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十周周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二化学每周一测(电化学)1 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
电池负极反应为( )(A)H2+2OH-=2H2O+2e-(B)O2+4H++4e-=2H2O(C)H2=2H++2e-(D)O2+2H2O+4e-=4OH-C2 (2007年全国理综卷I)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答案]B。
3 (2007年全国理综卷II)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答案]D。
4 (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答案]BD。
5 (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D)1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 mol电子。
[答案]CD。
6 (2007年高考江苏卷)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 = CO2(g)+3H2(g);∆H = + 49.0 kJ·mol-1②CH3OH(g)+1/2O2(g) = CO2(g)+2H2(g);∆H =-192.9 kJ·mol-1总能量总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 = CO 2(g)+2H 2(g)的△H >-192.9 kJ ·mol -1[答案]D 。
2024年统编版高二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各元素中,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 X元素能形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B. 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C. Z元素的阴离子与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D. R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rm{.})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m{(})(rm{)})A. 该物质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 该物质能和(rm{AgNO_{3}})溶液反应产生(rm{AgBr})沉淀C. 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 该物质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3、下列反应符合下图(rm{p-v})变化曲线的是A. (rm{H_{2}(g)+I_{2}(g)⇌ 2HI(g)})B. (rm{3NO_{2}(g)+H_{2}O(l)⇌ 2HNO_{3}(l)+NO(g)})C. (rm{4NH_{3}(g)+5O_{2}(g)⇌ 4NO(g)+6H_{2}O(g)})D. (rm{CO_{2}(g)+C(s)⇌ 2CO(g)})4、下图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化学实验所选装置或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rm{(})(rm{)})A. 装置(rm{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B. 实验室用(rm{MnO_{2}})和浓盐酸制备(rm{Cl_{2}})可用装置(rm{②})C. 实验室可用装置(rm{③})制备少量(rm{NH_{3}})D. 用从(rm{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rm{④})的气密性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甲醛的电子式:B. 对甲基苯酚的结构简式:C. 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D. 3,3-二甲基-1-戊烯的键线式:6、往2L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在三种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2NO2(g)⇌2NO(g)+O2(g),实验测得N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不考虑生成N2O4)0 10 20 30 40 50实验1/800 1.00 0.80 0.65 0.55 0.50 0.50实验2/800 1.00 0.70 0.50 0.50 0.50 0.50实验3/850 1.00 0.50 0.40 0.15 0.15 0.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2比实验1的反应容器内压强减小B. 实验2比实验l使用了效率更高的催化剂C. 实验1比实验3的平衡常数大D. 实验2和实验3可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7、已知(rm{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rm{CH_{3}COOH⇌ CH_{3}COO^{-}+H^{+;}})要使溶液中(rm{c})(rm{(H^{+})/})(rm{c})(rm{(CH_{3}COOH)})比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rm{(}) (rm{)})A. 加少量(rm{CH_{3}COONH_{4}})固体B. 降低温度C. 加少量(rm{NaCl})固体D. 升高温度8、下列反应中,开始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最大的是( )。
2021学年(上)高二年级化学周练(01)班级姓名成绩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钟一.选择题(共64分)1.(2021·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二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是放热反应B.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反应C(石墨)→C(金刚石)的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气态水比液态水稳定2.(2021·四川高二期末)“自热”火锅的发热包主要成分有:生石灰、铁粉、焦炭粉、氯化钙……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B.使用时须向发热包中加入沸水C.铁粉发生缓慢氧化,辅助放热D.氯化钙可以吸收微量的水,减缓发热包失效3.(2020·河南平顶山·高二期末)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C.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D.燃烧热指的是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4.(2021·新疆乌市八中高二期中)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H=−226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和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B.上图可表示由1mol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kJ·mol−1D.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无法求算Na2O2(s)+CO(g)=Na2CO3(s)的反应热5.(2021·四川省夹江中学校高二期中)在压强为2.20×101 kPa、温度达到374 o C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有机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化学反应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反应都有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D.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C.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总焓的是( )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C.