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烷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讲义练习

烷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讲义练习

烷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讲义练习
烷烃-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讲义练习

第2课时烷烃

[知识梳理]一、烷烃

1.分子结构特点

【自主思考】

1.多碳原子烷烃(如CH 3—CH 2—CH 2—CH 2—CH 3)分子中,碳链是直线状吗? 提示 不是。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以单键与其他原子相连,因此与之成键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因为直链烷烃中碳原子的排列呈锯齿状。

2.物理性质

(1)递变规律(随碳原子数n 递增)

(2)相似性

烷烃均难溶于水,相对密度均小于1。

3.化学性质(与CH 4相似)

(1)稳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烷烃比较稳定,跟强酸、强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都不反应。

(2)燃烧反应

烷烃燃烧通式:C n H 2n +2+

3n +12O 2―

―→点燃n CO 2+(n +1)H 2O 。 (3)取代反应

烷烃能与氯气等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如乙烷与氯气光照时生成

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6+Cl 2――→光照C 2H 5Cl +HCl 。

4.习惯命名法

(1)表示

n≤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n>10 相应数字

(2)举例:C6H14命名为己烷,C18H38命名为十八烷。

(3)碳原子数n相同结构不同时,用正、异、新表示,如C4H10的两种分子的命名:无支链时,CH3CH2CH2CH3:正丁烷。

有支链时,:异丁烷。

【自主思考】

2.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沸点哪一个更高,有何规律?

提示正丁烷的沸点高。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一般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沸点:正丁烷>异丁烷。

二、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1.同系物

(1)特点: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2)实例:CH4、CH3CH3、CH3CH2CH3等烷烃互为同系物。

特别提醒(1)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但是通式相同的有机物不一定互为同系物,同系物的前提是同一类物质且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2)同系物的组成元素相同,同系物之间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n(n=1,2,3……)。2.同分异构体

(1)概念: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物质。

(2)实例:CH3CH2CH2CH3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4)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效果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烷烃的分子通式是C n H2n+2(n≥1),但符合通式C n H2n+2的不一定是烷烃()

(2)烷烃的特征性质是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3)烷烃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4)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

(5)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7)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8)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也可能互为同系物()

答案(1)×(2)√(3)√(4)√(5)×(6)√(7)×(8)×2.下列性质中,属于烷烃特征的是()

A.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它们不溶于水

C.分子的通式为C n H2n+2,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它们密度都较小

答案 C

3.下列各物质:①O2和O3②12C和14C③C2H6和C3H8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

(3)同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__。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

(5)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答案(1)②(2)①(3)③④(4)④(5)③

探究一、同系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合作交流】

1.CH2===CHCH3和的组成相同,二者中哪一个与CH2CH2互为同系物?由此判断: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吗?

提示与CH2===CH2互为同系物的是CH2===CHCH3,因为CH2CH2和CH2CHCH3分子中都含有,结构相似,且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

分子中含碳碳单键而不含双键,化学键类型不同,结构不相似。由此可知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结构不一定相似,故不一定是同系物。

2.CH3CH2CH2CH3与是否属于同系物?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同系物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一定

具有不同的分子式。而CH3CH2CH2CH3与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3.同系物具有同一通式,具有同一通式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吗?

提示不一定,如CH2===CH2和通式相同,均为C n H2n,再如

CH3CH2CH2CH3与通式也相同,但它们均不为同系物,所以具有同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点拨提升】

1.同系物判断的三个关键点:

(1)“同”——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必须属于同一类物质。

(2)“似”——结构相似,是指化学键类型相似,分子中各原子的结合方式相似。

(3)“差”——组成上相差n个CH2原子团(n≥1)。

①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碳原子数(或分子式)。

②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n)。

2.判断同系物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互为同系物的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区别,同系物结构相似,组成不同,分子式不同;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可能相似也可能不相似。

3.同系物判断的几个“一定”和“不一定”

(1)同系物在分子组成上一定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但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2)同系物具有同一通式,但具有同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3)同系物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但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系物。

(4)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相同。

【典题例证1】下列各组内的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是(双选)()

解析虽然A中的3个选项有的是直链结构,有的是带支链的结构,但它们通式相同,都属于烷烃,在分子组成上分别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为同系物;B选项中的3种物质均只含一个碳碳双键、在分子组成上分别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也属于同系物;C中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D中3种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因此选C、D。

答案CD

【学以致用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一定是同系物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系物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D.只有①②③

解析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④正确;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结构不一定相似,故不一定

是同系物,①错误;CH2===CH2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均相同,但二者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②③错误,故选D。

答案 D

探究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合作交流】

1.同分异构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那么,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吗?

