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汉文化的起源之地

西安——汉文化的起源之地

西安——汉文化的起源之地
西安——汉文化的起源之地

西安——汉文化起源之地

公元前202年,经过了近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上演“霸王别姬”之后,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政权,定都于“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在这片沃土上伟大的华夏民族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找到了自己永恒的名字“汉族”,他们的文化传承也在这里逐步形式,最终发展成为“汉文化体系”影响后世千百年。我们说西安是汉文化的起源之地,不仅因为这里曾经是辉煌一时的西汉都城,更因为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系统化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存在,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领域得到全方位的呈现,并得到世界的认同。

一、什么是文化“起源”以及汉文化起源地之争

人类重要的思想和行为最先形成的地方称为文化起源地。在谈论汉文化的起源地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文化范畴内“起源”意义。在辞典上,我们不难查出“起源”的意思为:事物产生的根源。以这句话我们套用于文化起源上可以这么解读,“文化”就是这个“事物”,“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就是“产生”,而“根源”就是“促成的原因和表现形态”。当一种文化还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或无意识中时,并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物质载体和独特的文化呈现、文化符号时,我们只能说这种文化启蒙了。那么当一个文化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已经起源呢?也就是说人类重要的思想和行为已经在这里形成了呢?首先,它要形式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形成;接着,它要以物质为载体得到传播和呈现;同时,它要形成这个时期独特的文化符号得到最大范围内的认可,才算是文化的起源。

了解了文化起源和文化起源地的条件之后,我们来一起看下比较流行了,关于汉文化的起源目前有几种说法,这里归纳如下:

1、籍贯说。也就是根据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地——徐州来确定汉文化起源的说法。文献记载,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沛郡丰邑中阳里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丰县人。因其地隶属江苏省徐州市,所以就有了汉文化乃徐州起源一说。

从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事的故事和中华历史朝代更替年份表,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公元前209年10月刘邦在沛县揭竿而起,成为秦末农民起义主要领袖之一,而直到公元前202年大汉朝才算成立。先不说刘邦起事之时仍处于秦朝末年还没有进入汉朝,单从在整个推翻秦朝的运动中,徐州所处的历史地位,也不足以促进一个文化的形成。刘邦从最初的起义军领袖,到后辅佐楚怀王并被封汉王,直至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称帝,在这个过程中徐州给予西汉历史的不过是生养了一个皇帝和为这个皇帝提供了一个积蓄自己力量的地点,在汉文化方面别说完整的文化体系,就连“汉”这个字也还没有在徐州被提出,所以汉文化起源的籍贯说不成立。

2、封王说。也就是根据汉高祖刘邦的分封之地——汉中来确定汉文化起源的说法。公元前206年刘邦首先进入关中要地,秦王子婴请求投降,秦帝国灭亡。随后,他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之后是四年零三个月楚汉之争,消灭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因刘邦被封在汉中为汉王,又从这里问鼎天下,所以就有了汉文化乃汉中起源一说。

汉中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先秦时期,那时并没有明确的汉中的说法,直到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汉中才在中华历史舞台上正式亮相。从汉中设郡到刘邦封汉中王时隔100多年,设想如果用一个仅仅持续4年的诸侯王朝的历史去冲击传承100多年的独立文化体系,那么我们是否太看重这个诸侯王朝的力量。况且,刘邦作为汉中的“外来户”更多是给这里带来了一些汉文化在启蒙阶段的意识形态,而不是在这里才形成的完整的、独立的文化体系。我想,如果不是后来这个诸侯王朝统一了中国,那么汉中依旧会坚持自己的汉水文化,而此刻我们在谈论的也许就是楚文化了。虽然“汉”得名于此,汉也是从这里开始了确立政权的征途,但是汉文化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得到物质的承载,更谈不上文化的传播和呈现,所以汉文化起源的封王说支持不够。

3、建国说。也就是根据汉朝开国之——洛阳来确定汉文化起源的说法。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汉高祖刘邦在在山东省定陶县的一个土丘上即皇帝位,建都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因刘邦在登基时在这里建都,加之东汉刘秀也在这里建立都城,所以就有了汉文化乃洛阳起源一说。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西汉和东汉的关系。公元10年,王莽篡汉称帝建立了新朝,西汉240年的历史宣告结束了,但他的王朝仅仅维持了15年的新朝就土崩瓦解了。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因刘秀系西汉皇族的后裔,故国号仍为“汉”,因刘秀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洛阳,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长安,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后世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汉朝为东汉。从历史关系和文化传承上看,东汉仍然为刘邦后裔所建立,而在文化传承上,东汉文化也继承了西汉文化的体系并得到发展。所以洛阳所呈现的汉文化,也不过是西安汉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另外,即使汉高祖刘邦登基时在洛阳建都,但三年后即迁都长安,从时间上考虑,汉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并得到最大范围内的认可,也是在长安完成的,因此,汉文化起源的建国说考虑不周。

排除了以上三种汉文化起源之地的说法,那么西安在汉文化的完整的文化体系形成,物质载体与传播,以及独特的文化符号的形成与认可上是怎样的呢?

二、汉文化在西安的追根溯源。

1、汉文化体系在西安的搭建。

美国地理学家J.E.斯潘塞和W.L.Jr.托马斯认为:文化的最小单元,即文化的某个项目,不论它是人的某一行为还是使用的某一工具,都是文化特质。相关的文化特质的集合构成文化复合体,各文化复合体包含的文化特质数目并不相同,这样一些相关的文化复合体集合起来,便形成一个文化体系。

首先,要形成这样一系列相关的文化特质首要的是要有统一的政权体系。从公元前202年,秦朝灭亡之后,经过了近四年的“楚汉战争”,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中国基本结束了秦末开

