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事故案例分析范文篇一: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简介20xx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一)原油泄漏处置情况企业处置情况11月22日2时12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降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2时35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知青岛站关闭洋河阀室截断阀(洋河阀室距黄岛油库24.5公里,为下游距泄漏点最近的阀室);3时20分左右,截断阀关闭。
2时50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向处运销科报告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2时57分,通知处抢维修中心安排人员赴现场抢修。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
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并请求潍坊输油处调用抢险救灾物资。
4时左右,青岛站组织开挖泄漏点、抢修管道,安排人员拉运物资清理海上溢油。
4时47分,运销科向潍坊输油处处长报告泄漏事故现场情况。
5时07分,运销科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调度中心报告原油泄漏事故总体情况。
5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处长安排副处长赴现场指挥原油泄漏处置和入海原油围控。
6时左右,潍坊输油处、黄岛油库等现场人员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泄漏现场抢修,使用挖掘机实施开挖作业;7时40分,在管道泄漏处路面挖出2米×2米×1.5米作业坑,管道露出;8时20分左右,找到管道泄漏点,并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
30年来7-9月涉及危化品重特大事故统计分析高温季节历来是危化品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多发期,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对30年来7-9月我国发生的涉及危险化学品的18起重特大事故(见附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提醒危化品生产、使用、储运等相关企业高度重视高温季节安全生产。
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全国发生在7-9月份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典型安全事故多达18起,占30年来涉及危化品重特大事故总数的40%以上。
从事故类型来看,火灾爆炸事故有16起,占比高达88.9%。
从事故发生环节来看,发生在生产环节的9起,占比50.0%;发生在道路运输环节的4起,占比22.2%;发生在储存环节的3起,占比16.7%;发生在储运环节的1起,即2010年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另1起发生在破拆施工环节,即2010年江苏南京“7·28”地下丙烯管道泄漏爆燃事故。
生产环节重特大事故所占比重最大,仍然是危化品事故防范的重点。
从事故企业所属行业来看,精细化工行业发生事故最多,共计6起,占比33.3%,分别是2000年山东青州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总厂“7·2”油罐爆炸事故、2018年四川宜宾恒达“7·12”重大爆炸着火事故、2006年江苏射阳盐城氟源化工公司临海分公司“7·28”氯化塔爆炸事故、2006年天津宜坤精细化工“8·7”爆炸事故、2015年山东东营滨源化学“8·31”重大爆炸事故、1991年江西贵溪农药厂“9·3”一甲胺特大中毒事故等,其中的3起事故涉及硝基化合物。
从事故原因来看,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8起事故中有10起均与此有关,占比55.6%。
例如2008年云南南磷集团电化有限公司“9·17”事故,企业液氯充装站操作工将液氯钢瓶充满、关闭液氯充装阀后,没有及时调节液氯充装总管回流阀,充装总管短时压力迅速升高,造成充装系统压力表根部阀门上部法兰的垫片出现泄漏,进而造成71人中毒。
第1篇一、案例一: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石化公司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事故概况: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石化公司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是输油管道发生泄漏,遇明火爆炸。
案例分析:该事故暴露出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企业对输油管道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不到位,导致管道出现泄漏。
其次,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
最后,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二、案例二:2011年4月10日,江苏泰州某化工厂液氨泄漏事故事故概况:2011年4月10日,江苏泰州某化工厂液氨储罐发生泄漏事故,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液氨储罐安全阀失效,导致压力过高,最终发生泄漏。
案例分析:该事故暴露出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安全阀等关键部件的定期检验和维护不到位;二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三是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三、案例三:2012年7月19日,山东青岛某钢铁厂煤气泄漏事故事故概况:2012年7月19日,山东青岛某钢铁厂煤气泄漏事故,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煤气管道泄漏,遇明火爆炸。
案例分析:该事故暴露出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煤气管道等关键部件的定期检验和维护不到位;二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三是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四、案例四:2013年6月3日,湖北十堰某化工公司液氯泄漏事故事故概况:2013年6月3日,湖北十堰某化工公司液氯储罐发生泄漏事故,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液氯储罐安全阀失效,导致压力过高,最终发生泄漏。
案例分析:该事故暴露出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液氯储罐等关键部件的定期检验和维护不到位;二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三是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
