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渗透开题报告

德育渗透开题报告

德育渗透开题报告
德育渗透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矾山镇刘墩小学:邓星生

尊敬的领导、专家们:

下面由我代表矾山镇刘墩小学教研组,对我校的立项教研课题的开题进行汇报。我校的课题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一.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1.教育形式的发展,要求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要地位。随着新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学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已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能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是考核一个学科教师是否具有“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容之一。

2.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学科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利用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尤为重要,对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就如何渗透德育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进一步推进我校德育工作长效发展。

二.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实践意义:

1.让德育渗透在学科的每一节课当中体现,使学生课课受教育,时时受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保证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

2.寓德育渗透教育于教学之中,解决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乏力的问题,增加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可行而行之有效。

3.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有效做法,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风气。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提高教师对德育体系理论的进一步学习,融入素质教育一线资料的积累,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方案的深入实施,充实学校素质教育理论方面的探索,为学校育人教书做出贡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的研究,尤其是英、美两国,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学中,以各科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德育。

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强调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为突破口实施德育。

2.我国很早就对学科的德育渗透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各学科课程教学与专门德育课程的配合问题一直是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议题,把处理好各学科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作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四.课题的理论基础

(一)课题界定:“学科教学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这一课题立足于小学学科教学,所指的学科教学是指小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的学科活动;所指的德育,是指小学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和德育内容,是利用小学学科教材的内容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所指的教学渗透问题的研究,是指如何利用小学教学教材的内容,有效地渗透德育,探讨和研究有效渗透的切入点、方法、原则,明确渗透教育的德育因素。

(二)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一是教育学中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性原理,为本课题的原理性支撑理论,二是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中的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实验,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2.确定小学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明确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3.摸索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有效方式方法,总结出学科教学有效渗透德育的形式与方法。

六.研究的内容

1.探索小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切入点和范围;

2. 探索小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3.改变和加强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机制,形成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机制;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集体问卷、随访谈话、观察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进行实验。

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学习经验。

八.组织分工

(1).成立校级课题领导小组,以教导主任邓星生为组长,以部分教学一线骨干组成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参与和指导课题实验研究,协调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成立课题研究组,以各年级各学科的骨干老师为主。具体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拟定各学科研究方案,制订实施计划,落实研究实验工作,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

九.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4——2013.12 )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确定研究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学习理论,填写课题研究申报书,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论证。

2.制定课题计划,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更新德育观念、树立德育新理念。

3.理清研究方向,细化工作思路,制定实验方案。进行课题内涵的界定,强调学科教学中应有机、有效地渗透德育,制定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细化工作思路,使实验工作有章可循。

4.研究前数据分析。设计编制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德育情况数据统计表、调查表,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现状的调查摸底,拟定实验班开展研究。问卷调查老师对学科中德育渗透内容、形式等的人数,并进行数据统计。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1).各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研究,使各种途径与德育渗透内容的方法形成整体,提高德育实效。

(2).“走出去,请进来”,构建交流平台。积极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本课题的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积极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3).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贯穿于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

(4).组织对学生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5).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并提请专家指导。

(6).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中期成果汇编。其中包括实验方案、各学科德育渗透内容汇编、中期检查报告各一份。

第三阶段:深化实验阶段(—)

(1).在原研究基础上,各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有效性的深入研究,把德育渗透的多种方法与各学科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2).收集教师实验论文、学生体验报告

(3).本阶段结束时,拟出版一本学科德育渗透教案集和学生体验报告汇编,总结与推广。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

课题组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汇编论文,组织结题论证,提请总课题组进行结题鉴定。

十.预期成果

1. 理论成果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挖掘和确定小学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明确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摸索和总结出一条在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与方法。

2.实践成果

庐江县矾山镇刘墩小学

邓星生

2014.2.20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中职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化解中职生消极情绪及行为的方法研究 一、选题缘由 1、课题界定 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是指中职生心理上存在着某些障碍和疾患及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行为。 中职生消极情绪问题研究就是根据中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常识课等方法,达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学习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动机等几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几项内容,比如:情绪状态这个维度包括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敏感性、生理反应等;人际关系包括异性关系、同性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和应变能力等。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大多是中考“双差生”。他们入校后,心理压力大,自卑感较重,消极情绪相当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有自卑心理,觉得比其他普通中学出来的学生低一等,觉得受家长、老师、同学、亲属、社会上人的歧视。二是由心理负担,他们担心出路,年纪尚小就要面临人生抉择,他们担心中专毕业后找工作难或对口上大学继续深造难。三是学习压力重,中职专业课学习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要强,因而学生入职校后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感觉学习难度大,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学不会,从而缺乏自信心,相继表现出诸多的情绪低落状况,如紧张、烦闷、焦躁、恐惧、失眠、及心理障碍等状态,

