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85.46 KB
- 文档页数:5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处理报告引言黄岛油库火灾是一起严重的灾难事故,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我们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事故,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一、火灾情况2021年8月15日晚9时20分,黄岛油库A区9号油罐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并波及了周边的油库设施和居民区。
火灾造成了数十名工人受伤,数十座建筑物被烧毁,大量油品泄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灾后处理1.紧急救援一旦接到火灾报警,我们迅速组织了应急救援力量前往现场,并派遣了直升飞机进行空中救援。
同时,我们向周边地区广播疏散通知,及时将受影响的居民疏散至安全地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扑救火势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火势得到了初步控制。
我们通过调动周边油库的应急资源,迅速组织了扑救火灾的力量,确保火势不再向周边燃料储存区蔓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燃料泄漏,减轻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3.应急救助我们立刻启动了应急救助机制,向受灾群众提供食品、药品、床具、饮用水等急需物资。
同时,我们加强了医疗救助工作,为受伤人员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并积极协调医院资源,确保伤者得到妥善的治疗。
4.环境保护鉴于火灾导致了大量石油泄漏,我们迅速组织了环境保护队伍对泄漏的石油进行清理工作,防止其对周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人工清理、化学药剂处理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理工作。
5.事故调查火灾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火灾的发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同时,我们也邀请了专家和学者参与调查,以期能够找出真正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三、事故原因经过事故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黄岛油库火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安全管理不到位黄岛油库在平时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疏漏。
安全培训不够、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存在,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1989年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1.基本情况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由东(营)黄(岛)输油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再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
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0000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0000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2.事故经过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
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
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
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
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
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
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
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
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0000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号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
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详细-中石化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
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事故排除恐怖破坏原因。
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人。
1事发过程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黄岛区)秦皇岛路和斋堂岛街交汇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
约3时15分,中石化方面发现管道破裂,黄岛油库关闭输油,“向110报警,黄岛区立即组织处置”。
但此时原油已进入雨水管线,并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边的港池。
7时30分,中石化(一说黄岛区)方面在入海口处设置了两道围油栏。
7时许,青岛海事部门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报告,称发现海面有油。
8时30分,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接报,赶到入海口现场救援。
10时30分许,黄岛秦皇岛路附近,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
爆炸波及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
10时40分,距爆炸点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起火。
11时左右,爆炸点附近居民、小学疏散。
13时,现场两处明火点全部扑灭。
2事故救援青岛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事故现场已经成立指挥部,包括环保、安监、公安等多个部门正在现场进行处置。
市、区两级领导及开发区公安、消防、安监、市政、环保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力量紧急处置。
青岛120急救中心派出8辆救援车前往,伤者被送到青医附院西海岸园区。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原因一、事故概况黄岛油库特大火灾发生于20XX年X月X日,在事故中,火势蔓延迅速,形成了大范围的火灾。
