感冒的痊愈完全靠人体的自愈能力,一般人的感冒会在一个星期左右痊愈,这也就是人体自愈能力存在的铁证。
最新临床研究证实,失眠也可自愈,时间约为一周左右。
持续1周以上失眠被认定为自愈能力受损,可通过失眠自然疗法修复自愈能力,修复过度兴奋或抑制的受损神经,达到痊愈的效果。
失眠自然疗法通过让患者每天吸入一定浓度的小粒径负离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活化网状内皮系统,即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机体反应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进而提高人体自愈能力。
同时,小粒径负离子能够通过促进单胺氧化酶(MAO)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降低脑及组织内的5-HT(5-羟色胺)水平,引起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明显的生理变化,对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从而有效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进而改善失眠症状。
负离子是存在于空气中的自然因子,在森林、瀑布、野外的浓度值较高,广西巴马长寿村的负离子浓度在2万个每立方厘米以上,为当地人营造了少病长寿的宜居环境。
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失眠障碍的问题。
失眠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而且会导致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针对失眠障碍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阿戈美拉汀作为治疗失眠的新药物备受关注,其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果。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非苯二氮䓬,具有镇静和肌肉松弛作用,并且可提高睡眠质量。
它的药效学特点主要集中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增加γ-氨基丁酸(GABA)在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作用来发挥镇静和抗焦虑作用。
目前,阿戈美拉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失眠障碍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一项针对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临床试验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服用阿戈美拉汀的患者在睡眠延迟时间、睡眠效率、清醒时间和总睡眠时间等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
该药物在治疗失眠障碍的过程中还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这为阿戈美拉汀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
除了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出的疗效外,阿戈美拉汀在治疗失眠障碍方面的研究还涉及到了其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一些研究表明,阿戈美拉汀与安定、氯硝西泮等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而且,在治疗中还能够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
这种联合应用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整体疗效,而且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还有一些基础研究对阿戈美拉汀在治疗失眠障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研究发现,阿戈美拉汀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对睡眠过程中皮层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产生了调节作用,从而影响了睡眠的产生和维持。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阿戈美拉汀的作用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阿戈美拉汀在治疗失眠障碍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继续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
失眠障碍治疗最新欧洲指南2024总结近日,journa1ofs1eepresearch发表了《2023欧洲失眠指南:失眠的诊断和治疗(更新版)》,其中关于失眠障碍的治疗部分,本文摘要如下。
治疗注意事项1 .一旦出现失眠障碍就应该积极治疗(AX2 .在存在合并症的情况下川缶床判断应决定先治疗失眠或合并症还是同时治疗(AI认知行为疗法(CBT-I)1 .无论是否有合并症,CBT-I都应作为任何年龄成人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法(A\2 .CBT-I可以亲自或以数字方式交付(A\3 .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是CBT-I最有效的成分(BX药物干预1 .如果CBT-I无效,可以提出药物干预(AX2 .苯二氮草类和苯二氮草类受体激动剂可用于短期治疗失眠(≤4周XA13 .苯二氮革类和苯二氮革类受体激动剂的长期治疗(标签外使用),每日或最好是间歇性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开始,利弊需要在个人基础上讨论(BX4 .在失眠的短期治疗中,可以考虑使用低剂量的镇静抗抑郁药(标签外使用),必须仔细考虑禁忌证(BX5 .长期治疗失眠症(无合并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开始使用低剂量镇静抗抑郁药,其利弊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讨论(B16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失眠长达3个月(Ah7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进行失眠障碍的长期治疗,其利弊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讨论(AX8 .由于证据不足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抗组胺药不推荐用于失眠治疗(AX9 .由于证据不足,并且考虑到它们的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不推荐用于治疗失眠(A\10 .如果不涉及昼夜节律因素,褪黑素(快速释放,非处方药或处方药)通常对治疗失眠无效(AI11 .长期使用缓释褪黑素治疗失眠症(患者>55岁)在某些情况下长达3个月可能有效(B\其他治疗12 由于证据不足,不推荐草药/植物疗法用于治疗失眠(AI13 光疗法和运动疗法可能是CBT-I的辅助疗法(BX注:A:非常强烈的推荐;B:强烈的推荐;C:弱;D:非常弱的建议指南建议所有失眠患者,无论是否有其他医学问题或精神健康问题,都可以将CBT-I作为他们的初始治疗。
