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倾销会计实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35
2013年省技工院校说课比赛说课比赛申报教案参赛课程: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参赛课题:倾销与反倾销参赛者:单位:《倾销与反倾销》教案第一部分教学内容情况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方案设计STEP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5分钟教师:播放视频:欧洲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温州打火机对欧盟反倾销调查抗辩胜诉配合视频教师用生动的语言阅读文字材料----------------- 言语直观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引起无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动机 学生:观看视频---心中存疑“老师在干啥?---我们国家因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损失如此严重啊?!---究竟啥是倾销与反倾销呢?” STEP 2 设疑推进,探究新知 25分钟步骤一:设疑思考—概念学习教师:设疑:“究竟啥是倾销、反倾销嘞?”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学生一起归纳:【概念】倾销(Dumping ):一国的产品以低于国内市场的正常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而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反倾销:是指一国(进口国)针对他国对本国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下发的温州打火机反倾销胜诉案例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进一步阐释】模象直观步骤二:小组合作讨论—落实重点教师:1.给出小组合作任务:“温州打火机出口欧洲是否构成倾销?”请阐述理由。
2.学生讨论时,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调节讨论进度。
3.学生汇报时,对其提出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不当之出给予指导,同时把其主要观点计入【板书设计】的学生讨论区。
学生:1.学生按课前分组及角色安排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并把本组的观点记录在展板上。
2.请小组代表到讲台进行汇报。
教师学生一起归纳:【归纳重点】1)低于正常价格销售2)对同类产品造成损害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步骤三:联系实际—突破难点教师:设疑:“温州打火机应对欧盟反倾销,最终胜诉。
讨论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调查?”请结合手中案例材料进行分析。
2016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倾销与反倾销》教学设计【授课班级】2015B11班(国际商务一年级)【授课时间】2015年10月22日 1-2节课【教学项目】倾销与反倾销【教学内容】1.倾销的概念;2.倾销的构成要件;3.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措施。
【教学目标】职业能力:1.能够识记倾销、反倾销含义、倾销构成要件;2.能分析中国屡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3.能应对反倾销调查。
综合目标:1.从分析案例中,能思辨、发现问题;2.能与人合作;3.能清晰地表达。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倾销的构成要件;2. 教学难点:中国屡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倾销调查的主要措施。
【对重难点的处理】按台阶式递进,逐级深入。
通过团队合作讨论完成知识点学习,并与教师的总结相结合。
【授课方法】数字化教学、案例教学、任务型教学、素养教学【学生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实战模拟【教学进度】2个课时【时间分配】课前:情景导课;课中:探究新知25分钟、小组PK25分钟、总结拓展15分钟、考核评价15分钟;课后:课外延伸【课前准备】分组(六人一组:报告员、信息员、分析员、记录员、记分员、摄影师)、长风网、平板电脑、触摸一体机、得分框、考核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师评价教师评分情景导入课前预习1、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2、一组新闻数据1、为什么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不受欢迎?2、请大家找出这些新闻、数据的关键词1、观看视频和阅读新闻材料;2、找到关键词“倾销”表扬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新知识的热情此环节无评分探究新知25’任务一:设疑问5’1、从视频和数据中找到的关键词是“倾销”,并请学生通过终端设备和课本找到“倾销”的概念,并标出关键词;2、“反倾销”的概念。
小组合作完成本任务,最快找到答案的小组派组员回答。
表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肯定他们通过劳动的收获,并借此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是真正的学习”,并从学生的回答中,在黑板标出关键词“低于正常价格”、“同类产品”、“损害”。
反倾销的会计问题及其对策前言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各国政府相继出台反倾销措施,令企业在跨境贸易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风险和挑战。
作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我们需要了解反倾销规则及其会计处理,以减少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反倾销规则简介反倾销,即反倾销税,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来同类产品价格过低的冲击,采取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反倾销措施通常包括对进口同类产品征收关税、禁止配额、加强产品质量检验等。
从会计角度来看,反倾销威胁了企业的销售收入、收益和现金流量。
针对反倾销,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定了《反倾销协定》(ADA)。
该协定要求贸易成员国在反倾销行动中,遵守公平、透明、非歧视的原则,同时对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进行限制。
反倾销税的会计处理以下是常见的反倾销措施及其对会计的影响:征收反倾销税如果进口同类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这将导致相关企业的成本增加,净利润下降。