氧化钙与水反应D.碳酸氢铵分解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5.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热量,则( )A.N4的熔点比P4高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 能量C.N4是N2的同系物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 能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 (g)+O2(g)===2H2O(l) ΔH=-483.6 kJ7.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8.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B.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C.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9.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 ΔH=-293.23 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1B.S(g)+O2(g)=== 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1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之和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之和10.如图所示是101 kPa时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气体的能量变化,则A 说法中不正确的( )A.1 mol H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能量B.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862 kJ能量C.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1D.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g)+12Cl2(g)===HCl(g) ΔH=-91.5 kJ •mol-111.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ΔH=-Q1 kJ•mol-1 HNO3(aq)+NaOH(aq)===NaNO3(aq)+H2O(l) ΔH=-Q2 kJ•mol-1上述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的关系正确的是( )A.Q1=Q2=57.3 B.Q1>Q2>57.3C.Q1<Q2=57.3 D.无法确定12.“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长垣市第十中学2019级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周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6分) 1.下列属于碱,又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纯碱B.一水合氨C.氯水D.火碱2.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10.1mol L -⋅的一元弱酸HA 溶液,随着稀释的进行,下列数值一定增大的是( ) A.w KB.a(H )c K +C.(HA)(A )c c - D.)(OH c -3.下表是几种弱酸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3CH COOH23H CO2H S34H PO5a 1.7510K -=⨯7al 4.510K -=⨯ 11a2 4.710K =⨯7al 1.110K -=⨯ 13a2 1.310K -=⨯3a1 6.910K -=⨯8a2 6.210K -=⨯ 13a3 4.810K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C.反应2233HS CO S HCO ----+=+可以发生D.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电离常数不变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强电解质的是( )A.HF 、HCl 、4BaSOB.4NH F 、3CH COONa 、2Na SC.NaOH 、()2Ca OH 、NH 3· H 2OD.HClO 、NaF 、()2Ba OH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HClO 一定为弱电解质的是( )A. NaClO 能与23H SO 反应B.用HClO 溶液做导电实验时灯泡很暗C.常温下 NaClO 溶液的pH>7D.110mL1mol L -⋅的HClO 溶液恰好与110mL1mol L -⋅的NaOH 溶液完全反应6.pH=3的两种一元酸HX 和HY 溶液,分别取50mL 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2H 的体积分别为(HX)V 和(HY)V ,若(HX)>(HY)V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 可能是强酸B.HY 一定是强酸C.HX 的酸性强于HY 的酸性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2H 的速率相等7.已知25℃,醋酸溶液中各微粒存在下述关系:()()()353CH COO H 1.7510CH COOH c c K c -+-⋅==⨯下列有关说法可能成立的是( )A.25℃条件下,向该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盐酸时,5810K -=⨯ B.25℃条件下,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时,4210K -=⨯C.标准状况下,醋酸溶液中51.7510K -=⨯D.升高到一定温度,57.210K -=⨯8.常温下,在pH=11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c -为( )①1.0×10-7 mol/L②1.0×10-6 mol/L ③1.0×10-3 mol/L④1.0×10-11 mol/L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9.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的是( ) ①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装液润洗 ②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装液润洗③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滴定至终点时充满溶液 ④取碱液时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取完后充满溶液 ⑤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⑥滴定时摇晃锥形瓶将液体溅出瓶外⑦滴定过程中,滴定管漏液(未漏入锥形瓶内)⑧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A.②④ B.①③⑤⑦ C.④⑧ D.②④⑥⑧ 10.常温下,将pH=4的硫酸溶液分别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100倍、10 000倍。