始的战乱时期,国家趋向统一,地方性政权基本被消灭。在汉武帝时期,随着卫青大破匈奴,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郑吉驱逐匈奴在西域势力,助汉朝一统西域诸国,设西域都护府……中国从此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从此,西汉政权不仅得到稳固,更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华夏民族永远的名字。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西安作为这个大帝国的首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里文化特质的关联性得到政权最强有力的保护,为汉文化体系在这里的搭建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一系列文化特质相互关联必须配套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从秦末到楚汉之争,中国的历史一直是战乱纷飞,秦朝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在这一阶段完全被打破,各地的割据政权用不同的方式管理占领的地盘,文化特质因受制度不同的影响关联性甚底。如同冷战时期,东方的社会主义阵营和西方的资本主义阵营,决定了那个时候东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化特质,这一现象在二战后“柏林墙”分割的东西柏林文化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在西汉建立强大的帝国之后,在行政区划分、官制、军事、法制、经济、文化、服饰、饮食等等各个方面制度开始统一化。这些在对都城长安的管理上表现的尤为强烈,仅从城市的布局上看,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形成城墙高12米,宽12~16米,全城共设12个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的都城格局,一方面集中居于同城加速了族群的融合,另一方面对城市功能区块划分也促成了社会阶层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明晰,促使了西安地区汉文化特质相互融合、协作,达到了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并集合构成了汉文化复合体。

第三,纵观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会放弃对人们思想的统治,在西汉时期,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这一决策就对中国历代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西汉一时期汉文化复合体的相互关联上提供了思想上的一致性。

在西安城西北,现在大兴新区辖区内,有着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一组皇家礼制建筑的遗迹,汉辟雍遗址和汉明堂遗迹,他们由西周的教育场所变为“行礼乐,宣德化”的礼制建筑。礼制的确立是西汉统治者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在西安发现西汉礼制建筑遗迹,表现了那个时期统治者对这里的思想上的高度统治,为西安地区汉文化复合体的相关性提供了思想保证。

同时,这里还有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国立中央最高学府——汉太学遗址。汉武帝时期,长安始建立太学,从最初只设五经,发展到后期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始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弟子最多达一万余人。汉代西安地区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对汉文化空前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汉文化系统的构成上产生了更多具有汉朝特色的文化特质因素,为在西安地区各个汉文化复合体相互集合,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从而形成完整的汉文化体系。

2、汉文化在西安的物质承载及传播。

人们对文化的了解,往往是通过它的物质表现形式开始的,也只有当一个文化体系发展完善之后,它才能够充分的通过物质进行表现并且得到传播。这个文化阶段的建筑风格,历史文物,文学著作无不成为这种文化的承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汉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盛世,政治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形成了中国大一统的社会形态,其深厚雄大的文化积累,其建筑文化体现出特有的“大汉气象”。

汉代的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前后历时90多年的修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它不仅布局精妙,功能齐全,且种类繁多,风格统一,为汉文化物质承载提供最多彩的建筑表现形式。汉长安城运用中轴线的手法对宫殿建筑群、礼制建筑群以及院落空间的组合进行布局,可概括为五宫、十二城门、八街九陌,东西九市、一百六十闾里等几项主要内容,显示着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一直被其后的历代统治者所推

崇。元代李好问曾这样描述汉代的西安:“予至长安,亲见汉宫故址,皆因高为基,突兀峻峙,崒然山出,如未央,神明,井干之基皆然,望之使人神志不觉森竦。使当时楼观在上又当何如?”

作为西安汉文化重要载体之一——西汉代皇宫,更是别的地区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以如今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当年位于西汉都城长安城的西南部的未央宫为例,据考古资料显示,未央宫平面呈方形,四面各有一门,周筑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占汉长安城总面积1/7左右,宫内主要建筑有40多座。史料记载,未央宫的四面各有一个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当时的诸侯来朝入东阙,士民上书则入北阙。自未央宫建成之后,汉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所以它的名气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这里也成为西安汉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

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是那个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无不具有时代的特点,是历史文化的物质承载之一。

西安是汉代历史文物出土最多,范围涉及最光的地区,从皇家御用到百姓生活无不涉及。2008年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广场东侧,西距汉长安城约2500米的汉墓葬群一次就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不乏罕见的金缕玉衣,更有造型奇特的汉代蒸馏器皿,为汉代社会生活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对解读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资料。2007年,考古人员对西安南郊凤栖原的一处工地勘探后,偶然发现西汉大司马卫将军张安世的家族墓园,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完整的汉代列侯墓葬,再次出土了陶俑、瓷器、玉器等珍贵文物2000多件。其中,发掘出最完整汉代竹笥,也就是汉朝人生活中使用的竹筐,在中国考古历史上尚属首次。汉代在我国古代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秦短暂的统一了全国后,封建制度的真正巩固是在汉代,关于西汉史的第一手资料文物是最重要、最准确的史料。通过近年来对西安汉代文物的发掘整理,这里已经成为蕴涵汉代文物数量最多,品类最全,涵盖面最广的地区,更完整呈现出了汉代文化的独有的特色和魅力,成为汉代文化在西安物质承载的重要依据。

文化最璀璨的表现无疑于是当世的文学著作,汉代文学总的特色可以概括为“自觉”创新,汉代史著体例完备,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史学的最高水平。

汉代长安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民生活富足;礼乐文化盛行,人们的思想道德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这里更成为西汉最高学府太学所在地,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出了一批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文人墨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的司马迁。在汉长安的时期,他先是接其父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官长的职务,后又出任汉武帝的机要秘书中书令。任职期间,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另外,汉长安还是那个时期的音乐之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音乐机构“乐府”,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最多时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汉乐府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于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我们熟悉的《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这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得以保存,西汉长安专门的政府音乐机构“乐府”功不可没。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载体“赋”,这一文学形式首先出现并推广也是在汉长安完成。“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受其职务和创作的原因,因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在归纳屈原的作品时称之为诗很不合适,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另一个对这种文体推广的重要人物是第一位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司马相如。汉武帝因观其《子虚赋》后非常惊叹,招入长安令其在做《上林赋》,不仅一举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开创了汉代大赋的一个基本主题。

