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 格式:docx
- 大小:11.05 KB
- 文档页数:1
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内容摘要】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说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结构正在逐步完善,但由于艺术设计教育特殊性所致,存在一些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布局和专业发展不科学的因素。
从目前设计教育的发展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发展专业的主导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的专业布局、合理的教育结构是发展和改革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前提。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一、我国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和问题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较早,多数院校都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和悠久的办学历史,而艺术设计教育不像美术教育那么成熟,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相比是一门年轻学科,大部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都是附设在美术教育专业下。
虽然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近20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传统艺术院校基本上是按照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因此很难摆脱美术教育的教学体制,也由此造成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到目前为止有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然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这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太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育部“艺术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结果,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在实训形式、教学目的、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及措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改革建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课程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它具有不同于美术类和工科类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实操、实验、实习及实训是实验教学课程的四种主要教学形式。
[1]其中,传统实训课程特指绘画类写生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训练课程。
但是,绘画式的实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作业完成模式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较少,所以未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因此,如何调整艺术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改进教学手段及成果制作形式等方面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1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教育部“艺术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课题组在2010年6月分别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中南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高校开展了“实训”教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带队教师构成、实训的次数、作业提交形式及创新性能力培养五个方面的调研。
通过调查发现,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60%以上的高校具备两次实训学习机会,城市建筑参观、外出写生、建筑及其他设计作品现场测量绘制是比较广泛采用的专业实训形式。
在实训过程中,75%的高校安排负责美术教学的教师带领完成,仅36%的高校为外出实训课程同时配备专业教师和美术教师。
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图文并茂的参观报告是目前主要的作业提交形式。
占97%的学生期望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注重加强审美修养、强调创意思维的表达、提高绘画技法表现能力和提高立体空间的表现力的培养。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Journal of Chong qing Unive rsity o f S cience and Tec hno lo gy(S oc ial S cie nc es Edition)N o.62007近年来,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仍未从普通本科艺术教育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其特色没有完全凸现。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坚持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理念,促进课程改革,向课程的设置、组织和实施三个方面的纵深发展,走上多样化、特色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1改革专业基础课程当前,很多高职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想意识还存在这样一种误解,认为技巧是创造力的桎梏,专业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等没有价值,在实践中运用不上,应该压缩甚至取消。
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外,也说明当前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与安排存在一些问题。
应该改革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体现高职艺术设计的专业特色。
例如,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内容应该以设计素描为主。
设计素描不能局限于对结构形态造型这个单一的领域,而应从基础上确定造型训练的是设计规范性与设计规定性。
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要注重“从具体的客体再现到独具生命的‘新形’创造;从自然物象的透视、解剖到超越自然的实际的构成;从素描基础的严格训练到个人(综合)情感的投入;从画面绎动关系的分析到图形结构的生命合理……”,而这些都是目前所谓“绘画素描”教育所无能为力的。
所以融入设计素描的教学内容是体现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兴趣,加强与专业课程联系的有效途径。
除了素描外,其它专业基础课程都应作相应的调整,以适应高职艺术教育的需要。
比如,色彩应以设计色彩为主,速写应以风景速写为主。
2建立开放的教学组合(1)建立打破年级限制的“工作室制”。
“工作室制”,即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能力、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收的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班组制。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驱动艺术设计专业“以实践为中心”课程改革探究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与意义1.1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与产业需求的脱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这导致了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社会的需求。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也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动院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
2.1 引入实践性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可以与一线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将课程实践环节移至企业现场,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经验。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职场生活中。
2.2 营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环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可以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引入企业指导、行业专家等为学校师资队伍培训,从而使教学内容更贴合产业需求,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
2.3 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教学,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1 学校与企业需加强合作机制目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相对单一,合作机制相对滞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学校需要与企业加强合作机制的建设,加强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打破学校与企业的壁垒,实现校企资源的共享与互动。
3.2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目前,一线企业的技术人才往往不愿意进入学校,这导致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面临一定的瓶颈。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
摄影是一门以光影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运用摄影器材和各种技术手段将客观事
物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摄影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提
高视觉表达能力、培养创作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摄影课程教学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摄影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术操作的训练为主,缺乏艺术创作的培养。
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对器材和技术规则的介绍,忽视了学生对于摄影艺术的理解和创新。
摄影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去思考和
表达。
传统摄影课程缺乏实践环节,无法提供真实的创作场景和实际操作的机会。
学生在课
堂上只是听讲和训练技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摄影的本质。
摄影课程教学应增加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拍摄和后期制作,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的处理能力和创作思维。
传统摄影课程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作能力。
传统评价方
式主要以作品成品为主,忽视了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摄影课程教学应改变评价
方式,注重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艺术表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个人创作报告、作
品展示等,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摄影课程教学可以进行如下改革。
摄影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
同艺术流派和风格,通过欣赏经典摄影作品和参观摄影展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和创作思维。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程教学改革非常必要。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
意识、增加实践环节以及改变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摄影课
程更加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