影响了学习生活质量。四是中职生比较普高生还有一个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因素,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其中许多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感受家庭温暖和教育甚少,与父母交流甚少,在心灵得不到倾诉的时候,如果缺少教师的教育引导,这些学生要么就自我封闭,要么就以消极的情绪进行发泄,进而出现个性偏差、网瘾、早恋、休学、退学现象。 中职生正处于情绪变化最为丰富的时期,同时也处于最容易受情绪困扰的时期。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当前中职生消极情绪及行为的突出表现,探索化解中职生不良情绪及行为的方法、途径、模式,给予中职生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学会一些心理调节以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保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与学习效率,从而建立起长效机制,以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理论依据: ①情绪的abc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经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创造了abc 理论,其基本观点就是: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 是指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由于所持的信念不同,同样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项目背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项目提出的背景 德育改革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共产党中央委 员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所有类型的学校都必须更加重视道德教育”。而且,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道德教育本着人的进步和人格提升 的精神。独特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德育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德育方 法和方法,强调实效,具有深远意义。 2.中小学德育现状迫切需要改革。 目前,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很低。道德教育将道德与日常生活分开。道德教育的目标得到了无限的改善。它与道德品质和道德生活的发展 是分开的。在理解道德价值观时加强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需求的理解 是太过分了。理性价值,忽视其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道德教育 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学习的主体性,重新教学,重新撼动,消除了 生活世界的主观生动性。这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和生活要求,从现实

生活中教育的后果表现为:学生脱节,道德理解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 在遇到复杂的道德生活时很难适应,无能为力;学生有“多重人格”, 表达为“面对面的一套,背后一套”。 3.我们学校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需求。 多年来,我校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理论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为基础,吸收和整合了现代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对教育德育进 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继承和发展。。以特色德育理论为指导, 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努力找出道德教育的现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实验,为 改变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做出贡献。同时,通过 专家,研究教师,德育管理者和学生的互动,优化和完善学校德育环 境和效能,形成“体验德育”的理论模型和管理范式。 (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现有的教育者道德教育观念。 道德教育不仅可以视为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具有相应道 德知识的学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应道德行为和道德效应。道德教育不是一种认知过程。这是一个由道德主体实践和体验的 积极过程;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教育,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而不是灌输;道德教育不是学生生活和学生生活之外的东西。这是一个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和活动相结合的东西。因此,德育的内容应该接近学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

德育开题报告

德育开题报告 ——人生舞台,由我做主有人说时间是很神奇的东西,当我们向前看时,会感觉它缓缓流逝,看不到尽头。但是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它却已经悄然流逝,偷偷地从我们的身边溜走。转眼,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有时,想想自己已经走过的岁月,会突然感觉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从无知走向懵懂,从天真到成熟,从幻想走向真实,这一切,有些是我想要的,有些是我不想要的,但是时间告诉我要将这一切全盘接受,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谁都逃脱不了。我的身上开始逐渐留下成长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恰恰是这个真实存在的社会所需要的。如果没有这些痕迹,我们将会被社会无情的在身上划伤道道伤痕。 我感觉,作为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我们还没有资格对人生高谈阔论。但是我们却有资格通过对走过的岁月的回顾去体会人生,感悟人生。通过我们的反思,找到我们未来的康庄大道。我只想说,人生舞台,由我做主。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很叛逆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很忙,我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所以很少有人会去管我。尽管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诸如打架、泡网吧、早恋之类的学生不应该做的事,对我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所以,我曾经也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过一些代价。那时的我浑身充满了傲气,简直就是天不怕,地不怕。那时,我开始接触社会,接触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多数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我开始渐渐的发现,其实,这个社会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友爱。渐渐地我才知道,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变得比别人强壮,使自己站在这个社会的上游,我的人生才能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我才能在社会这个舞台上写上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从那时起我不在狂傲,也不再自甘堕落。我开始相信,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立刻死去,要么很有激情,很精彩的活下去。显然,我坚定地选择了第二条路。 那时我已经上了高三,而且已经是下学期。前两年半的时间,虽然也在学习,但是和别人的差距已经拉开。但是,我没有选择放弃,我要让我的人生更精彩。接下来的半年我会用我的一生去铭记它。我开始不断地努力去弥补曾经的差距。每天上课认真听讲,疯狂的做题练习,复习功课到深夜。看着渐渐熄灭的万家灯火,我的内心很充实,因为我在不断的武装自己,不断地使自己变成强者,使自己站在竞争这个巨大的食物链的上端。我承认,那半年真的很痛苦,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

