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病变声像图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病变声像图的分析杨玉华;李飒【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3(000)013【摘要】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clinical value of high-frequenc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lesions. Method:The parameter situation included vertebral arterydiameter,running,blood flow velocity,resistance index detected by U.S. GE ViVid-7 and Pak Shing Mil 90 could be analyzed when the probe frequency was 5-7 MHz.Result:There were 268 cases we found by using that method,they showed abnormal 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the origin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abnormalities,toward tortuous and startstenosis.Conclusion:High-frequenc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an show the parameters of extracranial segment wall structure,innerdiameter,running,pipe flow signals filling situations and blood flow velocity clearly,for that,it can provide a valuable basis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lesions.%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椎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研究李拓【摘要】目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本院近2年收治的75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出率及二维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75例患者中,共71例检出椎动脉狭窄现象,检出率为94.67%;检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二维超声声像图均呈现程度不一的椎动脉狭窄现象,且存在回声增强、椎动脉管壁增厚等现象,其中27例患者伴随椎动脉走行弯曲现象,9例患者存在不规则低回声血栓,11例患者伴随粥样斑块形成.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7(023)005【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诊断价值【作者】李拓【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南阳 473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椎动脉型颈椎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在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动脉血流量下降,导致脑补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头痛、眩晕、听力减退等症状的出现,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大幅下降[1]。
要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必须以准确的诊断为前提,因此,通过适当的方式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探查便显得至关重要。
为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本院特对75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随机的方式选取近2年在本院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自愿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
患者中共有男性42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58.76±4.93)岁;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11年,平均病程为(4.16±1.28)年。
症(VSSS)[11]。
最初其被认为于脑干缺血和中风有关联,虽然后来的研究指出,其通常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记。
仅VSSS不会必然导致脑血管事件发生,而可能是一种无害的血流动力学现象[5.12.13]。
由于SCA起始段严重病变引起VA血流完全倒流已经被很好证实,但是可能会出现几种过渡VA波形。
在这几种波形中,实际当SCA轻中度狭窄时VA仍能保持正向血流。
I)“Pre-bunny”波形(图二):SCA起始部直径≤45%的狭窄VA内血流频谱可表现为Pre-bunny波形。
其整个收缩期呈持续前向血流,收缩中期存在一个急剧的减速间隙,由第一个较尖锐的及下一个较圆钝的收缩峰组成。
一般认为是由于狭管效应,于心脏射血期在主动脉开口处造成负压所致[14]。
II)“Bunny”波形(图三):SCA直径狭窄率在55%左右时可在收缩期双峰之间引起更深的裂隙,裂隙的最低点大约在同一水平,终止于舒张期[14]。
图1 正常椎动脉多普勒频谱波形图2 椎动脉“Pre-bunny”多普勒频谱波形,超声双功仪显示同侧锁骨下动脉起部约50%狭窄。
图3 左侧VA“Bunny”波形,患者由于90%狭窄引起冠状—锁骨下窃血综合症,左侧SCA支架植入术后。
这通常出现VA血流完全反转征象,虽然该患者同时合并有同侧颈总动50%和颈内动脉90%狭窄,且右侧VA动脉造影显示广泛病变。
图4 双向椎动脉多普勒波形III)双向血流频谱波形(图四)(约80%狭窄或更大)可引起VA在每个心动周期初期前向血流及后期反向血流[15]。
IV)完全反向血流频谱波形(图五)分支VA前SCA高度狭窄或闭塞可能引起同侧VA血流完全倒转。
这些在患者安静时VA血流频谱波形的改变高度提示锁骨下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病变的征兆,且提示VA波形类型和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13.14]。
双向或完全反向VA血流存在提示SCA起始部或头臂干存在高度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为100%[7.13.17],且VA血流波形改变越敏锐对诊断SCA病变存在越敏感。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病变的分析
陈怡;许晓虹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
【年(卷),期】2002(023)006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椎动脉病变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7.5 MH2检测63例椎动脉病变的内径、收缩期峰值(MAX)、舒张期峰值(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有关血流参数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椎动脉弯曲较多,其次为狭窄,管腔内粥样斑块形成导致血流速度不同程序的减慢.结论颈部椎动脉形态与结构的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基础.椎动脉内血流速度减慢导致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陈怡;许晓虹
【作者单位】230061,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230061,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B 超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5