作者简介:周兰,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邮编410081。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其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频繁觉醒、醒后不易再入睡、多梦或早醒、睡眠时间减少等。
失眠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功能,甚至会对某些特殊职业的安全造成影响。
本文主要对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作一概述。
1.失眠的主要相关因素美国研究学者将失眠原因归纳为身体的(Physical)、生理的(Physiologic)、心理的(Psycholog-ic)、精神医学的(Psychiatric)和药理的(Pharmaco-logic)五个方面。
身体的指身体疾患引起的疼痛、发热、皮肤瘙痒、心血管疾病等;生理的指生理节律改变诸如倒班制工作;心理的指应激反应、重度的疾病、大的生活事件;精神医学的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药理的是指咖啡因、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枢神经兴奋剂等。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之外,还有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2.失眠的治疗失眠的治疗首要是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如,心理紧张、有效治疗各种神经精神及内科疾病、调整生理节律等,较理想是综合采用多方面的治疗。
2.1药物治疗在五大类治疗失眠的药物中应用最广的是苯二氮类药物,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于产生依赖,引起反跳性。
失眠,目前主张短期、间断使用、并逐渐减量。
佐匹克隆为第三代催眠药物中的代表,具有良好催眠效果,不良反应少,可用于无法耐受BZD类催眠药物残余作用的病人,非苯二氮类新药扎来普隆(美国FDA1999年8月13日批准上市)治疗成年人及老年人失眠有效,缩短入睡时间,既可在睡前服用,也可在夜间难眠时服用,保证至少4小时的睡眠休息,但亦有头痛、嗜睡、眩晕、弱成瘾性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用于人体试验治疗的报道更为普遍,用于调节睡眠、治疗时差反常和倒班身体不适,均发现褪黑素对机体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Rodenbeck等认为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从根本上不依赖于睡眠调节,但它代表慢性睡眠障碍的一种神经内分泌特征。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易醒或睡眠不深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失眠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采用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的方式。
例如,夜交藤在治疗失眠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夜交藤中的有效成分有较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白芍、曲直、当归、郁金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中。
2.针灸治疗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也在失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睡眠周期。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心脾、神阙等。
此外,针灸也可以结合热敷、按摩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中医理论应用于失眠治疗研究进展:中医有“心为主宰,肝生郁”、“心神不宁则眠不宁”等理论,用于指导失眠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理论提出了针对失眠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例如肺胃热盛型失眠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以采用养心安神的方法进行治疗。
4.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失眠的症状,西药可以辅助调整睡眠质量。
研究还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失眠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5.中医药辅助治疗失眠研究进展:除了中药和针灸,中医药还可以辅助治疗失眠的其他疗法。
例如,中韩药灸疗法结合艾灸和中药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瑜伽、中医营养治疗等也是辅助治疗失眠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中药、针灸、中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合理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和机制。
有效药物治疗失眠及过敏性鼻炎的最新发现失眠和过敏性鼻炎是两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相当多的人群都受到了它们的困扰。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这两种疾病的症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最新进展,并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
失眠是指难以入睡、入睡时间短和/或难以保持睡眠的情况。
它可能导致白天疲惫不堪、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和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关于失眠的治疗,最新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CBT可以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利的睡眠习惯和思维模式,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此外,药物治疗也被广泛使用,其中包括非处方药物和处方药物。
然而,使用药物治疗失眠时,应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并遵循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以避免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腔黏膜对某些过敏原(如花粉、灰尘螨、动物皮屑等)过度反应导致的炎症反应。
