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51.10 KB
- 文档页数:47
河蟹健康养殖控制技术
关键控制技术一: 消毒清塘与生物降解
清塘的目的是为消除养殖隐患,是健康养殖的基础工作,对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清塘必须把好三关:
第一关,消毒灭菌除杂(杀死病原菌及杂鱼杂虾杂蟹等):可选用绿康露、保底安、漂白粉、生石灰等,在使用生石灰时必须根据池塘酸碱度掌握合适的用量;使用漂白粉要根据池塘排水多少决定用量,防止用量过大把塘内螺蛳杀死。绿康露消毒杀菌作用强,使用方便,一瓶可用3~4亩,同时不会给螺蛳造成任何伤害。
第二关,解毒:降解消毒药品的残毒以及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甲烷和其它有害物质的毒性,可在消毒除杂的五天后泼洒卓越净水王或解毒超爽。
第三关,生物净化:解毒3~5小时后,即可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卓越黑金神、水底双改、灵活100、粉剂活菌王任意选其中两种复配浸泡后全池泼洒,分解消毒杀死的各种生物尸体,避免二次污染,消除病原隐患。
如果不用有益微生物对消毒杀死的生物尸体进行彻底的分解,清塘就不彻底,具抗体的病原微生物待消毒药效过期后就会复活,并利用残留的生物尸体作培养基大量繁殖。前期,恰好是河蟹蜕壳最频繁的时期,蜕壳时的河蟹活力弱,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病原微生物极易侵入蟹体,容易引发病害。所以培植有益微生物种群,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消除健康养殖隐患,还可将塘底有机物和生物尸体通过生物降解转化成藻类、水草所需的营养盐类,为肥水培藻、强壮水草奠定良好的基础。
清塘三关(消毒、解毒、生物净化)关关重要,类似于建房打基础,地基打得扎实,高楼才能安全稳固,否则,就有可能酿成“豆腐渣”工程的悲剧,养蟹也一样,基础细节做得不扎实,就会增加养殖风险,甚至酿成排塘的后果。
关键控制技术二:肥水培藻、保健养苗
放苗前的肥水培藻(施基肥)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仅关系到苗的成活率,苗的健康状况,还关系到养殖过程中河蟹的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回捕率高低,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
肥水就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既能解毒、净水(吸收水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又产氧(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大量的溶解氧,水体中70%左右的氧是藻类和水草产生的),还是蟹苗喜食的天然优质饵料(无论是藻本身的营养或是食藻的浮游动物,对苗期的营养保健作用是其它任何人工饵料不可比拟的)。
水质和藻相的好与坏,对养殖对象的应激反应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水质爽活、藻相稳定,溶氧和pH值通常是正常稳定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甲烷、重金属一般不会超标,养殖对象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健康生长。反之,水质条件差,藻相不稳定,则水中有毒害的物质就会增加,溶氧偏低,pH值不稳定,养殖对象容易应激生 病。
如何才能培育出优良的水质和藻相呢?
施足基肥是关键。近两年来,很多成功的养殖户,他们都认为基肥不施足,肥力就不够,营养供不上,藻相活力弱,新陈代谢的功能低下,水质容易清瘦,不利于蟹苗健康生长。通常采用1包酵素钙肥+1桶六抗培藻膏+1包特力钙混合加水可用8~10亩,2天后,用粉剂活菌王(用量为2包3~4亩)稳定水色。勤追肥保水色,在投苗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前10天,每3到5天追一次肥,后二十天每7~10天追一次肥,少量多次,既可保证藻相营养的供给,也可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或者导致施肥太猛,水质过浓,不便管理。通常采用六抗培藻膏或藻幸福追肥,六抗培藻膏每桶用8~10亩,藻幸福每桶用6~8亩,然后用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锁定水色,用量为1包黑金神配2包粉剂活菌王浸泡后用8~10亩。
在做基肥培藻时,经常会遇到肥水困难的麻烦事,究其原因,归纳为以下10种:
一.春季蟹池水温低,光照弱;
二.重金属含量超标;
三.亚硝酸盐偏高,pH值偏高或偏低(9.0以上或7.0以下);
