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汇交相关标准和纸质要求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31
上海市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第⼀条 (⽬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本市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保护地质资料汇交⼈的合法权益,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条 (适⽤范围)本市⾏政区域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利⽤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本办法。
依照《条例》的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地质资料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
第三条 (定义)本办法所称地质⼯作,包括地质研究、地质考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或者⼯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评估与勘查、岩⼟⼯程勘察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作中形成的⽂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以及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第四条 (管理部门)上海市规划和国⼟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国⼟资源局)是本市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的⾏政主管部门。
本市发展改⾰、建设交通、地震、⽔务、海洋、环保、农业等相关⾏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馆藏机构)市规划国⼟资源局所属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负责本市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作,并按照本办法规定,接受市规划国⼟资源局的委托,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和验收⼯作。
第六条 (统⼀汇交制度)本市对地质资料实⾏统⼀汇交制度。
地质资料汇交⼈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市规划国⼟资源局汇交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按照《条例》的规定执⾏。
第七条 (汇交⼈)在本市⾏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或者采矿权⼈,为地质资料汇交⼈;建设⼯程中涉及地质灾害评估与勘查、岩⼟⼯程勘察的建设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
从事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作项⽬,有财政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作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财政出资的,其出资⼈为地质资料汇交⼈,其中地质⼯作项⽬有多个出资⼈的,各出资⼈共同承担地质资料汇交义务。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20〕1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4年9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3月16日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全省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合法权益,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簿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本办法所称地质工作,包括地质研究、地质考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察)、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勘查等活动。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市、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规定的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科技、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有关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并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地质资料共享与服务机制。
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1.03•【文号】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施行日期】2003.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已经2002年12月20日国土资源部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田凤山二00三年一月三日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土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二)管理全国地质资料馆,指导全国地质资料馆藏业务组织开展地质资料管理业务培训;(三)制定地质资料管理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四)监督检查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查处重大违法案件;(五)组织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六)组织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国际交流,协调全国地质资料的交流和利用;(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管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馆指导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馆藏业务组织开展地质资料业务培训;(三)制定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四)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依法查处违法案件;(五)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六)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内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地质资料的交流;(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全国地质资料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依法保存、管理汇交的地质资料,为全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履行下列职责:(一)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接收、验收汇交的地质资料;(二)建立健全馆藏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按规定整理、保管地质资料;(三)建立和维护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四)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依法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以及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五条、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第六条、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第七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前款规定以外地质工作项目的,其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但是,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第八条、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
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按照本条例附件规定的范围汇交地质资料。
除成果地质资料、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
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细目,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九条、本条例附件规定的下列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汇交人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一)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地质资料;(二)海洋地质资料;(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向其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正文:----------------------------------------------------------------------------------------------------------------------------------------------------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2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9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以及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五条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第六条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第七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前款规定以外地质工作项目的,其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但是,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原始地质资料汇交:通常指随成果地质资料光盘或硬盘上交其电子版,目前未有交纸质版原始资料的要求和先例。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通常指原始地质资料(纸电双版本)按《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DA_T 41-2008)整编后上交完成单位资料室或其他指定机构的工