最新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微德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家726项目研究中心正式在全国启动“全国中小学感恩教育研究活动”,并申请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面向全国选择一批挂牌实验学校,这意味着该课题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预计突破

如何写开题报告小结

如何写开题报告小结 在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之后,综合实践活动就面临着开题的问题了。怎么样开题呢?其实开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写开题报告,写好了开题报告,开题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我们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写开题报告了。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当然拟题得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一是标题不能太长,要简洁明了;二是要准确朴素,不能为了好看而搞得花里胡哨的,反而让人不知所云;三是用语要规范,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有意在标题里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汇,或者干脆现搬一些口号式的新名词,结果弄得文不对题。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我觉得,能做到这些,就是成功,这也就是大学,交给我们,告诉我们的…我们的大学就该这样过!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梦”在心中 一、昨天 伴随着6月8日的结束,xx年的中小学生活结束了。而令 我们向往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在高中,我们对大学的生活充 满了憧憬。我们憧憬大学——这个自由的校园;我们憧憬大学——这个开放的校园;我们憧憬大学——这个活跃的校园。从小学,就被老师、家长等各类人士灌输着各种关于大学 如何美好的思想,以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从而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考上大学这个梦想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随 着年龄的增长,懂的事情多了,我自己便会思考,为什么要 考大学,我要考上一个怎么样的大学,我要学习什么专业,也许我心中有一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是模糊不清的。这使 我就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之中,因此我不知道我应该向哪个方 向行进。但是尽管这大海如此迷茫,可我心中有着考大学这 个梦想,它成为了引领我走出迷茫的灯塔。有了这个灯塔,无论我遇到了多少个黑夜,我的终点都是明亮的。无论我遇 到了多少波涛,我都会坚持走下去,因为梦想在为我加油。因此,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梦想,梦想不仅是我们海航

的灯塔,更是我们航行的动力。当我们不知何去何从时,当 我们遇到困难时,梦想就会伴我们左右。梦想就在我们心中。 二、今天 在三个月的等待中,8月31日终于来临了,盼望了xx年的大学终于来临了。我提前了两天就来到了学习,带着好奇,带着兴奋,带着希望。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军训,加入学生会,正式上课,考试,同学、舍友聚会··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了两个多月了,似乎我还没有从高中完全走 出去,但是却又和高中有很大的差别。像高中一样上课,学习。但是却不像高中一样每天的固定教室,不像高中每天要 上早晚自习等等。相比高中要自由,更需要的是自主。就在 对大学生活慢慢的变得适应时,我发现当初考大学的这个梦 想也早已经不知飘到何处了。而心中梦想的位置也空了下来。这时候的我仿佛只知道像高中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到了上课时间就去上课,下课回来就要复习,到了考试的时间,就要为了考试努力,学院有活动,就去观看。从前总是 自己决定这个时候需要做什么,而现在却变成了这会有什么 事情需要我去做,一切变得机动起来。这时的我就像漂泊在 大海中的纸船,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动力。 大学的时代,是一个谈梦想的时代。然而这时我的梦想却 不知道在哪里飘荡着。从前我会向着一个终点扬帆起航,奋 力前进。而现在,没有了梦想,我只能收起船帆,任风吹,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魏建峰 课题负责人单位:前郭县浩特芒哈乡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漠、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 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这警示我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惊心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触目惊心的校园安全伤害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严重暴露出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不足。生命安全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生命教育的研究也日渐被人们所关注。纵观国内外,许多国家早就已经开始了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1976年,美国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

