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发生防治技术+图
- 格式:doc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
草莓炭疽病有什么危害?种什么东西都是不容易的,都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就从种草莓来说,可能就会遇到炭疽病,白粉病…等,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关于草莓炭疽病有什么害,以及草莓如果得了炭疽病,应该怎么样治疗,才能让草莓继续健康的成长。
草莓炭疽病有什么危害因为炭疽病属于真菌性的病害,病菌有半知菌、草莓炭疽菌或者是亚门毛盘孢属等,这些病害侵入到草莓苗,就会导致草莓得这种病害。
草莓炭疽病是一种十分典型的高温性病害,它的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大约10-30摄氏度左右。
因为这种病菌跟草莓自身的生长温度比较符合,因此草莓更容易患上这种病害。
草莓得炭疽病后,如果是草莓苗的叶子受到了病害的侵犯,就会在草莓的局部出现病斑,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出现全棵草莓苗枯死这种状况。
如果草莓的叶柄、叶片受到侵害的话,最开始会产生纺锤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直径大约在3~7毫米。
等到后期,病斑就会变为黑色,边缘会变成红棕色,并且会出现凹陷的现象。
怎么预防草莓炭疽病1,如果突然草莓苗的叶子枯萎了,要及时的查看。
如果是在草莓炭疽病发病初期,就要赶快将草莓苗上的老叶、病叶和病茎及时的摘除,并且要集中起来进行烧毁,这样可以减少炭疽病病菌传播的来源。
2,要控制草莓苗地的繁育程度,在施肥的时候,氮肥一定不能太多。
而且要多施有机肥以及磷钾肥,这样不仅能培育出健康的草莓苗,也可以大大的提高草莓苗的抗病能力。
3,要选择抗病的草莓品种,要是已经选择了不抗病的品种,还可以通过搭棚避雨这种方法。
在夏季的高温天气时,需要在草莓苗地上覆盖一层遮阳xx,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草莓不被大面积晒伤。
4,草莓的育苗地要进行严格的土地消毒,避免种草莓苗的地方一用就是好几年,要尽可能的进行种植物的轮作,而不是一个地方一直用。
而且,种植前的土地消毒也是不能马虎的,一定要做到百无一失。
其实草莓炭疽病,得了之后并不是不能治疗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就可以继续保持草莓后期的健康成长。
草莓病害防治技术草莓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病毒病等,对草莓产量与质量影响最大的是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特别是白粉病这几年发病均很重,这三种病在草莓的叶、花、果实均能发生,正确诊断各种主要病害,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对主要病害的症状可采用以下方法识别:一、叶片病害:1、产生斑点病害:斑点大,不规则形,高湿产生灰霉可能是灰霉病紫红色的凹陷病斑,有轮纹可能是炭疽病紫褐色小斑不规则,产生小黑点,后期叶片黄褐色枯死可能是褐斑病斑点圆形,大小均一,呈蛇眼状可能是叶斑病(蛇眼病)2、叶片不产生病斑产生白色粉状物可能是白粉病叶中1-2小叶发黄,畸形可能是枯萎病二、果实病害1、果实不腐烂果面有蛛网状物,发生白粉状物可能是白粉病种子处变黑褐色洼陷可能是蛇眼病2、果实发生腐烂产生灰色霉层可能是灰霉病三、匍匐茎病害产生黑褐色斑点可能是炭疽病四、整株呈现病状1、全株枯萎自根茎外侧变褐,萎凋枯死,导管不变褐可能是炭疽病根尖黑褐色,根中心柱呈红褐色可能是根腐病根茎导管变褐,而后向外叶枯死可能是枯萎病2、整株萎缩可能是病毒病病毒病主要症状是:叶片畸形,产生退绿斑,幼叶生长不对称,扭曲及皱缩,子叶黄化,叶片变小,叶柄缩短,植株矮化,或者幼叶反卷,叶片边缘失绿,成熟叶片产生坏死斑或叶脉坏死,扭曲,致整个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针对叶部病害,提前用药进行预防是必须的措施,叶面喷施安泰生600倍液+万华600倍液+益微750倍液,每隔12天左右喷施一次,对大部分的病害都能很好的预防。
针对灰霉病,喷施特锐菌2000倍液进行提前预防,持效期长达20天以上。
针对病毒病,提前喷施丰姿750倍液预防即可。
2、治疗措施如果发生病害只能采用治疗剂进行治疗了,针对最头痛的白粉病和灰霉病,最有效的药剂是应急克,成分是生物酶,1000倍液喷施,24小时就能控制病害发生,速效性最佳,但必须要配合保护性药剂以延长药效。
针对其它病害,最有效的药剂是双界,成分为植物精油,1000倍液喷施,对所有的真菌和细菌性病害都有很好的效果。
草莓死棵现象频发,原来是这种病害 这些天,温室草莓开始陆续结果上市了,但有些温室草莓出现了死棵现象,并且一些种植户反映,今年这种死棵现象比往年都严重,而且,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治,其损失,相当惨重。经我们田间调查,草莓死棵的主要原因是草莓炭疽病在作怪……
