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磷调节
- 格式:ppt
- 大小:458.50 KB
- 文档页数:34
几种动物钙的动态代谢情况见表1。
钙磷的代谢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不同种类动物钙代谢强度不同;第二、随年龄增加, 周转代谢率降低,但是每天周转代谢的钙量仍可达吸收钙量的4-5 倍;第三、周转代谢强度大,一头35kg 重的猪,每天沉积和分解的钙量达23g 以上,仅有13% 左右作为净沉积钙,其余都是沉积后又分解进入体液循环,每沉积 1 克钙,平均需要8 克左右的钙进出沉积组织,即周转代谢是净沉积的8 倍左右,尽管成年动物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净沉积率,但合成和分解的绝对量仍相当大。
表1 不同种类动物钙的代谢动年物龄体重(kg)摄入(g)吸收(g)内源粪钙(g)内源尿钙(g)总粪钙(g)存积钙(g)分解钙(g)猪15 周绵羊 6 月牛 5 周牛14 月牛 5 年人30 年(哺乳)35305038050070112.655.826.663.00.924.71.35.39.612.60.311.450.850.56.466.00.120.110.050.01微量微量0.187.82.21.1223.4656.400.7313.32.415.00.8810.22.0310.30.87引自Riis(1983) p.296.钙、磷代谢的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
参与血中钙、磷水平调节的有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3(1,25-(OH)2 -D3)等三种激素,这些激素对钙的吸收、进入骨中沉积、肾的重吸收和排泄等代谢过程都有调节作用。
钙在动物体内具有以下生物学功能。
第一,作为动物体结构组成物质参与骨骼和牙齿的组成,起支持保护作用;第二,通过钙控制神经传递物质释放, 调节神经兴奋性;第三,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使Ca 2+ 进入细胞内触发肌肉收缩;第四,激活多种酶的活性;第五,促进胰岛素、儿茶酚氨、肾上腺皮质固醇, 甚至唾液等的分泌;第六,钙还具有自身营养调节功能,在外源钙供给不足时, 沉积钙( 特别是骨骼中) 可大量分解供代谢循环需要,此功能对产蛋、产奶、妊娠动物十分重要。
钙、磷、镁代谢钙、磷、镁的生理功能1.钙的生理功能(1)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2)血浆钙作为血浆凝血因子参与凝血过程。
(3)骨骼肌中的钙可引起肌肉收缩。
(4)是重要的调节物质:①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通透性;②在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代谢调节作用;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④其他。
2.磷的生理功能(1)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
(3)构成核苷酸辅酶类的辅酶。
(4)细胞膜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和在代谢调控上均起重要作用。
还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起代谢调控作用。
3.镁的生理功能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1)Mg2+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2)Mg2+是近300种酶的辅助因子。
(3)与体内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并且和ATP、DNA、tRNA、mRNA的生化反应有关系,参与氨基酸的活化等。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钙、磷、镁的代谢及调节1.钙、磷、镁的代谢(1)钙:吸收部位:十二指肠,是在活性维生素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肠管的pH:偏酸时促进吸收。
②食物成分: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排泄:主要由肠道排出,其次是肾脏排出。
肾小球滤过钙约10g/天,由尿中排出的仅约150mg/天,大部分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尿钙排出量直接受血钙浓度影响,血钙低于2.4mmol/L时,尿中几乎无钙排出。
(2)磷:食物中磷以有机磷酸酯和磷脂为主,在肠管内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无机磷被吸收。
磷在空肠吸收率达70%,由于磷的吸收不良引起的缺磷现象较少见。
磷主要由肾排泄,其排出量约占总排出量的70%,每天经肾小球滤过磷约5g,但85%~95%被肾小管回吸收。
(3)镁:镁的日摄入量约250mg,其中2/3来自于谷物和蔬菜。
吸收:部位主要在回肠,是主动运转过程。
肾脏吸收钙磷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同时也是维持体内钙磷平衡的重要调节器。
肾脏通过吸收、排泄和再吸收的方式,调节体内钙磷水平,确保骨骼健康和其他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肾脏对钙磷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肾小管。
肾小管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负责尿液的再吸收和排泄。
在肾小管中,有多种细胞类型参与钙磷的吸收过程。
肾小管中的近曲小管细胞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将钙离子从尿液中再吸收到血液中。
这些转运蛋白包括钙离子通道和钙离子转运体,它们能够主动地将尿液中的游离钙离子转运至细胞内,然后通过胞质中的钙离子泵将钙离子从细胞内转运至血液中。
肾小管中的近曲小管细胞还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结合蛋白,将尿液中的磷酸盐转运至细胞内。