卷行天下周测卷的答案高二化学选修一1、由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成的具有6C-3C-6C基本骨架的一系列化合物是()[单选题] *A苷类B黄酮类(正确答案)C醌类D生物碱类2、生物碱碱性的表示方法常用()[单选题] *ApKBBKBCpH(正确答案)DpKA3、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4、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比较,其优越性是()[单选题] *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正确答案)C受热时间短D提取量较大5、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成分可以直接由固态加热变为气态的原理()A [单选题] * A升华法(正确答案)B分馏法C沉淀法D透析法6、区别挥发油与油脂常用的方法是()[单选题] *A相对密度B溶解性C油迹试验(正确答案)D沸点7、以下哪种分离方法是利用分子筛的原理的()[单选题] *A吸附色谱法B萃取法C沉淀法D透析法(正确答案)8、酸碱沉淀法中的酸提碱沉法主要适用于()[单选题] * A黄酮类B香豆素类C醌类D生物碱类(正确答案)9、下列应用最广的经典提取方法是()[单选题] *A水蒸气蒸馏法B溶剂提取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流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10、关于肿节风,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等(正确答案)B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肿节风为白色针晶(正确答案)D不易溶于甲醇,乙醇11、香豆素母核为()[单选题] *A苯骈-A-吡喃酮(正确答案)B对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顺式邻羟基桂皮酸12、二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单选题] *A5个B6个C3个(正确答案)D4个13、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到达分离的方法,所谓两相溶剂是指()[单选题] *A两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溶的溶剂(正确答案)B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C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容的溶剂D两种互相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14、临床上应用的黄连素主要含有()[单选题] *A奎宁B小檗碱(正确答案)C粉防己碱D苦参碱15、以下不属于吸附色谱法的操作步骤的是()[单选题] *A制板B洗脱(正确答案)C点样D显色16、能提取出中药中的大部分亲水性成分和绝大部分亲脂性成分的溶剂是()[单选题]* A乙醚B乙醇(正确答案)C水D苯17、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18、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19、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PkA=22BPkA=5(正确答案)CPkA=13DPkA=5820、具有光化学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 A多糖B无机酸C鞣质D呋喃香豆素(正确答案)21、香豆素与浓度高的碱长时间加热生成的产物是()[单选题] * A脱水化合物B顺式邻羟基桂皮酸(正确答案)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醌式结构22、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生物碱B苷C多糖D鞣质(正确答案)23、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烟碱B咖啡因(正确答案)C槟榔碱D苦参碱24、萃取时,混合物中各成分越易分离是因为()[单选题] *A分配系数一样B分配系数相差越大(正确答案)C分配系数越小D以上都不是25、木脂素母核结构中的C6-C3单体数目为()[单选题] * A1个B2个(正确答案)C3个D4个26、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苦参碱B莨菪碱C麻黄碱(正确答案)D小檗碱27、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单选题] *A金银花(正确答案)B大黄C黄芩D乌头28、以芦丁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B黄芩C槐花(正确答案)D陈皮29、与明胶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是()[单选题] *A强心苷B皂苷C有机酸D鞣质(正确答案)30、浓缩速度快,又能保护不耐热成分的是()[单选题] * A水蒸汽蒸馏法B常压蒸馏法C减压蒸馏法(正确答案)D连续回流法。
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平衡常数K 一定变化的时间段是4~t C .45~t t ()32SO g 1Δ196.6kJ mol H -=-⋅。
若压强改变为通过改变容器体积实现,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B ...已知:21C(s)O (g)CO(g)2+=22C(s)O (g)CO (g)H +=∆2222H (g)O (g)2H +=22(g)O (g)2H 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3H H ∆>∆B .12H H ∆<∆.)212CO(g)O (g)ΔH +=-D .ΔHA .X 、Y 、W 可能都是固体B .X 、Y 可能为液体,W 可能为气体C .X 、Y 、W 一定都是气体D .若X 、W 为气体,则Y 可能是固体7.有起始体积相同的三个容器甲为固定容积,乙带有可移动的活塞,丙是固定容积的绝热容器。
在起始温度相同时向其中分别充入1mol A 2和3mol B 2,发生如下反应A 2(g)+3B 2(g)2X 2(g)ΔH <0,一段时间后都达到平衡,三个容器中的A 2的转化率大小为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甲>乙D .甲>丙>乙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2.0×10-7mol/L 的盐酸中c(H +)=2.0×10-7mol/LB .某温度纯水c(H +)=10-6mol/L 。
48mL0.1mol/L 硝酸与12mL0.4mol/LKOH 溶液混合PH=6C .相同体积相同PH 溶液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温度下中和碱的能力不同D .常温下,PH 为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 增大9、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与指定溶液共存的是A.c(H +)水=10-13mol/L :+Na 、+K 、2-4SO 、2-3SiO B.3FeCl 溶液+4NH 、2+Ca 、-Br 、-SCN C.24H SO 溶液:2+Mg 、2+Fe 、-3NO 、-Cl D.2Ba(OH)溶液:+Na 、+K 、-Cl 、-ClO 10、已知常温K CH3COOH =1.8×10-5;H 2S:K a1=1.3×10-7、K a2=7.1×10-15;K HClO =4.69×10-11。
高二10月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15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7小题,总分42分)1.(6分)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光能等为人类所利用D. 天然气属于二次能源2.(6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是电解质③固态的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A.仅①④B.仅①②④C.仅①②③D.①②③④3.(6分)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物质X Y Z初始浓度/(mol·L-1) 0.10.2 02min末浓度/(mol·L-1) 0.08a b平衡浓度/(mol·L-1) 0.050.05 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B. 2min时Y的物质的量为0.14C. 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D. 2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mol·L―1·min―14.(6分)醋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①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10-2mol·L-1②CH3COOH可以任意比与H2O互溶③在相同条件下,CH3COOH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④10 mL 1 mol·L-1的CH3COOH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⑤同浓度同体积的CH3COOH溶液和HCl溶液与Fe反应时,CH3COOH溶液中放出H2的速率慢⑥CH3COOH溶液中CH3COOH、CH3COO-、H+同时存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③⑤⑥5.(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 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6.(6分)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加入铝粉都能够产生氢气.B.向NaClO溶液中通入SO2气体,c(HClO)增大.C.用0.2000 /L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D.用pH试纸测量次氯酸钠溶液的pH为11.57.(6分)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c(H+)·c(OH-),所以K w随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变化而变化B.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同一个物理量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二、实验题(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2分)8.(12分)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2~3次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②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mol/L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
