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特点与对策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69.41 KB
- 文档页数:3
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药材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下,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频繁,如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
在这些行动中,应急药材保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保持和任务的完成。
然而,当前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药材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药材保障存在的问题(一)保障需求难以准确预测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行动的类型、规模、地域、环境以及任务持续时间等因素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对应急药材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需求难以准确预测。
例如,在地震救援中,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外伤患者,需要大量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药品和器材;而在抗洪抢险中,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容易引发皮肤病和传染病,对防治皮肤病和传染病的药品需求较大。
由于无法准确预测保障需求,容易导致药材储备不足或过剩,影响保障效果。
(二)保障资源分散且调配困难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急药材保障资源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包括军队医院、药材仓库、基层部队等。
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整合和调配这些资源,导致保障效率低下。
此外,不同单位和部门的药材储备标准和品种也不尽相同,这也增加了调配的难度。
(三)保障时效性要求高但运输困难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事发突然,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应急药材送达保障区域。
然而,在实际保障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交通、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药材运输困难。
例如,在山区进行救援行动时,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容易影响药材的运输速度;在灾害发生后,交通设施可能会遭到破坏,也会给药材运输带来很大的阻碍。
此外,在国际维和等行动中,还需要考虑跨国运输的问题,涉及到海关、检疫等多个环节,进一步增加了运输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
(四)保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药材保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保障人员,包括药材采购、储存、调配、运输和使用等方面的人才。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能力建设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及其对财务保障能力的要求认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特点,把握财务保障能力建设面临的任务要求,是有针对性地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财务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事发突然、准备仓促,要求提高财务应急反应能力非战争军事行动动因复杂,许多因素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通常是在准备不足或基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且蔓延迅速。
特别是突发性重、特大自然灾害,更是如此。
比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突然,影响巨大,始料不及,要求部队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展开。
部队在这种万分危急、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受领任务,军事力量行动与后勤保障实施几乎同时进行,甚至出现”兵马先动,粮草后行”的现象。
这使得财务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紧迫、任务繁重,保障准备时间极为短暂,与军事行动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给财务保障与军事行动的同步启动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各级财务部门必须防患于未然,着力抓好军事财力准备,坚持常备不懈,有效提高财务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一遇情况,财务保障及时跟上,切实做到保障有力。
(二)任务多样、标准繁杂,要求提高财务标准化供应能力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财务保障性质和类型多元,任务差异性较大,即使是同类军事任务,具体保障内容和强度也有明显差异。
以抢险救灾为例,任务可能是抗洪抢险,也可能是抗震救灾,还可能是森林救火;又如边境维稳,任务可能是封边控边,也可能是交通管制,还可能是控制难民等。
因此,要结合财务保障任务的类型、性质、强度和特点,制定和执行相应的补充标准,建立合理的标准制度体系,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部队提供标准化财务保障。
(三)力量多元、关系复杂,要求提高财务协同组织能力抗击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是诸军兵种和地方党、政、警、民等多种力量实施的联合行动,有时甚至还有国际援救力量的参与,使得财务保障力量的构成多元性。
既有部队保障力量,又有地方保障力量;既有战略层次保障力量,又有战役、战术层次保障力量;既有通用保障力量,又有专用保障力量;既有现役部队保障力量,又有民兵、预备役保障力量。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机动卫勤力量药材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王涛;李铁军;赵锐;徐昕明;徐倩;魏家乐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11(021)010
【摘要】@@ 与平时医疗保障相比,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迥异的特点,要求军队卫勤力量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在规定时限内齐装满员机动至任务区,并根据任务性质和内容,执行不同周期的卫勤保障任务.而药材是卫勤保障的基础和前提,药材保障贯穿着整个任务期的始终.