综上所述,西安城的汉文化的物质表现极为丰富,给汉代文化形成独有特色的形成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源,这是同一时期其他地区在汉文化的起源上所其的作用不能比拟,也成为西安是汉文化起源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3、汉文化从西安走向世界

在世界的历史上,文化的传播往往伴随着军事的政府,就想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西亚的过程中随行的军队还配备这诗人,文学家,建筑师等角色,将古希腊文明带到了西亚各地。在汉文化的传播中,汉朝除了对内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对外的扩张。经过了文景之治,西汉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汉武帝时期一举荡平匈奴扫除了汉朝最大的威胁,西汉的影响力空前强大,起范围可以向东控制今朝鲜半岛,库页岛全境;向西延伸到今天里海东岸;向南覆盖南亚次大陆全境,中南半岛等;向北涵盖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大部。军事上的强大,影响力的扩张使得汉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各种汉朝的生活习惯,科学文化,思想道德从长安出发不断辐射周边,形成这一区域的汉文化圈层。

文化的繁荣与科技的发达为汉代对外经济贸易奠定了物质文化基础,也是汉文化对外传播的先决条件。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由张骞出使西域为契机,开通了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也就是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同时,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丝绸之路的开辟,

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了汉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通路,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汉文化在西安诞生,丰富,并从这里走向世界,得到不仅得到中国人的认同,更是各国人的认同,在先今的生活中汉文化对他们的生活依旧有着积极的影响,华夏民族以“汉”为名并一直延续至今,他的影响力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强大。

三、西安汉文化的一些思考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在数千年的建城史上,这块土地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面对这古城,我们往往惊叹于兵马俑的伟大,感慨于盛唐的万邦来朝,似乎不经意间对西安汉代人文历史深厚的积淀熟视无睹了。在此,我们无意于菲薄当代西安人的遗忘与漠视,只不过赞叹于这里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忧虑于古老的汉文化在越来越多崇尚西方文化的人们眼中,究竟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还是一副因袭的重担?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它能否满足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当我们直面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应效仿西方人对自己文化的推崇和高调,还是保持中国人特有的谦虚?其实不管我们的态度如何,汉文化的以柔克刚、自强不息、胸怀博大、荣辱之道和中庸之道的道德价值观,一直到现在还在人们的骨子里深藏。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势,没有武力的强制,汉文化凭借自身的魅力穿越时空,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汉中市继续教育历史文化专题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将涪陵荔枝运送到华清宫的古道是﹙荔枝道﹚。“汉初三杰”是指张良、韩信和﹙萧何﹚。 陆游于乾道八年三月十七日到达神往已久的南郑(今汉中市),开始诗人的军旅生活。(朱东润) 陆游早年追随江西诗派诗人(曾几)学习诗歌创作。 唐德宗逃难到汉中,回长安后用他的年号命名汉中﹙梁州﹚为﹙兴元府﹚。 晚清民国时期,汉中是西部著名经济都市,其繁华程度在陕西省仅次于﹙西安﹚。 明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汉中这块土地上。唐玄宗逃难成都时,经由汉中西部的﹙陈仓道﹚道到成都。 在东汉与张衡、马融声名相同的汉中人是﹙李固﹚。 明代汉中城有四个城门,即北拱辰、西振武、东朝阳、南﹙望江﹚。 明末清初,汉中天主教徒人数众多,有40000人左右,在全国仅次于﹙上海﹚。 楚汉相争是刘邦跟﹙项羽﹚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司马迁说:“汉之兴,自蜀汉。”说明汉中是汉家的﹙发祥地﹚。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从戎了﹙八个月﹚。 诗句“惟天有汉、监亦有光”出自于(《诗经•小雅•大东》)。 汉中勉县﹙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是全国最早纪念诸葛亮的祠庙。 明代的(方孝孺)曾沿杜甫入蜀之路寻访考察,并比对杜甫沿途所写的诗歌依景作诗,看到这首《飞仙 阁》和对 《出师表》是诸葛亮决心(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汉中人(李固)是东汉后期的名臣,也是一代大儒。他忠贞耿直,清正廉明,坚持正义,不畏权

贵,有北斗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虽没到过汉中,但他对地处抗金前线的汉中十分熟悉。他曾写(《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一词称 赞汉中 清代的(郑日奎
王士祯
林则徐
)等人在汉中各地留下了大量登临怀古诗。 元稹曾于(元和四年、
元和十年
)等年多次到过汉中。 苏轼下列作品中有关汉中的有(《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题兴州晁太守新 开古东池》
)。 下列诗中涉及汉中女子褒姒的有(《诗经•大雅•瞻卬》
《诗经 •小雅•十月之交》)。 《诗经》中下列哪些诗描写了汉水流域的生活(《诗经•小雅•四月》
《诗经 •周南•汉广》四十从 戎驻南郑
汉水东流那有极,秦关北望不胜悲)。 下列诗句出自《诗经•大雅•旱麓》有(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瑟彼玉瓒,黄流 在中”
)。 下列古代道路中经过汉中境内的有(金牛道
傥骆道
)。 下列岑参诗歌中写于汉中境内的有(《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陪群公龙冈寺泛 舟》
《早上五盘岭》
)。

陕西省汉中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

陕西省汉中市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4题;共18分) 1. (6分) (2016高三上·邢台月考) K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上,海拔较低地区生长着蕨类等茂密植被,它们依靠微小的孢子和种子繁殖。岛上人口较少,尚有大片未开垦土地,当地政府希望雇佣英国农民,并为本岛提供水果、蔬菜和谷物等种植技术,以减少对食品进口的依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岛食品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 土地不足,生产规模小 B . 不适宜放牧,乳畜产品少 C . 劳动力和种植技术欠缺 D . 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海运 (2) 下列地点中,与岛上植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 . 里约热内卢 B . 开普敦 C . 布宜诺斯艾利斯 D . 罗安达

