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与病原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16
一、单项选择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A 氟喹诺酮类B 氨基糖苷类C β—内酰胺类D 氯霉素类2、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 A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C 真菌D 支原体3、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类抗生素。
( A )A 碳青霉烯类B 氯霉素类C 大环内酯类D 氨基糖苷类4、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A 革兰阳性菌B 革兰阴性菌C 真菌D 支原体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 C )A 尿路感染B 术后伤口感染C 肺部感染D 皮肤感染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 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7、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D )A 疝修补术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8、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 D )A 青霉素B 头孢拉啶C 头孢哌酮D 万古霉素9、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D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D 以上都是10、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D 以上都不是11、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A 肝肾损害B 耳毒性C 二重感染D 过敏反应12、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D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D以上3项1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B )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1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D )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15、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D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B长期用药预防C晚期肿瘤患者D风湿热复发16、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B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术前0.5-2小时C手术开始后2小时D手术结束后2小时17、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D )A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18、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B )A手术后3天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19、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D )A红霉素酯化物B利福平C氟康唑D头孢他啶20、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A氨基糖苷类B克林霉素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21、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D )A头孢菌素B青霉素类C克林霉素D氨基糖苷类2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D )A腹腔感染B感染性心内膜炎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D孕妇无症状菌尿23、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 D )A哌拉西林B头孢哌酮C头孢他啶D头孢唑啉24、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 )A克林霉素;B SMZ/TMP;C氨苄西林/舒巴坦;D左氧氟沙星2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 B )A中耳炎;B严重G-b感染;C扁桃体炎;D小儿尿路感染。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10题)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C )A 氟喹诺酮类B 氨基糖苷类C β—内酰胺类D 氯霉素类2、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C 真菌D 支原体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 革兰阳性菌B 革兰阴性菌C 真菌D 支原体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C )A 尿路感染B 术后伤口感染C 肺部感染D 皮肤感染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D )A 疝修补术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D )A 青霉素B 头孢拉啶C 头孢哌酮D 万古霉素8、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D )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D 以上都是9、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D 以上都不是10、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A 肝肾损害B 耳毒性C 二重感染D 过敏反应二、多项选择(10题)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哪四部分?(ABCD)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B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C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D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E 以上都不是2、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ABCDE)A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B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C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D 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E 疗程不合理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ABCD)A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B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C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D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E 非细菌感染也可以选择抗菌药物4、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ABCD)A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细菌性前列腺炎................................................................................ . (57)急性感染性腹泻................................................................................ . (59)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 (60)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 (62)腹腔感染................................................................................ . (66)骨、关节感染................................................................................ ..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 (76)性传播疾病................................................................................ (77)侵袭性真菌病................................................................................ .. (77)分枝杆菌感染................................................................................ .. (80)白喉................................................................................ (81)百日咳................................................................................ .. (82)猩红热................................................................................ .. (82)鼠疫................................................................................ (82)炭疽................................................................................ (83)破伤风................................................................................ .. (83)气性坏疽................................................................................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2023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全员培训参考答案一、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目的不包括下列哪项(20分)答案:E、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2.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0分)答案: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3.下列哪项关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说法是错误的(20分)答案:C、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可在门诊使用。
4.新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和我国病案首页分别将手术切口分为几类(20分)。
答案:B、4类;3类。
5.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20分)。
答案:A、非限制使用。
二、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1.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0分)。
答案:C、72~96小时。
2.以下哪种类型的感染通常不推荐给予较大的给药剂量(20分)答案:A、单纯的下尿路感染。
3.下列哪些情况可先予以注射给药(20分)答案:E、以上都是。
4.按照抗菌药物PK/PD理论下列哪类药物为浓度依赖性(20分)答案:D、氟喹诺酮类。
5.以下哪些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0分)答案:E、以上都是。
三、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一)1.关于常见抗菌药物使用问题,不正确的是(20分)。
答案:B、抗菌药物品牌不合理。
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当考虑的方面,不包括(20分)。
答案:C、术中无菌操作的质量。
3.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开始经验治疗应当考虑的方面不包括(20分)。
答案:E、标本培养结果。
4.关于合理选择静脉/口服抗菌药物使用时,不正确的是(20分)。
答案:B、如果患者坚持使用静脉抗菌药物,就应该服从患者要求。
5.制定感染疾病治疗临床路径或指南时,不需要考虑的是(20分)。
答案:D、药品生产厂家。
四、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二)1.以下哪个不是β-内酰胺类药物(20分)。
答案:E、阿米卡星。
2.以下哪个药物可以引起双硫仑样反应(20分)。
