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升华和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3.4升华和凝华—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作业1.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物理知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一夜新霜著瓦轻”——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花非花,雾非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
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
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露和霜都是固体B.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C.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4.水是万物之源,亦是生命之源。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水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关于自然界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寒冬,堆好的雪人,过了几天发现变小了,是因为雪吸热后熔化B.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玻璃变得模糊,是因为水吸热后汽化C.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是因为水吸热后升华D.滴水成冰,是因为水放热后凝固5.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凇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凇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叶尖露珠B.山间薄雾C.枝头白霜D.房檐冰挂6.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水,是因为凝固形成的是( )A.雨B.冰C.霜D.露7.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C.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8.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课后练习一、填空题1.小明看到家中日光灯管的两端各有一圈黑色(如图甲所示),从外面擦怎么也擦不掉,他觉得奇怪,于是向爸爸请教,爸爸让他在一支长试管内装入少量的碘粉,塞上底部悬挂了少量棉线的橡皮塞,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乙所示。
(1)加热时小明看到碘粉没有熔化就有紫色的烟雾升起,这是_______过程,需要_______热,同时发现棉线上好像下了紫色的霜,这是________过程(2)一段时间后,小明看到离试管底一段距离处,出现了一圈紫色的堆积物,这是碘________而形成的,并且时间越长,堆积越多。
由此小明推断日光灯管上的黑圈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现象;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现象:早晨有浓雾是_____现象;冰消雪融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3.庐山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松”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寒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温度很低的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
从物态变化来看,“雨松”、“雾淞”的形成分别属于______和______现象,它们形成过程都要______热。
4.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_____,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
冬天,浑河冰面上的积雪没有熔化也日渐减少,这是_____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5.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就会变干,这是__________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_____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小明在做碘升华实验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有甲、乙两种方式加热方式,你认为采用_____(选填“甲”或“乙”)方式较好,不选用另一种加热方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7.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属于_____,且是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大雪之后,环卫工人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往冰面上撒“融雪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加快冰雪的熔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材考点梳理一、升华与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2)特点:升华吸热。
(3)常见升华现象:A.冰冻的衣服变干、卫生球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用干冰制冷保鲜食物、碘遇热变为紫色碘蒸气等等。
B.炒菜时,不能在热锅中先放碘盐,就是为了防止碘的升华。
2.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华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雪、霜、雾凇、冬天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等。
3.用干冰制造舞台“白雾”效果:(1)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雾状小水珠。
4.用干冰制造人工降雨:(1)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
(3)小冰晶下落熔化为雨。
▲敲桌子:(1)水蒸气在高于0℃的环境遇冷会液化。
(2)水蒸气在低于0℃的环境遇冷会凝华。
5.如图:碘实验(1)微微加热,现象:瓶内出现紫色气体。
(2)停止加热,现象:紫色气体消失,瓶内出现碘颗粒。
(3)实验中,碘先升华后凝华。
(4)类似现象:使用时间长的灯泡会发黑。
二、物态变化▲敲桌子:“362”3:物质的三种状态:6:六大物态变化:2:两种现象(吸热和放热):▲▲电冰箱制冷原因:(1)液态制冷剂在电冰箱内发生汽化,吸走冰箱内的热量。
(2)气态制冷剂在电冰箱外发生液化,放出热量变为液态。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1.云、雨: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下降就形成雨。
2.露、雾: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温度较低的树叶等,液化成小水珠在空气中成为雾,或附着在树叶上成为露。
3.霜、雪、雾凇、冰花:凝华。
(1)冬天,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急剧降温,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
(2)高空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起来就形成雪花飘落大地4.屋檐下的冰凌、冰柱:凝固。
3.4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图:春天,屋檐下的冰凌正在消融,属于熔化现象B.乙图:仲夏,清晨叶片上出现了晶莹透亮的露珠,属于液化现象C.丙图:深秋,铁丝网上结了一层霜,属于凝华现象D.丁图:隆冬,雪花飞舞,属于升华现象2.关于物态变化的举例错误的是()A.凝固:水变成冰B.液化:冰变成水C.汽化:水变成水蒸气D.凝华:水蒸气变成冰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4.下列节气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B.图乙:“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吸热C.图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D.图丁:“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5.今年冬天,长沙各地道路两旁的树枝上出现了数年难见的树挂,它是过冷却的液态降水(冻雨)碰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形成的。
那么,树挂的形成属于()A.液化B.凝固C.凝华D.熔化6.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属于升华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7.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我们应从小培养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不断地在发生循环,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升华变成水蒸气B.当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到冷空气,水蒸气便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在高空中如果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华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就会凝固成小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8.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139℃,沸点为12.3℃。
第4节升华和凝华基础训练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叶上露珠C、秋天,枝头白霜D、严冬,冰雕变小2.冬季的张家界景区,有时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A、汽化B、升华C、凝固D、凝华3.在很寒冷的冬夜过后,早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上呈有一层冰花,这是()。
A.室内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室内一侧B.室外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在室外一侧C.室内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在室内一侧D.室内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在室内一侧4.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5.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升华现象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C、“晶莹的露”是汽化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6.小芳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7.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8.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可在食品中放入一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这样做的道理是()A、干冰凝华吸热,降低食品的温度B、干冰凝华放热,降低食品的温度C、干冰升华吸热,降低食品的温度D、干冰升华放热,降低食品的温度9.在冰柜的四壁上有很多霜,这些霜形成的原因是( )。
A.冰柜四壁上的水凝固而成B.冰柜内的气体凝固而成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D.冰柜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10.为了有效的清新空气,人们经常把“固体清新剂”,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二.填空题11、物体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升华,要________热;物体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凝华,要________热.12、生活中的现象: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属于________现象,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雾凇属于________现象.13.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三.实验探究题14.大气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案及例题知识点1 升华及其性质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1.2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1.3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或者人工降雨。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知识点2 凝华及其性质2.1凝华的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2.2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2.3凝华放热:略知识点3水循环及其三态变化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就是水循环。