提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分子有CO、N2、C2H4,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的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吗?

提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物质,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CH2===CH2、

CH3CH===CHCH3和分子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为85.7%和14.3%,但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

3.CH3—CH===CH2与互为同分异构体吗?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吗?

提示二者分子式相同,碳原子与碳原子间的连接方式不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可能是不同类的物质,如题干所述两种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4.丁烷有几种同分异构体?其一氯代物有几种?

提示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它们分别是正丁烷和异丁烷。其一氯代物共有4种,它们分别是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

(CH3)2CHCH2Cl、(CH3)2CClCH3。

【点拨提升】

1.同分异构体判断时的易错点

碳碳单键可以旋转,因此烷烃(主链的碳原子数≥4)的碳链形状可以改变。在判断是否为同分异构体时,要特别注意与同一物质相区分。

2.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烷烃分子组成越复杂,同分异构体越多,如CH4、C2H6、C3H8无同分异构体,C4H10有2种同分异构体,C5H12有3种同分异构体。

【典题例证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3H7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答案 C

【学以致用2】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生成3种二氯代烃的是()

解析B项,两个氯原子可取代同一个甲基上的H,也可取代两个甲基上的H,还

可以一个取代甲基上的H、一个取代上的H。

答案 B

探究三、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合作交流】

1.根据甲烷的空间构型,试分析多个碳原子的烷烃中碳键为什么不是直线形而是锯齿状?

提示烷烃分子中碳原子间只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他价键都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价键充分利用达到“饱和”。因碳原子形成的4个单键伸向四面体的4个顶点,故多个碳原子的烷烃中碳链不会呈直线形,而是呈锯齿状。

2.根据甲烷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烷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哪些?

提示在光照条件下能和氯气、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能和O2发生燃烧反应。3.根据烃的元素组成特点,试分析如何通过烃的燃烧实验,推导出烃的分子式?提示通过一定量的烃燃烧生成CO2和H2O的量计算出烃、CO2、H2O的定量关系,求出1 mol烃分子中碳、氢原子的物质的量。

【点拨提升】

1.烷烃的结构特点

(1)单键: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单键相结合。

(2)饱和: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烷烃是饱和烃,相同碳原子数的有机物分子里,烷烃的含氢量最大。

(3)链状:碳原子结合成的链可以是“直链”,也可以含有支链。

2.常见的呈四面体结构的物质

(1)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甲烷、四氯化碳。

(2)四面体结构的物质: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

3.烷烃的化学性质

(1)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C n H 2n +2+X 2――→光C n H 2n +1X +HX

(2)燃烧反应。

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典题例证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碳间以单键结合,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与氢原子结合的烃一定是饱和链烃

B .分子组成符合

C n H 2n +2的烃一定是烷烃

C .正戊烷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均在同一条直线上

D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的烷烃有两种

解析 A 项中环烷烃也符合要求,但它不是链烃,属于环烃;C 项中由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键角特征知,碳原子呈折线方式排列,因此正戊烷中的碳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D 项中n (C)∶n (H)=1∶3时必为C 2H 6,一定是乙烷。

答案 B

【学以致用3】 正己烷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其球棍模型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己烷的分子式为C6H12

B.正己烷的一氯代物有3种

C.正己烷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D.主链上含有4个碳原子的正己烷的同分异构体只有1种

解析正己烷分子式为C6H14,A项错误;正己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3,分子中存在三种位置不同的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3种,B项正确;烷烃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C项错误;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时,正

己烷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D项错误。

答案 B

1.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②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③分子通式为C n 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

