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2
1、《沁园春雪》自主探究学案课型:讲读课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
”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沁园春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板书课题,作者)目标:1、借助工具书注音、解义;2、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
达标分数:10分(展示目标)二、了解作者(2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B,C-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题解与背景: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还是一位才情超迈的诗人,他以厚实的文学修养、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博大的胸怀,表现青春意气、爱情悲欢,表现英雄壮志、大同理想,其作品善于灵活用典、点化前人旧作,形象丰富生动,意境雄浑,读懂了毛泽东的诗词,就读懂了20世纪中国那一段悲欢离合的历史,也就读懂了这片古老的土地和它所传承的文化。
2、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特点、心理活动)和塑造手法(主流考法)——听言观行,因形悟神复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2.鉴赏塑造人物的手法。
3.分析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链接高考卷别题干表述设题角度答题思路2023新课标Ⅰ卷“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
请加以梳理概括。
(《给儿子》)分析人物心理特点①多层面地联系人物关系和小说的主题。
②结合上下文语境,搞清楚这种心理或行为产生的背景。
③充分估计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④进入情境来假想揣摩。
假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人物,用人之常情去揣摩。
2023全国乙卷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2020全国Ⅱ卷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书匠》)2020全国Ⅰ卷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越野滑雪》)2022新高考Ⅰ卷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江上》)梳理心理变化①选准答题区域。
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注重筛选、概括。
有时分层分段,层意段意就是答案。
②参照情节的发展变化,透视人物活动和情感变化。
③答案要点一般为三个,每个要点由心理词语加心理内容或原因组成。
2021全国乙卷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秦琼卖马》)2022浙江卷敦厚具有怎样的品格?(《逛》)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精准审题:就是从全文中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特点”“性格”“品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答题模板:(1)用一个判断句表述:×××是一个……(思想、性格、2020全国Ⅱ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书匠》)2020江苏卷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
21.《庄子》二则【教学目标】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 结合课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北冥有鱼第一课时一、自读文本,整体感知:(5分钟)1.放声朗读课文,在你认为难以读准的字下画上横线,读完后正音。
2.概述课文内容。
作者主要向我们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二、依据学案,梳理知识:(18分钟)1.文学常识积累:《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时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五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与老子并称(“老庄”)。
【知识链接】作家卡片: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2.读课文,基础积累。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9课《三峡》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学习重点: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处一、预习与交流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奔()属()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字,(朝代)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 。
③故渔者歌曰:“,。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词句: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第8课足不出户知天下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秀才凭借媒体而知天下事。
当今社会,网络世界发达,方寸之间,世间万事尽览于眼前。
九天揽月,五洋捉鳖,早已不是神话。
在全媒体盛行的当今,人们随时可以掌握事态的发展变化,斗室之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瞬息之变,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1.比尔·盖茨,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在一个特殊的网络科技的初级阶段,他用自己灵敏的嗅觉感觉到了世界将面临的深刻变革。
他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创新力和伟大的实践精神、领导能力为我们实现了“足不出户知天下”的奇迹。
他在十几年前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大胆预测如今有很多已变成了现实,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成功是把握住了自己看来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并且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结果。
[写作运用]适用于“把握机遇”“创新精神”“走适合自己的路”等话题。
2.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上中学时迷上电脑。
1973年夏天,比尔·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
在那里,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待在电脑实验室里写程序。
1975年的冬天,比尔·盖茨和保罗从MITS的Altair 机器上得到了灵感,看到了商机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他们就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打电话,说可以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编译器。
罗伯茨当时说:“我每天都收到很多来信和电话,我告诉他们,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可以得到这份工作。
”于是比尔·盖茨和保罗回到哈佛,从一月到三月,整整8个星期,他们一直待在比尔·盖茨的寝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调试程序,他们几乎都不记得寝室的灯几时关过。
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通宵达旦的心血和智慧的付出换来了世界上第一个BASIC编译器,MITS对此也非常满意。
3个月之后,比尔·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退学了。
1.天地人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共能摘下()个大苹果。
只有认识才能摘下哟!2.金木水火土三一五四二3.口耳目耳目口手足”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渗透自主识字的意识。
”及新笔画“”教师小结:我们4.日月水火、丶”日3.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丶”教内示范“法,学生观察。
指导学生练写。
”选用本节课学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5.对韵歌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写时稍微向上挑,、口语交际我说你做【教学目标】1.这是一个游戏,我说你做。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做习惯和与人口语交际的能力。
3.感知准确听话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学习重点】通过游戏,知道怎样准确听指令做动作,培养良好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1.第一轮游戏。
(教师准备几个动作分组传下去)2.评出优胜小组。
3.进行第二轮游戏比赛,评出优胜组。
(教师准备一组动作分组传下去,看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
)4.评出优胜小组。
5.师:怎样才能把别人的意思准确无误地做好呢?如果做错了,想想会是什么原因。
结合自己小组的比赛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大家研究研究,可以向优胜组请教。
6.总结要领: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清,做得对。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我说你做游戏要领: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清,做得对。
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识字加油站”是一则谜语,在这则数学谜语中,不仅让学生认识了“六~十”5个数字,而且让学生在谜语的趣味性中,加强了学生认识汉字的积极性,“字词句运用”通过三组形近字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变化规律。
“书写提示”通过对“二、三、十、禾”四个生字的书写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书写姿势和汉字规则的认识。
“日积月累”通过对古诗《咏鹅》的朗读与背诵,让学生体会中华古诗词的韵律美。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首儿歌,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学前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登泰山记》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桐城派相关常识,了解游记的不同写法。
2.梳理积累文言知识点,理解背诵课文。
3.学习本文简练的语言风格、详略得当的行文结构以及巧妙的修辞手法。
学习任务2:文言知识点的梳理直接影响到文本内容的理解,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你认为重点字的读音标记在课本上。