【相关文献】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性病变的临床意义 [J], 闫庆;高文霞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J], 王氡;张红伟;曾艳妮
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价值分析 [J], 魏志环; 梁恒坡; 韩倩; 张久楼
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J], 赵雪梅
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J], 赵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研究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椎动脉狭窄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经病理诊断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观察记录诊断结果。
结果12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检出椎动脉病变114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检出114例椎动脉病变者单侧血管病变18例、双侧血管病变96例。
结论椎动脉狭窄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能检出病变血管情况,操作方便,值得借鉴。
标签:椎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椎动脉狭窄属于常见疾病,在颅内或颅外任何部位椎动脉均可发生,往往会造成颅内前循环功血障碍,从而引发脑卒中[1],研究显示因椎动脉狭窄引发的脑卒中约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20%[2],需加强重视。
本文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椎动脉狭窄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120例,全部为我院经病理证实为椎动脉狭窄的患者,入选时间2012年2月~2015年12月。
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入院后显示有不同程度恶心、头疼、眩晕、心悸及呕吐等症状,经椎CT检查显示有异常变化。
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20~71岁,均值(52.4±10.9)岁。
1.2方法本研究入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查,所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菲利普HD9型),探头频率7~10 MHz。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肩垫上软枕,头部稍往后仰且略偏于对侧,以便将颈部充分暴露;将探头放于颈部两侧纵向与横向直接扫描,当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轴切面图显示后,将探头往外侧移动1~2 cm,以便显示颈椎横突与横突声影(2横突间可显示椎动脉);从下往上测定第2~4颈椎横突间隙椎骨段椎动脉内镜,并对其血管走行与管腔内膜情况进行观察,同时看有无异常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还可以显示管腔血流方向,检查有无狭窄改变与阻塞及扭曲等[3]。
椎动脉夹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张丽;鞠现霞;孙征;王辉;刘斌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22(6)19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二维超声灰阶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变化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4月于泰安市中医医院经颈部动脉超声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椎动脉夹层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超声二维灰阶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
结果:依据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确诊为椎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型9例、双腔型2例。
壁内血肿型超声表现为管腔内可见低回声,管径正常或增宽,彩色多普勒表现血流束变细,色彩明亮或暗淡,频谱多普勒表现为速度增快或减慢;双腔型超声表现为管腔内可见膜样强回声,将管腔分为真假双腔,真腔稍明亮,速度增快,假腔血流受阻缓慢,颜色暗淡呈反向,表现为红蓝相间血流。
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根据椎动脉二维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诊断椎动脉夹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总页数】3页(P167-169)
【作者】张丽;鞠现霞;孙征;王辉;刘斌
【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外段椎动脉夹层1例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夹层6例并相关影像学文献分析
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
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价值分析
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外段椎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标准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标准引言:椎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主要引起脑血供不足的血管疾病。
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是一种简单、无创、可靠的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标准,从不同方面解析这一医学诊断技术。
一、超声诊断原理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通过声波的反射来获得人体组织的信息。
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探头对颈部进行扫描,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的信号转化为图像,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可以判断椎动脉是否存在狭窄。
二、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指征1.临床症状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首要指征是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如头晕、眩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2.多普勒超声检查多普勒超声可以用于测量椎动脉血流的速度和流量,进而评估椎动脉是否存在狭窄。
常用的指标有椎动脉内膜峰值流速(Vmax)、椎动脉内径(D)和椎动脉峡部流速变异系数(CV)等。
3.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将血流速度以颜色标记在超声图像上的方法。
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椎动脉是否存在狭窄。
三、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评估标准1.狭窄程度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的主要评估标准是狭窄程度。
根据国际标准,将椎动脉狭窄分为四个等级: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和闭塞(100%)。
通过测量椎动脉内径和峡部流速,可以准确评估狭窄程度。