其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塞和鼻部瘙痒等。
最新的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重点是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抗组胺药物通常被用于减轻过敏症状,如解痒、减少鼻涕流和减少鼻塞。
鼻腔喷雾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见药物形式,可以通过直接在鼻腔内部释放药物来缓解症状。
此外,脱敏治疗或免疫疗法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它通过逐渐暴露于过敏原来提高身体对其的耐受性。
除了药物治疗,失眠和过敏性鼻炎的管理还可以结合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
例如,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大量饮食摄入,可以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减轻过敏反应。
定期锻炼也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和免疫系统功能。
另外,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物质,如灰尘、花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上述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是请注意,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建议您在开始任何新的治疗方法之前,咨询一位专业医生的建议。
医生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指导您在使用药物时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用法。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邹雅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24(22)8
【摘要】长期失眠常伴发疲乏、健忘、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西医对于失眠一般采取对症治疗,以口服镇静催眠药为主,最常用的药物是苯二氮类,有一定效果,但具有反复性。
中医认为失眠为多种病因所致,病机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治疗以人为主,从整体、根本上恢复机体功能,注重调节整体、辨证论治。
中医作为一种替代疗法,有其独特的优势,效果突出且不良反应少。
【总页数】4页(P168-171)
【作者】邹雅
【作者单位】平凉市中医院脑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
【相关文献】
1.基于不同中医辨治体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3.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效果研究进展
4.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5.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失眠的药物治疗要点(全文)失眠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国民族医药治疗等。
药物治疗失眠的短期疗效已经被临床试验所证实,但是长期应用仍需承担药物不良反应、成瘾性等潜在风险。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CBT-11近年来物理治疗如光照疗法、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经颅电磁联合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在失眠治疗中被广泛应用,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等,可作为选择的补充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尚需现代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评估。
常用失眠治疗药物常用失眠治疗药物的类型、特征、用法用量、适应证及不良反应见图lo 图片图1治疗失眠的常用药物失眠药物治疗方案失眠患者药物治疗的具体策略(可视为序贯方案):1.首选非苯二氮罩类药物/新型苯二氮罩受体激动剂,如哩毗坦、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地达西尼;如首选药物无效或无法依从,更换为另一种非苯二氮罩类药物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A级证据,I级推荐\2.首选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苏沃雷生/莱博雷生/达利雷生),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由于其非成瘾性,已成为失眠治疗的新靶点药物(A级证据,I级推荐、3.非处方药如抗组胺药常被失眠患者用于自我调节失眠,但临床上并不推荐使用。
4.添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曲哩酮、米氮平或多塞平等),尤其适用于伴随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B级证据,I级推荐X5.抗精神病药不作为首选药物使用,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和人群(C级证据,[级推荐),6.对长期应用苯二氮草受体激动剂的慢性失眠患者至少每4周进行1次临床评估(A级证据,I级推荐17.推荐慢性失眠患者在医师指导下采用间歇治疗或按需治疗方式服用非苯二氮章类药物(C级证据,I级推荐X特殊人群失眠药物治疗1.老年失眠患者(1)首选非药物治疗,尤其强调进行CBT-I(A级证据,I级推荐);(2)药物治疗推荐选择非苯二氮革类药物、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缓释剂和小剂量多塞平(A级证据,I级推荐);(3)镇静催眠药物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尽可能短期应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A级证据,I级推荐);(4)长期用药时推荐间歇疗法(D级证据,II级推荐\2.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失眠患者(1)首选睡眠卫生教育,推荐CBT-I(A级证据,I级推荐);(2)CBT-I不满意或者难以依从时可以选择非苯二氮草类药物(D级证据, II级推荐),3.儿童及青少年失眠患者(1)首先尝试CBT-I(A级证据,I级推荐);(2)CBT-I效果不佳时,考虑药物治疗作为整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须注意药物说明书的年龄限制,权衡风险/获益(B级证据,II级推荐14.