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
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云、雨、雹:①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浮在高空,形成云。
②云中水蒸气和小冰晶相互凝聚,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遇暖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③如果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水珠很快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的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成了雹。
雪、雾、露、霜:(1)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也就是说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这就是雪。
(2)当夜晚或早晨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3)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例题02】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例题0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第一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烈日炎炎河水干涸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 冬天,寒凤凛凛湖水成冰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干冰或冰块对食品进行保鲜,这是利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冰块汽化吸热D. 冰块升华放热3.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4.下列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飘渺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雕渐小5.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A. 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B. 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C.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D.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6.下列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 冰雪消融B. 清晨的露珠C. 树枝上的雾凇D. 寒冬冰雕变小7.如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 露珠的形成B. “雾凇”的形成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河水结冰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冰B.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10.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雪月饼”的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中出现了“白雾”。
这一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 升华吸热B. 升华放热C. 液化吸热D. 液化放热11.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A. 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 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C.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D.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12.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B. “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C. “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 “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 白炽灯的灯丝用久后变细了B. 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后变干了C. 将糖块放入水中后水变甜了D. 吃冰棍儿后人觉得凉快了14.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干燥的环境,可以采用下列哪一措施( )A. 采用大量的冰块使其熔化吸热B. 利用电风扇猛烈地吹C. 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D. 打开室内冰箱门以降低温度15.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2.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图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要吸热的是A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6.兰兰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B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7.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B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8.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出现,12年4月,许多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地方,却出现“四月飞雪”的奇观。
“雪”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A.凝华B.凝固C.升华D.熔化9.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BA.雾的形成B.霜的形成C.水结成冰D.露的形成11.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D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CA.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B.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C.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形成霜D.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B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C.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D.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14.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
练习:
1、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时,看到放出“白气”,这是:
A. 空气中存在的水蒸气;
B. 冰箱中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液滴;
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凝华成的小液滴.
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
B. 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
C. 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
D. 秋天,屋顶瓦上结霜.
3、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 熔化; B。
汽化; C.升华 ; D. 凝华.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放在碟子里的酒精,过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B.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汽化现象;
C. 放在啤酒杯里的冰块越来越小是熔化现象;
D.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5、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白气”;
B. 放在敞开容器中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
D. 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6、下列物态变化中都要吸热的是:
A. 熔化、液化、升华;
B. 沸腾、升华、凝固;
C. 熔化、升华、汽化;
D. 蒸发、升华、液化。
7、液态氮在常温下会冒出大量气泡,这一过程是:
A. 蒸发吸热;
B. 沸腾吸热;
C. 熔化吸
热 ; D. 液化吸热.
8、在北方的冬季,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 房间窗户玻璃的表面会出现冰花;
C. 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D. 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9、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现已研制出了它的代用品,如环戊烷。
当液态环戊烷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环戊烷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 B.液化; C. 凝固; D. 熔化.
10、下列关于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刮风是蒸发太多形成的;
B. 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 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温度为0℃时:
A. 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 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 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二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称为_______,这个过程物质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称为
_______,这个过程物质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衣橱内的樟脑丸,过了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_______现象。
白炽灯用久了玻璃泡内壁会发黑,这是灯丝先_______后_______的缘故
冬天,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的房间内也会逐渐变干,这是因为冰发生了_______而变为水蒸气,这个过程中冰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变成气态,是_______现象,它需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在寒冷的冬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它是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
冰花出现在窗户的_______(填“内”或“外”)表面。
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_______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成的小冰
晶组成的。
5、填表
6、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会结成冰花,这是什么物态变化过程?并说明冰花是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7、天气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什么道理?
雪是水蒸气放热凝华而成的,这时空气吸热而升温;霜熔化吸热,空气放热而降温。
8、冰和雪都是水的固态形式,但它们的形状又有很大的区别,你能作出解释吗?
冰是水凝固而来的,有圆滑的表面;雪是水蒸气凝华而来,有花一样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