A.①③⑤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解析烷烃分子中无论是碳碳键还是碳氢键,都是单键,①正确;烷烃属于饱和链烃,其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通常情况下烷烃不与酸、碱、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反应,②错误;因分子通式C n H2n+2中的每个碳原子的价键都达到饱和,因此符合通式C n 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③错误;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这是烷烃的主要性质之一,④正确;烷烃与溴水不反应,故乙烷不能使溴水褪色,⑤错误。

答案 D

2.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含甲基、乙基两个支链的烷烃有()

A.5种

B.4种

C.3种

D.2种

解析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则乙基只能在中间C上,甲基可以在中间C上,也

可以在2号C上,所以有如下2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位素

B.乙烷和丙烷互为同素异形体

C.CH3CH2CH2CH3与CH(CH3)3互为同分异构体

D.12C和13C互为同系物

解析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乙烷和丙烷互为同系物,B项错误;12C和13C互为同位素,D项错误。

答案 C

4.某有机化合物6.2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 g CO2和5.4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该化合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解析8.8 g CO2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碳元素的质量为2.4 g,5.4 g 水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氢元素的质量为0.6 g。m(C)+m(H)=2.4 g +0.6 g=3.0 g<6.2 g,该化合物不仅含碳、氢两种元素,还一定含有氧元素;其中所含C、H两种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n(H)=0.2 mol∶0.6 mol=1∶3。

答案 D

5.观察下面几种烷烃的球棍模型:

(1)与C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烷烃的同系物中,随碳原子数增加,其熔、沸点依次________(其中碳原子数满足________条件的烷烃常温下呈气态),液态时密度依次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会判断同系物、同分异构体。了解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熔点、沸点、密度的递变规律。

答案(1)AB D(2)升高小于或等于4增大

课时作业

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

B.0.5 mol C3H8分子中含C—H共价键的个数为2N A

C.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N A

D.30 g乙烷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7N A

解析标准状况下,戊烷是液体,无法通过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则无法求得其所含的分子数,A错误;0.5 mol C3H8分子中含C—H共价键的个数为0.5 mol×8×N A mol-1=4N A,B错误;未标明物质所处状况,无法通过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气体的分子数,且二氯甲烷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C错误;30 g乙烷的物质的

量为30 g

30 g·mol-1

=1 mol,1个乙烷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目为7,故1 mol乙烷分子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为7N A,D正确。

答案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1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B.丙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C.正丁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

D.正戊烷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解析乙烷分子中只有1种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只有1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即CH3CHCl2、CH2ClCH2Cl,A错误。丙烷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即CH3CH2CHCl2、CH3CCl2CH3、CH3CHClCH2Cl,ClCH2CH2CH2Cl,B错误。正丁烷分子中有2种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即CH3CH2CH2CHCl2、CH3CH2CHClCH2Cl、CH3CHClCH2CH2Cl、CH2ClCH2CH2CH2Cl、CH3CCl2CH2CH3、CH3CHClCHClCH3,C错误。正戊烷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CH3CH2CH2CH2CH2Cl、CH3CH2CH2CHClCH3、CH3CH2CHClCH2CH3;当一氯代物为CH3CH2CH2CH2CH2Cl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二氯代物有5种:CH3CH2CH2CH2CHCl2、CH3CH2CH2CHClCH2Cl、CH3CH2CHClCH2CH2Cl、CH3CHClCH2CH2CH2Cl、CH2ClCH2CH2CH2CH2Cl;当一氯代物为CH3CH2CH2CHClCH3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二氯代物有3种:CH3CH2CH2CCl2CH3、CH3CH2CHClCHClCH3、CH3CHClCH2CHClCH3;当一氯代物为CH3CH2CHClCH2CH3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二氯代物有1种:CH3CH2CCl2CH2CH3;所以正戊烷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D正确。

答案 D

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管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充分燃烧后消耗氧气的量也一定的是()

A.C2H2和C6H6

B.C2H6O和C3H6O2

C.CH2O和C2H4O2

D.C3H8和C4H8O2

解析根据有机物燃烧通式,知1 mol C x H y O z的耗氧量为(x+y/4-z/2) mol,不管

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充分燃烧后消耗氧气的量一定,则x +y/4-z/2的值相等时,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D。