火灾事故心得体会(5篇)通过这次对火灾安全教育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握了一些消防火灾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
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消防安全治理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
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社会大环境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由于有些工作涉及到易燃易爆等高危险物质,整个社会对火灾隐患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是具体到一些细小的部位就缺少了后偶在安全防范理念梁,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现有防范意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第二是要“抓薄弱”,第三是要“抓细节”。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安全问题,这也就造成了迄今为止数以万计的社会安全事故。
玩具丢了,还可以再买;花儿谢了,还可以再开;如果生命没有了呢还会再有吗,生命没有彩排,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是十分宝贵的。
我们的安全时刻都受着威胁。
近年来,社会娱乐场所、高校之中火灾、深林大火事故频发,各种案例屡见不鲜。
“火灾猛于虎”最近这几年火灾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单损失,每年因为火灾死亡和受伤的人数不计其数,在血的教训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
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望。
黄岛油库爆炸事件纪念19位消防员扫墓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特别的事情。
去年的4月16日,我们市里发生了一起特别严重的爆炸事故。
一座大型油库突然爆炸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这起可怕的事故震惊了全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天,全市上下紧急出动,消防员们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heroic地投入到扑救火灾和救援伤员的工作中。
可悲的是,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有19名勇敢的消防员为了保护他人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19位消防员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为了纪念他们的事迹,政府专门为他们修建了英雄墓园。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就是来到这里,瞻仰英雄墓园,向这些牺牲的消防员们致敬。
走进墓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墓碑。
墓碑上刻着每一位消防员的姓名和照片。
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面孔,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他们年纪都不大,本来还有无限的美好前程。
可是,他们却为了保护他人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全班人员徐徐走到墓前,虔诚地献上了鲜花和祭品。
老师带领我们肃立默哀,悼念这些英勇的逆行者。
那一刻,大家个个都十分难过,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
纪念活动结束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墓园。
走出墓园,大家的心情还是很沉重。
我们无比敬佩那些牺牲的消防员,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同时,我们也深有感触地意识到,和平年代我们是多么幸福。
这次扫墓活动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训。
从今往后,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都要像那些消防员一样,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这样,那些逆行者的牺牲才不会白白付出。
谨以此文,缅怀逝去的英雄们!愿他们在天之灵安息!篇2今天是伟大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公墓,给十九位勇敢的消防员扫墓。
这十九位消防员叔叔在2020年黄岛爆炸那场大火中牺牲了。
当时,一座大型油库突然失火燃烧,火势凶猛,危及周边的居民区。
夏季“四防”随着夏季的来临,因高温、雷电、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的防护成了这一季节安全工作的重点,为使能度过一个安全稳定的夏季,特将“四防’相关知识与大家共享。
防雷、防静电夏季是雷雨多发季节,公司也曾发生过因雷击造成机电、动力、仪表、电气控制等系统的损坏,造成设备故障、跳闸停运等事故,比如A30工厂动力车间“8.28”自耦降压变压器烧毁事故,就是因雷击造成跳闸后又因人为操作不当引起,也常造成可燃气体放空管口因雷击着火事故,如1989年8月12日的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因此夏季在防雷、防静电事故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提前对所有储罐、设备、电气、仪表、避雷针等防雷接地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检测,并请外部防雷接地检测机构对接地电阻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对关键工艺的自控系统、公司网络通讯系统等加装防感应雷装置,对易燃易爆物料管线做好静电跨接,防止雷电二次危害。
储罐的阻火器、呼吸阀、安全阀、排空口等部位,是储罐防雷重点,如受损极易受到雷电打击,发生火灾,必须增加检查频次,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经常检查接地线、跨接线等防雷设施,保证不松脱、不严重锈蚀;防雷接地线、跨接线在拆装检修管线、设备后,要即时恢复,确保工作正常。
雷雨天气,易造成电气事故,导致装置晃电或停电,必须配备应急电源,对应急发电机做好日常维护及试转等。
遇雷雨天气时,要做好自我防护措施,防止人体遭雷击。
夏季天气高温、潮湿、多雨,电器线路及设施绝缘性能降低,易发生漏电,非工作人员应远离带电设施,手持式电动工具应一机一闸一保护。
防汛、防台风通畅的排水设施是防止洪涝发生的唯一途径,厂区要做到小雨无积水,大雨能排走,遇到特大洪水时,能根据预案有条不紊地安排生产或紧急停车。
在雨季要做好以下工作。