草莓炭疽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白天出现萎焉,晚上还能恢复,几天后出现枯萎,接近地表面的茎基部易折断,茎基部靠地表面处从一测先发生红褐色病斑,扩展后引起半边或整个茎部组织变色和坏死。生产中引起草莓死棵的病害还有茎腐病、红心根腐病、黄萎病和青枯病,在防治之前首先应对这些病害的发病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诊断对了,便于对症下药。
草莓炭疽病与草莓茎腐病、红心根腐病、根腐病区别在于:感染这些病害的病株首先根部先腐烂容易拔出,而炭疽病根系开始不腐烂,比较新鲜并且难拔起。与黄萎病区别在于:黄萎病新抽幼叶表现畸形,3片小叶中1~2片变狭小,呈舟形,叶色变黄,表面粗糙无光泽,然后叶绿变褐向内凋萎枯死,根系变黑褐色,而炭疽病幼叶正常,不变黄,无畸变;与青枯病区别在于:青枯病的病株横切根茎可见维管束环状褐变,并有白色混浊黏液溢出,而炭疽病根茎横切面可见自外而内的棕红色或黑褐色病斑(见图)。
草莓炭疽病根部表现症状; 草莓炭疽病的发病条件:病菌分生孢子在 5~40℃范围内均能萌发, 适宜范围为 25~30℃为最适, 孢子萌发率为 28.3%, 低于 5℃不萌发。
为什么草莓炭疽病一旦发现就感觉无药可治,主要是大多数草莓炭疽病都是在育苗期间感染的。所以防治草莓炭疽病必须早下手,提前预防非常重要。草莓炭疽病属典型的高温型病害,发病适温为28℃~32℃,故育苗期高温阶段发病重,尤其遇到暴雨、大风等天气后,匍匐茎上产生大量伤口,随水侵染的炭疽病菌会造成病害爆发。夏季室外育苗,高温高湿天气下,就特别容易感染炭疽病。当苗子带病入棚,必然造成感染,导致种植户后期束手无策。之所以,一些草莓种植户反映今年炭疽病发病比往年都重,主要今年夏季在山东、河北等草莓种植区,夏季育苗时赶上多年不遇的连续大雨天气。雨水多,又加上气温高,所以炭疽病就特别容易发生和提前感染。
草莓得了炭疽病怎么办草莓炭疽病发生在炎热的夏季。
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农民选择了不种草莓的新田种苗,增加了草莓育种中农药的使用频率。
但是,实际的疾病控制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夏季幼苗中草莓炭疽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草莓幼苗的存活和幼苗数量。
此外,含有细菌的草莓幼苗也严重影响了移栽后田间草莓植物的存活,并引起了炭疽的传播。
那么草莓得了炭疽病怎么办?首先,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性草莓品种是控制草莓炭疽病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对健康母株的选择,培育无病苗。
目前,大量抗性草莓品种有玛丽亚,图德拉,全明星,宝娇菊生等。
新栽培的抗性草莓品种有宁玉,景玉,香叶,沉阳等。
其次,加强田间管理,草莓的苗期主要是3月至8月,即雨季。
应建立高苗床以促进排水并减少田间湿度。
合理轮作密植,膜下滴灌,增强通风透光,降低草莓植物之间的湿度,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施用优质基肥,促进草莓健康生长,增强草莓的健康生长,提高草莓的抗病性。
然后,现在越多的用户不知道得了草莓得了炭疽病怎么办?除加强预防外,医疗也非常重要。
目前,草莓炭疽病的控制剂是聚苯醚,丁胺,丁酸盐,聚四环素,溴丙腈,卤代丁胺,二氰基酮,亚胺,夹子剂等。
它也可以用作络合剂,例如咪鲜胺加溴氰菊酯,丁烯胺和苯基醚甲基氯。
预防剂可选自化合物制剂的制备,治疗药物优选选自单剂量的自制剂。
最后,不同的草莓品种对药剂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炭疽菌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药效,应经常轮换以提高疗效。
喷洒时,应喷洒地面,茎,叶和叶的背面,药剂应渗透到周围土壤主干的接触处。
雨前后用药,一般在7~10天内喷1次,15天前连续喷3次,打开叶子,苗后立即取药。
在发现患病的幼苗后,应在每3至5天喷洒2至3次后立即除去患病植物的叶子。
通过上面我们详细介绍的“草莓得了炭疽病怎么办”草莓炭疽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科学控制草莓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现场监测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草莓炭疽病的感染和发病率。
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 主要病害1.1 草莓白粉病1.1.1 症状主要危害叶、花、果梗、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
叶片发病初期,叶背局部出现薄霜状白色粉状物,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
随着病势加重,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
花蕾、花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
