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价值规律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事物和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和认可的准则和标准。
它反映了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和价值追求。
价值规律的形成是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阶级在人们的认知和追求上有着不同的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1.经济方面的价值规律:经济领域的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产生的规律。
其中劳动价值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即物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此外,还有价值转移和价值再分配的规律,以及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等规律。
2.政治方面的价值规律:政治领域的价值规律主要涉及国家和政权的建设与维护。
它包括权力制衡、民主法治、公正正义等原则和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约束等。
3.社会文化方面的价值规律: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规律主要涉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事物的评价。
这包括审美观念、艺术创作、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等。
4.道德伦理方面的价值规律:社会成员在行为上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这包括公平正义、诚信守信、助人为乐、孝敬父母等道德行为的规范。
二、价值规律的要求:1.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价值规律要求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理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
2.公正和平等原则:价值规律强调公正正义和平等原则的遵守,要求人们在行为和分配上不偏袒其中一方,尊重每个人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3.彰显人的尊严和自由:价值规律要求人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充分彰显每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这包括思想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
4.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价值规律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保证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5.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价值规律要求人们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多样性,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鼓励包容性思维和行为。
总结起来,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等多个方面。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一、引言商品经济是当代社会最为普遍的经济形式之一,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核心规律。
本文将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理解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二、商品经济的定义和特点商品经济是指在市场交换中,通过生产和流通产生的一切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的总和。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商品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而价值则是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的量度。
2. 商品经济的生产、交换和消费都是在市场上进行的。
市场是商品流通的载体,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的配置。
3. 商品经济的生产和流通是社会分工和合作的结果。
在商品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的组织和协调,实现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优化的产出。
4. 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自我推动的作用。
商品经济通过激发人们的生产欲望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价值规律的定义和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一种客观规律,它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价值规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1.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
2. 商品的价值与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不一致的。
商品的价值以劳动时间为度量,而交换价值则以商品的价格为度量。
商品的交换价值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决定。
3. 商品的价值是相对的和相对稳定的。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和交换来确定的,同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
四、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影响1.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交换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交换的基本方式和规则。
2. 价值规律调节了资源的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资源的配置,使资源流向效益最大化的领域。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马原简答题
价值规律是指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客观规律性。
它是指导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换过程,它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动力和纽带。
2. 价值规律调节着商品生产的规模和结构。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生产和供求关系,使得社会生产能够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组织方式具有指导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价值规律推动着生产资料集中化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形成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基本形态。
4. 价值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经济能够实现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动科技进步。
总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对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经济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商品经济中,人们通过生产和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1.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反映了生产这些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差异。
价值规律使得商品可以进行交换,并且在交换中实现价值的转移。
2. 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的基本交换形式。
它指的是在交换过程中,参与交换的两个商品具有相等的价值。
在等价交换中,每个交换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与自己所提供的商品价值相等的商品。
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中实现价值转移的方式。
3. 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中商品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环节。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通过生产商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商品通过交换流向消费者。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实现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是相互关联的。
价值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和交换比例,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过程。
这些基本原理共同构成了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举例来说,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B,它们的价值分别由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如果A的价值是10个劳动时间单位,B的价值是5个劳动时间单位,那么在等价交换中,A和B的交换比例应该是1:2。
这意味着一个A的价值等于两个B的价值。
在商品流通中,生产者生产A和B,通过交换将它们流向消费者,实现了价值的转移和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起来,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和商品流通。
这些原理揭示了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成和交换的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商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商品
经济中的作用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求熟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使得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尽管存在着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是受到价值的制约.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掌握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调节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较)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一)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它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自然经济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并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其主导地位最终为商品经济所代替。