试卷第1页,总4页高二化学第十周周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逐滴加入饱和食盐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B.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还原性C.用Br 2的CCl 4溶液验证乙炔的性质,不需要除杂D.将纯净的乙炔点燃,有浓烈的黑烟,说明乙炔不饱和程度高2.下列实验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 SO 2、Cl 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 . NH 4Cl 晶体、固体碘受热时都能气化C . 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Cu(OH)2共热时都能产生红色沉淀D .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能使其褪色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1,3,4-三甲苯 B.;2-甲基-2-氯丙烷 C.;2-甲基-1-丙醇 D.;2-甲基-3-丁炔4.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14C 原子结构示意图: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C.CO 2的电子式:D.CH 4分子的球棍模型: 5. 分子式为C 5H 12O 且可被氧化生成醛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酚与溴水反应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苯酚晶体置适量水中,待苯酚溶解一部分成饱和溶液后,仍残留无色晶体C.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所以它不能溶于23Na CO 溶液里D. 苯酚燃烧产生带浓烟的火焰7.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图结构的化合物 。
现有试剂:①4KMnO 酸性溶液;②2/H Ni ;③()32Ag NH OH ;④新制()2Cu OH ,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当豆油被加热到油炸温度(185℃)时,会产生如下所示高毒性物质,许多疾病和这种有毒物质有关,如帕金森症。
下列关于这种有毒物质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最多可以和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 H O9152C.该物质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D.该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9.苯酚和丙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均属于芳香烃B.a、d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C.a、c均能与溴水反应D.c、d均能发生氧化反应10.以下实验: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AgNO3溶液;②鉴别己烯、甲苯、丙醛三种无色液体,可以使用银氨溶液和KMnO4酸性溶液③用锌与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④在试管中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⑤用浓溴水除去混在苯中的苯酚,过滤得到纯净的苯⑥乙醇和1:1的硫酸共热到170℃制乙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③⑤⑥11.某醇和醛的混合物0.05 mol,能从足量的银氨溶液中还原出16.2 g银,已知该醇为饱和一元醇,该醛的组成符合C n H2n 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的醛一定是甲醛B.混合物中的醛、醇可以是任意比C.混合物中的醇、醛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D.混合物中的醇、醛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12.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醛中都含醛基和烃基B.所有醛都会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能发生银镜反应C.一元醛的分子式符合C n H2n O的通式D.醛的官能团是13.香料茉莉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茉莉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是C10H14OB.1 mol该有机物与H2充分反应,消耗4 mol H2C.该有机物属于不饱和酮类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D.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试卷第2页,总4页试卷第3页,总4页14.俗称“一滴香”的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一滴香”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 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B.该有机物能与Na 反应C.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和还原反应D.该有机物的一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15. 某有机化合物D 的结构为,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它可以通过下列三步反应制得:,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烃A 为乙烯B.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依次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取代反应C.反应③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快速升温至170℃D.化合物D 属于醚二、填空题16.中药肉桂中含有某有机物A (分子中只含有C 、H 、O ),其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l)写出有机物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其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
(2)有机物A 可由有机物M()为原料制备,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①由M 生成N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②由B 生成A 的反应条件是_____。
③写出由N 生成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M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a .与有机物M 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 .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17.已知:。