四.消毒药的残留过大;
五.用井水做水源;
六.用受过工业污染的水源;
七.底质老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
八.泥浊、藻种缺乏;
九.塘底有青苔、丝状藻、泥皮;
十.新塘缺乏有机质。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通过技术服务平台,与行业中资深的经验人士沟通交流,现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介绍给大家。
第一. 春季蟹池水温低,光照弱,肥水困难。水温低,光照弱,空塘时间长,清塘药残难以消除,有机质缺乏等都会对肥水培藻产生不利影响。多数养殖户不明个理,盲目施肥,甚至猛施肥,将大量的鸡粪往塘里撒,仍不见有太明显的效果(施鸡粪肥易导致中后期塘底泥皮、青苔、丝状藻发生,造成问题水质、问题底质、引发河蟹病害)。
如水温太低,藻类生长会受到抑制,如采用无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培藻,都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水温低,养分易向下沉入塘底,由于底泥中有机质缺乏,养份易渗漏流失,有的养份结晶于底泥中,水表层的藻类很难吸收到养份,所以肥水培藻很困难。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3~5亩;(2)施基肥:解毒后第二天按5~8亩将1包酵素钙肥和2瓶藻激活配1桶六抗培藻膏使用;(3)追施肥:肥水3天后,再按8~10亩将1包卓越黑金神和2瓶藻激活配合1桶藻幸福或者1桶六抗培藻膏追肥。由于水温低,肥水难度大,常规肥水很难见效。采用上述方法虽然成本略高,但肥水和稳定水色的效果明显,有利于蟹苗的健康养殖。
第二.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肥水效果。可按第一种问题的处理方法操作。
第三.亚硝酸盐偏高,pH偏高或偏低,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可采用亚硝快克配合六抗培藻膏降亚硝酸盐,用法:将亚硝快克与六抗培藻膏加10倍水混合浸泡3小时左右全池泼洒,每亩水面1米水深将亚硝快克1包加六抗培藻膏1公斤使用。2.施基肥:第二天按5~8亩将1包酵素钙肥和2瓶藻激活加1桶六抗培藻膏加水混合全池均匀泼洒;3.追施肥:肥水3~4天,用卓越黑金神浸泡后配合藻激活、藻幸福或者六抗培藻膏追肥稳定水色。4.pH值偏高或偏低,影响肥水效果时,建议措施:当pH值偏高时,按6~8亩将六抗培藻膏1桶、净水王2瓶、红糖5斤混在一起降pH值。当pH值偏低时,用生石灰或熟石灰调高pH值,用量根据pH值的情况酌情而定。可在5~10公斤/亩用量范围选择,待pH值调至8以后,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参照“第一”种方法。
第四.消毒药的残留过大,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消毒清塘后,适当延长空塘曝晒时间,一般为一周2.用卓越解毒超爽解毒,每瓶用3亩;3.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五.用井水做水源,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进水后开增氧机曝气三天;2.用净水王解除重金属,每瓶2~3亩;3.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4.引进含藻新水后即可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六.引用受过污染的水源,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2亩;2.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再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七.底质老化,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缺乏,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每瓶3~4亩;2.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八.泥浊,藻种缺乏,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用净水王解毒,每瓶3亩;2.解毒3小时后,引进5公分含藻新水,再按“第一”种方法操作。