(3) 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 . 随处可见黑色多孔的岩石 B . 地势中高周低,水系呈放射状 C . 受盛行西风影响且风力强劲 D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 (6分) (2018高三上·南通模拟) 2017年底,我国编制完成《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指南》,为北极东北航道船舶运输提供参考,助力“冰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下图为“北极东北航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7月初,一艘货轮从上海港经北极东北航线前往欧洲,其在太平洋航行途中() A . 一路顺水 B . 一路逆水 C . 先顺水后逆水 D . 先逆水后顺水 (2)从上海到白令海峡,沿岸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A . 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B . 阔叶林、针叶林、草原 C .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 D .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3)我国北斗系统可为该货轮提供的服务是() A . 观看实时卫星电视 B . 提供海面风浪信息 C . 测航行速度、定位置 D . 精确定位周围冰山 3. (2分)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 . 土地质量比较差 B . 耕地破碎,人均少 C . 水稻土肥力下降 D . 水网密布河湖众多 4. (4分) (2017高三下·武邑期中) 下面图Ⅰ中PQ为晨昏线,图Ⅱ是图Ⅰ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线图,图Ⅲ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图Ⅱ中A、E两处测得的。据图回答问题。 (1)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

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的起源比较(上) 第一节:西方城市的起源分析 1)柴尔德的"城市革命"概念 2)西方城市的产生及其早期城市设计中的特点 一、柴尔德的"城市革命"概念 柴尔德根据西亚、埃及和古代欧洲的考古学资料,提出了社会发展史上存在一次"城市革命"。他提出了城市出现的十项标准: (1)最初的城市较过去任何聚落均为广大,其人口亦较稠密. (2)城市人口的构成和功能与前迥异,包括不从事农业、畜牧、渔捞或采集以取得食物的其它阶层-专门化的工匠、运输工人、商人、官吏与僧侣。 (3)直接生产者必须向神或神权下的国王缴纳赋税,以产生剩余财富的集中。 (4)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不但标志产生与前此村落之异,而且作为社会剩余财富的象征。 (5)僧侣、官吏和军事首长形成统治阶级,从事计划、组织等劳心活动。下层阶级从事劳力。 (6)财富的经营迫使文字的发明。 (7)文字的发明进一步推动科学的产生-算学、几何学、天文学。 (8)由剩余财富所供养的其它专家从事美术的新活动,其美术的概念化与复杂化构成各城市中心美术之差异。 (9)剩余财富更用于外来商品之输入,造成贸易的发达。 (10)由于原料能够输入,同时受到以居住地位(非亲族地位)为基础的国家的保护,专门化的工匠成为城市政治构成的下层成员。 从西方城市的城市和发展来看,柴尔德的结论无疑是极有价值的。西方现代都市的组织形式和都市文化均发端于古希腊的"城邦"。 二、西方城市的产生及其早期城市设计中的特点 大多数人对"城邦"的认识和了解来源于古希腊。希腊之成为希腊,自然须追溯到小亚细亚出现希腊城邦的时代。大约在西元前9世纪,所谓希腊历史的黑暗时代已近结束,希腊人接受了两河文化的影响,包括字母、贸易方式,甚至城邦制度-而在两河流域,从事商业的城邦及原始民主已经存在两千多年了。 所以城邦制度并不产生于古希腊,而一直为我们所不熟悉的,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的产生背景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间,这个名称的原意是"水中央"。这是一块面积不是很大的冲积平原,腹地数百里内没有丘陵,没有石头,下游是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也是沼泽地。要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生存并不容易,所以两河文化的人们要在这种情况下,突破新石器时代的天然环境,另外创造一个环境。于是为了大群体的共同利益就构成了超级村落-就是后来城邦的前身。城邦之间之所以要联合起来,是因为人类感觉到需要拿团体的力量去获取资源,而这些资源有些是远征队带回来的,有些是集体交换的。资源共享是分配最主要的事情,最早的泥版文献之一就是神庙分配物资的记录。这种城邦国家的特点就是共享的与合约的-合约造成民主的现象。这听起来有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意味,但越是早期的人类生活越是受制于自然条件却是不争的事实。 城邦的人群结合原则是地缘的,它有个中心,以城邦本身为中心,地点固定,当地财富的收集也固定。地缘性可以扩张,每次扩张的过程中,又都要有新的合约、新的协议和新的

一份能介绍家乡汉中的自我介绍

它位居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 历经秦汉唐宋三渡两迁 这里从来都是卧虎藏龙的地方 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印证着民族的成竹在胸 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地市陕西汉中市 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写,是因为我们曾经拥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 世界上曾有三个非常辉煌的王朝:罗马帝国、孔雀王朝、还有秦汉王朝。这是整个人类的骄傲,我们不能忘记那个伟大的时代,我到汉中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山水都成了历史都经过了历史,这些历史已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 因此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中国的人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把每一次来汉中都当作是一次回家。 汉人汉语汉字、汉中 陕西省西南部城市汉中 北依秦岭南临巴山 做为汉王朝的一个重镇 汉中成就了许多英雄豪杰的光荣与梦想 刘邦依托汉中建立汉朝 诸葛亮在此运筹帷幄为六伐曹魏鞠躬尽瘁 张骞从家乡汉中远行长安最终成就了丝绸之路 此外更有无数文臣武将墨客骚人在汉中留下千古绝唱 水自汉江源头来、云从秦岭之巅起 大自然然把这片翡翠般秀美的宝地镶嵌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 汉中得南北之美兼南北之利 成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条件最好的地方之一 秦岭分南北、巴山连川陕 汉江沃野孕育着盆地的芬芳和纷娆 碧水清山呵护着珍禽异兽的快乐家园 秦音、楚风、蜀韵、姜习在这里交融 民歌小调美风雅俗与汉中人的英雄气而更醉人 相逢是缘,相识是歌,生活总是充满着一段又一段的美丽插曲,首先我要感谢人 长的非常漂亮工作做的非常好非常棒的用笑容映染半天云霞心灵涤荡千里云烟 的程丽建娜老师给我了这个打开人脉的机会。 真诚的友谊来自简单的介绍,大家好,我很乐意的把自己真诚而简单的介绍给大 家,我叫李飞,常言道,西安、重庆、成都被称为西三角,而我就来自西三角的 的几何中心汉中。 陕西省西南部城市汉中位居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历经秦汉唐宋三渡两迁, 这里从来都是卧虎藏龙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这