(2)请在文中标记你认为重点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并结合注释及译文理解。
(3)请标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并结合注释及译文理解。
学习任务3:整体把握,局部揣摩,方能见树木又见森林。
赏景品文,请完成下列任务:活动1:感受景观,如在眼前重点朗读第三段。
五幅画面富有层次地写泰山日出,请从以下角度赏读,亦可自选角度赏读。
活动2:语言艺术,点评领略本文写作特点:①章法谨严,剪裁得当。
②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巧妙烘托。
③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④句式多变,用词灵活传神。
请仿照示例,从文中选出你认可的文字加以点评,并在班内交流。
示例1: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几个动词用得准确生动简洁——“乘风雪”的“乘”字,从人身不由己,只能随风雪而行的动作里,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
“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蝉联而下,既吻合描写对象,又充分表现了旅途的艰苦,活画出了作者风尘仆仆的神态,写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浓厚游兴,一字一图,字精意工,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
示例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示例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示例4: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示例5: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提示:上述示例为尝鼎一脔,也可以试试选择一个角度串联综合比较分析。
示例1:本文描写景物多是直接描写,但侧面烘托手法也很出色,赏析如下: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垓下之战》教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鉴赏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3.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对人物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学习重点1. 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2. 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那么上联是什么,说的又是谁的事情呢?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
但当项羽实现大志,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
但鸿门宴之后,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
【定标自学】二.相关资料1.人物简介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
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2.作品简介《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
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楚汉纷争、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时代背景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
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
第三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文体本文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
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作品梗概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消极避居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入山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本文便选自《陶庵梦忆》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主题概述本文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描绘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的遇人之乐,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闲情雅致,隐含着淡淡的故国之思。
课文内容概说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开卷有益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学常识关增建,1956年生,科学史博士,1984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
毕业后,进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同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0年调入上海交大,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写作背景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
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
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相关知识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浑天说,盖天说一、浑天说浑天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也是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学派。
肇端于西汉落下闳,形成体系于东汉张衡。
西汉末期的扬雄和桓谭最早谈到“浑天说”。
扬雄在《法言·重黎》中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像之。
几几乎,莫之能违也。
”《宋书》称这三人是“制造浑仪”的人,落下闳是首创者。
有些人猜想浑天说和浑仪制造发生在落下闳之前的先秦时代,但是,至今尚未找到有力的证据。
东汉顺帝时,张衡又制浑仪,并著《浑天仪注》,文曰:“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子天内。
天大而得小。
天表里有水。
1
陕科大附中高中部“255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课题: 大天而思之 熟与物畜而制之
编写:王毅 审定:骆晓娟 时间:2013.12
时间 年 月 日第 节 班级
组别 第 组 姓名
课时 第1课时(共两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荀子著名篇章《天论》节选,了解“人定胜天”的思想。探讨“认定胜天”
的两个方面,比较当今社会的某些现象,作点初步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习重点
字词积累,人定胜天的思想
学习难点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课堂环节及探究的问题 探究或交流结果记录 探究中的困
惑与问题
一、温故预习
二、激趣导入
一、温故预习:1、复习背诵荀子的《劝学》。
2、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重点自学第1段、第4段、第5段
及最后一段,疏通文义,概括内容。
二、作者及思想
1. 荀子,名 ,字 。又称 。荀子是战国后
期 家的主要代表。
2. 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并提
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主张礼治法
治并用。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
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
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
3.荀子的文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
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
展为标题论文,标志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
4.《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
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
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
5.《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
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作者吸取了当时科学发展的
成就,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治乱在
天、天命可畏等唯心看法,进行了大胆的反对和批判。
课堂环节及探究的问题 探究或交流结果记录 探究中的困
惑与问题
2
三、新知学习 三、课文阅读,字词积累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蕃长于春夏 ( ) 辍广 ( ) 啜菽 ( ) 田薉稼
恶( ) 籴贵民 ( )雩而雨 (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 楛耕伤稼 ( ) 礼义之不愆兮 ( )
2.指出下列各句加点通假字的意义,并理解句子的意义。
小人错( )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 )者,在此耳
星队( )、木鸣,国人皆恐。
物之已至者,人袄( )则可畏也
田薉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 )虑明
3.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1)判断句
治乱非天也 ( )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 )
(2)省略句
禹以治,桀以乱 ( )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 )
(3)宾语前置句
此之谓也 ( ) 礼义之不愆 ( )
(4)状语后置句
繁启、蕃长于春夏 ( )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
(5)定语后置句 物之已至者 ( )
学 以 致 用 合 作 探 究 四.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对这一思想你有怎样的看法?
提示:本文表达的思想:虽然宇宙间的有些事物是由天决定的,但
是人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并运用它。
2.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
大自然?
提示: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
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
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
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而生存发展。
归
纳
小
结
作 业 诵读1—3段,预习第4—6段。
收获
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