这些钙结合蛋白包括钙结合蛋白D28K 和钙结合蛋白D9K,它们能够与尿液中的磷酸盐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通过细胞内的磷酸转运体将复合物转运至细胞内。
肾小管中的远曲小管细胞也参与了钙磷的吸收过程。
远曲小管细胞能够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将尿液中的磷酸盐再吸收到血液中。
这些转运蛋白包括钠磷共转运体和钠磷交换体,它们能够将尿液中的磷酸盐与细胞内的钠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磷酸盐的再吸收。
肾脏通过肾小管中的近曲小管细胞和远曲小管细胞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钙磷的吸收。
这一过程对于维持体内钙磷平衡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骨骼的健康,还关系到其他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然而,肾脏吸收钙磷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例如,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是两种重要的调节因子。
钙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吸收,而甲状旁腺激素则能够促进肾小管对磷酸盐的排泄。
这些调节因子的平衡和调控,对于维持体内钙磷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脏对钙磷的吸收还受到骨骼健康和肾功能状态的影响。
骨骼健康状况良好时,肾脏对钙磷的吸收能力会相应增加;而当肾功能受损时,肾脏对钙磷的吸收能力则会减弱,从而导致体内钙磷平衡失调。
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钙磷调节器,通过肾小管中的吸收和排泄过程,维持着体内钙磷平衡。
鸡饲料中钙磷缺乏及钙磷比例失调鸡饲料中钙磷缺乏及钙磷比例失调-概述饲料中钙磷缺乏及钙磷比例失调(Dietary Deficiency of Calcium, Phosphrorus and Imbalance of the Calcium:Phosphorus Ratio)家禽饲料中钙和磷缺乏,以及钙磷比例失调是骨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
不仅影响生长家禽骨骼的形成,成年母禽蛋壳的形成,并且影响家禽的血液凝固、酸碱平衡、神经和肌肉等正常功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日粮中钙或磷缺乏,或者由于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可以导致骨骼异常,食欲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异嗜癖,生长速度和产蛋量下降,并伴随特有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
鸡对钙磷的需要量与鸡的品种、品系、生长速度、产蛋、钙与磷比例、维生素D含量、植酸磷比例、环境温度和饲料的能量密度等因素有关。
蛋鸡由于产蛋的需要,要供给足够量的钙,并保持5:1的钙磷比例。
鸡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禾谷类籽实饲料中的磷约30%-70%为植酸盐的形式,植酸盐必须经过水解才能利用,必须注意饲料中磷的来源。
环境温度高,钙的需要量应增加,以提高蛋壳硬度,防止破蛋或软皮蛋。
日粮中的能量密度增加,鸡对钙的需要量也要增加。
日粮中补充维生素D,以维生素D3为标准较好,由于维生素D2对家禽的效力仅为维生素D3的1/50。
为了科学地补充钙、磷和维生素D,防止本病的发生,可参考美国国家科委公布的蛋鸡、肉鸡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需要量而来配料。
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主要是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和胆骨化醇(D3)的作用。
钙磷代谢紊乱则要影响生长中家禽的骨骼代谢,引起骨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滞;产蛋母鸡产蛋量减少,产薄壳蛋。
机体为了维持血液的钙磷浓度,必须从骨骼中动员钙磷。
致使骨骼渐变菲薄而易发生骨折。
生长鸡El粮中长期缺钙,骨骼中矿物质总量的25%可以丢失。
日粮中长期缺磷,笼养鸡仅饲喂含磷0.34%和0.54%的全植物性日粮,其产蛋率和孵化率也迅速降低。
第13章钙磷代谢学习目标1.掌握血钙、血磷的概念;钙、磷的主要生理功能。
2.理解血钙、血磷的含量与存在形式;钙、磷与骨代谢的关系。
3.了解概述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和1,25(0H)2维生素D3、PHT、CT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从化学组成上看,生物体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部分组成的。
前面已学过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有机物。
而钙、磷则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无机物,它具有广泛的生理功用,维持着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果体内钙、磷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种疾病。
因此,学习和掌握钙、磷代谢的基本理论,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1节钙磷在体内的含量、分布与生理功用一、含量与分布人体内钙、磷含量相当丰富,正常成人体内钙总量约为700~1400g,磷总量约为400~800g。
其中99%以上的钙和86%左右的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构成骨盐,存在于骨骼及牙齿中,其余部分存在于体液及软组织中(见表13—1)。