历史文化魅力汉中

传承地域文化 构建魅力汉中 “他们位居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历经秦汉唐宋三筑两迁,却从来都是卧虎藏龙,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印证着民族的成竹在胸,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陕西汉中市。”(2006,中国魅力城市展示组委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21世纪,文化的繁荣与强盛是应对挑战最有力的武器。欧美风、日韩风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文化入侵的危害不可小觑,所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了当务之急。作为一名担负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使命的责任青年,为了更好的传承家乡文化,发展家乡文化,我亲自走访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亲自感受优秀文化对当今人们生活的影响,对我的家乡——陕西汉中市的地域文化作了调研。在这里我将具体介绍家乡的历史人文景观,独特的地域风俗习惯,分析在地域文化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家乡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传承家乡的地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人文景观添秀色 悠久历史耀古城 (一)龙岗古猿 “龙岗寺遗址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梁山 镇,是汉水流域一处重要的旧石器遗址和新石器 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址。龙岗寺遗址出土的旧石器类型有砍砸器,石球,尖状器, 刮削器等,与大熊猫,剑齿象,羚羊等 第四季哺乳动物化石伴生,地质年代为 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 以上。” (2006,龙岗寺遗址简介) 由于文物管理部门已将人猿骸骨更 好地保存起来,所以我们未能见到。龙 1201-01-01 1201-01-02

岗寺遗址不仅是历史遗迹,也是红色革命遗址。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老先民的智慧与力量,而且能感知革命先辈的艰辛与努力。虽然时间已经将寺庙腐蚀得面目全非,但先民的智慧永远留存,先烈的精神永远留存。据了解,当地政府已斥资60余万元用于龙岗寺遗址的修复重建工作。到时,龙岗寺将是集历史遗迹,红色老区,宗教信仰,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 (二)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 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大家一定都知道这个历史故事。其中“栈道”就是褒斜栈道,现存于汉中市褒河石门水库内。褒斜栈道从今眉县南越秦岭,经太白,沿褒河,过石门,达于汉中,史称“栈道五百里”。 凿山开石,因地制宜,正是古代先民有着勤劳的双手,有着无限的智慧,才成就了一个奇迹——褒斜石门栈道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虽然栈道原址因石门水库的建成而沉入水下,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仿原址建成的栈道仍然能够体现栈道的险要,仍能够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走在栈道上我们所能做的除了赞叹不已,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继承先民的无尽智慧。 在汉中博物馆里,我们还能找到与石门有 关 的历史遗迹——石门十三品(一品《石门》碑; 二品《畜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三品《畜君碑释 文》摩崖;四品《李君表》摩崖;五品《石门颂》 1201-02-01 1201-02-02

路虎品牌文化

路虎品牌文化 路虎(Landrover),曾在中国大陆翻译成陆虎(香港地区称为“越野路华”),路虎公司是世界上主打生产四驱车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英国越野车品牌。或许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得路虎的价值--冒险、勇气和至尊,闪耀在其各款汽车中。2008年,印度塔塔集团从福特手中以23亿美元收购了路虎品牌。 目录 1企业简介 2企业文化 1. 2.1 品牌标志 2. 2.2 品牌价值观 3发展简史 4召回事件 5全新理念 6背景资料 7车型介绍 1企业简介 在Rangerover正式在中国销售前,国人一直把Rangerover翻译成陆虎,但是当LR 准备正式在中国上市时,发现“陆虎”已被国内一家汽车企业抢注商标,没办法,只得在中国注册“路虎”商标。 2企业文化 罗孚集团是英国一家古老的汽车公司,罗孚(Rover)是北欧的一个民族,生产自行车时就使用罗孚作商标名。 1904年生产汽车,仍以“罗孚”为车牌名。2008年3月26日,印度塔塔集团出资23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的捷豹和路虎两大品牌,在国际车坛引起震动。路虎销售于140多个国家,它已经从1948年的实用性车型发展成为今天的多功能四驱车,面向的是那些不断

追求全新生活体验的人士。路虎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尊敬,这是其它制造商的汽车无法与之相媲美的。路虎车是其品牌价值的终极体现:直至今天,由路虎公司生产的所有路虎车中,还有四分之三仍然在被使用,这的确很神奇。 而到了1966年,罗孚公司并入利兰汽车公司,成为利兰公司的美洲虎-罗孚-凯旋部,1988年被英国宇航公司收购,1989年正式更名为罗孚集团,1990年又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在技术和资金上进行合作,1994年终于被德国宝马公司接管。 现该集团生产的汽车产品分为三类:越野车、轿车和MG跑车。2000年3月,福特汽车公司向宝马集团支付30亿欧元(39亿美元),以购买其旗下所有四轮驱动系列产品,包括RangeRover,Discovery,Freelander和Defender。 2005年7月22日,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英国MG罗孚汽车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开创了中国企业收购国外著名汽车企业的先河,收购合并之后的公司叫南京名爵汽车有限公司。 组图(19张)

汉中文化产业发展

汉中文化产业发展 Ⅰ、单选题:每题2分 1、南沙湖风景区位于()县城东南巴山脚下,是利用水库建成的。 A 南郑 B 城固 C 佛坪 D 留坝 2、为了做好党的宣传工作,1930年底中共陕南特委创办的第一个党的刊物是()。 A 《前驱》 B 《追求》 C 《陕南红旗》 D 《汉钟》 3、在中共陕南特委的配合下,为支援红四方面军而开辟红色交通线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 A 张含辉 B 武志平 C 徐以新 D 黄超 4、城固县()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文教“三坝”之一,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A 盐井坝 B 古路坝 C 上元坝 D 闸口坝 5、巴山木竹林是﹙)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木竹林。 A 中国 B 西北 C 陕西 D 汉中 6、宁强县传统风味小吃核桃饼于清乾隆年间就流行了,其技艺代代相传至今。最早开业的是()老字号。 A 刘记吉祥 B 张记兴隆 C 郭记茂源 D 王记福兴 7、()县马道镇凤凰山下的寒溪夜涨碑源于“萧何月夜追韩信”的典故。 A 勉县 B 留坝 C 城固县 D 南郑县 8、汉中最早的书院是()书院。

