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材配套版)
- 格式:pdf
- 大小:619.26 KB
- 文档页数:16
第1课编船篮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巩固挑压编织技法,学习小船篮的编制方法,编成小船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编船篮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和互助合作精神。
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情感价值目标:启发学生设计创新,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看懂图示,编制出小船篮是重点。
教学难点:继续运用挑压编织法完成,而且不完全在统一平面上编织是难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船篮的成品,以及投影设备等。
2、学生准备:塑料带、打包带、线绳(或橡皮筋)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习用挑压编织法编织出示:挑一压一,挑一压二,挑一压三,挑二压三的编织方法图。
2、今天我们学习用挑压编织法编织小物品。
出示编好的小船篮(用实物投影仪可显示得更清晰)。
3、引导观赏、讨论:船篮的形状、特点?可以用哪些材料编织?是用什么编织法编织成的?二、学习编船篮。
1、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教学录像。
2、小组讨论:⑴编船篮需要的材料、工具有哪些?⑵从编织材料、方法上比较:编船篮与编小凉席(或小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⑶自学教材图示,编船篮的编制步骤有哪些?①准备12根编织条。
②用6根编织条作经线捆扎其一端。
③另6根编织条作纬线,经纬上下交织。
④收扎经线另一端。
⑤捆扎纬线一端。
⑥接插纬线编织条两端。
3、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①编织时注意使经、纬线间尽量靠紧。
②捆扎船头、船尾,以及接插篮把,有一定难度,要相互帮助协作完成。
③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
第二课时一、出示上节课已经做好的作品,简单复述制作过程。
二、思维拓展。
(1)如果经、纬线的长度不一样,船篮会是什么样子?(2)如果经、纬线的根数不一样多,船篮又是什么样?(3)设法装饰一下编好的船篮,使它更好看、更能派上用场。
三、学习评价。
(1)自评、互评,根据评价结果填上“★”。
●编织整齐均匀□□□●互相帮助协作□□□●捆扎适当牢固□□□●文明安全操作□□□●船篮形象逼真□□□●创新设计制作□□□(2)请得“★”最多的同学展示作品,并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
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一、编船篮;二、动物书签;三编网袋;四、中国结——鞭炮结;五、中国结——吉祥结;六、中国结——平结;七、小蒸架;八、心锁环;九、衣架;十、旗杆模型;十一、丝网花;十二、桌面垃圾桶。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2、学生分析: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
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比较随便.影响了上课.这学期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教育。
二、教学目标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6、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7、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8、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
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2、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上课作好充分准备.按时进课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40分钟教学质量。
4、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做好期末复习、考核.做好成绩记录。
6、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四、教学进度(17课时)编船蓝 1课时动物书签 1课时编网带 1课时中国结---鞭炮结 1课时中国结---吉祥结 2课时中国结---平结 2课时小蒸架 1课时心锁环 1课时衣架 1课时旗杆模型 1课时丝网花 2课时桌面垃圾桶 2课时机动 1课时。
全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劳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内容包括:家务劳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服务业、科技创新、环保意识、团队合作和劳动法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各种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劳动工具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劳动工具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劳动歌曲、讲述劳动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劳动知识,示范劳动操作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劳动心得,交流劳动技巧,分享劳动成果。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完成劳动任务,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劳动操作步骤等。
2. 板书形式:文字、图片、图表等相结合,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道劳动实践任务。
2.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注重实践,发挥创意,注重团队合作。
八、课后反思1. 反思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等。
2. 反思方式:教师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小组讨论等。
3. 整改措施: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劳动场景、播放劳动歌曲、讲述劳动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2. 讲解与示范:在讲解劳动知识时,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教师要现场示范劳动操作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理解劳动技巧。
本文旨在探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技术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做好未来的准备。
一、教材内容本课程共分为十八讲,每讲一个话题。
内容包括做面食、制作玩具、使用简单机械等主题。
教学过程中将着重强化学生的实践感受,通过动手制作和实地体验,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生活、科技、劳动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劳动的价值、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便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示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并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流程1、预览教学计划。
学生浏览教学计划,认真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对教学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
2、讲解重点内容。
教师讲解本讲的重点内容,重点强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心理准备,认真掌握学习内容。
3、小组合作。
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创新、竞争的积极性。
4、实践操作。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实现课堂知识的应用,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5、总结归纳。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并对问题进行回答。
在小组内进行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提高。
五、教学评估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同时也对学生的思考、表达和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第10课《旗杆模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苏科版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第10课《旗杆模型》。