2.病变性质除了评估狭窄程度,超声诊断还可以评估椎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
常见的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等。
这些病变可以通过超声图像的分析来确定,进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3.侧支循环形成在椎动脉狭窄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侧支循环,以保证脑部的血供。
超声诊断可以评估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对于指导椎动脉狭窄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超声诊断的优势与局限性超声诊断椎动脉狭窄具有许多优势,如无创、无放射性、可重复检查等。
然而,超声诊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影像解释的主观性等。
椎动脉异常超声诊断标准
椎动脉异常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侧椎动脉全程管径均匀偏细,管径小于对侧50%以上或管径≤
2.5mm,这种情况通常被认为是椎动脉发育不良。
这可能与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其他因素有关。
诊断时需要仔细比较两侧椎动脉管径大小,并进行相应的临床评估。
2. 当管径狭窄段PSV/椎间隙段PSV≤4.1时,也可能出现椎动脉发育不良的情况。
PSV即收缩期峰值流速,是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椎动脉狭窄时,其流速可能会增加,因此通过比较狭窄段与椎间隙段的PSV可以判断椎动脉是否存在异常。
3. 椎动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显示,这可能意味着椎动脉闭塞。
这种情况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其他血管病变有关。
在诊断时,需要结合其他超声指标如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进行综合评估。
4. 椎动脉走行呈“S”或“Z”形,这被称为走行扭曲。
这种情况可能与椎动脉发育不良、颈椎病变或其他结构异常有关。
在诊断时,需要结合颈椎X线、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这些标准都是基于超声波检测的结果,具体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在进行此类检查时,建议遵循医生的要求进行配合,以便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椎动脉检查的2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椎动脉异常检出情况。
结果:本次268例患者中63例检出椎动脉异常,检出率为23.51%。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的测量椎动脉管径、血流速度等情况,对于其异常筛查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椎动脉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主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穿过第6 颈椎至第2颈椎横突孔上行,经过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在脑桥下缘,左右椎动脉合成一条基地动脉。
脑血流的供血大部分来源于椎动脉,是脑干、小脑以及大脑组织主要血供。
如果椎动脉出现异常则会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椎动脉异常诊断方法较多,可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磁共振以及超声诊断等,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廉价、重复性好、无创等优势,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异常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来源2019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椎动脉检查的268例人员,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30例,年龄范围20-84岁,中位年龄(53.2±3.4)岁。
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检查,并签订之情协议。
排除其他原因比如前庭神经炎等疾病引起的眩晕等患者。
1.2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飞利浦IU22,探头为L9-5以及C5-1凸阵探头。
检查是叮嘱患者采取仰卧位,在颈部垫上软枕,将受检区域充分暴露并且头偏向检查对侧,L9-5探头先探查颈总动脉,然后将探头向后下移位显示颈动脉椎前段以及椎间段,部分椎动脉显示不佳可切换成C5-1探头辅助检查。
1.3椎动脉异常诊断标准1.一侧的椎动脉管径出现明显偏细,直径小于对侧的50%异常,当管径≤2.0mm是则认为是椎动脉生理性狭窄[2]。
(2)主动脉没有像正常一样从第6横突孔穿入,而是从第5或者3、4等横突孔穿入。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在诊断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方法:利用日本ALOKA阿5彩超仪对216名患者的颈椎病椎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椎动脉的内径、流速和频谱等参数。
并有选择性地进行椎动脉对比造影检查。
结果:216例432根椎动脉,正常者243根,走行迂曲86根,内径细75根,动脉硬化症11根,血流速度减低56根,闭塞1根,锁骨下动脉窃血征2根,罕见走形异常4根。
结论:超声多普勒能观察椎动脉病变细微病变、血流速度、动脉弹性的变化,是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检查的首先方法。
标签:超声彩色多普勒;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其无创、实时、直观,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高频彩超更是因其分辨率高,在浅表器官检查中优势明显。
颅外段椎动脉位置相对较浅表,高频彩超显示效果好,血流分辨率高,目前已经成为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1]。
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16名患者,对其椎动脉进行了彩色多普勒检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16例门诊病人,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52岁,女78例,男138例。
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可逆性的头疼、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甚至晕倒在地。
1.2检查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 -12MHz。
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头后仰,并偏向检查侧的对侧。
椎动脉检查探头置于颈根部胸锁关节略外侧上方,声束指向后内方,纵行扫差,先找到锁骨下动脉,其第一分支为椎动脉,追溯上行入第6 颈椎横突或先找到颈椎回声,探头略向外侧侧动,使脊柱回声消失,出现颈椎横突间回声及后方衰减声影。
在两个声影间所显示结构中寻找血管回声,向上追溯并观察各横突间血管壁形态,管腔大小及回声有无异常,血管有无弯曲等。
彩色多普勒显示管腔内血流方向,有无狭窄、扭曲及阻塞。
频谱多普勒将取样容积置于椎动脉所需部位,取样容积在2.0 -2.5mm,取样角度控制在600以内,取得清晰频谱后,测量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病变声像图的分析目的:探讨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椎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方
