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国家面对粮食危机
- 格式:docx
- 大小:29.14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键入文档标题]Administrator2016/12/28指导老师:赵筱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大课题。
我国粮食产量在一系列惠农政策鼓励下持续增长,但由于粮食作为农产品本身具有弱质性,因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战略时间长、涉及诸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体系。
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势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产量实现“十一年增”后,仍然需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在此背景下对粮食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国内国际,资源环境,政治政策等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现状及隐患,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
概述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
世界粮食安全的起因始于1972~1974年爆发的世界性粮食危机。
全球粮食安全危机高级别工作组2009年1月底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之际,潘基文秘书长及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联合发表文章指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要实现粮食安全,必须确保最贫困的人口有饭可吃,也必须致力于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支持农业生产和贸易。
2009年7月10日在意大利闭幕的G8峰会所通过的《拉奎拉粮食问题共同声明》再一次在全球拉响了粮食安全的警报。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国际粮食形势的复杂化,使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增添了新风险,调控国内粮食市场的难度加大,实现粮食生产和供求平衡的形势更严峻了。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什么是粮食安全1.1 国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提出世界粮食安全系数为17%~18%(安全临界点),但这一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人类粮食消费、居民营养与健康以及粮食安全的实际状况。
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纵观历史,粮食是封建帝王维护江山社稷的头等大事。
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写道:“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前一时期,热播电视剧《天下粮仓》,向我们展示了乾隆时期,清政府把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当作“第一要紧大事”,围绕国粮储备而治漕弊、修运河、惩贪吏、破邪教、推新政的故事。
可以看出,建立国家粮食储备,以丰补歉,维持粮食供求总体平衡,是巩固政权的基础,长治久安的根本。
在2008年,全球除受美国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之外,还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粮食危机。
而粮食问题不仅仅是暂时性、偶然性的现象,还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比如,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基本农产品价格指数2006年上升了8%,2007年上升了24%,而2008年前3个月又同比上升了53%.自新一轮食品价格暴涨以来,全球有37个国家的食品供应受到威胁,有20多个国家因食品涨价发生骚乱,超过一亿人因高粮价陷入赤贫,基本生存面临威胁。
导致这次粮食危机的原因有:成本上升、减产、消费量增加、储备下降、美元贬值、生物能源的发展等,在所有这些因素中,生物能源所占份量最重,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生物能源在粮价上涨诸因素中占75%.笔者认为仅仅用这些偶然性、暂时性的因素解释粮食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粮食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只有找出这种根源,才能认清其实质并找出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着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市场调控。
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切实加强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轮换机制,科学调节供求总量和结构;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着眼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建设。
导致全球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有粮食危机的根源这些令人不安的趋势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冲突、环境和气候危机、以及贫困和不平等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健康危机。
冲突仍然是造成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虽然报告的分析工作在俄乌战事之前已经完成,但仍然指出这场战事暴露了全球粮食体系的相互关联性和脆弱性,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报告指出,受东欧战事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已经面临严重饥饿的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高度依赖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进口,一旦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导致全球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有:
冲突(使24个国家/地区1.39亿人陷入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2020年约为23个国家/地区9900万人)。
极端天气(8个国家/地区超过2300万人,2020年为15个国家/地区1570万人)。
经济危机(21个国家/地区超过3000万人,2020年为17个国家/地区4000万人)。
全球粮食危机的句子1.粮食危机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各国都要面对的挑战。
2.粮食短缺不仅仅是因为产量不足,还因为制度不完善和资源分配不公。
3.粮食危机让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农业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4.全球粮食危机催生了新的技术和创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5.在粮食危机中,贫困国家和边缘社群是最脆弱和最受影响的。
6.粮食危机引发了人类对食物的价值和消费习惯的重新思考。
7.粮食危机需要全球合作和政策支持,以解决不平等分配和浪费问题。
8.粮食危机对健康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为严重。
9.粮食危机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和无法持续发展的困境。
10.面对粮食危机,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投资。
11.粮食危机促使人们关注食品来源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12.全球粮食危机提示我们需要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
13.粮食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农民是全球食品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4.粮食危机引发了对农作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保护和保护的重视。
15.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上进行综合应对。
16.粮食危机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还涉及到气候变化、水资源和土地使用问题。
17.粮食危机需要改变食品分配和消费模式,以避免浪费和不公平。
18.粮食危机迫使我们考虑将科技和创新应用于农业和食品生产中。
19.粮食危机教育了人们如何更加理智地使用资源和控制消费。
20.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全球决策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21.粮食危机对全球各地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22.全球粮食供应不稳定的情况加剧了粮食危机的严重程度。
23.全球粮食危机导致了贫困人口数量的增加。
24.粮食危机给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5.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导致全球粮食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26.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加剧了粮食危机的风险。
27.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政策的不完善也会加剧粮食危机的问题。
粮食危机,仅仅是因为粮食供需矛盾吗?——玉名民以食为天,粮食历来是国家的根本。
我国也反复提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那么,影响粮食的因素仅仅是供需关系吗?简单的增产粮食就能解决粮食危机了吗?显然,没那么简单,粮食背后,有能源、种子科研、金融、全球贸易、局部战争等多重因素影响,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会有好的解决办法。
俄乌战争对粮食的初级与深层次影响初级影响,俄乌战争影响全球农产品的供应。
俄乌小麦出口量合计占到全球小麦出口的27.3%,大麦出口可占到全球总出口的29.6%,葵花籽油出口可占到全球总出口的24.2%。
除此之外,乌克兰的玉米出口可占到全球的13.8%。
而受战争影响,乌克兰春季作物减产是必然,乌克兰农业部长近期表示,乌克兰2022年春季作物播种面积可能比2021年减少50%以上,降至约700万公顷,而俄乌战争前预计为1500万公顷。
其中,乌克兰的春季播种预计将包含大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甜菜、向日葵和大豆等作物,这些受到影响,就会导致相关供应的短缺。
这种直接供给的影响,导致相关价格快速上涨,小麦期货短短1个月涨了50%,俄罗斯与乌克兰是大麦及小麦的重要出口国,我国近三成的进口玉米和大麦来自乌克兰。
还有一个因素是我国小麦由于2021年冬季北方天气影响晚播,或将造成今年减产,助推粮食价格处于高位运行。
2022年,全球粮价在近年来大幅上涨的基础上继续攀升。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同比上涨高达12%以上,创下10年来新高。
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称,未来国际食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20%。
这带来的结果是各国的囤货,本来要出口的,不出口了,本来要进口的,加大力度进口。
如阿根廷宣布管制,优先供应国内粮商;匈牙利宣布实施谷物出口管制;摩尔多瓦紧急停止小麦、玉米和糖出口;埃及禁止小麦、面粉和豆类的出口……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正在不同程度出现粮油限购局面,德国部分超市已经开始限制购买食用油。
世界饥饿人数降至不足八亿,下一个目标是根除饥饿72个国家已经实现将长期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冈比亚的一名女性农民展示一簇干旱时期的稻谷。
