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 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监测神经功能的利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应该怎么查人体密集而精细的神经网络往往令人“捉摸不透”,即便是有经验的医生有时也难以辨清“敌我”。
这时,就需要有一种办法来分清病变和正常组织,为精准手术或有效治疗提供导航,这就是监测神经功能的利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我们看看吧!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目的和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变程度,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具体来说,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和意义:1.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
2.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反应等,以帮助医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状况。
3. 判断病变程度和范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4. 监测治疗效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总之,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什么1.基本情况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神经系统电信号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
它包括两种主要的检查方法:脑电图(EEG)和神经肌肉电图(EMG)。
脑电图是一种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记录大脑皮层的电信号。
这种检查可以用于诊断癫痫、脑损伤、睡眠障碍等疾病。
神经肌肉电图是一种记录肌肉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在肌肉和神经上放置电极来记录肌肉和神经的电信号。
这种检查可以用于诊断肌肉和神经疾病,如肌无力、神经病变等。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或注射,对患者没有任何伤害。
它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哪些疾病要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周围神经病变:如神经根病变、神经炎、肌无力等。
肌电诱发电位检查报告肌肉是人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织,负责着人体的各种动作和姿势维持。
而肌电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查方法,用来确定肌肉和神经系统是否正常运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肌电诱发电位检查报告的相关内容。
一、检查简介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肌电诱发电位检查。
这是一种通过电刺激神经和肌肉,记录下产生的电信号的方法。
这个信号被称为肌电诱发电位(MEP)。
当我们的大脑给出一个运动信号时,它将通过神经系统到达肌肉,导致肌肉收缩。
这个肌肉收缩所产生的电信号,就是我们要检测的肌电诱发电位。
通过测量和分析肌电诱发电位,医生可以判断神经和肌肉是否存在问题。
常见的一些神经和肌肉问题如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脊髓损伤等等,都可以通过肌电诱发电位检查得出结论。
二、检查结果当你完成肌电诱发电位检查后,医生会给你一份检查报告。
这个报告会详细记录出你的检查结果。
下面是一些可能出现的结果:1. 肌电诱发电位幅度:这个数值表示肌肉从电刺激中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度,通常以微伏(μV)为单位。
如果这个数值过低,那么就表示核心问题可能出现在神经系统或肌肉上。
如果这个数值过高,那么就可能存在一些神经病变的问题。
2. 肌电诱发电位延迟时间:这个数值表示电刺激到达肌肉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
如果这个数值过大,那么就表示核心问题出现在神经系统上,可能是因为神经传输速度过慢。
如果这个数值过小,则可以表示某些特定的神经疾病。
3. 肌电诱发电位的缩放比例:这个数值用于比较运动信号和最强肌电诱发电位之间的比例。
如果这个比率低于100%,那么就表示核心问题可能是神经损伤,肌无力或运动神经元疾病。
这些结果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都可能提示医生,你可能存在神经或肌肉问题。
当然,这也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检查位置、检查方法和检查人员的技能。
因此,在最终结论前,医生将综合考虑所有的相关因素。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肌电诱发电位检查之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临床上很多医生对肌电图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了解的可能也就神经内科、骨科、康复科等少数科室。
大家常说的肌电图一般都只是广义,肌电图其实包含很多检查项目,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查、肌电图(针极肌电图)、F波、H波、重复神经电刺激、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P300等。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肌电图部分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没讲到的以后有时间再逐渐跟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1、肌电图(EMG)在临床的应用常用的EMG检测方法: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观察有无自发电活动、观察MUP的大小形态变化、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自发电活动:一块肌肉上至少两处记录到,为肯定的异常。
注意:自发电活动的出现有2~3周的潜伏期,肌电检查最好在神经损伤2~3周后进行正尖波纤颤波:代表单根肌纤维在失神经支配后的自发收缩。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的出现往往提示失神经支配的病理过程,但在一些炎性肌病或肌营养不良时也可出现。
束颤电位:临床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肌肉跳动,代表一个MU或MU的部分肌纤维的自发放电,正常人也可有束颤电位,称为“良性肌束颤动”,束颤电位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较为常见,如前角细胞疾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病等。
束颤电位本身不能作为异常的绝对指征,除非伴有正尖或纤颤波。
肌肉轻收缩状态下,分析运动单位电位(MUP)运动单位的单次发放冲动,可引起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的同步收缩,通过针电极所记录到的波形即运动单位电位(MUP),它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的总和运动单位和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峰—峰值时限:从偏离基线开始到再回到基线的时间相位:从偏离基线到再过基线为一个相位转折:没有过基线的电位改变 >50uV才有意义晚成分:与MUP有锁时关系,早期神经再支配上升时间:起始正相峰与紧接的大负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神经源性损害:MUP时限-20%;波幅-70%,多相波百分比-,MUP复杂性增加和单纯的波幅增加没有特异性(早期轻度的损害较敏感),MUP不稳定提示正在进行再支配。
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加入时间:2006-3-5 23:40:43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与肌电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简介肌电图检查诊断(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以下就此三类肌电诊断检查作一概括介绍: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
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