果实感染此病后,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停止肥大,着色变差,失去商品价值。
1.1.2 发病规律白粉病以病菌残体在地上或草莓老叶上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
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的菌丝体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对草莓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目光温室草莓则以上年病菌残留、种苗携带病菌和其他传播途径而引发危害。
病菌侵染适温为15~20 C,低于5 C和高于35 C均不发病,干燥及高湿的条件都可造成病害蔓延。
但病原孢子在有水滴情况下不能发芽。
降雨可抑制孢子飞散,而在晴天午后大量飞散传播。
该病尤其在温室内发病严重。
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质量变劣,移栽后不易成活。
1.1.3 防治方法采用宝交早生、哈尼、全明星等对白粉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冬季清园,烧毁病叶。
及时摘除地面上的老叶及病叶、病果,并集中深埋。
要注意园地的通风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
发病初期可喷20%乙嘧酚悬浮剂800 倍液、4%多麦可1000 倍液、50%醚菌酯3000 倍液。
防治时期可大致掌握在露地栽培开花前、匍匐茎发生期、定植后,保护地栽培在花期前后。
1.2 草莓灰霉病1.2.1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花萼,果梗、叶片及叶柄均可感染。
果实发病常在近成熟期,发病初期,受害部分出现黄褐色小斑,呈油浸状,后扩展至边缘棕褐色、中央暗褐色病斑,且病斑周围具明显的油渍状,最后全果变软腐烂。
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湿度高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花、叶、茎受害后,患处呈褐色至深褐色,油渍状,严重时受害部位腐烂。
草莓怎样抗炭疽病?很多栽种草莓的人员都有反应自家的草莓出现炭疽病,其中一些实在严重到让人触目惊心。
这种病类大多发生在草莓苗的阶段,特别要做好预防才行。
每到7月份到8月份的阶段,温度很高、湿度相对也大,一些地方的草莓苗差不多已经爬满地了,这个时候的防治更是要注意才行。
草莓炭疽类病大都是以孢子或者是菌丝体的状态附在烂叶和茎杆上越过冬天,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活跃起来对草莓苗进行迫害。
那草莓怎样抗炭疽病?一、草莓炭疽病的发病条件通俗点来说,一旦温度很高、湿度又很大的情况出现,那草莓炭疽类病就很容易发生。
这种病类菌在10度到35度的条件下都可以生长,生长最活跃的温度在25度到30度,若是湿度超过了85%,那发生这类病的概率又会更高。
在草莓苗的阶段,温度控制起来还很困难。
最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温度几乎都很适合炭疽类病毒的活跃和生长,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控制住湿度,这样才能让病类害的发生率降低一些。
若是地块的粘性相对大,那土里边就不通透,特别容易蓄水,还有的盐量也很高,酸度又太大,这些条件都很有利于病类菌的发生与活跃。
酸性化的地块很利于病毒菌的生长,特别是危害性的真菌孢子。
地块粘性大、又不通气,含盐量高、又有积水的话,对草莓苗的根破坏性很厉害,草莓苗生长的势力不理想,那它的抗力就会变低,从而让病毒类菌有机会侵入。
二、草莓抗炭疽病的方法在国内南边栽种草莓大都是用打垄的方法,南边儿夏天时降水量相对多,那地块里的水分就很大。
相反的,国内北边栽种草莓就很少用到这个方法。
国内南边降水量很多,打垄就是为了防止被水淹掉,有一些地方的垄沟到了7月份上下时就看不出来了,也就没有了作用。
所以在一开始做的时候就要估算好高度,避免降水量多的时候被水淹,而让草莓苗死掉。
都说有一棵草莓苗染上了炭疽病,那附近的草莓苗都很危险,一米范围以内的草莓苗基本上都不可以用了,避免栽种到棚里再继续传染。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每间隔5米或者几米,在垄中央挖一条横着的沟,这样可以挡住横向的流水,可以让病毒孢子直接进入沟子,避免在垄面上传播。
草莓避雨穴盘基质育苗,炭疽病少、移栽易成活、产量高,快来学学!学草莓种植技术,看病虫害防治方法了解市场行情就上·草莓种植助手目前草莓大田生产上主要是采用一年一栽制,每年都要更换秧苗,都说好苗七分收,可见育苗在草莓生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目前的情况看,草莓育苗基本都是普通大田育苗,就是我们所讲的裸根苗,虽然大田育苗成本低,对技术及设施要求不高,但育苗过程种易受到土传病害的困扰,同时高温雨季还易感炭疽病,定植移栽时缓苗慢容易死苗等缺点。
近年来,避雨穴盘基质育苗发展较快,它不仅克服了普通大田育苗的缺点,而且更加省工。
下面我们来看看相对裸根苗,穴盘基质育苗有哪些好处?1、穴盘苗根系完整,定植时没有缓苗期,成活率高,能达到98%以上,基本上不用补苗。