在火灾中,多个油罐起火燃烧,火势凶猛,引起了巨大的爆炸声和浓重的浓烟。
火灾同时还造成了多人伤亡,并且对周边居民和工厂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火灾原因分析1.管理不当火灾的发生与油库的管理不当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该油库在事发前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这其中不排除管理层监管不到位、对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
2.操作失误据初步调查,该火灾可能是由输油管道泄漏和操作人员失误引起的。
输油管道泄漏导致了油料外泄,而操作人员的失误则导致了泄漏处的火花,最终引燃了油料。
3.安全设施不完善黄岛油库的一些安全设施不完善,比如防火墙、自动喷水系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火灾的蔓延速度,增加了爆炸的危险性。
4.环境因素火灾发生的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时风力较大,风向不定,这使得火势蔓延速度加快,难以控制。
三、防范措施1.加强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油库的管理,提高各项安全措施的执行力度。
监督检查不能仅仅是形式化的,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每一项安全措施都得到有效执行。
2.加强培训油库的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只有操作人员对危险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3.改善设施对于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跟进,修补设备,完善安全设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最好。
四、总结教训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教训:1.严格管理是安全的基础。
安全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不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只有工作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才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3.安全设施的完善是防范事故的重要保障。
安全设施的缺失直接影响着事故的后果,必须认真对待。
5.明确责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Don't waste your life, where you will regret it.勤学乐施天天向上(页眉可删)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所属青岛市黄岛油库老罐区五座油罐,发生因遭雷击继而引起大火的特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场大火前后共燃烧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老罐区全部付之一炬,已无修复价值,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
600吨原油流入海里,使附近海域和沿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救火中,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
据不完全统计,在抢险灭火中,共出动干警2200多人,消防车147辆,各种船只10艘。
投入泡沫灭火液及干粉153吨,还动用了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救伤员。
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胶州湾咽喉处西南端,胜利油田的原油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经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南运或出口。
该油库老罐区建有5座油罐,总容积为76000立方米,其中1、2、3号罐为地上金属油罐,4、5号罐为半地下非金属石壁油罐。
在北面30米处是新罐区已建储油量超过老罐区的6个油罐,现已投入使用的2号和6号两罐贮油1.3万吨;靠近新老罐区的还有青岛港务局的4个贮油罐,现贮油3.7万吨,11个成品油罐,现存油5千吨;再往北,就是耗资近3亿元的黄岛油港一期码头,它的东侧500米就是刚刚建成的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的二期油码头,如果火势蔓延,引起连锁燃爆,原油、罐群、码头将毁于一旦。
8月12日9时55分,老罐区5号罐因雷击发生爆炸,面对这严峻的局势、不堪设想的后果,消防部门接到警报,立即火速赶赴现场,组织力量控制5号罐火势,并冷却与之相邻的4号罐,对1、2、3号罐进行保护。
虽经多方努力,但因受到来自5号罐的辐射热,4号罐内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逐渐升高。
山东胶州湾黄岛油库爆炸事故
1989年8月12日8:55位于山东省胶州湾东岸的黄岛油库突然爆炸起火。
随后不久,4#、3#、2#、1#罐相继爆裂起火。
大火迅速向四周蔓延,整个库区成为一片火海。
大火还随流淌的原油向低处的海岸蔓延,烧毁了沿途的建筑。
截止到8月16日18:00大火共燃烧了104h后才被扑灭。
这次事故共有19人在扑火过程中牺牲,78人受伤;大火烧毁了5座油罐、36000t原油,并烧毁了沿途建筑;还有600t原油泄入海洋,造成海面污染、海路和陆路阻断。
据测算,这次事故共造成经济损失高达8500万元。
据设在黄岛油库内的闪电定位仪监测显示,在首先起火爆炸的5#罐约lOOm 附近有雷击发生,而5#罐顶及其上方的屏蔽金属网和四角的30m高避雷针都没有遭受直击雷的痕迹。
5#罐因腐蚀造成钢筋断裂形成开口,罐体上方的屏蔽网因“u”形卡松动也可能形成开口,雷击感应造成开口间产生放电火花,火花引起油蒸气燃烧并导致油罐爆炸。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约1000平方M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M。
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
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事故排除恐怖破坏原因。
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人。
1事发过程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黄岛区)秦皇岛路和斋堂岛街交汇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
约3时15分,中石化方面发现管道破裂,黄岛油库关闭输油,“向110报警,黄岛区立即组织处置”。
但此时原油已进入雨水管线,并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边的港池。
7时30分,中石化(一说黄岛区)方面在入海口处设置了两道围油栏。
7时许,青岛海事部门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报告,称发现海面有油。
8时30分,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接报,赶到入海口现场救援。