失眠共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1)应根据患者诉求分别给予评估及治疗,气道正压通气(PAP)依从性不好时优先治疗失眠,首选CBT-I治疗;(2)对PAP依从性好者,将PAP作为初始治疗(A级证据,I级推荐);(3)慎用苯二氮罩类药物(A级证据,I级推荐\5.失眠共病不宁腿综合征(RLS)总的原则是针对RLS病因干预及诊治(C级证据,I级推荐\6.脑血管病患者失眠(1)首选CBT-I和非药物治疗(经颅磁刺激、早晨光照疗法、针灸)(A 级证据,[级推荐);(2)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CBT-I联合药物治疗,药物可选苯二氮章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以及中药等(A级证据,I级推荐X7.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失眠患者(1)适用于CBT-I治疗(C级证据,I级推荐):(2)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失眠患者推荐选择非苯二氮章类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C级证据,II级推荐);(3)COPD患者应慎用苯二氮章类药物,对高碳酸血症明显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失代偿期的患者禁用苯二氮革类药物(A级证据,[级推荐、8.伴有其他躯体疾病的失眠患者(1)哩毗坦可用于治疗非杓型高血压失眠患者(D级证据,II级推荐);(2)对失眠共病2型糖尿病或肥胖,推荐使用食欲素受体拮抗剂(A级证据,[级推荐);(3)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可选择右佐匹克隆(A级证据,I级推荐);(4)褪黑素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和血糖控制,但有诱导胰岛素抵抗的风险(A级证据,II级推荐X9.共病精神疾病的失眠患者(1)由精神科专业医师会诊,同时对精神疾病和失眠进行干预(D级证据,I级推荐);(2)对失眠伴抑郁或焦虑,首选CBT-I,若无效,使用药物治疗,若仍无效,更换物理治疗或应用联合疗法(A级证据,I级推荐);(3)失眠伴抑郁的药物治疗:推荐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或阿戈美拉汀,必要时辅以镇静安眠药(A级证据,I级推荐);(4)失眠伴焦虑:对失眠为主者选用具有抗焦虑作用的苯二氮章类药物类药物,焦虑症状突出者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药物(A级证据,I 级推荐);(5)对存在失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D级证据,[级推荐、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⑹:560-584.。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抑郁症残留失眠的临床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
其中,残留失眠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失眠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CBT-I对抑郁症残留失眠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抑郁症残留失眠患者随机分为CBT-I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
干预时间为8周,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抑郁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研究结果1. 睡眠质量改善情况CBT-I干预组在8周的干预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与药物治疗组相比,CBT-I组在睡眠时长、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且在干预结束后,CBT-I组的睡眠质量改善效果能够持续较长时间。
2. 抑郁症状改善情况CBT-I干预组在抑郁症状的改善方面也表现出显著优势。
与药物治疗组相比,CBT-I组在干预结束后,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在生活质量、心理功能等方面也有显著改善。
3. 安全性与耐受性在安全性与耐受性方面,CBT-I干预组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药物治疗组在服用抗抑郁药物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BT-I对抑郁症残留失眠具有显著的疗效。
与药物治疗相比,CBT-I在改善睡眠质量、抑郁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此外,CBT-I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无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抑郁症残留失眠患者,CBT-I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稳定性。
其次,本研究未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症残留失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无法了解CBT-I对不同病情患者的疗效差异。
因此,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对不同病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CBT-I的临床疗效。
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推动,许多人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下,出现了睡眠障碍的问题,失眠障碍便是最常见的一种。
失眠障碍是指在入睡、睡眠不深、易醒等方面出现困难,导致对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睡眠问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热议。
当前,对于失眠障碍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多种,其中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阿戈美拉汀,具备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镇静药,通过调节伽马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缓解失眠症状。
该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的GABA1受体,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增强神经抑制功能,从而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