为了反应这一情况,企业会将反倾销税列为销售成本。
具体来说,在销售材料成本或库存成本中增加反倾销税成本。
这种处理方式不会影响其他财务指标,如销售收入,但会降低毛利率和净利润。
受限制的配额如果进口同类产品受到限制的配额措施,这将限制相关企业的进口数量和销售规模,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
为了反应这一情况,企业可以将该配额的成本和销售收入的减少列为销售成本。
对于已经进入库存中的产品,企业可以将该配额的成本分配到底部净收入中。
这种处理方式将影响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净利润。
产品质量检验如果相关的进口产品需要经过质量检验并满足某些标准,这将导致企业的检验和测试成本增加。
为了反应这一情况,企业可以将检验成本列为生产成本,并将其划分到已售出产品的销售成本中。
这种处理方式将影响毛利率和净利润。
额外的运输、保险费用如果受反倾销措施的进口产品需要支付额外的运输和保险费用,这将导致相关企业的成本增加。
为了反应这一情况,企业可以将这些额外费用列为进口成本。
国际反倾销会计实务
欧盟对华反倾销概况
目前,欧盟已进展为拥有27个成员国,5亿人口,除美国之外的最重要的经济势力。
中国是欧盟的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欧盟对中国进口的商品贸易额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3.4%,而且增长快速,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至2005年,双方的贸易额已增加了94%。
然而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额存在巨大的顺差—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贸易额比进口额高出3倍(2005年数据),且要紧产品是初级产品、一般产品、农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全球化程度低,要紧以产品价格竞争优势取胜,极易遭受反倾销。
依照中国驻欧盟使团商务处介绍,截至2007年10月,欧盟共向中国提起反倾销案件101起,其中:正在调查尚未采取措施的案件中国6个,所有第三国 12个;正在采取最终措施的案件中国 32个,所有第三国 90个;正在采取临时措施的案件中国 3个,所有第三国 9个;采取最终措施进行反规避调查的案件中国 1个,所有第三国 2个;临时复审的案件中国 6个,所有第三国 17个;日落复审的案件中国 4个,所有第三国 26个。
在
所有欧盟反倾销的案件中,中国案件所占的比例最高,涉及产品种类最广,金额最大。
可见,反倾销已成为欧盟在中国加入WTO 后的对华贸易政策中的一个最频繁使用的贸易爱护手段。
尽管,历经对华皮鞋反倾销案(2005年7月7日立案,涉案金额约7.3亿美元,2006年7月终裁,系欧盟近年来对我发起的最大一起反倾销案。
)之后,欧盟已有9个月未对中国发起新反倾销案子,然而由于中欧贸易不平衡的加剧,欧盟对中国的在市场准入、技术产权爱护等问题上的不满,目前中欧经贸关系已处于历史上最紧张的时期,欧盟对华新的反倾销案件已一触即发(如钢铁)。
因我省外向型经济、块状经济和民营企业发达,因此在上述所有案件中,我省的反倾销涉案金额和案件数量都居全国之最,涉及皮鞋、纺织品、打火机、手推车、小五金、节能灯等众多产品,给我省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欧盟反倾销政策法规及调查程序
(一)欧盟反倾销政策法规
欧盟的反倾销的规定的遵循WTO规则而制定的,但又有所进展,目前执行的是欧盟理事会1995年12月22日通过的《关于
抵制非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倾销进口的第384/96号规则》依照上述规则,当以下四方面条件同时满足时,能够决定采取反倾销措施:
1、倾销事实的存在;
2、欧盟国内的工业受到了严峻的损害;
3、倾销事实和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反倾销措施的实施符合共同体的利益。
其中第4版权法的规定是欧盟超越世贸组织规则的规定。
符合共同体的利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的成本不得高于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欧盟必须平衡生产商、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以幸免对正常贸易和竞争造成的损害。
欧盟规定,反倾销措施能够采纳征收反倾销税的形式,也能够采纳限制价格(如最低限价)的形式。
其中征收反倾销税是最普遍的措施,一般适用期为两年。
反倾销一般是由受损害的欧盟内生产商提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对象是进口商,即提高了进口商从反倾销国家或地区获得商品的价格。
反倾销税是从价税(一般是作为加在CIF上的进口关税),税率一般固定,但从对华皮鞋反倾销案起,欧盟发明了递进式征税这一新的方式,即在一定的时刻内逐步提高反倾销税的
税率直至达到最终税率,这在短期内对出口商是有利的,然而增大了今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机率。
(二)欧盟对倾销的认定
倾销定义:出口国产品出口至欧盟的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就可能被视为倾销。
出口国可能是原产国,亦可能是中间国。
1、出口价格的确定
在正常情况下,出口价格指产品直接销售给欧盟进口商的价格(一般是到岸价格—CIF)。
但假如进出口商之间有关联或彼此间有补偿性合约等缘故导致出口价格不可信,欧委会将以产品第一次转卖给独立买主的价格为基础推算出口价格。
欧委会在推算出口价格时会考虑如下项目:运费、保险费、处理及装卸费用、关税、反倾销税、其它进口税以及推算出来的合理的营销费用及利润。
欧委会在推算利润率时可不能以与出口商有关联的进口商的真实利润率为基础,而以同业中独立进口商已实现的利润率为基础。
2、正常价格的决定
一般来讲,正常价格是指产品在出口国国内正常交易过程的价格。
同样,假如进出口商之间有关联或彼此间有补偿性合约时,除非有证据表明这种关联性不阻碍到销售价格,否则交易价格不
能作为正常价格的基础。
假如无法取得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的正常交易价格,或者该价格不具代表性,或者不可信,欧委会将会采取以下方法计算:
(1)出口商国内生产成本+营销费用+利润(即成本加成价格);或
(2)出口商销售到第三国正常交易的价格。
假如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未超过输往欧盟数量的5%时,其国内销售价格不得做为正常价格的基础,除非有证据表明尽管没有超过5%,但其价格具代表性时,才可作为正常价格的基础。
此外,假如80%内销是获利的,可同意少数亏损,欧委会选择全部内销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正常价格的基础;假如10%-80%内销的获利的,只用获利销售的加权平均价格作为正常价格的基础;假如内销获利少于10%,则用成本加成价格销售到第三国正常交易的价格。
通常,欧委会倾向于选择成本加成价格做为正常价格,要紧是因为出口至第三国的价格也有可能是倾销价格,而且在出口商与第三国进口商有关联时,仍然需要计算成本加成价格。
在计算成本加成价格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欧委会以成本加成价格做为正常价格时,应以出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