表13—1 人体内钙磷分布情况钙磷部位含量(g)占总钙(%) 含量(g)占总磷(%)骨及牙1200 99.3 600 85.7细胞内液 6 0.6 100 14.0细胞外液 1 0.1 6.2 0.3二、生理功用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原料。
此外,分布于各种体液及软组织中的钙和磷,虽然含量只占其总量的极小部分,但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用。
1.Ca2+的生理作用①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当血浆Ca2+浓度降低时,可造成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以致发生抽搐;②能降低毛细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临床上常用钙制剂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以减轻组织的渗出性病变;③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与促进心肌舒张的K +相拮抗,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与舒张;④是凝血因子之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⑤是体内许多酶(如脂肪酶、ATP 酶等)的激活剂,同时也是体内某些酶如25—羟维生素D 3—1α—羟化酶等的抑制剂,对物质代谢起调节作用;⑥作为激素的第二信使,在细胞的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钙磷代谢紊乱
血清钙正常浓度为2.25-2.75mmol/L;血清磷正常浓度为1.1-1.3mmol/L。
体内约99%钙和86%磷以羟磷灰石形式存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以溶解状态分布于体液和软组织中。
钙磷生理功能
(一)低钙血症(血钙浓度低于2.25mmol/L)
病因
治疗
注:于2周内曾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者需慎用钙剂,如临床必须应用钙剂,一般不用静脉推注
而采用滴注,且应进行心脏监护。
(二)高钙血症血钙浓度大于2.75mmol/L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病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手术切除腺瘤或增生的腺组织科彻底治愈。
降低血钙治疗
(三)低磷血症血清无机磷小于0.8mmol/L
治疗
和低镁血症以及水、酸碱代谢紊乱,维护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
(四)高磷血症(血清无机磷>1.6mmol/L)
临床表现
无特殊临床表现。
急性高磷血症可增加钙磷沉积风险,从而导致软组织及肾脏钙化,引起肾衰竭。
常继发性低钙血症。
病人可因低钙引起抽搐、心律失常、低血压等症状。
治疗
原发病防治无症状或肾功能正常的高磷血症无需特殊治疗,过量的磷可以通过肾排出。
13-3钙磷代谢钙盐和磷盐是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
绝大部分的钙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存在于体液及软组织中。
骨骼中的钙磷与体液中的钙磷保持着动态平衡。
血液中的钙磷浓度虽低,但可反映体内钙磷的代谢情况,所以在钙磷代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血钙与血磷(一)血钙血钙通常是指血浆钙,因为血液中的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浆中。
健康人血钙浓度为2.25~2.75mmol/L(9~11mg/dL),无年龄差异。
血钙包括离子钙和结合钙两部分,包括与蛋白质(清蛋白)结合的蛋白结合钙(约为40%)和少部分与柠檬酸等结合的柠檬酸结合钙(称复合钙,约占15%)。
复合钙和离子钙均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又称可扩散钙,而蛋白结合钙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通常称非扩散钙。
血浆蛋白结合钙与离子钙之间可相互转化,保持动态平衡,但受血液pH的影响。
由上式可见,当血浆中[H+]升高时,蛋白结合钙向离子钙转化增加,[Ca2+]升高;当血液中[HCO3-]增高时,离子钙向结合钙转化增加,[Ca2+]降低。
(二)血磷血磷通常指血液中的无机磷,以无机磷酸盐(HPO42-、H2PO4-等)形式存在。
成人血磷浓度为1.1~1.3mmol/L(3.5~4.0mg/dL);儿童为1.2~2.1mmol/L(4.5~6.5mg/dL)。
血磷浓度不如血钙稳定,成人血磷也有一定的生理变动,如摄入糖、注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等情况下,细胞内磷的利用增加,也可引起低血磷。
血钙、血磷浓度之间有一定关系,当以mmol/L来表示健康成人血钙和血磷浓度时,它们的乘积是一个常数为2.5~3.5,即[Ca]×[P]=2.5~3.5。
乘积大于3.5时,钙磷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中;若小于2.5,则会影响骨组织钙化,甚至使骨盐再溶解,导致儿童发生佝偻病,成人可发生软骨病。
二、钙磷代谢的调节参与钙磷代谢调节的激素主要有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旁腺素、降钙素。
简述钙磷的作用
钙磷是人体所需的两种重要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
将为大家介绍钙磷的作用:
1. 钙的作用
(1)强骨健齿:钙是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能够促进骨组织的
生长和修复。
(2)肌肉功能:钙能够影响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对维持正常的肌肉功
能十分重要。