2015年5月27日,罗马 - 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已经降至7.95亿 - 比1990-1992年减少2.16亿 - 约占人口的九分之一,根据联合国最新一期饥饿问题年度报告(《2015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农发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计划署)今天发布的《2015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显示,在发展中地区,食物不足发生率–用来衡量因无法摄取足够食物来确保积极和健康生活人口比例的标准 - 已从四分之一世纪前的23.3%降至12.9%。
在粮农组织监测的129个国家中有72个,即大多数,已经在2015年之前实现了将食物不足发生率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而发展中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距离该目标仅有一步之遥。
此外,29个国家已达到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各国政府承诺实现的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15年将食物不足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一半。
“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饥饿的目标即将实现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在有生之年一定能够消除饥饿灾难。
我们必须成为实现零饥饿的一代人。
应当将这个目标纳入所有政策措施,并作为将在今年确定的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说。
“如果我们真正希望建设一个没有贫困和饥饿的世界,那么我们就必须把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投资作为优先重点,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最贫困和饥饿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农发基金总裁肯纳尤·内旺泽说。
“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农村社区转型,创造体面的就业、体面的条件和体面的机会。
我们必须对农村地区进行投资,使各国实现均衡增长,使农村地区的三十亿人口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男女老幼每天都需要获得富有营养的食物以拥有一个自由和繁荣的未来。
36个国家面对粮食危机
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从郊区到城市,食品价格持续上涨,饥饿似乎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新
问题。
事实上,粮食缺乏的危机、全球气候变暖、油价不稳、世界人口爆炸等问题正在把人
类带入到21世纪初期的巨大危机之中。
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人,面临着饥饿和食品短缺的窘境,农产品的价格呈螺旋状上升。
经济
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是第一次,它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官员统计,在78个国家中有超过7300万人靠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的救济维持生活,而2008年粮食计划署同时也面临着食品供应短缺的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
织发出了警告,受到全球物价上涨的影响,36个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需要采取一些紧急行
动帮助这些国家。
此时,贫困人口营养不良的问题可能已经被世界遗忘。
世界粮食银行调查的结果,从2000年开始,世界粮食的价格已经普遍上涨了75%,其中小
麦的价格上涨幅度达到200%。
其他主食的价格,例如大米和大豆的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玉米的价格是最近12年来的最高价格。
受其影响,猪肉、家禽、鸡蛋、乳制品的价格
也逐渐攀升。
更为糟糕的是,一些专家预言,世界粮食的价格将会毫不留情地继续上涨。
一系列有关粮食价格的问题已经在世界上引起一些国家人民的抗议。
例如墨西哥的玉米事件、孟加拉国食品定量引起的争议以及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及其他部分非洲国家人民对谷物价
格居高不下的抗议,也门儿童吃不饱饭的现象愈演愈烈。
这些现象蕴藏着更大的危机,如果
粮食价格继续上扬,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将负担不起他们基本食品的需求,如果得不到帮助
和有效缓解,数以百万的人将会死掉,更多的人将处于严重的绝望状态。
政府和政权将处于
岌岌可危状态,形势很难把握和控制,万一出现严重骚乱和无秩序革命,影响的不仅仅是单
一国家,而是全世界。
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格雷格*巴洛说:“食品的缺乏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饥饿的群体中。
毫无疑问,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饥饿和贫穷状态,我们需要克服这段艰难的时刻。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财政和收支概算将需要额外的5亿美金,去供给非洲、亚洲和美洲中部地区等要求
粮食援助的国家,这涉及大约7300万人口。
他同时指出,饥荒的形式和过去也有所变化,
城市里的穷人在市场上和商店里可以买到所需的食品,但是就是买不起。
粮食的短缺同时也
影响西方工业化的国家,例如苏格兰。
不久前,36个国家宣布国家面临紧急危机,其中非洲
地区有21个国家。
莱索托和斯威士兰是由于遭受旱灾,塞拉利昂是由于收入低和高价格,
加纳、肯尼亚和乍得等是由于持久的“本地粮食严重不安全状况” 。
印度《今天》杂志报道,上一年度印度有2.5万农民死于食品短缺。
世界粮食银行预测,到2030年世界的食品需求将增加一倍。
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全球气温的升高,现在开始干扰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
根据联合国有关
机构的资料统计,由于常年干旱少雨、森林消失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地球每年都会丢失掉乌
克兰国家般大小的肥沃土地。
2007年,澳大利亚经历了本世纪最大的一场干旱,仅小麦产量
就减少了60%,而中国的收成在过去七年也下降了10%。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预测,在未来100年里,地球海平面将上升一米,这将淹没近1/3的世界农作物种植土地.