★自然经济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生产目的。
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①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②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3)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使用价值既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任何有用的商品有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论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作用中的作用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嘿,这可是个大话题!咱们说到商品经济,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那热闹的市场,五光十色的商品摆满了摊位,仿佛在对你招手。
每个商贩都像是在打赌,看看谁能把自家的货卖得更好,生意火爆的背后,离不开一个神秘的法则——价值规律。
咱们得搞清楚,这价值规律是个啥东西。
简单来说,它就是“看谁的价更合适,谁就能卖得好。
”想象一下,一个地方有两家水果摊,一家卖苹果,一家卖橙子。
假如苹果的价格高得离谱,而橙子的价格又便宜又好吃,大家当然会选择橙子了。
就是这么简单。
这个规律像是一位无形的裁判,时刻在市场中观察、评判着商品的价值。
咱们得注意了,价值规律不仅仅是个冷冰冰的数字游戏。
它背后可是有情感的,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像一场恋爱。
商家拼命想推销自己的商品,而消费者则是个精明的“买家”,总想着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
这个过程其实是充满戏剧性的,商家不时会使出浑身解数,价格打得飞起,质量上也来个大提升,最终都是为了能让顾客满意,赚个盆满钵满。
不过呀,市场可不是永远平静的湖面,有时候波涛汹涌。
价值规律在这波涛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当某个商品的需求猛增,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
比如说,冬天一到,大家都想喝热汤,餐馆的汤品价格瞬间翻倍,这就是供需关系的直接体现。
但再过一段时间,大家都喝腻了,价格又得回落。
这种起起伏伏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得很,也让商家不得不时刻关注市场动态。
再说说消费者,咱们常常说“人心难测”,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今天想买苹果,明天又想换成橙子,甚至有时候一时兴起想吃榴莲。
这样的变化让商家们不得不琢磨着消费者的心理,调整自己的策略。
谁能提前洞察到这些需求变化,谁就能在市场中笑到最后。
这就像玩一场游戏,谁能抓住机会,谁就能获胜。
价值规律对于商品的生产也起着重要作用。
商家们在生产时会考虑成本、市场需求,想方设法把产品做得更具竞争力。
有人说,市场就是个大舞台,生产者是演员,消费者是观众,只有精彩的表演才能赢得掌声。
§1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
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
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普遍的经济现象。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
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价值规律的实现(等价交换的实现)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
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
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是一种基于交换和价值的经济体系。
商品是指任何可以被供给给市场的物品或服务。
而价值规律是指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并通过交换来实现的规律。
首先,商品经济的本质是通过交换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人们在面对有限的资源时,通过生产和交换来获得更多的商品。
商品经济的出现使得社会分工变得更加复杂和高度发展。
不同的人专门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生产出的商品可以通过交换来满足个体的需求。
其次,商品经济中的价值是由劳动所创造的。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无论是物质商品还是服务商品,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劳动过程才能被生产出来。
劳动的时间量与商品的价值量直接相关,劳动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就越大。
这也是价值规律的核心。
在商品经济中,交换是实现商品价值的方式。
通过交换,人们可以将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者服务与自己拥有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互换。
交换的实现需要市场的存在,市场是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和机制。
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一种体现形式,通过市场价格人们可以相互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除了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劳动的质量、劳动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等。
这些因素会对商品的价值产生影响。
此外,商品的价值还与商品的稀缺性相关。
稀缺性大的商品通常具有较高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已经成为主导经济形式。
通过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人们可以实现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各国之间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利益的互补和合作。
然而,商品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生产和消费导致资源过度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
此外,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创造了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同时,也需要通过合理的经济调控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总而言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是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商品经济四大基本规律
商品经济四大基本规律指的是:
1.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就是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时,交换的比例与其中所包含的价值成正比。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础,也是证明商品交换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重要规律。
2.相对剩余价值规律。
相对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劳动者必须在用于生活和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之外,再多劳动一定量的剩余劳动,才能为资本家创造价值和利润。
这是一种对资本主义工资制度的批判,揭示了剥削的本质。
3.资本积累规律。
资本积累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再投资积累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生产过剩、劳动力过剩等问题。
4.无政府主义规律。
无政府主义规律就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自我调节机制。
通过竞争,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资本家自动被迫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生产有利可图的商品,回避亏损商品,从而自我调节市场经济运行。
以上就是商品经济的四大基本规律。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飞跃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任何事物都有使用价值,但只要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氧气有使用价值,却没有价值具体劳动保存或转移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产生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越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积极作用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前提条件两种流通形式及对应的公式商品流通方式:W(商品)-G(货币)-W(商品)资本流通形式:G(货币)-W(商品)-G(增值的货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私有制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其核心是个人或私人企业拥有和控制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济系统。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相对价值和绝对价值的规律。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使资源优先流向有利于利润最大化的产业和领域。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价值,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的价值水平。
生产者在设定产品价格时,会根据成本标准,包括劳动力成本、生产设备成本等,来确定产品的价格,以使产品销售后能够覆盖成本并获得利润。
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的作用,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资源优先配置到能够获得较高利润的领域。
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的效益。
其次,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还发挥着价格形成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通过供需关系的平衡来形成的,而供求关系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价值,而供求关系会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
当市场中供应过剩时,商品的交换价值往往会下降,而供应不足时则会上升。
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市场上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差异将会逐渐消失,市场价格将趋向于商品的价值。
市场价格的形成使得商品的供求关系得以平衡,同时也引导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供应,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综上所述,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资源配置、价格形成和经济效益的调节,促进了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要更好地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市场竞争的有效程度,以及加强监管和调控的力度,使价值规律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调节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