节省大量劳力和费用。
2、可以长途运输,根系和叶片不会脱水,在常温下可存放三到五天,适应新形势下的网上销售模式。
3、病害减少,尤其是解决了困扰莓友多年的土传病害发病率大幅减少,节工省药。
4、花芽分化早而整齐,能使草莓苗提前5-10天左右开花结果,由于草莓早期上市的果品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穴盘苗有着这么多优势,是不是也想试试,那么具体怎样利用穴盘进行育苗?穴盘基质育苗基质苗一、避雨棚及营养钵育苗盆基质准备1、普通大棚就可以,但要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块。
棚顶后期可加盖遮阳网,棚的两边裙膜要能卷起,在高温天气时可通风换气降低棚温,最好能有防虫网覆盖。
棚外将杂草清理干净,减少病虫害的寄生。
大棚四周应挖排水沟,防止夏季大雨灌进棚内。
两边裙膜能卷起并有防虫网四周有排水沟2、营养钵育苗盆及穴盘的准备。
营养钵育苗盆用来定植母苗。
穴盘将来母苗发匍匐茎定植子苗用,一般选择32孔高脚穴盘为宜。
3、基质的配制。
基质可以自己配也可以采购专用育苗基质。
如果自配,可按草炭:蛭石:珍珠岩三者混后比例为2:1:1,混合一定要匀均。
育苗穴盘装入基质二、母苗的选择与栽种1、母苗的选择。
草莓炭疽病发生原因炭疽病是所有草莓苗的主要病害之一,这样会严重的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所以也让很多的草莓种植初学者们感到头疼不已。
那么,草莓炭疽病发生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草莓炭疽病发生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该疾病喜欢高温高湿环境中产生,是一种典型的高温病害。
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体组织易受病原菌侵染,在高温和潮湿条件下在七月至九月迅速传播。
特别是草莓苗木连作地,密度过高,造成苗木地密闭和暴雨或雷暴苗木区发生严重,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破坏性损失。
2、草莓炭疽病发生原因主要还是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病菌的感染所致的,炭疽病为典型的高温性病害,病菌生长适温为25℃以上,最低15℃以下。
我们已经知道了草莓炭疽病发生原因有哪些了,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草莓炭疽病发病的表现吧。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草莓苗的苗期,主要危害草莓苗的茎、叶柄和花瓣等相应部位。
该疾病会呈现出纺锤体或椭圆形的斑点,直径大约是3~7mm,且稍凹陷;当草莓苗的茎和叶柄上的斑块延伸成圆形圆圈时,斑块上方的部分枯萎死亡,湿度高时可见肉质红色小孢子。
除引起局部损伤外,该病还容易导致草莓幼苗全株萎蔫死亡。
在患病初期,会有1-2片草莓苗出现下垂现象。
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整个植物都会死亡。
草莓炭疽病发生防治方法:(1)及时挖掘病株,去除病虫叶和茎,集中焚烧,在30000多个苗圃中挖出老树,在苗床上栽植部分苗木以降低密度。
(2)在高温条件下连续灌水,遮荫保护温度。
(3)药剂防治可选用百泰60%水分散粒剂与清水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之后可以在草莓苗的表面进行相应的喷雾工作。
同时,还应注意每隔5~7天喷洒一次,雨后及时喷洒,旋转用药。
这样能够保证该疾病得到有效的抑制和治疗。
(4)选择抗病品种。
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显着性差异,如丰香、全明星、砖石等草莓苗品种与其他草莓苗品种的抗病性有着明显的差异。
(5)苗圃地块应严格进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连作多年,并尽量进行轮作。
草莓染上病害怎么办?5种草莓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草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素有“水果皇后”之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草莓还是农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种植项目,吸引了许多种植户种植。
而在草莓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果腐病、灰霉病、炭疽病等,严重影响到草莓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草莓染上病害怎么办?现将5种草莓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草莓疫霉果腐病草莓疫霉果腐病,在我国分布较普遍,主要病原有恶疫霉或苹果疫霉、柑橘褐腐疫霉和柑橘生疫霉三种真菌。