A 振文 B 丰宁 C 汉南 D 兴元 9、“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是国民党爱国将领( )在汉中期间给韩信拜将坛的题联。 A 冯玉祥 B 胡宗南 C 李宗仁 D 陈诚 10、“走出中国看世界第一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城固人()。 A 李固 B 萧何 C 蔡伦 D 张骞 11、汉中原始社会的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 A 1万年前 B 10万年前??、?? C 7000年前 D 2000年前 12、栈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栈道是汉中人的廊桥遗梦,栈道与今天的西汉高速公路一脉相承,寄托着汉中人的梦想与希望。

长安福特全系六方位介绍

嘉年华六方位介绍 一、品牌篇 福特是当前世界一流品牌,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款嘉年华是第六代嘉年华,嘉年华从第一代就很成功,到第五代就已经累计销售了1000多万辆。而2009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也才突破1300万辆。通过一代代不断完善和改进,推出了现在的第六代嘉年华,它上市前经历了350万公里的路试,所以说性能绝对是一流的。 二、车身面 1、车正面 嘉年华造型非常动感,整车线条很流畅,风阻系数只有0.28,在所有同级车型中,是最低的,这说明嘉年华开起来不仅稳,油耗肯定也很理想。前挡风玻璃是超大型,超强绿色隔热玻璃,视野非常好。还采用同级车很少用的无骨雨刷,寿命更长,噪音更低。前保险杠是强化保险杠,15公里时速内撞击不变形。 2、车侧面 安全是福特一直以来的优势,嘉年华更是如此,车身采用大量的特种钢制,像保障安全的AB柱更是采用硼钢材料。硼钢是用于飞机上的特种钢材,抗压性是普通钢材的2倍多,同级车中他是唯一采用硼钢的,并且车身关键部位采用激光焊接,所以他的安全达到了同级车中少有的欧洲五星级标准,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3、车后部 嘉年华后部做的也非常精致,与前脸完美搭配,顶部还安装了尾翼,好处是他能保持高度行驶时车身的稳定性。后雨刮也设计的非常人性化。前雨刮器打开挂入倒档时前刮器也能同时开启。 4、车底部 嘉年华采用福特特有C3P加强赛车型底盘,它最大的特点是在高速行驶及过弯道时非常稳定,并且地盘上还装配了它同级车中没有的三根加强横梁,提高了底盘的刚性和稳定性,悬架采用前麦菲逊独立后半独立悬挂。我们的轮胎胎宽时尚型是185,运动型是195,这就让嘉年华在行驶的时候抓地性好,刹车好,高速行驶是很稳。同级车大多采用的都是175的轮胎, 三、车内篇 1、站在车门:嘉年华车内的设计和外形一样非常动感时尚,你可以感受一下各个细节也是做得非常精致,我们的钥匙是折叠式的,显得美观又很有档次,并且钥匙内带有密码防盗芯片,内设的防盗密码是每两个月自动调整的,所以说它的防盗性非常好。 2、进入副驾驶座位:我们这个车不仅视野非常开阔,车内空间也非常宽裕,独特的桶型作业的包裹性非常好,就算高速过弯身体也不会倾斜。仪表与方向盘也都是运动型设计,仪表盘是自带发光功能的,非常漂亮。车的加速和操控性都非常好,手握着动感的方向盘,有着开跑车的感觉。最值得介绍的是这款车的是人车互动的多功能显示屏,是同级别车中所没有的,他的功能非常强大,显示音响,空调,行车,车辆状况,维修保养,故障六大信息,让你都一目了然,既方便又安全。另外,显示屏设计在上方位置,让你在了解信息的同时目光不会离开路面,保障了安全驾驶。嘉年华的面板设计也是非常时尚,整体造型很像变形金刚。音效也非常好,MP3可以直接连到车上,非常方便。车内

陕西省汉中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9讲 地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陕西省汉中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9讲地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74分) 1. (2分) (2015高二上·临川期中) 读西亚部分国家位置图(如下图所示),卡塔尔是全球第15大原油出口国,若将该国的石油通过海轮运往德国最大港口汉堡港,沿途经过海峡的顺序是()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②③① C . ③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 (4分) (2018高二上·鹤岗月考) 采冰,即采集冰块。要达到采冰的程度,冰层厚度至少要在20厘米,大规模的采冰要到30厘米才可。冰块的形成是冰晶不断的生成,不断长大造成的。流动的水会阻扰晶核的长大的过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东北地区采冰,完全是因其独特的冰灯文化,它对冰块的透明度要求很高。松花江的冰块是哈尔滨

冰雪大世界最好的原料,其最主要原因是() A . 松花江在冬季水流速度很慢 B . 松花江淡水资源丰富 C . 松花江冬季结冰期长 D . 松花江水质良好,冬季含沙量较高 (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也达到采冰标准,青藏高原采冰最可能是因为() A . 用于制作冷饮 B . 用于食品保鲜 C . 室内装饰的需要 D . 取水不方便 3. (4分) (2018高二上·闵行期末) 美国、墨西哥是邻国,但文化差异巨大,两国所属的文化圈分别为() A . 北美文化圈、欧洲文化圈 B . 西欧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 C . 中美洲文化圈、美洲文化圈 D . 西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4. (4分) (2019高二上·宜昌月考)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 .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礼仪的起源、发展及意义 教学重点:正确的礼仪观形成 教学难点:礼仪的发展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用:无礼是无知的私生 子。 ——巴特勒!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 二、新 授: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人们对于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崇拜中。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限,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便形成了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丘陵、凶禽猛兽的崇拜。在崇拜中人们创造了神话,如中国的女娲补天以及大禹治水等。有了神话,便创造了祭神仪式,于是,以祭人、敬神为主要形式的礼仪产生了。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礼仪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形成人类礼会以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大量的历史学材料证明,原始礼会时期.同一氏族成员间在共同的聚集、狩猎、饮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性的语言、表情、动作,是构成礼仪的萌芽。而不同氏族、部落间为沟通而使用的一些被普遍认同的语言、动作、表情,可以看成是礼仪的最初形态。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产中逐渐形成一些群体内部或群体之间应该