(3)神经传导:钙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有关,能够促进神经传导和
信息传递,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4)维持心脏健康:钙能够帮助控制心脏节律,保证心脏的正常收缩。
(5)预防高血压:钙能够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有助于控制血压
的升高。
2. 磷的作用
(1)强骨健齿:磷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之一。
(2)能量供应:磷是细胞内能量分子ATP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
代谢调节,提供能量。
(3)细胞信号:磷与细胞内的信号分子有关,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调节,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4)补充血糖:磷可在血糖低的情况下,帮助肝脏释放葡萄糖,维持血糖水平的正常。
(5)呼吸系统:磷可促进肺泡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确保肺泡的正常功能。
在人体中,钙和磷互相依赖,二者配合作用更能发挥优势。
缺乏其中之一,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平时饮食中应注意合理搭配食物,保证钙磷的充足摄入,保证人体健康。
钙磷的吸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钙和磷是人体内必需的矿物质,对于骨骼生长和维持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让我们的身体充分吸收这两种矿物质,也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条件。
本文将着重讨论钙和磷的吸收过程以及如何优化吸收效果。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钙和磷在人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之一,它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能够帮助维持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还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例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血液凝血等。
而磷也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参与了细胞能量代谢、DNA合成和酸碱平衡等生理活动。
钙和磷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肠道,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钙主要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的方式被吸收,而磷则主要依靠肠道对磷酸酶的分泌来实现吸收过程。
维生素D也是促进钙和磷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维生素D通过与肠道上皮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调节钙和磷的进出,促进它们的吸收及重新吸收。
在钙和磷的吸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首先是食物中的其他物质,例如草酸盐、草酸和橘红酸等,它们会与钙和磷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它们的吸收率。
其次是饮食习惯,过多的咖啡因、酒精和高脂肪食物会对钙和磷的吸收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是年龄和健康状况,老年人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吸收不良的情况。
为了优化钙和磷的吸收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
首先是合理的膳食结构,尽量选择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奶制品、坚果、豆类、鱼类等,并且尽量避免食用影响吸收的食物。
其次是加强户外活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提高钙和磷的吸收率。
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吸烟、限制饮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提高钙和磷的吸收效果。
钙和磷是我们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矿物质,正确的摄入和吸收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促进身体发育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健康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钙和磷的吸收效果,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中老年人饮食钙和磷的最佳比例
中老年人饮食中钙和磷的最佳比例一般为1:1或者1.2:1。
这是因为钙和磷是人体骨骼健康所必需的两种重要矿物质。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对于骨骼的形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而磷则是骨骼和牙齿中磷酸盐的重要组成部分。
钙和磷在人体内有着协同作用,它们的摄入比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的钙磷比例可能导致钙沉积在组织中,形成结石或血管石化;过低的比例则可能影响骨骼的形成和维持。