答案 D

4.在1.01×105 Pa、常温下,测得某些烷烃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及结构简式沸点/℃

正丁烷CH3(CH2)2CH3-0.5

正戊烷CH3(CH2)3CH336.0

27.8

异戊烷

9.5

新戊烷

正己烷CH3(CH2)4CH369.0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石油液化气罐中的正丁烷为气体

B.在1.01×105 Pa、常温下,C5H12都是液体

C.异戊烷的一溴代物有5种

D.C5H12随支链的增加,沸点逐渐降低

解析石油液化气罐中气压较大,正丁烷应该呈液态,A项错误;在1.01×105 Pa、

常温下,新戊烷是气体,B项错误;的一溴代物只有4种,C项错误;C5H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中,随支链的增加,沸点逐渐降低,D项正确。答案 D

5.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B.同系物能符合同一通式

C.同系物中,相邻的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D.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

解析结构相似,必属同一类物质,因此有同一通式,但不一定有相同的最简式,A错误,B正确;相邻同系物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C正确;因结构相似,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但组成上的差异使得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呈规律性变化,D正确。

答案 A

6.某气态烃在恒容密闭容器内与氧气混合完全燃烧,如果燃烧前后容器内(温度高于100℃)压强保持不变,该烃可能是()

A.C2H6B.C2H4

C.C3H8D.C3H6

解析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x H y+(x+y

4)O2――→

点燃

x CO2+

y

2H2O(g),因为燃烧前

后容器内压强不变,说明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即1+x+y

4=x+y

2,得y=4,

B项正确。

答案 B

7.有一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总体积基本不变;

⑦再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气体体积减小;

③把剩余气体在足量氧气中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色。

则原混合气体一定含有()

A.CO和HCl

B.CH4和NH3

C.CH4和HCl

D.H2和CO2

解析①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总体积基本不变,则不含有NH3;②再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气体体积减小,所以混合气体一定不含CO2,一定含有HCl;③把剩余气体在足量氧气中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色,说明燃烧产物不含水,混合气体一定没有CH4和H2,故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HCl。

答案 A

8.Ⅰ.烷烃分子可看成由—CH 3、—CH 2—、和等结构组成的。如果某烷烃分子中同时存在这4种基团,所含碳原子数又最少,这种烃分子应含________个碳原子,其结构简式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或________。 Ⅱ.(1)请写出烷烃C n H 2n +2(n ≥1)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①甲烷、②乙烷、③丙烷、④丁烷4种烷烃,试回答下列各题(填序号):

(2)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充分燃烧,消耗O 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3)等质量的上述气态烃,在充分燃烧时,消耗O 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

(4)10 mL 某气态烃,在50 mL O 2中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以及体积为35 mL 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气态烃是________。

解析 Ⅰ.四种基团有、和

三种连接方式;由此可知至少需要4个—CH 3才能形成烷烃,

故这种烃最少应有8个碳原子,结构简式为

和。

Ⅱ.(1)烷烃C n H 2n +2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n H 2n +2+

3n +1

2O 2――→点燃n CO 2+(n +1)H 2O 。

(2)相同状况下,等体积即物质的量相同,消耗O 2的量取决于3n +12,即丁烷消耗

O 2的量最多。

(3)等质量时消耗O 2的量取决于氢的含量,即甲烷消耗O 2的量最多。

(4)反应前后体积之差为25 mL ,根据燃烧化学方程式可知该烃为乙烷。

答案 Ⅰ.8

Ⅱ.(1)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2)④ (3)① (4)②

9.有下列结构的物质:①CH 3(CH 2)3CH 3

②CH 3CH 2CH 2CH 2CH 3

③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___。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⑤⑥⑦

D .①③

E .③④⑤⑦

F .④⑥

解析 7种物质均为烷烃,若碳原子数不同,则互为同系物;若碳原子数相同,而结构不同,则互为同分异构体;若碳原子数相同,且结构也相同,则为同一种物质。7种物质的分子式分别为①C 5H 12、②C 5H 12、③C 6H 14、④C 6H 14、⑤C 6H 14、⑥C 6H 14、⑦C 6H 14。所以①②中任一物质与③④⑤⑥⑦中任一物质均属于同系物;①②结构相同,属于同种物质,④⑥结构相同,属于同种物质;③④⑤⑦或③⑤⑥⑦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BD E AF

