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静夜思》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 格式:pptx
- 大小:47.38 KB
- 文档页数:9
一年级语文上册《静夜思》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理解思乡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静夜思》文本。
生字词卡片。
朗读录音。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当的座位安排。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和生字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环境,提问他们是否有过在夜晚思念家乡的经历。
引入课文《静夜思》,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4.2 课文朗读与理解:朗读课文《静夜思》,让学生跟读并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段讲解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3 生字词学习:展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
4.4 诗歌背诵: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可以分组或个人进行。
给予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朗读《静夜思》,并解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要求学生书写生字词,并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句进行书写练习。
5.2 评价: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读和生字词书写的展示,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词欣赏:向学生推荐其他与夜晚、思乡相关的诗词,如《登鹳雀楼》、《夜泊牛渚怀古》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组织小型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进行朗诵,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静夜思》。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培养学生通过古诗来感受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静夜思》。
2.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运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静夜思》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动作、情景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环境,提问:“你们觉得教室安静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安静和思考,引出古诗《静夜思》。
2. 朗读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静夜思》,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 理解古诗:(1)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学生通过图片、动作、情景等方式,帮助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4. 感受诗人的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来感受诗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背诵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古诗《静夜思》,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自主背诵,体会古诗的韵味。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静夜思》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冰心的语言清新朴实,细腻动人。
文中所描绘的也是孩子游玩时的景象,写得真实,一读就懂,但如何在阅读时,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心里的反应,读懂作者的心,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在学生和文本中间架设起桥梁。
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特点,在课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引导他们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
2.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成功地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身心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提升。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写“聚、匆、概、梢、释、额、纽、旺、召”9 个生字,会认“拣、隙、漾、匆、棠、额、纽”7个生字,理解“大概、匆匆、树梢、释放、纽扣、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春天的诗句、图片等。
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一)同学们,不知不觉春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天美丽极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诗句热情赞美生机盎然的春天?(二)学生背有关春天的古诗。
(三)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句跟“春”有关的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文学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静夜思》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静夜思》出自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13课,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资料的形象反映,可帮忙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完美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认读生字,写生字。
②:朗读、背诵古诗(2):教学难点①、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完美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
②、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十分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思考事物的好处而死记硬背。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理解性记忆。
如:在识字方面,要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学习《静夜思》这首诗时,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
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
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这首诗发生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个夜晚是怎样的“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学生就会很快的明白“静”和“夜”的意思。
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立刻进入了阅读。
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
五、教学策略选取与设计本课依据《新课标》一年级诗歌的要求,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音乐及主角表演;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这样做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带动认字识字潜力,促进智力的发展,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验诗中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验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古诗意境的理解。
2.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古诗《静夜思》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2)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宁静的课堂氛围。
(3)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及其作品《静夜思》。
2.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3. 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2)分组比赛,看哪组朗读得更投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讲解重点句子。
4. 品味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闭眼聆听音乐,想象诗中的画面。
(3)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论对家人的思念。
(2)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分享家庭故事。
(3)全班齐读课文,感受诗中的亲情。
6. 课堂小结:(2)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家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感受家庭亲情。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课堂整体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理解《静夜思》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李白以及诗歌的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通过对诗歌的解析,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课文内容简单,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2 教学资源:课文文本《静夜思》。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窗帘,引发学生对夜晚的联想,进而引入课文《静夜思》。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背诵。
3.3 解析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与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写一写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4.2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静夜思》的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4.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阅读:推荐与课文《静夜思》相关的其他诗歌或文学作品,供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5.2 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例如让学生在家中朗读和背诵课文,或者写一篇关于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短文。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静夜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静夜思》的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静夜思》,理解诗歌大意。
2.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感受与描绘。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诗歌意境图片3.课堂活动道具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展示夜晚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夜晚的印象。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夜晚活动。
2.学习课文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首次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
3.理解诗歌大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解释生字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引导学生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含义。
4.感受诗歌意境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场景,如“床前明月光”的温馨、“疑是地上霜”的寂静等。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小诗,共同创作一幅画面,展示诗歌意境。
5.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诗歌表演,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如朗读、背诵、表演等。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布置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五、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3.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静夜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诗歌意境的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诗歌,包括正确的发音和断句。
《静夜思》公开课教学设计《静夜思》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说给同学听,培养观察与说话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朗读古诗和认字。
三、教学难点:背诵古诗。
四、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头饰、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同学们观察了晴朗的夜空,现在请你们在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1)小组交流。
(2)推选代表或自荐上台说一说。
(3)出示课文插图“我会说”。
(播放插图中小女孩观察天空时的录音:在一个晴朗的夜空,我来到小溪边的草地上,观察那晴朗的夜空。
我抬头看见蓝蓝的天空中,有许多星星一闪一山亮晶晶的,还看见弯弯的月亮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跳出来。
真美!)2、引入新课:静夜思(板书)(二)、初读古诗1、看课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评议。
(三)、识记生字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1)出示an、ang,指学生认读,注意后鼻韵母的读音。
(2)认读生字。
(自读,小组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准)(3)游戏“运西瓜”。
(把西瓜图贴在黑板上,它们的背面都有一个生字)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1、自读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1)指名学生朗读,评议。
标出朗读节奏及重点词。
(2)配乐朗读。
(3)师生共同朗读。
教师引读每句的前两个字,学生补充,齐背诵。
过渡: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谁想办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14篇)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14篇)一年级语文《静夜思》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
(板书课题)二、介绍背景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
“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六、学写生字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静夜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静夜思》,理解诗歌的大意。
2.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夜晚安静的时候,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呢?(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诗人李白就在这样的夜晚,写下了一首表达思念亲人的诗歌,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静夜思》吧。
2.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这首诗里的生字词。
床:睡觉的地方。
前明月:窗前的月光。
地:地面。
光:亮光。
头:头部。
望:往远处看。
明:明亮。
(2)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遍生字词,然后请个别同学上台展示。
3.朗读诗歌(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朗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出诗歌的韵味。
(2)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全体同学齐读诗歌。
4.理解诗歌大意(1)同学们,这首诗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老师简要讲解诗歌大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李白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5.感受诗歌意境(1)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意境吗?请你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意境。
(2)老师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描述夜晚的月光、寂静的房间、思念的情感等。
6.背诵诗歌(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背诵这首诗。
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背诵,然后全班一起背诵。
(2)老师检查同学们的背诵情况,对背诵不熟练的同学进行指导。
四、课后作业1.正确书写生字词。
2.背诵《静夜思》。
3.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静夜思》,同学们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在感受诗歌意境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