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旗杆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制作旗杆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模型制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模型制作类课程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旗杆模型的制作方法和相关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旗杆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旗杆模型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2.教学难点:模型制作的技巧和创意发挥。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2.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准备制作旗杆模型的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齐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旗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旗杆模型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旗杆模型的制作方法,展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旗杆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旗杆模型制作后,教师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南京学校苏科版五年级劳动技术下册《便携衣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便携衣架》是苏科版五年级劳动技术下册的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便携衣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他们对制作便携衣架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制作技巧和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便携衣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便携衣架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制作便携衣架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制作。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便携衣架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如竹签、胶水、彩纸等。
2.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制作过程。
3.准备便携衣架样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便携衣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便携衣架的用途和特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便携衣架?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便携衣架样品,讲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重点讲解如何使用竹签、胶水和彩纸等材料制作衣架。
同时,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制作心得。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制作不同形状和功能的便携衣架。
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便携衣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课题:第1课垃圾分类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收集,知道生活垃圾不分类的危害,认识生活垃圾分类标识。
2.通过小组交流报告和实践操作,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能利用可回收垃圾制作变废为宝的作品。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垃圾分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用可回收垃圾制作变废为宝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变废为宝的制作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垃圾分类的知识,交流报告的相关材料和课件,变废为宝的制作材料。
四、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活动个性备课内容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
巧巧:灵灵,你手里拿着这么一大包垃圾干什么呀?灵灵:当然是扔掉啦!巧巧:你不分类好后再扔吗?灵灵:垃圾分类多麻烦啊,为什么要给垃圾分类?巧巧:你知道吗?全世界每年约产生450亿吨垃圾。
我国每年约产生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约有3.6亿吨。
这么多的垃圾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所以处理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垃圾分类。
灵灵:我知道了,我马上给垃圾分类。
但是怎么分类呢,你能教教我吗?巧巧:可以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
2.引入主题。
(板书)垃圾分类二、探究学习1.分组学习。
课前,我们已经以项目研究小组的方式收集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同学们自主选择,共分成两个项目研究大组,在项目大组下又分成若干研究小组。
下面,我们就以各项目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
2.项目一组:垃圾分类知识学习组。
(1)第一研究小组交流:垃圾分类的标识。
在我国,一般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
让我们来认一认下面的标识,猜一猜他们分别对应哪些垃圾。
(2)第二研究小组交流:垃圾分类的标准。
你知道吗?垃圾分类也是有标准的,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板书: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第一单元整理与收纳日常收纳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会如何对个人物品进行分类和归纳,了解日常收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衣物、书籍、文具等各类物品的正确收纳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整理书包、衣柜开始,逐步掌握收纳技巧。
•通过小组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收纳心得,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和责任感,理解有序的生活环境是良好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通过收纳活动,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形成珍惜物品、爱整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收纳前后对比的照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日常收纳重要性的思考。
二、讲解演示(约20分钟)•解释日常收纳的原则,例如:按类别区分、合理利用空间、定期整理等。
•分别演示衣物、书本、文具等不同物品的收纳方法,包括折叠衣物的技巧、书籍的摆放方式、文具盒的整理等。
三、实践操作(约4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项收纳任务(如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抽屉、整理班级图书角)。
•在教师指导下,各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学习。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约1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收纳成果,并阐述收纳思路和方法。
•全班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点评,共享好的收纳经验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学习要点,强调日常收纳的重要性和长期坚持的习惯养成。
•鼓励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收纳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中,让父母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进步和变化。
以上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的方式,使四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日常收纳的基本技能,同时深化他们对于劳动价值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闲置物品巧处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闲置物品的概念及其处理的意义,如环保节约资源、优化生活环境等。
•学习并掌握几种处理闲置物品的方法,如捐赠、交换、改造利用等。
过程方法目标:•组织学生对自己的闲置物品进行盘点,并尝试用学到的方式进行合理处理。
小学电子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编船蓝 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巩固挑压编织技法,学习小船篮的编制方法,编成小船篮。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编船篮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和互助合作精神。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情感价值目标: 启发学生设计创新,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制作小船篮的材料。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及设计理念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引导观赏、讨论:船篮的形状、特点?可以用哪些材料编织?是用什么编织法编织成的? 二、学习编船篮。 1.带着下列问题观看教学录像。 2.小组讨论: ⑴编船篮需要的材料、工具有哪些? ⑵从编织材料、方法上比较:编船篮与编小凉席(或小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⑶自学教材图示,编船篮的编制步骤有哪些? 3.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思维拓展。 (1) 如果经、纬线的长度不一样,船篮会是什么样子? (2) 如果经、纬线的根数不一样多,船篮又是什么样? (3) 设法装饰一下编好的船篮,使它更好看、更能派上用场。 四、学习评价。