【中文标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订者】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发布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发布日期】2004【出处】卫生部公报2004年第10期(总号:015)【中文正文】前言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特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一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二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三是“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四是“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对上述内容有以下几点说明。
1、本《指导原则》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获取最佳疗效,并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而制定,不是教材或参考书,也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
2、本《指导原则》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3、本《指导原则》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感染的病原治疗则供临床医师参考。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抗菌药物试题姓名科室分数一、单项选择(10题)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A 氟喹诺酮类B 氨基糖苷类C β—内酰胺类D 氯霉素类2、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C 真菌D 支原体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A 革兰阳性菌B 革兰阴性菌C 真菌D 支原体4、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A 尿路感染B 术后伤口感染C 肺部感染D 皮肤感染5、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D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6、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 疝修补术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7、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A 青霉素B 头孢拉啶C 头孢哌酮D 万古霉素8、预防用抗菌药物药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A 免疫抑制剂应用者B 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C 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D 以上都是9、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 )A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B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C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D 以上都不是10、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 肝肾损害B 耳毒性C 二重感染D 过敏反应二、多项选择(10题)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哪四部分?()A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B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C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D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E 以上都不是2、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A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B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C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D 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E 疗程不合理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A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B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C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D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E 非细菌感染也可以选择抗菌药物4、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A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试题一、选择题(单选)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 D 以上3项2.以下所列药物中,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是A。
莫西沙星 B.依诺沙星 C.洛美沙星D。
氧氟沙星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4.抗菌药分级管理是为了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C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B长期用药预防C晚期肿瘤患者D风湿热复发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术前30分钟~2小时内C手术开始后2小时D手术结束后2小时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A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10.外科手术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A手术后3天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红霉素酯化物B利福平C氟康唑D头孢他啶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氨基糖苷类B克林霉素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A头孢菌素B青霉素类C克林霉素D氨基糖苷类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A腹腔感染B感染性心内膜炎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D孕妇无症状菌尿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A哌拉西林B头孢哌酮C头孢他啶D头孢噻肟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A青霉素B头孢曲松C两性霉素B D氟康唑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克林霉素B SMZ/TMP C氨苄西林/舒巴坦D左氧氟沙星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A氯霉素B头孢噻肟C青霉素D多粘菌素B1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A中耳炎B严重G—感染;C扁桃体炎;D小儿尿路感染.2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A氧氟沙星;B头孢他啶;C庆大霉素;D青霉素21.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首选:A氨苄西林/舒巴坦B头孢唑啉C克林霉素D万古霉素22.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A庆大霉素B环丙沙星C克拉霉素D哌拉西林23.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A甲硝唑B诺氟沙星C氨苄西林D克林霉素24.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A氨基糖苷类B头孢唑林C环丙沙星D甲硝唑25.隐球菌脑膜炎可以选用的药物有:A咪康唑B酮康唑C制霉菌素D两性霉素B26.氨基糖苷类对以下那种细菌抗菌活性差A大肠埃希菌B肺炎链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肺炎克雷伯菌27.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不宜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感染的药物为A青霉素B头孢曲松C美罗培南D阿米卡星28.对曲霉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为:A酮康唑B氟康唑C氟胞嘧啶D两性霉素B29.外科手术Ⅱ切口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A手术后48小时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30.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糖肽类B克林霉素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3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氯霉素B庆大霉素C红霉素酯化物D利福平32.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A亚胺培南B氨基糖苷类C甲硝唑D克林霉素33.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A氯霉素B氨苄西林C左氧氟沙星D头孢唑林34.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A氨苄西林B头孢曲松C头孢他啶D头孢呋辛35.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A青霉素B氟喹诺酮类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36.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环丙沙星B头孢曲松C青霉素D头孢曲松37.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A青霉素B头孢呋辛C环丙沙星D磷霉素38.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A克林霉素B亚胺培南C庆大霉素D青霉素39.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A青霉素类B克林霉素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类40.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类,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A环丙沙星B庆大霉素C青霉素D四环素41.与依他尼酸合用,可增强耳毒性的抗生素是A。
抗菌药物处方权试题及答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权考试试题一、是非题(每题1分,总计30分)1、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局部应用。
氨基糖苷类等可局部滴耳。
(正确)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正确)3、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正确)4、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于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于预防应用范畴。
(正确)5、头孢吡肟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正确)6、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正确)7、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正确)8、治疗重症感染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
(正确)9、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正确)10、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规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限预防用药。
(正确)11、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为预防感染,需联合二联用药。
(正确)1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正确)13、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正确)14、Ⅰ类切口手术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12小时。
(正确)15、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正确)16、最早发现、毒性较低而抗菌活性较强的化学药物是磺胺药。
