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8 静夜思
- 格式:pptx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25
新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一、概述《新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是一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经典古诗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简练的语言,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素材。
本诗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以月夜思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坐、思念故乡的深情厚意。
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静夜思》作为经典古诗文的代表,被精心选入,旨在引导学生初步领略古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还能够学习到如何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静夜思》作为一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古诗,其语言浅显易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授《新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1. 简要介绍《静夜思》的作者李白及其文学地位。
《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享有“诗仙”之美誉。
李白以其独特的诗风、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
他的诗歌作品情感丰富,既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又展现了人性的多样与复杂。
在唐代诗坛上,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树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阐述《静夜思》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其流传的广泛性和深远影响。
《静夜思》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其流传的广泛性和深远影响可谓深远而持久。
这首诗便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邃丰富的意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流传的广泛性方面,《静夜思》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统编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静夜思》说课稿一、走进文本,潜心研读——说教材《静夜思》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
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展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一直未得人赏识。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古诗词中精练、含蓄、优美的语言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意浓浓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凭借,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
一年级的古诗教学在解决识字、写字教学重点后,应把诵读古诗和感悟诗韵、体味意境作为另一重点,要让学生视诵读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主动地背诵积累古诗,加强体验,增强语感,在读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
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指导书写“思”字。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3.想象画面,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思”。
2、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二、直面问题,针对指导——说学情以往封闭式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从“零”教起,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原有水平。
而实际上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他们学习古诗的资源,因此对于学生学情的了解至关重要。
这首诗流传广泛,不少学生已经能够朗读与背诵,但往往是无心成诵,并不明白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
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
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我会写:思sī(思想)(心思)(秋思)(三思)床chuáng(木床)(床头)(大床)(双人床)前qián(前后)(以前)(从前)(前天)光guāng(月光)(阳光)(光头)(光明)低dī(低头)(低音)(高低)(低三下四)故gù(故乡)(故国)(故人)(故土)乡xiāng(乡音)(同乡)(思乡)(水乡)我会认:夜yè(夜晚)思sī(思乡)床chuáng(起床)光guāng(阳光)疑yí(怀疑)举jǔ(举手)望wàng(看望)低dī(低头)故gù(故乡)易错的字: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前:“前”下面的部分“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光:“光”上部分先写中间的竖,再写两边的点和撇。
低:“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多音字:思sī思乡sāi于思地dì地上de轻轻地近义词:望--看思--想举头--抬头反义词:举头--低头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古诗时,首先读正确,读得一字不差,而且读出古诗的韵律。
如朗读节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8《静夜思》教案一、教材情境1. 教材内容《静夜思》是一年级下册的第八篇课文,通过描述夜晚的宁静和美丽,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简单语言表达•观察大自然,感受宁静夜晚的美丽二、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夜晚的主题,引起学生对夜晚的好奇和想象•介绍《静夜思》这篇课文,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教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分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或生字•要求学生模仿跟读,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3. 课文理解•开展讨论,询问学生夜晚最美好的事物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分组让学生编写自己心目中最美好的夜晚,并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4. 情感教育•与学生分享诗歌中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引导他们爱护环境5. 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夜晚的美丽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自然之美三、作业布置1. 完成课文练习册相关习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文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纠正错误2. 家庭作业•带动学生与家长一起观察夜晚,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并写下感想四、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夜晚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和展示,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2. 教学不足•如何更具体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需要更多实际操作•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内涵,需要更多引导与讨论通过《静夜思》这一课文的教学,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感悟与理解,引导他们自觉保护环境,增进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静夜思》教案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开发和提高学员智力、培养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人教版语文《静夜思》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静夜思》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过程:一、观图导入。
说说自己看到的。
二、揭题、释题。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
(主要是字音)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细读古诗。
1、朗读古诗。
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2、配乐朗诵。
3、当堂背诵。
四、认记生字。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五、练习写字。
六、课外作业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
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一年级人教版语文《静夜思》教案2课前准备1.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及本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8课《静夜思》原文静jìng夜yè思sī[唐tánɡ]李lǐ白bái床chuánɡ前qián明mínɡ月yuè光ɡuānɡ,疑yí是shì地dì上shànɡ霜shuānɡ.举jǔ头tóu望wànɡ明mínɡ月yuè,低dī头tóu思sī故ɡù乡xiānɡ.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
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意图》。
二、指井栏。
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
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
《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
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
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
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
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静夜思》的说课稿1说教材《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诗想象丰富,风格飘逸豪放。
《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月夜思乡之情。
作者以一个游子的身份神驰万里,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幅鲜明的月夜思乡图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
这首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说目标知识目标1、会读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情感目标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说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说教法学法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
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
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说教学过程结合本课的特点,教学要求,本课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自读自学,三朗读感悟,四总结升华。
1、通过师生对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范读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 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
2.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自然,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的美名。
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思:sī(反思、思念、相思)床:chuáng(木床、起床、冰床)前:qián(前方、先前、从前)光:guāng(光明、光头、阳光)低:dī(高低、低头、低下)故:gù(故乡、故友、故人)乡:xiāng(乡下、同乡、乡村)四、我会认注音及组词夜:yè(夜晚、日夜、黑夜)疑:yí(怀疑、疑问、疑似)举:jǔ(举手、举头、举动)望:wàng(看望、希望、张望)五、多音字地:dì(地上)de(悄悄地)思:sī(思乡)sāi(于思)六、近义词望——看思——想举头——抬头七、反义词举头——低头八、理解诗意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举头:抬头。
思:思念。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疑:不能确定是否真实;不能有肯定的意见;不信;因不信而猜度;怀疑。
霜:气温很低时凝结在地面上的白色冰晶。
【诗意】银白色的月光照在床前,好像地上下了白霜。
抬起头来望着高高挂在天空的明月,便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九、问题归纳1.《静夜思》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由圆圆的明月想到了什么?《静夜思》描写了月光、明月,诗人由圆圆的明月想到了故乡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