定期检查疏通厂区及装置区的雨水排放系统,对于不通畅的要进行清理,并配齐、盖好下水井盖板,护栏要完好坚固。
雨水口要配备相应的紧急排水泵,要定期进行检查试转。
各类危险地带要设置警示牌。
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案例1 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案例2、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案例3 通信电力公司临时办公室火灾事故案例4 新民太平庄站火灾事故第二部分施工现场塌方事故案例1 涩宁兰输气管线11标段管沟坍塌事故案例2 西气东输21标段预留管沟塌方事故案例3 西气东输27标段“9.29”管沟塌方事故第三部分机械伤害事故案例1 钢管厂行吊吊钩坠落伤亡事故案例2 物资装卸机械伤害事故案例3 KC-13天然气管线项目6.15事故第四部分交通事故案例1 大件运输非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案例2 兰成渝项目12.13交通事故案例3 长春输油气公司京沈高速交通事故案例4 研究院焊接公司交通事故案例5 特运公司京石高速交通事故案例6 西气东输项目部交通事故案例7 莫桑比克项目交通事故案例8 利比亚项目交通事故第五部分触电事故案例十里河泵站高压电流击伤事故管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汇编第一部分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案例1 德州清管站火灾事故一、事故经过1986年12月15日7时,中原输气公司在中沧输气管线进行高唐至德州管段的清管作业。
在高唐站由发球筒发球后,球卡于出站三通处。
当晚19时30分,采用高唐站重新倒换发球流程,采用管线憋压的方法重新发球,球被冲进干线。
16日凌晨1时15分,指挥人员指令打开德州清管站收球筒放空阀准备引球,开放空阀后看到放空管喷出液体污物,便立即命令关闭放空管。
1时18分,打开排污阀向排污池排放污物,因夜间能见度低,误将排出的凝析油当作污水,5分钟后排污池灌满,大量油气弥漫站内,被距排污池95米处的小茶炉明火引燃,导致轻质油挥发气大面积爆燃,排污池燃烧三小时二十七分。
导致5名职工死亡,烧伤6人,5台机动车被烧毁,经济损失53万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1、对通球清管作业认识不足,没有预见排污中有液态烃。
2、是在不利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带气清管。
3、放空装置在设计上不够合理。
生产区距离其它设施防火间距不符合防火规定。
附:近30年来发生在7-9月份涉及危化品的重特大安全事故1.山东青州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总厂“7·2”油罐爆炸事故2000年7月2日,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2个500立方米油罐爆炸起火,造成1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动火作业时以关闭阀门代替插入盲板,动火点没有与生产系统有效隔绝,罐内爆炸性混合气体漏入正在焊接的管道内,电焊明火引起管内气体爆炸,进而引发油罐内混合气体爆炸。
2.四川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7·12”重大爆炸着火事故2018年7月12日18时42分许,四川省宜宾恒达科技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4000万元。
该公司原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2000吨5-硝基间苯二甲酸、300吨2-(3-磺酰基4-氯苯甲酰)苯甲酸等,但据现场勘察,实际生产的却是咪草烟(除草剂)和1,2,3-三氮唑(医药中间体)。
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恒达科技公司在咪草烟生产过程中,误将氯酸钠当作生产原料丁酰胺投入二车间的甲苯脱水釜R301(容积为3立方米),氯酸钠、丁酰胺和甲苯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剧烈反应,形成化学爆炸,并引起二、三车间起火燃烧。
3.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在油轮卸油作业完毕停止卸油的情况下,服务商上海祥诚公司继续向卸油管线中加入大量脱硫化氢剂(主要成分为双氧水),造成脱硫化氢剂在加剂口附近输油管段内局部富集并发生放热反应,引起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原油泄漏,引发火灾。
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案例一:广东梅州市某县石油公司违章动火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1998 年 7 月 29 日,广东省梅州市某县石油公司库站合一的加油站罐室油罐发生爆炸,当场炸伤 1 人,炸死 2 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6 万元。
7 月 29 日上午,该油库主任陈某兼站长带领两名社会上的修理工,对装过90#汽油的 1 号卧式罐扶梯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陈某和雇来的焊工一人当场炸死,另一人重伤。
事故原因:1、罐室内存在油蒸气,且达到爆炸极限;2、在动火前没有按规定检测油蒸气浓度;3、罐室内的扶梯松动,在进行焊接时引燃油蒸气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1、这次事故是站领导不懂安全常识,违规在爆炸危险区域动用明火造成的,它充分说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2、在规范中罐室储油明令禁止,该站就是在违背国家规范而埋下了事故隐患,不可避免地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黄岛油库火灾爆炸事故事故经过:1989 年 8 月 21 日,东营—黄岛输油管线某站油库一座 2.3 万 m3的非金属油罐( 5 号罐)爆炸起火, 2 号和 3 号罐也随之爆炸起火,流出的油火,使整个库区成为一片火海,过火面积达15 万㎡。
这场大火共燃烧了104h(5 天 4 夜),在事故中有 19 人牺牲, 78 人受伤,共烧毁原油 3.6 万 t,烧毁大型油罐五座及全部辅助设施,损失5000 万元。
事故原因:1、由于该地区遭受雷击,罐内产生感应火花引爆油气是造成这次事故直接原因;2、黄岛油库在建设和管理上的不完善和油罐自身缺陷,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3、防雷设施不符合要求,长年锈蚀失去应有的防雷作用;4、非金属油罐有容易因雷电感应产生火花的先天性缺陷;5、黄岛油库总体规划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是事故扩大,损失加大的原因。