法:使用美国GE ViVid-7,百胜Mil 9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7 MHz,探测椎动脉内径、走行、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参数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共268病例,发现有椎动脉内径异常,椎动脉起源、发育异常,走向迂曲,起始段狭窄。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管壁结构、内径、走行、管内血流信号充盈情况及血流速度等参数,为临床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变提供很有价值依据。
标签: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椎动脉血流;阻力指数;颈椎
椎动脉病又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由Barre和Licon在1926年率先提出,是康复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患者临床表现出眩晕、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症状时,即可大胆推测患者颈椎病变累及椎动脉,引起的交感神经系列反应。
而且临床观察发现,严重的椎动脉病变可诱发青年人群的中风[1],因此,椎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诊断采用的方法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椎动脉造影(DSA)、椎动脉核磁共振(MRA)及椎动脉三维重建(SCTA)[2]。
其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因为具有无创伤、费用低、可重复等优点已成为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此外该技术在肿瘤诊断[3-4]、皮肤科病变诊断[5]等诊断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为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椎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掌握椎动脉病变声像图特征,收集本院椎动脉病病例268例,就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2000-2012年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共489例,检出异常病例268例,其中男156例,女112例,年龄28~79岁,平均(59±1.6)岁,均有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及视力障碍等临床表现,病程0.5~
2.8年,就其声像图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性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设备及方法设备:美国GE ViVid-7,百胜Mil 9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设定频率5~7 MHz,采用宽频线阵探头。
诊断时受检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约30°,必要时双肩下垫小枕,头颈仰伸充分暴露颈部,探头置于锁骨上方尽可能显示椎动脉起始段,再沿其上行观察C6~5、C5~4颈椎之间椎动脉走向,分别记录椎动脉管壁结构、走行、内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同时注意观察双侧椎动脉对比。
1.3 椎动脉内径异常标准内径(45.0±
2.5)cm/s
提示流速增快,舒张末期速度(end diastolic flow velocity,EDC)0.71提示RI增高,血管内腔阻塞。
2 结果
2.1 椎动脉起源异常本组16例(16/268),占5.97%,为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患者;6例(6/268),占2.23%,为右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38例(38/268),占14.17%,椎动脉绕过第6颈椎横突孔从第5或更高颈椎横突孔穿入。
2.2 走行迂曲本组126例(126/268),占47.01%,椎动脉穿入位置正常在横突孔间走向失常,纵切面声像图呈曲线状,CDFI示血流信号充盈尚好,血流方向呈红、蓝色相间分布,部分节段曲度增大时可见花色血流,PSV、PI增高。
2.3 椎动脉发育异常一侧椎动脉颈段与椎动脉颈外段管壁全程均匀性细,呈“=”征,内径2.6 mm,内呈无回声,管壁呈偏强回声等号线状,在其前方可见较细线状回声为椎静脉,彩色血流充盈为蓝色与其后方椎动脉彩色相反(为鉴别要点)。
若椎动脉骨段穿入位置上移,在颈部肌群之间穿行延长而失去横突孔骨性结构保护,而更易受相邻组织及颈部活动的影响,可致椎动脉受压,管腔狭窄,RI增高,流速减低,引起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在本组病例中,有45例血管走形异常,右侧29例,左侧9例,双侧2例。
3.2 椎动脉发育异常椎动脉解剖双侧管径存在有一定差异,一般左椎动脉内径较对侧略粗多见,差异<0.5 mm,但差别较大时,对侧可代偿增宽,一般内径<
4.5 mm,当极度不对称时可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9]。
当颈椎骨源性压迫及椎间盘退变,使椎动脉走形迂曲、受压,使一侧椎动脉RI增高,PSV减低,若另一侧代偿不足,导致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引起眩晕。
3.3 椎动脉硬化、斑块、闭塞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防治重心前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及亚临床期病变的发现,成为医生关注的重点。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多累及全身大、中动脉,由于椎动脉骨源性退变及年龄增大,椎动脉管壁弹性减低,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CDFI管腔血流充盈缺损,血流束变形,细或间断状,血流速度减低或细窄处血流速度增快,RI增高,出现脑供血不足[10]。
参考文献
[1] Ricardo J.Komotar,Mocco J,Rodney M.Samuelson,et al.Rapidly successive,symptomatic,bilateral,spontaneous 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s:treatment with stent reconstruction[J].Surgical Neurology,2009,72(3):300-305.
[2]张杰,范炳华.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5):690-694.
[3]赵利平,赵学忠,周平安,等.高频超声在乳腺良性肿块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报),2009,7(1):51-53.
[4] Spiprasad S,Bushby L,Subramanian K,et al.High frequency colour Doppler ultrasound of focal testicular lesion:Crossing vessels (criss-cross)pattern
identifies primary malignant tumours[J]. European Urology Supplements,2003,2(1):619-625.
[5] Ximena W,Jacobo W,Lvo S,et al.Activity assessment in morphea using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2011,65(5):942-948.
[6]曹铁生,段云友.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324.
[7]乙方,龚新环.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走行变异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7):471-472.
[8]王伟,沈婷婷,张晓玲.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6,15(3):243-244.
[9]邓月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06,18(6):809-810.
[10]吴明晓,陈秀华,陈敏.超声多普勒超声与三维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 (Suppl):63-65.。