10.已知某烷烃分子中电子数为42。

(1)该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烷烃分子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同分异构体中,在相同条件下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解析 (1)烷烃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则其分子中电子数为6n +(2n +2)=42,n =5,烷烃分子式为C 5H 12。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

1.从实验学化学 一、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1 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对象: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3.符号:n 4.单位:摩尔,mol 5.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附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3 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下列关于3 2 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2 B.电子数为3 C.中子数为2 D.质量数为2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态化石燃料是( ) A.水煤气B.一氧化碳C.天然气D.氢气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C.淀粉D.油脂4.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 ) A.合金B.半导体材料C.催化剂D.农药5.鉴别某种白色织物是否是蚕丝制品,可选用的适宜方法是( ) A.滴加盐酸B.滴加浓硫酸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滴加浓硝酸 6.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7.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 A.Na B.Al C.Fe D.Ag 8.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C.甲烷的结构式为CH4D.甲烷分子中4个碳氢键完全相同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氨气制氮肥B.可用氯气制漂白粉 C.可用蔗糖制食品D.可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 10.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11.山梨酸(CH 3—CH =CH —CH =CH —COOH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与钠反应 B .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 .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1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负极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14.已知反应A +B =C +D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5.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氯气与氢气反应 B .次氯酸分解 C .甲烷与氯气反应 D .甲烷与氧气反应 1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 .乙烷 B .甲烷 C .苯 D .乙烯 1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一氯乙烷的结构式CH 3Cl B .丁烷的结构简式CH 3(CH 2)2CH 3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苯的分子式 18.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稀硫酸 Cl ····Cl Cl ····C Cl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175)

研究与实践了解车用能源 研究目的 1.了解汽车动力的变迁。 2.从给汽车提供动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小环境污染等不同角度,分析和比较不同燃料与能量的转化方式的优劣,体会开发新的车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了解汽车动力、燃料(能源)使用的历史 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1770年,法国人古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三轮车,车的前部装有一个锅炉,利用煤燃烧产生的蒸汽,推动气缸中的活塞来驱动前轮运行。1860年法国人莱诺以煤气作为燃料,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气体燃料发动机,1876年德国人奥托又对莱诺的发明进行了改进提高,使得气体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更为充分,进而提高了气体发动机的热效率。 但无论是蒸汽机还是气体燃料发动机,由于庞大的体积、复杂的管道系统以及偏低的热效率,使得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无法实现。直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全球石油工业的兴起,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液体燃料较之气体燃料便于储存和携带的优点,使得汽车进入20世纪后迅速得到普及并快速发展,以石油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目前依然是汽车的主要燃料。 归纳总结 1.汽车动力的变迁:近二三百年来,人类相继发明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 (1)蒸汽机是先用燃料将锅炉里的水加热,利用水产生的蒸汽顶起活塞,产生动力。能量转化环节多,利用率低。 (2)内燃机(燃料发动机),是一种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燃料主要是石油燃料,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 (3)电动机是一种旋转式电动机器,它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产生动力。 2.汽车燃料、能源的变迁 自汽车问世以来,它使用的燃料经历了从煤到汽油的变迁。煤、石油短时间内不可再生,大量消耗煤、石油还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替代内燃机动力汽车将是发展趋势。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来讲,只要连续供给燃料,燃料电池便能连续发电,能量转化效率高,且比能量高、无噪音,无污染,正在成为理想的能源利用方式。燃料电池的主要构成组件为:电极(Electrode)、电解质隔膜(Electrolyte Membrane)与集电器。现在需要研究电极、电解质等电池基本构成材料的性质和材料之间的相容性。