教 学 反 思 小学电子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动物书签 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辫编织的方法,用小辫编织法编织一只活泼的小鹿。 2、在编小鹿的基础引导思考设计编织其它形态的小动物。 3、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在制作中细心、严谨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 编小鹿的手工材料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运用电教手段教学五股辫的编织方法。 1、学习编小鹿。 2、编织材料的处理。 3、发挥“小先生”的作用,让先完成的小学生当“小先生”,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取得成功。 二、设计创新,开展课外活动。 学习评价。 三,及时评价,加强学习反馈(约8分钟); 1、请同学自我推荐的作品 2、小组评选:色彩最好看的,做工最细致的,外形最美观的作品送给哪扎 3、(课件:哪扎感谢大家,并表示下次想请小老师来教) 师:那你可还要有新的本领哦! 四、拓展延伸,促使学习迁移 学生:欣赏课本上别的中国结
教 学 反 思 小学电子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编网带 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教学准备 编织网带的材料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 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 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 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 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如: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 总结评比 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 2、请得“☆”多的同学展示他们编织的网袋,大家议一议这些网袋好在哪里,并请他们说说编网袋的收获、体会。 (四) 拓展活动 1、想一想: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怎样掌握网袋眼的大小? 2、课余收集一些不同质地的线绳,根据需要编结不同式样的网袋。
教 学 反 思 小学电子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中国结---鞭炮结 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1、教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编结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编鞭炮结。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出编结方法,并找出编结规律。 3、指导学生将编结的鞭炮结串联或摆放成各种造型,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展示介绍,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结(实物、录象图片等)。 2、提问:这些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饰物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中国结?你了解中国结吗? 3、介绍中国结的由来、特点及其用途。激发学生对中国结的浓厚兴趣,导入新课。(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自学讨论,讲解演示 1、中国结是怎么编制出来的? 2、你能参照图示一步步编出鞭炮结吗?试着编编看,提出你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小组里议一议。 3、讲解并演示重点、难点。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编结操作时(可伴轻音乐),小组内同学间互教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启发、鼓励学生互助合作,想办法解决难题。 四、评价拓展 小组自评、互评各人编的单个“鞭炮”,根据评价结果填上“☆”。展示评价各小组的“一串鞭炮”,颁发团体优胜奖。 教 学 反 思 小学电子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中国结---吉祥结 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特点及作用,体会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竞争,体验成功的喜悦 。 技能领域:学会吉祥结编制,通过学习简单结,为复杂结的编制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准备吉祥结的材料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引趣激情,诱发学习动机(约10分钟) (课件)介绍绳结的来历和古时候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二,学做结合,掌握制作方法(约20分钟) 1、学生小组内先看图(课件:步骤及要点一),在轻松的乐曲声中试编,制作过程中遇问题相互讨论帮助 2、师及时用吉祥结的半成品边演示错误拉法和正确拉法边解释~编制要点二和三。 3、请小老师一起来指导同学,完成作品 三,及时评价,加强学习反馈(约8分钟); 1、请同学自我推荐的作品 2、小组评选:色彩最好看的,做工最细致的,外形最美观的作品送给哪扎 3、(课件:哪扎感谢大家,并表示下次想请小老师来教) 师:那你可还要有新的本领哦! 四、拓展延伸,促使学习迁移(约2分钟) 学生:欣赏课本上别的中国结 ”
教 学 反 思 小学电子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中国结---平结 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1.知道编织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工艺,初步了解中国结的文化意义。 2.学习最基本的绳结编织法,尝试编织小饰品。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养成做事耐心、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平结的材料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赏析导入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 课件出示各类中国结。 二、学习编织 1.想要学会编结这么漂亮的中国结,首先要学习编结的基本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结的编织方法。板书:平结。你看(演示),这就是平结。 2.学习的途径真多。请已经会做的小老师先到这儿来,我们是智囊团。下面的同学,你准备采取哪一种学习方法呢? 3.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方法进行快速分组。 4.小组首次探究。 5.接下来我们就比比哪组在学习时能做到最细致、讲合作、能安静。 6.交流、调整。 7.再次探究、编织。部分学生尝试编织时穿上珠子美化一下。 8.再次展示、交流。 总结交流: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编中国结的本领,你觉得学这个本领有什么用呢? 教 学 反 思 小学电子备课笔记教学内容 心锁环 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尖嘴钳和老虎钳制作心锁环 2、了解心锁环玩的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心锁环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玩具,知道在怎么玩吗? 2、那蒋老师先来试试?(教师动作示范——解开又锁上)教师;哎,成功了! 3、谁能跟老师一样不借助任何工具将弯杆从心锁环中拿出来?谁来试试? 二、探究学习,尝试制作 (一)讨论交流,突破难点重点 心锁环都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将各部件贴在黑板上 (二)提示操作注意点,动手制作 1、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你就你自己动手做做,看你能不能自己成功制作成功一个心锁环。 (1)教师:在动手制作前,老师这边有一个温馨提醒。教师出示操作提示 三、引导玩法,质疑解难 修改不成功的心锁环
教 学 反 思 小学电子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吊饰小鸟 教时数 1 教学目标 通过制作吊饰小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的思想,培养学生巧妙选用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的技能,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准备吊饰小鸟的材料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及设计理念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启发性谈话,导入新课 1、放录音请学听一种声音(鸟的叫声),听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朋友鸟类?(爱护、保护它们) 3、有人把小鸟关在笼中装饰美化自己的居室,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三、讲授新课 1、教师按教材上的制作步骤进行示范 第一步 构思:想制作什么形态的小鸟(出示参考图)。 第二步 选色:对照日常生活中小鸟的色彩选合适色彩的挂历纸。 第三步 裁剪:分别剪出鸟的外形、翅膀、冠、嘴各两片,眼睛为四片。 第四步 粘贴:把鸟的每部分依次粘贴,吊饰小鸟主体部分完成。 第五步 制作吊球环,选用色彩暗淡的挂历纸制作成。 第六步 将纸质小鸟粘贴到吊环上,吊饰小鸟制作完成。 2、教师小结,巩固以上步骤。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