英国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隆在最近的一项分析中得出结论,他把全球粮食危机的责任归结
到绿色生物燃料的使用和世界上人们对肉类日益增长的欲望。
同样大小的土地,相对于粮食
和肉类来说,肉类是一种利用效率较低的食物,因为它提供的热量要少得多。
中国的年人均
肉类消费已经从1985年的2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每年50多公斤。
发展中国家人们对肉类的
需求从1980年到现在已经增长了一倍。
世界粮食存储量处于30年中的最低谷。
卡梅隆警告说:“一些分析家已经开始提出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和一些预测,这并非耸人听闻,政治家们应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能源问题。
”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石油价格飞涨。
几个月前世界石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147美元。
由
于运输成本的增加,石油加工出来的肥料就更加昂贵。
据世界银行统计,在过去的五年中化
肥价格上涨了150 %,这对粮食价格上涨产生了重大影响,担负40%份额世界粮食出口任务
的美国,化肥成本已超过粮食生产总成本的1/4。
苏格兰全国农民联合会行政长官詹姆斯*威瑟斯说:“粮食需求在增加,可是我们可以种粮食
的大量土地却在减少。
”苏格兰艾尔郡的农场主约翰* 斯科特说:“自1986年以来,可以酿造
葡萄酒的湖泊和提炼黄油的山脉供给我们20多年丰富产量的时期,对于全球食物短缺前景,马尔萨斯人口论正在应验。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选择什么样的现在将决定我们能否为自己创造未来,如果我们现在做得正确,我们就可以有一个蓬勃发展的粮食经济。
苏格兰政府环
境部长理查德发起了公开讨论制定苏格兰的第一个粮食政策,“我意识到我们这一代没有经
历粮食短缺,但我们决不应采取理所当然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苏格兰政府绝不会允许粮食
安全脱离国家议程的原因,我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让我们的初级产品生产者确保长期粮食
供应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种植越来越多的粮食给车做了原料而不是人呢?
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的绿色燃料动力汽车、卡车和飞机的行驶,使正在恶化的世界粮食短缺危
机和威胁火上加油,使数十亿的人挨饿。
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政府为减少气候污染,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积极支持生物燃料的研发,从种植作物中提取和制作燃料成为一种
新的方式。
然而,一些专家警告说,现在世界正是需要粮食的时候,大量土地改为种植生物
燃料作物,导致可食用粮食产量减少,这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
2007年有1/4的美国玉米作
物变成乙醇燃料供给车辆行驶,这给处在危机中的粮食供应施加了很大压力。
20多个国家有
计使用生物燃油技术的加油站划在今后十年里推动生物燃料的生产,美国提出未来将提高玉
米生产乙醇量为现在的3倍,而欧盟的目标是到2020年运输燃料10%使用的是生物燃料。
经济学家唐*米切尔认为,生物燃料激增使事情更糟,高需求,所以高价格,但低库存,乙
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在美国和欧盟似乎不履行承诺或者绿色环保,这非常具有争议性。
英国
政府新任命的首席科学顾问贝丁顿教授在伦敦演讲中说:“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已经让世界各国遭受了重大冲击,生物燃料往往是不可持续的。
”
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隆也反对生物燃料,他在上个月告诉全国农民联盟,“他们不是万能的,除非他们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使用生物燃料的初衷是保护环境,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很
可能危害程度超过保护的作用”。
卡梅隆像一个环保主义者和有机食品专家,拿出有说服力的统计数字来比较食品和燃料,“你耗费精力生产出仅有一个油箱量的运动型多用途车(SUV )燃料,却可以提供给一个人全年的粮食”。
美国土壤协会罗宾*梅纳德批评说,“美国目前将
1/6的粮食收成作为提供汽车的燃料,这是极其疯狂的做法”。
人类养活自己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取决于我们让农作物如何生长。
如果我们继续扩大农作物
的产量,目的不是为了人类生存而是为了汽车,那我们就遇到大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