【总页数】1页(P1145-1145)
【作者】王涛;李铁军;赵锐;徐昕明;徐倩;魏家乐
【作者单位】6500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务部;6500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务部;6500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务部;6500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务部;6500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务部;650032,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医务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1.1
【相关文献】
1.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前沿手术力量的建设与使用 [J], 江雷;彭海文;秦超
2.结合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谈方舱医院药材保障体会 [J], 王艳梅;曹敏;黄飞;王军
3.军队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中的作用 [J], 李焱
4.军队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中的作用 [J], 李焱
5.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特点打造全面过硬应急机动卫生防疫力量 [J], 高伟;靳兴;高斌;向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舰船器材保障探析作者:李晨光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12期摘要: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一种特殊的军事行动,是当前我海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舰船器材保障是指为保障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舰船所进行的器材应急保障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行动舰船的在航率和完好率,直接影响舰船的战斗力,是我海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器材应急保障;对策1 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舰船器材保障的特点(一)保障品种的多样性。
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主要包括:护航护渔、海外撤侨、抢险救灾、安保警戒、国际救援等行动,其任务的多样化,决定了保障器材种类的多样性,对器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为第五批赴亚丁湾护航舰船进行的器材保障任务中,我部发放器材涉及16个专业,203项器材,共计1463件之多。
(二)保障时间的紧迫性。
由于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和难以预见性,决定了舰艇部队受领任务时的紧迫性和器材保障准备的仓促性,要求保障人员必须高效、精准、按时完成舰船器材保障任务。
如2009年4月,我海军赴缅甸执行维和救灾任务,遂行任务舰船紧急调取我部器材连夜送往某地,要求在舰艇离港前完成器材保障任务。
这对器材保障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就要求器材保障部门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随时做到发得出、供得上,并且安全高效。
(三)保障任务的艰巨性。
遂行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舰船器材保障任务时,有时条件非常艰苦,困难重重,尤其任务舰船远离本土,这对我舰船器材保障部门提出了严峻考验。
如2010年4月,正在亚丁湾护航的某舰万向连接轴发生故障,需立即更换。
我保障部门立即联系外交、民航等多部门,将器材空运至第三国,顺利完成任务。
2 海上非战争军事行动舰船器材保障工作中存在问题(一)应急准备不够充分。
一是应急保障预案的制定、修订不够完善,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多样化任务特点研究不够透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估计不足;二是器材应急保障演练不够经常,演练内容设置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规范性;三是紧急保障器材储备不够充足。
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模式的探讨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频繁,如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
这些行动对军队的药材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了确保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药材保障,保障部队官兵和受灾群众的生命健康,有必要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的特点(一)任务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是突发的,难以提前准确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这就要求药材保障必须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药材的筹措、调配和运输。
(二)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性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环境可能极为复杂和恶劣,如地震灾区的交通中断、洪涝地区的水淹、反恐战场的危险等。
这些环境因素会给药材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带来很大困难。
(三)保障对象的多样性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保障对象不仅包括军队官兵,还可能包括受灾群众、难民等。
不同保障对象的医疗需求和用药特点存在差异,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药材保障。
(四)药材需求的不均衡性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药材需求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在灾难初期,外伤用药和急救药品需求较大;而在后期,抗感染和慢性病治疗药品需求可能增加。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面临的问题(一)保障预案不完善部分单位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预案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导致在实际行动中无法有效指导保障工作。
(二)药材储备不合理有的单位药材储备品种单一、数量不足,不能满足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多样化需求;有的单位则储备过多,造成资源浪费和过期失效。
(三)信息化程度低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由于缺乏高效的信息化手段,药材保障信息难以实时准确获取和传递,影响了保障决策和指挥的科学性。
(四)协同保障能力弱军队与地方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在药材筹措、调配和运输等环节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
三、非战争军事行动药材保障模式的构建(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药材储备体系1、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的药材储备标准,明确储备品种、数量和质量要求。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问题探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非战争军事行动涵盖了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多个领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在这些行动中,后勤保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行动的成败和效果。