事故教训:1、非金属容器储油,无法将静电导出,在加油过程中严禁向非金属容器中直接加油;2、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建议,加强防雷、防静电设施完善的检查、检测工作,保证完好;3、加油站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站内设施符合防火规范,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4、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落实制度建设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2010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精选例题(一)1. 案例一大火灾中毒窒息事故 (7)2. 案例二鸡西矿务局二道河煤矿大瓦斯爆炸事故 (8)3. 案例三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0)4. 案例四液氯钢瓶爆炸 (11)5. 案例五:起重葫芦带电而触电事故 (13)6. 案例六:起重葫芦带电而触电事故 (14)7. 案例七:电梯井隔离防护缺陷 (15)8. 案例九转体锅爆炸 (16)9. 案例十:井架搭设作业事故 (17)10. 实例十一:违章在墙体上凿槽造成倒塌事故 (19)11. 案例十三:拆除旧厂房发生坍塌事故 (20)12. 案例十四:土体塌方 (21)13. 案例十五:使用梯子不当触电伤亡事故 (22)14. 案例十六:挤压受伤事故 (23)15. 案例十七:加工甲醛技术改造发生爆炸 (24)16. 案例十八:火车槽车装卸作业 (24)17. 案例十九:均三甲苯胺车间配酸工段反应釜发生爆炸 (26)18. 案例二十: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 (27)19. 案例二十一:CO中毒事故 (29)20. 案例二十二锅炉房全部倒塌 (32)21. 某音像俱乐部丰营录像放映业务 (33)22. 轻质柴油贮罐突然开裂 (33)23. 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35)24. 石油气库各作业场所的危险危害因素 (35)25.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 (37)26. 氢氧化钠库房重点检查 (38)27. 加油站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39)28. 演习计划不正确做法 (40)29.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40)30. 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的组成 (42)31. 危险化学品单元操作过程 (42)32. 造纸厂10人硫化氢中毒的分析 (44)33.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45)34. 生产车间一楼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49)35. 液氨罐车充装中毒 (51)36. 拆除钢管脚手架烧伤 (52)37. 广东省东莞市制衣裳厂“5.30”特大火灾事故 (53)1.建筑施工的特点是:(1)产品固定,人员流动;(2)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3)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变化而改变。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
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 人。
一、基本情况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
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
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
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
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
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
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
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
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
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
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
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
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
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l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
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
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
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抢险救灾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
在大火迅速蔓延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恶性事故给予了极大关注。
江泽民总书记先后三次打电话向青岛市人民政府询问灾情。
李鹏总理于13日11时乘飞机赶赴青岛,亲临火灾现场视察指导救灾。
李鹏总理指出:“要千方百计把火情控制住,一定要防止大火蔓延,确保整个油港的安全。
”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负责同志及时赶赴火场进行了正确的指挥。
青岛市全力投入灭火战斗,党政军民一万余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山东省各地市、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的公安消防部门,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及部分企业消防队,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多人,消防车147辆。
黄岛区组织了几千人的抢救突击队,出动各种船只10艘。
在国务院的统一组织下,全国各地紧急调运了lgn吨泡沫灭火液及干粉。
北海舰队也派出消防救生船和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运伤员。
经过s天5夜浴血奋战,13日11时火势得到控制,14日19时大火扑灭,16日18时油区内的残火、地沟暗火全部熄灭,黄岛灭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与火魔搏斗中,灭火人员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经受住浓烟烈火的考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满腔的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事故原因及分析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l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