高中化学必修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概要: 一、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点回顾: 1.药品取用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三不”:不能摸、不能闻、不能尝 (2)节约性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试剂。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过试管底部。 (3)保纯性原则: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瓶中试剂被污染。2.药品的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或细小颗粒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操作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 ②块状固体用镊子,操作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倾倒。操作要领: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一手握瓶,标签向 手心,一手斜握容器,使瓶口与容器口紧靠,缓缓倒入。 ②取用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注意事项:不能将滴管伸入接收器内,否则易碰到接收 器壁,粘附其他物质,使试剂污染。 ③定量取用液体,用量筒。(“仰小俯大”读数比实际) 3.物质的加热: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须间接加热的仪器=隔石棉网可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酒精量≤酒精灯容积的2/3 (2)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 4.托盘天平的使用: (1)“左物右码”:m(物)=m(砝码)+m(游码) 若放反则:m(物)=m(砝码)—m(游码) (2)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只能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 (3)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必要时最后用镊子移动游码。 二、化学实验安全 1.药品的安全存放: (1)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2)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棕色瓶存放在冷暗处; (3)金属钾、钠易与氧气、水反应,所以封存在煤油中; (4)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一化学期末测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Al -27 Cl -35.5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编号填写在试卷上。 2、所有题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答题区相应位置上。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3.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2H5OH B.CH4C.C2H4O D.C3H8 4.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淀粉和纤维素 B. CH3-CH2-CH2-CH3与 C.1H 和2H D. O2与O3 5.下列微粒中: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6.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减小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 7. X2+和Y-与氩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X>Y B.原子序数 X>Y C.最外层电子数 X>Y D.电子层数 X>Y 8.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9.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纯净物 10.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与新制Cu(OH)2反应 B.浸入浓硝酸后,观察其颜色是否变黄色 C.在火中灼热,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11.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70 30Zn 撞入一个208 82 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 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A.278 B.277 C.166 D.165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一)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1、本套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48分) 1.“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肼(C2H8N2),氧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1.5 g偏二甲肼完全燃烧生成N2、CO2和液态H2O放出热量50 kJ。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B.偏二甲肼在N2O4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反应中偏二甲肼和N2O4总能量低于CO2、N2和H2O的总能量 D.偏二甲肼在N2O4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3N2+4H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所有的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需要持续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3517Cl B.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C.HClO的电子式: D.对羟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 4.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非金属性Cl>I的是()。 A.Cl2+2I-==2Cl-+I2 B.稳定性:HCl>HI C.酸性:HClO4>HIO4 D.酸性:HClO3>HIO3 5.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乙为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和丙同主族,甲与丙、丁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 B.单质的氧化性:乙>丙>丁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乙>丙>丁 D.甲与乙、丙、丁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6.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2.5倍.该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A.乙烷和乙烯 B.乙烷和乙烯 C.甲烷和乙烯 D.甲烷和丙烯 7.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119)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 一、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 1.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答案D 解析电解装置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物体内储存,B正确;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C正确;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D错误。 2.未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成为人类利用新能源的主力军,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B.风能、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C.化石燃料都是清洁能源 D.氢能是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风能、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是清洁能源,故B正确;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故C错误;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电解水可以获得氢气,因此氢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故D错误。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SO3溶于水生成硫酸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解析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放出大量的热,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甲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必修2 期末考试卷

期末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互称为同位素的一组是( ) A. U 23592 和U 23892 B.H 2O 和D 2O C.金刚石和石墨 D.Ca K 402040 19和 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 A.有机物 B.无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3.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甲酸和乙酸 B.葡萄糖和蔗糖 C.麦芽糖和蔗糖 D.葡萄糖和果糖 4.暖宝宝(如图所示)采用铁的“氧化放热”原理,用一些材料组成一个原电池,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 ) 原材料名:铁粉、水、活性炭、蛭石、食盐 A.负极 B.正极 C.阴极 D.阳极 5.下列物质中既含有非极性键,又含有极性键的是( ) A.CO 2 B.C 2H 6 C.NaOH D.H 2O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A 族元素单质的熔点从上到下逐渐降低 B.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为第Ⅷ族