10时30分许,黄岛秦皇岛路附近,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
爆炸波及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
10时40分,距爆炸点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起火。
11时左右,爆炸点附近居民、小学疏散。
13时,现场两处明火点全部扑灭。
2事故救援青岛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事故现场已经成立指挥部,包括环保、安监、公安等多个部门正在现场进行处置。
市、区两级领导及开发区公安、消防、安监、市政、环保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力量紧急处置。
青岛120急救中心派出8辆救援车前往,伤者被送到青医附院西海岸园区。
医院门口准备了大量推车,医护人员正全力救治伤者.据“黄岛发布”通报,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已到位,事故原因由调查组调查后发布。
黄岛油库爆炸事件纪念19位消防员扫墓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特别的事情。
去年的4月16日,我们市里发生了一起特别严重的爆炸事故。
一座大型油库突然爆炸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这起可怕的事故震惊了全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当天,全市上下紧急出动,消防员们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heroic地投入到扑救火灾和救援伤员的工作中。
可悲的是,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有19名勇敢的消防员为了保护他人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19位消防员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为了纪念他们的事迹,政府专门为他们修建了英雄墓园。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就是来到这里,瞻仰英雄墓园,向这些牺牲的消防员们致敬。
走进墓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墓碑。
墓碑上刻着每一位消防员的姓名和照片。
看着他们朝气蓬勃的面孔,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他们年纪都不大,本来还有无限的美好前程。
可是,他们却为了保护他人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全班人员徐徐走到墓前,虔诚地献上了鲜花和祭品。
老师带领我们肃立默哀,悼念这些英勇的逆行者。
那一刻,大家个个都十分难过,有的同学甚至热泪盈眶。
纪念活动结束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墓园。
走出墓园,大家的心情还是很沉重。
我们无比敬佩那些牺牲的消防员,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同时,我们也深有感触地意识到,和平年代我们是多么幸福。
这次扫墓活动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训。
从今往后,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我都要像那些消防员一样,勇于奉献、敢于担当,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这样,那些逆行者的牺牲才不会白白付出。
谨以此文,缅怀逝去的英雄们!愿他们在天之灵安息!篇2今天是伟大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公墓,给十九位勇敢的消防员扫墓。
这十九位消防员叔叔在2020年黄岛爆炸那场大火中牺牲了。
当时,一座大型油库突然失火燃烧,火势凶猛,危及周边的居民区。
青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老罐区,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4万多立方米,占地250亩的老罐区和生产区的设施全部烧毁,这起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在灭火抢险中,10辆消防车被烧毁,19人牺牲,100多人受伤。
其中公安消防人员牺牲14人,负伤85 人。
一、基本情况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经东(营)黄(岛)长管输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
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万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二、事故经过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
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
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份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 1.5米、温度为150~300度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
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
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甫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
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
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
失控的外溢原油象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
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万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
烈焰和浓烟烧黑3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
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
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组织力量,及时排除险情,千方百计搜救失踪、受伤人员,并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坚决杜绝此类事故。
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下午专程来到青岛看望、慰问伤员和遇难者家属,听取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踪、受伤人员,深入排查控制危险源,妥善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加强检查督查,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刘云山、张高丽、马凯、孟建柱、郭声琨、王勇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也都作出了重要批示。