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
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
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六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电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察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四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去,避雷针越高绕击的可能性越大。
当时青岛地区的雷电强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米,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
因此绕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感应火花而引爆油气。
根据是:(l)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
(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安培。
(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
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
油品取样孔采用九层铁丝网覆盖。
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的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
(4)根据电气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
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压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
(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
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放同等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
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
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
早在1975年就形成了34.1万立方米的储油规模。
但198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达指标和投资,使黄岛储油规模达到出事前的76万立方米,从而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
黄岛油库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
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
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
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
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
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
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
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
混凝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
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
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米高的避雷什,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
这次勘察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
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规定值。
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式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
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8公斤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
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
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
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干事。
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坎坷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车抢险灭火的可能性。
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
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
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
而黄岛油库上级主管单位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科没有将该规定下发给黄岛油库。
这次事故发生前的几小时雷雨期间,油库一直在输油,外泄的油气加剧了雷击起火的危险性。
油库1号、2号、3号金属油罐设计时,是5000立方米,而在施工阶段,仅凭胜利油田一位领导的个人意志,就在原设计罐址上改建成1万立方米的罐。
这样,实际罐间距只有11.3米,远远小于安全防火规定间距33米。
青岛市公安局十几年来曾4次下达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停用中间的2号罐。
但直到这次事故发生时,始终没有停用2号罐。
此外,对职工要求不严格,工人劳动纪律松弛,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上巡查,而是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
事故发生时,自救能力差,配合协助公安消防灭火不得力。
五、吸取事故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对于这场特大火灾事故,李鹏总理指示:“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实事求是,举一反三,以这次事故作为改进油库区安全生产的可以借鉴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