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该药物更适合维持睡眠时间的延长,适合中途易醒的患者,具体表现为药效持续时间更长、减少了日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和头痛等等副作用,使得阿戈美拉汀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同。
同时,阿戈美拉汀作为新型的治疗药物,在治疗失眠障碍时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阿戈美拉汀是中枢神经系统镇静药,所以会影响患者在白天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此外,该药物也存在睡眠价值的相当程度下降,容易产生耐受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究和完善。
总体而言,阿戈美拉汀治疗失眠障碍在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阿戈美拉汀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加有效的推广和运用。
另外,医师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药物的特点、剂量等方面的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实现更为精准的治疗效果。
在以后,医学界需要展开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更加深入地探讨阿戈美拉汀的疗效和机理,以促进该药物的应用推广。
失眠的药物治疗进展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问题日益普遍。
失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治疗成为许多失眠患者的期望。
在此,我将介绍一些有关失眠药物治疗的进展情况。
1. 催眠药物催眠药物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之一,主要包括苯二氮平类、非苯二氮平类和非苯甲酰胺类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促进入睡和延长睡眠时间。
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性、耐受性和副作用,如头痛、眩晕、肌肉松弛等。
因此,使用催眠药物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
2.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治疗失眠已有悠久历史,许多中草药被认为具有缓解失眠的效果。
例如,白花蛇舌草、迷迭香、柚皮等中草药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入睡。
此外,一些中草药还具有镇静安抚的作用,如熟地黄、酸枣仁等。
然而,中草药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尚需更多的研究和证据支持,因此,在使用之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3.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非药物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行为和睡眠习惯来改善失眠。
这种疗法包括睡眠限制、认知重建、睡眠卫生教育等多种技术。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失眠症状,且其疗效长期有效。
这种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得到了广泛推崇。
4. 光疗法光疗法是一种利用人工光源模拟自然光照射的治疗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节律。
研究发现,光疗法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特别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患者。
然而,光疗法对于其他类型的失眠可能效果不大。
使用光疗法需要遵循合适的时间和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
5. 非药物疗法辅助治疗除了上述药物治疗方法,失眠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疗法来辅助治疗。
例如,按摩、音乐疗法、温泉浴、冥想等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和压力,从而促进睡眠。
此外,良好的睡眠环境、规律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改善睡眠问题。
总之,失眠的药物治疗目前有多种选择,如催眠药物、中草药、认知行为疗法、光疗法等。
失眠西药治疗新进展及用药技巧分享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人们通常用西药来治疗失眠。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失眠西药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失眠西药治疗方法和技巧,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处理失眠问题。
一、失眠西药的分类一般来说,失眠西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安眠药:主要用于快速诱发睡眠,并延长睡眠时间。
常见的安眠药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
2. 镇静催眠药:常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的失眠。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诱导睡眠。
常见的镇静催眠药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
3. 抗焦虑药:焦虑常常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
抗焦虑药可以帮助患者放松情绪,缓解焦虑,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常见的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二、新进展的失眠西药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失眠西药治疗方法也逐渐被推出。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1. 实施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失眠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个体化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趋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人需求,医生可以调整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组合用药:一些研究表明,将不同类别的失眠药物进行合理的组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将安眠药和抗焦虑药结合使用,可以同时缓解焦虑和诱导睡眠。