C.金属元素的种类多于非金属元素 D.第n周期第n主族的元素均为金属 7.某种有机物在氧气里充分燃烧,生成CO2与H2O的质量比为22∶9,由此对该有机物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3 B.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D.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有氧元素 8.吸烟对人体危害极大,香烟燃烧产生大量污染物。下表为某品牌香烟烟雾中各物质的含量,香烟烟雾中( ) A.只有尼古丁有毒 B.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40% C.含有的烃类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D.有气味的是C2H6、NO x、尼古丁 9.(2009山东济宁1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性强弱:Rb>Ca>Al B.阴离子还原性:O2->S2->Se2- C.氢化物稳定性:HCl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为满足人类发展对水的需求,我们应优先开采地下水 B.在工业生产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原料尽可能被利用 C.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D.改善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减少尾气排放 【答案】A 【解析】善待地球、珍惜资源应减少资源开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答案】C

【解析】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①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④相对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A项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B项中的电极材料相同;D项中的酒精是非电解质。 3.如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或其单元。 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A.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 B.蔗糖蔗糖酶果糖 C.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D.淀粉淀粉酶葡萄糖 【答案】A 【解析】1 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1 mol蔗糖水解生成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乳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淀粉属于多糖。 4.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E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中间(如图所示): 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不可能是(镧系、锕系、0族元素除外)() A. 4x B. 4x+6 C. 4x+10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2)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一、硫及其化合物 二、氮及其化合物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完成上图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①Fe +S=====△FeS ; ②SO 2+2H 2S===3S +2H 2O ; ③2SO 2+O 2催化剂△2SO 3; ④SO 2+Br 2+2H 2O===H 2SO 4+2HBr ; ⑤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 ⑥2NaOH +SO 2===Na 2SO 3+H 2O ; ⑦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 ⑧H 2SO 4+BaCl 2===BaSO 4↓+2HCl 。 例1某工厂的一个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工艺流程是用来制备Fe 2(SO 4)3的 B.气体M 是SO 3 C.气体M 参加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D.SO 2参加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答案 D 解析由工艺流程的箭头指向可知,该过程中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可循环使用,气体M 和SO 2为反应物,指向流程之外的箭头只有硫酸(部分硫酸又参与循环),即硫酸铁和二氧化硫作用生成硫酸和硫酸亚铁。气体M 和硫酸、硫酸亚铁作用生成硫酸铁。根据上述分析知该工艺流程是用来制备硫酸的,A 项错误;根据反应关系知气体M 、H 2SO 4和FeSO 4作用生成Fe 2(SO 4)3,所以M 是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如O 2等,B 项错误;气体M 、FeSO 4溶液和硫酸溶液作用生成Fe 2(SO 4)3,气体M 参加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 项错误;SO 2参加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Fe 2(SO 4)3+2H 2O===2FeSO 4+2H 2SO 4,参加反应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D 项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清单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复习1-4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 原子序数=质子数 C.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题(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 题 高一化学必修2期末考试试 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H:1 O:16 C:12 N:14 Zn:65 Cu:64 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8题共24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电子式∶N∶∶∶N∶B.CO2分子的结构式: O=C=O C。N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钙离子的电子式:Ca2+ 2、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2 3、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

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 293的超重元素, 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文档交流 仅 供参考... A.57 B .47 C .61 D.293 4、在10L 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 2 + 3H 2 2NH 3, 3秒钟后,NH 3的物质的量增加0。12mol,用H2浓度 的变化表示3秒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A。0.00 3mol /(L·s) B.0。045mo l/(L·s)? C.0。006mol/(L·s) D。0。009 mol/(L·s) 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S 和N a2O 2 B、H 2O 2和C aF 2 C 、 NH3和N 2 D 、HNO 3和HClO 4...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6、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12 6C与136C ? B .O 2与O 3 C . 33||CH CH H C H ——与H C CH CH H ——||33 D 。 CH C H CH CH CH 33 23|与CH C CH CH CH 333 3——|| 7、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

物质的转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

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 [明确学习目标]熟悉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 酸、碱、盐的性质 1.酸(以稀盐酸为例) 2.碱[以Ca(OH)2为例]