如何和不应该如何的观念,一些反映等级权威的礼制和协调礼会关系的礼俗逐渐产生、这些礼制和礼俗虽然是粗糙而且极不完善的,但是这种小成文的礼仪具有其自身的功能。人类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进入了文明时代,礼仪的相对完整的形态逐渐成熟,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结晶.从而使人和动物、文明和愚昧区别开来。 (二)、中国礼仪的发展历程 1、礼仪的萌芽阶段 礼仪的萌芽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产生以前。这一时期我目的原始民旗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衅对后世颇具影响的礼 仪规范,原始的政治礼仪、宗教礼仪、婚姻礼仪等在这个时期均有雏形,尤以敬神礼仪更为突出。《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奠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丁祭。”可见,礼是原始人类祈福的宗教典仪。 2、礼仪的发展阶段 礼仪的发展阶段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的夏、商、周三代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周家礼仪与制度。最早记载中国古代礼制的名典有==部:《周礼》、《仪礼》、《礼记》,统称“三礼”。“三礼”的主要内容大体反映了周代的礼仪制度,提出许多极为重要的礼仪概念,如“五礼”等。 3、礼仪的变革阶段 礼仪的变革阶段约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渡时期,学术界百家争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系统地阐述了礼的起源、奉质和功能。作为我国历史t第一位礼仪学专家.孔子把 “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围以礼”“克已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 “约之以礼”,做“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也重视“礼”,并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苟子则比孟子更重视“礼”,把礼看做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从这些思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DOC)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专题提纲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1) 一、城市公园简介 (1) 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1) 三、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 (2) 四、西方城市公园历史 (2) 五、国内城市公园的历史 (4) 六、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区域案例——杭州 (7) 一、城市公园简介 1.城市公园的概念 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 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公园造景的设计,无论在命名、楹联、摆设等都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公园景观的内容。同时设计还需要空间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提高庭园总体的造园艺术,也使庭园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2.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和设计趋势 1)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 以树木、草地、花卉为主,兼以人工构筑物的景观。由动物、植物、水体、园路等组成,偏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户外(绿化)活动空间。 2)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 从静态走向动态 从平面水平走向空间立体功能日趋综合风格更趋多样性 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从古埃及园林出现至今,世界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17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继而在法国和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统称为“公园”。这些园林具备城市公园的雏形,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公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 简述礼仪的起源与发展,试论学习中国礼仪文化的现实;礼是礼貌、礼节,是一种要求;仪是仪表、仪态,是一;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从礼仪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礼是礼貌、礼节,是一种要求;仪是仪表、仪态,是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秩序。合二为一,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和礼仪规范。但当今世界也形成了一些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礼仪惯例。个性与共性并存,特色与惯例同在,共同构成了当今世界礼仪的亮丽风景。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真正懂礼仪讲礼仪的人,绝不会只在某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场合才注重礼仪规范,这是因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细节,早已在他们的心灵的历练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它不是随意凭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解礼仪的起源,有利于认识礼仪的本质,自觉地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进行社交活动。对于礼仪的起源,研究者们有各种的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礼仪的起源

太古时代,人与禽兽为伍,《礼记"曲礼》说,为了让人们懂得"自别于禽兽",有圣人起来,"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为礼以教人",就是制定了礼来教人.礼使人自觉地区别于禽兽/走向了文明。 礼教即礼仪教化,礼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份,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统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 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它们的本义,不过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教,指礼的教育。语出《列子·杨朱》:"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 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气魄何等宏大!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礼仪的起源 关于礼的起源,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有五种起源说: 一是天神生礼仪; 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 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 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 五是礼生于理,起源于俗。 1、从理论上说,礼的产生,是人类为了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首先,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人类面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其次,起源于人类寻求满足自身欲望与实现欲望的条件之间动态平衡的需要。人对欲望的追求是人的本能,人们在追寻实现欲望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和,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就需要为“止欲制乱”而制礼。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

中国的礼仪起源和发展 中国自古就以交际礼仪之邦着称于世,其漫长的礼仪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礼仪的萌芽时期、礼仪的草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8个时期。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1、礼仪的萌芽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礼仪的草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 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例如在今西安附近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五千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地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的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3、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5 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礼的繁体字“礼”,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一、汉中区域经济特征 (一)汉中区域特征: 1、区域优势:①交通位置特殊,中原沟通西南、西北通往东南的要道;是西连甘陇,东出荆襄,南下四川,北上关中的战略要地;京昆高速在我国版图上的作用不亚于京九线,东连江苏的连云港、大连港,西通广西防城港,宝成、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和已经开工的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纵横其里,十天、京昆、西康、西商、宝巴高速交汇贯通,2008年后,国家确立汉中为全国179个交通枢纽城市。②地理区位特殊:汉中是秦巴区域面积、平川面积最大的区域,2.7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平川不足10%,人口密度不到150;是秦巴区域最大的盆地,对应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和兰州国际都市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域。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地理优势,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南托汉江、成渝经济圈,处在关中经济带、成渝、江汉经济圈的交汇之中,③汉中是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四省的结合地带。 2、生态优势。年均气温1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多霖,春偏早。主要有分布于西面的“铁、锌、镍、金、铜”等,“勉宁略”三角带,被著名地理学家李时光称做“中国的乌拉尔”;分布于中部的有“优质石英砂、石灰石、石膏矿、”东部的有“煤、大理石、磁铁矿和新近探明的镇巴油气田”。汉中是陕西乃至西