3. 应用延长释放剂型:延长释放剂型的药物可以持续释放药物成分,从而延长药效的持续时间。
这种剂型的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夜间的睡眠,不易出现中途醒来的现象。
三、失眠西药的用药技巧分享除了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合理的用药技巧也是关键。
以下是一些用药技巧的分享:1. 遵循医生的指导:失眠药物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来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同时,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应该定期复诊,并与医生沟通治疗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
2. 避免滥用药物:长期滥用失眠药物不仅会导致耐药性增加,还可能造成依赖和戒断反应。
苯⼆氮卓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苯⼆氮卓类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摘要:苯⼆氮卓类药是⽬前临床上应⽤⼴泛的镇静催眠药,通常较⼩剂量时产⽣镇静作⽤,较⼤剂量时则产⽣催眠作⽤。
该⽂从药理学⾓度对苯⼆氮卓类药物在治疗失眠⽅⾯做简要综述。
关键字:苯⼆氮卓类;失眠;地西泮The development of Benzodiazepines cure insomniaXiaojing LiAbstract: Benzodiazepines were used by clinical sedative-hypnotics widely. The low dose causes sedative effect, the high dose causes hypnotic effect. This paper sums up Benzodiazepines that cure insomnia in the view of pharmacology.Key words: benzodiazepine; insomnia; diazepam苯⼆氮卓类药Benzodiazepines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现的,以后⼜发现很多衍⽣物。
最早的苯⼆氮卓类药物是1960年⽤于临床的氯氮卓(利眠宁)Chlordiazepoxide (CZP),由于其独特的抗焦虑作⽤和使⽤安全范围⼤的特点,已成为抗焦虑和失眠领域应⽤最⼴泛的药物[1]。
在国外已为社会化的⾮处⽅(OTC)药物,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病痛,苯⼆氮卓类药物克服了巴⽐妥类Barbiturates易引起嗜睡、易产⽣耐药性和成瘾性、超量易中毒致死等缺点,更为病⼈所采⽤,但是长期服⽤⼤于正常量的药物也可引起躯体对药物的依赖。
故睡眠障碍患者若需药物治疗时必须在医师或执业药师的指导下进⾏,以确保安全性较好的苯⼆氮卓类药物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活质量。
此后⼈们通过消除与⽣理活性⽆关的基团,和对分⼦结构中活性较⾼的部分进⾏拼环等改造,研发出了副作⽤⼩,在体内更稳定的苯⼆氮卓类新药,其中地西泮⼜名安定,主要⽤于解除焦虑,稍⾼剂量即可作为催眠剂,其疗效得到患者肯定,是治疗不伴有抑郁症或其它精神疾病的焦虑状态的⾸选药物。
2024年阿普唑仑市场分析现状前言阿普唑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和失眠症。
它是一种苯二氮平衍生物,具有镇静、催眠和肌肉松弛作用。
随着焦虑和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增加,阿普唑仑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阿普唑仑市场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阿普唑仑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增长。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阿普唑仑市场规模已达到XX亿美元。
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主要应用领域阿普唑仑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焦虑症治疗:阿普唑仑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型焦虑症,如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等。
其镇静和抗焦虑效果被认为是治疗焦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2.失眠治疗:阿普唑仑也被用于治疗失眠症。
其具有催眠作用,能够帮助病人入睡并改善睡眠质量。
3.麻醉辅助:阿普唑仑在麻醉手术中也有应用,可用于减轻手术前的焦虑情绪,并作为麻醉的辅助药物使用。
4.其他应用领域:阿普唑仑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应用,例如治疗抽搐和肌肉痉挛等。
主要市场参与者阿普唑仑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主要参与者,其中包括制药公司、医疗机构和药店等。
以下是市场上的几个主要参与者:1.辉瑞公司(Pfizer Inc.):辉瑞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其生产的阿普唑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全球。
2.拜耳(Bayer):拜耳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制药和化学公司,其也生产和销售阿普唑仑类药物。
3.诺华(Novartis):诺华是一家瑞士跨国制药公司,其在阿普唑仑市场上有一定份额。
4.罗氏(Roche):罗氏是一家瑞士跨国医药公司,其也生产和销售阿普唑仑类药物。
市场竞争格局阿普唑仑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这些参与者通过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低价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市场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药物滥用等问题。
市场趋势与机会阿普唑仑市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机会。
中医药对老年人失眠症的治疗研究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失眠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失眠症给老年人带来身心的巨大负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失眠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三个方面,介绍中医药对老年人失眠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脏腑学说。
根据中医药理论,老年人失眠症通常是由于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的。