受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委托,11月22日下午,王勇国务委员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11月25日,成立了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任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的国务院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了国内管道设计和运行、市政工程、消防、爆炸、金属材料、防腐、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所属青岛市黄岛油库老罐区五座油罐,发生因遭雷击继而引起大火的特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场大火前后共燃烧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老罐区全部付之一炬,已无修复价值,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
600吨原油流入海里,使附近海域和沿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救火中,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
据不完全统计,在抢险灭火中,共出动干警2200多人,消防车147辆,各种船只10艘。
投入泡沫灭火液及干粉153吨,还动用了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救伤员。
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胶州湾咽喉处西南端,胜利油田的原油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经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南运或出口。
该油库老罐区建有5座油罐,总容积为76000立方米,其中1、2、3号罐为地上金属油罐,4、5号罐为半地下非金属石壁油罐。
在北面30米处是新罐区已建储油量超过老罐区的6个油罐,现已投入使用的2号和6号两罐贮油1.3万吨;靠近新老罐区的还有青岛港务局的4个贮油罐,现贮油3.7万吨,11个成品油罐,现存油5千吨;再往北,就是耗资近3亿元的黄岛油港一期码头,它的东侧500米就是刚刚建成的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的二期油码头,如果火势蔓延,引起连锁燃爆,原油、罐群、码头将毁于一旦。
8月12日9时55分,老罐区5号罐因雷击发生爆炸,面对这严峻的局势、不堪设想的后果,消防部门接到警报,立即火速赶赴现场,组织力量控制5号罐火势,并冷却与之相邻的4号罐,对1、2、3号罐进行保护。
虽经多方努力,但因受到来自5号罐的辐射热,4号罐内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逐渐升高。
当天14时35分左右,5号油罐经过4个多小时的灼烧,部分地段的原油沸溢,喷溅到罐外,飞溅的油火点燃了4号罐顶部的油气层,引起爆炸。
1989年青岛黄岛油库大火黄岛,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但是,自从70年代初这里建起了大油库后,它的名声渐渐大振;后来,这里成为新技术开发区,它的知名度又进一步提高了。
不过,对大多数没有到过青岛的外省人来说,黄岛这个名字仍然陌生。
然而,1989年8月中旬的一场大火,黄岛却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地方。
黄岛,位于青岛市区以西约4.6公里,与市区隔海相望,原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它背靠广袤的胶东半岛,面向宽阔的胶州湾。
1974年,石油部在这里建起了储油区,作为胜利油田的配套工程;青岛港务局也在这里建起了储油区和外运码头。
黄岛成了我国出口石油的重要码头,每年经这里外运的石油在1000万吨以上。
为了建设设这里的储油区和外运码头,国家投入了几十亿元巨资。
一期工程建成了5个万吨以上的大油罐,总容积22.6万立方M;在一期工程北面103M处,国家又投资4亿元,建起了6个5万立方M的储罐;在二期工程边缘还有一个15万立方M的地下油罐,储罐区总储量达50万立方M。
在二期工程北面仅一路之用,是青岛港务局的成品油罐群,有15个油罐,其中最大的一只容积为1万立方M;紧靠这些油罐的是2个5万吨级的泊位,不远处有耗资3亿多元正在建设中的2个20万吨的泊位;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前湾大港。
这些工程完工后,黄岛将成为我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港。
随着油库和码头的建设,黄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高楼迭起,工厂林立,岛上的人口急剧增加。
但是,大量油品储存在岛上,消防安全情况如何呢?问题不少。
在一期工程设计中的先天不足之处,留下厂许多火险隐患,青岛市、山东省公安消防部门为此忧心忡仲。
我国最高消防当局——公安部消防局也很关注这个地方。
1987年在大兴安岭火灾之后。
消防局派出了一个以副局长为首的调查组到黄岛油库检查,就火险隐患向有关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和建议,并将问题披露报端。
可是忠言逆耳,有关部门不但没有重视,反而指责新闻报道“失实”,损害了他们的“形象”。
事故案例分析_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是一起发生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的重大事故。
该事故发生于2020年5月22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该事故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包括事故背景、事故原因、事故影响以及事故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1. 事故背景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是由于油库储存的大量石油和化工品在不明原因下发生爆炸和火灾而引发的。
该油库位于黄岛区工业园区内,是该地区重要的石油和化工品储存基地。
事故发生时,油库内存储了大量的汽油、柴油、润滑油等易燃物质,导致事故的规模和影响非常严重。
2. 事故原因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2.1 设备故障:事故发生前,油库内部的储存设备出现了故障。
其中,一个储油罐的安全阀失效,导致油罐内部压力过高,无法正常释放。
同时,油库的火灾报警系统也存在故障,无法及时发出警报。
2.2 管理不善:事故发生时,油库的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他们没有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也没有建立健全的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
此外,油库的员工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对火灾的应对能力较弱。
2.3 人为失误:在事故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有工人在油库附近进行焊接作业。
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火花飞溅并引燃了油库附近的可燃物质,最终导致了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3. 事故影响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初步统计,事故导致了10人死亡,30人受伤,其中有数人伤势严重。