然而,与传统的战争军事行动相比,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探析和研究。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特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与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1、任务多样性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任务类型繁多,包括反恐、救灾、维和、救援等。
不同任务的性质、规模、地域和环境差异巨大,这就要求后勤保障能够根据具体任务的需求,灵活调整保障方式和内容。
2、行动紧急性在许多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如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时间紧迫,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物资、装备和人员,展开保障行动,以挽救生命和减少损失。
3、环境复杂性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环境往往复杂多变,可能是高寒地区、荒漠地带、海上孤岛等恶劣环境,也可能是社会动荡、治安混乱的地区。
这些复杂的环境给后勤保障的物资运输、设施建设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4、保障对象多元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保障对象不仅包括军队自身,还可能包括受灾群众、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人员等。
保障对象的多元化要求后勤保障具备更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面临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保障机制,导致在实际行动中可能出现职责不清、权力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保障效率和效果。
2、指挥协调难度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和军兵种,包括军队内部的不同单位以及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
由于各方之间的隶属关系、指挥体制和工作流程存在差异,容易出现指挥不畅、协调困难的情况,影响后勤保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MILITARY AFFAIRS LOGISTICS军事物流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及对后方仓库的要求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样式包括反恐怖行动、维护社会稳定行动、抢险救灾行动、处置边(海、空)防突发事件行动、维和行动、维护国家权益行动等。
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自身独特的区别于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对后方仓库的保障作用也有着特殊的要求。
一是任务具有突然性。
常规的战争行动在开战之前通常都要经过周密的筹划,后方仓库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后勤保障准备。
而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事发突然,由于难以对突发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先进行周密充分的准备,后方仓库对突发事件的行动通常是临危受命,这就对保障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任务具有不确定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多种多样,且发生的地点、规模、强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都无法预测,在执行任务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是任务具有复杂性。
突发事件的情况变化急剧,部队机动频繁,要求后方仓库随时能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应付多变的情况,有时既要完成艰巨的保障任务,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其任务的复杂性非常突出。
四是任务具有政治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舆论广泛关注、透明度高、影响范围广,部队在执行这类行动时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严重的负面政治影响,给官兵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要求后方仓库在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
二、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措施后方仓库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物资保障,不能仅仅依照常规供应保障模式来执行,而且要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做到谋在先、动在前、有备而为之。
(一)未动先谋,提前做好物资器材保障准备1.优化物资储备布局,使其更具针对性后方仓库的物资储备应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和担负的不同任务,调整优化物资储备结构和数质量,在重要方向、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储备部分急需物资器材,做到事先预置到位。
如:反恐维稳行动主要在边境地区进行,在其主要行动区域、方向可有针对性地增加反恐物资器材的储备;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在这些地区要适当储备抗洪抢险器材,以及给养、被装、帐篷等后勤装备和物资器材;抗震救灾主要发生在地震多发带,这些地区应适当加大应急药品、简易通信器材、人民生存必需品等物资器材的储备。
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问题浅议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重大战略任务。
这就要求我军在着力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提高执行救灾、反恐、处突、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增多,甚至呈现常态化的形势之下,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
因此,深入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的特点规律,大力加强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准备,对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的特点与要求(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性强,任务转换快,要求军需保障必须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从这些年我们经历的一些非战争军事行动看,其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特别是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行动,时间紧、节奏快、任务重、转换快,这就要求军需保障工作必须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单位多元,要求军需保障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无论是反恐、维稳、处突,还是维权、维和、抢险救灾,具体行动样式千变万化。
单是抢险救灾,就可能包含应对地震、台风、洪涝、雪灾等多种样式,任务需求头绪多、内容杂。
其次,非战争军事行动常常是多国参与、多军合作、军地联动、广域展开,部队执行任务既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既可能是多国部队也可能是我军单独执行任务,既可能是单一兵种也可能是多军兵种联合进行。
临时抽组单位多,牵涉部门多。
这就要求军需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针和上级有关意图,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加强情况研判,并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段,对可能担负的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切实增强军需保障工作针对性。
(三)非战争军事行动受制因素多,环境恶劣,要求军需保障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素制约多,社会关注程度高,加之复杂多变的灾情和多变的气候,使部队对军需保障的需求随时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军需保障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