因此,在治疗老年人失眠症时,中医药注重调整阴阳平衡、调理脏腑功能。
二、中医药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郁金、茯苓等。
这些药物具有镇静安神、调理脾胃的功效,对改善老年人失眠症的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神门等。
3. 推拿按摩治疗: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神经,改善失眠症状。
三、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失眠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疗效较好,并且安全性高,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例如,某项研究表明,应用中药复方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总有效率高达80%以上。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疗效可能与调节脑神经递质、改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有关。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失眠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然而,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仍存在一些挑战,如疗效不稳定、个体差异较大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提高中医药治疗老年人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简介:周兰,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邮编410081。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其临床表现有入睡困难、频繁觉醒、醒后不易再入睡、多梦或早醒、睡眠时间减少等。
失眠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功能,甚至会对某些特殊职业的安全造成影响。
本文主要对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作一概述。
1.失眠的主要相关因素美国研究学者将失眠原因归纳为身体的(Physical)、生理的(Physiologic)、心理的(Psycholog-ic)、精神医学的(Psychiatric)和药理的(Pharmaco-logic)五个方面。
身体的指身体疾患引起的疼痛、发热、皮肤瘙痒、心血管疾病等;生理的指生理节律改变诸如倒班制工作;心理的指应激反应、重度的疾病、大的生活事件;精神医学的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药理的是指咖啡因、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枢神经兴奋剂等。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之外,还有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2.失眠的治疗失眠的治疗首要是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如,心理紧张、有效治疗各种神经精神及内科疾病、调整生理节律等,较理想是综合采用多方面的治疗。
2.1药物治疗在五大类治疗失眠的药物中应用最广的是苯二氮类药物,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于产生依赖,引起反跳性。
失眠,目前主张短期、间断使用、并逐渐减量。
佐匹克隆为第三代催眠药物中的代表,具有良好催眠效果,不良反应少,可用于无法耐受BZD类催眠药物残余作用的病人,非苯二氮类新药扎来普隆(美国FDA1999年8月13日批准上市)治疗成年人及老年人失眠有效,缩短入睡时间,既可在睡前服用,也可在夜间难眠时服用,保证至少4小时的睡眠休息,但亦有头痛、嗜睡、眩晕、弱成瘾性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用于人体试验治疗的报道更为普遍,用于调节睡眠、治疗时差反常和倒班身体不适,均发现褪黑素对机体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Rodenbeck等认为夜间褪黑素的分泌从根本上不依赖于睡眠调节,但它代表慢性睡眠障碍的一种神经内分泌特征。
2.2非药物治疗目前对失眠的治疗,主要停留在人工合成的镇静、催眠药阶段,对于这些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戒断性反应,因而寻求非药物治疗失眠,已成为国内外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需要。
非药物治疗方法根据睡眠学理论,能整合调节整体的生理功能,恢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整合功能的平衡,值得学界重视,失眠症治疗的最新进展摘要:失眠是睡眠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入睡后易惊醒、醒后不易再入睡等。
本文主要探讨了失眠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睡眠约束,光疗法,认知治疗,松弛疗法和行为治疗。
关键词:失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周兰116今概述如下:2.2.1睡眠约束睡眠约束是指导失眠者在最初规定的睡眠时间内减少卧床的非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
例如某人当睡眠效率超过90%时,允许增加15~20分钟的卧床时间。
睡眠效率低于80%时,应减少卧床时间15~20分钟。
睡眠效率在80~90%之间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通过周期性调整卧床时间,直至达到适当的睡眠时间。
例如1个人每晚睡眠8小时,有效睡眠只有5小时,睡眠效率<70%,这时应逐渐减少卧床时间,使其睡眠效率提高,直至睡眠效率保持在80~90%。
睡眠约束可使失眠者形成一个适当的睡眠时间概念,令其有一个规律性的睡眠时间。
在临床上,对没有形成规律的睡眠时间,而主诉失眠者是很有效的办法。
2.2.2光疗法光疗的依据是视网膜丘脑束将光信息传至交叉上核,从而使人体内的“昼夜节律起搏器”达到与明暗周期同步化。
Rosenthal和Lack等研究用7000~12000lux强光对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的疗效,结果发现时相节律改变的方向,完全依赖于光疗的时间,建议如果是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应把光疗时间安排在早上,而时相提前综合征的治疗应该放在晚上。
Michael用3000~5000lux强光照射治疗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每天上午治疗2小时,四周后病人总的睡眠时间和夜间睡眠时间增加,而白天睡眠时间减少。
研究表明用7000~12000lux的强光照射(相当于太阳光)5小时,治疗2~3天就能改变睡眠———觉醒节律,可治疗时差综合征引起的时差反应、抑郁症失眠和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睡眠障碍、轮班制工作前的适应和轮班制工作后的机体机能失调。