北的水资源富集区,全市有两大水系:发源于略阳的嘉陵江水系和发源于宁强的汉江。陕南水资源总量314.58亿立方,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保护地,仅“引汉济渭”工程就从陕南调水15.05亿立方,工程投资120亿元。陕南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5.12%,森林覆盖率达到52.9%;有450.57万亩25度以上陡坡没有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面积335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还有393万亩荒山荒坡没有植树造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陕南有1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有1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文化优势。汉中是汉水的发源地,是汉王朝发祥地,汉朝、汉族、汉语、汉文化皆因汉中而得名,迄今发现有反映早期人类活动的龙岗文化,两汉三国文化遗迹众多,主要有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武侯祠、张良庙等以及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墓、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墓以及书法珍品石门十三品等113处文物景点;汉中是我国“五斗米”教发源地,道教文化积淀深厚;现代的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专业技能、职业教育实力雄厚,工业文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发达等人类文化文明为把汉中建成次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文化文明保障。工业现代文明凸显,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 4、经济特征:国民经济结构成“二、三、一”,农业精耕细作程度高,农村经济支柱是粮油生产、生猪养殖,查产业进来

汉中气候特点

在汉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概念,和平原地区不一样,在气候学上,通常是指一年中每候(5天)平均气温在22℃-1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22℃以上为春季,低于10℃的为冬季。如果按这个标准,汉中的4-6月份为春季,7-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3月为冬季(冬季较长)。汉中不仅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由于汉中地势高耸,其温度又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半山寺、云谷寺一线以下,四季还比较分明;其上(包括光明顶、玉屏楼、北海),春、夏、秋三季只有140天左右,其余皆为冬季。汉中季节还比平原来得迟,“高处不胜寒”,汉中冬冷,历时又长,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从山麓向上,一般每垂直升高100米,入春期约推迟三天。温泉区4月3日进入春天,而光明顶则要推迟到5月13日。正如唐代白乐天在《游庐山大林寺》诗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人描写的就是山区与平原在季节上的差异。现在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汉中冬季的时间有所减短,而且冬季普遍不再如古时那般寒冷。汉中四季皆胜景,汉中的景色不仅一年四季,甚至一日四时,都有不同,汉中的美,就是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让游人着迷,如果您想了解汉中的全貌,那么,就应该选择一年的不同的季节,在这自然造化中去领略汉中,感受汉中。汉中春光“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汉中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而在那时,汉中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汉中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汉中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汉中,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春季,是游览汉中最佳的季节之一。汉中夏凉翠绿的汉中,在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的吹拂下,于7月份进入夏季。但汉中高处全年无夏日。温泉区6月29日入夏,夏季56天。云谷寺、半山寺要到7月20日才进入夏季,云谷寺夏季26天,半山寺夏季仅有8天。半山寺以上、全年没有夏季,只有冷季(冬)和暖季(春、秋)之分,光明顶、玉屏楼和北

浅谈礼仪的起源及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

郑州大学 现代远程教育《商务礼仪》课程论文 姓名:苗建梁 年级:2010级 专业:工企管理 学号:10087173005

浅谈礼仪的起源及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自古以来,人们做过种种探讨。而在现代社会,文明礼仪又有了新的演变和发展。 关键词:礼仪起源发展 前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礼仪流淌着中国千年文化的血液,更加的熠熠生辉。 一.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

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致福曰礼,成义曰仪。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二.中国古代礼仪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礼仪,而且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那么,礼仪研究起源于何时?人们一直都在进行种种论述和探讨。 关于礼仪的起源,说法不一。社交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

长安福特营销策略

长安福特营销策略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 市场背景 一、市场面分析 p WTO后国际汽车巨头逐渐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上演一场“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戏。 从现有的贸易保护壁垒和行业的全球化程度来看,中国的汽车业将是受入世冲击最大的行业。入世将使国际汽车巨头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增强渗透和抢占中国市场的力度。这一切将极大地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使中国的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之中。目前全世界的六大汽车集团(世界汽车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通用-菲亚特-富士重工-五十铃、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大宇、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现代、丰田-大发-日野、大众-斯堪尼亚、雷诺-日产-三星等六大汽车集团。)纷纷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此举不仅令国内的汽车工业感受到了压力,更重要的是加快了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有利于国内汽车市场的早日成熟。p 家用轿车成为市场主体,国家政策逐渐偏向鼓励家用轿车的消费,自2000年至今,家庭用轿车市场增长迅速,以平均每年不低于15%的发展速度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巨大的贡献。 从当前国际市场整个轿车工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来看,轿车的消费是以私人和家庭购买为主,小排量、经济型轿车由于其经济实用始终畅销不衰并且日益走俏。结合当前中国的国情,公费购车比例

逐年下降,巨大的私人消费潜力亟待转变为现实的需求。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低油耗、小排量、经济型轿车应是家庭轿车的首选。加上近年来国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也为私人和家庭拥有轿车提供的消费能力的支持。 p 需求的多样化特征突现,但消费者在选择轿车品牌时仍以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 轿车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同时,人们的汽车消费素质也在逐渐提高。无论是“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还是现有的汽车新秀,都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这正是跨国汽车巨头进入中国的市场机遇,它将使现有的产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POLO的上市策略(以车身富有色彩的多变来满足个性化需求)看,各汽车制造商也在为满足市场需求,寻找细分市场做足了功课。虽然在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仍然以“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见《车》杂志在第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举办期间举行的调查)。不过在私人/家庭购买汽车时,部分消费者会重视价格胜过对安全性能的考虑。 p 私人/家庭轿车市场,以排量1.0—2.0升的轿车构成市场上的竞争主体。在这个市场上,尤以排量为1.3—1.6升的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 该排量的轿车一方面是价格上能为消费者所接受(在10万元左右),而且国家的政策也趋向于鼓励小排量轿车的消费,在税收和价格限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