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M ,有人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路径:(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A发生反应的有________(填字母)。
A.苯B.Br2/CCl4C.乙酸乙酯D.KMnO4/H+溶液(2)M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由C―→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由A催化加氢生成M的过程中,可能有中间产物CH3CH2CH 2CHO和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生成。
(4)检验B中是否含有C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名称)。
(5)物质B也可以由C10H13Cl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C10H13Cl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下面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1)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
(2)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注明反应条件,下同) a.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写出和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NaOH碱性环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氢化阿托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请根据上述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氢化阿托醛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一定条件下,1mol氢化阿托醛最多可跟__________mol氢气加成。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中所用试剂X为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总4页高二化学第十周周测试卷参考答案1. C 2.C 3. B 4. A 5. B 6. D 7. A 8. B 9. D10.A 【解析】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要先加入HNO3,中和未反应的NaOH,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否则实验不成功,故错误;②己烯、甲苯、丙醛三种无色液体中只有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己烯、甲苯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不能鉴别,故错误;③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锌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不是氢气,应该用稀硫酸或稀盐酸制取氢气,故错误;④在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应该NaOH过量,溶液呈碱性,应该是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故错误;⑤浓溴水与苯酚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不能通过过滤分离,故错误;⑥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制乙烯,140℃时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故错误;故选A。
11.A【解析】16.2g银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假定不是甲醛,则:1molR-CHO~2molAg0.075mol 0.15mol由于0.075mol混合物的总的物质的量>0.05mol,故假设不成立,该醛一定为甲醛。
由1molHCHO~4molAg可知,甲醛的物质的量为0.15mol×=0.0375mol,故醇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375mol=0.0125mol,混合物中醇与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125mol:0.0375mol=1:3,故选A。
12.B【解析】A. 甲醛只含一个醛基和一个氢原子,并不含烃基,故A错误;B.所有醛都会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并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C.饱和一元醛的分子式才符合C n H2n O的通式,故C错误;D.醛的官能团是,故D错误。
13.A【解析】A.对茉莉酮结构简式分析可得出其分子式为C11H14O,故A正确;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碳氧双键和两个碳碳双键,则1 mol该有机物与H2充分反应,消耗3 mol H2,故B错误;C. 该有机物属于不饱和酮类物质,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C错误;D.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氧化反应,如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点燃时被氧气氧化等,故D错误。
14. D 解析:A.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都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l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B. 该有机物有羟基能与Na发生反应,B正确;C.该分子中含有醚键、碳碳双键、醇羟基和羰基,具有醚、烯烃、醇、酮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C正确;D.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如果再含有醛基,没有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D错误;答案选D.15.答案:C二、填空题16.碳碳双键、醛基加成反应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17.bd羟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CH3CH2CH2CH2Cl【解析】(1)A物质中含和—CHO 2种官能团,二者均能与Br2/CCl4、KMnO4/H+溶液反应,故答案为BD;(2)M中含—OH,名称为羟基;据题意知C为C3H7CHO,C―→B为—CHO与H2的加成反应,故答案为:羟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3)A―→M过程中,可能出现和—CHO中1种官能团与H2加成,故答案为:;(4)C中含有醛基,而B中没有,故可能检验—CHO的存在来检验B中是否含有C,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18.①④③CH2=CH2+ Br2→CH2BrCH2BrCH2BrCH2Br + 2NaOH2NaBr + CH2(OH)CH2OH OHCCHO +2 NaOH+4Cu(OH)2NaOOCCOONa +2Cu2O+6H2O【解析】反应①为CH3CH3与Cl2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Cl,反应②为CH3CH2Cl 在NaOH/C2H5OH、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2,反应③为CH2=CH2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2Br,反应④为CH2BrCH2Br在NaOH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OCH2CH2OH,反应⑤为HOCH2CH2OH发生氧化反应生成OHCCHO,反应⑥为OHCCH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OOCCOOH,反应⑦为HOCH2CH2OH与HOOCCOOH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