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青霉素。
(正确)17、为保证感染部位的组织和体液中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血药浓度应达到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2~10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2004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也日趋严重第一部分概述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细菌产生耐药性(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药不对症,感染加重恶化●引起药源性不良反应, 轻者感到不适, 不便, 重者致残, 死亡●浪费药物资源, 增加医疗费用负担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三)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 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 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 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 宜选药物 可选药物 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 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克林菌素 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类 甲氧西林耐药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 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β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 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 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 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 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糖苷类 真菌 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厌氧菌 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甲硝唑 肺脓肿 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金葡菌、肠杆菌科细菌及厌氧菌(主要为口腔厌氧菌)等,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胸腔积液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确定病原诊断、指导抗菌治疗有重要价值。 【治疗原则】 1. 保持脓液引流通畅至关重要。 2. 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应选用能覆盖上述细菌的抗需氧菌和抗厌氧菌药物。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情况调整用药。 3. 抗菌药物总疗程6~10周,或直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胸片显示脓腔及炎性病变完全消散,仅残留纤维条索状阴影为止。 【病原治疗】 见表4.6。 表4.6 肺脓肿患者的病原治疗 病原 宜选药物 可选药物 厌氧菌 青霉素(大剂量),克林霉素,ß酰胺类/ß酰胺酶抑制剂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甲硝唑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 甲氧西林耐药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阿莫西林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 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克林霉素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敏感 青霉素耐药 青霉素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溶血性链球菌 青霉素G或青霉素V 氨苄(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
肠杆菌科细菌 第二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ß酰胺类/ß酰胺酶抑制剂
脓胸 脓胸大多由多种细菌所引起。常见的病原菌在婴幼儿(<5岁)多为金葡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在>5岁、发生于急性肺炎后者,多为肺炎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金葡菌、流感嗜血杆菌;在亚急性和慢性患者,多为厌氧链球菌、拟杆菌属、肠杆菌科细菌。 【治疗原则】 1. 首先取脓液做涂片及培养,并结合临床经验用药。 2. 按照治疗效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 急性期宜注射用药,必要时也可胸腔注射(限用于包裹性厚壁脓肿)。 4. 积极引流,排除脓液,促进肺复。 5. 给药剂量要足够充分,疗程宜长。通常应于体温正常后2周以上,患者周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X线胸片显示胸液吸收,方可考虑停药,以防止脓胸复发。总疗程3~6周。 6. 慢性脓胸患者应采取外科处理。 【病原治疗】 见表4.7。
表4.7 脓胸的病原治疗 病原 宜选药物 可选药物
厌氧菌 青霉素(大剂量),克林霉素,ß酰胺类/ß酰胺酶抑制剂 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甲硝唑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 甲氧西林耐药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阿莫西林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 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克林霉素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利福平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敏感 青霉素耐药 青霉素G 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流感嗜血杆菌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肠杆菌科细菌 第二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氟喹诺酮类,ß酰胺类/ß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根据感染部位及有无合并症,可将尿路感染分为单纯性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依照其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反复发作性。急性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多见于门、急诊患者,病原菌80%以上为大肠埃希菌;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除仍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30%~50%)外,也可为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尚可为葡萄球菌属、念珠菌属等。 【治疗原则】 给予抗菌药物前留取清洁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初治时按常见病原菌给药;获知药敏试验结果后,必要时调整用药。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初发患者,治疗宜用毒性小、口服方便,价格较低的抗菌药物,疗程通常为3~5 天。 急性肾盂肾炎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的患者宜注射给药,疗程至少14 天,一般2~4周;热退后可改为口服给药。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患者疗程需更长,常需4~6周。 对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全面尿路系统检查,若发现尿路解剖畸形或功能异常者,应予以矫正或相应处理。 【病原治疗】 见表4.8。表4.8 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的病原治疗 疾病 病原 宜选药物 可选药物 膀胱炎 大肠埃希菌 腐生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呋喃妥因,磷霉素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阿莫西林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复方磺胺甲噁唑,氟喹诺酮类* 呋喃妥因、磷霉素 呋喃妥因 肾盂肾炎 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 克雷伯菌属 腐生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念珠菌属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唑啉,头孢拉定 氨苄西林 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 氟康唑 氟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氟喹诺酮类 头孢呋辛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氨基糖苷类 两性霉素B 注:*大肠埃希菌对本类药物耐药株在50%以上,必须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细菌性前列腺炎
根据临床表现、病原菌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将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类,而细菌性前列腺炎又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患者的病原菌大多为大肠埃希菌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少数可为淋病奈瑟球菌或沙眼衣原体;慢性患者的病原菌除大肠埃希菌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外,亦可为肠球菌属。 【治疗原则】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菌检查可取前列腺液做细菌培养,但不宜对急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取前列腺液,以防感染扩散,可取中段尿细菌培养作为参考。 应选用能覆盖可能的病原菌并能渗透至前列腺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获知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宜选用在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液中可达到有效浓度的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噁唑、大环酯类、四环素类等。在急性感染期,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也能渗入炎性前列腺组织,达到一定药物浓度,故上述药物在急性期时也可选用。 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较困难,疗程须较长,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4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需1~3个月。一般为4~6周。 部分患者需行前列腺切除术。 【病原治疗】 见表4.9。 表4.9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 宜选药物 可选药物 备注 大肠埃希菌 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噁唑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株达50%以上,必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肠杆菌科细菌 氟喹诺酮类 复方磺胺甲噁唑
肠球菌属 氟喹诺酮类 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淋病奈瑟球菌或沙眼衣原体 氟喹诺酮类或头孢曲松(单剂)+多西环素
急性感染性腹泻 【治疗原则】 1. 病毒及细菌毒素(如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泻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 1. 首先留取粪便做常规检查与细菌培养,结合临床情况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明确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临床疗效不满意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 腹泻次数和粪便量较多者,应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3. 轻症病例可口服用药;病情严重者应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后并能口服时改为口服。 【病原治疗】 见表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