该病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生,根发病由外向里变黑,革腐状。
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生长差,略显短小,到开花结果期如遇干旱,则植株失水萎蔫,浆果膨大不足,色暗无光泽,果小、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
叶、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水烫状,迅速变褐至黑褐色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
低洼积水地块注意排水,行高畦作床,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
实施检疫,不在疫区病田育苗和定植。
病田在定植前用氯化苦每公顷195-300升作土壤薰蒸消毒。
定时用苹腐灵浸根,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代森锰锌、百菌清、克菌丹5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5%瑞毒霉、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3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1次,连防3-4次。
采收前3天停药。
二、草莓灰霉病草莓灰霉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都有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发病逐渐加重,特别在南方采果期正值春雨时节,发病更为严重。
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常造成实腐感病品种的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对草霉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移栽或育苗整地前对棚膜、土壤及墙壁等表面喷雾,进行消毒灭菌,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节水栽培,选用紫外线阻断膜抑制菌核萌发。
开花前期、开花坐果期和浇水前喷药防治,促进果实发育,重点保花保果,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浇水后加大放风量。
草莓育苗田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6月中旬在草莓育苗田间调查发现,炭疽病在部分母株上首先发病,主要因
为使用带病种苗或土壤带菌,近期的高温多雨天气将有利于炭疽病菌的繁殖和扩
散,当前必须加强草莓育苗田间管理,及时防控草莓炭疽病发生及蔓延。
1、发病症状
炭疽病为典型的高温高湿性病害,病菌生长适温为30℃,最低10~15℃,
最高35~40℃。该病可引起局部病斑,也会导致感病品种整株萎蔫。茎叶发病
初期,病斑水渍状,呈纺锤形或椭园形,直径3~7毫米,后病斑变为黑色,或
中央黑褐色、边缘红棕色。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可扩展成为环形圈,其上部的
子苗或叶片萎蔫枯死。根部或茎基部受害时,初期1~2片展开幼叶失水下垂,
傍晚或阴天仍能恢复,反复几天后病情加重,全株枯死。此时若切断茎基部,可
见横切面上自外向内发生褐变,但维管束不变色。
2、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组织或落地病残物中越冬,在田间主要靠风雨传播。一般7到10
月育苗期的母株匍匐茎抽生期和假植育苗期发病,气温在25~30℃的盛夏高温
雨季此病容易流行。连作田发病较重,老残叶多或氮肥过量植株柔嫩或密度过大
田间郁闭、田间积水时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减少菌源。(2)勿偏施氮肥,增施磷钾
肥。(3)高温天气可用遮阳网或稻草覆盖遮阳保护降温。(4)浇水时切勿大水
漫灌或喷灌,该用沟灌或滴灌补水。
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可用25%咪鲜胺1000倍,或20%任菌铜500倍液,
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连续防治3~5次喷药预防。较为理
想的复配剂药剂配方有:25%嘧菌酯1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25%吡唑
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有机硅3000倍液,22.7%二氰蒽醌800倍液+10%苯醚甲
环唑1500倍液,50%咪酰胺锰盐750倍液+70%丙森锌1000倍液, 68.75%噁酮
锰锌1000倍液+25%溴菌腈1000倍液。以上各组药剂兑水喷雾,轮换使用,发
病田块间隔3-4天一次,遇雨补喷,草莓遇雨立刻排水,雨后即用上述药剂喷雾
保护。
贺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