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全球首个“生命教育中心”,正式的国际性机构,是联合国的“非政府组织”中的一员。1998年,在全台湾地区初中实施生命教育。2004年上海市制定《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成为我国中小学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最早的省市。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主旨,涵盖了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但没有固定的教材,也不单独开课,通过课程教学、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三大途径进行。2008年,云南省开展“三生教育——生命、生存、生活。2008年长春市颁布《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意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校教育的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存能力的现象。 2.积极协调学校职能部门,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3. 通过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 4.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省中小学师生与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 2.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我省省情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

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doc

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 关于德育话题,向来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尤其是在学校。那么今天我给大家找来了三篇精选德育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德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篇一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刻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

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二、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大学生德育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生德育开题报告范文 时光,用它的姿态流逝着,像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滑落;像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 有些爱,注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笑靥,注定在记 忆深处历久弥新。来到北理工已经半年多了,半年的时间,半年的记忆,半年的回想,就让我在此留下成长的足迹。 入学篇 我高考前已经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来过 北理工,对它印象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向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 处北三环,交通方便,所以我就决定报考北理工了。报到那天,当我 兴冲冲地来到中关村的时候,却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乡。当时 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好像被骗了一样,特别伤心,因为我曾听姐姐说 过那里是郊区。然后我就坐校车来到了良乡,一路上看到越来越矮的 建筑物,越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也跟着越来越凉。终于到了学校,看到在马路两边的学校,我曾一度怀疑会不会不安全。就这样,带着 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校园。但是,当我看到热情迎接我们的学姐学长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大学生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心情也逐步好起来,良乡虽然有点偏,但就是那种远离大都市的清净,让我们更加投 入于学习,不被外界所诱惑。就是那慢悠悠拥挤的环一,真的很让人 伤脑筋啊! 军训篇 军训是入学的第一课。入学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军训了,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正步走……军训中记忆最深的是和一个营长、两个 教官、两个指导员的相处以及打靶的经历。我们的营长真不是盖的, 训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还很幽默,我挺喜欢他的。两个教官虽然有 时候挺严格的,但绝大部分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们会尽可能体谅 我们,理解我们。军训结束后,其中一个教官再来学校的时候还给我 们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特产,让我们很是感动呢。还有两个指导员,她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2018-03-10 题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 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课标》也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其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 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 在此背景下,有效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 (二)课题提出的缘由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最终共同成长。 再者是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能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培养新型人才,其不仅重视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人才的潜能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 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同时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在现实中,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班级文化的常规管理和建设,把班级还给学生,让

《小学德育教育》开题报告(1)(1)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藏区民族教育现状分析 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辽阔,资源非常丰富。但长期以来,这些丰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为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大多数民族地区教育不发达,人口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奇缺。 培养当地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已成当务之急,教育必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在长期教育工作中,我发现德育教育并没在民族教育中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将围绕德育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同大多数边远贫困地区一样,藏区民族教育总体上是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我思考的焦点集中在德育教育和地区发展的关系上。要弄清这个问题,先要了解当地的教学模式。州教育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但我发现,无论城镇还是乡下,教育工作者几乎都以普及义务教育为前景目标,这种单一的发展方向基本上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忽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因此,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强化管理,争先创优,坚持综合治理,培养学有所长、全面发展、培育有德之人、有识之士、有用之才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德育也就成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养成教育应从小做起,培养孩子尊重、推崇、崇尚美德的意识,而最直接的途径也是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人们应创造和准备出适合德育教育的环境,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知识为后天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能否成长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社会主义人才,后天的塑造才是质变的裁决者。美德是经过验证的,是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经验性结论,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指导后人的行为准则,是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目标的有力佐证。小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主要体现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地基打好了才能谈后期的建设。德育活动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基本实施途径。其次,建立起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建立