建议中老年人在饮食摄取中应保持适当的钙和磷的比例,以维持骨骼健康。
具体的食物选择可以包括酸奶、豆腐、鸡蛋、海鱼、绿叶蔬菜等含钙食物,并合理搭配含磷食物,比如瘦肉、豆类、坚果等。
此外,适量的户外活动和服用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剂也可以帮助提高钙和磷的吸收利用。
最佳的饮食比例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健康需求来调整和制定。
维生素D4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什么是维生素D4?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胆钙化醇也是其通用名称。
维生素D共有5种形式,包括维生素D1、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D4和维生素D5。
其中,维生素D4较为不常见,其化学名为22,23-dihydroxyergocalciferol。
维生素D4的作用维生素D4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1.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维生素D4能够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维持血液中钙磷浓度的平衡。
通过调节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维生素D4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预防骨质疏松等骨骼相关疾病的发生。
2.免疫调节作用:维生素D4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功能。
适量的维生素D4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炎症相关疾病。
3.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D4可能对多种肿瘤具有抗增殖和抗转移的作用。
其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维生素D4的功能主治维生素D4在临床中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骨质疏松:维生素D4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通常与钙补充剂一起使用,以提高钙的吸收和利用率。
2.骨软化症:维生素D4治疗骨软化症是通过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维持正常的钙磷平衡,从而改善骨骼的硬度和强度。
3.免疫调节性疾病:维生素D4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4.肿瘤治疗:维生素D4可能对一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包括乳腺癌、乳腺增生、结肠癌等。
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通过影响多种信号通路实现抗肿瘤作用。
5.心脏病预防:研究表明,维生素D4对心脏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潜力。
维生素D4可以调节心脏肌肉细胞的收缩和松弛,降低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骨化醇的功能主治概述骨化醇是一种人体中重要的维生素D形式,有着多种重要的功能主治。
维生素D通过合成骨化醇的过程中,通过肝脏和肾脏转化成人体所需的活性形式。
骨化醇在人体内起到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增强免疫系统等重要作用。
功能主治1.维持钙磷平衡: 骨化醇能够吸收和储存钙磷,调节钙和磷的血液浓度,维持钙磷代谢的平衡。
它通过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减少尿液中钙的丢失,并通过与肾脏合作促进钙的重吸收,确保钙磷平衡。
2.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骨化醇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可以增强骨骼细胞的活动性,促进骨骼的形成和再生。
骨化醇通过促进肠道吸收和骨骼细胞对钙的利用来增强骨骼的稳定性和强度。
3.增强免疫系统: 骨化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正常活动,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骨化醇还可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4.预防骨质疏松症: 骨化醇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和骨骼对钙的利用,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降低骨折的风险。
5.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骨化醇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适量的骨化醇摄入可以降低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食物中的骨化醇来源骨化醇主要存在于食物中,其主要来源如下: - 脂肪鱼类: 如鲑鱼、鳕鱼、金枪鱼等含有丰富的骨化醇,每100克鱼类中含有约10-30微克的骨化醇。
- 鱼肝油:鱼肝油是一种非常好的骨化醇补充来源。
每1毫升鱼肝油中约含有250微克的骨化醇。
- 蛋黄: 鸡蛋蛋黄中富含骨化醇,每个鸡蛋的蛋黄中含有约40微克的骨化醇。
- 牛奶和奶制品: 牛奶和奶制品是常见的骨化醇来源之一。
每杯(237毫升)牛奶中含有约2.5-5微克的骨化醇。
- 酱油: 酱油中含有适量的骨化醇,每100毫升酱油中约含有约1-2微克的骨化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