物质的转化 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 2.实例 写出标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032Ca +O 2===2CaO ②□04CaO +H 2O===Ca(OH)2 ③□05Ca(OH)2+CO 2===CaCO 3↓+H 2O ④□ 06C +O 2=====点燃 CO 2 ⑤□ 07CO 2+H 2O===H 2CO 3 ⑥□08H 2CO 3+Ca(OH)2===CaCO 3↓+2H 2O

1.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示:尽管酸(或碱)不同,但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或OH-),其相似的性质实际上是H+(或OH-)的性质。 2.纯碱属于碱吗? 提示:纯碱——Na2CO3不是碱,属于碳酸盐。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碱的性质: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碱性氧化物、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2.盐的性质:盐与酸(或碱、或盐)只有产生沉淀、气体或H2O时才能反应。 知识点二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说明:上图中的非金属不包括氧气和氢气。 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钠B.氧气 C.二氧化碳D.氧化钙 [批注点拨]

高一化学必修一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临开一中高二(下)化学小卷子编号1 高一必修一练习 赵云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N14 O 16 S 32 Cu 64 Na23 Mg24 Al 27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入太空。 此次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 + 2N2O4= 3N2+ 4H2O + 2C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 C.在反应中N2O4做还原剂 D.R的分子式为C2H8N2 2、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生产的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制作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闭状态良好的塑料棚内,棚的一端支口小锅,锅内放有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而不烂,对人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A。硫的还原性B。硫的漂白性C.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3、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 A.NaOH B。Na2CO3?10H2O C.Na2CO3D。NaHCO34。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钠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点燃的镁条不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

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

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20小题每题3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提出了分子学说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 A .Ca 4020 和Ar 4018 B .D 和T C .H 2O 和H 2O 2 D .O 3和O 2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 收能量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 A .Na 2O 2 B .KOH C .CaCl 2 D .CO 2 5.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C .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6.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 A .Al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1203,将Al 片改成Al 粉 B .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时,改用浓硫酸 C .在K 2S04与BaCl 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 .Na 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7.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 A .6 B .12 C .18 D .30 8.对于反应A 2+3B 2=2C 来说,以下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v(B 2)=0.8 mol/ (L ·s) B. v(A 2)=0.4 mol/ (L ·s) C. v(C)=0.6 mol/ (L ·s) D. v(B 2)=1.8 mol/ (L ·s)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讲义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 教学资源 (36)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2) 本章说明 (42)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

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资料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末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u-64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 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 D.中子数 2. 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 ..的是( ) A.CH 3CH 2 OH和CH 3 OCH 3 互为同分异构体 B.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C.CH 3CH 3 和CH 3 CH 2 CH 3 互为同系物 D.O 2和O 3 互为同素异形体 3、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 ...的是( ) A.原子半径:Na > Mg > Al > H B.热稳定性: HC l < H 2S < PH 3 C.酸性强弱:H 2SiO 3 < H 2 CO 3 < H 3 PO 4 D.氧化性:K+ < Na+ < Mg2+ < Al3+ 4、将SO 2气体通入BaCl 2 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产生,则通 入的气体可能是() A. NH 3 B. Cl 2 C. CO 2 D. NO 2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4(g)+2O 2 (g) =CO 2(g)+2H 2 O(g) △H=-890.3 kJ·mol-1 B.500℃、30MPa 下,将 0.5mol N 2(g)和 1.5molH 2 (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 3 (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g)+3H 2 (g) 2NH 3 (g)△H = -38.6 kJ·mol-1 C.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 = -57.3 kJ·mol-1, 则 H 2SO 4 和 Ca(OH) 2 反应的中和热△H = 2×(-57.3)kJ·mol -1 D.在 101 kPa 时,2g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 示为 2H 2(g)+O 2 (g)=2H 2 O(1)△H = -571.6 kJ·mol-1 6. 相同状况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 3、HCl、NO 2 气体,做喷泉实验,所得 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 A.3∶3∶2 B.2∶2∶3 C.1∶1∶1 D.无法确定 7.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Na与无水乙醇反应时增大无水乙醇的用量 B.Zn与25%的稀硫酸反应制取H 2 时,改用98%的浓硫酸 C.在K 2SO 4 与BaCl 2 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将炭块磨成炭粉用于燃烧 8.核电荷数小于l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