作。
“ 规则”附录A“ 原始地质资料归档类目”与以下“ 汇交细目”接近,下文更全面科学,为便于指导归档,特批注建议原始资料类别(字母)。
一般列入G类
笔记本、记录薄、A4合订本等形式均不例外。
一般列入G类
一般列入X类,总结报告及附图可列入Z类。
测量类(C):通常指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测量数据、
解算后分米以内级卫星定位数据所编制的中间文件。
含手
持卫星定位数据的文件一般列入野外地质观测察类(G).一般列入T类,总结报告及综合分析附图可列入Z类。
一般列入T类,大型复杂工作总结报告及附图可列入Z类。
一般列入L类,总结报告及综合分析附图可列入Z类。
“ 规则”附录A要求列入L类。
总结报告及综合分析附图可列入Z类。
“ 规则”附录A无此类,同为仪器现场探测资料列入L
类较科学。
总结报告及综合分析附图可列入Z类。
列入Y类。
总结分析报告可列入Z类。
“ 规则”附录A无此类,建议原始采集工作资
料列入G类,总结综合分析资料列入Z类。
“ 规则”附录A无此类,建议原始采集工作比照前文批注就近归类,总结综
合分析资料列入Z类。
仪器记录各类专门格式原始电子数据易遗漏!。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日期】2019.09.09•【字号】渝规资规范〔2019〕24号•【施行日期】2019.09.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通知渝规资规范〔2019〕24号各区县(自治县)局、两江新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万盛经开区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等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宜和要求通知如下:一、严格地质资料汇交地质资料汇交范围、汇交资料种类、汇交时间、汇交验收的要求如下:(一)汇交范围: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地质资料;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地质资料;海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地震地质资料;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成果及综合分析资料;专项研究地质资料。
(二)汇交资料种类: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
(三)汇交时间:探矿权人应当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30日前汇交;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90日前汇交,属于阶段性关闭矿井的,自关闭之日起180日内汇交,采矿权人开发矿产资源时,发现新矿体、新矿种或者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开发勘探工作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自该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其他的地质资料,自地质工作项目结束之日起180日内汇交。
因特殊原因,地质资料汇交人不能及时汇交的,应在汇交期限届满前15日内向市规划自然资源档案馆书面提出延期汇交申请,经核准后可延期汇交。
市规划自然资源档案馆应及时将延期汇交信息登记进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
(四)汇交验收:市规划自然资源档案馆自收到地质资料汇交人报送的地质资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地质资料验收工作。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第三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地质资料馆)以及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以下简称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五条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
第六条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奖励。
第二章地质资料的汇交第七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前款规定以外地质工作项目的,其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但是,由国家出资的,承担有关地质工作项目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第八条国家对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
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按照本条例附件规定的范围汇交地质资料。
除成果地质资料、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只需汇交目录。
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细目,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九条本条例附件规定的下列地质资料,由地质资料汇交人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一)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地质资料;(二)海洋地质资料;(三)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向其汇交的其他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地质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以及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为了加强地质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合法权益,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至关重要。
一、地质资料的定义与范围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科研等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数据、图件、报告等。
具体来说,地质资料涵盖了地质勘查报告、地质图、剖面图、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化验分析报告、地质科研成果报告、地质数据库等多种形式。
二、地质资料的汇交(一)汇交主体从事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地质勘查单位、科研机构、矿山企业等,都是地质资料的汇交义务人。
(二)汇交内容汇交的地质资料应当完整、准确、真实,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包括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
(三)汇交时间汇交义务人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地质资料汇交至指定的地质资料管理机构。
一般来说,在地质工作项目结束后一定期限内完成汇交。
(四)汇交方式可以采用纸质汇交和电子汇交两种方式。
电子汇交应符合规定的数据格式和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
三、地质资料的保管(一)保管设施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保管设施,包括库房、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设备,以保证地质资料的安全存放。
(二)保管制度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的保管制度,明确资料的接收、登记、入库、借阅、归还等流程,确保资料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数据备份对重要的地质资料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四、地质资料的利用(一)利用申请单位和个人因工作需要利用地质资料,应向地质资料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说明利用目的和范围。
(二)利用方式可以查阅、复制地质资料,但应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不得损坏、篡改、转借地质资料。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情况汇报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是目前地质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汇报的文件具有明确明确的格式、规范的排版、清晰的内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相关要求和规范,特地对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进行了详细的情况汇报。
1、总体要求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汇交,需要遵守国家标准规范和行业规定。
数据的格式及排版应该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数据的顺利交流和传输。
在进行电子文件的汇交格式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整理,并进行版本控制,以确保数据的管理和归档。
2、文件格式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汇交格式要求必须是可读的和可编译的。
具体来说,需要将数据保存为Microsoft Word或者PDF格式,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这两种格式能够在大多数设备上进行浏览和打印,也能够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环境下进行读取和备份。
3、文档排版文件格式总体上说已经确定了,但在文档排版上,需遵循一些基本规范。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需要采用宋体字体,字号需为12号或14号,行距需为1.5倍以上,页边距需控制在2.5厘米左右。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格式来进行文档排版,包括目录、正文、插图和参考文献等等,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档内容。
4、图表要求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中的图表非常重要,因此在图表的准备过程中也需要特别注意。
图表的格式包括地图、剖面图以及各种柱状图、折线图等,需要保存为PNG或JPG格式,以便在汇交文件中进行引用和嵌入。
在制作图表时,需要使用专业绘图软件,例如CorelDraw或Adobe Illustrator来制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形式的美观性。
5、参考文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汇交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进行参考文献的编排。
参考文献需要按照GB/T7714-2015标准来进行编写和排版。
主要的格式要求包括文章名称、作者、文献来源、出版年份和页码等等,确保参考文献的信息完整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