第九.塘底有青苔、泥皮、丝状藻,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将黑金神配合粉剂活菌王加藻健康(无需加红糖)混合浸泡3~12小时后全池泼洒,1包黑金神加2包粉剂活菌王用3~5亩(如塘底青苔和丝状藻太多,先用人工尽可能捞干净,再采取上述方法处理,既安全,效果又明显,如用化学药品消除青苔和丝状藻,蟹苗会产生药害,对肥水不利,对已栽水草不利,不宜采用)。2.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十.新塘,缺乏有机质,影响肥水效果。
建议措施:1.先引进3~5cm的含藻种的水源;2.泼洒卓越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用法: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2包、藻健康1包加水混合浸泡,用3~5亩;3.施基肥和追施肥均可采用“第一”种方法。
肥水培藻,保健养苗,关系到苗的成活率,关系到养殖产量和养殖成败,所以,在处理上述肥水培藻疑难杂症时,方法虽然有些麻烦,成本上有些偏高,但我们强调的是良好的作用效果,否则,春季的肥水培藻做不好,养蟹的问题就多了。因此,我们务必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千万不可“偷工减料”。
关键控制技术三:优选蟹苗
目前,养蟹生产中流通的蟹苗,其繁育亲本有长江蟹,辽蟹,瓯蟹等之分。不同品系的河蟹在不同的养殖环境中其个体大小生长性能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在不同地域养殖河蟹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养殖,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 选择优质蟹苗的关键控制点:
① 选择本地培育的优质苗;一般土池培育的的蟹苗较工厂化培育的蟹苗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同等条件下,应选土池培育的蟹苗为首选。 ②苗龄已达6日龄以上,淡化超过4日,盐度降至3左右,并已维持1日以上,大小均匀比例达80~90%的蟹苗(以重量推算:淡化2~3日,20万只/kg;4~5日,16万只/kg; 6~8日,12万只/kg);不选淡化时间不够、个体太小或大小不均的“嫩苗”和“花色苗”。
③选择品系纯正、苗体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洁不沾污物、色泽鲜亮、活动敏捷的蟹苗;苗为整齐的淡黄色、晶莹透亮,黑色素均匀分布;不选体表和附肢有聚缩虫或生有异物的不健康苗;不选壳体半透明、泛白的“嫩苗”或深黑色的“老苗”。
④手抓一把蟹苗,甩干水后,轻握有弹性感、沙粒感和重感;放在耳朵边,可听见明显的沙沙声;轻握再放开,能迅速四处逃散,无结团和互相牵扯现象,则为健康苗,否则为劣质苗。
⑤将捏成团的蟹苗放回水中,马上分散游开,而不结团沉底;连苗带水放在手心,苗能带水爬行而不跌落。
⑥观察蟹苗在水中游泳的活力和速度的快慢;选择在水中平游,速度很快,离水上岸后迅速爬动的健康苗;不选在水中打转、仰卧水底、行动缓慢或聚在一团不动的劣质苗。
⑦蟹苗胃里有饵,但不多;蟹苗过秤时应无残饵杂质和死苗,苗在网箱应沥水后过秤(含水分适量,过秤时以不滴水为准).
⑧仔细观察苗池中死苗数量的多少,如池中死苗多,则尚存活者也是病苗。
(室内干湿法模拟实验:干法是将露出池的蟹苗称取1~2克,用湿纱布包起来或撒在盛有潮湿棕片的玻璃容器内放在室内阴凉处,经12~15小时后的检查,若80%以上的蟹苗都是活跃爬行,说明质量较好,可以运输。湿法是将出池蟹苗称取0.5~1克放在小面盆和小木桶中加少量水,观察10~15小时,成活率在85%以上,证明蟹苗质量较好,可以用塑料袋充氧进行长途运输。)
(蟹种选择标准:
①应选一龄扣蟹苗,不选性早熟的二龄苗和老头蟹苗;
②选择品系纯正、苗体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洁不沾污物、色泽鲜亮、活动敏捷的蟹苗;
③随机挑3~5只蟹苗把背壳扒去,鳃片整齐无短缺、鳃片淡黄或黄白,无固着异物、无聚缩虫、肝脏呈菊黄色,丝条清晰者为健康无病的优质蟹苗;若鳃片短缺、黑鳃、烂鳃、肝脏明显变小,颜色变异无光泽为劣质苗、带病苗;蟹种规格在100~200只/千克(即6~10克/只)的二龄河蟹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放养600~800只。)
(二)13种劣质蟹苗不宜购买
1.非长江水系的蟹苗种:辽、浙、闽蟹苗种如果移到长江水系中养殖,其生长缓慢、早熟现象明显、个体偏小、死亡率高、回捕率低。这类苗种形体近似方圆,背甲颜色灰黄,腹部灰黄且有黄铜水锈色,额齿较小且钝。
2.药害苗:人工育苗时反复使用土霉素等抗菌素药物,可造成蟹苗蜕壳变态为子蟹后,身体无法吸收钙质,甲壳无法变硬,常游至池边大批死亡。
3.蜕壳苗:如果蟹苗中已有部分蜕壳变态为一期子蟹,不能购买,否则在运输后,蟹苗会大量死亡。
4.花色苗:蟹苗体色有深有浅,个体有大有小。这种蟹苗,如果是天然苗,可能混杂了其它种类的蟹苗。如果是人工繁殖苗,是蟹苗发育不整齐,在蜕壳时极易自相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