此外,大量的油罐和储油设备被毁坏,油库周边的建筑物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火灾和爆炸产生的浓烟和有毒气体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影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4. 事故应对措施针对黄岛油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影响和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4.1 救援和医疗: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了紧急救援计划。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所属青岛市黄岛油库老罐区五座油罐,发生因遭雷击继而引起大火的特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场大火前后共燃烧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老罐区全部付之一炬,已无修复价值,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
600吨原油流入海里,使附近海域和沿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救火中,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
据不完全统计,在抢险灭火中,共出动干警2200多人,消防车147辆,各种船只10艘。
投入泡沫灭火液及干粉153吨,还动用了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救伤员。
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胶州湾咽喉处西南端,胜利油田的原油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经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南运或出口。
该油库老罐区建有5座油罐,总容积为76000立方米,其中1、2、3号罐为地上金属油罐,4、5号罐为半地下非金属石壁油罐。
在北面30米处是新罐区已建储油量超过老罐区的6个油罐,现已投入使用的2号和6号两罐贮油1.3万吨;靠近新老罐区的还有青岛港务局的4个贮油罐,现贮油3.7万吨,11个成品油罐,现存油5千吨;再往北,就是耗资近3亿元
的黄岛油港一期码头,它的东侧500米就是刚刚建成的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的二期油码头,如果火势蔓延,引起连锁燃爆,原油、罐群、码头将毁于一旦。
8月12日9时55分,老罐区5号罐因雷击发生爆炸,面对这严峻的局势、不堪设想的后果,消防部门接到警报,立即火速赶赴现场,组织力量控制5号罐火势,并冷却与之相邻的4号罐,对1、2、3号罐进行保护。
虽经多方努力,但因受到来自5号罐的辐射热,4号罐内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逐渐升高。
当天14时35分左右,5号油罐经过4个多小时的灼烧,部分地段的原油沸溢,喷溅到罐外,飞溅的油火点燃了4号罐顶部的油气层,引起爆炸。
随即,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1、2、3号罐油气,随着爆炸声形成了一片火海。
二、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经有关专家们反复论证,认定其直接原因系雷电所致。
但这次事故也暴露出黄岛油库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
1.在黄岛建设大型储油区,决策时就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周。
黄岛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扼胶州湾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该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储油区则布置不到2平方公里,而且三面靠海的狭
窄地上,一旦遇到灾害或发生事故,势必威胁胶州湾的安全。
自1983年后黄岛储油能力达到76万立方米的规模,从而造成了黄岛油区罐群密集的局面,这不仅对胶州湾构成了永久性威胁,而且也给黄岛油区的自身安全留下了长期的隐患。
2.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系统近年来非金属油田发生火灾事故4、5次,而且事故发生率逐年增加,管道局系统的领导在思想上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准备不足,几次事故发生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在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认真进行整改。
这次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暴露了安全管理上的问题。
3.5号油罐在爆炸起火前较长时间里处于收油状态,其罐顶透气孔未加覆盖。
这些都不符合石油部《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中“雷雨天尽可能避免使用非金属油罐,防止雷击”和“雷雨天要使用海草席或石棉布盖上所有透气孔的规定”。
4.黄岛油库1、2、3号金属罐原设计储量为5千立方米,施工时改为1万立方米,致使油罐防火间距不符合有关规定。
这些油罐自1975年正式启用以来,青岛市公安局曾针对罐距不符合安全规定的问题,下达过4次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停止使用2号罐,但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
5.油库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够,要求不严。
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巡查,而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对室外爆炸声多数人竟无觉察,同时,油库的消防力量严重不足。
6.该油库4号非金属油罐曾于1985年遭受雷击起火,因发现及时扑灭。
油库领导由于思想上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管理上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
事故发生后,未能提供急需的图纸资料,也给灭火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三、事故教训
黄岛油库这次特大火灾事故留给人们的是惨痛的教训,有关部门对此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如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把防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要严格遵守“三同时”;下决心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对目前的非金属油罐,加强防雷等项安全措施,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及培训等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