2.2.3认知治疗认知治疗的内容包含了解失眠者对睡眠的认识和睡眠质量的需求,介绍睡眠质量和节律的变异,改变失眠者对睡眠的错误认识。
使失眠者建立“自己有能力和有效地解决自己的失眠问题”的信心。
认知疗法主要是关注病人的期望,其目标是改变病人对睡眠不适当的观点或看法。
许多失眠者最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入睡而夸大失眠问题,此时试图减少因很想入睡而产生的期待性焦虑,如果焦虑减轻,入睡自然容易。
而且睡眠前要尽量排除一些干扰性思维,不要总强迫自己入睡,要告诉自己“睡眠总会来的,只要想睡觉”、“哪怕躺在床上放松一下也是好的。
”2.2.4松弛疗法松弛疗法的原理在于通过身心放松,尤其首先是全身肌肉的松弛,来促使自律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并促使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导睡眠的发生。
常用的松弛治疗方法有放松练习、冥想及生物反馈等,这类方法对入睡困难者较有效。
2.2.5行为治疗失眠的行为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1)控制刺激训练:这能帮助失眠者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模式的程序。
这种程序是①只有浓睡意时才上床。
②床和卧室只用于睡眠,不能在床上从事非睡眠活动(如看电视、阅读、工作等)。
③如15分钟内不能入睡,则离开床,等再有睡意时才又回到床上。
④无论夜间睡多久,清晨应准时起床。
⑤白天不打瞌睡。
⑥白天决不上床睡觉。
(2)松驰反应训练:包括放松身体和放松大脑。
常用的方法有松驰训练、沉思训练、自身控制训练、生物反馈、听催眠曲和回忆美好往事等。
(3)调节行为:疗效较为肯定的研究方法有调兴奋、调呼吸和调卧姿等。
排除干扰入睡原因与卧姿相结合的方法是:①如果因语言、文字、数字等干扰入睡,右侧卧。
②若是因情景、绘画、电视录像等干扰入睡,左侧卧。
③如果不能判断不能入睡的原因,左右侧卧交替并辅以伏卧和仰卧。
非药物性治疗,适用于许多类型的功能性和非器质性失眠,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环境和不良习惯性失眠、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
非药物性治疗方法中,睡眠行为教育、认知治疗、松驰反应训练和调节行为是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基础。
睡眠约束、光疗可治疗老年人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光疗还可以治疗其他功能性和非器质性失眠,控制刺激训练可治疗环境和不良习惯性失眠。
非药物治疗方法常与药物结合使用,也可单117(上接第99页)参考文献:[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小乔.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刘勇.团体咨询治疗与团体训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潘圆.亲历生命彩排,中国青年报,2000.6.25(5)。
独使用。
但研究表明单独使用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很有效,它甚至可以帮助失眠者撤掉安眠药,非药物治疗可以使失眠者的安眠药维持在最低的治疗剂量。
在疗效的维持上,非药物治疗方法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总之,非药物疗法治疗功能性和非器质性失眠是一种自然、有效的方法或技术。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由非药物的调整方法来照护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对失眠的非药物治疗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除了非药物治疗方法外、适应症、疗效和治疗机理,以及继续研究的方向等,都是学界所应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1]张远惠,袁强.失眠的诊断及治疗[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23(3);153 ̄155。
[2]徐峰,李经才.褪黑素对睡眠的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2):68 ̄72。
[3]BootzinRR.Nonpharmacologictreatmentofinsomnia.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1992,53(6):37 ̄41.[4]AndreaM.Managementofinsomnia.Aus-tralianPrescribes,1990,13(3):51 ̄54.[5]RosenthalNE.Phaseshiftingeffectsofbrightmorninglightastreatmentfordelayedsleepphasesyndrome.Sleep,1990,13:354 ̄361.[6]LackL,wrightH.Eveninglighttherapyforearlymorninginsomnia.SleepResearch,1991,20:338 ̄341.[7]MichaelChase,ThomaRoth.Insomnia.LosAngeles:BrainInformationService.BrainResearchInstrtuteUniversityofCalifornia,1999,12 ̄34.[8]MorinCM1Stimuluscontrolandimaginerytrainingentreatingsleepmaintenanceinsomnia.Jour-nalofConsult&ClinicalPsychology,1987,55:260 ̄261.[9]王守华,章士昔,牛建科.怎样使你的头脑变得聪明.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149 ̄155。
TheAdvanceOnInsomniaTherapyZhouLan(Departmentofphychology,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hsha410081,China)Abstract:Insomniaisatypeofsleepdisorderwhereonemayexperienceawholerangeofsymptomssuchassignificantreductioninthenumberofsleepinghours,havingdifficultiesinfallingasleep;easilyawakenfromsleepduetofright,andhavingmuchdifficultyinre-turningtosleeponceawake.Thispaperaimedtodis-cussnonpharmacologictreatmentofinsomnia,includ-ingbehaviourrestriction,lighttherapy,congnitivetherapy,relaxationtherapyandbehaviourtherapy.KeyWord:Insomnia;Pharmacologictreatment;Nonpharmacologictreatment!!!!!!!!!!!!!!!!!!!!!!!!!!!!!!!!!!!!!!!!!!!!!!!!!!!!!!!!!!!!!!!!!!!!!!!!!!!!!!!!!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