德育开题报告范文

每一步,我都走好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去年九月,我带着通知书来到这所大学,激动而又不安。父亲走后,心中莫名地滋生出一种感伤,也许是陌生的城市,也许是陌生的人群,也许是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总要面对陌生的自己。于是,激动离去,只剩下不安,还有几丝惆怅。很难与陌生人相处,只想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角落,所以,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痛苦,纠结,有时甚至想回家复读,但我明白,这是迟早要面对的,我是一个男人,这点不顺是不能将坚强的我打倒的。 渐渐地,我开始去接触陌生人,才发现,一切真的很简单,只要你敢去做。大学生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开始了,真的没有丝毫声音,甚至我还没有来得及准备。 有人说,青春就先卫生纸,看着挺多,用着,用着就没了。是啊,青春是经不起挥霍的,不知是年少无知还是愚蠢,大一上半年就在我不经意间颓废掉了,上网,睡觉似乎成了生命的主旋律。那种备战高考的激情和勤奋好像也随高考的远去一去不复回,经常会问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难道这就是我奋斗十年换来的结果吗?那可已经变得麻木的心也有了一丝的颤动。想想家中的父母,觉得自己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我在消磨他们的肉体和灵魂,我不孝啊!难道我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这大学四年吗?是时候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啦! 一、目标 不想立下一个多么宏大的目标,因为那是不现实的,再不断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我就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首先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学习。我承认这半年,我做的极其差,还好没有挂科。从这学期开始,我每学期到要拿到奖学金,不管出现什么状况,我都要实现。这不是空谈,我要努力,加倍努力。而且,国奖我也要拿几次,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我觉得没有拿过奖学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且,在将来的简历中我们可以自豪的写上这一笔,还有,我们可以借此向父母表示一下我们已经长大,我们有能力让他们安享晚年! 1.社团活动 说一说大学生一定会谈的话题就是学生工作,我的目标是做一个或两个社团的负责人,在大一大二,我会付出较多精力去实现这些目标,等到大三大四,我就离开社团,全力以赴扑到学习中,毕竟,我们还是学生,学习是理所当然的重要。这样既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又不会舍本求末,耽误学习。 2.感情 然后就是情感,爱情,亲情,友情,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踪影,我们是感情动物,这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因而,如何处理着新感情就成了我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亲情,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父母养育了我二十年,只是想让我过上好日子,他们竭力地付出他们的所有,对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真的,父母是这世界上最伟大也是最可怜的人,但我会

综合实践开题报告

综合实践开题报告 综合实践报告范文一: 时光飞逝,走出校门已经又四个多月,初踏入社会的我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考验。在为期两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中,我珍惜每次锻炼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回首这个多月的工作实践,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在这两个多月的实践中,使我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前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总觉得枯燥乏无味,抽象难以理解,没有多大的实用之处,但步入社会到了工作岗位上,在工作实践中我才真正地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在这两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宝贵知识,比如对珠三角经济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

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珠三对珠三角经济企业分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层为底层的企业,所谓底层企业就是以手工轻工为主的企业;比如一些私营的小企业,以手工装配包装,日用品为主,工序操作简易,工作时间不定。 第二个阶段层为内资企业(对生产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即是所谓的代工企业;代工企业也就是从事OEM生产模式的企业,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的基本含义是定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是某甲方工厂所生产的产品被乙方选中,乙方委托甲方按照原样生产,并标上乙方的商标,由乙方收购。它是建立在合同授权基础之上的合法合作关系。也不止大陆台湾代工,台湾、泰国、马来西亚都是代工的。 第三个阶段层为精密制造企业(台湾企业占大部分)主要以生产冲压端子,连接器,五金精密模具为主,还有港资企业,港资企业主要是生产玩具,服装,为五金做零件配件。第四个阶层欧美企业(主要以生产零配件为主)。 在这次工作实践中,另外学习了电话礼仪(电话营销)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开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方式已在国外普遍开展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毕竟国内的信息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外不可同日而语,加之文化差异与地域特色,决定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实践与研究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但无法取代我们的研究。 从国内情况来看,在部分中学都成立有自己的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而未能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中的应有作用,此类的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探讨多,具体实践少;提出问题的多,拿出切实可行办法的少;理性思考的多,实践研究的少。不少学校也开发了家长学校网站,但这类网站与其他同类网站一样,只是将原来传统环境下的家长学校信息电子化。 本课题研究的趋势是:研究信息技术对德育活动方式的意义、价值,以及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施教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旨在建构一种青少年网络德育模式,指导网络德育尤其是小学网络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都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2)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二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 (3)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最相信的是父母、最亲密的也是父母,在父母面前,他们无忧无虑,最乐于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父母,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会茫然若失、进退维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地间最无私的爱,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孩子的人。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最佳督导者和最佳观察者。 国内外的研究都已证明,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少有一个成人对孩子始终耐心地鼓励和帮助,对于孩子获得生活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还证明;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与他们父母的情感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您——伟大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能自我调节的人,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或套话。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爱,是孩子获得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家校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校德育得到延伸和补充。 (4)建立健全、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一) 一、论文题目: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城区、矿区、农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

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

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 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以下给大家分享德育小课题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xx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